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影视作品的价值(合集7篇)

时间:2023-06-04 09:37:41
影视作品的价值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1篇

关键词:中国情境;人物价值;演员行为

一、引言

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创作的影视作品多是扬善除恶,弘扬正气的,戏剧中的正面人物多数都会有较好的结局,恶人都会受到惩罚。随着影视文化的发展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市场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每天都有上百部新的作品与观众见面,大家也习惯了有影视剧作品陪伴的闲暇时光。影视剧作品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存在于人们周围的影视剧作品,也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影视剧作品尤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巨大,很多学生对科学家一无所知,但是一提起影视作品或者是明星、演员,则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甚至很多热播剧中的人物喜好、发型、饰品、服饰等都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很多演员在拍完戏后也还沉浸在影视作品的角色中,并将剧中人物的价值观带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众多年轻人模仿的对象。

二、中国情境下主流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分析

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中国的传统国情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影视作品的创作朝着传递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人们的善恶价值观的判断,多数影视剧创作的结局都是美好的。近来有些编剧也在尝试着新颖的、开放的结局,但很少有宣传负面的影视作品。这点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很多的影视作品场面血腥、突出色情暴力,有的影视剧结局是坏人当道。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成就了不同的观众口味,中国主流的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价值观多数是符合我国观众喜好的。温馨、浪漫的剧情,善良的女主人公、高大帅气的男主人公都是受人欢迎的,而为了戏剧的冲突需要,在戏剧中给男女主人公制造矛盾的“坏人”也是必不可少的。观众往往都是边看边骂戏剧中的坏人,为男女主人公一次次陷入危机而着急、担心。有很多观众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还忘不了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就像热播剧《还珠格格》中容嬷嬷的扮演者,在生活中去市场买菜,遭到市民的冷眼相待。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演员演得太逼真了,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不能从影视剧中脱离出来。其实观众所看到的是演员在塑造影视剧中人物价值观时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观众通过演员所塑造的人物行为表现对影视剧中的人物做出价值判断,在观赏影视剧的同时,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三、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对演员角色塑造的影响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要通过演员的角色塑造来展示给观众,人物形象塑造的成败关键在人们对演员所塑造的戏剧中的人物的全面展示。通过演员角色的塑造,能让观众了解其剧中人物的价值观是演员角色塑造的目标,演员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否,需要合理情节的设置、编剧台词的润色、演员行为的表现等多方面的结合,才能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演员所塑造的人物价值观。(一)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决定演员角色塑造的目标演员通过角色塑造向观众展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为了让戏剧中的人物更加鲜明、真实,演员会设身处地地将自己融入到作品的人物中,将自己看作是戏剧中的人物,抛开自己的身份、价值观,用所饰演的人物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及一切行动,想尽一切办法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表演展示给观众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才是演员成功塑造角色的标志。

(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决定演员台词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在说话上、做事上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同样,为了使影视作品更加真实,编剧在设置不同人物性格时,也会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为作品中的人物设计台词。如何说,怎样说,是一种最直接的、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很多敬业的演员,为了扮演好某一角色,真实地再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价值观,会在拍摄前进入到所饰演的角色的生活中,记录他们的语言,观察他们的行为。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理解编剧所设计的台词,甚至在台词的设计上给编剧一些意见。

(三)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决定演员行为的表现

演员塑造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须要通过台词直接的表达,更须要配合精准的、巧妙的肢体语言,即演员的行为表现。很多演技高超的演员,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质,展示人物价值观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身体特征等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如体态、站姿、步态、手势、眼神、习惯动作等反映出不同的人物价值观。

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对演员生活行为的影响

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价值观是通过演员的角色塑造来展现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向观众展示所饰演的人物价值观、性格特征等,除了通过直接的语言表达外,很多时候是通过眼神、肢体的动作、有意无意的行为等来丰富剧中的人物价值观。由于演员入戏过深,很多演员在拍戏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沉浸在戏剧中的人物价值观中。演员在戏剧饰演中,不一定都会扮演正直的人,很多也会扮演反派角色,影视作品中的负面人物价值观和正面人物价值观对演员生活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影视作品中的负面人物价值观对演员生活行为的影响

很多演员在戏剧中扮演或者接触到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价值观,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剧组生活,让初入剧组的年轻演员接触到形形的人物,很多只是在影视剧中才能出现的人物性格、价值观让他们既陌生又好奇。年轻的演员社会经验尚浅,一下子接触这么多的不同行业、不同性格的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很容易被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的假象所迷惑,以至于在生活中也保留着、或者是有意向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的不良行为学习,认为这是一种很酷的行为,是与众不同的行为,是非主流的行为。因此,很多演员将影视作品中的飚车耍酷、吸食、夜店生活等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继续在现实生活中再现,这些常人很少能接触到的负面价值观通过影视作品的展现,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行为,对很多演员的生活行为影响更深,他们想将戏剧中的刺激在现实生活中再现,再次体验其惊险、刺激,来释放演员内心不能与外人分享的巨大压力。

(二)影视作品中的正面人物价值观对演员生活行为的影响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较易受观众接受的大众媒体传播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不仅如此,很多明星、演员通过不同人物角色的扮演,了解了生活中各行各业群众的生活条件、他们的价值观等。通过长时间的剧组生活,角色的塑造、很多演员对所扮演的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这些人勤劳、吃苦,甚至是不幸的遭遇产生共鸣,触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动、怜悯、同情之心,同时也被他们坚强地面对磨难的可贵的价值观感染。很多演员在生活中非常有爱心,他们为我国的慈善事业做出很多的奉献。这些正面的人物价值观不仅向观众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培养社会良好的风气,同时对人们生活行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成龙在影视作品中向观众展示的都是刚毅的武人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其生活行为也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他关注慈善事业,不仅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也影响着他周围的演员的生活行为。大众媒体也在不断地对演员们正面的生活行为进行着报道,这些社会公众人物的形象对观众正面的价值观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五、结语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2篇

关键词:影视作品;大学生价值观;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5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影视作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科研之外娱乐的工具。一部影视作品就如一面旗帜,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走向,无形之中使他们学会了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最终影响其价值观的发展走向。既然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如此重大,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但是其内涵和外延往往又不固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的总称。为了更好地说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价值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具体的界定。那么影视作品是指通过摄影设备或者其他视听计量工具记录和存储声音和影像等信息,能够通过一定的载体将这些信息展示给一定的受众,并能对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的视听艺术形式。它主要包括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等不同艺术类型。这些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渗透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历史观的混乱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不知从何时起,影视界中抬头,成为一种时尚。它任意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捕风捉影式地肆意诋毁,怀疑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例如,“抗日神剧”一直是我们影视界青睐的对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模式:我方战士英俊潇洒、英勇无敌,而日本军人猥琐而弱智、暴虐而无能。“鬼子”永远都会顶着“太阳旗”,迈着八字步,随口不离“八嘎”、“花姑娘的”“你的”“八路的干活”“太君”等标志性的台词。这些“神剧”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抗日英雄的不尊重,把历史的耻辱和国破家亡改编成大众茶余饭后娱乐的笑料。更为严重的是误导了祖国未来接班人特别是大学生们,他们欣赏这样的影视作品,没有激起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和对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敬重。反而好多大学生只是当作学习之外消遣的笑料和同学之间开玩笑的题材。另外,还有一批古装剧。例如《新洛神》中有一个剧情是这样: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同时爱上了一个女人。《铁齿铜牙纪晓岚》把“纪晓岚”刻画成了一个刚正守正、秉公执法的、无私的大学士,而历史上真正的纪晓岚是一个相貌丑陋,品德败坏的一个人。这些古装电视剧,严重偏离历史事实,乱编台词,让大学生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不求甚解。只接受这种快餐式的解读,在人们面前谈得头头是道,风趣幽默,这样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很不利的。

二、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导致大学生道德判断偏离正轨

一些影视作品将传统美德丢进了垃圾桶,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肆意反对、颠覆和解构中华传统美德,渐渐地走上了极端。即道德判断陷入了没有标准,没有客观尺度的道德相对主义。使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时,显得特别迷茫。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就会走向过度膨胀的道德相对主义。比如,《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石小猛迫于工作的压力,用金钱和职位交换了自己最纯真的爱情;《丑女无敌》中的林无敌造型很是雷、厚眼镜、麻花辫、铜箍牙。她以“丑”雷人,塑造了“以丑为美”的形象,引起了大学生们的模仿,效仿她们的行为方式;《古惑仔》中的“陈浩南”“山鸡”等角色,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争强好斗,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大学生处于这样的影视环境下,会变得无所适从,使他们本来的真伪、美丑、善恶、是非、荣辱的界限更为模糊。

三、庸俗作品的盛行诱发大学生泛娱乐化的倾向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人能看得懂,但并不等于庸俗。影视作品的庸俗化是指: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传播低级庸俗的信息,甚至色情暴力信息,一味地迎合受众的低级需求,满足部分受众感官刺激和娱乐需求。受这种趋势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价值上呈现世俗化、低俗化的倾向。例如以《人在■途》为代表的作品,收视率一路打败了许多精品,被称为最成功的电影类型;还有许多低俗的微视频,其中骑马舞视频风靡中国各大高校的校园,大学生们竞相模仿,使大学生对高雅文化的认同感下降,审美情趣低俗化。好多大学生追求一种感性的、快节奏的、捧腹大笑的“快餐文化”,使很多大学生为之痴迷。

四、各种选秀节目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浮躁的大学生心态

近年来,许多电视娱乐节目竞相搬上了荧屏。如《中国好声音》《快乐大本营》等选秀节目滋生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这些节目展示的是“一夜成名”的舞台,倡导的是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使“草根”成为明星。在这里成功是所有的终极目的。随着这些节目的泛滥和推波助澜,一些大学生误认为在这些节目中成为冠军就是成功,就会被别人追捧,就会成为别人喜爱的明星,无形当中加剧了对明星的崇拜和明星之路的追求,助长了“不劳而获”的风气。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一些大学生不再踏实地学习,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是转而投向“我要成名”的名利游戏当中,甚至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一些大学生荒废学业追星或参加比赛的新闻屡见不鲜,就足以说明部分大学生浮躁的功利心态。一个社会要很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大批的大学生投入到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当中去,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才能让一些人脱离生产劳动从事精神文化生产活动。

五、影视作品导致大学生充斥着崇洋的心理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外来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人的视野。在影视界,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科幻影视作品。凭借先进的技术,高成本投入打造出的场面恢宏,火爆刺激的影视作品,吸引了无数中国大学生的眼球。以韩国为代表的偶像剧、家庭。它凭借细腻的情感描写,凄美的结局俘获了多数大学生的心。尤其是女大学生整天待在屋子里,看了一集接着一集,感动的泪水一滴又一滴,使韩国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不计其数的大学生。因此,好多大学生觉得国外的韩美剧就是高大尚,而国产剧拍得再好也入不了他们的眼球。这为大学生吸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提供了便利,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很不利的。

另外,无论是从国外引进的影视作品,还是国产的影视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植入广告。国产剧的许多场景中植入的广告都是国外的高端名牌产品。比如美国的苹果手机、苹果电脑、日本的丰田汽车、德国的宝马汽车、奔驰汽车等一些国外豪华产品。这就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在无形当中认同了影视剧的奢侈品,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果粉”。甚至有的大学生为了得到苹果手机不惜拿自己的肾去换,实在令人汗颜。这些人大多认为国产的都是不好的,产生了崇洋的心理。

六、反映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导致大学生婚恋观的畸变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淀了深厚的传统美德。其中以夫妻相敬如宾,相爱一生作为家庭美德。男人都被奉为顾家的好男人,妻子都被奉为贤妻良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外国的新鲜空气进来的同时,“苍蝇蚊子”也跟着进来了不少,污染了国内的大众传媒。这样以追求高收视率、商业利益的影视节目就雨后春笋般闪耀在荧屏上。而当代大学生是与网络、电视密切相关的一代,可以说是各种影视作品的首先欣赏者。它所宣扬的各种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相继涌现出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等电视相亲节目将物质、铜臭味的爱情、婚恋择偶观搬到了荧屏之上,以迎合人们世俗的人性需求,使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拍即合的效应。所以,许多大学生的“婚恋观”日益资本主义化。例如有的女大学生把节目里的“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奉为自己的信条;把“我没有在他身上闻到钱的味道”作为择偶的标准。男大学生找女朋友也不是以结婚为目的,而是纯粹为了满足动物的本能,把追求数量作为衡量男大学生成功潇洒的标杆。另外,有一些影片,如《北京爱情故事》、《闪婚》等所宣扬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在乎两个人一起的快乐感受,不珍惜爱情”,使大学生们奉为经典。好多大学生认为在大学中没有谈恋爱是不完整的,所以大学中同居、堕胎事件已屡见不鲜。在大学闪电式、短跑式的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时尚。

七、导致有些大学生封建迷信,以及对个别“英雄”人物的盲目崇拜

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一切唯心主义的封建迷信,可是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一些影视作品中鬼神观念的感染,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有神论者。只要是有点难度的考试,就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佛祖的保佑。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好的工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给寺庙里给很多香火钱,希望神仙给他们好工作。

另外,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通常塑造一个英雄。他为了拯救美国或者全人类,不畏艰险,英勇作战,最终战胜了罪恶势力,成了全人类的英雄。例如《蜘蛛侠》《古惑仔》成为许多人的偶像,许多人欣赏陈浩南、“山鸡”等人,觉得他们非常讲义气,为了兄弟可以上刀山下油锅,于是效仿他们,拉帮结派。“兄弟”在外边惹了事,就帮着他打架斗殴,觉得自己特别“英雄”。

针对以上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收视率和商业利益。而应该更多地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坚持文艺作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另外,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可以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可以作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载体。同时要积极借鉴美韩影视作品的成功经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

参考文献:

[1]陈立新.当前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J].影视教育,2011(12).

[2]许人冰.当代影视作品对受众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3篇

(一)励志类型片

这类影片通常着重演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艰难困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的对比,最后通过人物的绝处逢生,点燃生命的希望,起到对观众鼓舞振奋的效果。如《喜剧之王》中,为了演员梦想不断努力的尹天仇,哪怕只是一个不露正脸的小角色,他也有很多种思考和演绎。为了追求演戏他可以不要报酬,只要一盒片场盒饭,可是在最困窘的时候,他连盒饭都得不到,但他依然认真地读着那本视若珍宝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从未放弃最初的梦。如《活着》中,历经抗战和“”折磨的福贵,相继痛失膝下的一儿一女,夫妻俩悲痛欲绝却依然努力乐观地活着。这类情节曲折但结局皆大欢喜的影片,能给努力求学但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们带来振奋感,影片里传递出来的即使在逆境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等待机遇,不轻言放弃等正能量,给了大学生们前进的动力和坚持的激情。

(二)言情类型片

这类影片往往善于营造浪漫唯美的意境、美丽飘逸的场景,加上帅气可爱的男女主角,给人以完全的、美的享受,完全符合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对那种纯纯的、抛弃世俗杂质恋情的憧憬,很受大学生们推崇。同情心泛滥的大学生们会为故事里的相聚大笑,会因故事里的离别而落泪,学会了好好相处与珍惜。也有些言情片为了追求故事的唯美性,会将男主角设计得帅气、多金而专情,女主角设计成平凡的女孩,男生为了女生拒绝众多美女,一掷千金,可以不顾一切,纵然阻挠重重,但终成正果。看起来很美好的故事,却也在无形之中种下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种子。而生活不是童话,很难有童话般的男主角出现,也很难有一夜入豪门的事件上演,这些和影片里内容的对比,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落差感。

(三)喜剧类型片

这类影片在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通常有自己的故事主线和想要表达的故事主题。如曾风靡一时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巧合笑料的背后,穿插诸如宝宝为母旅游、商战争夺核心技术等故事,最终体现了友谊、宽容和自我救赎等深刻意义。对大学生们来说从这类影片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也有灵魂上的升华。

(四)动作类型片

这类影片已经从单纯的武打片,慢慢进化为带有各种主题,如警匪、枪战、赛车、暴力犯罪等“多功能视觉片”。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当属《速度与激情系列》,从1到7每一部都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捧。他们觉得主角们炫酷的车技、敢于刺激随性的生活方式、义气的哥们情义、藐视一切的气魄与胆识,都那样充满魅力,渴望亲身去体验、去尝试。虽然故事的主角们都重情义、懂真情,但影片里充斥了暴力、犯罪,主角们甚至是被通缉的要犯,是与政府对抗的危险人物。这些对从骨子里渴望个性解放,渴望刺激,渴望不平凡的大学生们价值观的构筑其实是一个误导,容易诱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模仿、错误的冲动,如赛车、崇尚暴力、叛逆不羁。也有“柔情”系列的动作片,如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警察救赎失足孩子们的故事。其中虽有大量武打动作镜头、很多炫酷的高危动作展示,但整个故事充满父性柔情。不管面对的是多么残忍的犯罪手法,作为警察始终没有放弃救赎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实现自我的救赎。这种柔情的动作片,很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在观影的同时,让其收获很多人生道理,使其明白对于武力不能滥用,它可以作为保护自己的能力,但不可以作为伤害别人的武器。

(五)伦理剧情片

这类影片以人伦、亲情等作为故事结构主线,在平常的生活故事里,佐以“仁爱孝悌”、“乐善好施”、“以礼待人”等具有普世价值的伦理观。这些观念也在故事的演绎中自然而然熏陶着观影的大学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事观。

(六)恐怖科幻类型片

这类影片大多运用想象,配合先进的技术,或是表现灵异的鬼神故事;或是展现各类飞船飞碟外星人入侵;或是展现未来的高科技世界,变异的人种物种;或是演绎智能型机器人拯救世界……如《贞子》,贞子从电视里爬出的那一幕惊悚,成了很多观众不愿回忆起的“阴影”,如《复仇者联盟》创造了一些观众喜爱的变异英雄形象:钢铁侠、绿巨人……据说不久以后蜘蛛侠也会加入其中。他们与常人相似又不相似,他们做了很多人渴望完成的事情。这些满足了大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满足了大学生蛰伏在心底,平凡却同时伟大的英雄梦。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舞了他们敢于想象、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勇气。最重要的是使大学生们能认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特殊的本领,敢于认识自我,承认自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拥有即使超人也超越不了的地方。

(七)灾难战争类型片

这类影片既包含对战争历史的展现回顾,对战争年代背景的放大和特写,还包括对革命前辈们经历的苦难与荣辱,以及在苦难中涌现出来的团结、坚持、勤劳勇敢……美好品格的展现,给大学生们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激励大学生们不忘历史勇于奋斗。如《长征》中,对长征历史的忠实重现,艰苦的场景,令人心酸,从艰苦中获得的胜利又令人鼓舞———还有什么坎过不去?想起那句俗语“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还包含了对自然灾害的展示,通过对已发自然灾害的场景重现,或是对未来自然灾害的想象展示,警醒大学生们要爱护资源,爱护环境,爱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环保观念。遭遇自然灾害时,理智而坚强地面对,相信爱,相信奇迹,相信援助的力量。如一度被禁播引起恐慌的灾难电影《2012》,以高超的手法展现了地球末日的场景,逼真又深刻。而这一切都追究于人们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影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又如《唐山大地震》,带观众再次身临那惨痛的回忆,除了展现灾难的可怕,也展现了面对灾难时全国上下的团结,互帮互助,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以及母亲在危难时刻保护子女的母爱,父亲不放弃寻找被掩埋孩子的父爱,官兵们解救被困群众的大爱,政府的援助,社会的援助,个人的援助……这一切都会在观影的大学生心里留下善于爱的甘露,教会大学生们大爱与博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爱我们至深的父母,学会在突然的灾难面前拥有强大而冷静的心。

(八)治愈系列片

这类影片是近年流行的“小清新”风格,讲述的故事无一例外与青春有关,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被偷走的那五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浓墨重彩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里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的影子,甚至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是爱情,或是友情,或是生活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最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故事里主角的喜怒哀愁,从美好到挫折到百炼成钢,大学生们达到了心灵上的、某些只属于自己的伤口的治愈。那些不愿向他人说起的小秘密,那些压在心底的往事和回忆,随着对影片的观看,慢慢释然,明白很多事。很多以为永远放不下的人和事,随着成长会渐渐销声匿迹,会失去很多,同时也会收获很多,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成长。然后轻装上路,遇见更好的自己。这类影片对于大学生们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视作品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互利互助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4篇

体育与影视的结合和发展

(一)早期的体育影视结合

虽然影视技术出现时间较早,但是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1896年,在上海市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我国第一部西洋影视作品,但是其在我国传播较为迅速。据1897年9月5日的上海《游戏报》第74号所刊载的《观美国影戏记》中记载了有拳术赌输赢、剑术赌输赢,两个洋人摔跤、自行车赛等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在早期的影视作品中,游泳、摔跤、自行车赛、击剑、拳击等体育运动项目已是最热衷表现的内容。[3]实际上,国人对于体育运动的高度关注从我国早期的影视作品就可以得到体现。1918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所拍摄的纪录短片中,就有女子体育观、第五届远东运动会、约翰南洋足球比赛、东方六大学运动会等内容。后来,影视作品开始关注体育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例如1934年由影星黎莉莉主演的《体育皇后》是我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电影中的短跑皇后从沉醉于灯红酒绿的生活重新回归到其所热爱的短跑事业,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警醒作用。

(二)体育影视作品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我国体育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体育影视作品却出现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获得百花最佳故事奖的《女篮5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体育影视作品的代表。《女篮5号》讲述了一个女子篮球队员的成长故事,其中穿插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真实展现了我国不同时代的体育运动人员的不同命运,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体育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重要变革,体育影视作品在社会变革潮流中的时代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4]特别是在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以后,国人精神振奋,并在1981年以中国女排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沙鸥》,成为我国体育影视作品的一部代表作。电影中的主人公———沙鸥有着远大抱负,她发誓要夺取世界冠军的拼搏精神展现了女排精神。这部电影勇于创新,具有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影视语言,对故事情节展示、氛围营造、人物刻画都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同时期以我国著名围棋大师吴清源为人物原型的《一盘未下完的棋》主要讲述了松波麟作和况易山两位中日围棋高手在日军侵华战争中的血海惊涛中的恩怨情仇,对于围棋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际遇进行了展示,从而展示了中日关系,是当时中日关系趋于缓和并重归于好的社会背景的真实体现。《棋王》也是以棋类体育运动项目为故事主要载体的作品,是我国另外一部优秀体育作品的代表,该片主要展现了我国十年浩劫期间的象棋文化内涵,它通过对于主人公———棋呆子痴迷于棋,对贫贱如乞却心融万汇、行于浊世却能够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进行展现,把时代特征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恰当好处的结合,是我国当代体育影视作品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一部体育艺术片。

体育影视作品的价值取向本质

(一)体育影视作品的价值观必须要能够适应现展的客观需求

影视作品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艺术活动,它是人们精神活动的重要体现,而且影视作品的情节构造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更是需要和社会价值取向进行互动交流,现代人类的艺术也是得益于这种动态交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影视作品的价值和社会交互发展的过程是在不断互动的,体现在影视作品的价值观必须要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基础之上。[5]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是为体育影视作品的产生提供坚实基础,体育影视作品对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百余年来,虽然世界充满着相互矛盾和相互对立,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是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其文化价值观念在这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不断进行碰撞和交流。特别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更是面临着多重压抑: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处心积虑;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许多现象,例如生老病死、洪水猛兽、山崩地裂等,容易使人在内心里充满忧郁、焦虑、孤独不良等情绪,人们面临着可能要被异化的处境,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所引发的能源匮乏、人口危机、军备竞赛和环境污染等,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缺少,而影视作品此时就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个重要载体。总之,几乎所有的体育影视作品都在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充分展现出美与丑的冲突,这也是现代体育影视作品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体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现代社会价值取向在不断进步的表现形式。

(二)体育影视作品必然要适应人类价值观变迁的主动诉求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5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价值观 创作意图先行

影视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从各个角度折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影视工作者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引下,深入生活、辛勤创作、精心制作,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影视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作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这些年,影视作品来源扩大了,欧美、日、韩等影视片、港台影视片纷纷登陆大陆市场。对我国大陆的影视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影视的观看渠道拓展了,电影院已不再是唯一的传播场所,电视业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各种新媒体的涌现,使得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对影视作品的评判标准在变,票房价值的高低、能否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网络视频的点击率等,似乎成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这些都对影视创作者和演职人员的思想产生波动,形成极大的诱惑力。当前一些影视作品追逐“票房价值”、崇尚“娱乐至上”、炒作“眼球经济”的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新问题、新变化需要用新的方案去解决。从辩证的角度看,在“变”中总应该有“不变”的东西,我们认为“三项基本原则”不能变,“善与恶”“美与丑”等大是大非的价值观不能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正是阐明了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值得我们影视工作者认真的学习与思考。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影视创作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段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文化的精髓。

应该看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十分具体的,在全会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精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里有必要将这一论述加以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所证明的正确理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马克思主义成熟于19世纪七十年代,它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综合性理论体系。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这些理论,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的第二部分。当前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更是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毋庸置疑是当今社会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又一个构成部分。具体地说,民族精神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传统的、民族的。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6篇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价值观 创作意图先行

影视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从各个角度折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影视工作者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引下,深入生活、辛勤创作、精心制作,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影视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作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这些年,影视作品来源扩大了,欧美、日、韩等影视片、港台影视片纷纷登陆大陆市场。对我国大陆的影视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影视的观看渠道拓展了,电影院已不再是唯一的传播场所,电视业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各种新媒体的涌现,使得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对影视作品的评判标准在变,票房价值的高低、能否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网络视频的点击率等,似乎成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这些都对影视创作者和演职人员的思想产生波动,形成极大的诱惑力。当前一些影视作品追逐“票房价值”、崇尚“娱乐至上”、炒作“眼球经济”的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新问题、新变化需要用新的方案去解决。从辩证的角度看,在“变”中总应该有“不变”的东西,我们认为“三项基本原则”不能变,“善与恶”“美与丑”等大是大非的价值观不能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正是阐明了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值得我们影视工作者认真的学习与思考。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影视创作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段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文化的精髓。

应该看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十分具体的,在全会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精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里有必要将这一论述加以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所证明的正确理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马克思主义成熟于19世纪七十年代,它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综合性理论体系。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这些理论,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的第二部分。当前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更是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毋庸置疑是当今社会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又一个构成部分。具体地说,民族精神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传统的、民族的。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性、发展性。我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根基,注意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成果,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丰十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具体化。胡锦涛同志对此特别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明确了影视的发展方向,对于影视专业人员,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在的逻辑性,又有多方面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一切有良知的作家和影视工作者非但没有任何限制,还提供了创作的基本的思路。影视工作者应立足于此,深人生活、深入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作。

二、影视创作应主题明确价值观先行

创作是影视的基础。好的影片需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剧本来自于剧作家的创作。

长期以来我国影视事业受到各种“左倾”思潮的干扰,尤其足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四人帮“三突出”“主题先行”等极左思潮的限制,影视创作困难重重、如履薄冰。所谓主题先行,原本是一种创作方法,就是事先确定了一个创作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寻找题材、安排故事的创作手法。这是所有具有强烈责任感,有明确服务对象的作家惯常使用的创作方法。当然这也只是创作方法中的一种。而在“文革”中,“四人帮”用事先设计好的“主题”去衡量作品,对影视作品横加指责;在创作上,让作家在他们设计的“主题”中去搞。这与创作方法的取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文革”结束以后。“四人帮”所谓的“主题先行”被批得很臭,与此同时,另一种极端思潮抬头——反对创作方法上的主题先行,这种思潮说白了,是有意无视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创作思潮,这种思潮给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唯美艺术”、“暴露文学”和西方价值观泛滥带来可乘之机。在影视创作和表现形式上则突出表现为崇尚“娱乐至上”、追逐“票房价值”,炒作“眼球经济”,应当看到这种不顾社会影响追名逐

影视作品的价值第7篇

对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的思索 精品 源自 3 e d u 英 语

摘要 本文对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影视作品 价值观 创作意图先行

影视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从各个角度折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广大影视工作者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引下,深入生活、辛勤创作、精心制作,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影视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作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扩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这些年,影视作品来源扩大了,欧美、日、韩等影视片、港台影视片纷纷登陆大陆市场。对我国大陆的影视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影视的观看渠道拓展了,电影院已不再是唯一的传播场所,电视业的发展、电脑网络的普及,各种新媒体的涌现,使得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对影视作品的评判标准在变,票房价值的高低、能否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奖、网络视频的点击率等,似乎成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这些都对影视创作者和演职人员的思想产生波动,形成极大的诱惑力。当前一些影视作品追逐“票房价值”、崇尚“娱乐至上”、炒作“眼球经济”的现象,不能说与此无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新问题、新变化需要用新的方案去解决。从辩证的角度看,在“变”中总应该有“不变”的东西,我们认为“三项基本原则”不能变,“善与恶”“美与丑”等大是大非的价值观不能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正是阐明了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值得我们影视工作者认真的学习与思考。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影视创作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段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文化的精髓。

应该看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十分具体的,在全会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精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里有必要将这一论述加以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所证明的正确理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马克思主义成熟于19世纪七十年代,它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是综合性理论体系。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这些理论,引领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的第二部分。当前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更是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毋庸置疑是当今社会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又一个构成部分。具体地说,民族精神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传统的、民族的。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包容性、发展性。我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立足于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根基,注意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成果,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丰十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具体化。胡锦涛同志对此特别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出,明确了影视的发展方向,对于影视专业人员,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在的逻辑性,又有多方面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一切有良知的作家和影视工作者非但没有任何限制,还提供了创作的基本的思路。影视工作者应立足于此,深人生活、深入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作。

二、影视创作应主题明确价值观先行

创作是影视的基础。好的影片需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剧本来自于剧作家的创作。

长期以来我国影视事业受到各种“左倾”思潮的干扰,尤其足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四人帮“三突出”“主题先行”等极左思潮的限制,影视创作困难重重、如履薄冰。所谓主题先行,原本是一种创作方法,就是事先确定了一个创作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寻找题材、安排故事的创作手法。这是所有具有强烈责任感,有明确服务对象的作家惯常使用的创作方法。当然这也只是创作方法中的一种。而在“文革”中,“四人帮”用事先设计好的“主题”去衡量作品,对影视作品横加指责;在创作上,让作家在他们设计的“主题”中去搞。这与创作方法的取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文革”结束以后。“四人帮”所谓的“主题先行”被批得很臭,与此同时,另一种极端思潮抬头——反对创作方法上的主题先行,这种思潮说白了,是有意无视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创作思潮,这种思潮给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唯美艺术”、“暴露文学”和西方价值观泛滥带来可乘之机。在影视创作和表现形式上则突出表现为崇尚“娱乐至上”、追逐“票房价值”,炒作“眼球经济”,应当看到这种不顾社会影响追名逐利的做法后果是严重的。在网络和报端,这类案例比比皆足:《19岁的儿子“绑架”自己勒索父亲40万》;《少女“绑架”自己勒索父亲1s万》;《18岁艺考生济南“绑架”自己勒索父亲五十万》;《“网游”青少年“绑架”自己勒索父亲》……。

有人会说,“无主题”创作是西方的东西。西方就不顾社会影响无主题创作吗?其实不然。无论哪种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会为本阶级的利益制定相应政策左右影视的创作和传播。例如,2001年的“9·11”事件以后,美国电影院线的第一反应就是延期或者撤消了所有涉及有关暴力、恐怖的影片,甚至封杀了一切可疑题材。有报道称恐怖大王拉登当年袭击美国的手法。其灵感就是来自美国影片“007”,好莱坞影片中的惊险场景在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金融、商业中心的曼哈顿岛上演了,梦靥变成了现实!在世贸大厦坍塌的滚滚浓烟中,人们以暴力为美学的观念被粉碎了。

在文艺创作上,1981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从各个方面提供条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文艺创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小平同志的这段讲话,给影视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同时他也指}}{:“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在这里,小平同志精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标准和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腾飞时期,影视创作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一切有良知的影视工作者,都应该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思想领域建设的大主题,那么在影视创作中这个主题应当先行。

当前,在影视上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1、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不可否认,现在的影视作品无论表现手法、视听效果和演员的表演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一些影片无主题或主题模糊。让人记忆深刻的是被称为我国第五代导演中的几位大导演都曾执导过一些场面宏大、色彩绚丽、而情节艰涩离奇、不知所云的影片。这些影片虽然票房收入不菲,但观众看后骂声一片,社会效果不好。一部影片至少要让观众看得懂,自己说不清还要故弄玄虚、故作深奥,这就脱离群众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手法突出了,思想主题淡化了。比如电影《风声》。是一部好影片,从情节设计、气氛营造、以及人物表演都很好,观赏性很强,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部影片主题是反映日伪时期我地下党员“老枪”“老鬼”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但由于影片过多地渲染了敌人残酷的暴行,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许多血腥场面,使人不寒而栗!因此,尽管影片最后革命者顾晓梦留下的信感人肺腑,但歌颂革命先烈的主题仍然被冲淡了,观众看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一幕幕血腥的画面和刑罚。优秀的影视片所有的表现形式,都应该为主题服务,这才是影视创作者应追求的。在影片没有实行分级的情况下,过多残忍、刺激的镜头也会带来负面效应。

2、思路狭隘,题材雷同

“艺术家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开采矿藏、汲取营养,真实地反映丰社会生活并真诚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他 对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的思索 对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的思索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对影视作品中价值观问题的思索 精品 源自 3 e d u 英 语

的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反之,如果一味摹仿前人或别人的作品,他的创作即使在技巧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但根本上会是苍白无力的,也缺乏艺术价值”。“但是,当前影视作品题材雷同现象严重。比如武打戏热,一窝蜂去搞武打片;古装戏热,一寓蜂去搞古装戏;现在又是谍战戏热,银屏上播放的基本上都是谍战片。电视剧“暗算”热播以后,最近两年多来,同类题材的谍战片至少有几十部,为了好看卖座,有些影片一味地追求情节离奇、刺激,这又造成了新的问题。这种题材扎堆现象是不是应该避免?

影视创作要出精品就要舍得花力气,我们影视工作者要多到社会生活中去采访、了解大众的需求,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从中发现和选择一些优秀题材。一些反映民族风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影视作品。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但目前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较少,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老影片。当年这些影片在创作时。编导和演员们都要深入民间采风、体验生活,下足了功夫,这才创作出这些优秀的作品。现在也应该鼓励影视工作者们迈开双腿到民间去,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鲜活素材,要想搞出有价值的影视作品流点汗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

三、影片的拍摄、制作和奖评要注重实效

影片的实际效果最终是由影片的整体效果来决定的,影片不仅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进行经济合算,经济效益关系到影片的传播效果。

现在影片的生产成本高低不一,一些豪华巨片拍摄一部动辄要上亿元人民币。如某些国产大片,在演员阵容、前期拍摄、后期宣传等等方面都极尽炒作之能事,中、日、韩三国偶像演员的加盟,在长城上的作秀,“无极门”的搞怪,馒头血案的纠缠,完全脱离了影视艺术本身以及对观众的审美需求的满足。这些炒作的背后是巨大的金钱的支撑,这些费用肯定要进入影片成本的。例如2005年9月29日,影片《无极》在成都首映时票价是120元、收入每月一、二千元的普通老百姓会买单吗? 优秀影视片的评选嘉奖活动对影视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电影的奖项主要有: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电视有金鹰奖、飞天奖等。每一大奖中又分为: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等若干奖项,少则十来个,多则二十几个。那么能不能在这些奖项中设立一个奖项,对思想性强,实际效果好的影视片进行嘉奖呢?这方面可以看看美国的广告艾菲奖是怎么做的。

艾菲奖创立于1968年,与其他广告奖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综合性、重实效,受到全美广告界的重视,一家广告公司是否获得过艾菲奖是美国广告主决定是否与其合作的重要条件。

在评选过程中,强调案例作品的市场效果与创意是其突出的特点。评委打分的因素70%集中于案例的效果,而刨意只占30%。评委对创意的要求也不是单纯的创意新奇,而是广告经营运作中的总体创意,这是对广告公司策划能力的综合性考察,对广告主与广告公司运作方案的实效性评估。该奖特别注重广告策划实施前后的销售额对比和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注重广告的实务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对比,把媒介预算都作为考核的项目。

制作广告要讲究经济效益,制作影视片也当如此。应提倡多创作低成本、高质量的影视片,那种大手大脚动辄花费上亿元拍大片的做法应当受到制约。影片的实效包括艺术性和思想性两部分,播放后的社会反响应该是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