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内容(合集7篇)

时间:2023-06-15 17:18:02
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第1篇

摘 要 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鲜活的,教学内容虽来源于教材,但在教学中应该超越教材,从教材中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经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改造或加工,才能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内容如果不利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学生就不会自主地在课余乃至终生持久的利用它来锻炼身体。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学科中是谈“教什么”的问题,它的基本依据是课堂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当前一些体育课教学和一些校本教材开发的案例中,常会出现肤浅认识先进教学理念,违背学生身心发展和动作发展规律,错误选择教学内容,背离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等现象。例如:在教学中常出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足球射门”,“高二级学生学习前滚翻”。纵观改革历程,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现行的《体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出了内容标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被选择的教学内容。虽然课标的这一做法赋予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和空间。在实践教学中。这一操作对于教师要求太高,造成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全面实施;在研究层面上,由于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谁有言之有理,但谁也不能包罗,不能让其他人认可,而造成了整个教学“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其次,由于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多依据是教育学,心理学,体质研究的研究成果和体育教学的经验,从宏观上来郑明明这个“内容”是否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动作发展”。最后,“教学内容与教材”关系不清,又造成了概念混乱。

那么,该如何从发展的角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要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发展的视角分析下内容选择。

二、讨论与分析

(一)审视教材――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前提

审视教材是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前提,只有立足学生实际,对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中相关运动项目的教材整体进行全面审视,才能深入地把握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精华,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才能高屋建瓴。

(二)环视教材――拓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保障

环视是在借鉴其他书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材,它是一个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准确把握,融会贯通的过程。只有环视教材,才能在纵向体系上精确把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并通过所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知识特征,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仰视教材――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关键

仰视是实现学生体质持续发展的超前思考,仰视就是要吃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要求,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选择既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运动技能,同事又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一技能的科学锻炼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和技能终身受用。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正确的运动生理曲线,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灵活性。

(五)体育教学内容要有创生

体育教学内容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素材来源广泛,较难归类,二是教学内容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无法完全按难易来排列教学内容,三是每项内容都具有多种功能性,能同时达成多个教学目标。正因为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以上特征,才使得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原则来选择,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加工和创新,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要发挥教材的最佳功能,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教学内容的创生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赋予教学内容以鲜活的“生命”。把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创生过程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与教材化。

(六)要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传承和改造

传统教学内容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认,在传统教学内容中,有不少运动项目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进行继续传承和发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完全可以以传统的教材为基本框架,根据课程目标及参照地方课程基本要求进行取舍,优化和组合,从中选择学生喜爱的适于本校开展的项目,以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于使用学生特点,能体现课程目标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部分传统教学内容就继续加以沿用。面对一些基本的跑、跳、投及体操或球类项目等内容,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运用某些运动项目上会出现不适应现象,为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可对所选运动项目做适当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通过简化其方法,规则,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使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三、结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内容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高效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65-02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做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重要场所。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具有普遍性特点。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语文谁都在用,似乎谁都能学好。然而,真要学懂这门课,学好,会用,许多人就觉得力不从心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语文教师。课改专家王荣生教授说:“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查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老师说:“教什么?为什么教?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东西。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最重要的也是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准确合宜’的教学内容。道理很简单,如果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内容不合宜,即使师生交流很活跃,这节课也是虚假的热闹,没有多大的意义。”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不能不说是个误导,即:照本宣科和借题发挥。照本宣科的结果是你不说我也知道,书上写着,久而久之,学生懒惰了,连书也不看了。借题发挥是“原子裂变”,只要能沾边的、联系得上的,都讲,结果是学生的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学习的重点没有抓住,无端的练习设计了不少,有些题出得连老师本人都觉得茫然,其结果是学生在题海中挣扎,老师陷入不能自拔的批改作业之中。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在语文教学在中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我的做法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得好,能吸引学生,就等于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为此,我首先将突破口确定在课堂的导入。语文课的单元设置,各有侧重,但由于课文内容比较宽,有的受历史环境的影响,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背景介绍式”导入。有的文章学生主体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采用“揭示主题式”,如“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告诉世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共商国是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这‘雄伟’二字不正是人民共和国国威的体现?”按照文章内容特点,有的采用“知识介绍式”,有的采用“情境引入式”,有的采用“开门见山式”,有的采用“联想启发式”,有的采用“讨论评论式”等,新颖别致的开头,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设计导读,新课标对读的要求是: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的导就要抓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难点段落进行集中突破,做到读音准确。介绍文体知识让学生理清脉络,重点句段的点拨,让学生把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关键性的词所处的语境,正确理解文意。经过这番引导、点拨,准确地朗读的问题基本解决。语文学习的读是很重要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重视朗读。读懂则文章贯通。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的读书入境就是读懂的表现。但我们的读是以“导”为前提,不是一味地“死”读。

再次,设计练习。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讲是应学生的需要来决定的。语文教学是“文道”组合的典范,有的课中的“道”学生不易悟出,认识模糊,这就需要老师讲,否则就会出现误解。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对总理形象的把握;《分马》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老山界》中战士语言对表现人物品格的理解。对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共同反映需讲解的内容,教师应给予精要的讲解,有的问题,老师稍加点拨或学生议一议就可以解决的就不必细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练习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练是学习结果的落实,“怎样练”,“练什么”,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练习过简单,达不到目的,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解:练多了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劳而无功。讲读课教师应注重学法的传授,自读课文便可以进行学法落实的训练,只要学生能在相互讨论、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教师无须要面面俱到地设计综合性的练习。典型文体特征的课文,老师可重点安排仿写,有的课文要求学生从中悟出点什么,老师可以让学生写点体会,像《散步》、《羚羊木雕》等,有的课文词汇丰富,可以设计连词造句;有的佳句连篇,可以让学生记诵。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引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是练的最佳途径。哪怕学生用得不十分恰当,只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应表扬。

最后,设计教师课堂语言。俗话说“好语动人心”,教师讲解用语要简洁、易懂、平易近人、引人入胜;点拨用语要精要、准确,点到为止;询问语言亲切、真诚;表扬语言要得体,有激励作用;提问语言要有启发式、代表性;批评用语应委婉、含蓄等。老师设计好的课堂语言,会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陌生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情,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课堂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理论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参考资料:

[1]陈松涛.初中语文改进教法——我的“新绝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课堂教学内容第3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优化内容 教学效率

因教育布局调整,原为高中教师的我转为初中教师,面对全新的教材体系、全新的教学对象,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教学,以期更好地适应初中教学,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材和学生。

借《开发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之机,我提前介入了初中教学,认真学习新的教材,认真分析新的教学对象,思考如何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优化初中教学内容,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从而强化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效果。

一、备课环节,要立足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十分明了。以《世界因我而精彩》为例,我上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析,整框教材共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明确成才目标,成才的基本途径,以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通过教学,应该达到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人才,怎样成为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教材上有些事例不一定都用,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案例使用。

(二)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我校初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到90%以上,其家长均为打工族。据了解,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城市中从事环卫等辛苦工作。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非常滞后,他们虽然纯朴、勤俭、刻苦、有较强的上进心,但由于父母是进城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从事工时长、强度大的工作,既没有时间,又没有精力,教育意识薄弱。教师要对他们格外关爱。

(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实际,可以选取和他们生活相关、相似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分析《世界因我而精彩》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选取了常州一名普通环卫工人的视频《城市美容师――梅风云》,因为许多学生的父母也从事同样的工作,非常辛苦,以期通过这个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认识职业,理解父母。

二、上课环节,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上课环节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他们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思考、感悟。教师要逐步引导,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抛出一个“诱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新闻,对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诱惑,随即问他们羡不羡慕,引导他们逐步思考并谈谈最高科技奖得主是不是人才,什么是人才,是不是得奖的名人才是人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走进人才招聘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让学生对人才的内涵和人才的多样化(各个职业、各个层次)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人才,怎样才成才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探讨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楚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除外在的环境、外部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勤奋努力。

在处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的问题上,我播放《城市美容师――梅风云》的视频,因为我校许多学生的家庭与此视频讲述的相似,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要歧视某些职业,不要看不起父母,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后环节,要留有回味余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

课堂教学内容第4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Pick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ansCause Extracting Classroom

CUI Yajun, YU Jianli, GAO Fengjuan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cademy Qingdao Branch, Qingdao, Shandong 266041)

AbstractThis paper aiming at station of a post education, talking out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selecting teaching conten and using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teaching content;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ans

在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是一个核心的要素。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所以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内容对受训对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教学方法是传授内容的渠道,只有渠道畅通,内容才能被吸呐、理解。所以说内容和方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本文就个人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谈谈体会。

1 吃透教材,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内容是蕴涵在教材内容之中的,从教的方面说,它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对教材所进行的教学化处理,这个过程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知识点的前提下,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材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用专业化的眼光开发出来的。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传统的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是概念、定理等,纯知识性的成分占绝大部分,内容枯燥无味,呈现方式呆板单调。所以教师要吃透教材、理清头绪、分清主次、明确重点、难点, 做到“心中有书”。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和现实特点,防止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有一部分可以直接进入教学内容的范畴,但也有一部分是需要通过“重构”(处理、加工、或增删、更换)、“执行”、“创生”才能进入教学内容的。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使教材更具开放性,与任职岗位现实需求链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和研究方向,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讲授的内容既要有社会实践、任职岗位中提炼的知识和方法,又要和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相结合,使讲授的内容生动具体,又紧扣岗位任职的需求。可以通过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讲”,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把握,用区别于教材的语言,也就是教师自己的语言、体会和理解,把重点内容讲授出来。接下来可以“侃”,不是胡侃,而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或经历、任职岗位上的工程实践及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侃”出来。通过“讲”、“侃”结合,使教学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有一定的学术深度,而不是难度。使学生从现有理论知识升华到现实应用中去。同时可以针对某些典型性,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教学内容采取案例式教学。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案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促使学生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易于学习和理解。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成生成,精彩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抓好课程导入。课堂教学导入的功能体现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因此, 教师应尽力运用导入法, 领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或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通过设疑、质疑、提示分析、归纳总结及推广延伸等,不断进行师生信息的交换,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经典控制论时,通过人们熟悉的例子,如人工控制系统和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引出控制、自动控制、被控对象、被控变量和负反馈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课程首先产生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的目的、方法、要求及掌握分析系统性能的指标。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校正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此外,讲课时,在内容转换的地方,适当地留一些悬念或是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讲解,效果会更好。如讲解绘制负反馈控制系统根轨迹的方法时,让学生思考正反馈控制系统应该如何绘制根轨迹,二者的绘制方法是否一样,为什么? 学生将积极思考,到后面再讲解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方法时,学生接受得更快,并且两种控制系统的绘制方法都会掌握得很好。但是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 要备足“一桶水”。任何思考和探索都始于问题,在实施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法时, 经常需要采用自问自答、设问、反问的教学方式, 这时一定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 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也便于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情来了解学生的反应,为后面的讲解和新问题的提出做好准备。有计划的讨论课是问题式、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高级形式, 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也常能使教师受益匪浅, 做到教学相长。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来促成精彩课堂。把学生教活,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课后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生活的抽身反醒与自我观察。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心灵历程、情感世界、理论体系进行透视和反省,形成相关的综合性的事实与价值认识、检讨和判断。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作为老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 可见课后的教学反思并非小事一宗,它不但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继续,也是后续教学的必然准备和借鉴,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是职业的需要,许多同志正是这样辛勤的耕耘、反思、剖析、总结、学习,日积月累,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否正确的反思,关键还是看教师个体思维认识程度。也就是说,反思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随着新一轮反思的展开,我们要提炼出新的理念,这样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思,这是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由于课堂教学的许多临时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同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成功亮点”,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有哪些的创新。考虑“失误不足”,如陈旧的教学方式,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繁杂的解题过程,难易欠妥的例、习题配置,知识缺陷的作业共性问题等,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败、兴趣的丧失、逆反心理的产生等纪录下来,并对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的所应吸取的教训,长此下去,良性循环,既风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为教学积累了第一手的教学信息资料,开拓了视野,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教学艺术都得到了有力的提高。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讲台如舞台,教学内容的选取就好比一个演员在选取剧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教学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学内容的选取决定了教学方法的运用,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又使得教学内容成功的被展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晴兰.自动控制原理“三结合”教学方法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课堂教学内容第5篇

[关键词]数学史;小数数学;探讨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1]。将数学史巧妙融入课堂教学是学校和教师当前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

许多数学家都具有优秀的品质,锲而不舍和勤奋刻苦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都令人感动。数学家的工作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数学定理、概念以及公式都经过科学家的反复思考、大量演算及推理,虽然无数次的考证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突破障碍,最终取得了成功。当前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家的顽强拼搏与辛勤付出,因此,数学教师有义务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

数学史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将其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小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发展的大致脉络,使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刻[2]。数学史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有效。数学史中包括很多趣味性强的故事,比如,教师讲授十进制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十个手指的故事;数学史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包括趣味游戏,如摆火柴和七巧板拼图;数学史还包括许多历史名题,如四色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丰富的数学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

思维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数学史与数学思维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从数学史学习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认为: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数学知识,知识永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数学思维和方法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数学知识暂时存在于脑海中,数学思维和方法却是长期受用,经过一段时间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使人一生受益。引用数学史内容时,教师需要剖析数学家主要的思想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体味知识的同时引入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生成印象深刻的学习思想,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类比与归纳,实现知识的记忆和有效利用。法国数学家阿玛达认为:学生遇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有相似之处,当然差异性更多表现在程度上。学习数学史的过程就是学生尊重数学的过程,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映射出数学家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前的数学教材在编排顺序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是重视数学定义、原理、公式等内容的呈现,却忽略了数学史的内容,使得数学学习的顺序和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完全相反,学生难以较好地了解数学家探索问题时的解决思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见,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数学史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思维的根源,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成功避开障碍,有效解决问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开发,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数学史能够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不仅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创造能力。

二、小学课堂设置数学史的现状

(一)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忽视数学思维与方法渗透

我国数学史的内容包括多种类型,有数学家解决的数学问题、有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有数学发展史资料,还有数学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奇特事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多以经验为主,以实证研究为决策基础的现象还不多[3]。通常情况下,数学教学只把数学史当成一种辅手段,大多数教师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一些版本的数学教材中已经融入了数学史,以数学知识中的“方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古代方程的求解开展教学。

(二)过于展现“正面历史”,淡化“负面历史”

数学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数学教师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重点讲述具有积极意义的数学史,通过正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有负面色彩的内容却没能客观地介绍给学生。比如,牛顿和莱布尼为了微积分的发现权争夺得不可开交,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家也会为了荣誉而不惜一切去争斗,这类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印象,数学知识不再是刻板和严肃的符号,而是变得十分生动和有趣,学生才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努力学习和充分实践,最终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小学数学课堂呈现数学史

(一)呈现数学史的真实进程

一些人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教材的编写者、教学研究者以及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一方面,教学内容中数学史知识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能够突出数学史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数学史知识的筛选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既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与数学史知识相匹配,往往存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数学内容的限制。比如,教师讲授与图形运动有关的内容时,会涉及到小学六年级的内容,包括角的认识、长度及立体图像;另外,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和图形运动等内容分散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内容和数学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目的是为了保证数学教学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二)将数学史融入教学过程

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挖掘高等数学的文化价值[4]。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之前,可以先介绍相关的数学故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点燃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数学史渗透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恰当的教学手段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数学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在消化与整合后形成符合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能力的真正提高。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的根源,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三)教材编订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普遍使用的教材版本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西师版及北师大版,虽然版本不同,却有不少的相似点,包括较少涉及数学史方面的知识。为了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编写满足小学生发展需要的数学史读本,本着教材多样化的思想,巧妙地将数学史知识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特别提出引入数学史解决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颂军.试分析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1).

课堂教学内容第6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a: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43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深深地知道,一直以来,英语学科的教学因“费时,低效”备受大家的质疑。全国特级教师,福建省名师周大明教授认为:“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英语学科备受诟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重六轻” :1. 学习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2. 学习方式上,重记忆,轻思维;3. 学习目标上,重预设,轻生成;4. 学习评价上,重结论,轻过程;5. 思维方法上,重演绎,轻归纳;6. 课堂形态上,重讲授,轻展现。”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提高英语成绩和培养学生良好英语素质的关键,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浅见: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用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的一定教学内容范围内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并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观察、可描述的标准。“教学目标有三个特点:1. 它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制约着教学过程及活动;2. 它可观察、可描述和可测量;3. 它体现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明白其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而非教师。所以,教师应走进教材了解内容,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如(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如何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3)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但需要把握教材内容和要求,还需要知道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来描述,而非过程或手段,并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例如:教授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3,Topic2,Section C时,笔者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莫扎特是个奇才,然后通过几个年龄阶段句子的描述,让学生惊叹于莫扎特的“wonder”,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他的兴趣。接着,笔者又引导他们自己阅读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理解并分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莫扎特如何成为奇才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熟悉课文,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还要运用一些刚自学的知识帮助自己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有效地把学科知识、现实生活与经验进行结合。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对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懂得了教材知识的应用。

二、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这个过程包括分解、补充、整合、重构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现实中很多教师备课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备什么,不能结合一个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更无法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即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笔者认为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方式等。除了这些方面的整合以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1. 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1)设计教学过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色”。正如周大明教授所言“在学习内容上,重知识,重能力;学习目标上,重预设,重生成。”(2)规划教学策略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即“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记忆,重思维;思维方法上,重演绎,重归纳”。(3)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计划,即“怎样组织和实施选定的方法和策略去提高最佳课堂效果”,“课堂形态上,重讲授,重展现”。(4)评价并修正整个教学过程,即“学生是否掌握,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内容”。“学习评价上,重结论,重过程”。

2. 同时,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即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这可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并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最终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给学生,并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吸收教师所授知识;让学生感知和领会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并通过设计和实践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语言体验,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借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设计教学。例如教授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可以通过班上的学生身高对比来呈现:Look! Lin Qi is tall. Liang Yan is taller than? Lin Qi. Xie Ting is the tallest of them. etc 这样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明白并掌握其用法。接着,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运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句型结构的基本句型,并懂举一反三地描述其他事物,从而实现英语语言的in-put到out-put,最终优化教学过程。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因素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尤其是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内容第7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深深地知道,一直以来,英语学科的教学因“费时,低效”备受大家的质疑。全国特级教师,福建省名师周大明教授认为:“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英语学科备受诟病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重六轻” :1. 学习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2. 学习方式上,重记忆,轻思维;3. 学习目标上,重预设,轻生成;4. 学习评价上,重结论,轻过程;5. 思维方法上,重演绎,轻归纳;6. 课堂形态上,重讲授,轻展现。”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提高英语成绩和培养学生良好英语素质的关键,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谈谈几点浅见: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用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来表达的一定教学内容范围内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并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观察、可描述的标准。“教学目标有三个特点:1. 它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制约着教学过程及活动;2. 它可观察、可描述和可测量;3. 它体现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要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明白其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而非教师。所以,教师应走进教材了解内容,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如(1)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如何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3)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但需要把握教材内容和要求,还需要知道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来描述,而非过程或手段,并重视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例如:教授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3,Topic2,Section C时,笔者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莫扎特是个奇才,然后通过几个年龄阶段句子的描述,让学生惊叹于莫扎特的“wonder”,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他的兴趣。接着,笔者又引导他们自己阅读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理解并分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莫扎特如何成为奇才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熟悉课文,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还要运用一些刚自学的知识帮助自己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能有效地把学科知识、现实生活与经验进行结合。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对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懂得了教材知识的应用。

二、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这个过程包括分解、补充、整合、重构等;在这个过程中要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现实中很多教师备课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备什么,不能结合一个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更无法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即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笔者认为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方式等。除了这些方面的整合以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整合。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经验,提高教学效率。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1. 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1)设计教学过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色”。正如周大明教授所言“在学习内容上,重知识,重能力;学习目标上,重预设,重生成。”(2)规划教学策略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即“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记忆,重思维;思维方法上,重演绎,重归纳”。(3)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计划,即“怎样组织和实施选定的方法和策略去提高最佳课堂效果”,“课堂形态上,重讲授,重展现”。(4)评价并修正整个教学过程,即“学生是否掌握,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内容”。“学习评价上,重结论,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