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7-12 16:27:32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1篇

以经营品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农行在县域市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提升县域农行市场竞争力的调查与思考

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析

完善现行信贷业务流程的思考

对基层网点储蓄存款、基金、保险和自主理财产品销售与协调发展的调查报告

对对公业务营销组织体系建设及营销能力提升的调查与思考

浅析产业链融资及其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问题

激活优质客户资源战略路径的思考

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是欠发达地区农行提升经营品质的理性选择

对黄冈农行县域法人贷款客户流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提升县域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引领力的调查与思考——以农行罗田县支行为例

小业务撑起了大经营——农行浠水支行业务经营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对农行黄冈分行“三农”信贷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农户小额贷款操作流程与运营模式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非现场审计探讨

做好信贷审查“五部曲”提升信贷资产发展品质

电子银行业务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思考

农村金融服务:ATM能否补位——以农行黄冈分行为例

基层农行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思考

农行团风支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做法

建始县中医院

坚持求真务实

推进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研究报告

把握战略机遇做好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金融服务

关于做好金融服务积极支持黔江经济发展的思考

新经济态势下的县域经济与农业银行经营策略——以湖南省怀化市轄县域为例

提升恩施农行价值创造力的思考

对湘西州商业银行困境与出路的解析

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的警示及应对措施

发展低碳金融业务推动增长方式转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农行业务经营转型的思考

低碳经济时代金融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湄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融服务工作试点启示

县域农行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农行张家界分行县域业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发展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思考

浅析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

试论农行业务发展中的理性营销问题

增“动力”添“活力”挖“潜力”农行遵义分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做强保险业务提升价值创造力

对后危机时代农行信贷经营思考

好的班子要有“五气”

把握本质内涵着力客户建设

深化服务“三农”“3510”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农行资产“空心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当前中间业务发展态势与建议——农行湖北分行营业部中间业务发展调研报告

现行考评体系传导执行特点、问题及对策——农行湖北分行绩效考评调研报告

零售业务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思考

如何运用金融工具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

在完善与创新中发展——对农行武穴、罗田支行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调查

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思考——农行英山支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调查

在服务“三农”中创造价值

对小额贷款发展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贫困山区农行资产营销调查与思考——以农业银行浠水县支行为例

如何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给新入行大学生的一席话

与农有缘

当前资产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股权质押贷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支行行长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2篇

扎根县域市场

《银行家》:中国农业银行目前确立了“以县域市场为基础,以建设最大零售银行为目标”的市场定位,以及“做大做强县域市场,充分发挥县域商业性金融主渠道作用”的总体发展思路,作为地方分行如何将这一定位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刁钦义: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汇合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可以说总行的这一市场定位正是基于对农业银行在各地发展的实际做出的判断。山东农行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从一个方面验证出这一定位的科学性。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百强县和经济强县,目前全省近90%的人口和79%的经济总量在县域,有22个县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其中14个县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在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和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衍生出巨大的商业金融需求,这为银行业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山东农行的发展历程看,我们经营的主阵地始终在县域,一直承担着国家支农贷款发放等政策性业务。“十五”期间,山东农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661亿元,截至2005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665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42%。即使在农业银行积极拓展城市业务的进程中,也始终坚持把立足县域经济,作为全行谋求更快发展的基础,县域业务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趋势。目前,山东农行61%的存款和58.6%的利润来自于县域,县域已成为全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

《银行家》:根据上述对市场情况和自身业务发展的分析,目前山东分行的业务框架与模式的重点是什么?

刁钦义: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山东有22个县成为全国百强县,也有省级贫困县。因此,在县域业务发展中,首先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积极推行区域差别化发展战略。对全国百强县和省级经济强县支行实行突破发展,全方位介入县域各类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和业务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增强县域支行的经营活力,努力在全行营造助推县域业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其次,完善信贷业务转授权限管理。对于位于金融资源丰富、管理水平高、资产质量好的部分全国百强县、全省经济强县的支行实行“穿透式”转授权,适当扩大信贷审批权限。完善重点法人客户直接营销机制建设。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精简高效、权责对称的原则,扩大直销客户范围。对直销的重点法人客户,由直销部门开展一站式调查,开一次贷审会,减少审查审批环节。对于超县域支行权限的信贷业务,实行先纵后横,由客户部门上报有权审批行的客户部门审议,省去中间环节。在县域支行设立个贷审查审批中心,按照岗位分离原则,集中处理个贷业务。对于优良客户信贷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对季节性特点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特别授信,配置短期信贷规模,提高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灵活性。优化信贷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公文流转方式,减少审核环节,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突显服务优势

《银行家》:目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竞相提出的口号,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领域的退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您认为像山东农行这样的省级分行,是否仍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刁钦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业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他大商业银行退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业银行是惟一在每个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具有能适应不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体系。目前在山东省县域中,农业银行拥有网点机构1331个,在岗员工17112人,分别占全行网点和员工总数的72.8%和64.5%。此外,山东农行在县域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支持培育了一大批县域支柱产业、重点工业企业集团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省333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获得我行贷款支持的有203家,贷款余额94亿元。在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客户中,山东农行已与其中的720户建立了信用关系。2005年,全省农行县域支行实现利润17.3亿元,实现利润超5000万元的支行有8个。在县域中,我们还拥有全国性网络和系统性产品,打造了客户和市场认同度很高的品牌形象。

我个人以为,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可以大有作为。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了巨大的金融商机,县域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高度成长性、收益性,已成为我行利润来源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对银行信贷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资金需求总量更加巨大,服务需求方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开拓县域市场是农行拓展新业务增长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银行家》:县域市场客户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山东农行如何在发展中防范风险?

刁钦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但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不同,操作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为此,山东农行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大力营造员工“不想、不能、不敢”违规违纪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全行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防范操作风险,必须首先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要端正办商业银行的思想,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意识、合规经营意识和从严治行意识。

首先,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是有效发展,是集约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竞争与规范的关系,一定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决不能为了发展而盲目开展竞争;处理好改革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推进各项改革的时候,在进行业务创新的时候,我们就想到相应规章制度的完善,就要想到存在的各类风险点,必须提前考虑到一旦出现风险,应该如何解决。坚决杜绝以业务发展或同业竞争为借口,忽视风险防范,或置规章制度于不顾,盲目发展业务。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3篇

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SWOT分析及对策

ECFA实施后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构建模式浅探

区域性银行智力资本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启示

需求因素对CPI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仲裁思维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论建立福建“商业保险指标体系”

论银保新规下的银保合作转型与发展

农发行深化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的建议

县域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以三明市沙县为例

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水平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以三明市为例

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考量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贷款管理问题探析

县域发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刍议——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

“瓶颈”与突破:宁德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调查

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之探讨

福建省社会保障卡应用现状分析及建议

八闽金融要讯(2011年9~10月)

有扶有控有疏有堵

仰望人类文明发展的理性之光——对2010年1~8月国内外极端自然灾害的深层反思

福建省金融统计资料(2010年9月)

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度量与比较研究

健全福建企业导向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研究

论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以漳州市为例

推进两岸金融一体化合作的政策建议

后危机时代福建外贸发展的战略选择

基于半参数Copula的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若干思考

构建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新经济环境下纺织服装外贸发展战略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

创新县域信贷支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永春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金融对接调查

对当前县域担保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以福建省武平县为例

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支持调查——以安溪县龙门镇为例

民间投资新特点及政策建议——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从农联社到农商行的华丽转身——对泉州农村商业银行试点改制的思考

图片报道

撬动发展经济和革新技术的杠杆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拓展金融支持海西新路

论金融机构支农的切入点、支撑点和着力点

新形势下海西腹地对台合作的新机遇——闽北与台湾地区经贸往来调查报告

海峡两岸金融服务贸易比较研究

图片报道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税收状况及对策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信贷风险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与对策

解读修订后的《保险法》

由司法部门对银行卡存款被盗案审判引发的思考

东山县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支持探讨

连江县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论完善授权审计机制

基层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思考

浅谈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监管问题

德国保险监管机制的借鉴与启示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4篇

一、围绕新的市场定位,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部分“三农”业务推进不力的县支行,人员观念转变慢,思想不解放,心有余悸,过分谨慎。

(二)不利于面向“三农”定位的政策导向。根据历史上专业银行的划分,农业、农民、农村曾是农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对象,并在城乡、农村市场占有天然的优势。但自1996年实行了“一分一脱”以后,逐步与市场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农业银行发展逐步向城市金融发展靠拢,导致城乡、农村阵地大幅收缩,农村信用社趁农业银行向城市业务进军之机以其灵活的机制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后又重新介入县城及经济强镇进行同业竞争,所以面向“三农”经营,还需要有适合“三农”定位的政策支持。

(三)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少。农业银行在县域重点发展的是以存款、中间业务、低风险业务为主成了业务发展的主线,业务种类很少,贷款审查、审批等权限基本上被上收省市分行,所以直接贯穿于“三农”发展的各项县域金融业务受到限制。农村金融缺乏个性化服务,服务手段简单粗放,只求量的增长不求质的提高。

(四)金融服务网点分布不均。在现代经济社会的金融商业化运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各金融机构网点按照效益保本,低于甚至略高于保本点的营业网点被大量撤并,出现农村金融服务“空洞化”现象,如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农行,网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发达乡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十分有限。

(五)面向“三农”被一些业务流程阻碍发展。农业银行当前的一些业务流程与面向“三农”的业务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流程比较繁琐。以肇庆农行为例,办理一笔贷款,从介入调查到发放累计总共需要12个岗位审核签名,审查审批环节多而且繁琐。二是风险防范的形式大于实质,过分依赖于纸质上的风险审查。三是信贷管理体制不能适合“三农”的定位需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贷款起点额度没有因地制宜。以肇庆农行为例,房地产项目贷款起点是5000万元以上,并且是要通过省行的房地产优质客户认定。但是肇庆市山区县域的房地产开发普遍是起步阶段,5000万元的准入门槛对于珠三角发达地区或者肇庆城区来说没问题,但是这个起点对于山区县域来说就显得高了,通常县域房地产项目只需要300—700万元间。所以说很多无法满足这个条件下的房产商就会寻求与农信社合作,很自然的楼盘按揭业务也会在农信社办理,无形中给了农信社机会,积少成多,一年下来流失估计有超过1亿元的住房按揭贷款。(2)贷款的担保条件没有政策支持。根据《担保实施细则》贷款不能接受县级市市区、县城城区以下区域的抵押物,这无疑又是一个“拦路虎”。这个措施不如农信社灵活,特别是担保公司的担保方面,无法与农信社竞争。(3)贷款的审批权限也没能个性化。没有根据各县域客户结构来设定信贷审批权限。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大多没有贷款审批权,属于单纯的存款机构,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系统上存流向城区。贷款很多环节都由二级分行办理,上报分行的审批流程又过于复杂,在工作效率上就输农信社一筹。

(六)县域建制支行的人才流失和专业人员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对于“面向三农、以县域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不相适应。

二、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势在必行

(一)面向“三农”是实现党和国家全局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党中央从大局出发,要求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是为农行确立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指明了方向,这是符合农行实际的。

(二)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建设发展中历史悠久。自成立以来,农业银行一直在农村金融中起着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从过去的发展历程看,其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与“三农”共兴共荣、息息相关。从现实情况看,服务“三农”的社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三)农业银行是我国在农村里经营网点和机构最多的银行,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县域,这一点是我国其他银行所不及的。在长期的支农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优势。服务“三农”,对农业银行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搞活市县两级分支行经营,加快自身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面向“三农”也为农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将有可能成为农行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成为农行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股改后的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不是要走专业银行时代大包大揽的老路,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树立“大三农”观念,贴近“三农”定政策,培育县域优质客户资源,做大做强县域业务。跳出城市金融经营管理政策思路,贴近“三农”区域的生产、生活特点,了解“三农”区域经济运作模式,研究“三农”区域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挖掘“三农”区域的金融服务要求,制定适合当前“三农”区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政策、运行机制、服务产品、风险管理、考核导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有别于与城市化高度成熟的市场运行模式,提高在“三农”区域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建立针对“三农”及县域客户特点的信贷准入体系,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在准入和评级方面,针对县域小企业客户制订专门的评级办法;下调县域部分信贷产品的准入门槛;放宽县域个人经营性客户准入范围,简化不必要的材料要求。要结合客户有效资产情况和经营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用股东个人资产抵押、企业产权质押、林产权抵押、多户联保物权质押、担保机构担保等多种方式,缓解县域信贷客户担保难的问题。

(三)业务流程要积极再造。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小管理、大经营”的原则,应重新构建县支行经营架构。将县支行由管理型转型为经营管理型,网点由交易核算型转型为交易营销服务型。简化县支行的管理职能,强化其经营职能梳理整合现有个人业务流程,提高柜面业务处理时效,减少客户等候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简化柜面操作流程。将各部门业务、各种类业务、各渠道业务进行分类与整合,强化综合营销和多渠道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人包办式的金融服务,使客户无需再面对众多的业务柜台,提高客户的便利程度。要求网点能在一个地方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而不需要客户为了一笔业务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穿梭。实现“对大众客户推行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服务,对中端客户实行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对高端客户实行个性化产品、差异化服务”,创新县域营业网点的服务与营销模式,提升县域网点为“三农”的服务效率和营销能力。

(四)要研发和推广面向三农的金融新产品。要通过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认真调研分析,研发和推广面向三农的金融新产品,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要根据农民特殊的需求,在改造农村传统网点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将基金、保险、外汇、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等一批城市成熟产品,尽快推广到农村。此外,在结算、业务等领域,农行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同业的合作,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增强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数据大集中创造的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新产品研发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富有农行特色、功能强大、城乡联动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农行产品服务的智能含量和附加值。

(五)风险管理要创新,防控金融风险。总体来说,农业仍属于弱质产业,农村仍属于欠发达区域,农民仍属于低收入群体,这就决定了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创新风险管理手段。通过严密的制度管控风险,要逐步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独立性,实现风险控制和效率提升的协调统一。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5篇

日前,“中国县域金融高峰论坛暨2010县域经济最具影响力银行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从入围的300多家候选银行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最具影响力十佳银行”荣誉称号且排名第一。

此次评选以资金规模和市场份额作为重要参考数据,重点关注参选银行在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睢宁农村合作银行能够当选全国“十佳”完全是以实力取胜,该行存、贷款规模及市场份额一直稳居睢宁县金融机构之首。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睢宁农村合作银行把搞活县域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加速器,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服务宗旨、市场定位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这也作为最大的市场和优势。也正是该行坚持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中去,才取得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才在全省落后的地区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跃入全省农村信用社前列。该行2006年弥补完历年亏损;2007年实现利润7996万元,荣获省联社7项专项奖中的5项;2008年12月获银监员会批准筹建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当年实现利润11776万元,一举跃入AAA级社行列,并荣获省联社7项专项奖中的6项;2009年6月6日,睢宁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对外挂牌营业,当年实现各项收入36183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1534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16625万元,存贷款总量均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睢宁农村合作银行始终坚持以“惠泽三农、融通八方”为使命,把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作为立行之本、发展之源,以服务城乡、支持县域经济不断发展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支持三农及地方经济发展。

今后,江苏睢宁农村合作银行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制不改向,不断探索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持续推进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创新;有效推进体制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发挥在支持县域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与“三农”经济同发展共繁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6篇

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够强。长期以来,信贷资金主要向城市和工业倾斜,而在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促进个体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距[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还是采取农民筹资的方式进行。县域的融资渠道也较狭窄,县域内的金融机构仅限于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它们无力支持关系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布局调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已经从部分县域进行收缩,今后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有可能进一步萎缩。

2、金融机构设置不足,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成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主体。当前,县域金融机构主要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商业性保险、证券、担保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和服务基本上处于不完善状态。尽管中央加大了对各类金融机构到县域发展的调控力度,并积极启动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程。但是就县域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置、从业人员的数量与实际社会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3、金融产品的县域特色不明显。目前,县域金融机构服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金融产品的特色不明显,金融产品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农村金融创新主体单一,创新机制尚不健全。县域金融机构服务半径也比较狭窄,基本上围绕县域城区业务,难以延伸到乡镇和行政村。

4、贷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贷款还款期限不合理,贷款合同不是根据企业和农户正常生产周期及需要合理确定;信贷服务品种较单一,与地方微观经济发展的广泛性不相适应;部分贷款利率相对较高,与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相适应;县域范围内的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权限上移,县级支行对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没有审批权限;贷款投放结构不合理,信贷投放偏向于少数大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和农业投放的资金相对较少;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借款人对银行业务以及相关产品了解的程度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数量。

二、制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因分析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旺盛的资金需求与县域资金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与信贷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高风险与金融机构审慎经营的矛盾、县域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需求多样化与金融机构融资方式单一的矛盾[2]。制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县域经济内在风险较高,发展层次较低,经济环境较差。县域经济主要由基础工业和中小企业构成。基础工业基本上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传统产业多,新上项目少。而中小企业高科技含量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在这种发展相对滞后、风险度大、缺乏“亮点”的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难以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

2、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当前信用缺失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信用环境欠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良好的经营效益,金融机构本身都难以生存,更无力对地方经济提供有效的支持,最终将损害整体经济的发展。

3、金融部门信贷管理机制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体制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制约了县支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营销,客观上制约了贷款投放。而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条件、评级标准比较高,与县域经济发展也不相适应。对县域企业来说,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抵押、较好的财务指标,难以达到贷款要求,致使许多急需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4、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方式严格而且单一,县域经济融资渠道窄。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对企业、农户融资的方式主要是房地产抵押,而且在有效担保范围和评级、授信期间内的贷款都要上报审批,信用方式和保证方式极少,难以适应县域经济实体资金需求实际需求。

三、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1、 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城乡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多家中小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县域及农村金融体系。一是要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体系。鼓励和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在县级城市和城镇设立分支机构,并向纵深发展,增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实力。二是加快组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进程。由国家出台政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确定要撤消的县支行,可由当地政府接收,采取政府注资、企业和私人入股的形式,利用现有人员和财物组建地方性股份制中小银行。三是要探索建立专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

2、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增加信贷投入的基础性条件,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信用强化机制,为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提供制度保障;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快县域征信体系建设,并逐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加强县域金融监管,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完善内部管理,保障银行债权的落实,保障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便利。要尽快建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和地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条件的县(市)要大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贷款保险机构和其他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便利。

4、要把打造社会诚信作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在争取金融更大支持的背景下,必须营造适合经济发展的思想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融资服务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信用观念,组织开展信用镇、信用企业、信用村、信用户评比表彰活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推动作用,运用行政手段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5、不断加强金融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金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加强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以适应现代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各金融机构要转变旧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晋升选拔机制,培养一支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3]。

参考文献:

[1]常保平.改善县域信贷投入的思考[J],问题探讨,2003 (6)

[2]吴国培.当前县域金融与经济的不对称性及其改革思路[J],中国金融半月刊, 2003(10)

[3]胡红.县域金融应支持民营企业发展[J],问题探讨,2003(9)

县域银行发展思路第7篇

一、县人行同级审计监督现有路径

现阶段,县人行审计人员基本挂靠办公室,有专兼职之分,一般设置纪检组长兼总稽核、办公室主任兼内审股长、内审员三级岗位,审计人员一般为1~3人。如何组织开展审计项目,完成各项审计任务,视为审计监督路径的选择。现有路径有:

【路径一】由其上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牵头,组织辖内县人行审计人员各自开展本单位审计项目。县人行审计人员按其上级行内审部门统一制订的审计方案完成审计任务并上报审计报告。

【路径二】由其上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牵头,组织辖内县人行审计人员分片区交叉开展审计项目。按回避原则,县人行审计人员分组到辖内其他县人行按其上级行内审部门统一制订的审计方案完成审计任务并上报审计报告。

【路径三】由县人行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县人行审计人员开展本单位审计项目。县人行审计人员制订审计方案,依方案完成审计任务并向本单位负责人递交审计报告。也可以简化审计程序,及时展开审计工作,提出有效审计建议。

二、县人行同级审计监督路径分析

县人行开展同级审计监督以来,主要困难有:一是人力资源相对有限,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制约。二是被监督对象抵触情绪相对较大,存在畏难与人情的门槛。三是审计监督质量相对较弱,存在权威与信誉的考验。有困难有挑战有机遇,当前县人行审计工作仍在有效推进,履职效果逐年提升。

【路径一分析】即由其上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牵头,组织辖内县人行审计人员各自开展对本单位项目审计。县人行审计人员按其上级行内审部门统一制订的审计方案完成审计任务并上报审计报告。上一级人民银行审计部门对县人行审计业务履行指导和监督职能。该路径便于上级审计部门在其自身人力资源紧缺情况下,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同级审计监督和下查一级审计监督工作。其优点:上级人民银行能及时掌握辖内县人行某一领域共性的规律和个性的特点,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审计目的。缺点是: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审计成果利用率较低。

【路径二分析】即由其上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牵头,组织辖内县人行审计人员分片区开展交叉审计。组织辖内县人行内审人员开展交叉审计,在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监督质量和审计独立性方面均比路径一有明显优势,审计效果更好。优点:便于上级人民银行审计部门开展常规领域全面审计和重点领域专项审计,审计覆盖面较大,风险防控能力较强,也有利于县人行审计人员相互学习,在实践中获取审计经验和提高工作能力。缺点:一是审计任务完成后,审计小组解散,难以补充完善审计证据和审计内容,不利于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二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组织大规模交叉审计须耗费较多的人力、财力资源,不宜于经常组织开展。

【路径三分析】即由县人行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审计人员开展对本单位项目审计。此类审计属于县人行自选项目,服务于县人行负责人的管理需求,可简化审计程序,及时展开现场审计或审计调查,提出审计和调查建议,也可以自行设计审计工作方案,按审计程序规范开展审计项目。其优点:适宜开展短平快的审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业务效能和管理效益的提高。缺点:一是县人行审计人力资源有限,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制约。二是同级审计监督抵触情绪相对较大,存在畏难与人情的门槛。三是审计效果性和权威性不够。

三、县人行同级审计监督路径思考

县人行审计工作要发挥好同级审计监督作用,关键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上级人民银行审计部门和县人行管理者的审计需求。二是县人行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如同市场供求平衡原理,县人行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必须满足上级人民银行审计部门和县人行管理者的审计需求,才能达到理想的同级审计监督状态。

1.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好同级审计监督路径,要正视县人行审计人员存在数量和质量制约的现状,通过改善主观审计思维和客观审计环境,挖掘现有审计人员工作潜能,提高县人行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一要激发审计人员职业兴趣,提高审计工作意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养成经常浏览互联网和内联网各审计网站习惯,通过主动学习、反复思考、熟悉掌握审计技巧和经验,增强审计工作信心。二要营造职业环境,加强审计团队建设。比如,通过专题培训班、创建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引导和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借助人民银行网络学院平台组织业务知识和规章制度远程培训,或参与上级人民银行审计部门组织的审计项目,提高个体实战能力,或通过内联网邮箱分享审计项目成果和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