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工作建议(合集7篇)

时间:2023-06-18 10:35:44
管理工作建议

管理工作建议第1篇

3月9日与办理了公司财务会计账务交接,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现就财务管理工作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严格规范管理,即以《会计准则》为规范:

1、明确科目设置(科目名称、用途、主要会计分录)。

2、根据对项目部管理要求决定科目设置级别。

3、按会计期间结转账目,结算经营成果,提取所得税。

4、依法纳税、合理避税,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要加强工作协调。

二、凭证管理

1、订制凭证粘贴簿,以方便票据粘贴和合同、纪要、出入库清单、工资表、法律文书等附件粘贴;报销凭证要留有足够的空白处,以方便审核审批;记账凭证摘要简明扼要。

2、建立财务资料档案,按会计期间与账簿一并保管,以备查询。

3、账簿装订达到:整齐美观、序号清楚、利于翻阅、方便取证。

三、财务软件使用

财务软件由集团公司提供并授权管理。

四、核算管理

1、各个项目部实行单独核算、工程竣工结算完毕一次性结转;零散项目先进入明细科目,工程结算完毕后进行结转。

2、公司管理费开支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直接进当期损益类科目。

3、工程结算带来的 “应收账款”——专指工程款,其他款应收项列入 “其他应收款”。

五、公司财务管理原则

1、 实行“统一领导、监督管理、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筑公司配置一名会计主管(会计机构负责人),一名会计员(出纳),制定财务管理规范,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管理工作建议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是个大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抓重点、抓要害,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1 建筑项目现场管理

1.1 概述

施工现场管理就是组织好施工生产,是在一定时间空间等约束条件下对劳动、设备机具、建筑材料等有限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因此要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把推行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壮大建筑业、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快产业结构布局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施工现场管理上升到法规的高度。

1.2 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2.1 编制科学施工设计施工现场设计是实施施工现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加以编制,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人员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施工组织设计一旦经建设单位领导批准后,就必须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整个工程都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1.2.2 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是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需要。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具体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项目经理,他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该制度能有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监督并落实施工现场管理的各项措施。必须重视选拔和使用项目经理,注重培养教育那些懂专业技术、有施工管理经验、有一定政治素养的人才,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丰富他们的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2.3 提高认识,建立体制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重视总结施工现场管理规律和管理经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方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不断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2 进度管理

2.1 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根据合同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用来衔接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程序、时间等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此作为进度控制的目标,同时要注意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付诸实施,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工程顺利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项目进度目标计划的实现,合理安排资源供应和节约工程成本。项目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都是项目施工的重点控制内容。

2.2 进度管理的措施

2.2.1 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制定的进度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它是进度管理中的重点工作。

2.2.2 规范操作,科学管理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要做到人尽其才,把能否顺利实现项目目标作为团队成员的最高目标。

2.2.3 及时调整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计划不仅包含了施工单位的工作,还包含了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所以要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各项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建设方应根据各方计划,合理制定项目工程总计划给各方实施,并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如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协调并对进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如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物资供应、地基情况,一旦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应及时调整计划,做好计划,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

3 施工安全管理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2 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

企业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3.3 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管理核心,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4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4.1 概述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处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甚至企业存亡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质量管理程度的强弱。

4.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4.2.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施工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层层负责、道道把关、人人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建立起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与质量计划,确定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任务、职责与权限。只有这样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达到质量管理的目标。

4.2.2 提高人员素质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好的制度和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成为摆设。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培养,根据激励与约束的原则,充分发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首先,必须在施工人员中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施工队伍的责任意识。其次,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潜其潜能,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对工人要奖罚分明,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奖励,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和风险精神。

4.2.3 确保材料质量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工序,必须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各个环节必须要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认真执行材料验收、发放、退料、回收制度。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如遇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另外的分析、检测和鉴定。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坚决不予采用。

4.2.4 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验收来控制工程质量,每道工序完成后必先先有作业班主自检,有关施工人员和技术员对上下工序进行交接互检,完成后必须经有质检员或监理工程师验收,若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其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一旦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提高工程施工管理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裴国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1,(19).

[2] 董文营.建筑施工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2009,(03).

管理工作建议第3篇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国企在市场中成为经营主体。实施混改主要是在确保国有资本控制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确保国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国企改革在资本的纽带下,采取不同的形式吸纳非公有资本,进而将国企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有效诠释,从而更好地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优势彰显出来。

2.促进国有资本影响力与带动力的发展。国企在发展中,经常存在政企不分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进而容易滋生腐败。所以加强混改工作的开展,涉及了其他形式的所有权,这样不同的利益主体就能互相制约,提升国企的法人财产权,确保国有资本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带动市场经济发展。

3.有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国企自身在规模、人才和技术等方式的优势,与民营企业自身的机制和体制优势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在国企的带动与引领下,提高民企的竞争优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国企混改下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国企才能在改革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与活力。因此新一轮混合制下的国企深度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在国企中实施混改,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员工必须对混改工作的支持,对员工进行妥当安置,才能确保企业得以平稳地进行混改。

1.科学规划人力资源战略。在国企混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的管理战略进行合理规划,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有效资源,并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中有效整合。这里的整合,包含了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其中,纵向整合主要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整体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其主要是注重企业在整体发展战略制定中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而横向整合,主要是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度企业管理流程,并对内部机构和岗位的设置进行优化和完善。

2.注重人员精简和组织形态的优化。混改工作的实施,为人员精简和组织形态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制定员工安置方案时,应尽可能地留下核心员工,而富余人员则要引导其离职。一方面,对于离职员工而言,需要切实强化对其的安置,这样离职员工就能顺利地办好离职手续,在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同时做好事业保险办理移机医疗保险接续等工作,这样社保关系就能得到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对于留用员工而言,需要稳定其情绪,必须增强其安全感,才能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对这些员工要合理配置,强化工作分析,紧密结合岗位需求与员工实际来做好岗位配置,着力实现量才录用和人尽其才,预防部分岗位人员不足而部分岗位冗员严重的问题,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达到优化组织形态的目的。

3.注重人力资源的招聘与培训。随着混改的实施,人员会出现较大的变动,有的岗位会发生人员紧缺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招聘来弥补亏空,从而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在具体的招聘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来笼络人才。除了开现场招聘会和招聘网站信息之外,还要和人力资源公司、高校以及人社局合作,从而广泛地招聘人才。而对于招聘的人才,为满足公司各项业务开展的需要,还应切实注重对其的招聘,尤其是岗位本质工作必备技能培训必须到位,这样才能尽快地适应岗位需求。

4.切实强化多维度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传统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由于采取的是单一的评价指标,且评价过程具有较强的形式化,使得评价的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混改的实施,企业在治理结构和产权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股东对企业整体运营绩效带来的效益更加注重。所以为促进绩效水平的提升,必须切实注重现有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注重财务指标,又要囊括财务和客户以及内部运营与学习成长等多和维度,这样才能对员工进行科学而又系统的评价,给员工奖惩和确定薪酬以及培养方式确定、改进工作方式、评优创先等奠定基础。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我们切实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把员工绩效薪酬和绩效考核结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工作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

5.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目标,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激烈竞争中主要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然而各个企业都有企业各自所坚持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都在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理念与行事风格。企业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均都需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来进行贯彻落实和传播,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不但需要利用利益驱动的机制,还需引用正确的思想,指引工作人员遵从企业的价值观,栽培工作人员热爱工作的职业理念,形成优良的职业信念,促进员工形成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并同时勇于担负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其主要管理的是人和人在企业内的表现和行为,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思想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主要以价值理念和世界观为主要导向,促进员工在价值观基础上达成统一共识,同时促进思想与行为上的统一。在重视个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共处的氛围,防止人和人形成矛盾及部门的内耗,有效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遵从的原则是理解人、尊重人和关心人,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才能给予肯定,对企业内的人员权利给予良好的尊重,理解人员的需求,关心人员的发展,加强工作人员在企业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绝对的忠诚。

管理工作建议第4篇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国企在市场中成为经营主体。实施混改主要是在确保国有资本控制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确保国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国企改革在资本的纽带下,采取不同的形式吸纳非公有资本,进而将国企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有效诠释,从而更好地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优势彰显出来。

2.促进国有资本影响力与带动力的发展。国企在发展中,经常存在政企不分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进而容易滋生腐败。所以加强混改工作的开展,涉及了其他形式的所有权,这样不同的利益主体就能互相制约,提升国企的法人财产权,确保国有资本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带动市场经济发展。

3.有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国企自身在规模、人才和技术等方式的优势,与民营企业自身的机制和体制优势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在国企的带动与引领下,提高民企的竞争优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国企混改下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国企才能在改革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与活力。因此新一轮混合制下的国企深度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在国企中实施混改,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员工必须对混改工作的支持,对员工进行妥当安置,才能确保企业得以平稳地进行混改。

1.科学规划人力资源战略。在国企混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的管理战略进行合理规划,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有效资源,并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中有效整合。这里的整合,包含了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其中,纵向整合主要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整体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其主要是注重企业在整体发展战略制定中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而横向整合,主要是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度企业管理流程,并对内部机构和岗位的设置进行优化和完善。

2.注重人员精简和组织形态的优化。混改工作的实施,为人员精简和组织形态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制定员工安置方案时,应尽可能地留下核心员工,而富余人员则要引导其离职。一方面,对于离职员工而言,需要切实强化对其的安置,这样离职员工就能顺利地办好离职手续,在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同时做好事业保险办理移机医疗保险接续等工作,这样社保关系就能得到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对于留用员工而言,需要稳定其情绪,必须增强其安全感,才能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对这些员工要合理配置,强化工作分析,紧密结合岗位需求与员工实际来做好岗位配置,着力实现量才录用和人尽其才,预防部分岗位人员不足而部分岗位冗员严重的问题,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同时达到优化组织形态的目的。

3.注重人力资源的招聘与培训。随着混改的实施,人员会出现较大的变动,有的岗位会发生人员紧缺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招聘来弥补亏空,从而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在具体的招聘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来笼络人才。除了开现场招聘会和招聘网站信息之外,还要和人力资源公司、高校以及人社局合作,从而广泛地招聘人才。而对于招聘的人才,为满足公司各项业务开展的需要,还应切实注重对其的招聘,尤其是岗位本质工作必备技能培训必须到位,这样才能尽快地适应岗位需求。

4.切实强化多维度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传统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由于采取的是单一的评价指标,且评价过程具有较强的形式化,使得评价的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混改的实施,企业在治理结构和产权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股东对企业整体运营绩效带来的效益更加注重。所以为促进绩效水平的提升,必须切实注重现有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注重财务指标,又要囊括财务和客户以及内部运营与学习成长等多和维度,这样才能对员工进行科学而又系统的评价,给员工奖惩和确定薪酬以及培养方式确定、改进工作方式、评优创先等奠定基础。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我们切实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把员工绩效薪酬和绩效考核结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工作的主动积极性调动起来。

5.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目标,深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激烈竞争中主要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然而各个企业都有企业各自所坚持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都在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理念与行事风格。企业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均都需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来进行贯彻落实和传播,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不但需要利用利益驱动的机制,还需引用正确的思想,指引工作人员遵从企业的价值观,栽培工作人员热爱工作的职业理念,形成优良的职业信念,促进员工形成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并同时勇于担负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其主要管理的是人和人在企业内的表现和行为,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思想已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主要以价值理念和世界观为主要导向,促进员工在价值观基础上达成统一共识,同时促进思想与行为上的统一。在重视个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共处的氛围,防止人和人形成矛盾及部门的内耗,有效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遵从的原则是理解人、尊重人和关心人,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才能给予肯定,对企业内的人员权利给予良好的尊重,理解人员的需求,关心人员的发展,加强工作人员在企业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绝对的忠诚。

管理工作建议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质量检测;质量检测管理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引入监理机制,但是对于很多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检测管理方面仍然缺少有力的制度和执行力,致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那么,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起建筑工程质量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呢?这当中,有制度上的问题,也有人为的原因。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水平?这是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论文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造成质量监管力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质量监管措施,以期能够从制度层面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和质量检测管理水平,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分析

我国提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距今仅仅才走过了20多个年头,尽管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无论质量检测技术,还是质量检测设备,目前都无法满足市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的需求。纵观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质量检验检测理念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普遍采用国标,而我国质量标准相较于世界通用标准而言,尚有一段差距,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与世界上一流的建筑工程质量无法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我国质量检测人员普遍采用事后质量检测的方法,而国外建筑工程普遍采用事前质量监督、事中质量监管、事后质量检验的措施,这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在质量检测理念方面无法与国际接轨同步。

(2) 质量检验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发展仍然比较比较落后。尽管目前我国的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机构非常多,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保证质量检测检验的机制仍然不够健全,最重要的表现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质量检测主体责任人相对不够明确,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都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第二,质量检测主体责任人惩罚力度较小,我国目前对工程质量责任人的惩罚力度相较于国外非常小,也就是说惩罚成本太低,造成了实际上的工程质量的不够重视。

(3) 质量检验技术及设备落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相对落后,同时所使用的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上的应用需求,很多装备仍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购买和使用的。面对现如今高质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工程,很多检测设备在检测精度上都已无法保证,因此质量检测技术上的落后同样造成了质量监管不力的局面。

(4) 质量检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很多质量检验检测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大多都是由现场的项目经理逐渐演变而来的,承担起项目质量检测的责任。实际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再加上很多质量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不佳,更容易造成质量监管上的漏洞。

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3.1 质量检验不力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发、质量检测不力局面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长效有力的质量检测机制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缺乏长效有力的质量检测机制。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有自己的质量监管团队或者部门,这种质量监管的实效无法得到保证;还有的建筑工程企业将质量监管外包给第三方监理企业,尽管由第三方实施质量监管与检测,但是即使出现质量问题,很多工程负责人都会通过公关手段解决第三方质量监理所提出的质量问题。这种缺乏质量检测机制下的建筑工程质量市场必然是质量问题频发。

(2) 缺乏质量监管惩罚责任机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很多工程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在验收合格后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人员问责力度也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现阶段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主体责任不明确,主体含糊不清,导致了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很难界定责任主体;其次,即使责任主体明确,很多也只采用罚款了事,并无相应的行政处罚,这就导致了质量责任处罚代价过低,从而使得很多质量检测检验责任人思想上不够重视。随着近几年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处罚力度的加大,相信会逐步建立起质量监管惩罚责任机制。

(3) 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输送机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严重的缺口,导致目前现有的质量检验人员压力过多,很多技术人员都同时承担着若干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检测任务。造成目前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匮乏,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像国外那样的稳定的人才输送体制;第二,我国现有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人才培养普遍依赖于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普通高校尚未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工程质量检验检测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

3.2 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的现状,结合上文对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的分析,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1) 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

结合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省市级质量检测检验机构,进一步细化质量检测检验职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没有漏洞,主体明确,责任明晰。只有构建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才能够从根本确保质量检验检测的水平。一旦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必须逐层上报,同时审查质量问题原因,双管齐下,确保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2) 加大质量监管事故处罚力度

逐步建立建筑工程企业质量检测信用等级,按照质量检测结果及质量安全事故等级建立企业的信用等级,按照信用等级实施分级管理;同时,逐步加大对质量监管事故的处罚力度,依法追究主体刑事责任,提高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管理成本,从而让广大建筑工程企业负责人主动认识到质量检验检测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

(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验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及质量监管人员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与检验,从检测密度、检测深度、检测广度三个方面提升质量检测检验的实效性,深入开展质量检测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对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如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实施分类专项管理,确保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4)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输送体系

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内部质量检测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老带新、一帮一等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质量检测管理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招揽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检验方面的人才培养机构、人才待遇、用人单位等方面都要加以倾斜,从而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以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局面。

4 结语

建筑工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件特殊的商品,那么商品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商品的生命。因此,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只有自上而下将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很多建筑工程公司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尽管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和执行力度,但是并没有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质量监理人员。本论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水平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崇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20-21.

[2] 刘艳艳.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研究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9):39-40.

[3] 周涛.浅谈工民建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2009,(32):101-102.

管理工作建议第6篇

1.1遵纪守法原则

一个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有效进行的制度理论前提,因此需秉承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原则。建筑项目施工工程的施工管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工程管理成为影响中国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因此更要求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所需履行的基本职责,例如“企业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廉洁诚信”等基本守则,严于律己,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这是所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所必须遵守的基础原则,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应当明确自身责任,严格遵守各项基础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在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掌握建筑企业、土木行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建筑管理的基本条例,遵纪守法,提高自身懂法、守法能力,自觉遵守宪法法规等国家法律以及地方企业规章,为建筑项目施工战略性管理打下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

1.2安全第一原则

建筑土木领域的施工进程中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威胁着施工者的人身安全,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威胁。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确保施工进程顺利,就必须遵循安全原则,为员工的人身安全负责。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应对建筑整体的安全性构造进行确认督查,严格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尤其是在进行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游泳池等公共基础建筑施工时,一定要秉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进程中明确各项安全基本指标,管理施工京城的同时细化各项安全监督步骤,明确各级责任,严格按照合同书形式管理权力,加大执行力度,落实细节处建设,杜绝建筑中的安全隐患,从管理层面开始严格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杜绝“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1.3科学管理原则

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以科学严谨的管理态度来进行管理工作。一个科学性的、优秀高效的战略性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将对建筑企业塑造建立一个卓越的企业形象,同时可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经营利润,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进而推动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管理层面的科学性将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较为系统复杂的软工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严格遵守科学管理原则,不盲目、不片面,形成有计划性的、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模式,才能将工程施工的进程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步调中,营造良好的施工建筑工作氛围,同时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对应从科学化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资金进行合理预估分配,减少资金上的浪费。科学的管理原则对建筑材料的选取、建筑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建筑施工进程的进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原则才能做到从管理层面开始,逐渐往下,形成一个分级明晰、效率极高的建筑项目团队,为工程的进行保证了人事资源。

2对完善建筑项目施工战略性管理的几点建议

现今我国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比如管理者自身素质能力不够、建筑项目成本造价不合理、各级部门信息传递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得不到突破,建筑市场周期性萎靡,工程质量整体不够好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系统。再次,笔者将针对如何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建设战略性建筑项目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1施工成本和工程质量统筹兼顾管理

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是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奋斗目标,只有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证明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正确性。提高建筑施工利润,就需要将工程造价管理和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有机结合,综合考虑成本以及工程质量。这就要求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明确建筑施工成本,选取质量较好的经济性建筑材料,合理估算工程造价,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同时要保证建筑设施的质量,严格符合建筑工程指标,达到业主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企业诚信度,树立建筑企业良好业界形象的同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2.2促进建筑技术创新发展,提高管理效率

现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前沿知识技术更新快,电子计算机在各行业运用广泛。要想提高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者可适当引入新技术,在工程管理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来进行数据资料的储存、管理、应用等,使管理更加高效化、科学化、合理化。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可建立电子数据库,将工程监管、施工进程、建筑材料类型等各方面数据进行统筹。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新技术,用自动化系统进行施工,运用自动化技术将数据采集、混凝土上料等过程进行,在大大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的同时减少人事消费。除了建筑工艺、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材料质量之外,相关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更应注重创新建筑技术、积极吸融高新科技,从而突破传统的建筑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合理资源分配以及质量监管问题,树立企业的品牌效益。

2.3建立完善分级工程管理体制

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可从管理层面开始,逐级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将管理工作精细化、责任化,逐级分配各项工程监管任务,促进管理人员采取举措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效率,责任到人,在提高了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将管理型人才的潜力发掘出来,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的管理型人才,同时形成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氛围,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具有更加显著的战略性特征。从管理的层面高度,分级监管,科学化、合理化建筑项目施工进程,促进建筑施工的高效进行,切实有效地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将工程预算合理科学画,并进一步完善建筑人员的奖惩体制,同时营造充满竞争性、合作性的建筑施工氛围,全面提高施工者的工作热情,促进建筑项目高效完成。

3结语

管理工作建议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是我国目前重点进行管理的任务之一,这是实现建筑工程稳定发展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建筑工程得以进一步优化的基本保障,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这一问题开展论述,详细介绍了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其检测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

一、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教育程度、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应当优先考虑到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因为建筑工程检测结果是所有参加建筑工程检测的操作人员与服务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果。因此,想要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必要前提。

(二)工程使用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建等。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达标。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严格掌控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材料样本的检测,为了保证工程使用材料的真实可靠性,需要对建筑工程使用材料进行样本检测,同时也要保障建筑工程使用材料样本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只有确保检测的样品都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三)检测仪器因素

想要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完善的检测,就需要保证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部分建筑工程检测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使用质量不过关或者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对建筑工程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检测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合格规范的检测仪器设备,杜绝为了节省开支而使用不过关仪器情况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例如环境条件因素和检测设施因素,检测机构在建筑检测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检测设施以及检测环境符合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而多变,就气象条件而言,温度、湿度、大风、雨雪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培养检测人才

首先,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检领域的人才拓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才,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和学习平台以应对大量的市场需求。另外,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当尽可能地鼓励人才勇于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

(二)加强建筑工程技术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关乎工程整体的核心技术的校核,避免建筑工程发生大的事故。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除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外,施工技术人员在各项工程施工前,应及时检查,及时应对。如混凝土、砂浆、钢筋、中线、模板等一定要谨慎检测,确保结构尺寸和强度。

(三)工程质检单位要自强,积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检机构在属性上应当从事业向企业属性转化,从依赖于事业单位向发展独立法人单位转化,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地位属性和责任意识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工程建设社会职责和监督职能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并且能够积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目标。因而,对建筑工程质检单位而言,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现代管理理念形成的必要条件,积极主动学习其他企业和单位质量管理的先进知识使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能够科学有序发展。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施工和质检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律素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和规定进行施工和质量检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来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和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的责任,对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提升和改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面的治标和治本。

(五)引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

想要做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政策和方针的支持,以及领导的正确、科学引导。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领域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首先严抓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真正贯彻落实。清晰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制和监督管理真正结合起来。相关执法部门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规范施工质检行为,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严格纠察和落实责任,避免质量检验疏忽、失误和蓄意的管理失职,将责任制进行到底。

三、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已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质量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检测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系统化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促使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阳.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工程质量,2014,S2: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