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态工程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7-11 16:21:08
生态工程特点

生态工程特点第1篇

关键词: 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特点;工艺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来对环境与生产进行特殊设计并实践的一种工艺系统,旨在通过工艺的开展来取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其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相关的研究、应用与发展却是极为迅猛的。我国生态工程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态工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比如三北(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及太行山绿化工程,这些工程至1988年已完成人工造林3830万公顷,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1.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

环境保护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好人类与生存环境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行动的总称[2]。而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多级物质利用的生产工艺系统,达到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的共生、物质与能量的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环境保护通过各类形式、措施来达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的发展。

2.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特点

2.1研究的对象

在环境保护生态工程中它所研究的不是整个系统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如污染物、生物),而是按生态系统内的相关性(即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间存在的联系、关系(依存、相生、相克))和外在的相关性(主要指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来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2.2生态工程的功能

生态工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或功能主要是通过干预调控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它遵循的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一哲学原理。在生态工程中通过对各组成部分数量上的配比、空间和时间的配搭,物质的各种迁移、转化、积累、释放的方向、方式与数量等,提高生态系统对一些特定的污染物起到迁移、转化、自净的效力或是人为增加环境处理的容量,以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实现物质间的良性循环。

2.3能源的来源

在生态工程中它所引用的能源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能源,它依靠的主要是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或者最多只需要用到少量的燃料或电力辅助,这样一来就会大大节约工程运转的成本,并能避免对电力或其他动力能源占用,减少或避免由电力或其他动力能源使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由于生态工程中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所以生态工程项目的相对要低廉些,再加上上面所说的生态工程的运转不耗或很少耗费用燃料和电力能源,所以工程运转所需要的费用也很低[3]。但缺点是这样一来它受自然的影响就比较显著,比如寒冷的冬季很多生态工程项目是的生物净化率和生产的效率就会很低,甚至不排除停止运转的可能。所以需要对环保生态工程的净化率及生产力进行提高,如使用耐寒耐污、有净化能力及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进行轮种,或是建立物理工程来改善冬季的低温及其它不利条件。

3.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工艺

前文已述生态工程是一个系列的工艺系统,而生态工艺技术则兼有生产和环保两类技术的功能。生态工程工艺遵循的是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通过对生态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产品的价值、价格及合理的货帕鞯闹傅祭幢;ど态环境。生态工艺的种类很,但大体上可归为以下五个基本类型。

3.1改进食物链(或生产链)的系列联结

对生态系统中固有的食物链(或生产链)通过添加新的成份(或环节)使这些链有所扩大,增加其利用包括废物、污染物在内的原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的能力,这种新增环节称之为“加环”。按性质可分为五类,即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综合环、加工环。其中加工球严格的说其并非是食物链中的固有环节,但因为它与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密切,所以可以说是良性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生态工程中利用粪便有机物生产饲料或沼气,利用沼渣生产饲料及蘑菇等。对一些副产品或废物经加工以保证其环境和经济效益和输出。

3.2形成互利共生网络

共生网络即在环境保护生态工程中对原先相互独立、平行的两种或以上的物种(或生产环节)、食物链及生态系统(或生产系统)进行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个新型的互利共生网络,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利作用来实现生态管理。比如在各地区的污水资源化生态工程中,原有的待处理河段理论上可能是独立系的,但在处理时却发现可以通过对具体环境情况的分析把它们与之前从未联系过的鱼塘、养鸭场等生态系统进行联结,形成互利共生的网络,来促使物质进行良性的循环。

3.3多层分级利用空间、时间和包括废物在内的物质

在自然界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结构是基于相互的密切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食物链),形成共生关系并按各自要求分层多级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也是无污染的。但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着眼,这一结构未能完全发挥物质的生产潜力,所以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不过这一结构可以作为生态工程的的基础机构,通过对结构进行的合理调整,增强生态工艺的多层分级利用率。

3.4再生和良性循环

自然界中物质的再生、利用、循环,都是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来维持众多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这是一个无源和底的循环,且不是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简单重复,每次循环都在为生产或生命提供着再生的机会。环保生态工程通过采取的一些措施,介入到循环结构的调整、重组中来,促进着生态系统内或特定区域内若干生态系统集内的物质良性循环。

3.5生态系统的复兴与恢复

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的工艺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进行环境开发利用前或时保护生态系统免受污染的破坏,即利用资源时尽量缩小利用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用合理的工艺,减少浪费,综合利用废弃物来减少污染[4]。另一方面,则是对已遭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复兴和恢复,采取的措施包括恢复或改进动植物区系及原有合适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措施,以及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各种措施以达到一个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景观。

结束语

综上,世界是一个整体,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恶化,就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生态工程在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在改造着客观世界。通过多年的发展生态工程的具体工艺已有很多,同时也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但在实际应用时还是应将工程项目地的具体情况与生态工程工艺进行合理的结合,即对生态工艺的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可能同步获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颜京松. 环境保护生态工程特点及工艺[J]. 水资源保护,1994,01:1-7.

[2]邹家祥,翟红娟. 三峡工程对水环境与水生态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水资源保护,2016,05:136-140.

生态工程特点第2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特点;问题;设计操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开始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形成完善建设系统,缺乏有效设计措施。因此,在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选址、布局、施工等进行全面分析,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层层分析及深入控制,实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程设计与实施。

1 生态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

在当前的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地质活动改变等,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该工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及地质两方面影响内容的转变上。

1.1 生态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明显提升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对各项生态资源进行重视,加强资源开发及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在水资源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组织建设及设计效果,降低工程对水资源及水资源周围生物活动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了生态和谐发展的速度,降低了人类行为对生态文明的损伤。除上述资源外,生态水利工程还可以降低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强区域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可能出现的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提升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建设和谐生态环境。

1.2 生态水利工程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并没有对施工内容进行合理控制,没有对施工操作进行合理选取,造成地质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堤坝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未对周围水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面压力上升,导致地壳压力骤然上升,加大了地震、岩崩的风险。生态水利工程将地质活动趋势作为建设基础,对地质环境进行全方位分析,秉承地质保护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地质活动的制约。常见的生态水利工程保护理念主要包括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理念、因地制宜理念等。在上述施工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将建设操作对地质的影响与经济价值放在同等的水平,从本质上降低了人类活动的地质活动的破坏。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2.1 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设计原则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加强对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的保护与控制,提升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物种自我选择,能够对自身系统环境、系统组成进行合理调节,达到自我恢复的效果。这种效果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要依照生态系统自我恢复指标,依照生态系统发展方向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资源配比的影响。要依照生态系统本身结构因地制宜,在环境中寻求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对自身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分析,依照生态学原理及工程学原理,对工程安全质量及工程经济性进行控制,保证两者兼得。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河流状况进行分析,对河流特征、河流环境差异、河流周围地质进行数据收集,要依照河流地貌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横断面进行明确,降低河流动态变化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河流的性质进行保护,以河流稳定性为前提,降低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该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投入最小经济效益最大原则,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建立合理生态监测、评估系统,降低生态对工程造成的损害。

2.3 保持和恢复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之间空间存在明显的关系。相关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操作,其工程环境规模较大,非常容易造成生态系统不同程度变化。在上述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群落的多样性恢复内容进行全面控制,要严格依照河流地貌、生物成分、资源构成等对河流空间异质性进行保持和恢复,提升主体设计质量。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操作

3.1 加强水文过程分析及计算

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依托生态水文学及工程水文学,对上述两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把握,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完善设计控制基础。设计人员要依据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状况及环境空间资源状况、规律等对生态目标进行建设,形成以资源控制及优化为目标的水文分析体系。此外,在水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对生态水文学中的湖水资源、空隙时间、湿地状况、补水操作等水文指标进行分析,对灌溉期与非灌溉期、灌溉空隙时间与非灌溉空隙时间等进行控制,提升水文指标强化质量,减少可能出现的生态水利工程安全问题。

3.2 识别工程设计与敏感提升

识别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生态水利工程中生态指标的分析准确性,确保生态水利工程与生态建设和谐一致。在识别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依照工程直接与间接影响目标,对生态环境中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形成完善生态控制指标。设计人员要依照生态敏感点与生态工程建设之间的影响状况及关系,对识别价值进行合理设置,依照工程安全性及经济性原则要求,对识别进行的等级划分,完成识别评价。

3.3 反馈系统监督、控制系统设计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系统设计主要是依照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的反馈建设。在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成熟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分析,依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及生态系统动态转变,建设动态反馈调节主线。要依照河流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效果、结构动态变化量对生态水利工程内容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实现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反馈调节质量和效果,确保深入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3.4 要与环境工程设计有机结合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将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建设体系。设计人员要充分吸收环境发展理论及技术与工程发展理论与技术,对操作设计中的水量、水质进行科学配置,提升水利工程安全性和生态效果。设计人员要对生态水利工程环保指标进行全方位提升,对生态水利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因素、污染操作及时进行监督和控制,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在水污染控制方面,设计人员要对生态水利工程可能出现的水污染控制进行预防,建立完善预防控制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确保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提升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4 总结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主体生态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依照生态环境要求及生态环境需求,对生态水利工程中的资源配置、资源控制、污染控制等进行提升,已经成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方向,对我国生态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浩亮. 探讨生态化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3(15):89-90.

生态工程特点第3篇

林业生态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指派林业监理工程师针对某一具体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依据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规程,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手段,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

2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协调工作,这六项工作贯穿整个监理工作始终。从招标监理工作开始到结束,要经历成立项目部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养护管理阶段等,而且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又各不相同。

3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特点

3.1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林业生态工程是有生命的“活”的工程,这是林业生态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的最大区别。林业生态工程比其他建设工程受环境因子限制要明显得多,不仅要考虑施工期间环境因子限制,还要考虑施工后一段时间内环境因子对其缓苗和成活的影响。

3.2时序性强

树木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某一树种播种、育苗、栽植对环境因子都有特别的要求,错过了这个季节其发芽或成活就会受到影响,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就要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既要了解当地季节变化和每个季节的环境条件变化,又要掌握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3.3实践性强

由于气候的复杂多变,国家的区划、技术标准和规程一般是照顾面较大,难免偏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或者及时吸取当地成功的经验,为林业生态工程监理提供依据。对于一些目前与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不太符合的,通过当地小面积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和措施,要实事求是地与业主和上级部门沟通,谨慎灵活处理。

3.4危害不明显

林业生态工程不是“人命关天”的工程,即使质量出了问题,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社会危害,不会威胁到官员的乌纱帽,这就使得好多林业生态工程投入大、效益差,出现了“年年造林不见树”的怪象。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重视和相关法律的实施,这种现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

3.5长期性

国家林业局2002年出台了《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提出要推行造林报帐制,把造林资金的使用与实际完成造林数量和质量挂起钩来。采取预拨造林资金或由实施单位全额垫付,以县为单位,依据造林检查验收结果分期分批报帐;造林结束后,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支付造林总费用的50%。造林当年,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支付造林总费用的30%;造林第二年,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支付造林总费用的10%;造林后第三年,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支付造林总费用的10%。林业生态工程的工期即是施工工期加上养护期,监理工作比建设工期又略长一些。

4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监理效率的建议

4.1完善细化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要研究制定更多的结合各地实际的林业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让林业生态工程监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细致量化的标准,如健全现有树木适生区、苗木等级等标准。同时鼓励地方出台具有地方特色与当地实际结合较紧的技术和标准,以做到林业生态工程监理工作的细化。

4.2抓住有利时机加紧施工

林业生态工程的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同时有利于工程施工的时机也很多,应充分利用。如雨季延长,造林种草增加了施工时间,可以更多地完成植物措施的施工任务,春季化冻早、冬季上冻晚,为土方工程的施工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再如梯田建设、整地工程、沟道治理工程等都可以延长施工;遇到连续干旱栽植受到限制时,整地工程有的还可以施工,可以合理调配施工地块,不耽误总工期的完成。

4.3做好事前监理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者必须在开工之前做好一切施工准备,时节一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在北方地区春季、秋季、雨季造林,最适合的时间都在40天左右,大规模的施工必须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否则成活率没有保证。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天最佳施工期,所以必须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监理人员对施工方案认证审核,特别是审核适合造林时间短的树种。提前检查放线整地、苗木采购、人员保障、技术保障、机械保障等等条件,为最佳时节的造林做好一切准备,一旦适时就可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抓住最佳时间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施工。

4.4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从业者素质

监理工作在好多地方都称之为“老人活”,年龄越大,工作经验越丰富,监理工作越出色,但林业工程的建设形势又是时不我待,年年都有大动作,年年都有新任务,这就要求林业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增加实践经验。一方面,在林业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面要与实践紧密联系,要让学生“跟着季节转、跟着企业干”,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积累实践经验,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要对有工作经验的老林业工作者进行监理培训,吸纳到林业工程监理队伍中来,充实林业工程监理队伍。

4.5利用新技术,提高监理工作

林业生态工程直观性强,保存活率、栽植数量相对容易统计。在监理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进行监理,以提高林业工程监理的工作效率。GPS和红外照相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监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研究开发专门的管理系统进行林业工程监理。

4.6建立苗木信息系统,实现终身负责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及监理工作中的信息不具有传承性,只具有某一阶段信息,不能实现终身信息管理。因此,笔者建议,从育苗开始就要建立目标信息档案(条形码),到设计栽植再到养护实现全过程监控。使某一工程的某一棵树的信息系统相对完整,出自哪个苗圃,工程设计者是谁,施工单位是哪一个,养护管理者又是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可以追根溯源进行责任追查。

4.7提高监理费用

生态工程特点第4篇

关键词:格网石笼柔性防护施工简单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什么是格网石笼

格网石笼是一种使用优质镀锌钢丝,经机械编织成六角网片组合而成的箱式结构体,可以为单元笼体,也可为用间隔网片分隔成的多格笼体。根据工程生态防护的不同要求单元笼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网箱,高度一般为40cm-100cm,多用于挡墙结构;另一种高度小于40cm称之为网垫,多用于护坡工程。

施工工艺

格网石笼的施工工艺简单,工序可分为:施工准备—石笼组装—石笼安置—填石和封盖

1、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料场核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准备情况;

2、石笼组装一般是线将网片打开踩平,确保个网片在准确的位置,然后绑扎石笼的四个角点,用绑扎丝将隔片和网身进行连接,绑扎必须采用双股绑扎;

3、石笼单元体组装完毕后,放置到相应的工程位置,用双股绑扎丝进行连接,确保石笼结构的整体性;

4、填石和封盖,首先所填石料需符合设计要求,分阶段分层进行装填,一般每次装填25cm左右,暴露面填石应采用人工完成,保证外观的平整、整齐、密实,完成后按要求进行封盖绑扎。如果网箱因受压而出现“鼓肚”现象的时候,需要在内部设置拉筋。

三、格网石笼的特殊材质

格网石笼根据不同的材质,在工程中的使用年限也不相同。一般可分为三种材质:1、10%铝锌合金钢丝,使用年限为40年~70年;2、镀硒铬锌合金钢丝,使用年限为30年~60年;3、镀锌钢丝,只能使用5年左右。所以工程中大多数都采用10%铝锌合金钢丝,环境不同也可能影响使用寿命。

材料的质量要求:一般10%铝锌合金钢丝质量检验对镀层的要求较高,必须符合GB2976-88(金属线材缠绕试验方法)标准,也就是钢丝在自身缠绕(即一倍缠绕)八圈以上,对钢丝表面进行放大拍照(放大到12倍),镀层不的出现裂痕。并经过盐水喷雾试验(GB/10125-1997)1000小时以上,腐蚀量不得大于170g/m2。

格网石笼生态防护在工程中的特点

1、良好的透水性,通过孔隙结构可以增强水土交换,增强水的自净能力,墙体结构可以迅速排水,从而降低墙后的压力;

较强的适应地基变形能力,格网石笼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对于基础的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

施工简便造价低廉,格网石笼在工厂制成半成品后,在工地直接组装,填石盖网即可完成施工,施工质量也容易控制,操作简便、受天气影响也小。一般造价低于砼价格,尤其是在地质较差的地段修建防护工程,可以大大减少地基处理的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可水下作业,在河道工程防护水位较高时可利GPS进行准确定位然后用船舶进行吊放;

适合应用于冻土地区,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夏天温度相差大,砼结构因冻融效应容易产生裂缝,进而破坏整个结构,格网石笼结构由于是弹性的,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设计和造价上都远优于其他结构;

格网石笼生态防护应用在工程中,有很好的透水性,不同于传统的刚性防护,适应不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流速大、风浪墙的护岸边坡采用此种工法有助于消波性能,降低对结构的冲击破坏,尤其是体现在生态防护上,孔隙结构有助于水质的改善,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空间,很好的促进植被的生长,形成自然的绿色生态系统,营造和谐的景观。

格网石笼生态防护在工程中的应用

根据格网石笼生态防护的特点,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在城市的河道疏浚工程中,在河道疏浚拓宽后一方面需要对岸坡进行防护,另一方面又希望建成景观工程、生态工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应用格网石笼网垫生态防护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建成后不需要种植植被就能够达到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在水库工程的一般应用,库区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对岸坡的浸泡,使土体软化,强度降低,产生表层土的坍塌;经过破浪的淘刷作用容易使上部土体临空而产生坍塌。格网石笼网垫生态防护能够保证岸坡的稳定,同时又能抵抗泄洪对危险段的冲刷和风浪的影响,也能及时排除降雨所形成的地表水,减轻雨水渗入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所以不管从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美观适用上都好于其他刚性护坡;

在海上以及一些地质环境较差的工程中,由于施工条件所限,海水的腐蚀性极强,地基基础较差需要做挡墙进行防护。格网石笼网箱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柔性结构可以满足地质要求适应不均匀沉降,较好的网箱材质能够提高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年限,而且施工相对于其他方法简单很多,能够有效缩短工期,满足施工要求。

生态工程特点第5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水利设计;应用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与气候问题,如沙尘暴、水体污染、全球变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让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1]。水利工程作为合理分配水资源并保障人们正常用水的民生项目,在防洪救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不仅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也可以降低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水利设计中需要做好与生态相关的评估工作,并合理引入生态理念,进而达成水利工程科学发展的目标。

1 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的特点与意义

1.1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1)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项目。在水利设计中不仅应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应该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分析,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能够促进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并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经济性的特点。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利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制定带动经济的科学方案,例如可以适当开发旅游业等。而引入生态理念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有效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以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带动作用;

(3)自然性的特点。生态理念的主要特点就是自然性,即尊重基本的自然规律[2]。水利工程建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而水利施工势必会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在水利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当地的自然因素,将对自然环境的损伤控制在可再生范围内,进而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1.2 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意义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需求,而水利工程在防火救灾以及发电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利工程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用电需求,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了解施工场所的生态环境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情况。而若水利工程影响到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会让这个地区出现环境恶化,也制约了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发挥。水利工程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就需要在设计阶段引入生态理念。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此外,水利工程的设计将生态理念作为指标,并结合自然发展规律,有助于维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水利设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具体策略

2.1 河道改造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河道改造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该部分的重视,并且分析河道改造对整体工程的功能影响。同时设计人员也应该结合生态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河道改造方案,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整体功能的同时维持河道的安全运行。在进行河道改造过程中,也需要分析河道两岸的植被、水量疏浚等因素,依据生态平衡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改造工作。生态理念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也可以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以建造优质的民生工程。

2.2 发挥水文工作的理论支持作用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也可以发挥水文工作的理论支持作用。水利工程中水文工作的开展可以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并为水利设计提供参考。而各类水文资料能够促进生态理念的应用,并在水利施工中全面贯彻这些理念。因此,水利设计者应该与水文部门密切配合,而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该做好水利设计与水文勘察两方面的协调工作。随着我国各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让水文设施与技术不断得到完善[3]。水利工程中应该及时引入了多种全新的技术与设备,保障采集资料的科学性,进而更好促进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2.3 建设堤岸过程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水利工程中堤岸的建设作为关键项目,在该过程中引入生态理念,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在建设堤岸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设计与施工理念,并结合与经济相关的指标,构建完善的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估体系,重点对建设堤岸过程中的经济性与生态特性进行评估,保障两者的协调发展。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规范,避免出现以破坏生态平衡来提高经济指标的行为。此外,在建设堤岸前期设计者应该全面分析施工区域周围的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相应的生态指标,以保障堤岸建设的经济性与稳固性。

2.4 提升水利设计者的整体素质

水利设计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最终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要想将生态理念充分融入水利设计中,首先就需要提升水利设计者的整体素质。这就是说,水利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水利设计者自身素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并制定科学的水利设计人员培训计划,并增强培训力度。同时多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工作,进而促进水利人员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而水利设计者也需要加强学习,将生态理念合理应用于设计方案中,以保障水利工程中生态保护工作的切实落实。

3 结语

水利设计工作与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营有直接关系,而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在水利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并且增强生态保护的理念,结合生态理念应用于水利设计中的的特点来制定水利设计方案,以促进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宣,杨清义,贾海滨.生态理念下的水利工程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3(13).

生态工程特点第6篇

关键词:现代水利工程 设计要点 工程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工程安全及功能要求外,还对水利工程的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要求,逐步实现从传统水利工程向现代水利工程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因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设计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

一、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脱节问题。许多水利工程都是快建设完成后才开始规划景观设计,这种与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并不同步的景观设计不仅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同时设计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景观设计不符合周围环境,缺乏人文情怀。合理的景观设计应综合考虑一些因素,比如,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景观、地貌及当地文化,这样才能使人造景观有效的融入周围环境中,突显出其特有的人文情怀。(3)景观设计创新太少。目前,许多景观设计的工作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在创作方面很少推陈出新,相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设计的成果很少具有地方特色。(4)景观设计中考虑单一,只注意到设计而忽略了景观建设的后期维护与管理。

2.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水利工程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并没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不能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生态良性循环的要求。(2)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由于专业之间分工不同,生态科技的工作人员和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合作比较少,这样就导致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员缺乏以生态环境的规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意识,也使这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水利工程设计并不十分普及。(3)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缺少具体的设计标准及方法。生态系统自身具有很明显的区域及地理位置的差别特点,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方面应该具有区域性及特定性,所以,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及设计方法很难实现。(4)水利工程的设计中缺少当地的相关详细资料,比如,水文、生态等方面。(5)只注重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却忽略了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的生态运转及生态管理。(6)生态设计无法满足整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

1.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

坚持功能优先原则。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单纯追求景观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

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原则。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坚持合理运用水资源,蓄水是确保工程景观能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现代水利工程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节约水资源。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重点内容之一就是人工景观的设计,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景观的特点、类型与分布。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融合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

2.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工程的安全,争取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者更应该将情感注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情境合一更让人产生共鸣。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员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与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工程是否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大家都能接受与认可的项目才能给社会带来持续效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其核心。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遵守自然规律并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在充分考虑景观、生态要求及工程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尽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

三、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点

在水利工程设计开始前,工作人员需要探讨并研究水利工程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情况,设计时要处理好工程与周围的自然资源及环境是否协调。设计工作人员不能过渡装饰,要减少视觉污染,同时,设计要创新,改变大众的世俗的审美观标准,让设计更贴近自然。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需结合考虑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并能采用有关生态环境的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达到水量和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这在防治水污染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水量比较大而且季节性变化特点非常明显,所以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需结合考虑生态环境。

将美学研究方式融合到景观工程设计中。水利工程设计时注重将美学研究与景观工程设计融合,这一方法会给水利工程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效益。水利阶段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从注重经济阶段进入到现代生态保护阶段,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做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重视文化底蕴。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同样,它也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水利工程中的景观设计中文化品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文化时提升城市品味的元素。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对城市的人文风俗及自然文化等特点的深刻了解及感受注入到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小品、景观、绿地及水域的规划与布局时表现出来,使水利工程的文化感觉与城市的文化品味相一致。

景观设计是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现代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应看重景观的设计。景观设计时需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即:景观设计需要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第二,项目设计注重与当地特点结合,将工程的实用性能与观赏性等因素结合,真正实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融合。第三,考虑工程周围的建筑,水利工程设计应与其相协调,并且注重融合当地的文化要素。

四、结语

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有效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水利工程的安全、平稳运行,对于有效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对我国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探究能够被相关负责人合理的吸收和采纳,进而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为我国人民群众谋福利。

参考文献:

生态工程特点第7篇

【关键词】提高;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

1.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

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水利工程自身存在缺陷;因为建设水利工程无法避免的将改变原河流的流向,而原河流流向的改变又必然将会破坏生态系统。

第二个方面,人类未能按着自然界的规律行事,缺乏自我约束。一些人往往只顾自身的利益,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一旦这种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环境实际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第三个方面,因为受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对大自然的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容易忽视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第四个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问题,往往由于管理制度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的加剧,解决起来变得非常的麻烦。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指,在遵循生态平衡的要求与发展下,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如今,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走生态水利的道路,也就是说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近几十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冰山消融、海平面升高、动植物消亡、江河水污染等等。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水等频繁发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恶化,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我们都非常的明白,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各行业、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设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走生态水利的道路。

3.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3.1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任何建设项目必须遵循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在满足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防洪等基本需求外,还必须满足可持续性的要求。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同时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该能够承受干旱、冰冻、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须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势运动的规律进行动态的研究。在进行河流横、纵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河流侵蚀、冲刷等特征。经济性原则也是任何一家建设企业在建设时必须考虑与遵循的原则。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很多的相关专家对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都显示生物群落多样性和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显正相关。这种正相关体现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间的耦合与依存关系。生境空间异质越高的地区,其能够容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亦然。河流生态系统生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水陆两相与水气两相的联系紧密性;河流横断面形状的多样性;河流纵向的蜿蜒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等。第一种生境特点造就了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第二种生境特点形成了比较开放的生境条件;第三种生境特点表现为浅谈与深潭交错;第四种生境特点形成了缓流与急流相间;第五种生境特点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

4.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4.1加强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视,注重生态效益

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要求水利工程师树立新的理念,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动机。由于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界,因此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为了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与自组织这个自然界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由于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性,不存在两条一样的河流,即使对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区域其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该河流在该区域的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最终形成最好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另外,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前提,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使得水利工程既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人们生活与环境质量的要求。

4.2做好水利工程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施工区域的保护

对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环保的标准。在该指标体系当中对相关监测人员与单位的职责应该做明确的规定,这样出现当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5.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生态是人们思想认识升华的必然结果。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水利工程生态问题的突出不仅降低了工程的效益,同时使得人和自然的和谐遭受到了破坏。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我们原有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就随之产生了。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能有效的将生态化建设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能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问题。作为现代的水利工作者,其核心工作是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就水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将传统的工程水利变为生态水利,更好的促进现代化建设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浅谈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0(125):157-158.

[2]张学文,马恒有.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工程技术,2009(17):100-101.

[3]李玉会,郭德发.浅谈生态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