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安全管理工作探究

时间:2022-12-12 15:10:52
安全管理工作探究

安全管理工作探究1

引言

随着高校安全事故的增多,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安全,高校的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宿舍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整体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势在必行。通过提高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和安全咨询、管理方法和安全管理有效性,响应新时代学校安全管理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高校宿舍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加强高校宿舍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为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堂内外安全教育。学生在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学生宿舍安全教育和运行,通过加强宿舍安全管理,为学生营造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提供重要支撑。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需要师生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在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宿舍作为整个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优美、整洁、宜人、卫生、安全的宿舍环境,体现了和谐安全校园的有效建设,促进了长远发展和管理学校安全[1]。

(二)确保学生宿舍安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的密集区,每个大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宿舍是学生休息、学习、交友、生活的综合空间。因为来校时间长,宿舍安全隐患明显,加强安全管理是学校面临的重大挑战。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根本意义在于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这项工作属于学校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具有安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学生宿舍安全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重大关切,直接影响用电安全、健康安全、财产仓储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安全问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2]。

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培训不足。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安全教育不足的问题。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新时期高校要重视学校安全教育,特别是宿舍安全教育,以安全第一的理念,提高学校安全管理的整体有效性。然而,一些高校在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宿舍安全教育,导致宿舍安全教育缺失。一些高校即使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宿舍安全教育,也存在安全教育形式化、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在接受学生宿舍安全教育之后,仍然处于认知不足的状态。因此,我国的学生寝室安全培训难度大,安全意识仍存隐患。例如,一些高校开展宿舍安全培训,仅限于在学校组织或张贴标语,鼓励学生开展安全自力更生活动。这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并不能有效提高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宿舍安全意识。因此,高校需要重点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加强宿舍安全教育[3]。

(二)制度不够合理。为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需要设计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但是,在一些大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系统设计不够合理的问题。现有系统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也不能完全整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宿舍操作的动态变化造成了严重的不合理问题。非理性系统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系统不兼容。大学有自己的特色。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条不紊地设计。由于系统设计得不合理,学校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修改系统,降低了管理系统对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权威性和适用性,影响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住宿体验[4]。

三、加强学生新媒体宿舍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要着力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宿舍安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实现有效的宿舍安全管理。加强安全培训不是部门或个人的任务,也不是简单的培训讲座或会议。高等教育机构的全体教职工、教育工作者和监护人应共同参与。培训方法和内容各不相同。加强培训的安全培训体系。例如,高校可以加强学生宿舍的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监管等。在安全意识方面,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各种宿舍安全措施。安全知识为加强安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作为安全防范措施,为学生提供了宿舍文化节、宿舍清洁测评、叠被子大赛、文明宿舍评选、宿舍安全学习交流会。参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参与具体活动,内部获取安全知识,关注宿舍安全问题,增加学生宿舍的凝聚力,强化宿舍安全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学生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协同学校安全管理任务,充分发挥宿舍安全管理者的作用,带头开展宿舍安全管理任务,甚至反馈给学生。提高学校宿舍安全管理效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往往以大型校园活动或者领导活动为主,从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身边的小事情,比如,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等。

(二)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积极构建和谐安全校园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设计完善的制度,提高宿舍安全管理效率。为完善高校新媒体宿舍运营体系,有必要加强宿舍运营体系的人性化。人性化要求高校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宿舍安全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制度化的管理只是一种外在的动力,提高了宿舍安全管理的效率。例如,在大学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增加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因素。通过设计一个将学生的思想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系统,让学生在入学时获得更密集的安全知识,按照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学生的真实姓名是不可见的。我们在引进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参与宿舍安全管理,让学生安全地留在宿舍。行政机关强化学生责任制,提高学生安全保障能力。定期检查制度的学生宿舍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安全要求的充分考虑,实现了人性化理念的有效落实。宿舍安全管理体系的人性化和完善,将增加学生对宿舍安全知识的理解,提高安全意识,满足学生安全生活的需求,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效率,切实加强宿舍安全管理。

(三)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实践是高校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创新管理方式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大楼经理负责。学校应在每个宿舍安置楼宇管理员,确保楼宇管理员住在楼内,加强宿舍管理,并向辅导员通报学生心理动态和宿舍情况。快速查找并解决诸如电力、夜间上网和人际沟通不一致等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施工经理的责任。学校须派维修人员巡查学生宿舍。主要检查学生宿舍卫生问题、宿舍安全隐患、公共设施等。当学生宿舍出现安全问题时,维修人员需要对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还需要对晚上回家的学生进行照顾,严格管理外人的进出。由于楼宇管理人员的管理任务较多,学校在增加宿舍数量时需要及时与管理人员沟通,增加楼宇管理人员数量,合理减少人工,实现对宿舍安全的有效管理。三是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由宿舍管理委员会支持。高校需要对宿舍区进行有序管理,落实各项宿舍管理制度。需要一个称为宿舍指导委员会的特殊组织。负责宿舍的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学生党员、班长、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主要负责对学生内部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价,加强学生管理,实现异质与自我的有效结合。同时,在宿舍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围绕如何解决宿舍安全常见问题定期开展组织会议,实现对目标问题的突破。安全管理的整体有效性包括识别个别学生可能导致的宿舍安全问题和改善学校宿舍安全问题。

(四)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越来越重视,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在各个领域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学生公寓建设上,也需要以文化为切入点,建设属于自己的公寓文化。学生能够将平日里的生活与精神文明有效融合,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能做众人的榜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尽可能地彰显高校公寓文化。对于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来说,传统的公寓管理方式已经不适于现今的学生,高校公寓在进行管理时,也需要在方法和形式上与时俱进,以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需求。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者可以通过现有的工具,结合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新媒体技术来制作和宣传公寓文化作品。比如可以定期制作黑板报,每一期选择一个相关的话题,让每个宿舍学生轮流制作,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简单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公寓文化作品印刷成册进行宣传,或者举办设计海报的活动等,将公寓文化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进行展现,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高校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将最新的公寓精神文化作品上传,让大家共同欣赏,达到宣传的目的,吸引更多的人。高校还可以定期通过新媒体开展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公寓文化活动和比赛,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积极参与,为高校公寓管理赋予新的含义,比如可以举办卫生比赛,公寓文明评比等。让更多的学生投身到公寓文化建设中来,扩大影响力,让学生不再是一个个个体,而是将学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具有团队意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参与到各个活动和比赛的过程中,还能够丰富课余时间,丰富精神世界,建设文明校园,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建设,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公寓文化氛围。

(五)改善双方的关系。为了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公寓管理员可以创建一个自由发声的平台,来对学生的信息以及建议进行整合。学生平时可以通过平台来吐露自己内心的声音,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公寓本身的问题,及时发表,有助于高校公寓的管理,也有助于在管理方法上的改进。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减少解决公寓问题的时间和成本,更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平时,公寓管理员可以将一些最近的公寓信息、管理制度、公寓安全问题等上传至平台,让学会及时了解住宿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观看后对这些规章制度做出反应。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日常公寓生活至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转载、点赞、评论等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便于公寓管理员的管理。当然还可以设置匿名,有些问题学生不方便透露真实信息,就可以匿名反馈,公寓管理者看到后可以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日后改进自己的工作,让学生和管理员之间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从而达到最佳管理的效果和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这个时代一个引人注目的词就是“新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许多单位和个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TikTok,ShortFlash,Flash,APPtoday等,各种快节奏的产品正在逐渐涌现。目前,通过新媒体在高校的运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新媒体也给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如何继续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带来的优势,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高度重视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宿舍安全管理,将学生宿舍的隐患与学校安全管理问题、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和管理职责相结合。管理模式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栋梁。

作者:张海鹏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安全管理工作探究2

目前,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出现了“非接触式”案件,以电信网络为媒介的诈骗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大、牵涉面广、违法成本低、案件侦破难度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给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带来很大风险[1]。校园安全是大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更是在校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2]。校园安全,也是高校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大学生群体受到知识结构、情感特征以及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网络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较弱,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也关乎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提高安全防范认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便于开展高校校园安全风险评估与预测的实践运用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校园诈骗事件的现状

202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3]。大学生群体为我国网民中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出行、购物和移动支付都离不开互联网,上网已变成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一种生活行为习惯。这就使得不法分子瞄准了缺乏社会经验、单纯又“多金”的大学生群体实施诈骗行为。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以及社交通常都依赖于网络。时代的发展,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随之不断花样翻新,诈骗案件类型呈现多样化,网络诈骗不仅违法成本很低,而且诈骗手段高科技化,如金融理财诈骗、推销诈骗等,使得多数大学生招架不住,受骗概率较大,稍不注意就会落入骗子的网络陷阱。受骗后,又因证据不好搜集而导致诈骗钱款不容易追回,在此背景下,校园诈骗行为频发、高发,导致大学生群体受骗人数越来越多。

二、高校校园诈骗案的危害性

(一)网络贷款诈骗涉及面广,损失巨大在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大学“校园贷”骗局比网贷刷单、二维码诈骗等其他骗局危害都要严重。近年来,大学校园贷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案件涉及全国,受骗人数众多。可见,校园诈骗案的发案频次高、涉案金额高、涉及面广、损失巨大。

(二)诈骗案件危害度高,社会负面影响深远校园诈骗案不仅让大学生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伤害。大学生大多没有经济收入,一旦上当受骗,无法偿还,轻则辍学,重则会走上轻生的绝路。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学生郑某某贷款58.95万元,因无力偿还,最终选择跳楼自杀;同年8月,山东准大学生徐某某因为准备的学费被骗,致使突发心脏病身亡。由此可见,高校校园诈骗案件具有很高的危害性,对社会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

(三)校园诈骗案件频发,部分学生被迫参与而误入歧途校园诈骗案件屡屡发生,大学生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导致严重后果。少数受害大学生被逼参与诈骗行为,走上诈骗之路,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骗取同学、亲戚、朋友的钱财。校园诈骗案件成本低,诈骗分子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随时随地实施诈骗,骗取数额不定,导致众多大学生上当受骗,造成极大的危害性。

三、较为常见的校园诈骗案件模式

(一)网络贷款网络贷款常见有套路贷(裸贷)、分期购、盗用身份信息贷款模式,“校园贷”是危害最大的校园诈骗模式。不法分子以利息低甚至零利息、贷款额度高、审核速度快等优势,诱骗大学生掉入陷阱,一旦学生上当受骗后,网络“高利贷”利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短期内利息高出本金很多倍,最后需要当事人偿还巨额贷款。

(二)电信诈骗电信诈骗形式有冒充熟人诈骗、冒充权威部门行骗。电信诈骗主要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管理机构难以进行现实接触性管控[4]。不法分子以非法的方式得到学生的个人信息,冒充大学生的熟人,并以其生病、车祸住院等理由,或者假冒公检法、银行机构、电信运营商、教育管理部门等权威机关,打电话告知当事人涉嫌各种欠费等,要求当事人把钱款汇到某一个指定账户,来骗取学生的钱财。

(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方式有金融理财诈骗、虚假兼职行骗、网络软件诈骗。诈骗分子通常利用网络软件诱骗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金融理财等,借此采取非法集资、股票指导等方式骗钱。例如,诈骗分子兼职信息,以高佣金、低工作量为噱头,诱骗学生支付保证金或垫付购物刷单、虚拟商品费,待学生刷单后拒不付款将学生拉黑[5]。骗子通过微信、QQ、短信、邮箱等平台,发送红包、虚假中奖、二维码假链接等信息,一旦学生点击、扫描,按诈骗分子的提示操作,大学生账户内的资金就被转到骗子的账户之中。

四、高校校园诈骗案件频发的成因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诈骗案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集团化甚至“合法化”特征。不法分子利用正规网络贷款公司的漏洞进行“校园贷”诈骗,“校园贷”已经成为影响较大的诈骗手段,给高校校园进行反诈骗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值得高校管理者高度警惕。骗子作案手段复杂多变与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强是校园诈骗案高发的一大重要原因。

(一)校园诈骗案件多发,是当前教育出现偏差引起的校园诈骗案件频频出现,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于看重学习成绩有一定关系,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用人单位也常常看重学生的高学历,而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得有些学校培养学生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导向。学生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往往处于学校和家长的长期保护中,经过高考来到大学校园后,由于其以前较少接触安全和防诈骗知识教育,更没有社会实践经历,很容易成为骗子的“猎物”。

(二)与高校大学生向劳动者身份转化有关大学生需要通过实习、就业等社会实践,逐步成为一个劳动者、社会人。在此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识别能力差,缺少自我防范意识,大学生急于求职、实习,为了体现自身价值从而上当受骗。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安全教育,有效降低其被骗的概率。

(三)受到当前社会浮躁风气影响创业潮流引发大学校园诈骗案频发。近几年,全民创业潮流风起云涌,媒体跟风报道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多多,但对其风险没有提出足够的警示。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指导,大学生不能对自身条件做出客观评价,产生盲目创业的现象,甚至因为上当受骗陷入传销或者误入其他骗局当中。

(四)受到社会多元化评价标准影响社会评价标准呈现多元化。过去,多数学生认为获得“评优评奖”有利于未来找工作、考公务员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评价标准不再单一化,用人单位的标准呈现多元化,会以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为标准,迫使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历练,有些大学生甚至因为缺乏经验阅历而上当受骗。

(五)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对于复杂的社会认识不足。高校学生长期生活在单纯的校园内,涉世不深,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对复杂的社会认识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分辨是非,急于体现自我价值,往往着急通过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或创业成功来证明自身价值[6],缺乏心理防范能力,容易受到网络电信诈骗。(六)缺少对网络电信诈骗的理论与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高校很少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电信诈骗案例的宣传教育,应该对大学生系统开展学习网络电信诈骗的理论与法律知识、技能,全面培养和发展高素质人才。把学习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考核范围之内。

五、高校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策略

(一)家长应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父母日常应给孩子灌输安全知识,让孩子明白互联网只是一个虚拟空间,提醒孩子学会判断网络上的人和事,正确使用互联网,网络里有知识也有陷阱。家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让孩子提前接触社会,通过电视、新闻、媒体了解相关诈骗的案例,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教导他们不要被诈骗分子的假意热情、承诺所迷惑,坚决保持理性,不感情用事,不受诈骗分子的蛊惑,慧眼识别不法分子的各类伪装。

(二)大学生应增强自身防范意识大学生应增强安全意识,不能过于盲目自信。要懂得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时刻注意不能泄露个人与家人信息,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大学生一定要保持清醒,不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不盲目攀比消费,时刻认识到社会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危机,谨记“贪小便宜吃大亏”“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轻信网络游戏中奖、刷单兼职等信息,不随意点击陌生人的链接,不要轻信“零利息校园贷”等各种贷款,网络交友要慎重,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三)辅导员深入一线掌握学生情况辅导员要深入一线,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还不熟悉外面崭新的环境,对陌生人毫无防备之心,新生入学报到时,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分子的目标。加强新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发现上当受骗的学生,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报案,部分学生觉得被诈骗金额不大,报警也不能追回,则选择保持沉默与隐忍,使得不法分子的诈骗活动屡屡得逞。要鼓励大学生第一时间报警,并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其进行安抚以及心理疏导,帮助其摆脱受骗受伤害的影响,不要产生心理负担,以有效避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四)高校需要加强优化评估机制高校应与公安机构等部门合作,开展有关电信诈骗实例的预防演习,科学进行电信诈骗预防工作形式和方式的调整,不断创新预防诈骗方案。同时需要加大信息管理部门的建设力度,建立起专业人才的核心队伍。在安全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高校应积极探索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提高信息化建设,为师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便捷。

(五)重视多元利益主体高校管理者不是唯一的主体,应重视多元利益主体。在风险评估方面要充分发挥师生和社会大众等多元利益主体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以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合理运用社会资源,弥补高校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完善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六)高校开设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高校应积极提高“非接触式”案件的防范意识。制定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计划,给大学生开设电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计入课程积分,提高大学生应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处理能力,通过法律知识、常识判断、应急对策等举措识别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七)构建社会多方主体联动机制,合力打击犯罪行为建立安全坚固的校园网络,将完善的系统应用、完整的设备服务、安全的体系性能等有机结合。将高校、公安机关及电信网络部门联合起来,协同发力以形成联动机制。促进改善电信网络运营环境,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等防控手段,以预防为主,并有力打击犯罪行为,建立及时挽回损失的长效机制。

(八)国家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应当健全电信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电信网络安全的监管措施。当前,应丰富高校法治教育的模式,增加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切实保护好大学生个人信息,不允许非法买卖、非法获取、非法泄露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维护电信网络安全环境,加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提高对电信网络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六、结语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复杂多变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让大学生应接不暇,甚至深受其害,既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也带来财产损失。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合力共管,建立全方位牢固的信息网络防控体系,全面打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完善校园安全预警机制,保障高校的安全稳定。

作者:吴俊 邵敏兰 吴宇珂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要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活泼、好动,安全意识薄弱,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幼儿的安全”作为单独章节列出,强调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重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的融合,这为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为幼儿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幼儿安全事故依旧呈现频发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不到位。例如,一些幼儿缺乏安全意识,荡秋千时没有意识到秋千需要在安全范围内摆动,导致磕伤或摔伤等情况;在洗手环节,一些幼儿将水洒落在地面上,湿漉漉的地面很容易导致幼儿摔伤。另外,幼儿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奇的东西,总是想去玩耍或者触碰新奇的事物,若是触碰了电源、刀片等危险事物,将直接其威胁生命安全。

二、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策略

(一)结合园所环境,宣传安全常识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我园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隐性作用,向幼儿宣传安全保护常识,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我园在班级或者走廊开辟“安全教育主题墙”,将安全事故案例制作成形象易懂的海报,张贴在主题墙上。为了突出幼儿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我园在一日生活的绘画环节,将安全教育和绘画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我园开展寻找身边“危险源”活动,引导幼儿用表征的方式记录安全小故事,把幼儿亲自绘制的安全教育漫画张贴在主题墙上,进一步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另外,我园还在班级创设“安全岛”“安全屋”等区角,投放一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安全教育书籍,张贴富有创意的安全标志和充满童趣的提示语,让安全教育插上“隐形的翅膀”。

(二)创新教育方式,强化卫生安全卫生安全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我园依托一日生活的学习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形象的动画:新冠病毒穿着全身带有刺的衣服,到处寻找可以袭击的目标,看到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勤换衣服、不讲卫生的小朋友,便会飞到他的身上,导致这个小朋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其他小朋友与他接触后,也感染上了这样的疾病,不能再玩耍。幼儿看到这样的动画后,进一步提高卫生安全意识。教师还利用儿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如不扎堆、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等。另外,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寻找一些关于食物发霉的视频,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让幼儿直观了解食物发霉的过程,通过观察、记录、探索、分享和交流,了解发霉食物对人体的危害性,强化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总之,安全教育是一种随机教育,需要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渗透和引导。


(三)组织区域游戏,学会自我保护区域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幼儿收获快乐、体验成长的源泉。幼儿对生活中的一切感到非常新奇,充满了探索欲,但不具有识别危险因素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园借助一日生活的区域游戏环节,组织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萌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例如,在“宝贝,我来接你了”情境游戏中,教师邀请一位陌生的家长扮演带走幼儿的“坏人”,班级内一名叫岚岚的幼儿扮演“宝贝”。在离园时,“坏人”拿着好多玩具和糖果走到岚岚的身旁说道:“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让我今天来接你,跟我一块走吧!”岚岚为了验证“坏人”说的话是否真实,便问“坏人”:“你知道我妈妈叫什么吗?我妈妈的手机号是多少?”看到“坏人”没有及时回复,岚岚说道:“我不想跟你走,我要在幼儿园等妈妈。”不一会儿,“坏人”便离开了幼儿园。

(四)强化户外安全,增强保护能力户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户外活动离不开走、跳、跑、钻等基础动作,不仅是培养幼儿身体协调与平衡能力的有效方式,还能培养幼儿的柔韧性与灵敏度。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参加户外活动时,面临着诸多的危险因素以及安全隐患。教师只有强化户外安全教育,才能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在“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大排查”主题安全教育活动中,全体幼儿积极参加,亲身体会了安全检查的重要性。有的幼儿检查出跳跳球的小球常常会“打架”,提出缩短绳子的方案。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幼儿的安全与健康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教师要依托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马娟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