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探究式教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19 16:52:24
探究式教育论文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

200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在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科课程却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和培育。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不利于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制度又养成了学生考前1—2周突击复习的坏习惯,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纪体育师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高师体育专业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一为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集学术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优势为一体

学术主义课程论是20世纪印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由博比特创立的工学主义课程和康茨、布拉梅尔德创立的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布鲁纳、施布等,它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着眼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机会的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因此它主张:(1)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组织课程;(2)设计螺旋式课程、重视内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4)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然而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过分强调理论,偏重课程的学术化(培养少数尖子式教学课程),被认为是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

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O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梅茨等人,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认知、感情、理智、情绪、行为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基于上述现代西方各流派的优缺点,在体育专业理论教改过程中,首先需考虑到应针对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等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学习过程,造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以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个性、兴趣为向导,集学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优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戴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而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而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而习得的经验,学习速度慢,但牢固可靠。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查询、合作、讨论、演说、辩认等,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使观察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运用和牢固掌握的整体教学目标。

1.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各人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来理解,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解释现实,赋予意义,并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给定问题后,就得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资料,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现象,并重视小组合作、商讨,这样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发展自我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1.4杜威思维理论

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一表征—假设一推理一问题的结论。萨其曼提出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结合生物科学提出了生物教学探究模式,马希尔斯、考克斯等提出的社会探究模式以及学习环模式等。但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不外乎就是杜威提出的思维方式,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的交流对话活动、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操作和思维活动,是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中习得学校体育学的知识,即融学校体育学的学习于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和经历探究问题过程之中,从中培养学校体育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2.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创设一种问题情景澈活学生的思维

学校体育学的教学,联系社会或生活,以学校范围选定问题;或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选定问题,问题是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开始,如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让学生研究。

2.2引导研究

学生起初不知道如何研究,没有研究的技能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示范。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资料,提出假设,按照探究的程序一步一步向解决的方向逼近。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放手让其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争辩。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足,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而争辩中可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问题的咨询者和解答者,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结论及评价

在学校体育学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也注重探究的结果。结论往往是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规律性的东西,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而对结论要求准确无误。如何获得正确的结论呢?除了个人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外,还要有包括教师在内的集体评价。通过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结果,互相评判优点与不足,拽出错误加以纠正,以便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评判中相互接纳、包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4反思与应用

学校体育问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以问题的表征、假设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个过程中是否有不妥当之处?如果有,如何改进?反思的过程也是检验的过程,寻求更好答察的过程。即使问题求解方案不止一个,经过反思提出更多的方案以供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人无完人,们现代教育追求的是更加完善和完美的人,趋向于“完人”教育,因而对自己苛求一点,由此养成习惯,必有好处。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才显出知识的价值,也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变成智慧技能,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前后相联,构筑成知识链、知识网,使孤立的知识变成统一的、灵活的知以结构,从而在使用时便于提取,提高认知的灵活性。

如平时学完一节课,或一单元的课堂学习,或单元测验,既是对学习的检查又是对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练习,找出没弄懂的地方或理解错误的地方,知错而改及时纠偏,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去操作、去探究、去分析、去归纳,即注重课常的“活”与“思”,让其“动”起来!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瓦动交流的过程,是激励、激发的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方法的引导。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先是教师的帮、扶、引,而后是教师的放手,让其独立学习、独做事,这样才能由依牵负而转向自主地学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具有开拓精神,有主见,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变换而具备终,学习能力的人。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3.1自主学习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此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班级集体化教学和个删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矛盾,采用了创造性教育思想和原则改变教材体系和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自编提纲,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角色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引导、控制答疑等途径与学生交往,如此,自然形成了课堂内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干¨积极性,同时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心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敝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和热情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丁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学会学习的原则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是靠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也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旧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这个主题,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调动各种因素,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下,让学生课外自寻资料,自编提纲,课中自我表现,与同学问合作,课后自评、自我总结等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3.3合作学习的原则

应试教学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个体化,从知识的预习、课堂理解、记忆到课后的复习都是学生个人的事,最后的考试也是衡量个人知识多少的唯一形式,因此,这种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间的社会交往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发展学会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际、相互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合作教学的能力,按不同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更是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的实践基地,小组间的不同观点的竞争促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接受同学间的知识。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向导,师生关系转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由此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能力等零质。

3.4从创造中发展知识的原则

与传统应试教育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创造、想象能力,从收集资料、自编教材开始,学生根据师生协商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接受大量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观点,然后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交换意见,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估、以写小论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在创造中、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死记硬背的生动、丰富和巩固。

3.5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新型的创造教育思想将扭转“应试教育”出现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的状况,全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搜寻资料的能力;(2)独立创新能力;(3)和别人合作工作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4)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5)学会学习、独立操作能力;(6)演说能力;(7)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实践能力;(8)初步科研能力;(9)评价能力。

4实施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小班、中班的形式上课(30—4O人)为宜,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各项活动。

(2)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教师应需有一定的自。

(3)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包括提供校内“中国期刊网”资料查寻服务。

(4)学期开始,教师应向学生公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了解教学目的、任务,以便学生做好各项准确工作。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

2001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小学的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然而在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科课程却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发挥和培育。这种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不利于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另外,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制度又养成了学生考前1—2周突击复习的坏习惯,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要求和造就新世纪体育师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高师体育专业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一为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课堂设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假设、求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1集学术主义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优势为一体

学术主义课程论是20世纪印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由博比特创立的工学主义课程和康茨、布拉梅尔德创立的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坦豪斯,布鲁纳、施布等,它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着眼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年青一代智力的充分发展,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中具有更好的生存机会的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因此它主张:(1)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组织课程;(2)设计螺旋式课程、重视内容安排的序列化;(3)突出知识形成过程教学;(4)提倡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然而这一流派也暴露出了过分强调理论,偏重课程的学术化(培养少数尖子式教学课程),被认为是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

人本主义课程产生于20世纪7O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梅茨等人,它认为课程应为每个人提供自己感到满意的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意、认知、感情、理智、情绪、行为等,并发展其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实现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建立了“人性中心课程”。它的出现对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重视人文学科课程、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等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在实施中易助长自由主义。

基于上述现代西方各流派的优缺点,在体育专业理论教改过程中,首先需考虑到应针对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体现学生的情感、需要、兴趣等因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学习过程,造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是以培养学生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情感、需要、个性、兴趣为向导,集学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优点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把教学(视听)理论总结为“经验之塔”。戴尔认为靠语言符号、视觉符号而获得的抽象经验,其学习过程速度较快,但不易保持,易遗忘;而通过观察途径而习得的经验,是情境教学,学习速度中等,不易遗忘,易保持;而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而习得的经验,学习速度慢,但牢固可靠。从目前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教学的现状看,主要采用了以抽象经验获得的途径,虽然也有人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而获得的抽象经验的教学模式。本文的主要思路就是打破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查询、合作、讨论、演说、辩认等,并结合具体实践活动,使观察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配以多媒体教学,以利于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运用和牢固掌握的整体教学目标。

1.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个人头脑创建的,事物由各人方式去理解,因此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来理解,强调以个人本身经验解释现实,赋予意义,并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给定问题后,就得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资料,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现象,并重视小组合作、商讨,这样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发展自我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1.4杜威思维理论

杜威提出科学思维的五步法,即问题一表征—假设一推理一问题的结论。萨其曼提出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结合生物科学提出了生物教学探究模式,马希尔斯、考克斯等提出的社会探究模式以及学习环模式等。但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不外乎就是杜威提出的思维方式,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的结论,反思评价研究过程、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的交流对话活动、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操作和思维活动,是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中习得学校体育学的知识,即融学校体育学的学习于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问题和经历探究问题过程之中,从中培养学校体育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2.1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创设一种问题情景澈活学生的思维

学校体育学的教学,联系社会或生活,以学校范围选定问题;或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选定问题,问题是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开始,如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让学生研究。

2.2引导研究

学生起初不知道如何研究,没有研究的技能和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示范。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资料,提出假设,按照探究的程序一步一步向解决的方向逼近。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放手让其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争辩。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足,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而争辩中可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问题的咨询者和解答者,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结论及评价

在学校体育学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也注重探究的结果。结论往往是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规律性的东西,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而对结论要求准确无误。如何获得正确的结论呢?除了个人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外,还要有包括教师在内的集体评价。通过展示个人或小组的学习结果,互相评判优点与不足,拽出错误加以纠正,以便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评判中相互接纳、包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4反思与应用

学校体育问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以问题的表征、假设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整个过程中是否有不妥当之处?如果有,如何改进?反思的过程也是检验的过程,寻求更好答察的过程。即使问题求解方案不止一个,经过反思提出更多的方案以供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人无完人,们现代教育追求的是更加完善和完美的人,趋向于“完人”教育,因而对自己苛求一点,由此养成习惯,必有好处。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才显出知识的价值,也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变成智慧技能,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前后相联,构筑成知识链、知识网,使孤立的知识变成统一的、灵活的知以结构,从而在使用时便于提取,提高认知的灵活性。

如平时学完一节课,或一单元的课堂学习,或单元测验,既是对学习的检查又是对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练习,找出没弄懂的地方或理解错误的地方,知错而改及时纠偏,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体育学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去操作、去探究、去分析、去归纳,即注重课常的“活”与“思”,让其“动”起来!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瓦动交流的过程,是激励、激发的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有方法的引导。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先是教师的帮、扶、引,而后是教师的放手,让其独立学习、独做事,这样才能由依牵负而转向自主地学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具有开拓精神,有主见,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变换而具备终,学习能力的人。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3.1自主学习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此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班级集体化教学和个删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的矛盾,采用了创造性教育思想和原则改变教材体系和课堂内外教学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自编提纲,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课堂角色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师再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组织引导、控制答疑等途径与学生交往,如此,自然形成了课堂内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干¨积极性,同时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无心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敝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自愿、积极主动和热情的学习气氛,从而达到丁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学会学习的原则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是靠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也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都要旧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这个主题,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适应新时代、新知识的迫切需要。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调动各种因素,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下,让学生课外自寻资料,自编提纲,课中自我表现,与同学问合作,课后自评、自我总结等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3.3合作学习的原则

应试教学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个体化,从知识的预习、课堂理解、记忆到课后的复习都是学生个人的事,最后的考试也是衡量个人知识多少的唯一形式,因此,这种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间的社会交往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发展学会生存的能力,而生存能力最关键的素质就是群体间相互交际、相互合作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并与老师一起合作教学的能力,按不同兴趣爱好、教学目标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课外一起搜寻资料、讨论题目,编辑学习素材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更是合作学习、合作教学的实践基地,小组间的不同观点的竞争促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接受同学间的知识。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向导,师生关系转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由此来发展学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竞争能力等零质。

3.4从创造中发展知识的原则

与传统应试教育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创造、想象能力,从收集资料、自编教材开始,学生根据师生协商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接受大量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观点,然后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交换意见,教师的指导,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自我评估、以写小论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在创造中、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远比死记硬背的生动、丰富和巩固。

3.5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新型的创造教育思想将扭转“应试教育”出现的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创造的状况,全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以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搜寻资料的能力;(2)独立创新能力;(3)和别人合作工作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4)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5)学会学习、独立操作能力;(6)演说能力;(7)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实践能力;(8)初步科研能力;(9)评价能力。

4实施探究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小班、中班的形式上课(30—4O人)为宜,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各项活动。

(2)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教师应需有一定的自。

(3)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服务,包括提供校内“中国期刊网”资料查寻服务。

(4)学期开始,教师应向学生公开学期单元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了解教学目的、任务,以便学生做好各项准确工作。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3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建立先进机制的前提条件。构建理想的教育实习模式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为了使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更趋于合理性,更具有前瞻性,本教育实习模式树立了如下三个理念。

1.关注个体主动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传统教育实习低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过于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压抑了师范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忽视了师范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人们已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不但要关注教师职业能力训练,而且更要关注教师健全人格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因此,教育实习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成为教育教学实践训练中主动发展的主人。

2.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合格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研究态度,能自觉探讨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逐步生成教育实践智慧,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可持续发展。就教育实习而言,各种技能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理解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责任,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批判思维意识和自我反思的精神,不断生成教育智慧,更新和拓展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

3.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的教育实习理念。美国学者古德莱德(Goodlad)说“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就必须将先进的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使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师范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习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主动与中小学全方位地开展交流和互惠合作。在资源整合、智慧共享的前提下,最终实现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目标是:在教师专业化视域下,以系统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关注个体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和秉持开放、互惠合作、共同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多元的教育实习,引导实习生以研究者的态度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探讨教育实践,反思教师角色与社会责任,培养他们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态度,形成反思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

基于以上的教育实习理念和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习目标,该教育实习模式的内容特征具体表现为:实习时间全程化、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评价多维化、实习合作多元化和全面化、实习过程的反思化。

1.实习时间全程化。我国传统教育实习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实习内涵狭窄,实习时间集中而短暂,把教育实习当作一次性、终结性的教学实践。这种实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的体验与反思,不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则从师范生入学后就开始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实习内容的系列化、实习时间的全程化。同时,还体现一定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特点。依据学校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特点,在整个师范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组织一系列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2.实习内容丰富而系列化。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有助于师范生深入了解中小学实际。同时,将丰富、详实的实习内容进行系列化的安排和训练,不仅使师范生掌握全面的职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信念,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多元•反思•发展”教育实习模式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内容,由传统的教育实习在内容上仅安排几节专业课和班会课扩展到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当中,要让师范生了解并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当中,让教育实习体现实践教育的真正价值。

3.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形式单一也是我国传统教育实习的一大弊病。教育实习不只是训练学生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参与全面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实习期间,该实习模式在形式上,将走出去请进来、校内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穿插实地参观、见习观摩、案例分析、微格教学、模拟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师范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积累与发展,从而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4.实习评价多维化。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该实习模式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它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丰富评价主体,增加评价弹性。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相结合,甚至引入了社会和家长的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对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切实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与实效,促进师范生专业化能力发展。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

无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本专业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教学一直以来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高校课程的改革,各种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辅手段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应用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也运用于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1.1探究式教学概念

所谓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1.2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具有以下一系列作用。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由于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通过开展无机化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充分的提高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通过在无机化学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营造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活动,更易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形式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能力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协作,并对其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使其建构相关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构建无机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起到一系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无机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1构建情境互动式的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建构消化自身知识的过程,并不存在于教师上课对知识讲解的过程之中,也不存在于学生听课的过程之中,而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之中。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案例:在讲解硫酸钛酰具有氧化性、易水解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硫酸钛酰水溶液可以氧化锌粉,硫酸钛酰水溶液会与锌粉反映生成紫色的三价钛离子,但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会发现除了溶液变成紫色之外,还可以看到许多气泡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实验中会产生气泡?有的学生就会回答是不是实验失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不是锌粉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这时老师又可以追问学生“那为什么会有硫酸呢?这是硫酸钛酰溶液啊”。聪明的学生往往会想到硫酸钛酰容易发生水解,为了防止其水解,必须将硫酸钛酰配成强酸性。因此,放入锌粉后就会产生氢气。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实验现象来加深学生对硫酸钛酰性质的认识。

2.2构建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学

现代合作学习理论认为,通过构建小组,从而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互补性,学生可以通过互补式的合作,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能力和永久记忆的精度。在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认为也可以构建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学,通过做好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案例:在进行一些制备式的化学实验时,大学教师可以将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分为一组,或者几名男生几名女生分为一组,一般来说,男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动手能力强,但往往操作不够规范,女生对实验的操作比较规范,数据处理比较认真,但往往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因此通过将男生、女生分在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对无机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2.3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而无机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自己探索来完成实验的过程,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放宽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和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仅起到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

教学案例:教师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混合物NACL,同时给学生提示其中可能含有可溶性阳离子杂质钙离子、镁离子和铁离子以及不溶性杂质泥土砂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NACL进行纯化,并根据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列出实验需要的用品和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对混合物NACL进行一定程度的纯化,但由于各自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对混合物NACL纯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帮助其分析、寻找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使其进一步了解自己实验方案和步骤的不足,加深对于实验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师应通过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情境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和自主学习式等教学策略,从而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笔者深信,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教学必然能够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巧云,徐桦。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6).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新课标》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教育论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论文怎么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讲解权、思考权、评价权还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并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育论文,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其过程中,教师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2、合作学习论文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合作性来促进学习,以群体发展为评价、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教育论文,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学生的“互助合作”的学习,应把教材当作导火索,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着力培养小组领导人,变“课本剧”为“生命交响曲”,支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育资源之间有效的交往和沟通,并倡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学习,分享彼此地思考。人人学会教育论文,人人获得成功。

3、探究学习。构建主义理论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受、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构建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论文怎么写。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做“讲师”做“导师”教育论文,要做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和拉手。应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少讲精讲、一少胜多、言简意赅,教会学生自己分析提炼问题,掌握获取知识的钥匙。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观,就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取得教学主动权,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探究式教育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由几道高考题看探究式教法在哲学教学中的作用

 

2005年,高考文综第28题、32、33题和2006年,高考文综第30题均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第28题对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作品的认识,考查辨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第32、33题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问题,考查学生对矛盾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2006年,高考文综第30题是借《新唐书魏征传》中的“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教育论文,思所以亡则存矣。”并结合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时事背景,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2009年,江苏高考27题“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几道题从出题角度来看涉及漫画、古代名人名言、现实重大时事问题。从考查知识角度来看既涉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灵活、全面掌握,又要求学生要多问、多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而这些方面的素质的培养给予探究式教学法以重大的作用。

(1)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哲学的本性,有利于抓住哲学的性质和功能,遵循哲学的发展规律。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如果教师把哲学作为既成的知识来传授,即使向学生讲的“清清楚楚”,也难以体现出智慧来。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究,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学生才能增长智慧。哲学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对智慧的无限热爱和永恒追求的精神。对智慧“热爱”之情极其纯真教育论文,对智慧“追求”之意不可遏止,才能激荡出无穷的智慧。所以,“爱智慧”比“智慧”还重要。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的去探究,要多问。如果离开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离开主动的探究,哲学教育的“效益”就会降低。

(2)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哲学的思维要求,有利于贯彻哲学的思维原则。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学习哲学知识与领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维方式,虽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学习哲学知识当然需要思考,而领悟哲学思想,体验哲学思维则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思考,依靠自己的探究。黑格尔认为,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殊性教育论文,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毛泽东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就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有辨证的理论思维方式,主要地不仅是教师精讲解知识,而是学生自觉进入思维过程,通过自身的探究逐步地养成。如:32、33和30题就要求学生多思、多想。不仅知道矛盾的含义,而且对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涵义及关系要理解的清清楚楚。

(3)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哲学教育应当给人“挖的深,站的高,看的远”的思维启示,这同样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哲学思维是批判性思维,智慧最具有开放性,最具有创新性。自有哲学以来,就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允许讨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教育论文,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学生亲历探究,对问题作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进行各种争论,恰恰有利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如2009年,江苏27题必须清楚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区别和联系。2005年,第28题不仅要求教师要讲清楚“逻辑矛盾”和“辨证矛盾”的区别,而且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