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合集7篇)

时间:2023-08-06 10:45:41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1篇

关键词:奶牛;常见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88-1

1 口蹄疫

(1)病性。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本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以经粘膜和皮肤接触感染。其临诊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皮肤发生水泡性疹。

(2)症状。潜伏期2~10d,有的长达21d。初期口腔、鼻、舌、和蹄等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会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体温高达40~41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泡沫状涎水。奶牛泌乳期发病,产奶量下降,浮肿、触摸有疼痛感。怀孕奶牛有流产、死胎等症状。新生犊牛感染发病较急,不形成水疱,表现高热、极度衰弱、心功能紊乱,有时可见腹泻现象,1~2d后多因继发心肌炎而死亡。

(3)治疗。确定发生口蹄疫,要无条件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所进行的疫区封锁、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消灭疫源,以杜绝疫病向外散播。对于假定健康奶牛可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度,按0.5~1.0mL/kg皮下注射。对个别牛注射疫苗后出现的急性过敏反应,可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 mg,20min后可以重复注射1次。

(4)预防。平日要搞好牛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奶牛场应当无条件接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牛群的定期免疫水平监测。每年每次注射疫苗前对牛群进行1次检疫,保证牛群健康。定期对所有牛只进行系统的口蹄疫疫苗注射,所用的疫苗必须是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产品。周边地区发生口蹄疫疫情后,除加强牛群饲养管理外,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提高奶牛免疫力。

2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1)病性。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粘膜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多发性的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可以传播本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都有易感性。

(2)症状。潜伏期1~2周。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常见于犊牛,死亡率很高,发症初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至40~42度,呼吸和心跳加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咳嗽,流鼻汁、眼泪和口水。以后口腔粘膜发生靡烂或溃疡。多数病畜有腹泻症状,初期排淡黄色水样粪便,后期粪便恶臭,含有肠粘膜和血液。泌乳期母牛泌乳减少或停止,孕牛可发生流产。有的病牛还会发生蹄部皮肤糜烂、坏死。重症病牛因急性脱水和衰竭死亡。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来。病牛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持续右间歇性腹泻,流鼻汁。鼻镜干燥,后期成片靡烂,眼睛或流粘糊透明分泌物。有的病牛表现为青光眼或角膜混浊。还有的病牛发生慢性蹄叶炎和趾间坏死,跛行。

(3)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病牛要加强护理,实行对症疗法。脱水严重要补液,可用10%糖盐水1000~2000mL,维生素C 2g,5%酸酸氢钠200~400mL,混合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4d。预防继发感染要用抗生素,可用混感清,肌肉注射,0.1mL/kg,每天一次,连用3~5d,或百病康(复方哈表注射液),肌内或静脉注射,0.2mL/kg,一日2次,危重病例可酌情加量。

(4)预防。定期对饲养工具及其环境消毒,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牛场。加强检疫,发现病牛及时淘汰。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牛群免疫力。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1)病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病牛直接接触感染和空气、飞沫、物体间接感染。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牛均易感,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

(2)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6d,有时可达20d以上,主要症状有以下5种类型。呼吸道型: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初期高热40~42度,极度沉郁,拒食流泪流涎及粘脓性鼻液。呼吸高度困难,有时拉稀。重症病牛数小时死亡。眼炎型:眼、鼻流浆液性分泌物。不发生角膜溃疡,一般无全身反应,常见呼吸道型合并发生。脑炎型:病初表现为流涕流泪,呼吸困难,随后兴奋,惊厥,磨牙,口吐白沫,角弓反张,共济失调,最终倒地。主要发生于犊牛,死亡率高。生殖道型:母牛尿频,有痛感,产乳量下降,流粘液性分泌物。公畜、包皮、充血、溃疡,弯曲,精囊腺变性、坏死。流产型:多见于初孕母牛,经产母牛少见。

(3)治疗。病牛应立即隔离,多饮5%温盐水。保持病牛鼻、眼睛、咽、口腔及生殖道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死亡。可选择下列药物进行治疗:桂柴黄注射液,0.2mL/kg,每天一次,连用3~4天,重症连用5~7天。氟苯尼考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天1次,连用3~4d。泰乐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天1次,连用3~5d。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2篇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全年都会发生。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3.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病人用具间接传播。本病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头痛、四肢酸痛,全身不适伴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预防:加强锻炼,讲究个人卫生,开窗通气,均衡膳食,适时接种流感疫苗,流行期间可服用抗病毒类药物。

4.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痄腮”,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播或器具间接传播。本病潜伏期2~3周,初期多一侧腮腺肿大、疼痛,继而波及到对侧,触之压痛,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对冬季传染病的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穿衣

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经常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驱散病毒,以减少患病的机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多喝水

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少喝最好不喝甜的饮料。尤其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喝白水,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易上火生病。

适当锻炼

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加户外活动,常晒太阳,经常晒衣晒被,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平衡营养

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保证睡眠

不过度疲劳,因为失衡的生活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3篇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通俗讲就是一种可以在人群中传播流行的疾病。现在是春夏之交,正是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我就和大家谈谈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为了让大家加深对传染病的印象,首先讲一下传染病与战争。在战争时期,非战斗减员的疾病减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的军事医学问题,而对于军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传染病又是疾病减员的关键。经查资料,过去100多年里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战争中疾病减员总数多于战伤减员。如拿破仑于1812年6月率50万军队进攻莫斯科,战争尚未开始已发生5000多名斑疹伤寒病人,一个月病人已达8万,最终败退时其作战主力仅剩一万余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名将牟田口所指挥的日本陆军十万部队,在印度北部的一次战役中,藐视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凭借“武士道精神”猛打猛冲,却因疟疾、霍乱、痢疾、伤寒大量发生,加上当时雨季来临,士兵饥寒交迫,病魔缠身,最后不战自败、溃不成军,仅仅逃回万名病弱之躯。1991年春天的海湾战争,美国和多国部队的战斗伤亡寥寥,但沙漠地区特有的疾病如白蛉热、刚果出血热、利什曼病,加上腹泻、中暑,给多国部队带来极大困扰,驻海湾的53万美军中,一周就有5%的人患病,给战斗力造成严重影响。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传染病由原来占主要地位降到第七位,但近年来,传染病又开始回升,许多被认为即将被控制的疾病又重新抬头,如结核病、血吸虫病;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被发现,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等。大家都是生活、工作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就,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为了你自己和大家的健康,我觉得有必要了解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理论。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职责。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一个连续传播的过程: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到新的易感者体内形成传染病新的感染,新感染者又排出病原体,再入侵到其他易感染者而形成新的感染。简单说,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终止的过程。传染病病原体在不断更换宿主,所以有人又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理解为“传染病病原体不断转移和更换宿主的过程”。

接下来,我讲一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传播,是指身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分为三类:一类是传染病病人,比如肝炎、肺结核、痢疾患者;另一类是病原体携带者,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一类是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比如传染性非典是由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传播的。二是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在外界环境中停留与接近其他人所经历的途径,比如患肺结核的病人吐的痰,经过日晒风吹,结核杆菌在空气中漂浮,很有可能被正常人吸入肺中,又如肝炎、痢疾病人所接触使用过的餐具、物品等。能把病原体传播给正常人的传播媒介有水、食品、空气、手、用具、苍蝇、蚊子等;三是易感冒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容易感染的某个人群,比如当吸入空气中结核杆菌后,有的人身体免疫力较强而并不发病,对一些身体免疫力较差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易感染人群,就有可能被传染上肺结核。刚入伍的新兵,尤其是来自边远山区的新兵免疫力较差,入伍后要常规接种疫苗;另外,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缺少锻炼等都能使免疫力下降,增加人群的易感性。其实,在传染病的发生中,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无论切断哪一环,传染病都不会发生。比如发现传染病人要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不吃野生动物;讲究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改善社会心理状态等等,以增加人体免疫力。

临近夏季,细菌性痢疾等肠道转染病发病率增加。胃肠疾病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胃肠道疾病增多的原因有:1、是苍蝇增多,苍蝇的习性是喜香逐臭,容易污染食品。人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品和饮用了被苍蝇污染过的水,且数量多时,容易发生胃肠炎。所以,不要吃隔夜的被污染的剩饭剩菜,不要喝生水,做到生活水和饮用水分开。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关。2、是暴饮暴食,胃肠负担加重,造成功能紊乱。3、是腹部着凉,夏季夜晚睡觉时腹部着凉可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针对病因,加强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就能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另外,我简单讲一下大家经常能听说的两种传染病,一种是病毒性肝炎这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临床上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其中以甲型、乙型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食、恶心、腹胀、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甲型、戊型肝炎以粪――口传播、家人之间和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吸血昆虫叮咬及粪――口途径也有可能传播。人群对肝炎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慢性乙肝迁延不愈最后可以并发肝硬化和肝癌。肝癌的发生与乙肝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发展中国家肝癌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超过50%,国际卫生组织肝癌预防会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相关性高达80%,乙型肝炎病毒式人类第二种(仅次于烟草)已知的致癌因素,因此,乙肝疫苗被看成是第一个抗癌疫苗。肝炎发病率的高低与经济、文化、卫生水平有一定关系。发达国家的肝炎流行情况有所好转,而亚洲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形势依然严峻。研究认为,如果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的婴儿均能接种乙肝疫苗则全世界每年可减少20万肝癌病人(80%)。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乙肝病人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占全国的1/10,大约1.2亿多。所以在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防护,搞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是抓好“三管一灭”(即管好饮水、食物、粪便,消灭苍蝇),把住“病从口入”关,加强饮食卫生、严格实行分餐制,加强饮水卫生,不饮生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打肥皂洗手;减少易感人群方面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抵抗力。或者药物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4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制;紧急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中大部分的病原体是微生物,因此传染病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甚至感染者所污染到的其他物体,通过空气、水源、接触等各种途径或方式进行传播。

1 几种牛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做好牛病防治工作十分关键,面对多种牛病该如何防治,哪些传染病在牛病当中比较常见,笔者在此加以总结:分别为口蹄疫、牛疽、气肿疽、破伤风、牛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布鲁氏菌病。希望可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

1.1 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针对口蹄疫,要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护理工作,比如每天要用盐水洗涤牛的口腔及蹄部。喂养时也要喂以软草、或麸皮等。当牲畜口腔发生溃疡时,要用大约10%的食盐水进行清理,若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洗净,用甲紫溶液或碘甘油对患处进行涂抹,并用绷带包裹,不可接触湿地。

1.2 牛疽

牛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和烈性传染病,会传染很多动物身上。其中牛多为急性型,症状常表现为发高烧,呼吸困难,可视粘膜蓝紫色、有出血点,腹疼,全身战栗,昏迷,甚至严重的会在1~2d内死去。病程较长时,可见牛的颈部,胸部、腹部等多处皮肤出现浮肿。对于经常发生炭疽病或易受该病侵害地区的牛,可在春季对牛进行注射炭疽疫苗1次,比如采用无毒炭疽芽胞苗进行免疫时,一般1岁以上的牛药量在1mL,而1岁以下的牛在0.5mL。对不能用普通牛疽疫苗免疫的牛种,可以采用牛瘟绵羊化兔化弱毒苗疫苗进行免疫,可每1~2a免疫1次。

1.3 气肿疽

气肿疽病是由专性厌氧菌气肿疽梭菌引起的牛、羊传染病。牛的急性传染的特征为跛行,在肌肉丰富的部位发生炎性,中心肌肉出现坏死、变黑,压之有捻发音。对于近几年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每年春季接种气肿疽明矾菌苗l次,无论牛大小,均皮下注射5mL。

1.4 破伤风

牛破伤风病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毒性传染病,又名"强直症"。在多发生破伤风地区,应每年定期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次。当发生创伤或手术时,可临时进行接种。

1.5 牛巴氏杆菌病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等。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要在春季或秋季定期接种疫苗1次,体重在100kg以下者注射4mL,以上者注射6mL。

1.6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牛应每年定期接种牛肺疫兔化弱毒苗,一般情况下免疫期为1a。

1.7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属于不活动、微小、革兰阴性的多形性球杆菌。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牛奶中可存活18个月之久。但在湿热60℃ ,10~20min或日光下暴晒10~20min就可杀死。

2 当牛出现传染病时的紧急防控措施

牛一旦发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断,马上隔离,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确诊的,要取一定病料,送至专业部门检验鉴定,根据结果采取合理的紧急措施。已经确定的传染病牛只,要及时隔离。并对感病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也要注意消毒;要给感病牛只和未感病牛只都及时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病情蔓延,降低损失;要合理处置携带病菌牛的尸体,死去感病牛的尸体有大量病原体,非常危险,一定要及时处理。一般通过焚烧可以充分杀菌,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切实做好牛和其他牲畜的传染病预防和紧急防控工作十分关键,广大养殖户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免疫工作,养殖户自身也要学会科学养殖,降低牛感病几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明燕.徐步.赵宝华.范建华.龚建森,刘学贤.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0(01).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5篇

关键词: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的畜牧业养殖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养殖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畜禽养殖已进入结构调整期,相对于其他养殖类别,牛羊的养殖不仅具有污染小、投资成本低的优点,而且其产品的价格也具有相对稳定、稳步增长的势头,预期未来这类养殖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不过由于牛羊在养殖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会给养殖业者带来经济损失,所以为促进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降低养殖的风险需要对牛羊的常见细菌性传染病进行有效防治。

1 开展牛羊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牛羊类畜牧养殖已逐渐发展起来并得到重视,但在畜类养殖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不仅会造成大规模的家畜死亡,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相临的其他养殖区域,所以开展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确保家畜饲养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2 牛羊常见细菌性传染病

牛羊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热和破伤风等。不过以往由于对如何进行传染病防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存在误区,所以常会因此导致大量的牛羊死亡。在畜牧养殖中,需要养殖者时刻关注牛羊的生理状况,以此来判断牛羊是否感染疾病、感染的程度以及需要采取何种措施。

2.1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类别与防治

2.1.1 肉毒梭菌类 这是由肉毒梭菌毒素所产生的牛羊中毒疾病,主要病理是通过毒素麻痹牛羊的运动神经,影响它们的正常进食和活动,严重时会造成呼吸困难导致死亡。这类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牛羊进食了含腐败尸体的草料所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咀嚼困难、流涎、呼吸困难。这类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应从牛羊的饲料开始进行卫生控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发病早期可通过注射多价抗毒素来治疗。常用的方法是肌肉或静脉注射,注射量3~5毫升/次;间隔2天后再对发病的牛羊按千克体重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万U;利用补液疗法进行治疗。用5%葡萄糖盐水100~10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10~50毫升,混合静脉滴注;此外一个简单的预防方法就是将待饲喂的饲料用100℃进行加热10分钟后再进行投喂。

2.1.2 沙门氏菌类 这是由沙门氏菌导致的传染病,在症状上有与肉毒梭菌毒素相似的地方。一般临床表现呈散发状态,主要有肠炎、败血症、发烧、精神萎靡、腹泻等症状,且常发生在幼崽中。对这类传染病的治疗主要是要注意避免与肉毒梭菌中毒症混淆,导致采取了不当的防治措施,错过救治时机。同时主要要加强对牛羊舍的卫生管理,如开展定期的消毒工作、储备相应治疗药物等。

2.1.3 巴氏杆菌类 此类病症多属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的急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败血症以及炎性出血。按症状又可具体划分为败血症、浮肿、肺炎三种。败血症发病表现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粪尿混有血液等;浮肿发病表现为咽喉、头颈部位出现浮肿;肺炎发病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咽喉、颈部的皮下位置出现浆液浸润现象。这类病症的防治需要对病畜进行隔离治疗,然后用青霉素、磺胺等药物。当病畜出现死亡后对尸体要进行深埋销毁处理,并严格消毒避免场地受到污染。

此外,细菌性传染病中还有一种羊梭菌性疾病,这是一种以羊为感染对象的急性传染病,病症是由一类主要通过梭状芽胞杆菌中存在微生物所导致的,危害非常大,可引起包括羊快疫、羊碎疽以及羊黑疫在内的传染病。这类病症发病速度快、病程短,所以对平时的防治工作要求特别高,需要开展加强处理。对病症常发区域,可采用二次疫苗进行定期的高密度预防注射。

3 常见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牛羊的养殖在畜牧业中算是大工作量的工程,因此为确保牛羊生理健康,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落实相关预防措施:为牛羊的养殖创造出干净卫生的环境,并及时对环境进行消毒,定期进行疫苗注射等。这些基础措施都是对常见的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有效预防措施。

3.2 完善动物防疫机构

动物防疫机构作为畜牧养殖的主管部门,既能为养殖活动提供重要的保护性指导,也有义务向所在地的畜牧养殖户传播正确的防治措施。当动物防疫机构能有效完成上述工作内容就能实现在提供正确、科学的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牛羊传染病的感染几率。

3.3 合理的使用药物

药物的使用是防治常见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提高牛羊抵抗感染细菌性传染病的能力,对感染了细菌性传染病的牛羊可以提高用药量,减小传染病的传播速率,抑制牛羊发病率,使牛羊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4 结语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6篇

关键词:鸡;传染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16-02

1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感染多种禽类的呼吸道、肠道或神经系统的病毒性疾病,寒冷季节多发,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根据病毒血清型的不同有低致病型和高致病型之分,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危害巨大。

主要症状和病变:低致病性禽流感病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咳嗽、打喷嚏、音,病程长达十几天甚至更久,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鸡突然发病,体温升高,拒食、呆立,头颈部水肿,鸡冠与肉髯发绀、出血,并伴有坏死灶,不断吞咽、甩头、流涎,产蛋鸡产蛋大幅下降或停止,死亡率高。

防治:近年来预防已采用国家指定单位生产的禽流感灭活疫苗,根据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若发现疑似病例,要迅速上报疫情、送检、确诊。一旦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立即按国家规定执行封锁疫区、严防引入,强制扑杀、严格消毒,一定时期内禁养,受威胁区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等有力措施。

2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俗称为亚洲鸡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家禽中以鸡最敏感,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病、死鸡。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以及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伤口进入体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和任何品种的鸡,但春、秋两季多发。

主要症状和病变:鸡群突然发病,死亡率高,发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鼻中蓄积大量黏液,呼吸困难,排黄绿色或白色稀便。产蛋母鸡产蛋急剧下降或产软壳蛋。病程较长的亚急性或慢性病鸡常出现神经症状,腿、翅膀麻痹或头颈歪斜,有的作转圈、后退等异常动作。剖检可见腺胃黏膜肿胀有白色出血点,小肠黏膜集结腺肿大、出血,直肠、盲肠、喉头、气管出血等。

防治:①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②切实搞好预防接种;③发生该病后须立即封锁、隔离发病鸡群,并彻底消毒;④对病死鸡的尸体及粪便、垫草等应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3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仅见鸡感染且多发生于雏鸡。它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病毒引起的,临床上通常有呼吸型和肾型两种。

主要症状和病变:①呼吸型:鸡群在1~2 d内大部分鸡出现呼吸困难,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5~7 d后呼吸道症状消失,继而出现全身衰弱,畏寒,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蓬乱,排白色稀粪。产蛋鸡的产蛋率急剧下降。病变可见气管、支气管和鼻腔内有干酪样渗出物。②肾型:产蛋母鸡的卵泡充血,早期感染可见输卵管萎缩,形成“假母鸡”,肾肿大、苍白。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①严格执行检疫、隔离、消毒等卫生防疫措施;②加强环境控制,供给优质饲料,增强鸡体的抵抗力;③接种疫苗,用含有呼吸型、肾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疫苗采用滴鼻、点眼或饮水方法进行预防接种。

4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有高度传染性,死亡率极高,通过带毒的中间媒介而扩散,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大面积死亡,鸡发病后精神萎靡不振,无食欲,排白色水样稀便,翅膀下垂,呆痴,病重的鸡因严重衰竭而死亡,部分病鸡经数日后康复,但发育增重缓慢。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色泽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严重时呈“紫葡萄”状。有时大腿及胸部肌肉有点状出血。肾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堵塞。

防治:①做好疫苗免疫,对14 ~28日龄的鸡用法氏囊苗进行免疫;②病鸡群迅速注射高免卵黄注射液;③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措施;④控制继发感染。

5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经传染后死亡时间在7~21日龄不等。

主要症状和病变:发病时雏鸡不吃饲料,怕冷,羽毛松散,翅膀下垂,拉白色黏稠或淡黄、灰白色稀便,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糜,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防治:①对种鸡场进行沙门氏菌综合防治及种鸡逐只检疫淘汰;②预防性给药,如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6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鸡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差、饲养管理不善,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第7篇

关键词:鸡;传染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6-70

临床上,鸡传染病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危害养殖户经济利益。抓好传染病预防与治疗工作,是促进养鸡行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 鸡常见传染病类型与治疗

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传染病,可感染禽类神经系统、肠道、呼吸道系统,其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危害巨大。防治:结合农业部规定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定单位生产的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及时送检、上报。若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强制扑杀、严格封锁疫区。

2. 鸡新城疫

该疾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也称为“亚洲鸡瘟”,主要通过带病毒死鸡传播,多发于春秋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鸡。防治:①做好鸡群预防接种工作。②一旦发生鸡新城疫,需要及时隔离鸡群,并进行彻底消毒。③深埋或焚烧病死鸡垫草、粪便以及尸体。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疾病多发于雏鸡身上,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致,一般分为肾型与呼吸型两种。防治:目前来说,还没有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效药物。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优质鸡饲料,全面提高雏鸡抵抗能力。②严格执行检疫、消毒、隔离等卫生制度。③按时接种疫苗,选择肾型、呼吸型的疫苗,通过饮水、点眼、滴鼻等方式进行免疫。

4. 传染性法氏囊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幼龄鸡身上,传染性高、死亡率高。该疾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媒介扩散,进而入侵鸡消化道与呼吸道。防治措施:①对14-28日龄的幼龄鸡进行法氏囊苗免疫接种。②加强鸡群饲养环境管理,加强卫生免疫管理。③一旦鸡群发生该传染病,需要及时进行高免卵黄注射,以预防疾病继发感染。

5. 大肠杆菌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鸡舍消毒不到位、环境卫生差、日常饲养不善,是导致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因素。防治措施:①加强鸡舍养殖管理,改善鸡舍环境卫生,并严格做好消毒工作。②由于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建议先进行药敏试验,结合实验结果选择治疗药物。现阶段,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的药物有头孢类药物、链霉素、新霉素以及氟苯尼考类药物等。

6.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由鸡白痢杆菌所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鸡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排泄物传播,还可经由鸡蛋垂直传播。防治措施:①做好种鸡沙门氏菌综合防治。②使用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预防性给药。

二、 鸡常见传染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1. 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

加强门卫制度,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与隔离制度,预防病原体传播。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结合鸡舍条件,定期清扫、消毒、清粪,加强鸡舍通风工作,精心管理鸡群,加强饲养,做好防暑、防寒等工作。严格把好“进鸡关”,若从外地引进鸡苗或种蛋,需要实地考察鸡场疫情、马立克氏病免疫以及母源抗体情况,不能在卫生环境差、疫情复杂的鸡场引入鸡苗、种蛋。

2.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第一,购买合格单位生产的优质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接种,不能使用失效、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第二,选择合理免疫时机。雏鸡出壳后必须尽快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对于新城疫、法氏囊病等传染病,如果母源抗体比较高,首次免疫过早会影响免疫效果;若对雏鸡同时进行几种疫苗免疫,会造成部分疫苗免疫效果失败;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两次免疫时间不能间隔过长,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第三,选择科学的免疫方式。若采用饮水免疫方式,则不能使用酸碱度过高的水或含氯自来水;疫苗不能在饮水器中存放过长时间,否则会影响疫苗效力;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的冻干疫苗,不能在常温环境中放置超过6小时;使用佐剂灭苗之前应充分摇匀;疫苗注射剂量必须精准;若选择点眼、滴鼻等方式接种,速度不能过快、滴量不能过大,且保证疫苗进入眼睛、鼻腔内。

3.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用于预防原虫病、细菌病的发生与蔓延,可通过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呋喃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以及抗菌类增效剂,治疗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细菌病以及原虫病。第一,正确选择药物。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应该在正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可通过药敏试验方式选择治疗药物,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治疗成本低。若两种药物治疗效果相似,可选择副作用小、毒性小的药物;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应选择人畜无害、对设备腐蚀小、消毒效果好的消毒剂;若药物安全性、防疫效果相似,应选择货源广、便于保存、便于使用的药物。第二,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浓度用药,特别注意喹乙醇、磺胺类药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剂量用药。一般来说,同一鸡群不能混用两种药效相似的药物,更不能同时使用互有抗体作用的药物。第三,应选择科学的投药方式,保证稀释后的药物定时、定量的应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4. 做好疫情扑灭

鸡群一旦发生传染病,必须及时发现、及早诊断,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以预防疾病蔓延。饲养人员必须严密观察鸡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问题,应立即上报。若确诊为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必须隔离鸡群,对鸡舍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给予药物早期治疗。若传染性疾病非常严重,必须对病鸡进行扑杀、对死鸡尸体进行无害处理,做好疫情扑灭工作,预防疫病蔓延。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禽养殖行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相应的疾病防治难度也有所增大。新形势下,必须严格执行兽医卫生制度、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科学进行药物防治并做好疫情扑灭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对鸡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黄中利,王霜,林树乾等.中药防治鸡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体会[J].家禽科学, 2012,(12):33-35

[2]周守娟.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