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合集7篇)

时间:2023-06-25 16:04:23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1篇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意义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改革的深度和范围都在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样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推到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究其根源就在于,社会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倡导面向全民、全面发展、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理念。

XX 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对于作为实施美育重要途径的基础音乐教育,无疑是个肯定。XX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问题。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虽然在近些年高速发展,但受到经济因素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如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市场混乱、教育评价系统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 对于儿童音乐修养及音乐学习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不可否认, 因为目前音乐培训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存在, 也使深圳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选取了部分小学及社会教育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希望能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目前社会音乐培训市场的现状。本文希望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并对如何解决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为深圳市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趋势

社会音乐教育在欧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欧洲文化中,个体人的音乐素养被认为其社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欧洲存在大量的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教育,师从于私人音乐教师学习音乐是西方音乐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绝大多数人的音乐素养的形成并非是学院式音乐教育的结果,而是来自社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既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普遍的音乐教育现象。

苏振兴、成露霞(河北师范大学)在《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一文中对古希腊社会中的音乐和音乐教育有所描述:古希腊有关音乐教学的一记载最早见于《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当时是希腊人学习音乐最主要的教材,因此荷马成了希腊人最早的音乐教师。吴跃跃在《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概况》中写到: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增进市民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者分别对加拿大的社区音乐教育、街头音乐艺术、社会音乐考级、华人音乐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出加拿大对社区音乐教育的重视及投资,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艺术中心,教堂在社区市民音乐生活中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街头音乐艺术更是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作者认为加拿大的社会音乐教育可以用三句

话来说:“人人需要音乐,音乐满足每个人”;“音乐教育多元化”;“社会音乐教育以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目的”。从中借鉴加拿大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维尔弗里德·格鲁恩在《80年代音乐教育大讨论中的六大热点》中写到:音乐不必去美化学校生活,而应以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活动去影响校外的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并把校外音乐文化的各种活动(报道、展览和演出等)纳入学校工作中。

2.2国内研究趋势

目前,有关于深圳的社会音乐教育研究资料几乎没有。有关其他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的书籍和论文有:曾遂今在《音乐社会学》中写道:音乐社会学与音乐、社会两方面均密切相关,音乐社会学一词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则明确标志出音乐与社会相联系的内涵。曹理在《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一文中通过对梁雷的音乐成长历程的描述,让家长和教师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并指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音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促进效应。舒泽池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中写到: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当然不是从天而降,主要基于两个条件:首先是改革开放、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其次是人心思“文”,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重视文化品质。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音乐教育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独立的形式。冯效刚在《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文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院校和普通学校以外进行的音乐教育,如文化馆(站)、群艺馆、青少年宫、音乐厅等进行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群众音乐辅导、教学和组织,以及音乐表演的教育模式。王萍在《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对两种音乐教育的差别和两种音乐教

育在普通大学里可能的混淆及其后果进行了论述,提出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必须妥善加以区分。长春大学的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从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启示、早期音乐教育的优越性、社会音乐教育的素质要求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陈雅先在《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中提出:音乐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但音乐学习带有很强技术性的特点又常常导致音乐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弱化。

因此,正确处理音乐学习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实现音乐学习的技术性与音乐文化的人文教育的交融,是社会音乐教育研究的着眼点,亦是社会音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孙继南在《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40年之三》中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办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和教育对象的普遍、广泛性,它在活跃社会音乐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张力元在《人民音乐》(XX,l)中发表文章《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文章中主要阐述了社会音乐教育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改革开放的大步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罗

静(XX)在《重庆市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陶馨(XX)在《武汉城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查研》;高畅《管窥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甄妍妍《枣庄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胡园飞《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综合阐述了我国及各省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3、参考文献

[1]李凤英《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教什么?》中国音乐教育XX,8

[2]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人民音乐XX,12

[3]张力元《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人名音乐XX,1

[4]斯雯《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XX,6

[5]薛艳萍《关于吕梁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音教网XX,2

[6]李景忠《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之我见》深圳市观澜中学网站XX,3

[7]白雪《浅谈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民营科技XX,12

[8]甄妍妍《枣庄市杜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硕士论文XX,4

[9]张英豪《社会业余音乐考级研究与思考》硕士论文XX,4

[10]魏豪扬《音乐学院参与社会音乐培训的市场机会》福建论坛XX,

[11]桂平 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文艺 XX

[12]陈燕 长春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X,2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希望通过研究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题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整体产生借鉴,为丰富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同时,通过我的研究引起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关注,从而为最终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建设良好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大环境创造条件。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共采用了两份格式的问卷,一份针对学生和家长,另一份针对教师。调查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以书面形式答卷,问卷收回后,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最终调查结果。在统计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借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 office 中的 microsoft excel 和microsoft word 进行电子数据处理,再结合人工分析,找准问题所在。除了无记名形式的问卷调查法,还对有关人士采用田野访谈法,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叙述和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以保障本文调查内容的真实有效。

1.3拟解决关键问题

本选题以学校音乐教育为立足点来审视社会音乐教育、以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社会音乐教育,以便促进社会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对深圳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机构和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方法

本文从音乐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现状调查、数据调查、分析问卷为核心,运用音乐学科教学论理论,结合音乐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和哲学、音乐文化学等知识,通过资料梳理、文献考查、问卷与谈话调查、技术分析、比较分析、逻辑思辨、归纳总结等研究过程,在分析大量调查数据以及非量化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论题的认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比较、集中不同层次所涉及的问题,最终形成本论题的认识结论。

2.2技术路线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2.3实验方案及可行性

本文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文献查阅、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深圳市 12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工商局、琴行、深圳市社会音乐教育界及小提琴教育界部分老师、个别典型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以及网络数据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总结提出建议和对策。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音乐学习班开办的如火如茶,学生和家长们也整天奔波于各个学习班之间,忙的不亦悦乎。本篇论文主要是针对深圳市琴行培训机构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社会音乐教育只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术应为情操服务的原理,琴行培训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如此;学校音乐教育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忽略了人刁’的培养。本选题从学校音乐及社会音乐教育的不同角度审视怎样更好地使社会音乐教育有力地辅佐学校音乐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预期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三、论文大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2、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概念分析

2、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

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

4、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内容

5、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三、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1、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社会文化背景

2、深圳市儿童社会音乐教育调研概况

2.1 调研地区

2.2调研对象

2.3调研方法

2.4调研目的

3、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简述

四、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探析

1、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主要问题

2、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五、改善深圳市福田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1、明确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定位

2、对社会培训机构和考级组织机构规范制度,加强管理

3、贯彻素质教育,取消导向性的政策

4、构建合理课程体系,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5、完善社会音乐教育学生评价体系,保障正确的发展方向

四、研究基础

1.已参加过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查阅了一定数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基本掌握了开展调查研究的主导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科研思路、方法和模式。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趋势

(一)背景

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先进、国际竞争激烈、经济繁荣的时代,它赋予育艰巨的使命和严峻的挑战。随之迎来的是掀起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而音乐课程是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是美育、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音乐教育已逐渐被各个国家及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所重视。在新观念、新思潮的领导下,世界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诸如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相继的进行了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改革,制定出了各个国家自己的音乐课程标准。如美国于1994年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1997年公布实施,并在2000年通过联邦立法程序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规定,艺术课程被列为美国中、小学校8门核心学科之一,其中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4个不同的艺术门类。目的是使美国的艺术教育质量在2000年达到“世界级水平”。日本于1989年颁布《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1992年开始实施,1998、1999年修订,2002年实施修订稿。法国国民会议则于1987年就通过了《艺术教育法》。此外,近年来英国、俄罗斯等许多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相继制订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00年3月开始组织研制,2001年3―6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修改,2001年7月由教育部以“实验稿”的形式正式出版发行,2001年9月起在38个县级试验区进行实验试行。由此可见当前国际音乐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各个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颇为深厚。

在我国,过去的音乐课程在与其它课程相比之下并不引起政府教育机构以及众人的重视。但近年来,由于我国对基础音乐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扶植,政府颁布的各项教育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艺术课程应有的地位,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中小学音乐教育机构、制订法规和文件,改变了以往无专门的机、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外国音乐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教材及教学设备等。可以说,目前是我国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在这同时,我国目前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与时代不符的问题,制约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音乐教育也和其它科学事业一样,如同金字塔的结构:基础越宽实,顶端才越牢固,否则,尤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要想持久是为之甚难啊。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完善音乐课程体系让现状得以改善,如何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冲出重重困难挑战得以蓬勃发展,诚然,基础音乐教育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二)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非常清楚透彻的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进而对相应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给予对策。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人类智力、智能的提高,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进行道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的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他所赋予的特殊含义,而这些是其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本课题是在目前国际音乐教育改革浪潮的背景下产生的,有一定的现实性;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还没有广泛的深入我国各各地区,许多地方的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此领域还在研究探索阶段,因此本选题有一定的前沿性;目前对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较为宏观的理论层面,对微观实践研究还不够,本选题从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两方面入手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教育改革是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之一,各国纷纷掀起改革运动,其目的是努力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时代步伐一致。在我国颁布并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之际,了解国内外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观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国际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纵览近几年的国内外音乐教育,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着重强调音乐课程的价值。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价值概括为三个方面: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前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做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3篇

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主要以西方音乐为主,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导致其一直得不到发展,甚至逐渐走向灭亡。虽然有部分音乐教育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努力改变当下的状况,但收效甚微。要想实现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长远发展,必须将传统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本文主要对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传统音乐的传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育;传统音乐;传承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以西方音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几乎所有音乐学校都将钢琴作为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而中国传统的古筝、琵琶等乐器却没有走进必修课堂,即使部分学校开设了也是作为选修课程。这样的现状给人们做出了错误的引导,高校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去中小学或高职类学校任教,又给下一代的学生们灌输了重西方音乐轻中华传统音乐的观念。在高校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给学生们讲授音乐知识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例,而中国的传统音乐已经离国家的高校音乐教育越来越远。部分传统音乐研究专家曾经呼吁将传统音乐文化置入高校教育之中,呼吁国家重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但是收效甚微。传统音乐的社会地位不高,注定了它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不会高。要想实现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就必须要提高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的传承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少数音乐教育家已经认识到了国家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的缺失,并且有部分音乐教育家也提出了发展传统音乐的观念,但是一直未得到人们的认可。直到现在,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了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如何传承在目前仍是研究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将传统音乐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去,让传统音乐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改变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理念,将传统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教育范围内。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中都忽视了传统音乐的教育,无论是在教材的选取或编写中,还是在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真正重视传统音乐教育。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关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并且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而国内却还没有对自己的文化给予必要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理念,重视传统音乐的教育。学校要对本校的教师开展培训工作,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他们将传统音乐教育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在教学中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学生们,让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学习传统音乐,在他们以后的音乐研究中,或在参加工作后,都能够保持这一理念,并且再将这一理念传输给更多的学生,从而实现传统音乐的传承。

(二)改变音乐教学内容,编写新型音乐教材。各高校要选取新型的教材,或重新编写教材,增加传统音乐的内容,减少或压缩西方音乐的教学内容,在乐器一章中要着重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可以开设传统乐器必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一门课程并能熟练掌握。在刚开始改革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着一些阻力,国家可以选取教学试点进行传统音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补充教学要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试点成功后再进行全国性的改革。

(三)结合实际,改变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必要时聘请外界知名传统音乐家来校任教或者做客座教授;针对不同地域的学生,可以开设不同的音乐课程,比如浙江地区可以开设越剧课程,陕西地区可以开设秦腔课程,北京地区可以开设京剧课程,这样能够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发展各个地区的特色音乐文化,从而实现传统音乐的继承。

三、结束语

总之,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需要加入传统音乐元素,发展国家传统音乐文化。在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传统音乐教学;改变高校音乐教学内容,编写或者购买新型音乐教材,同时要设置传统音乐教学课程,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一门传统乐器;结合实际,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针对不同地域侧重教授不同的传统音乐课程。让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国内传统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出传统音乐人才,实现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作者:刘武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音乐剧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静.论多元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市场,2012(49).

[2]王文俐,赖涛.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在普通高校的传承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0(11).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4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5篇

【关键词】普通学校 音乐教育目的 被审美

一、音乐教育目的论的历史与现状

在音乐教育目的论总论中,田耀农用了较大篇幅陈述了教育目的论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基本原理,并把音乐教育的目的分为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予以阐述。所谓外在目的,主要指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为政治、战争、工作效率等;内在教育目的主要是对人自身的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开发。笔者认为,从音乐的自律性和他律性区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二者又是统一的。因此,用传统的分类方法,即音乐教育是为社会服务还是“为艺术而艺术”。当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音乐教育的功能包含两个方面,即通过音乐教育的展开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通过对音乐人才的培养而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社会秩序的良好和人类音乐素养的提高将促使高质量音乐教育的展开,这是一个循环系统。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目的论主要是外在目的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所谓的音乐与现代所谓的音乐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有差别的,古代的音乐有两层含义:一是只有器乐、声乐、舞蹈等综合艺术的表演才能称为“乐”(音乐);二是当“音”有了确切的内容以后才能称为“乐”(音乐)。而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目的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上个世纪初的学堂乐歌的终极目的是通过乐歌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救亡图存、国富兵强的政治理想。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则是对以外在和内在两种教育目的的追求。1912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指出,“在使儿童唱平易歌曲,以涵养美感,陶冶德性”,明确表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德性”和“美感”作为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特别是2001年7月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很多方面借鉴了国外音乐教育改革的经验,如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阐述了情感这个总目标。艺术第一次放弃了对“高尚情操”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内容的具体描述,受美国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内外目的是可以统一的观点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以及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方面也体现出两个目的论同时存在的现象。

二、对音乐教育目的论同时追求内在与外在目标的批判

其实,这两种目的论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是不可以兼得的。因为音乐教育的外在目的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选择适当的音乐;二是把音乐教育放到仪式或者社会活动中进行。而仪式和社会活动形式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少之又少,因此,实现这种外在的教育之目的的可能性也不大。另外,以审美为音乐的内在目的实现也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音乐家必须不断创造出自己认为美的音乐作品供音乐教育选择;二是音乐教材和音乐教师必须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美、体验的美的音乐作品供学生审美。在条件一中,音乐家创造音乐作品时的美的标准和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同时,音乐家的审美与学生的审美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条件二中,音乐教材单一和统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审美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与学生的审美差异更是不言而喻了。审美的差异造成了音乐教学内容选择性的不统一,即教师所选择的音乐审美的作品与学生所能接受的作品有着巨大差异。所以,音乐教学会出现教师自我沉醉其中而实际是“对牛弹琴”的状态,从而导致整个音乐审美教育缺乏实质意义。

因此,音乐教育的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在单一实现时都比较困难,我们同时追求内、外两个教学目的时,这种音乐教学必然是无效的。这是我们的音乐教育目的论产生的问题,从而形成音乐教育的哲学落后于音乐教育实践现状的局面。可见,实现音乐教育现实根本转变的关键是建立新的、正确的音乐教育目的论。

三、当今音乐教育目的论的前沿理论——“被审美”

如何让学生喜爱音乐将是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方法和措施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教育目的论,这种目的论必须是情感的和“被审美”。因为艺术的本质目的正是为了唤起和激发人的情绪和情感。只有把艺术教育的目的与艺术自身的目的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理论。落实这种“被审美”的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是:一是从教学的内容着手;二是从教学的方法着手。所谓从内容着手,就是紧跟世界音乐的潮流,从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和本土化着手。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目前,国际流行的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教学方法令人应接不暇,很多教师不顾我国实际音乐教学现状,一味机械地模仿和照搬,造成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人类学的研究新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被认可、被承认、被肯定的欲望。因此,在学生一开始接触音乐以及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音乐能力予以肯定,这就是田耀农所说的“被审美”。“被审美”教学法既是田耀农在音乐人类学研究成果、美学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检验、评估音乐教学成果的标准。

首先,“被审美”教学方法是建立在自身的美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对美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建构。这里的“被审美”可以狭义地解释为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体验到美的感受,同时这种美的感受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被认可中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意义。简言之,学生只要上音乐课或者参加音乐活动,就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并发现自身的音乐能力,从而体验到被尊重和“被审美”的感觉。

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首先体现出学生真实地、愉快地参与其中;其次是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团结和谐的气氛,以及相互的赞美与尊重必定形成一种“被审美”的氛围;再次,音乐教育的过程通过美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必定激发学生的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音乐教育的“被审美”的内涵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其次,“被审美”与人类的所谓“食、色性也”共同成为人类的“本质对象”。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与其说是欣赏艺术作品,不如说是欣赏自身对象化的本质力量,当这种本质力量同样也被别人欣赏或喝彩时,欣赏者的主体“被审美”的渴求间接、曲折地得到了满足。这种“被审美”后的愉悦情绪比其成功后的愉悦情绪更为广泛、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形成连续的愉悦情绪环节,同时形成自我接纳和自信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不断寻找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即寻找“被审美”的原因,反复寻找这种原因之后,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对音乐兴趣的形成),将成为长期乃至终生的行为习惯,这正是音乐教师所梦寐以求的教学境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快乐是人最重要的情绪,快乐的人才会淡泊达观,才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而“被审美”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帮助学生顺利满足快乐需求的方法和过程。

总之,“被审美”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教师、教材的审美标准或审美趣味与学生不一致的困扰。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也要把“被审美”教学放在首位,即判断一节音乐课优劣的主要标准应该看有多少学生的“被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有多少学生处于愉悦情绪之中,有多少学生对音乐产生了些许兴趣,有多少学生的愉悦情绪得到加强和巩固,有多少学生在愉悦情绪的条件下逐渐形成对音乐喜爱的行为习惯。“被审美”不但是一种教学目的论的新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必将为改变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3]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4]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5]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6]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7]林焕平.高尔基论文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

[8]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9]田耀农.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的论研究[M].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出版社,2008.

[10]张德.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1]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12]李修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13]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6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第7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