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3-08-09 17:17:58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1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景观生态设计

1、前言

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河道分布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当中河道是最活跃的要素,生物群落最丰富,但也是生态适应性也最为脆弱的区域,还是自然地域与居民活动的共同区域。城市河流既要具备防洪、排洪的基本功能,还需具备调节区域性小气候以及形成滨河与水面景观的功能,可以为当地居为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的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

2、分析我国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遵循河流自身的自然属性及自然规律,通过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的自然属性及本质属性得到还原,并实现城市河道须具备的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河流自身特性。这是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力学特性、水流特性、降解特性、生态流量、生物属性等河流的自然属性都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若违背了此项原则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然会留下各种隐患,城市河道的功能也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2防洪与生态安全。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有效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以及河道生态安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解决防洪排涝安全,水环境质量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河道整治必须将生态安全作为基础,对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进行保留或者重构,使河流水体得到自然循环或者净化,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2.3截污与治污。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将截污与治污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这也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效果的关键。由于每条河道对于污水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河道的纳污承载力超负荷时,河道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河道整治预期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加强控制河道沿岸污水的排放,制定系统的治理方案,保证各类污水能够在达标之后再排向河道。

2.4地域适应性。每个地区的河道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河道整治工作要杜绝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对于城市河道来说,大部分都分布在居民区,必须注重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使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得到满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与城市景观有效结合,创造与当地文化相符的人文环境。

2.5河道独特性。城市河道治理目标必须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但是河道景区的各个景观节点、功能分区、河道护岸风格等必须突出特色,可按照沿河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点,将河道景观分别划分为亲水景观、生态休闲、商业区域等,各功能的设计方案可按照其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河道的风格,避免简单与重复,从而导致居民出现乏味感。

3、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

3.1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形态

第一,平面形态设计。设计城市河道的平面,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城市河道本身的形态,要避免将曲径通幽的河道改变并重新设计为直线或直线的形态,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原始断面形态以及河道形态的丰富性,设计时无需过分的强调河道的平行等宽及整齐。在河道的两侧可适当修筑实际作用较强的蓄水湖池,既可以用于防洪抗涝,还可用于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这是城市河道治理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思路。

第二,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河道的流水情况,必须有效的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由于河道当中凹凸不平的浅滩及深潭,使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大自然为生物打造的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河道整治设计时自然弯曲的河道原始形态必须尽量保留。

第三,变死水为活水。河道整治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当中所有河道水系统的连续贯通,使原本断续的河流能够连续在一起,变死水为活水,可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构建,更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景观生态设计之滩地改造

河道整治时,由于滩地的形态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对于滩地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着重滩地的改造设计工作。

第一,自然生态保护区。滩地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滩地作为生物栖息场地,对处于淹没状态的河流滩地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生物群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亲水公园。针对河流滩地宽阔的特点,滩地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修建亲水公园,将河流滩地设计为比较开阔的空间。另外,高低起伏不平也是河流岸滩的主要特点,因此,河流岸滩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对于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可以融入灌木林设计,灌木林既不影响泄洪,还可以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第三,休闲平台。河流滩地可设计为散步、休闲、垂钓的亲水休闲平台,根据河流滩地的宽阔程度,还可设计为广场,并设计座椅及雕塑等设施,再搭配适当的绿化,使河流滩地周围的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

第四,滩地停车场。城市的发展日益加快,车辆停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可将滩地设计为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在铺装停车场地面时,可采用透水结构,可在车位缝隙种植花草,既可以满足滩地的透水功能,还使地面得到了绿色和美观。

3.3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剖面

根据河道的自然形态,可适当设计挡水建筑,模仿瀑布的效果,形成水面落差,增强城市岸滩的景观性。挡水区域的上游可设计为水上娱乐场所,下游的急流区可设计为观赏性区域,使不同的河道形成不同的河流景色。与此同时,水面形成落差,还可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显著。挡水设施的建设可应用橡胶材料等,既可以在汛期防水,对于泄洪需求也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整治必须因地制宜的融入景观生态设计,在保证原有河流形态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设计时在满足防洪、蓄水、排涝、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加强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使居民感受自然河流景观美感的同时,打造园林、水城、水乡、亲水建筑等人工建筑景观为居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01)

[2]韦立秋.河道整治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2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生态景观;设计

前言

长时间来,传统河道将工作重心放在航运、泄洪等方面,使用河道渠道化、局限化的模式治理,却忽略了生态功能。这类做法的缺点是隔断了生物活动,很容易影响河道生态环境。刚性护岸限制了河水流向,如果河水流量较大,势必会破坏周边环境。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与规划中,不能只是停留在美学层次,而是设计出集交通、文化、排水、防洪、生态、绿化综合一体的河道景观环境,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成果。

一、城市河道治理必须遵循的设计原则

河流环境一直活跃在历史传说与人类历史中,截至当下河流与河流所在的区域都成了河道治理的重点。同时,人类也将大量政治、经济、生态、科学投入河流管理与利用中。但是我们发现:过量的创新与投入是一种错误表现,甚至属于功利主义,为稳定水源、控制洪水、方便航行,人类将管理集中在河漫滩与河流改造中。因为河流都是相连的,所以在治理河流时,必须弄清管辖责权与责任关系,同时遵循治理原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自然安全

城市河道的首要职能是防洪,所以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必须考虑防洪能力,从根本上确保河道安全。然后是规划好河道附近的景观,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这样才能保障城市河道环境、经济效益的改善。河道作为典型的自然景观,有很多深浅不一、曲折的姿态,这些都是自然的杰作。因此,在治理河道时,必须尊重河道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保障河道形态,最终设计出和谐、自然的河岸景观。

(二)生态观赏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必须注重美感,同时为其设计出具有美感的景观,尽最大努力为现代市民提供宜居、优美、生态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在河道设计中,还必须保障生存空间,这样才能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环境,确保生态平衡,促进现代化持续发展。

(三)亲水性与文化性

城市文化应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思想与内涵,同时这也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体现。在治理城市时,必须渗透城市文化,让河道拥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性。而一个良好的城市河道必须是自然与人文的整合。亲水性则是人类发展的天性,所以必须在河道两边修筑亲水设备,这样才能为市民提高观赏、亲近水源的平台,为其构造出优美、舒适的空间。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

(一)河道工程的整体布局

在河道治理中,应该将防洪工作放在第一位,结合河道主槽状况,借助中间墙将河道划分成两个领域,然后再把其中一侧堤防与中间墙设置成洪水槽,专门用来行洪;另一侧堤防与中隔墙作为景观规划地带,而景观专门用来蓄水。滨河生态景观区设置在河堤角偏高的滩地,在修建护滩工程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固堤防洪价值。这种方案不仅化解了蓄水、洪水与泥沙间的问题,同时还设置了蓄水景观与滨河生态园区,既有城市河道防洪的作用,又能用作泥沙型河流治理。

(二)城市河道平面设计

河道的首要功能是防洪,所以河道平面设计必须迎合河流走势,适量后退河道暗线,这样才能为岛屿、河滩、湿地留有足够的中间地带,水生、陆生生物才有足够的空间生存。城市河道与人工开挖都属于景观内容,水流较缓,所以在河道平面设计中必须避开笔直与较宽敞的河道,或者结合河道自然趋势,为其设置蜿蜒的水路、水塘,同时设计出多种河岸线,打造多变、灵活的河道模式。通过研究发现:一条曲折蜿蜒、宽窄不一致的河道具备更多的自然气息,它更加活泼、灵活,同时也更适合生物生长。

(三)河道断面设计

在城市河道断面设计中,应避免河道中的浅滩与深潭形态,不能让河床固定,结合多样的水面,让河流拥有良好的摆幅。对于河道纵断面,应形成交错的浅滩与深潭,这样才能避免直线横断面。在河道断面设计中,必须整合园林设计理念,为其建成景观式河道,这样才能着重突出河道的亲水性与绿化功能。传统驳岸属于一墙到底的结构,它隔离了水与人,既不经济也很生硬。现代复式断面和传统驳岸相比,它更注重人性化与经济。在一般水位上面种植低矮灌木、杨柳或者草皮植物;在常规水位搭建水平台,不仅经济而且美观;在常规水位之下使用挡墙与护坡。这种复式断面,不仅能节省投资,还很好的展现了自然、生态与绿色的理念,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选择材料和生态护岸

传统的河岸更多的是刚性护面,地面、河岸、护岸会形成三面光与两面光的形式。而现代城市河道在迎合水流冲刷的过程中,结合了河道水生物繁殖与生长状态,它是符合环保生态要求与自然规律的设计。最近几年,在科研力度加大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开发了很多新型护砌材料。具体如:江苏南京已经开始应用的随机多空绿化混凝土,它属于生态环保材料,不仅能改变河岸周边植物生长环境,还具有很好的防洪功能,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在生态护岸中,它使用的是卵石笼、山石与干砌石等通透的材质,既能在材料中覆盖土壤植物,还能避免流水冲刷影响。先在水位较低的区域铺设土工布,然后在上面放块石,需要注意的是块石堆放周边应自然弯曲,将种植土铺设在块石上,填满块石间隙。这样过水后,块石缝隙就会长出水生植物。使用木桩、植物梢、棍相整合的河道护岸属于自然、生态的模式,可以在坡面分层进行杨柳、灌木、草皮种植,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植物护坡形式。

另外,在植物造景中,还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空间、时间得到富有个性与艺术魅力的河道景观,着重景观层次、质感与季节变化,这样才能满足城市气候特性。

三、结束语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建设中变化最多、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它不仅能满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渴望,还能回归自然。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防洪处理,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欣赏自然给予的美感,这样才能实现人文、水清、景美、岸绿的城市河道规划要求。

参考文献:

[1]汤玉芩.议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33(8):43-45.

[2]尚俊伟.城市河道治理的生态景观设计[C].//2013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3:19-22.

[3]吴秋华.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C].//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92-93.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3篇

关键字:城市河道整治 景观生态设计 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国城市的发展却是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之上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要改变发展模式,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与保护。而河流作为一座城市的动脉,对其进行整治应该放在城市环境治理的首要位置。以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整治工作,可以在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同时,为城市打造出一道靓丽的沿河风景线。

一、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对城市河道进行整治的目标不仅仅是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障河水的清洁干净,更是为了构建出一个适合人居的沿河空间,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河畔风光带来的惬意。因此,在进行河道整治时,通常会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对河道以及河道旁的滩地、堤岸等地点进行景观生态设计,从而达到整治目的。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道的防洪保安原则

河道的防洪保安是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根本。从古至今,我国就有许多城市建立在河流旁,河流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但同时也对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那么将十分容易影响到城市内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河道的泄洪能力以及堤岸的稳定性,景观设计应该不影响到河道的安全性能。

(二)河道的自然生态原则

在当今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下,有许多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正常,保证河道的生态性。对于存在着自然蜿蜒曲折现象的河道以及深浅不一的河床,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大幅度的改动,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而在此基础之上,河道两旁的自然群落应该尽可能丰富,满足多种动植物的栖息要求,让河道两旁的环境能够达到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目标。

(三)河道的休闲亲水原则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茶余饭后,于河道旁欣赏河畔景色,流连于河水之上的美景,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追求。因此,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满足河道的安全性与生态性只能够让河道治理具有了基本骨架,在充分考虑到河道的观赏价值之后,才能够让河道治理变得有血有肉,让河畔美景成为城市中最为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河道景观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河畔,还存在于河流之上,通过在河流之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可以让河道景色更加迷人。

(四)河道的历史文化原则

如果说安全性、生态性以及美观性等让河道的治理具有了骨架与血肉的话,那么历史文化就能够让河道的治理具有灵魂。自古以来,河流就养育了无数的城市人,河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排放生活污水的通道或者观赏河畔景色的媒介,更是许多城市的象征。特别是在一些依河而建的城市中,河流更是成为了城市居民心中的图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进行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许多河道所共有的安全、生态、美观特点,更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在河道中以及河道两旁突出文化特色,让人们在看到河畔景色的第一眼,就能够发现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特点。

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上文所提到的几点原则的基础上,可进行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的设计,并根据设计内容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在本文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南方某滨河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主要以河道、滩地以及堤岸三个部分为主体进行设计。

(一)河道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河道部分的设计主要指的是河流区域的设计,也就是对河床以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在一般情况下,对河床进行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保证河流的自然特性,对于存在着蜿蜒曲折的河段,应该保持其特性,尽量不做较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针对于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淤泥的清除,让河流的泄洪能力能够得到恢复。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河流之上建立水上公园,为人们提供水上休闲、划船、游泳等娱乐活动服务。另外,对于河床滩涂高低深浅不一致的现象,通常并不进行很大的干预,而是在原有河床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保持河道生态的多样性。同时,要对河道中出现了堵塞的区域进行及时的疏通,让河水真正变为流动的“活水”,恢复河流的生命活力。

(二)滩地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在河道系统中,滩地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滩地类型特殊对待。一般将河道中的滩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被少量河水淹没的低滩地,另一类是只在汛期才被河水淹没的高滩地。对于低滩地,可以将保持滩涂中的原有生态类型作为设计基础,对滩地上的生物群落进行保护,与周围的河道环境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对于高滩地,一般可以考虑在上面建立亲水设施,或者修建滨河公园,营造出更加优美的河道环境。滩地上可以栽植一些湿生草本以及对泄洪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低矮灌木,丰富河道的生态,起到点缀河道景色,美化滩涂外观的作用。另外,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高滩地也可以经过适当的改造,将其修建成为停车场、观景台等功能性的设施,只是在构建河道的生态环境上将会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堤岸上的景观生态设计与治理

对堤岸的景观设计是构建风景秀美的河道最主要的一部分,通常需要根据河道的走向、河道所处的区域以及城市的特点来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堤岸景观设计应重点考虑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解决生硬的防洪挡墙与河道生态景观之间的矛盾,如老城区内受到区域限制设置直立式挡土墙处,可在堤顶种植攀缘类植物,形成垂直绿化景观。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斜坡式堤岸,根据不同坡度大小进行景观设计,坡度较陡时,可在坡上种植生态草坪、撒播野花等,即可软化护坡,又美化环境。坡度较缓的情况,则更有利于生态景观设计,可随坡就势,营造自然地形,并结合地形设置功能区域,如活动广场、运动场、停车场、健身区、游戏区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是当今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设。而通过景观生态设计来指导城市河道的治理,可以让城市河道具备安全性、生态性、美观性以及文化性等特点,让城市河道景观真正成为象征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未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河道的景观生态效果将会营造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石泉. 花都新街河河道综合整治及景观营造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周月,陈亮明.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 中国园艺文摘,2013,03:114-115+70.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4篇

关键词:浙南河道;滨水绿带;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2703

1 引言

在城市化扩展过程中,那些自然河道的渠化与硬化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出于河流防洪工程的建设需要,河岸两侧被高而垂直的堤岸所割裂,河流丧失了自然属性,并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针对滨水两岸现状绿地狭窄,如何在业主要求注重自然生态保护,保留河道自然形态,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景观设计,使这昔日可达性极差的滨水带,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重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自然感受,营造一处有机更新的滨水景观体验空间。

2 项目概况

为响应“绿色苍南、美丽家园”,改变原有中心城区河道绿地档次低、环境脏乱的现状,建设单位意在通过对河道绿带的整体景观设计与综合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带。

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总长约4 km,滨水带宽8~15 m不等,总面积约47196 m2,其中一期面积32350 m2,二期面积14846 m2。

3 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河道绿带景观设计应与周边地块规划协调统一,提高整体环境档次水平,营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2)自然性原则:充分利用基地内现有的自然景观元素,突出滨水绿带的亲水性,营造丰富的岸线边际生态景观。

(3)文化性原则:设计应突显丰富的地域文化特性,使现代手法、现代材料与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诠释崭新的滨河风貌。

(4)人本性原则:强调居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展现宜人的环境与风采,营造开放式的公共休闲游憩空间。

(5)经济性原则:注重节约、实用与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应。

4 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场的详细踏勘及相关资料的详细分析、解读,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场地特征和设计难点:

(1)整条滨水绿带狭长且大部分宽度只有8 m左右,与周边道路高差较大(周边道路标高为5.5 m,河道常水位标高为3.0 m),不利于景观的创造与发挥,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立面与宜人的滨水生态景观,是本案设计的难点。

(2)由于周边部分地块还未做详细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景观实施条件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如何将绿带与周边地块规划建设作一个很好的衔接,是此次设计的一个重点。

(3)部分河道绿带违章建筑乱搭建现象严重,环境景观杂乱无章,绿地破坏严重,部分绿地与河道内堆满垃圾,河水乌黑发臭,整体环境观感较差,因此,景观建设应与河道环境整治同步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成效。

(4)现场文化价值的缺失。经过初步的城市化后,大部分河道的自然性和亲水性的场域空间消失了,得益于自然地形和环境生长的乡土化动植物减少了,而与之相应的文化场景也只能成为回忆。如何重拾场地记忆,最终达到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是我们此次设计追求的目标。

5 设计手法

运用现代自然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各重要的景观节点设置观景平台、休憩坐凳、景观长廊等设施,为人们提供驻足停留、休憩交流的场所。设计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使整个景观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沿河而行,水流潺潺,落英纷纷,美不胜收。

6 总体布局及分段主题设计

根据河道整体布局与周边地块性质,我们将此次滨水景观带分为三大功能段,即城市风貌段、滨河休闲段和自然生态段,各分段的设计内容和景观特色将根据其区位、用地、景观要求等因素进行设置。

6.1 城市风貌段

该段位于苍南行政中心两侧,位置特殊且面积相对集中,景观设计以体现现代滨水公园景观,展示城市风貌特征为主题。东侧一段由于河道已经拉直,绿化带宽仅10 m左右,因此,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设置游步道与亲水平台,满足人们休憩之需;西侧绿带则保留了原始自然的河湾、野草等乡土元素,体现还绿与民的和生态自然的理念,同时设计结合场地布置生态栈道、观景平台,铺装园路等景观元素,结合草坡绿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滨水开放景观空间,展现自然、生态的现代河流景观,同时,直线条的方格网栈道也与东侧规则式的绿地形成了不对称的平衡。

6.2 滨河休闲段

该段现状环境遭破坏较严重,河道绿带两侧大部分以住宅区为主,人流量较大,因此设计考虑将该段打造成一条城市滨水景观休闲带,力图在环境景观有一个大改观的同时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漫步、休闲的好去处。设计在各主要景观节点布置景观廊架、亲水平台、河埠头等特色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各景观节点由贯通绿带的园路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特色的城市滨水慢行道。另外,在该段还设置了一处公厕兼管理服务房,以满足人们服务方便之需。

6.3 自然生态段

该段位于西北片,现状河道均为原生态的自然状态,河道两岸种植有大量的乡土植被,由于该地块规划涉及到部分河流的改道,而各地块的详细规划也未完成,因此建议将该地块作为二期建设,近期主要以保留原有植被,整理垃圾杂木为主。既体现原始、生态、自然的河流景观,也避免日后由于规划调整造成的投资浪费。

7 驳岸断面处理

驳岸在水体与陆地的交界处,既可稳定岸壁、保护河岸,又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以及适当的断面形式。本次驳岸设计采用三种形式的驳岸,即自然原型驳岸、生态型驳岸和硬质工程驳岸。

7.1 自然原型驳岸

在水文地质条件较稳定,河堤坡度较缓的地段,保持河岸的自然状态,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护坡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既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更能保持河岸的自然形态和有利于岸栖植物的生长。本案二期以此种驳岸为主。

7.2 生态型驳岸

在河堤坡岸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段,应在种植植被的同时采用天然石材、松木桩等护堤,并利用水水生植物进行过渡,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充分保持岸线两侧水陆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景观。本次设计河道驳岸大部分采用此种形式。

7.3 硬质工程驳岸

在河道较窄的位置和水闸、桥梁等水利工程设施附近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挡墙的驳岸形式,以确保河岸的抗洪能力和强度标准要求。

8 植物设计

滨水地带独特的景观,欲使其始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优美的植物景观是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应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同时发挥其滨水带的生态效益。选用的植物要具备一定的耐湿耐淹的性能,从景观效果上还要考虑水面倒影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效果,从生态防洪的角度还要考虑种植能固持水土的乔木。同时运用沼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结合驳岸,使水体和陆地能自然衔接,增加景观的野趣性。

8.1 植物配置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所选植物应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并与各段所需表达的主题相吻合,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色,而且能适应所在地段的土壤及小气候等自然条件。

(2)层次丰富,疏密有致。既要注意常绿树与落叶树、阔叶树与针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地被与草坪相结合,以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

(3)季相变化丰富。植物造景应体现四时季相变化,尽可能地创造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

8.2 树种选择

(1)要求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用乡土树种)。

(2)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3)要求深根性、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少根蘖的树种。

(4)要求重点选择耐水涝、防台风、抗污染的树种。

8.3 主要树种

(1)常绿乔木:小叶榕、香樟、桂花、杜英等;

(2)落叶乔木:杂交马褂木、榉树、黄山栾树、水杉、合欢、垂柳、紫玉兰、石榴、梅花、紫薇、日本晚樱、红枫、羽毛枫等;

(3)灌木:茶花、结香、木槿、杜鹃、金丝桃、栀子花、月季、美人蕉、火焰南天竹、洒金桃叶珊瑚、木绣球、鸭脚木、红花继木、金森女贞等;

(4)地被及草坪:地被石竹、五色梅、玉簪、云南黄馨、麦冬、红花酢酱草、马尼拉等。

(5)水生植物:芦苇、芦竹、千屈菜、黄菖蒲、水葱、再力花、蒲苇等。

9 思考与总结

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和保持最终的整治成果,针对本案,我们认为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保护水系,禁止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排入河流,集中对排入河道的污水管道进行截污纳管,统一并入城市污水管网,恢复清澈河水。

(2)对河道内的垃圾和淤泥进行清理,对沿岸的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整治,恢复河道的原始风貌。

(3)尽量保留现状河道两侧的乡土植物和自然河湾湿地,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不要对原有河岸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4)在游人活动集中地段设置活动式垃圾箱,所有垃圾均须集中回收,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让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爱护河道、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来。

该项目于2013年底建设完工,获得了2013年度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通过3年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J].中国园林,2004(5).

[2]汤振宁.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3]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5篇

在当经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的发展施加了很大压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劳动力的解放,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当地生态格局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本文以四川罗泉古镇的珠溪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现状,并立足古镇独特的井盐业历史、袍哥文化、盘破门武术等文化积淀和地域特征,力图将丰富多彩的川南传统文化渗透到古镇水景设计中,将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以新的姿态展现和传承川南的历史文化元素。

【关键词】

罗泉古镇;水景设计;传统文化

一、地理位置与现状分析

罗泉古镇又名“罗泉井”,相传为诸葛亮驻军此地开挖井泉而得名。位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西北51km,处于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处。整个罗泉古镇顺珠溪河而建,布局呈龙形,号称川中龙镇,古镇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在古镇里集中分布了大量明朝末年、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古建筑,其中盐神庙是中国境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珠溪河,长期以来泥沙淤积,污水积滞。由于当地交通不便,经济能力有限,居民对河道保护意识不够,加上大量的生活垃圾分散在河道两岸和污水乱排放等造成了水体、空气及土壤的污染。一直修修补补,没有经过大规模治理,生态效应较差。但现在罗泉古镇正在和周边景区联合打造旅游线,处于整体改造的大关口。

二、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应采用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生态化以及人本理念的原则,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和河道资源开发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着保护优先原则,以更好地完善河道景观、保护生态系统;河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建设材料的应用情况,在降低各种能源消耗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同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环境的重要性,以当地地域特色或游客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等为出发点,完善河道建设。

三、设计方案

针对以上对珠溪河景观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目标和规划原则:以“游龙镇盐脉,仰革命故地”作为创作主题,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和尊重文化为基础。以古镇的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的元素和背景,以生态修复的河道景区设计方法恢复自然式水体,以滨水景观为主要载体,设计集休闲游憩和公众参与为一体的生活公共空间。通过引入先进的水景设计理念和高质量的建设,在历史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统一的设计、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规划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和提高河道在古镇的附加价值,并创造出人们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一)总体规划布局

珠溪河规划以盐运水路游玩、健康美丽的生态水系为主导,在本设计中首先考虑河道排污问题,使其上下游畅通,然后远离河道建立垃圾站(垃圾分类系统和压缩回收系统等)和生活用水处理分流(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灌溉系统等)。最后以“景观小品”塑造为切入点,以两岸坡地绿廊为基面,以河道两座大桥等古镇主要人流来向为主要连接点,加上运盐码头,形成“三开三合多点”的规划结构,通过构造各种性质的功能区和绿化、道路、商业等联系网络,形成沿河具有整体性的网络系统。

(二)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以河道为主体展开景观,在设计中,通过沿河道两岸纵向景观、对岸景观以及鸟瞰景观等展开设计。为古镇和游客提供具有河水清澈、自然生态、活动丰富、休闲亲水的古镇水景。

1.景观分区

经过综合分析和整体的立意构思,本设计规划采用合纵式布局的手法。首先建立河流两岸绿色廊道,为了下游古镇水体污染,在上游设计一个种植区。然后选取流经古镇10KM的珠溪河,并将其分为3段纵向主题区,即河道水路游玩区、靠古镇休闲区和对岸商业区。(1)上游种植区:植物除了对河水起到过滤作用外,还能够提高净水处理效果。一是植物的生长可改变水系的流态,植物根系和茎杆对水流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均匀布水,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二是植物的根系和创造有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对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吸收作用。(2)河道水路游玩区:水路连通了古镇出入口和下游码头,开启运盐古船。游客可选择水路进入古镇,观赏古镇建筑与风景。以各个码头作为游客上下船的出入口,可加设小的商业区,将重拾码头繁华。(3)靠古镇休闲区:结合古建筑设计特色的景观小品,并可考虑适当恢复和安排水车,磨盘等饶有情趣的传统农用工具或布置小品雕塑作为市民和游客参与的活动。近水面,可安排垂钓活动,茶台等传统项目,在村头宽阔的水面靠岸处布置鱼、河虾等水产养殖基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田园风光。(4)对岸商业区:以古镇建筑文化、革命文化、井盐文化、美食文化、武术文化为开发中轴,开设囊括以上五类文化的历史文化展馆。努力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馆,力求成为古镇旅游的新亮点,结合当地特产,生产出各种特色产品。

2.景观节点

依据古镇景观统一,完整的基本要求,以景观节点来丰富其关系。景观节点包括景观区段的主要景观节点和人流活动中心,景观区域内的道路、桥梁和公路门户节点。规划沿河道左右两岸设置了两条景观主轴线,同时,以纵向联系道路、景观节点轴线等组织多条景观通廊,并吸收传统造景元素,如塔、亭、台等赋予时代精神,以加强纵向的景观展开,提升景观品质。

(三)河道绿化植物的种植要求

根据区域气候和环境要求,初步将绿化植物选取好后,并对河道两岸的距离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第一是河道两侧植物的种植点要离河岸至少要1M的距离,将岸边一排整齐的旧石墩显现出来,这样不仅美观大方,还有利于保障河道交通安全。第二河道两岸有旧时的运盐码头,有较宽扩的距离,可以采取不同植物分层种植的方法,此外,河道植物还需要与河道两岸的古镇环境相协调,以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或者是灌木花卉为最佳选择。河道绿化景观植物必然少不了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其次是具有观赏性等。在设计中,运用净化水质可以选择种植生命力顽强的睡莲、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来解决水质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古镇河道景观是突显当地区域生态系统特色的一部分,文章结合河道景观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探究了古镇河道景观设计中各种规划整理和环保措施。其突出的是水文化的魅力,也是古镇“血脉”之所在。

作者:许东林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湘黔.川中第一龙镇:罗泉古镇[N].自贡日报,2008-10-22(A3).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6篇

关键词:河道整治;景观设计;生态;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河道的功能

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城市气质,还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习惯“依水而居”,现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

(一)防洪排涝与灌溉供水功能。

城市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可以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等保障性用水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交通运输与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可以利用河道水路运输,其突出优点是运费低,节省燃料并且不占用有限的陆地空间,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廉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

河道周边的绿化带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城市噪音降低噪音的污染,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此外河道还具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由于城市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增加了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景观与休闲娱乐功能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河道上更是追求其景观美。有人说一条河道就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每一个水域,每一条河流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美景构成了河道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逸、舒适的感觉,同时还有休闲、娱乐功能。人们利用水进行的划船、游艇、滑水、游泳、漂流等娱乐活动也受到大众的青睐,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原则

(一)亲水性与安全性原则

亲水,顾名思义就是接近水体,亲水设计的原则应贯穿于河流景观设计的每一环节。通过沿河修建亲水设施,形成舒适、亲和的水边空间,供人们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活动的需求。

安全性是指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才能保证亲水性的实现。

自然性与生态性原则

在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态。因为天然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以及植被茂密的河岸是天然河流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

景观设计应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生态性是指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保证河道生态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文化性原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同样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河流景观在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时,也要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挖掘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这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也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一)河道形态景观设计

河道形态景观指河流的平面、纵剖面和横断面形态。

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要因地制宜,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在解除河道瓶颈、保证河流畅通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注意将整个城市水系打通形成网络,以保障河流健康发展。滩地改造设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改造成自然生态保护区、亲水公园、沙滩游泳场、停车场等。

纵剖面设计

根据河流自然条件,可在堰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面,即使在枯水期,河面仍是水波潋滟,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也为河道景观增色;可以沿河设置一系列的堰坝等挡水建筑物,利用水面落差模仿瀑布直落而下的动感,水面跌落产生的瀑布落水声,又创造出优美的音响效果;宽阔的水面不仅为从事水上娱乐活动提供便利,而且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为了不影响行洪,这些堰坝可以做成橡胶坝,平时充水(或充气)挡水,汛期放水(或放气)落下行洪。

3、横断面设计

河道横断面设计首先要满足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然后考虑景观及河道生态需水的要求。举行横断面可以通过绿化河岸,种植攀缘植物、水生植物,或用天然块石对混凝土护岸进行修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断面生态性、观赏性和亲水性均较差的缺陷。(见图1)

图1 矩形断面的修饰

梯形断面占地比矩形断面大,想要美化河岸可以在梯形岸坡上种植柳树、草地等,水边再堆砌一些块石或卵石,这样还可以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使河道更接近天然河道。

复式断面在城市河道中应用较广,其既可以满足防洪排涝等要求,又能在枯水期保证河道有一定的水面和必要的水深,为水生动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并满足城市景观需水的要求。(见图2)。

图2 复式断面修饰

(二)堤岸景观设计

1、堤防工程

城市河道堤防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特点,服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在对城市河道堤防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现有的土地资源,尽可能减少拆迁。2、将部分堤坡和坡脚地带建成自然生态绿地,使之形成自然的山坡形状,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形成生态堤防。3、过建设各种亲水公园、亲水广场,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创造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4、将城市防洪堤与城市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堤路结合既可防洪,又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护岸景观

在护岸景观设计中,首先要确保护岸的安全、稳定和耐久。在此基础上,再对它进行景观设计。护岸景观的创造应依据自然规律和美学原则,进行平面形态、纵向形态和横断面设计以及护岸材料等景观元素的设计,美化视觉护岸是一种独特的线形景观,是构成河道景观的主要元素之一。

生态保护护岸是水中生物体系和陆上生物体系的连接部位,有适合各种生物生存栖息的潜在环境。为了体现生态保护,应尽量采用生态型护岸,在保证护岸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的仿自然状态。

四、结语

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兴建,投人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依靠相关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稳步推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构建良哇循环的河道生态,创建优美的河道景观,实现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陈松,闭祖良,国洪梅等.城镇河道综合整治的集中措施仁[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5).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第7篇

关键词:干旱地区河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武川县生态河道概况

1.1地域环境概况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

武川地形地貌为南高北低、南山北丘,从中低山、低山地形到高原低山丘陵,高原波状丘陵过度。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41.9%,丘陵占50.4%,滩地河谷占7.7%,境内8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雨大山洪暴发,天旱河床干涸。

武川地区年平均气温3.0℃,降水量历年平均降水为354.1mm左右。年最多降水为1961年553.1mm,最少降水为1965年191.5mm。

1.2水系统规划概况

武川县河道水系的规划主要通过昆都仑河、东河、西河形成环城水系。

在空间布局上保留并整治7条主要河流水系,并采用河中河等工程形式建设“环城水系”。

在水源方面,水系景观用水水源应以再生水、河道内的天然径流、城市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等为主。

同时避免填河造地的做法,应对河流进行整治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河流行洪的安全价值和改善城市景观的环境价值。坚持“以供定需”原则,不宜建设规模过大、没有水源保障的景观水面。

2.干旱地区泄洪河道概况

中国内陆广泛存在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西北、华北地区。这些地区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却短时集中,短暂的暴雨倾泻后就形成了许多泄洪冲沟。这些冲沟常年处于干涸状态,只有在雨季才形成径流。旱时黄土飞扬、涝时泥沙滚滚是这种泄洪沟典型的景观。

泄洪河道在城市中广泛存在,其长期无水的状态引发了大量不协调的现象。许多河道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使这种河流基本上“有河则涸,有水则污”。河道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将民房和娱乐场所修建在河床中,一旦发生洪水,后果不堪设想。大量未经许可的挖沙取土,令河床内千疮百孔,满目皆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决策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城市环境的品质。相应的,这些一度被人们所遗忘,已经成为脏、乱、差典型的泄洪河道,又被重新关注,成为城市景观改造的重要对象。

3.武川地区河道景观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3.1 河道防洪策略

干旱地区泄洪河道往往源短流急,产流区地形坡度大、植被稀少,洪水一旦发生,量级较大。尤其是当其流经人口稠密的城市重要地区时,解决防洪安全隐患是首要的问题。

3.1.1 水利部门设计的人工河道多数是裁弯取直,将河道沿线低洼地孤立于河道之外,建立一条单线的人工河床。这种处理方式将原有多样的行洪空间大幅减少,对于自然河道的分洪蓄洪能力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应协调水利部门在坑塘支流和低洼地出现的位置设计分洪口,利用低洼地的空间将部分水滞留起来,有效降低洪水规模。大型坑塘和低洼地能够形成巨大的水资源储备,对于城市景观用水和地下水补充作出有效的贡献。

3.1.2 扩展河道宽度,实现梯级河道断面

在保证防洪标准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为实现坡度较缓、有植被覆盖的堤坡,必须尽可能扩展河道宽度。在保证原过水断面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两级以上坡度较缓的梯级河道断面。较缓的堤坡保证了河道两侧有合适的坡度进行绿化覆盖,将原有的绿化带与河堤整合为一体,扩展了绿带的范围,并且实现了河道景观的亲水性。

3.2 河道生态补偿策略

3.2.1 截污治污,利用再生水和雨洪水等地表水形成河道景观用水完善河道治污基础设施的建设,沿河建设截污管线,将生活污水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治理,形成再生水。

3.2.2 建设生态堤坡,恢复河床的生态功能

河道堤坡改造应利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运用透水透气、能够生长植被的生态型护岸,恢复河床的生态功能。如目前被大量运用的生态袋边坡,其主要由生态袋和连接带等工程组件构成。

3.2.3 沿河建立多层次植被景观带

河道生境的退化,与沿河植被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为恢复河道生境,建议在河道内外建立2个层级的植被景观带。在河道行洪范围以外,充分利用周边用地建设由乡土植物组成的防护林带,林下设灌木层和地被层,形成乔灌草结合的复式植物群落,有效防风固土。

3.3 河道水体景观策略

3.3.1 河床中设计宽度较窄的子槽,并通过多级水坝蓄水实现节水型溪流景观

河道梯级断面中宽度最窄的底层河槽设计为承载景观水体的子槽,子槽的平面形态模拟自然溪流、蜿蜒辗转。子槽内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多级小型石坝或水闸蓄水,形成溪流和跌水景观。

3.3.2 水体形态以溪流为主,局部区域扩大水面,形成溪池相间的水系景观子槽和石坝形成的溪流跌水景观效果较单调,可沿用河床内的沙坑和低洼地,修整形态后蓄水成为池塘。

3.3.3 仅在子槽范围设防渗,子槽范围以外不做防渗处理

为防止景观用水渗漏,需要在子槽范围内设防渗。子槽范围以外不做防渗处理,当水位超过子槽高度,水体自然外溢进入未做防渗的河床,还原河道的自然渗透特征。

3.3.4 结合水体景观设计,建立水体自净和循环体系

河道景观用水以再生水和雨洪水为主,因此有必要在河道中建立一套水体自净体系。河道中的大坑可改造为沉淀池,当有雨水汇入时,沙坑使水流流速降低,水中的泥沙颗粒等得以沉积。再生水入口处建设人工湿地,湿地由浅滩和茂密的水生植物形成,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净化水质。溪流中的跌水为水体不断曝气和加氧。

通过这种方式,中水和雨水得到了有效的净化,河道内以水循环的方式实现了水体的自我维持,另一方面,这一系列水池、溪流、跌水和湿地本身也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水体景观。

4.武川地区景观河道的植物选择与设计

4.1武川地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植物种植乡土化原则乡土植物品种是良好的植物资源,乡土植物材料的使用,是体现地域文脉及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景观设计应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合理地选择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乡土物种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而且养护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小,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利用园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除要突出乡土树种外,还要突出能较高产生生态效益的树种。科学、合理地设计植物生态群落,充分准确地依据不同树种的习性、体形、物候期、生长速度设计种植类型,不但要从美学和造景来考虑,更要从发挥生态效益与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和栽培学角度来考虑。

植物多样化原则。应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强调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城市的平衡发展。

养护管理减量化原则。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师法自然的人工造景最理想的维护是能够回归自然,加强植物群落自身更新、恢复的能力,靠自然之力自我维持平衡。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自我维持的园林绿地系统。

4.2武川地区骨干植物选择

山地森林:华北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杏,山樱桃,草木樨,沙打旺,沙蒿

丘陵草场:杨树,白榆,柳树,白桦,柠条锦鸡儿,沙棘,小针茅,草木樨,沙打旺,沙蒿

湿地:杨树,柳树,白桦,小针茅,草木樨,白榆,白桦,沙棘,沙打旺,柠条锦鸡儿,沙蒿

河谷: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杨树,白榆,山杏,山樱桃,柠条锦鸡儿,沙蒿,草木樨,沙打旺,沙棘。

河滩:油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白榆,山杏,山樱桃,沙蒿,草木樨,沙打旺。

5.对该项目的思考和方向性原则

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征,建立合适的河流生态系统,面对长别分明雨季旱季,这样的河流符合自然生态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利用原有的植被,新增加的植物也都是本土物种,这样的选择不但展现能出极具当地特色的地貌景观,而且很大程度减少了景观维护的费用。

多样化的景观种类,林地,湿地,草场,河滩和公共设施用地相结合,丰富景观体验的同时还能保持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在核心区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原则,两侧尤其是与城市相接的部分建立供人使用的游憩设施,使该公园在生态与城市两方面功能都十分完备。

建立多层级的河岸,结合湿地的蓄水储水功能有效地在雨季控制洪水,在旱季收集净化雨水保持径流。

该项目中运用了土工膜防渗,生态边坡,高渗水性铺装等技术和材料,使公园的生态功能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干旱地区泄洪河道重点河段景观设计探索[ 冯潇 马俊峰 周曦]

2. 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徐方亮顾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