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播音主持探析

时间:2022-12-12 15:05:24
播音主持探析

播音主持探析1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前沿科技,随着其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相当一部分工作岗位已经被人工智能替代,相关从业者也产生了危机感。以播音主持人为例,众多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越来越完善和智能化,它们拥有许多传统播音主持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近年出现的虚拟主持人、AI播音主持助手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主持行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也促使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提高意识,明确自身专业素质在智能化时代的不足与优势,尤其要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潮流,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开辟出新的自身发展路径,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一、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的新机遇

技术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当新技术应用于实践时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同时也加快了技术的优化和革新。随着人工智能语音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播音主持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例如,5G技术与AI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改变了传统传媒环境,构建出了播音主持的新场景和新语态,带给广大受众全新的播音主持观感。

1.播音主持的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实践活动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效率。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行业拥有了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如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神经网络等的使用,可以进一步优化播音主持中的信息采集、制作和传播环节。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众多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平台都为用户提供了信息的智能播报平台,所构建的虚拟主持人不仅端庄、灵活,而且能够随时随地与广大受众对话和交流。在加快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在播音内容生成环节,人工智能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特定算法完成数据收集、主题提炼、模板匹配等具体工作,进一步辅助主持人完成语音播报工作。

2.播音主持的可视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以及创作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播音主持也有了更高的可视化需求。虚拟主持人进一步满足了受众的可视化要求,同时打破了传统播音主持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能够最大程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虚拟主持人主要通过数字化处理技术,构建出或端庄大方或灵巧可爱的虚拟主持人形象,她们能够与受众之间构成新的互动交流方式,产生新的虚拟情感连接。从某种程度来说,虚拟主持人是传统播音主持的进一步优化和拓展,它有助于将各类信息进行格式化的处理,可以辅助真人主持人更好地完成播音主持工作,并提高其知识运用的效率。

3.播音主持的互动性。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于人际交互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的新型播音主持形式具有更高程度的交互性。例如,东方卫视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将网络热门话题进行重点内容的筛选和梳理,更好地追随热点新闻的发展趋势;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和广大网友进行互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与真人主持人进行互动,辅助其完成播音主持的工作。另外,虚拟主持人还拥有唱歌、诗词朗诵、答题等其他互动性的技能,这有助于它们在完成播音主持的基本工作之外,进一步构建出轻松、愉快的互动交流场景。

二、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播音主持人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语音在播音主持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播音主持的智能化、可视化、互动性特征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传统播音主持人正面临着多样性、稳定性、综合性方面的挑战。

1.多样性的缺乏。虚拟主持人不仅能够拥有多种方言能力、翻译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还能够实时切换和模仿不同性格、不同语言风格的主持内容,这是传统主持人所无法做到的。在现实播音主持的场景中,主持人一般会遵循较为固定的风格和流程,以便进一步提高播音主持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但是与虚拟主持人相比,他们缺乏风格上的多样性,同样也无法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2.工作状态稳定性不强。在播音主持工作过程中,许多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具有较高水平,尤其是在新闻主持行业十分重视专业素养和控制失误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场景中,还存在着播音主持人能力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能力素养较高,而刚进入行业的从业人员存在专业素养欠佳的问题。另外,真人播音主持人需要长时间保持工作状态,因此难免会受到个人情绪和疲劳等因素影响,进而影响工作效果,甚至可能影响最终收视率。虚拟播音主持人则没有这方面限制,它们不受情感、疲劳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几乎可以做到零失误。相较而言,真人播音主持人面临着执行方面的较大挑战。

3.能力的综合性不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更多综合性的能力和素养,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效果,播音主持人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采集、编写、制作和播报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往往由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欠缺,节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相比之下,虚拟主持人可以很好地实现节目内容的高效率播报。例如,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的虚拟主持人“小冰”,既可以快速地综合各类天气预测信息进行深入学习,同时还可以对天气状况进行实时点评,并且进行高质量的播报。

三、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播音主持人的独特优势

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但人依旧有着人工智能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即人文性、个性、艺术性等情感化要素。

1.人文关怀。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机器,因此它永远无法具备人类所独有的喜、怒、哀、乐。在播音主持场景中,播音主持人往往既要扮演信息传播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关照广大受众的精神发展和心理发展,以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尽管新技术能够带给人们更具创新性的环境和体验,但是在沟通互动过程中还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播音主持人能够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完成对于广大受众的情感构建。尤其是面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时,传统播音主持人可以进一步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2.个性化表达。尽管虚拟播音主持人可以模仿真人播音主持人的声音和外形,但是它们所具有的特点都是人工设计的,需要以人类行为数据为基础进行模仿。例如,通过学习真人播音主持人的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进行对特定内容的新闻播放,它们在外形塑造和声音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无法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主持风格。而传统播音主持人则往往能够凭借自身个性化表达特点,形成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从而为更多受众所喜爱。例如,端庄大方的董卿、幽默风趣的撒贝宁、“段子手”朱广权等,他们的个性化特点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

3.艺术性审美。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不仅规定了其信息传递、语言表达等基础能力,同时还要求相关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人格修养以及拥有较高的艺术审美素养。因此真人播音主持人能够进一步与受众形成艺术情感的共鸣,从而进一步优化信息内容的传播过程,这也是虚拟主持人所无法做到的。例如,在音乐和绘画领域,尽管人工智能可以高水平地模仿并进行艺术创作,但它仍然是以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机械运动,而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需要播音主持人结合现实性体验,引导观众进行审美感受。这些审美愉悦性和情感上的共鸣是虚拟播音主持人所无法提供的。

四、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的发展路径

在播音主持行业中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无疑需要被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而传统播音主持人的人性化优势则需要继续强化。如何融合双方各自的优势,进而推动播音主持行业创新发展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1.融合技术优势,实现与时俱进。在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行业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行业环境,这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潮流,进一步转变行业发展的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思想和能力的与时俱进,避免被时展所淘汰。传统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技术性优势,融合各类信息化技术,利用更加智能化渠道,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素养。例如,主持人既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的高水平存储和计算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训练机器人对人类情感的表达,使虚拟主持人成为更加有温度、有情感的“助手”。

2.扬长避短,走人性化路线。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它是机器,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机械性工作;但其缺点也在于它始终是机器,无法进一步完成信息的深度交流工作。因此播音主持人要进一步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目标,要避免在信息搜集、信息获取、分析等方面与人工智能进行竞争,而是要走人性化发展道路。例如,在面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时,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未来行业的不断发展中,要开辟更多服务受众的功能;要进一步转变程式化的新闻主持风格,提高自身亲和力和接地气的程度,要深入基层百姓的生活之中,充分感受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以便激发自身发展潜能,使自身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3.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发挥人的主体性优势。人的丰富情感往往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进行进一步的体现,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人不能仅仅停留在“见字出声”的层次,而是要深入理解稿件内容所蕴含的情绪、内涵以及实用性价值。播音主持人要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要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情,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并维护好自身的品牌形象。只有进一步发挥人的主体性素养优势,才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挑战,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五、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为播音主持人带来了许多工作上的便利,使他们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新闻信息,提高播音主持效率。但虚拟播音主持人等技术的完善也给播音主持人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促使他们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与素养。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充分发挥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认识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而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要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长处,掌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开拓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新领域。只有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助力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

作者:沈智婉 单位:河北卫视主持人

播音主持探析2

近年来,体育赛事和体育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受众对于体育赛事的转播有了新的要求,体育解说员、评论员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解说是解说员、评论员对体育比赛现场激动人心的战况进行实时的解说,从而使受众更好地观看和深入解读体育赛事,使体育更加富有激情。各大电视平台、网络平台竞标赛事版权,争相推出体育直播、赛事转播、赛事深入报道等体育节目。目前体育解说员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主持人专业出身,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且爱好体育;另一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体育知识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较为欠缺,退役之后进入解说员行列。无论哪种类型,观众对于体育解说员的要求都是不变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具备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目前,我国体育解说员、评论员从业人数较少,整体业务水平不高,还存在着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体育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解说时激情不够等一些令受众不满意以及没有更好观看体验的问题急需解决[1]。体育解说事业的发展和受众对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需要培养大量的体育解说人才得以实现,所以需要将体育事业进行到底,将体育解说进行到底。民办本科高校应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民办高校应具备语言学、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学方向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体育师资力量。本文通过研究本专业开设情况,分析目前培养体育解说员面临的困境和近期积极的探索,并寻求符合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化培养之策,以期提升民办高校培养体育解说员的能力。

1民办高校培养体育解说员面临的困境

1.1招生生源问题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发展的主要难题是艺术生的缺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是其中之一。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为校考和省统(联)考相结合的方式,湖北省内高校林立,组成了双一流院校、一本院校、公办本科、民办本科、高职高专院校完整的高校教育体系,选择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数量较少,导致民办高校能够录取的生源排名均位列靠后。学生入学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不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潜质。而体育解说员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职业,涉及戏剧影视学、体育学、文学、美学、传播学等,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解说员,走上解说台,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临场应变能力、良好的播音主持功底、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并且要理性看待比赛的输赢,深层次分析失败一方的原因。

1.2课程设置问题

当前各大高校是在依据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差异化需求来设置自身课程。但是民办高考办学类型、层次不同,大部分几乎类似的专业课程并不能展现出自身的教学特点,更达不到当下新媒体高速发展、更新换代的需求。其中部分课程会更注重播音主持专业技巧训练,如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探索出一个既适合专业发展又能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课程体系[2]。

1.3师资匮乏问题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课模式,需要根据播音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在大量理论基础上延伸到实践,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3]。这就对播音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突出的专业技能,如此才能保证可以针对每个同学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目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授1名,有丰富媒体工作经验的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4名,青年教师占比较高。青年教师虽然有工作热情和积极工作态度,但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都尚需历练提升,师资队伍薄弱,在新媒体方向上的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且,一些缺乏体育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在面对大量的学生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体育解说专业知识授予学生。另外,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工作分量过重,一位教师需负责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建设,相较其他高等院校来说还是相对落后的。

2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体育解说员培养方案概述及总结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细化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拓展)课,把一些同质化较多、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更换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在专业选修(扩展)课中加入了体育实况解说、游戏实况解说、即兴口语表达、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等实践性更强的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实况解说和游戏实况解说,具备成为一名优秀解说员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解说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能力、灵活自如地应对体育赛事解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将体育实况解说这门课程分为32学时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拥有一定的理解和解读比赛的能力,即分析判断比赛的能力和独立准备并进行现场解说比赛的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对各项运动的基本规则有深入了解,能够在解说中灵活运用。当然,体育实况解说对于从业人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自身利用课外时间不断练习语言表达,努力学习体育专业相关规则和知识,多关注一些体育赛事,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解说员做好充足的准备。

2.2投资新建实验室

为进一步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力争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子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斥资在图书馆2区和5区新建了三间实验室,分别为录音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新媒体演播室。录音实验室是进行声音录制剪辑的声学实验室,配备环绕声音频制作系统、音频工作站等专业音频录制设备,不仅能够满足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任务,也可为热爱体育解说的学生提供体育比赛配音、体育比赛解说的场所和机会。通过录制完整的声画同步的音视频,学生可以了解自身与优秀解说员的差距,着力提升体育配音与解说的能力。虚拟演播实验室由虚拟演播区、导播间、实景演播区三部分组成,室内配置高清现场导播、虚拟演播室系统、蓝箱与灯光系统等。虚拟演播实验室借力于云服务、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和完善专业的融媒体实训平台。学生在虚拟演播厅内,可以完成节目摄像、录制、剪辑、播出等,并且虚拟演播实验室能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子提供体育节目、模拟体育解说场景等。可以说,虚拟演播实验室的建设提升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也为培养适应当下社会的解说员提供了平台。新媒体演播室配有直播设备、声卡、话筒、耳麦、补光灯等,系统主要包括直播服务器与其配套软件,能够满足授课实况和网络课件的实时采集与直播,并兼具后期编辑与录播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网络直播的需要。学生运用网络直播技术,通过各个直播平台进行实践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网络直播各个模块的流程与技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新型网络主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新媒体演播室仅仅依靠手机就可以开始自己的体育比赛解说,有利于掌握体育网络直播的技能,便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学生对于体育解说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学习到的内容以及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践,对解说行业和媒体市场的了解并不深入,缺乏实际解说比赛的经验,对现代媒体市场的运作和实际体育比赛解说中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知之甚少。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解说行业的热情、锻炼学生在解说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积极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学生解说比赛的能力。在“引进来”方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曾邀请腾讯体育解说员、东京奥运会解说员石楷文先生对学生进行授课。石楷文先生是中央电视台《一起说奥运》篮球组解说全国前三名之一,从业多年,拥有丰富的体育实战经验。在授课过程中,石楷文先生结合自身的发展经历和解说行业的历史与现状,主要从现代解说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体育解说的微观准备、体育解说的宏观准备以及具体的解说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和实践角度对解说行业与媒体市场有了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对于解说员实战的认知不足以及对行业现状缺乏清晰认识等问题。课后,石楷文先生与对体育解说感兴趣的同学保持联系,积极指导大家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在“走出去”方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积极寻求机会,在大三教学实习课程中,让全体大三学生前往武汉广播电视台,与武汉台主持人面对面取经,共同完成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通过本次前往武汉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媒体运营情况,提升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动脑和制作节目的能力,完善了自身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能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并且,本次教学实习还邀请了武汉广播电视台《FUN肆体育》的制作人,其给同学讲述了如何做一档听众想听、爱听、乐听的节目,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广播向听众解说一场体育比赛,不仅开阔了他们对于体育节目的视野,增长了他们对于体育节目的见识,也为他们进一步走向社会制作体育类节目奠定了基础。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训不仅仅是将理论付诸实践,更是对他们自身未来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实训中找到属于且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便是实训的意义,一些对解说员这份工作感兴趣的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培养解说员的理念正在一步步落实,更多的学生因为多种方式的接触爱上了解说员这份工作。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应当主动转型,顺应时展,开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化培养之路,探索出培养优秀体育解说员的道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学校招生要求,完善专业课程缺口,改进教学方法,投资建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场所。同时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从书本延伸到真正的社会实践,使培养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社会所用。教师也应该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发挥自身价值培养顺应时展的体育解说人才,让体育解说员在体育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扩大在民办高校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竞争优势,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体育行业要求实现完美的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体育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3结语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多人关注体育赛事,大学生群体可以打破实践空间限制,随时随地的关注最新情况。体育方向播音主持人是推动体育传媒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力,优秀的体育解说员能够带动赛场的整个比赛氛围,让观众真正身临其境,使体育赛事更具吸引度和影响力[4],所以说,高校应注重体育解说人才的培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繁荣国家才能兴旺富裕,高校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完善学校专业缺口以及更新学校专业发展[5]。播音主持专业也是这样,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其特色,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专业,去用心感受这个专业的魅力所在,进而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作者:雷淇源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探析3

在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在人类社会中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体育节目也更加多元化。体育解说员是体育赛事和观众间的桥梁和纽带,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体育传媒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全国各大体育类院校纷纷增设播音主持专业(体育解说方向),紧跟时代步伐,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体育解说人才。本文针对体育类院校培养体育解说人才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开设播音主持专业(体育解说方向)的必要性

(一)年轻的专业体育解说人才匮乏

随着全民体育的意识逐渐增强,体育类节目和体育比赛的收视率逐年增加,观众的喜爱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体育解说员和体育节目主播便成为了观众与体育比赛和节目间的纽带,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的体育解说行业依旧缺少新鲜血液的输入,老一辈的解说员占据解说行业的半壁江山。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只是拥有一些实战经历,而观众对解说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在重大体育赛事中出现的年轻优秀的解说员太少,因此各大体育类院校顺应时代需要增设播音主持专业(体育解说方向),将为我国体育解说行业输入新鲜的血液。此外,一些“体育迷”出于对体育的忠实热爱,深入学习体育解说专业,这也是未来解说员的新生力量。在体育院校中增设该专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解说课程的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播音主持专业本领和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对于体育有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懂得如何将二者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精准地掌握体育解说的基本要领,进而培养出具备播音主持、体育解说、现场报道等应用能力,适应科技进步、媒体融合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体育解说行业优秀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体育解说是近几年社会上十分热门的职业,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进行解说报道的专业性人才是稀缺的。近两年,北体、上体、西体这三所院校发挥自身专业和位置优势,助力大型体育赛事,服务国家和社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度。2020年北京体育大学增设播音主持专业(体育解说方向),在全国范围内招收20名优秀学生,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培养出能够担任冬奥会各项体育赛事解说和报道工作的优秀解说员。国民对于冰上运动项目的了解较少,这就需要解说员普及相关的知识,帮助国民更快地看懂比赛。据光明网报道,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北京体育大学解说班的大学生们参与到冰壶、冰球、花样滑冰、钢架雪车和雪车共5个项目、62场比赛的解说之中。2022年1月26日,在咪咕视频发起的《沸腾吧!解说员》大型冬奥解说员选拔活动中,以上海体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为主力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比赛历时一个半月,播放量将近2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最终上海体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以3∶3平各选取了3名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全程参与北京冬奥会的解说工作。奥运赛场到处可见大学生解说员和播报员的身影,他们热情洋溢服务冬奥,传播中国声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西安举办,西安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成为全运会赛事报道和现场播报工作的主力军,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投入到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工作中,受到了一致好评。这些都凸显了体育院校增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要性。在融媒体时代,观众通过互联网就可收看体育比赛,一些互联网媒体中的商业巨头,如腾讯体育、优酷体育等平台和相关自媒体更需要一些“新势力”的体育解说员和体育节目主播,他们纷纷向一些解说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抛出橄榄枝,体育解说行业目前依然呈现出未饱和的状态。因此,满足社会市场对于体育解说员的需求,也是增设播音主持专业(体育解说方向)的必要性。

二、解说课程在体育院校面临的困境

(一)学校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据调查,一些体育院校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宣传力度较弱,在经费支持和设施完善上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与媒体相关的设备老旧且数量较少,种类单一,硬件配套设施不齐全,同时此类课程受教学经费的限制,学校教学的硬件配套设施与同一时期的业内配套设施更新速度相差较远,造成学生的实践效率和教师的课程效率低。2、课程设置不合理据了解,西体、武体等体育类院校为播音主持专业所设置的选修课大多是限制性选修,有关于体育解说方面的选修课偏少。而选修课程的讲解若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素质拓展及体育解说方向的把握与引导,便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和拓展自身的横向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解说课的理解较为片面。

3、专业宣传不到位宣传力度较弱,普及解说专业的范围小,许多大学生以及一些家长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对体育院校的播音专业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其专业性较弱。

4、招生考核标准缺乏规范性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西体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六大体育院校之一,也是国内率先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体育院校,但专业的发展却不如北体、上体。西体播音主持专业在招生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据各大体育类院校招生办公布的专业招生数据显示,西体平均每年的播音主持专业招生人数为150人,从数量上已经远超北体(20人)、上体(40人)、武体(80人)。这些排名靠前且资源较为丰富的学校,主要针对西北和北方一些城市进行招生,但从招生办公布的西体招生计划表中可以看出,将近70人是陕西省内的。根据西安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简章中的招生办法,陕西省内的考试方式与省外不同,针对陕西省内的该专业考生是通过参加省内笔试统考的方式,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不进行面试;而省外考生则是通过校考面试或是当地省内的统考面试的方式进行,无笔试。众所周知,播音主持专业的考试是要考察考生的临场发挥以及专业能力,若没有面试环节,只进行试卷的作答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基本专业能力的考察。部分陕西省内学生基础专业能力弱,与省外的同学在专业水平上有很大差距。如发音具有严重的地方性口音,部分生理性缺陷等,这些都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纠正的,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抛开学校的师资力量、资源、基础设施不说,学校要想发展好一个专业,不能只看重招生数量,更应该在招生质量上下功夫。如果学校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适合这门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何、与实际需要培养的对象是否相背离等问题,必定对该专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5、缺乏专业的教材从以往和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体育解说一直没有合适且更具权威性、专业性的教材来支撑教师讲授课程。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出现了很多混乱的局面,这样会更容W西部教育丨WesternEducation易造成教师们各行其道。如果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解说课教学规律的系统性,就会产生教学随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

1、专业教师数量少师资一直是各大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院校尤其缺少在体育解说方面有独到见解且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优秀教师。目前国内的优秀体育解说员数量较少,从事体育解说教学工作者更少,师资薄弱是体育解说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体育院校毕竟不是传媒类的专业院校,在资源、编制和待遇上远不及中传、浙传等顶尖级传媒类大学,这就使得普通体育类院校无法聘请到优秀的专业课教师。随着近几年各大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激增,给学校的师资力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体育类院校的播音专业老师呈现出技能不均衡的现象,例如部分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没有专业的教学方法,或有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缺少专业能力。有些教师是从新闻或中文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文学基础好,但缺少播音主持专业的训练。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缺乏创新,在教学和学术上的创新成果较少。学校应合理安排适当的老师讲授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特长,同时专业老师们更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将理论、实践、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融会贯通。

三、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拓宽实习实践领域,加大对解说的重视度

1、在融媒体时代,普通体育类院校应逐步提高适应时展的能力,学校应注重对解说专业开展融媒体技术类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运用校内的相关媒介设施,学会制作体育解说类的短片和节目,能够提升未来体育解说员的实操能力,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为体育赛事服务。这就需要学校完善相关媒介设施,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2、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和社会要注重加强培养在大型赛事中担当解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社会实践课的比重,拓宽实习实践领域,以培养应用型的体育解说人才为总体目标,突出实训实战式教学,以赛代练,以演促练。与此同时,学校应不断加强与校外各大媒体、机构平台的合作,积极向社会输送优秀解说人才,增加学生施展拳脚的机会,能够使学生持续性地积累实习实战的经验。同时安排教师随机辅导,让学生真正地走出校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地查缺补漏,弥补自身不足,练就过硬本领,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和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师资力量

1、体育院校发展好体育解说事业的关键还是在于师资力量的强弱,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与普通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老师不同之处是,体育院校解说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体育文化素养和播音主持业务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这就对选拔解说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尝试优化体育解说教师团队的师资结构,引进外聘资源,并严格指定选拔标准和规划,让一些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充足,乐于教学的解说员加入到体育院校解说课教师队伍中来,与其他老师进行实践上、理论上的交流互通。不断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能力,同时和学生一起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共同进步。2、无论是播音与主持还是体育解说,都是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因此学校以及相关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校内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合作,各抒己见,碰撞出新的火花,共同探讨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同相关体育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进行合作,注重教师们的创新意识,敢于另辟蹊径,拓展出一条培养优秀解说人才的新道路,编写出适用的教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该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当结合潮流新元素,才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体育解说员。

结 语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体育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体育解说方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只有顺势而为突破瓶颈,走出困境,改革创新,迎接挑战,使体育院校的解说课程发展的更好更快,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解说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易铭.探析播音主持基础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从专业汇报演出《花开的声音》反思基础教学[J].北方文学,2018(35):195.

[2]姚静,马增强.体育专业中播音主持方向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09):69-70.

[3]孟潇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对我国电视体育解说人才培养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20(09):104-106.

[4]薛梦晓.浅析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现状[J].青年时代,2016(27):108.

[5]招生数据均来源于各院校招生办.

作者:秦于寒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大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