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会计和核算会计范文

时间:2023-09-19 18:29:37

序论:在您撰写管理会计和核算会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管理会计和核算会计

第1篇

【关键词】工会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核算

一、引言

近年来,基层的管理工作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工会的管理工作不断被细分,也正是在重视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发现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没有被妥善解决,反而会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影响工会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核算存在的问题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毕竟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与组织机构内部的裙带关系现象还很普遍。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从内部的制度上入手,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的监管力度。

二、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1.预算功能无法发挥

工会的财务预算不仅发挥着控制工会财务收支计划的作用,同时也对工会的工作产生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工会管理者可以根据财务预算来掌握工会过去的工作状态,同时对未来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中,会计人员往往对这一项工作并不重视,更不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工会财务预算工作,预算工作往往都是为了敷衍管理者而进行的,不仅照抄照搬现象频发,同时也经常出现预算与实际不符的现象,这导致工会的会计预算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2.核算制度不够严谨

基层工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核算工作的要求并不高,虽然有一定的专门针对基层工会内部财务核算的专门制度,但是核算制度并不严谨,尤其是在责任制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导致财务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假账、烂账,而且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

3.资金管理制度缺乏安全性

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保证资金与资产安全,但是基层工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安全性却非常欠缺,现金支付形式仍然是财务支付的主要形式,实报实销的过程中,也仍然有许多人员出具的发票与报销内容不符,不仅导致会计审查工作困难重重,非法骗取资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会计信息与事实不符

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事实上,由于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其他部门的财务人员兼职。因此,实际记账与走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帮助他人刷卡套现的现象,这又为工会的财务会计预算与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

三、解决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核算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管

提升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督,从而保证财务预算功能的有效发挥。财务工作者在对基层工会的财务预算进行估算的过程中,不仅要参考前几年工会财务账务的数据,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一年甚至几年基层工会的财务状况。其次要借鉴整个企业或组织机构的发展战略目标,财务管理者更要加强监督,杜绝敷衍、抄袭现象的发生。

2.完善财务核算机制

首先要确立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基层工会财务核算机制,该机制不仅要遵循基本的会计准则与原则。其次要符合整体财务目标,尤其是在责任机制上要进行进一步完善,真正的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分明,从而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够迅速找到问题根源,进而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再度发生。

3.提高资金管理制度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不仅要提升基层工会的资金管理制度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工会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预算与核算等多个方面,都要提升其安全性,尽量减少现金支付方式的使用,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如果出现报销内容与发票内容不符的现象,要及时的追根溯源,对相关财务人员工作的疏忽进行惩戒,如果有存在欺诈或以非法途径骗取工会资金或资产的情况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进而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保证资金与资产安全。

4.建立会计信息监管制度

保证基层工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要建立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监管制度,除了工会的财务管理者要定期对会计信息进行核实以外,其他相关的财务部门也有权对基层工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查。另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而负责人员可以民主选举工会内部人员,这样负责人员不仅了解工会工作内容与财务关系,同时也能够最直观的发现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在人员配置上,也应该减少会计人员兼职的现象,从而将很多会计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四、总结

事实上,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会计预算与审核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包括本文中所阐述的几点,而且财务预算与审核制度执行力度低、费用支付依据不合理等问题也是主要问题。因此,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同样也应该注意提升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会计人员的任命更不能任人唯亲,为解决工会财务问题奠定人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玉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和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

[2]张锋.浅议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

[3]甘志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点和改进对策[J].行政事I资产与财务.2013(20) .

第2篇

关键词:核算会计 管理会计 转型

一、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原因

(一)企业发展需要管理会计

一直以来,核算会计指的是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和尺度,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相关会计主体的资金运营情况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而现代企业发展迅猛,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传统的核算会计早已不能满足企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求,要想稳健且持续地发展,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成为必然。管理会计是处于核算会计的基础上,利用核算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过去的资金使用情况,能够对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效预估,参与企业的投资计划、战略管理与全面管理,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它着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管理会计促进财务人员能力提升

传统核算会计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人员急需提升自身能力,管理会计的强化应用,能有效提升财务人员能力,以应对企业快速高效运转的模式需求。

二、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一)对管理会计认识不全面

核算会计一直都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管理会计的概念及职能应用,多数人对财务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记账、算账及报账的基础上,不能将财务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相结合。部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或大型集团公司能够逐渐接受将管理会计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模式,让财务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等,但一般的中小企业目前很少有真正实施管理会计模式,即便有应用的也因为理解不够深刻而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将管理会计深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有效作用,还是核算会计占主导地位。

公司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全面,使得管理会计在公司内部的实施受到阻碍。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同样需要有一个全面认识,要深刻理解管理会计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为企业提供财务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向管理者提供非财务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发挥重要作用。

(二)会计人员操作及分析能力欠缺

随着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模式的转型,财务人员也面临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核算会计能力早已不能满足日常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更需要不断深入学习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其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析和判断、决策能力尤为关键重要。现代财务人员要能凭借专业知识水平帮助企业管理者敏锐地分析问题并通过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管理会计人员首先要从意识上将自己认定为企业管理的一份子,提高自身信心及能力。

当前财务人员创造价值的工作内容已经转移到战略决策支持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控制这方面领域中,很多企业因为财务人员能力跟不上而使得管理会计实施困难重重,因此操作及分析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

(三)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的配套制度

现代企业财务相关的软件已经随处可见,但几乎都是适用于传统核算会计模式,与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软件却存在巨大空缺,而相应的配套制度也没有及时跟上。管理会计的数据主要是多个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其中:有核心系统的账务数据、信贷系统(贷款客户和产品信息)、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内部利息收支)、行政财务系统(费用)、风险资产系统(资本成本等业务)和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除了对这些数据归集,管理会计需要通过多维盈利分析模型对所有系统数据重新进行组织。通过管理会计系统的上线,多维盈利分析模型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管理会计保留了账务信息中的系统账户的机构属性、客户属性、余额、发生额和利息收支等主要内容,同时在所有账户上增加各种盈利指标,例如来自其他业务和管理系统的内部利息收支、减值损失、税务成本和资本成本,以及由系统计算得出的直接、间接费用等。管理会计将所有信息都集合起来,并将每一个账户关联到或切分到各个维度上,从而构建管理会计多维数据模型的基础。由此可知,管理会计有其自身的数据模型,十分复杂计算繁琐,计算机软件的滞后必然会给管理会计的实践带来巨大不便,而配套制度的跟上尤为重要。

三、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

(一)区分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内容

有效区分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内容,是当下的财务人员需要提升并掌握的内容之一。传统核算会计无法对企业经济运行进行全面管理。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决策、计划预算、组织实施及控制等。它是基于账务数据基础上,对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透过表象看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见解,为企业当前的经营和未来长期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管控企业资金筹集工作,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建立有效的制度控制经营全过程,通过严谨的核算议价体系使得奖惩分明、准确、客观公正,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战略决策。

(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渐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简单地说,它可以将跨地域的实体会计业务都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一大优点是使得会计记录和报告规范化、结构统一化,同时为各公司节省了人工成本。目前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有部分大型跨国公司或国内集团公司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传统核算会计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剥离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部门,解决了财务部门人力重复投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短板,为管理会计的设立做好了铺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传统核算会计的记账、基础财务数据资料归集整理,管理会计人员则不再需要参与基础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的工作,可以将所有精力集中在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应用中。财务共享服务的理念在我国还处于推行的初级阶段,这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也是一大挑战。它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令企业或集团公司运作成本降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二是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帮助财务人员从传统核算会计模式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为公司管理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

(三)推进管理会计系统及人才队伍建设

在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及推广过程中,系统数据的质量、管理和组织面临诸多问题。关键还是财务人员对数据的认识不够深刻,数据管理和组织没有系统的方法。这些都对管理会计的推行留下隐患。推进管理会计系统的上线与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需要齐头并进。企业对管理会计加强宣传教育,从管理层开始提高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人员了解并学习管理会计系统是个突破点。管理会计系统本身没有任何业务数据的产生,仅对业务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对数据结构及分析模式的学习是重中之重。管理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熟悉分析模型及手段,将所有信息集合并分析,从而达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目的。财务人员提升技能、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从根本上对自己进行新的定位,从传统核算会计岗位转换到管理会计岗位的定位上。

(四)加强财务与业务结合度

管理会计跨越了账务数据基础与业务系统数据连接,需要管理会计人员能够从业务的角度结合财务数据分析探讨各项目可行性,并通过分析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目前业务发展趋势进行预估判断,评估相应的资源配置。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等各部门的结合程度,即企业的发展等生产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需要有财务的参与,并起到一定的决策支持作用。

四、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核算会计;管理会计

一、企业财会工作“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出现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复杂化、筹资渠道的市场化等等,必然对企业财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目标对财会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从财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改革十多年来,企业已由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企业管理的重点也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由此企业对反映经济效益的成本、资金、偿债能力等的核算和管理就更加重视,那么,这在客观上要求与其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内容、形式等要更加完善、更有效率。

(二)从目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现状来看

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

二、新企业财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新企业财会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工作的重点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模式以核算为基础核算为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区别于传统的“核算型”财会工作模式,笔者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称为“管理型”,因为把“转型”后的财会工作模式称为“管理型”,可以较好地概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三、现代企业财会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必须着眼于:

(一)企业财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有创新

企业财会工作指导思想的转轨的核心是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1、树立效益观念。效益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相适应的财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点都必须围绕效益这个中心而展开。因此,财会工作的一切财会活动都应建立在效益这个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新方法。2、树立市场观念。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建立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来实现的。因此,财会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3、树立法制观念。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因此,财会工作必须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财会部门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财税法规、制度,更要熟悉和运用其它经济法规,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健康地运行。

(二)企业财会工作的重点要有新的转移

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是财会工作“转型”的核心和基本标志。1、从单纯的核算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转移。多年的实践证明,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企业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和重要综合部门,必须积极全面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一是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从效益角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参与企业的生产决策,分析各产品的边际贡献,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服务;三是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在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和资金回笼率的基础上,制订激励销售的政策措施;四是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2、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时分析方面转移。事前预测,重点是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搞好市场预测,包括市场信息的收集、筛选、反馈等;同时根据市场预测情况,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做好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事中控制,就是根据财务预算分解下达的目标,对各责任单位的执行情况和影响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测、控制;同时开展财务分析,对各责任单位和责任点做出全面的分析,提出增销、节支、降耗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发挥财会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3、从单纯的会计管理向全面的财务管理转移。传统的理财观念,把财会的职能简单地定位在会计核算上,而这在市场条件下是完全不够的,要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这个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手段,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企业财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突破

目前,各地各企业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会管理方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

在积极探索财会管理方法转变的同时,必须实现财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当前,应大力推行财会电算化,只有实现财会电算化,才可能把财会人员从繁重、重复、机械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才能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现在的会计人员往往能做得一手完美无缺的账,却无法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一些战略性建议,上述情况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在做核算会计工作。核算会计是一种传统的会计模式,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流程工作,评估企业以往的经济行为,重视“已发生”,为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它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能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和文化水平等即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寻求立足之地的难度逐渐增加,管理层已意识到核算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为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利用相关信息,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推动企业可持续科学发展。它不再是原先核算会计的简单记账,而是一种优质记账的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管理与会计为一体,融合了信息生产和运用,其工作模式更具先进特点。

一、管理会计相较核算会计的两大优点

(一)分析财务数据

会计人员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但如果只是把它当成财务表格的数字,那毫无用处。数据摆在那里,又是历史数据,核算会计一般只能回答“是什么”,而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对企业历史和当前的分析,主动挖掘财务数据中企业经营者需要的隐藏信息。当然这要在核算会计的工作基础上,结合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看到账表中数据背后所代表的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深层次方面进行估算和推断,客观地评价,找出与同行的差距,对企业的未来走向提出指导性预测,规避风险。

(二)参与经营管理

管理会计的工作不再是核算会计的“技术活”,它强化了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参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协助企业进行有效、连续、综合和全面的运营管理,用深加工等专门方法让核算会计专业知识走向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加工,从相互联系的各项经济指标中进行分析比对,结合对企业业务的熟练程度实现对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检查、责任考评等管理职能,也可侧重研究经营中的特定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至关重要的参考意见、改进措施、建设性方案和规划,帮助企业树立资金、时间、竞争、市场等观念,改善企业的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二、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机制下缺乏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引导

当前我国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经营数据、财务报表等的核算内容及程序等会计行为,强调了核算会计的职能,而对于管理会计的职能却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对会计人员的价值定位去定论。另外,会计电算化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缺乏在会计管理职能的促进措施上进行明确的界定。还有,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组织均由所在单位负责,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会计管理职能。在政策约束下会计人员一般只需要完成高效的财务报表工作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因为缺少理论指导等因素,限制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滞后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部门的技术角色单一

目前很多企业财务部门存在的现实问题是: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隔和界限太明显,财务是财务,业务是业务,两者之间交流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不同步、不统一。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接受的教育是财务知识,而对企业的业务知识懂得比较少。他们一般不会考虑企业所处行业未来面临哪些挑战,企业该选择哪种营销策略等等。上述问题财务部门大多数都不知道,它只是一个纯粹的单一的传统的财务部门,不懂业务。财务部门每日的工作基本就是进行核算会计的内容,很少能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当然,会计人员不需要成为业务专家,但是需要懂得企业的基本业务知识。

(三)财务部门的管理角色缺乏

财务部门最大的问题是,会计专业知识有余,而动态和发展管理观念不足。有些企业财务的经典核算会计理论与企业实际面对的竞争行为所做的种种假设相比太简单无力。那些理论对企业的发展可能没有什么贡献,也预测不到未知状况,更无助于竞争行为的决策,反而成了企业进步和管理者理解的障碍。这种核算会计理论因没有立足于动态均衡,相反把企业竞争和决策视作静态经济中的静态均衡现象。应该认识到,用传统的核算会计理论来诠释经济行为并不恰当,从现实出发,在动态竞争中,财务部门需要树立动态和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三、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途径

(一)积极完善管理会计制度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业务不断的颠覆和创新,管理会计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认识不一、缺乏公认的定义和框架等问题。这就需要管理层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创建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且不断完善,实现理论创新,进而推动中国会计升级转型,完善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强化经济活动的平衡、协同、引领企业发展。同时,企业经济业务的快速发展,执行管理会计又会积极推动严谨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加快培育管理会计人才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必须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财政部在《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中管理会计人才将大有可为。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就连部分会计从业者也是满足于现状,认为管理会计在工作中用的少,不重视自身技能及业务水平的提升,忽视了这方面的学习。加之,自身从事会计工作年份较长,很少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所以,要加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培训,提高认识,使会计人员和生产经营、销售、人事及战略规划等部门人员主动投入到管理会计实施工作中去,自觉应用管理会计。当然,会计工作者也要逐步与法律、审计、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制度互相融合,真正实现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逐步转变,参与企业管理、服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内部环境。

(三)优化管理会计人员配置

管理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在掌握核算会计的基础上,从管理的角度处理事务,相较传统的记账会计更要知道企业该用多少资金,何时投入生产,如何做好资金分配,做好预算管理以达到高效配置企业资源。管理层须提高对以上管理会计职能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可以从制度层面、岗位设置、人员配置、职能分工、待遇激励等方面探索,鼓励会计人员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自身主动积极转型。例如: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上,企业可降低原先核算会计的人数,主要是在包括核算、记账等财务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基础职能会计人员的所占最高人数比例,提高在资金、预算、并购、帮助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进行专业财务管理支持的职能会计人员的人数比例。鼓励传统的核算会计人员的定位和角色发生变化,让更多的核算会计转型成为管理会计,并对管理中出业绩的会计人员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支持。

(四)从事后算账到事前算赢

与核算会计的“事后算账”相比,管理会计要求所有会计人员的思维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不是分析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应该是接下来、以后和未来该做什么的“事前算赢”。这种模式需要会计人员有前瞻性的管理思维,也是对传统核算会计模式的挑战,它突破了原先的记账会计等工作内容,凸显了管理会计工作在组织变革中的先进战略地位。事前算赢要求会计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经营进行合理性分析,在企业需求和市场环境基础上实现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精细化和完善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同时,还会融入整个企业运营流程环节,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运营过程的有效衔接,使经营全过程可预测、可监控、可评估,并通过运营活动驱动预算,全方位把握,进而做到不断优化、不断改进,最终促进战略目标的达成,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系统变革了传统核算会计的“事后算账”,而转型为“事前算赢”,这个转型让会计人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核算者变为业务的合作伙伴。

(五)创新观念,推行财务战略管理

《指导意见》中还提到: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安排;能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总体规划为引领,推动企业在经营成本飞涨、商品售价急跌、现金流的每况愈下等不利条件下彻底贯彻企业“走出的”的战略思想,促进经营有效率、公平和持续发展。推行管理会计战略,要不断强化对企业科技创新、资产、成本利润、投资融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等重大事项的管理。结合企业财务工作要点,主动拓展财务工作领域,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上。

四、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是记账型、控制型,兼备价值创造型的管理会计模式。在记账型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控制等功能为企业主动创造价值,为业务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积极参与企业的业务方案商榷;通过财务数据检查,发现企业制度、流程和管理中的问题,指导业务部门如何做得更好;通过竞争者财务数据分析,掌握竞争对手动态,参与到企业的规划中;通过标杆管理,帮助企业取长补短等等。这种类型的管理会计能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好地实现融合,也就是业财融合,业务财务一体化,两者之间的矛盾也会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当然,现在的管理会计已经超越了一般会计的方法和工具层面,上升到价值观、职业道德、企业战略、团队建设、谋划企业前进发展的层面。因此,要做好管理会计工作更不简单,管理会计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开拓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J].交通财会,2014(12).

[2]蔡丽蓉.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浅析[J].中国商论,2015(26):21-23.

[3]曹仰锋.海尔80%财务人员都不“记账”,他们在干什么[J].中国机电工业,2015(1).

第5篇

对于企业财务工作而言,核算型会计是传统会计人员的标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财务工作中核算型会计工作占比较大,比较依赖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但是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形势的变化,以及会计管理手段的更新,财务管理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只有积极向管理型会计转型,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来看,管理型会计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管理型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必然联系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履行管理职能的会计。所以其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的任何一个责任部门,期间可以灵活多变,计量不必很精确,所提供信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着重依据现在、面向未来。

所谓管理会计,主要是其具备的能力和管理职能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不同,并且在会计工作侧重点方面更加侧重于管理。目前来看,管理型会计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型会计是推动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会计管理手段的发展和升级,管理型会计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需求。从工作职能来看,管理型会计是基于核算型会计而产生的,工作职能和管理能力比核算型会计要强。从这一角度来看,管理型会计成为了推动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满足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

(2)管理型会计是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和工作能力要求来看,管理型会计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存在一定的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所履行的会计职能和运用的会计手段上。从职能而言,管理型会计往往能够提供贴合业务实际的价值反馈信息,更便于业务人员的理解,效率更高,对企业的指导意义更大;从手段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尤其是ERP等现代管理工具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核算工作越来越前移到业务部门,客观上也不再要求财务人员进行大量核算,而更侧重于数据分析。从这两点来看,管理型会计顺应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是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管理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3)管理型会计对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管理型会计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从当前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来看,管理型会计不但在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要高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同时也能更加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成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不但要对管理型会计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将管理型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支撑手段来看待,使管理型会计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在充分满足财务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实现会计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管理型会计对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认识到管理型会计的重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积极发挥管理型会计的作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

三、管理型会计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管理会计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窠臼的束缚,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是一种实施管理职能的会计,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内的全过程管理的会计。

管理型会计对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更高,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对管理型会计的现实需要,管理型会计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管理会计应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考虑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管理会计的现实要求,管理会计只有在专业素质上满足企业要求,才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

(2)管理会计应具备较为全面的财务管理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管理会计需要掌握的财务管理手段更多,需要具备的财务管理能力更全面,主要包括财务核算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核算手段、管理手段、政策法规研究,以及财务报告编制等多种能力。因此,管理会计要想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就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3)管理会计应具备熟练使用多种核算工具的能力。随着会计管理手段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会计核算工具的发展速度飞快,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系统化和网络化成为了会计管理的重要趋势。基于这一现实要求,管理会计需要具备熟练使用多种核算工具的能力。

四、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必要措施

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对象大致有资金运动、与企业价值运动有关的成本、利润等,其核心内容是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即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形成与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从管理职能入手,更多地介入企业财务管理。鉴于核算型会计与管理型会计在职能上的不同,要想做好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型,就要从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开展的情况入手,将业务实质通过财务数据进行表述,一方面增强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使会计人员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满足企业管理需要。

(2)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由于当前企业会计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发展较快,只有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核算型会计能够向管理型会计进行有效转变。因此,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是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的关键。

(3)明确会计管理职责,促进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对于核算型会计而言,要想向管理型会计有效转型,除了采取上述两种措施之外,还要明确会计管理职责,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保证核算型会计能够达到管理型会计标准,满足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实际需要。

第6篇

在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会计模式被计算机逐步取代的情况下,会计工作向何处去?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坐等会计工作的空间日益缩小乃至“消亡”,还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转变和延伸会计工作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会计对客观活动调节、指导、约束、促进的能动作用?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向管理型会计转化。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履行管理职能的会计。所以其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的任何一个责任部门,期间可以灵活多变,计量不必那么精确,依据不需那么严格,所提供信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着重依据现在、面向未来。而财务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会计,主要是向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反映过去情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必须是以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严格划分会计期间,计算必须精确,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他法规办理事务,所提供信息除供内部使用外主要用于对外公布,着重对已经过去的业务作全面的反映。

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也是有很紧密联系的。管理会计的很多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提供数据的真实与否对管理会计结果的正确与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计算机和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两种会计的划分会逐步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外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结合、既提供信息又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会计信息核算、管理系统。

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管理会计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在广泛吸收行为、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管理会计就是一种实施管理职能的会计,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内的全过程管理的会计。

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时期,会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核算,而无暇从事管理,再加上由于理论上的误导,人们也不去研讨有关会计的管理职能,。而现在,人们获取会计信息逐步;中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信息处理和利用的制约、指导作用有所淡化,这就使进一步改革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和加深了会计的信息源,这就为利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型创造了条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会计工作既是一种生成信息、供应信息的工作,也就是一种利用信息、参与管理的工作。所谓管理一般是指确定目标、进行决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实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其中决策和控制是核心。控制的实施更便于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更能够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控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控制的标准概言之是合法、合规、有效,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实施控制需要建立各种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三、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对象大致有资金运动、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运动有关的成本、利润等。其核心应该是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一效益方法,即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形成与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问题应是其关注的重点。但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成本概念,远远比财务会计里的成本概念含义丰富。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注重的是将成本与对应的收入进行配比,以便确认损益,它关注的是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管理会计对成本的认识和运用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它以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为基础,对成本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展开,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管理成本的大致可分为三类:

1、决策成本。它主要是管理当局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时,都需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然后从中选出可行的或者最优的方案来具体实施。在对不同方案进行财务比较、选择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这里的成本就是决策成本。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很多,其核心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方案的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决策阶段,人员应当提供科学的机会成本,为管理当局决策服务。

2、控制成本。企业的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方案确定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当局需要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通过对这些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分解与落实,把各部门和各项任务都纳入预算体系,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各部门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并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会计所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

3、责任成本。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既要通过其所取得的收入来反映,也要通过其所花费的成本来考核。为了有效评价各管理层的经营业绩,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考核。按照“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来考核,其考核的依据就是各管理层的责任成本。但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评价时,不能依据成本总额,而应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来进行。因为只有依 据各自能够控制的成本进行的评价才是恰当的,所以,责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

(二)管理会计是提供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统一。通常认为,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管理会计运用信息。实际上,管理会计不仅运用信息,而且也提供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对管理当局的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更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

1、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与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例如,成本性态的划分有助于管理当局获得产品定价的相关信息,以便于合理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预期报酬率、贴现率等指标的生成和运用,便于企业进行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产生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信息的过程,两者很难具体分开。这使管理会计既不同于财务会计,又不同于财务管理,它是生成信息与运用信息的统一。

第7篇

在计算机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会计模式被计算机逐步取代的情况下。会计工作向何处去?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坐等会计工作的空间日益缩小乃至“消亡”。还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转变和延伸会计工作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调节、指导、约束、促进的能动作用?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向管理型会计转化。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履行管理职能的会计。所以其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的任何一个责任部门,期间可以灵活多变,计量不必那么精确,依据法律不需那么严格,所提供信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着重依据现在、面向未来。而财务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会计,主要是向外部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反映过去情况的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必须是以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严格划分会计期间,计算必须精确。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他法规办理事务,所提供信息除供内部使用外主要用于对外公布,着重对已经过去的业务作全面的反映。

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也是有很紧密联系的。管理会计的很多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提供数据的真实与否对管理会计结果的正确与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两种会计的划分会逐步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内外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结合、既提供信息又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会计信息核算、管理系统。

2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管理会计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是在广泛吸收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管理会计就是一种实施管理职能的会计,而且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内的全过程管理的会计。

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时期,会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核算。而无暇从事管理,再加上由于理论上的误导,人们也不去研讨有关会计的管理职能。而现在,人们获取会计信息逐步冲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信息处理和利用的制约、指导作用有所淡化,这就使进一步改革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和加深了会计的信息源,这就为利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型创造了条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会计工作既是一种生成信息、供应信息的工作,也就是一种利用信息、参与管理的工作。所谓管理一般是指确定目标、进行决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实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其中决簸和控制是核心。控制的实施更便于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更能够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控制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控制的标准概言之是合法、合规、有效,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实施控制需要建立各种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3 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对象大致有资金运动、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运动有关的成本、利润等。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成本。贯穿于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对企业各种活动的形成与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问题应是其关注的重点。但管理会计所运用的成本概念,远远比财务会计里的成本概念含义丰富。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注重的是将成本与对应的收人进行配比,以便确认损益,它关注的是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管理会计对成本的认识和运用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它以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为基础,对成本概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展开,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3.1管理成本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决策成本。它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时,都需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然后从中选出可行的或者最优的方案来具体实施。在对不同方案进行财务比较、选择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这里的成本就是决策成本。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很多,其核心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决策阶段。会计人员应当提供科学的机会成本,为管理当局决策服务。

控制成本。企业的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方案确定的任

转贴于

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当局需要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通过对这些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分解与落实。把各部门和各项任务都纳入预算体系,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各部门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会计所应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

责任成本。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既要通过其所取得的收入来反映,也要通过其所花费的成本来考核。为了有效评价各管理层的经营业绩,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考核。按照“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来考核,其考核的依据就是各管理层的责任成本。但在对管理人员进行业绩评价时,不能依据成本总额,而应依其所能控制的成本来进行。因为只有依据各自能够控制的成本进行的评价才是恰当的,所以,责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

3.2管理会计是提供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统一。通常认为,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管理会计运用信息。实际上,管理会计不仅运用信息,而且也提供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对管理当局的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更具有可靠性与相关性。

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与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例如,成本性态的划分有助于管理当局获得产品定价的相关信息,以便于合理利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预期报酬率、贴现率等指标的生成和运用,便于企业进行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管理会计产生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运用信息的过程,两者很难具体分开。这使管理会计既不同于财务会计,又不同于财务管理,它是生成信息与运用信息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