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养身知识(合集7篇)

时间:2023-08-04 16:49:31
健康养身知识

健康养身知识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 认知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质下降、肥胖、近视、休闲异化、网络成瘾、心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且逐步加重,体现出学生对自身学习生活统筹的失调和自身健康的重视不足。就大学而言,其育人属性是第一职能,也是办学特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出发点,不管任何特色的高校,培育健康的大学生是育人的最基本要求。学生生活中的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整个高等教育的宏观视域,依照教育和人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从作为健康主体的学生着手,以清晰具体易于操作的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为起点和基础,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多角度提高他们的健康认知水平,继而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提高他们健身锻炼和卫生保健的热情,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健康水平。

1充实大学生健康基础知识

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健康认知能力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认知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从学校教育过程来看,我国学生自幼儿园入学到大学毕业,由于各级各类学校对教材的选择与实施上也相对缺乏规范,使学生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几乎没有一定的系统可言,重复和疏漏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普遍存在着。体育课堂上通常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考试时更侧重于对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对学生体育卫生保健和相关基本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很低,认知目标定向模糊。健康知识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健康认知水平发展的严重滞后,也间接弱化了体育智能的作用,导致他们健康知识不够,应有的运动习惯没能养成,身体素质的发展缺乏规划,他们眼中学校体育的学术地位和学科形象不断下降。

2强化大学生健康认知观念

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欠缺也导致了他们健康意识的缺失和认知观念的单薄,事实上,由于长期缺乏明确认知要求的学校体育经历,几乎扼杀了他们的认知需求,

淡化了或者从来都没能培养起他们强烈的健康认知观念,这种观念的淡薄直接导致他们健康知识的匮乏,健康认知能力与健康素养的提升也就困难重重,这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健康观念和丰富的健康常识,他们就会自觉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和保健方式,积极学习运动健身知识,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和保健习惯。虽然多数学生都会参与运动,但多数更倾向于选择更具有娱乐和表现功能的项目,尤其是球类等具有游戏性的项目更受欢迎,对运动量、强度以及运动的时间一般只会凭感觉去控制,运动前后的热身或放松很难遵循一定的健身规范,也不求去理解运动健身的生理学原理,这样良好的健身习惯就很难养成,体质与健康的诸多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健康认知观念。

3拓展大学生健康认知范围

大学一般都是在学分制主导下采取开放自主的选课形式,其实这种选课范围非常狭窄,尤其是体育课主要在很多运动单项之间进行选择,学科之间的缺乏联系,具有融合、广域、问题和活动课程等多项特征健康通识课程几乎没条件开展,更不可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健康认知能力。这样看似还学生以自由,促进他们兴趣爱好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实则更容易导致他们在体育认知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约束,对健康认知的无意识,也很难在各种生理现象、健康知识及人的形体美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高校健康课程的设置及各项体育活动的安排既要通过书籍、网络、电视节目等先进的教育及传媒形式,弥补学生过去健康知识的不足,又要斧正他们的健康认知观念,拓展认知范围。健康基础知识积累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健康认知意识、观念的不强,健康认知观念的淡薄又造成学生健康认知范围的狭窄,这些因素无形中制约了学生体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也直接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大学应该严肃看待这一问题,把握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积极弥补学生过去健康认知能力的缺失,从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认知技能和认知习惯着手,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更新修正学生的认知观念,拓展他们的认知范围,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

4、科学规划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路径

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课程建设、各种文体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理论构件。大学应采取以“健康教育”和“终身教育”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选课为核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程建设上,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选择性地和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生命人体科学、医学等学科或内容结合,尝试开展公共体育核心课程等较为先进具有健康通识教育特点的课程和教学形式,进一步传播健康观念和知识,完善学校体育,严格健康标准。结合具体的养生保健案例,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使他们获得愉快的健康认知与实践体验,进而获得系统化的健身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传播基本医学知识和养生文化,尽量拓宽他们的认知空间。在此基础上,尤其要把终身体育观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大学体育的生活化发展,尤其是将其和学生的休闲方式结合起来,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的健康认知活动中很自然的组成部分,保障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融入。另外,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健康认知方式的专题化和认知行为的艺术化也将是未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方向。

健康养身知识第2篇

关键词:大众传播层面 健康传播 媒介素养 媒介意识

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

健康传播是近年来兴起的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有着各自的认识和解释。Rogers(1994年)认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他提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借由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分别是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健康知识和信息,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引导公众健康态度,影响公众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传播者,而我国公众对健康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也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根据2009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83.5%、报刊书籍53.8%、医生告知39.8%,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76.6%、医生告知49.7%、报刊书籍18.3%。

然而,公众在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健康信息繁多,难于着手。为满足公众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需求,大众传媒可以说基本实现了从多方面、多角度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和知识。众多综合媒体、门户网站纷纷设立健康专栏、专版或专刊,如新华网的健康主页主要有健康资讯、健康图库、健康就医、健康人生、健康服务五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包括众多子板块。最近几年更是涌现出一批从事健康科普的专业媒体,如《健康报》、中国健康网等。

渴望健康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大多数公众接触媒介获取健康信息的动机多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状态。面对庞大的健康信息洪流,公众虽然满心欢喜,但对于选择哪个媒体来获取健康信息,通过这些不同的媒介可以实现哪些目的并不十分清楚,也不能从纷繁的信息中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健康信息和知识。

健康信息残缺,真假难辨。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总是可以将一些健康信息和知识及其有关的报道推上风口浪尖,使其进入公众的视野。然而有些报道只是引发了公众对某种疾病的关注,却没有充分提供有关该疾病本身准确、有效的信息,或是有利于理解信息的背景知识,造成公众对该健康信息和知识一知半解。有些报道中的健康信息本身未经核实,无法与其相关的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有些报道虽然为公众提供了对某一健康事件的基本认知,却没有积极引导公众对该健康事件和相关疾病的正确态度和应对行为。甚至有些报道为了追求新奇特效果,夸张某一健康问题,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恐慌。

面对失真的健康信息和残缺的健康知识,大多数公众缺乏怀疑和批评的态度,不能科学地判断和理性地分析所获得的健康信息和知识,容易混淆“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也不具备相应组织、归纳和总结各种各样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负面健康信息抵抗能力较弱,特别是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公众人人自危,容易轻信来自人际传播渠道的流言。

健康广告肆虐,危害无穷。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或相关产品的厂商看到了新闻报道的“超广告”效应,纷纷跟大众传播媒体合作,推出一些健康科普性质的节目或栏目。

面对层出不穷的健康广告,大多数公众缺乏追询其可信度的能力,不能及时反馈自身对某些健康信息和健康事件的想法和建议,不能有效地利用健康信息指导自身的健康行为,也不清楚如何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共健康事业,更不能很好地监督和批判传播健康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

公众媒介素养

要解决上述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所存在的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法规进行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真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提高健康传播质量之外,公众自身也应具备一定识别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而公众要具备识别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则必须提高自身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辨别意识,以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传播内容的能力,即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并为己所用,而不是感到无所适从,或是被负面健康信息所影响。

Hobbs(1996年)认为媒介素养是使用、批判性分析媒介信息和运用媒介工具创造信息的过程。Potter(2008年)认为媒介素养由个人场所、知识结构和技能三个基础构建模块构成。个人场所指目标和需求,公众对自身的目标越了解就越能驾驭获取信息的过程,对信息的需求越强烈就越能努力地达到目标。公众原有的知识结构越丰富。在理解新的媒体信息时就会越自信,越能了解整个范围的媒体问题。技能则指分解、评价、组织、归纳、演绎、综合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应培养公众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能力处理媒介信息。

笔者认为,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公众应具备认识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科学获取、分析、判断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健康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愉快使用与沟通健康信息和知识的目的,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应落脚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方面:培养公众注重积累健康知识的意识,认识和学习理性地辨别健康信息的意识,加强质疑大众传播媒介的意识,使其能辨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

2、技能方面:培养公众了解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和传播的健康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学习有效和高效获取健康信息的方法,加强分析、判断、组织、综合健康信息的能力。

3、评价方面:培养公众正确评价大众传播媒介健康信息的价值和力量,提高对负面健康信息的免疫能力,增强与大众传播媒介互动的能力。

4、使用方面:培养公众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帮助与促进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指导自身健康行为,能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健康事务,开展批评,实行监督。

公众媒介素养教育途径

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指向全社会,并由社会实施的,旨在培养公众认识媒介以及科学获取、判断、分析和使用媒介信息。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笔者认为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对公众进行

媒介素养培养。

个人自我提高。Potter(2008年)认为只有公众自身具有提高自我媒介素养的能力。面对大众传播层面的健康传播,第一,公众要明确自身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根据健康信息的特点积极选取适合的媒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驾驭获取有用健康信息的过程,提高获取健康信息的效率。第二,应注重扩展自身的健康知识结构,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多积累一些健康常识,多关注健康医疗方面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利用这些常识帮助自己理解、分析、判断新的媒体健康信息,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对负面健康信息的免疫能力。第三,经常对不同媒介所提供的同一健康信息进行比较,如健康报和中国健康网对“问题奶粉”的报道,分析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从而了解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和传播健康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第四,要提醒自己在形成对某一健康事件或健康问题的观点之前,是否已经收集到足够的、较为全面的健康信息,而不仅仅是根据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下定义。第五,公众还可以主动参与到大众传播媒介,将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或是不同意的观点及时反馈给大众传播媒介,既培养了自己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健康事务的意识,又承担了对大众传媒实行批评和监督的责任。

学校组织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在校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开设媒介研究课程以及教师媒介素养培训项目,每年接受教育和参与培训的人数众多。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刚刚起步。2007年4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组”,与复旦小学和同济小学开展合作,运用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在可预期的将来,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将全面纳入大中小学校的正规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辨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培养学生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媒介信息的能力。

政府媒体协助。政府既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动者,又是影响健康信息和知识传播过程的主要力量。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在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和健康传播方面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并鼓励各级各类健康机构积极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同时,对大众传播媒体的管制也应“有张有弛”。一方面,放宽对大众传播媒体处理健康信息方面的管制,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保证健康信息的透明和准确的传播,引导公众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健康事务,开展批评和监督;另一方面,严惩大众传播媒体的“伪健康传播”,从源头切断失实的健康信息和泛滥的假冒医疗器具和药品广告,为公众营造一个良性的健康传播媒体环境。

健康养身知识第3篇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全民健身 认知能力 身心健康

1.前言

在现在的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健身为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如何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成为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课题。为了推动以健身为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在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音为重点。”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一部分。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小学至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了学校体育为了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从实际行动上全面贯彻落实《纲要》。

2.学校体育基本情况分析

2.1学校体育目标要和全民健身相统一

与全民健身相衔接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各级学校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

2.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对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社会中,学生时期是人一生中的生长发育时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生在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课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指的是“认知能力”,包括智育和德育。在这一时期,学生有健身、娱乐、交往、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道德意志品质等发展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需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具有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功能,所以应把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发展人的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目标和内容,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体育的目标符合人的社会化需要。

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个体发展的要求。社会对其成员的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有一定要求,期望每个社会成员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如果社会成员缺少这些能力,就无法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创造,社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我国出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重视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把提高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作为我国体育的目的。对于体育目的的定位,决定了我国的学校体育应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育的目标。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由过去的“以工作为中心”向“工作和享受并重”转变。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利的潜在危害,如身体活动减少、营养过剩、生存环境恶化、精神压力增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机会减少等。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我们身心健康的潜在危害,我们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调剂心境,保持身心健康。近年来以健身为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充分说明了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望未来,保持身心健康对我们来说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学校的体育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态度,把体质好、具有良好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喜爱体育活动、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习惯的学生输送给社会。

2.3大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体系与全民健身紧密连接

为了达成学校体育教育目标,需要依据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建立由各级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构成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目标要有所侧重,目标之间要有连贯性,相互衔接。为了达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应建立“小学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初中阶段侧重学生对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高中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大学阶段进一步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体系。建立这一目标体系可使各级学校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下一级学校为上一级学校打基础,各级学校的目标有所侧重,目标之间有连贯性、相互衔接,在“侧重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侧重学习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侧重培养体育实践能力;进一步侧重培养体育实践能力”的体育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达成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2.3.1小学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作为目标和内容,在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小学生兴趣广泛,学习积极性高,但学习多从兴趣出发,对学习的目的性缺乏明确的认识,这些特点在中低学年表现尤其突出。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多采用游戏化的教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对体育感兴趣、喜爱体育。兴趣是激发人学习的动力,也是维持人学习活动的动力。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对体育不感兴趣是人远离体育活动的原因之一。由于兴趣在人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应及早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必须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

2.3.2初中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

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目的性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系统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愿望。因此,在初中阶段应侧重学生对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把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作为目标和内容,在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良好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走向社会后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础,而且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以及可以从学校以外的很多渠道获取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所以可在不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学习内容,选择教育性和实用性强、学生喜爱的内容学习。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应完成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进入高中和大学后,体育教育活动的重点应转移到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自主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能力上来。

2.3.3在高中时期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和内容,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态度。所谓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加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的基础上展开体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由于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喜爱的体育活动集中在少数几个体育项目上,又有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作基础,所以高中阶段可在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日本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对体育项目的适应性和参加的体育项目数量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人在一生中经常参加的体育活动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体育项目上。在完成基础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几个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不仅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

2.3.4在大学阶段要更进一步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大学阶段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大学生具有比高中生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体育基础,而且大学的体育教育条件整体上也比高中好,所以大学阶段应在高中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围绕着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展开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和内容,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做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3.结语

随着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学校的体育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提高我国人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学校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处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把“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作为本阶段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侧重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和培养学生在一生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态度。

参考文献:

[1]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编写组.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

[2]文部省体育局监修.体育指导实用手册(株式会社)行政[M].1997.4.

[3]王海光.社会运动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5]李伟听等.全民健身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健康养身知识第4篇

1971年2月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1992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新闻专业。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下半身瘫痪,为此他接受了无数次治疗,效果都不太明显。2004年一堂著名专家健康营养讲座,使其茅塞顿开,从此他对营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全力自学健康营养学,同时克服行动不便的困难积极到现场聆听讲座。特别是宋宝琴老师关于人体系统的健康营养保健知识的系统讲座,不但提高了他的专业水平,而且更加坚定了他做一名营养师的信念和决心。2006年经考试合格获得高级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资格证书。

几年来他举办了多场健康讲座,把学到的健康知识宣传给广大群众,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营养观念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南疆人主食是面粉和肉类,瓜果、蔬菜吃的少,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听讲的群众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生活习惯,能有意识的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根据患病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帮助他们逐渐健康起来。

白冀新

47岁,医学专业毕业后已从医25年,曾在多家大型医院工作,从事心脑血管病的电生理诊治工作。目前任新疆某大型医院心功能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篇论文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及大会交流。其中论文“海洛因致急性心肌梗塞”一文,首次在全国报道了对心脏的危害,引起较大反响。

多年的临床工作使其深知,三分治七分养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所以,近几年又致力于营养学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中除自学外,也聆听了著名健康营养专家的大型专题讲座,深受启发,对营养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 2007年初被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授予新疆首批“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获高级营养执业资格证书。

单雁鹏

1979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于2005年开始跟著名健康营养专家深入学习营养学,并通过国家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营养师考试,2007年3月颁发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执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做过普及营养健康培训数10场,曾作过人体解剖学、人体材料学、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病、预防空控制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专题讲座,深受听众认可和欢迎。通过自然饮食疗法,结合天然植物营养素参与,让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脱出症等多种慢性病患者恢复了健康;让数对年轻夫妻拥有健康、聪明、漂亮的宝宝,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欢乐,为幸福生活增添了色彩。

人生追求永恒不变的3大主题:健康、美丽、财富。健康当先,拥有健康不等于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将会失去一切。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健康。21世纪健康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健康离不开营养。作为一名健康师,单雁鹏希望更多的人健康起来,为我们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强盛加油!

冯进军

大学文科专业。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当目睹了几位亲人和好友过早地离开人世后便下决心研究预防医学。1992年开始聆听并举办各类健康讲座普及营养知识,深受群众欢迎。2001年至今,跟随健康营养保健专家宋宝琴女士学习健康知识,大受裨益。曾对直肠癌、乳腺癌、结肠炎、心绞痛、糖尿病、儿童多动症、尖锐湿疣等患者进行调理取得了明显效果。2008年考取“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资格证书。孙思邈说过:“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若能以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众所周知,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应改变只把药奉为祛病神灵的传统思维模式,因为外在的治疗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修复人体自愈力的过程,自愈力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医药。秉承并普及: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酒多水;少烟多茶;少停多动;少车多步;少药多练;少烦多眠;少衣多浴;少欲多施;少说多做的原则,是一个营养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冯进军真诚地希望更多人因他的存在而生活得更美好。

付玉琴

47岁,原供职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自从决心从事营养保健知识的学习研究后,他又自学了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细胞组织学等医学基础教程,著名健康营养保健专家的专题讲座和面授课场场必到,认真听、仔细记,深受启发。2006年经考试获得国家高级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资格证书。

通过阅读大量的营养著作和多年经验的积累,用所学专业知识对常见多发的慢性病和富贵病进行调理效果明显,患者及患者家属十分满意。现长期在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营养保健知识的推广。通过其宣传推广,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营养不良会造成人口整体素质下降;体力和智力的发育不良。

健康营养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付玉琴表示,他会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龚元兵

云南曲靖人。因家人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深深悟到: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2003年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学习了洪昭光、宋宝琴等老师关于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2005年师从宋宝琴老师,在宋宝琴老师指导下通过专业考试,于2007年获得全国健康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执业资格证书》。并学会了手诊、面诊、营养排毒等专业知识和理念,在妇幼保健、慢性疾病、免疫力提升等营养健康方面的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也进行了健康营养方面知识的推广,让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因此龚元兵更加热爱健康营养保健事业。

贾军荣

毕业于青海卫校,1g90年就职于青海省人民医院ICU病房,1998年在北京国际关节外科中心任院长助理,2000年开办国家三类资质经营许可证的医疗器械公司,2004年至今师从于宋宝琴老师学习营养健康并取得了国家健康委的资质证书,帮助了很多人恢复健康,还多次被中央二套《美食美刻》、北京7台《食全食美》、北京2台旅游卫视等邀约成为营养嘉宾。

从卫校毕业到学习健康营养保健学,贾军荣经历了人生的几次转折,终于选择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学习期间不但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更通晓了健康营养保健学强国利民的精髓――爱国、爱民、诚信、热情。几年来针对不同人群做过很多次的健康营养知识的讲解。

吕喜梅

1972年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在儿童时代她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长期勤奋学习和忘我工作,身体患上了多种疾病,精神处于崩溃边缘。因受课外书及《大众医学》的影响,自己开始探寻一些方法的时候,接触到了营养学讲座,专家系统化专题培训使其受益很深,运用所学到的营养知识不但把自己的多种顽疾彻底根治而且使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受益匪浅。

认真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使她用较短的时间就掌握了营养健康基础专业知识。用所学知识对糖尿病者、肥胖者、动脉粥样硬化者、神经衰弱者、慢性胃病者、儿童发育不良等进行强化营养干预,制定健康管理计划,使患病者减轻症状甚至痊愈,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营养讲座,受到听众的好评。

吕喜梅表示:“能用我所学,为他人解除痛苦是我最大的心愿。”

马闻

45岁,中共党员,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79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过技术员、经理、局长、主任、书记等职。28年的工作压力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身患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胃溃疡等慢性病,多次到省级医院医治,但并未得到良好的控制。2005年接触到专家的营养健康讲座,从此爱上了营养学,开始系统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先后参加了著名健康营养专家宋宝琴女士在全国举办的健康营养专业培训及营养学家何志谦教授的营养培训,阅读了大量营养学方面的书籍。2007年考取国家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

透过两年多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帮助了几百名高血压、糖尿病等亚健康患者,制定健康规划,合理搭配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他们临床症状减轻甚至痊愈。并举办多期健康营养讲座,让上千人学到了健康知识。

吐尔洪・艾合麦提

生于1965年12月15日,新疆喀什人。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在自治区教委参加工作。

1998年开始从事健康事业并开了私人诊所,学过维吾尔医学和西医学;2001年开始学习营养学。在深入的学习中,他认识到许多慢性病都是错用了自己的身体,使自身无力修复被损伤的组织细胞,从而使病情加重。只要心态平和、睡眠充足、适量运动、营养均衡、免疫力正常,细胞的修复能力就会增强,疾病就会被控制。

多年来,吐尔洪艾合麦提每年都参加10次以上营养学讲座及培训,不断提高了专业水平,能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准确的健康管理计划。还在新疆多个地区举办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科学性强,深受听众欢迎。同时根据地区特点进行维吾尔族语营养与健康知识普及,培养了一批营养与健康事业从业人员。

帕力达・阿不都热合曼

生于1971年,新疆喀什人。1992年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并留校任教。1998年开始从事健康事业并开了私人诊所,学过维吾尔医学和西医学;2001年开始学习营养学,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并每年参加10次以上的营养学讲座及培训。经过几年的专业培训和探索研究,具备了较深的营养与健康知识。

帕力达阿不都热合曼在教授名师的指导下,很快从营养保健外行人成为一名健康知识的宣教者,并于2006年考取了国家《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执业资格证书。多年来不辞辛苦,在新疆多个地区举办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健康保健的重要性。科学健康的生活指导,有的放矢的营养餐使许多亚健康的人重新走上健康之路,也使许多慢性病患者控制了病情,减轻了痛苦。

帕力达・阿不都热合曼表示:“愿通过运用我所学的健康营养知识,帮助每一位想要健康的人,迈着大步走向健康。”

田彦杰

2001年大学毕业后,田彦杰进入一所高校教授体育课。在工作和生活中,细心的他发现身边众多的同事、亲朋、乃至学生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都或多或少存在健康问题,而其中的一些问题单纯靠运动是无法解决的。

在不断的思索与寻觅中,他接触到了营养学,从此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个事业中。真诚与快乐是这个三十而立的年轻人带给家人与朋友最大的感受;专业与敬业是客户与学员对这位高级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最中肯的评价。几年过去了,他一如既往地在这条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前行着。“我愿意用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为那些‘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朋友们送去关爱与帮助,用‘运动+营养’的理念去服务更多的人。”他相信:快乐取决于你服务的人群的多少,看有多少人因为你的存在而生活的更美好!

王群

1968年3月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管理专业。从小最大的理想:做一名白衣天使或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05年跟随宋宝琴教授学习营养学,并于2006年11月参加健康委营养师培训并获得高级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资格证书,系统地学习了营养基础知识、基础营养素的作用、人体的系统、各器官、组织、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调治方法。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对生活、饮食习惯的调理、均衡营养与疾病的预防进行了无数次的义务宣讲。帮助许多人改变了健康状况,受到社区、学校、机关等单位的欢迎。

她表示:“我一定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用挚爱之心、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走健康之路!”

张卫红

生于1954年。1997年接触营养学,10年时间里她克服了许多困难,跟随健康营养专家学习健康营养知识。经过不断自学提高,她深深认识到:人体的健康状态与心态、饮食、运动、睡眠、环境、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通过不断自学和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她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健康委权威认证,取得了国家营养管理培训师的执业资格。

多年来,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营养知识并借助植物营养素的干预,尤其在通过手诊、面诊进行健康评估与健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许多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者制定健康推进计划,都取得明显效果。并举办了上百次的健康营养讲座,宣传普及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科普知识,受益听众达上千人。初步实现了她的理想――“用我所学,让他人健康”。

目前,张卫红仍在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在专业营养咨询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素养。

张雪青

一直以来对营养保健非常感兴趣。并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与健康营养有关的知识。她不仅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很多人带来福音,解除病痛,重要的是她传播健康的观念和知识,使更多的人远离了慢性病的折磨,一步步走上健康之路。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雪青不断用学到的知识为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肥胖人群制定健康推进计划,进行强化营养干预和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使他们又以充沛的精力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她自己也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2007年经考试合格,获得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颁发《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执业资格证书。

张雪青表示,她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远离亚健康、慢病、肥胖的困扰。把健康的观念和知识传播到更多的人中去,用更大的爱心为健康事业增加更多的动力。为健康加油!为生命喝彩!

赵铧坪

1958年5月生,邯郸人。从事健康产业多年,自2000年开始专业从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进行调查学习和研究工作。阅读了《本草纲目》、《食疗歌决》、《中国茶汤三百例》等有关营养学方面的著作。在长期从事健康产业的过程中,累积了很多的实例和经验。尤其对高脂血症,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起居饮食调理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对防癌抗癌的知识普及教育工作非常热衷。多次举办“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糖尿病人的饮食起居”、“中年慎防癌杀手”等课题的专业讲座,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并先后使部分饱受疾患折磨的病人远离病魔,恢复健康,很多亚健康人群提高健康水平并过上快乐生活,尤其擅长对肝腹水病人的调理。在对疾病的调理过程中,赵铧坪深深的体会到:人体的细胞自

身潜在着很强的修复能力,平衡心态、增加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是增强自身修复能力最好的仙丹妙药,是健康长寿的金钥匙。

赵丽文

三年前曾是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管理工作者,紧张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使她看似稳定安全的生活却暗藏危机!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她感到烦躁,忧虑,莫名其妙的紧张,严重的失眠,记忆断裂,原来她患上了抑郁症并伴有严重的内分泌失调症,生活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正在这时她幸运地学习了健康理念的讲座和营养知识的讲座,用所学知识调养身体,使她脱离了困境走上了健康之路。

事实让她明白了一个最简单而又被人们忽略的道理:健康是一,其它是零,没有了健康,她一生的美好生活都将失去,这是她亲身的经历和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才得来的教训。赵丽文表示她要让自己投身到健康事业当中,通过自己学习健康知识和理念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周文静

1981年5月4日出生。1999年毕业于济宁商业技工学校,同时取得财会和烹饪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由于烹饪专业中涉及到食物营养,知道了营养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并关注和学习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1999~2006年工作于济宁师专附小幼儿园,由于工作的需要,对儿童营养也是非常的关注和了解。并经常看营养与健康的书籍和资料。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2007又获得曲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证书,2004年至今,开始深入了解并研习营养与健康的知识,并经常听一些健康和营养专题的讲座,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切身的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立志要做一个营养和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特别是学习了著名专家的营养与疾病系统培训深受启发,知道了营养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有健康才有未来。目前已能用所学知识为各种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帮助督促他们早日重新走进健康。

邹新兰

健康养身知识第5篇

[关键词] 民众;健康素养;危害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a)-0156-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公众的身心疾病日益增多,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张悟本事件”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旺盛程度。当公众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由于他们健康素养较低,极其容易被“江湖骗子”所蒙蔽。为此,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1 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

关于“健康素养”概念,文献可追溯到1974年,其内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而不断丰富。美国医学会(AMA)把健康素养定义为“在医疗环境下执行基本的阅读和计数等相互影响的一系列能力”[1];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出的健康素养概念是 “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的决策的能力”[2];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3];2008年1月,我国卫生部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从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普及公众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国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的角度对健康素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成为世界上第1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健康素养内涵应具4个层次:一是具有健康意识;二是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三是具有一种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四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目的。

2 低健康素养的表现与危害

2.1 低健康素养的表现

目前公布的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民众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康意识较薄弱,对于身体发出的警告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确保自身健康得到保障。二是对于健康的认知存在缺陷且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偏低,仍旧认为“无病即健康”。三是健康素养低的人群容易养成较为消极的健康行为,例如吸烟、饮酒、滥用抗生素、久坐不起的生活方式。尽管不少公众知道要运动,要限盐、限油,却对具体的做法认识不清或者懒得去做。四是有些人一旦出现健康状况,或者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是任其发展,比如,人们在对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采取的处理方式问题时,有24.30%的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都归因于公众健康认知能力与医疗信息采集能力欠缺。

2.2 低健康素养的危害

2.2.1 低健康素养可导致民众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 根据Sudore等在1999~2004年间,对2 000多位使用英语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那些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比具有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有较高的死亡率(19.7% vs 10.6%)[3]。在美国,低素养人群仅有一半的人了解低血糖的症状,而且他们很少知道血压可以通过控制自身体重来降低,而且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要比高健康素养的老年人卧床久坐的可能性更高。在我国每年32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的1/6。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类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缺乏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低健康素养的公众,不仅造成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给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研究表明低健康素养的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住院和使用急救服务的比率要更高一些。

2.2.2 低健康素养妨碍医患沟通,导致医患矛盾加剧 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占84.7%的民众对医学与健康信息最感兴趣[3],但是大多数公众承认他们缺乏必要的医学与健康知识。由于医患双方知识信息上的不对称,医患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在对疾病诊治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上通常会以医方为强势或主动方,患者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不能充分了解,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处于劣势的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健康素养,不能正确判断产生纠纷原因,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即采取过激的行为,使医患矛盾上升为医患冲突,甚至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

2.2.3 低健康素养加重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加剧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健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维护自身健康,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只能求助于国家卫生保障体系,造成各国卫生医疗费用急剧澎涨。研究显示,1998年美国的医疗系统对低健康素养人群的额外支出高达730亿美元[4]。2003年,我国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存在着就医方式、选择医院、用药等不合理的行为,人们无论生什么病,都选择“最好的”医院、医生,“最贵的”药,而非“最合适”治疗方式[4],这不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城乡之间、大小医院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性。总之,健康素养对公众的健康结局、医疗支出及国家的卫生资源分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4 低健康素养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 低健康素养还会造成社会危害。如,非典时期我国出现了大规范的抢购板蓝根事件。再如,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后,一时间美国碘化钾被抢购一空,中国更是上演了轰轰烈烈的“抢盐”闹剧。一些城市的超市、商场、商店的食盐被抢购一空,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海带、海藻、海鲜等富含碘元素的产品脱销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不法商贩囤货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每包1.3元的食盐卖到5元至10元不等[4]。这些群体性社会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诱发群体性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

3 健康素养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3.1 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

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5],低文化程度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健康素养。在医疗环境中,患者低文化程度会妨碍与医生的交流,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文化程度还会影响个体获取关于自身健康相关的权利和护理方面的关键信息,如低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不能很好理解关于自己所患疾病治疗和管理的基本信息。反之,文化程度高的人在对治疗方案准确的理解、按照规定服药的信念、对疾病较少的恐慌、阅读瓶子上标签的能力和对医嘱的理解上均优于低文化程度的个体,从而可能更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但是,这并不表明具有高文化程度的个体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5-8]。显然,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的养成呈正相关,但并不具有可逆性。为此,我们应将公众文化程度的提高与个体健康素养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系统的、渐进的学校健康课程体系;同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医患教育和大众媒体传播等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认知能力,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2 政府行为与健康素养

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对人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健康知识也就越来越专业化,加之,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复杂性,使公众提高健康素养难度不断增加,政府有责任担负起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职责。从另一角度说,就是政府行为是影响公众健康素养高低的另一重要因素,公众低健康素养,不再单纯是个人的不足,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13]。

为此,首先,政府应鼓励卫生医疗机构与卫生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将健康素养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开展健康咨询、行为指导、健康管理、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次,政府应把健康素养普及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机制,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再次,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最后,针对一些“群体性社会事件”,政府在进行应对性处置的同时,应借机开展相关性健康普及活动,将危机转化为全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的大好时机,例如,针对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政府不仅保证食盐供应,稳定市场,抑制公众恐慌心理;而且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3.3 社会文化与健康素养

前一阶段,网络上有个“段子”流传很广,说是奥巴马访华时将中国文化总结为吃文化。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等等。尽管“段子”借奥巴马之口博人一笑,却从另一个偏面反映了“吃”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于是,“神医”的一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时间蛊惑了大众,人们怀着美好而简单的愿望,希望就着饭菜就把病防了、身也健了。这两个事例用事实证明了:一是公众的健康素养亟待提高;二是“社会文化”是传承与传播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视角论证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健康具有泛影响性、累积性、交互作用等特征。

如何充分运用“社会文化”这个载体去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呢?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公众不断增强健康素养助推器[14]。应发挥传媒的宣传效果,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使公众在轻松愉快的形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健康知识的灌输。二要倡导一种“让健康走进生活”的新理念。让健康知识走进公众生活,让公众增强健康意识,使公众成为传播健康知识的主体,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浩林,傅华.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25-229.

[2] 高浩宇,王刚,袁媛媛.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616-618.

[3] 邹思梅,方小衡,林德南,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37-545.

[4] 刘小娜,常春,孙昕霙.健康素养全球研究概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2):150-153.

[5] 邱心镜.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J].社会与医学,2010,(1):91.

[6] 徐玉洁,周芬,谢红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1-3.

[7] 孔燕,沈菲飞.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17-20.

[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

[9] 郭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10]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02,115, 179,181.

[11] 李林,余丰慧.“抢盐风”拷问民众科学素养[J].今日南国,2011,8:1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2009.

[13] 孙琦,陈俊国.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16-317.

健康养身知识第6篇

一、教师健康素养的内涵

关于健康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在其中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将健康的概念划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1]。

素养是个人为解决在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所具备的一种处理信息的技能,一种识别不同文化、环境和语言的能力。约瑟芬(Josephine)认为,素养是多维的,有素养的人不仅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具备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2]。

关于健康素养的概念,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认为,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并作出有关健康的正确决策的能力。

弗雷德(Fred)认为,教师健康素养不仅指教师获取、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而且指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提升学生学习健康的理念和技能的水平[3]。

国内学者江洁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四大维度。我国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中将健康素养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大类。

笔者认为,教师作为一般公民,首先需要具备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基本素养。同时从教书育人的职业性质考虑,教师还必须具备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能力。教师健康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基本健康素养和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同时,依据“知信行”理论(“知”,即知识和学习,“知”是基础;“信”,即信念和态度,“信”是动力;“行”,包括促进健康的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行”是目标),健康素养的内涵包括三大维度: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见图1)。

基本健康理念主要包括教师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状态的理解等;健康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职责等。

基本健康知识主要指教师作为一般公民,在现代生活中应当了解和能够掌握的大众健康知识或生活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知识主要是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等。

基本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维持健康或促进健康而采取的平衡膳食、运动锻炼、预防疾病等行动;健康教育行为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技能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

二、教师健康素养的价值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健康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教师心理是否健康、是否患有传染病、是否具备完成各种职能的健康体质至关重要[4]。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教师的体检结果显示,许多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患职业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于压力、社会适应等问题,许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5]。笔者认为,提升教师的健康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须关注的问题。

1996年美国健康教育协会制定了一份关于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准则,这些准则可以看作是教师健康素养的衡量标准。许多健康教育专业组织认为,美国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这些健康素养:第一,开设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规定的课程;第二,拥有有关社区健康,消费者健康,环境健康,家庭生活,心理和情绪健康,伤害预防与安全,营养,个人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酒精、烟草与药物预防的知识;第三,把学校健康教育看作是学校综合健康规划的一部分;第四,在课程教学中整合健康理念;第五,运用健康教育方法时考虑到儿童的发展阶段;第六,具备有效地指导学生作出健康行为选择的技能;第七,收集和评估健康指导资源;第八,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第九,知道文化背景和个性差异对选择健康行为的影响;第十,与学校和社区的学科团队共同研究健康问题和相关政策。

2000年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CATE)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准教师应该能够知道、理解和应用有关健康教育的重要理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对健康技能的掌握。

我国于2011年12月《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对教师应具备的健康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小学教师标准》,首先,其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要求教师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其次,在“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方面要求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最后,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求教师了解不同年龄和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等等。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中小学各年级的所有学科教师必须在职前培养时就接受最基本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教学法的培训。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纷纷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如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中,有关健康教育的课程很多,如健康教育学、预防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应用营养学、运动与瘦身、医学发展与人类健康、中医药健康与养生等。从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和近几年高等师范院校不断增开有关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的情况看,今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必定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Josephine,M. Mancuso.Health Literacy: A Concept/Dimensional Analysis [J].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2008, 10 (3):248-255.

[3]Fred L. Peterson, Randy J. Cooper, Justin, M. Laird. Enhancing Teacher Health Literacy in School Health Promotion: A Vision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1,71(4):138-144.

[4]郑文芳,杨漫欣.教师的健康行为与促进教师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03,11(11):836.

健康养身知识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营养健康 影响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科知识的繁多深入,时间紧迫,使得很多的学生在饮食方面疏忽,不注重饮食的健康、卫生以及饮食的结构,只要吃饱了就好,至于吃的好不好、科学不科学、健康不健康等没有人去注重。这给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不可预知的隐患,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故此,本文针对高中生营养健康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旨在引起学生增强身体健康的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高中生营养健康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很多的高中生由于学习任务重,课程紧,时间短就通常将早饭省略不吃,或者随便在路上买点吃,边走边吃的习惯在高中生中习以为常。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勉强可以,但是在严寒的冬季这种饮食习惯不仅会使学生容易受凉而引发病痛,而且还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给学生的身体埋下隐患的种子。

(二)饮食结构严重不合理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喜好,对于饮食的好恶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自己喜欢的则是暴饮暴食,对于讨厌的则是弃之一旁,从没有从饮食的营养结构方面来考虑自己的喜好。有的学生通常是早饭和午饭就随便凑合了,或者是在学校的食堂自行解决,往往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没有营养均衡的概念和意识,不利于身体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三)学生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

很多的高中生多数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食物方面的营养结构知识甚少,没有多少营养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学校也没有相关的营养健康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营养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不利于学生养成合理膳食的饮食习惯。

二、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营养健康观念影响的途径

(一)生物教学内容与营养健康理念相结合对学生产生影响

为了增强学生营养健康观念的意识,教师通过借助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干涉,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饮食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生物课程中有关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向学生传递合理膳食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例如,教师讲授《细胞的呼吸》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体需要有氧呼吸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增强体质,通过身体的锻炼就能促进有氧呼吸,有益于身体健康。学生就会据此有意识的进行锻炼,如,跑步、快速竞走等方式增强有氧呼吸,排除身体内的有害气体。同时学生坚持身体锻炼的习惯要持之以恒,保持下去不能中断,否则不能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加强学生营养健康理念的渗透

生物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营养健康有关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对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养成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授《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很多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视频,如转基因的大米、玉米、大豆等,详细讲述了转基因食品对改善人体基因结构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的转基因食品的特性都是不稳定的,人们在选择食用时要慎重考虑。另外,反季节的水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且价格也高,但是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了解到最好吃当季的水果才是最安全的,告诫人们不要盲目消费。

(三)开展生物教学实践增强学生营养健康观念的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接触的信息多,而且伴随各种电子产品成长,接受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干扰了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一般的说服教育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才能对学生有所触动,让学生自主的对营养健康重视起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养老院看望并帮助老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在养老院看到很多患有各种病痛的老人,便会处于好奇进行病情的询问,有的是患有糖尿病、低血糖、高血压等,这些都是由于年轻的时候不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卫生而日积月累严重的,甚至有的患有艾滋病、癌症等不治之症,学生们亲眼目睹患者的病痛,给了他们很大的触动,注重身体营养健康和饮食安全的意识便深入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这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教要有效的多。

(四)通过社会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增强自我营养健康保护意识

目前干扰我们日常生活的最大因素便是雾霾带给我们的伤痛,呼吸道疾病、咳嗽、肺部相关的疾病时刻困扰着我们,这是我们环境污染给予我们的馈赠。雾霾严重的地方有很多的学校都听课了,严重影响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生物的知识,我们知道衡量空气质量指标的PM2.5,当其数值很高时我们出行就要带上防雾霾的口罩,在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的机会,以便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结束语

总之,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从传统知识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系统过程,需要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以上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措施,还要通过家庭教育、社会舆论的营造、媒体的宣传等方面来共同营造养增强营养健康意识的氛围,以便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戚亚平,杨三仁等.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营养健康观念的影响.专题研讨[J].2009,(6):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