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18 02:17:29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1篇

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

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播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创新;创新空间;探索

引言

21世纪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巅峰,如今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工具,拥有亿万受众群体,是现代媒体领域的主流。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应对新时代对播音主持的要求,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拓展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空间,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单纯是大众传媒,更担负着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的重任。而想要更好的发挥这些职能,就需要融入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播音主持艺术随时展,其发展既是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也是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人们的文化观、艺术观、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这都是促使播音主持艺术进行改革的外部条件1。随着外部条件的转变,人们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播音主持艺术就必须随着外部条件进行变化,对自身各要素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而内部更新与优化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内部动因2。在媒体形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传播条件得到改善,传播工具已革新,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要适应这样的新生存环境,这就是其自身运动的规律。新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播出量大,受众范围广,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都在作用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从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来看,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既讲求传播规律、尊重受众,又强调宣传职能,具有一定政治性。此外,不难看出未来播音主持艺术互动性将更强,“传与受”将得到协调。播音主持艺术将突破传统单向传播形式,走向双向传播,实现互动交流,将体现受众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是时展的必然,更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受众根本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从播音与主持职业角度来看,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趋于融合,这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外部条件影响所致,甚至播音主持人员将从事创作活动,进行主持、交流、编排、播出等工作,播音主持专业性将更强,制度化程度将提高。我国已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播音主持已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受相关法律调控和监管。从播音主持创作来看,呈现多质性和多元性,创作状态更加主动、开放,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手段丰富,副语言应用范围更广,节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创作能力在不断提高。从内容上来看,将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和大众艺术需求,追求市场效益,这一变化有利有弊。

二、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索

通过前文对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已经成为必然。从播音主持艺术特点不难看出,“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生命线,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必须要抓住这一规律,遵循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基本特征。在播音主持创作中要考虑到受众,要适应受众主体,适应当前传媒环境及外部条件,优化播音主持艺术内部构成要素,使“传”与“受”能够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理论建树尚显稚嫩,与行业发展速度不符,具体实践中存在大量理论空白,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繁重而紧迫,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3。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和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否认,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播音主持工作,影响着播音主持形式和内容。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媒体在媒体领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围绕网络展开的播音主持创作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一些网络特有播音主持形式,如平台直播。不难发现,新时期播音主持创作及创新中文化属性正在被不断削弱,而市场属性被强化。新生的节目形式对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新要求,使这种市场属性得到了体现,播音主持人员在能力上要表现更强节目驾驭能力,做到各种媒体形式的和谐对接与转换,如多平台主持、多地主持、联合主持、交错主持、传递主持等播音主持形式,都需要专业节目驾驭能力,所以在创新中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此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有效达到宣传目的,促进媒介传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所以创新目标的设定要合理,要准确。而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来看,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中,不同艺术形态会有不同创新导向,而这个创新导向受特定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所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是党和人们的喉舌,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观、价值观、媒介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播音主持艺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另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不仅要进行改革,还要继承,继承原有艺术要素。在艺术发展中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毫无疑问是后代艺术创新的基石,更是整个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语言文化,所以创新也要注重文化的继承,从而使播音主持艺术的文化内涵能够得到积累,给日后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留下经验。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与艺术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势在必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要坚持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文化继承。

注释:

1.董旭.社会表演学视野下主持人角色定位与角色表演研究[D].重庆大学,2014,02:43-46.

2.王新玲.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D].中央民族大学,2014,13(11):119-124.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3篇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这使得广播电视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人们也对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更高的求。播音主持艺术是广播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节目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一个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播音主持质量。若播音主持方面存在问题,再优秀的节目也无法被展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且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也在迫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媒介融合使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想要使节目获得成功,必须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空间的探索。本文将针对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索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播音主持;创新;创新空间;探索

21世纪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巅峰,如今广播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娱乐工具,拥有亿万受众群体,是现代媒体领域的主流。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应对新时代对播音主持的要求,适应新环境,面对新问题,拓展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空间,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单纯是大众传媒,更担负着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的重任。而想要更好的发挥这些职能,就需要融入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播音主持艺术随时展,其发展既是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也是外部条件影响的结果。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人们的文化观、艺术观、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这都是促使播音主持艺术进行改革的外部条件。随着外部条件的转变,人们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播音主持艺术就必须随着外部条件进行变化,对自身各要素进行不断优化和更新。而内部更新与优化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内部动因。在媒体形式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传播条件得到改善,传播工具已革新,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要适应这样的新生存环境,这就是其自身运动的规律。

新环境下信息资源丰富,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播出量大,受众范围广,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都在作用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从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来看,广播电视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既讲求传播规律、尊重受众,又强调宣传职能,具有一定政治性。此外,不难看出未来播音主持艺术互动性将更强,“传与受”将得到协调。播音主持艺术将突破传统单向传播形式,走向双向传播,实现互动交流,将体现受众的主体性。这种转变是时展的必然,更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受众根本需求的满足。另一方面,从播音与主持职业角度来看,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趋于融合,这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外部条件影响所致,甚至播音主持人员将从事创作活动,进行主持、交流、编排、播出等工作,播音主持专业性将更强,制度化程度将提高。我国已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播音主持已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受相关法律调控和监管。从播音主持创作来看,呈现多质性和多元性,创作状态更加主动、开放,表现形式多样,创作手段丰富,副语言应用范围更广,节目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创作能力在不断提高。从内容上来看,将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和大众艺术需求,追求市场效益,这一变化有利有弊。

二、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探索

通过前文对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已经成为必然。从播音主持艺术特点不难看出,“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生命线,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必须要抓住这一规律,遵循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基本特征。在播音主持创作中要考虑到受众,要适应受众主体,适应当前传媒环境及外部条件,优化播音主持艺术内部构成要素,使“传”与“受”能够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从而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益。目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理论建树尚显稚嫩,与行业发展速度不符,具体实践中存在大量理论空白,所以出现了种种问题,新时期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繁重而紧迫,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和当前广播电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不可否认,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播音主持工作,影响着播音主持形式和内容。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媒体在媒体领域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围绕网络展开的播音主持创作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一些网络特有播音主持形式,如平台直播。

不难发现,新时期播音主持创作及创新中文化属性正在被不断削弱,而市场属性被强化。新生的节目形式对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新要求,使这种市场属性得到了体现,播音主持人员在能力上要表现更强节目驾驭能力,做到各种媒体形式的和谐对接与转换,如多平台主持、多地主持、联合主持、交错主持、传递主持等播音主持形式,都需要专业节目驾驭能力,所以在创新中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此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有效达到宣传目的,促进媒介传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所以创新目标的设定要合理,要准确。而从播音主持艺术发展来看,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中,不同艺术形态会有不同创新导向,而这个创新导向受特定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所决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是党和人们的喉舌,所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观、价值观、媒介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播音主持艺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另外,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不仅要进行改革,还要继承,继承原有艺术要素。在艺术发展中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毫无疑问是后代艺术创新的基石,更是整个艺术形式的核心价值,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语言文化,所以创新也要注重文化的继承,从而使播音主持艺术的文化内涵能够得到积累,给日后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留下经验。

三、结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创新

1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分析

1.1 行业发展趋势变化

播音主持艺术是以播音主持文体业务理论为基础,以播音主持实践的动态发展变化为关注点,系统研究包括新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社教节目、谈话节目等各类节目播音主持的艺术特征、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艺术效果的职业,它在文化娱乐领域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在当前新媒体崛起大背景下,以语音矫正、发音练习、播音创作、新闻播读、即兴评述、节目主持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探索,极大的改变了目前行业发展趋势,从业者职业界限开始淡化,虽然传播与接收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但是在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逆传播等趋势。信息的传播作为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关键,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姿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未来发展中播音主持艺术将会更多的追求采编播一体化、同步二次编辑等,迎合观众与市场需求在职业领域做出变革,这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发展趋势变化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

1.2 从业人员素质变化

播音主持艺术的全新发展对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淘汰脱颖而出,需要从业人员积极提升综合素质,除了在专业上有所进步之外,还要更深层次的接触新媒体,探索多种节目的全新制作形式,促使行业发展与个人进步。比如电视新闻制作,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意味着电视台从业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在融合背景下解决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服务问题与质量问题,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类人才而言无疑就是全新的挑战。目前国内以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浙江卫视《星星的密室》、江西都市频道《空中黄金周》等为代表的节目都是积极进行融合创新的典型节目,这些节目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都较高,较高的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也代表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好发展前景。

2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前景探讨

2.1 播音主持艺术内容进步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相较其他领域而言,在发展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的理论与市场发展意味着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资源与潜力,无论是对理论的总结与研究,还是对市场的考察与开发。目前有关播音主持艺术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旧十分薄弱,对于内容与方法的学习仍旧有待进步,这意味着在不断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内容的进步与创新成为必然。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要立足于已有理论,积极结合当下总结发展经验与教训,配合传媒领域的发展将诸如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哲学等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播音主持艺术的含金量,财务管理论文促进文娱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鉴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同传媒领域关系密切,要积极融合新媒体优势与新兴技术,积极抢占全媒体传播制高点,在发展探索上做出创新。要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政策下的新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媒体生态机制,依托国家新政策环境,为播音主持艺术实现高水平的市场化发展与运作服务。要积极支持市场前景较好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适应传媒领域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播音主持艺术服务价值,实现改革探索工作上的新突破。

2.2 文娱市场繁荣带来发展机遇

近几年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与直播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前者的成功代表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后者如斗鱼、虎牙、战旗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依靠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我国综艺娱乐与直播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庞大的市场份额、消费潜力代表着播音主持艺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虽然对于从业人员将会提出更多挑战,在发展道路与形势上会出现诸多变化,但同时也意味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社会财富。同时,由于我国推出的“制播分离”“一剧两星”和“一晚两集”等政策,相关行业将会进一步获得良好发展,无论是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综艺栏目、实力雄厚的民营公司,还是各大厂商与赞助商积极参与运营的直播平台,繁荣发展的背后代表着更加明确和精细的社会分工与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利益链条,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趁此发展机遇进一步壮大自己有着重要意义。

2.3 创新发展道路

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而言,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对创新发展道路的探索将会是未来很长时期内的主旋律。在发展中无论是增加传播途径、细化职业分工、提升职业化水准,还是规范行业发展规范、完善法律与政策支持体系等,这些都会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带来福音,进一步促进国内播音主持艺术的繁荣。在创新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相关理论与实践将会更加充实,可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播音主持服务,在群众审美水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益发展经验。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探索将会为人才培养、市场发展提供有益支持,为传媒领域与文娱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行业的进步与创新至关重要,有利于提升媒体融合环境下对新挑战的应对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艺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拥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要紧跟传媒领域与文娱市场发展步伐,积极创新播音主持艺术内容,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进一步挖掘播音主持艺术服务的价值与潜力。

参考文献

[1]何华.浅析播音主持艺术的时代创新[J].科技资讯,2014(27):222.

[2]张媛.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14.

[3]卫一彬.试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前景[J].戏剧之家,2015(14):276.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创新

1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分析

1.1 行业发展趋势变化

播音主持艺术是以播音主持文体业务理论为基础,以播音主持实践的动态发展变化为关注点,系统研究包括新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社教节目、谈话节目等各类节目播音主持的艺术特征、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艺术效果的职业,它在文化娱乐领域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在当前新媒体崛起大背景下,以语音矫正、发音练习、播音创作、新闻播读、即兴评述、节目主持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探索,极大的改变了目前行业发展趋势,从业者职业界限开始淡化,虽然传播与接收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但是在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逆传播等趋势。信息的传播作为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关键,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姿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未来发展中播音主持艺术将会更多的追求采编播一体化、同步二次编辑等,迎合观众与市场需求在职业领域做出变革,这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发展趋势变化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

1.2 从业人员素质变化

播音主持艺术的全新发展对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淘汰脱颖而出,需要从业人员积极提升综合素质,除了在专业上有所进步之外,还要更深层次的接触新媒体,探索多种节目的全新制作形式,促使行业发展与个人进步。比如电视新闻制作,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意味着电视台从业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在融合背景下解决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服务问题与质量问题,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类人才而言无疑就是全新的挑战。目前国内以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浙江卫视《星星的密室》、江西都市频道《空中黄金周》等为代表的节目都是积极进行融合创新的典型节目,这些节目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都较高,较高的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也代表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好发展前景。

2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前景探讨

2.1 播音主持艺术内容进步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相较其他领域而言,在发展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的理论与市场发展意味着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资源与潜力,无论是对理论的总结与研究,还是对市场的考察与开发。目前有关播音主持艺术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旧十分薄弱,对于内容与方法的学习仍旧有待进步,这意味着在不断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内容的进步与创新成为必然。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要立足于已有理论,积极结合当下总结发展经验与教训,配合传媒领域的发展将诸如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哲学等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播音主持艺术的含金量,财务管理论文促进文娱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鉴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同传媒领域关系密切,要积极融合新媒体优势与新兴技术,积极抢占全媒体传播制高点,在发展探索上做出创新。要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政策下的新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媒体生态机制,依托国家新政策环境,为播音主持艺术实现高水平的市场化发展与运作服务。要积极支持市场前景较好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适应传媒领域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播音主持艺术服务价值,实现改革探索工作上的新突破。

2.2 文娱市场繁荣带来发展机遇

近几年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与直播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前者的成功代表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后者如斗鱼、虎牙、战旗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依靠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我国综艺娱乐与直播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庞大的市场份额、消费潜力代表着播音主持艺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虽然对于从业人员将会提出更多挑战,在发展道路与形势上会出现诸多变化,但同时也意味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社会财富。同时,由于我国推出的“制播分离”“一剧两星”和“一晚两集”等政策,相关行业将会进一步获得良好发展,无论是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综艺栏目、实力雄厚的民营公司,还是各大厂商与赞助商积极参与运营的直播平台,繁荣发展的背后代表着更加明确和精细的社会分工与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利益链条,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趁此发展机遇进一步壮大自己有着重要意义。

2.3 创新发展道路

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而言,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对创新发展道路的探索将会是未来很长时期内的主旋律。在发展中无论是增加传播途径、细化职业分工、提升职业化水准,还是规范行业发展规范、完善法律与政策支持体系等,这些都会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带来福音,进一步促进国内播音主持艺术的繁荣。在创新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相关理论与实践将会更加充实,可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播音主持服务,在群众审美水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益发展经验。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探索将会为人才培养、市场发展提供有益支持,为传媒领域与文娱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行业的进步与创新至关重要,有利于提升媒体融合环境下对新挑战的应对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艺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拥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要紧跟传媒领域与文娱市场发展步伐,积极创新播音主持艺术内容,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进一步挖掘播音主持艺术服务的价值与潜力。

参考文献

[1]何华.浅析播音主持艺术的时代创新[J].科技资讯,2014(27):222.

[2]张媛.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14.

[3]卫一彬.试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前景[J].戏剧之家,2015(14):276.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6篇

美国科学历史学家托马斯库恩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备了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式之后,才能称其为科学,否则,只能被看做是"前科学〃。"范式”(paradigm)最早作为一个概念被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范式,是一种组织性的理论视角。就像一幢建筑,范式一旦被建造起来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承载了建筑者的梦想,也将梦想具体化。在库恩看来,"范式”一词与"科学共同体〃十分接近,科学共同体中所包含的信念、知识基础、研究工具,及其总和都可以在范式中得到集中体现。因此,可以说,范式集研究者的信念、知识储备、研究工具、价值判断等要素为一体,聚合着一门学科的理论传统,为其发展规划了科学的路径。

在充分认同库恩所提"范式”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将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作为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加以研究,而相关学者则可被视为学术共同体中的成员,在特定的圈层中,他们的成果可纳入相应的理论范式,在规定的学术视域下展开研究。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传统与现状

相较于其他成熟的学科门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研究尚显年轻。如果从1940年人民广播诞生之日算起,至今不过70余年,即便从20世纪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办算起,也不过百年历史。这与其上位学科新闻与传播学几个世纪的传承相比,差距立显。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电子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列车风驰电掣。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与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双重语境之下,社会人文心理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文化观念在器物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都发生了结构性裂变。这些社会思潮在传媒行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尽管受到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冲击,近期关于当下广播电视传媒公信力的研究表明,电视仍是受众最信任的传媒渠道,61.9%的被访者对此持认同观点。⑴作为广播电视媒介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中介,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扮演着传媒行业"把关人〃的角色,也在受众潜意识的期待视界中充当了"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对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恰恰折射出学界对电子传媒行业文化体认的深度。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以播音业务研究为发端,在总结老一辈无产阶级播音艺术家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借鉴了声乐、曲艺等相关艺术门类的学理经验,诞生了一批相对成型的理论著述,如齐越的《献给祖国的声音》、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张颂的《播音语言通论》《播音创作基础》、吴郁的《播音学简明教程》、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等等。这些论著在传承播音业务传统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学理认知,时至今日,其思想仍在业内广泛传播。在众多著述中,已故张颂教授主编的《中国播音学》被视为集大成的扛鼎之作,此书出版十余年来,已成为国内该学科普遍认同的基础性教材,其研究视角、方法与态度体系,构架起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一种重要基础理论范式。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研究具有独特的本体性规律,但毕竟还有待完善和拓展。播音主持创作基于其实践性、形象性、音声性、多质性等特点,给学理总结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其间分歧不断、争鸣不息。将具象化的声音、图像描摹为抽象的文字语言,不易;将转瞬即逝的文化现象勾勒为富于规律性的本行业文化地图,不易;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性表征转化为审美体认,不易;将跨学科、交叉学科的集合点准确定位,实属不易。于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与广播电视行业的日新月异同行,研究中离散性的、富于洞见的个体化言说居多,而任何一点同一性共识的达成,都举步维艰。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降,随着主持人队伍的广泛兴起,主持人文化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大批新观点、新主张层出不穷。以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坚持捍卫播音语言本体论,进而提出播音主持一体论和播音主持涵盖论。而以白谦诚为代表的新锐学派则坚决主张替代论,意为播音员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播音员终将为主持人所替代。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传播是单向传播亦或双向传播、播音员主持人是否需要表演、节目主持人的起源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热议。理论交锋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界与业界专家各自秉承着自己的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相持不下。

时代跨越至新世纪,论而不争的话题被暂时搁置,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诸多后起学者借时展的东风,借各自的学科优势,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拓宽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视域。以深圳大学应天常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独辟蹊径,开创了播音主持研究的南方学派,其专著《节目主持人通论》《节目主持语用学》等将语言学、社会学理论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相对接,其扎实的论证、严谨的态度和鞭辟入里的观点获得了学界的赞许;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贵武副教授则从传播学视域切入,分别出版了专著《语言与传播一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主持传播学概论》;上海戏剧学院的吴洪林教授将影视戏剧表演艺术的相关理论与训练方法同主持人培养相勾连,出版了专著《主持艺术》;吉林大学文学院孔朝蓬教授、施斌副教授带领的团队,依托本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学底蕴,重新编写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系列教材,以史论中介、价值趋附、经验认同为研究方法,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代表的传统精英学派并不甘寂寞,相继推出了《朗读学》《朗读美学》《语言和谐艺术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等一批著作,其学术脉络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可见一斑。

多元共存的研究格局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阵地。然而,在百花齐放的繁华中也出现了乱象纷呈的尴尬景观。一些局外学者不明就里,仅靠一腔热忱盲目发表主张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在国内新闻及广播电视的核心期刊中,很大一部分关于播音主持的文章令人遗憾。要么停留在感想式、印象式的点评层面;要么作简单的业务总结,学理深度扁平化;要么以花哨的新鲜理论作浮夸式的学术包装,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核心价值缺失。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呼唤着理论创新,期待着百家争鸣,但也亟须坦诚的基础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播音与主持艺术集纳了相关学科的既有研究成果,也正在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当然,受到学科发展的时间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完备的理论体系尚未成型,原有的理论框架中还有很多偏颇有待斧正,很多细节有待完善。因此,建立相对统一的理论范式势在必行。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四大范式

理论构建的诉求在于解析人类社会不同领域中的思想与现象。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方法论武器,本文试图从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科的"科学共同体〃视域出发,将共有的信念、知识基础、研究工具作为范式划分的基本依据。

笔者在系统研究了几十年播音主持艺术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前辈与同行的学术传统、背景、研究习惯与思想惯性,将学界研究归纳为四大范式,即技术艺术基础论、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意识形态决定论、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四大范式的研究视角、学术基础、思考重点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共同建构起播音主持艺术这座宏伟大厦。

1.技术艺术基础论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播音与主持艺术对于技术、技巧的依赖尤为明显。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艺术的本质是技术,所不同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技术。”西方著名的符号哲学家卡西尔也曾谈道:"艺术给予我们以实在的更丰富更生动的五彩缤纷的形象,也使我们更深刻地洞见了实在的形式结构。”[2]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作实践表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乏娴熟的有声语言表达技能,再厚重的思想也将无从传达。为达到张颂教授所指出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有声语言传播境界,以技术、技巧支撑的艺术体验,无疑是一条难以规避的学科路径。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中的技术艺术基础论,恰是传承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学术传统,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视为"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从语音发声、播音创作、文体播音等角度,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展开系统研究。在这一经典播音主持创作学派看来,自然主义倾向将导致大众传播陷入人际传播的汪洋,不得自拔。"能否在传播活动中创作出富有生命活力的有声语言作品,是体现传播主体生命活力、实现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关键”。

在技术艺术基础论的指导下,《播音发声学》(徐恒)、《播音创作基础》(张颂)、《中国播音学》(张颂等)成为这一传统学派的滥觞之作。在借鉴姊妹艺术的过程中,大量的原创理论推陈出新,形成其学科研究发展稳健而扎实的基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实验技术的发展,大量实验语音学的成果也被引入该研究领域,如以计算机技术替代真人的普通话语音测试、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考量播音艺术用声气息的变化等。可以说,技术艺术基础论作为经典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范式,以其厚重的历史经验、广泛的学术影响、卓有成效的现实成果,成为国内播音主持研究领域众多维度中的重要一极。

2.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渐次从传统播音员队伍中剥离出来,其独特、鲜活的传播形态受到了受众界、业界、学界的普遍关注。将主持人文化现象搁置在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生态中进行审视,成为各派学人研究的重点。然而,也正由于对主持人这一新兴媒介现象的广泛、热切关注,新旧理论此消彼长,研究景况乱象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场域演化为一场缺乏学术对接点的芜杂讨论,传统学者忧心忡忡,后起学者愦愦不平。

事实上,将主持人现象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景观加以考察,无可厚非。关键是怎样在深谙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学理认知看做一个新陈代谢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清扫运动。任何盲目的所谓"填补空白〃"重大突破〃都显得幼稚与可笑。

作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研究有赖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加以支撑。以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的范式为切入点,可吸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华,将本学科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当今社会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创作,是在大众传播环境下揉入人际传播而表现出的口语传播。广义上现代化、后现代化的社会语境,狭义上电子媒介的播出语境,是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逻辑起点,承认这一点,学者们对主持人角色、功能、社会价值的探讨才可能有同—性的价值归宿。语言符号学中的语境理论、能指所指理论、意义理论、神话理论等可将主持人传播符号加以细致解剖;传播学中的经验主义、批判主义、媒介环境主义又是对主持人传播文化研究的科学构建;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交往理论、对话理论、主体间性理论等可深入解读主持人传播的社会价值,搭建起传受双方的对话关系。总之,社会文化传播本体论是一个学术交锋最为复杂的场域,尽管如此,在通晓各派理论基点,厘清学术主张背后的清晰脉络后,这一范式可能成为深入读解、准确定位当下主持传播形态与观念的一把钥匙。

3. 意识形态决定论

播音主持创作、运作、研究景况在中西方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观念联系密切。尽管中西方国家对于民主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无论在哪一国度里,大众传播媒介都是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场域。播音员、主持人正是在意识形态的规约下进行着社会文化信息传播工作。因此,从意识形态入手对播音主持艺术进行研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范式。

"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后因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反复运用而被学术界熟识。一般意义上来说,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1977年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意识形态〃注: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抑或阿尔都塞的"询唤”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观念,诸多学者和研究流派都将媒介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选在意识形态范畴。广播电视传播媒介"通过各种更加宏观的权力框架来联系各种家庭语境的构建;融合这些统治结构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不在场(absence);将某些文化活动的作用当做社会控制的诸种形式,这可能比它们的符号丰富性更为重要”。

作为一架虹桥,意识形态将政治规约、媒介体制、选拔管理、使用机制等要素与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工作紧密勾连。事实上,任何以上要素的细微改变,都会对播音主持具体工作造成深刻影响。不难想见,意识形态决定论范式的提出,具有切实的现实意义,而非虚张声势。

在中国当下社会,广播电视传播媒介仍是捍卫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引领舆论导向的重要国家机构,播音员主持人则是国家、政府话语的重要"把关人〃,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自然不能跨越意识形态规约范畴,用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体价值取向来覆盖带有国家意志的媒介价值取向。在避免政治身份简单化的前提之下,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身份识别、传播语言引领下的传统文化价值、本土文化价值等等,都是意识形态决定论范式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具体内容。在这一范式的指导下,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传播语言的文化地位、有声语言的个性表征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共生共荣。

4. 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

对创作主体的研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并不鲜见。如文学领域中对某位作家、诗人的研究,艺术学领域中对某位音乐家、导演的研究等,都属于对创作主体的研究范畴。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文学、艺术领域中对创作者的研究,已然跳脱出狭隘的文献学概念,更强调情境对主体意义的决定性。也就是说,将具体的创作者视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在应用性范畴之内,一切表意的符号实体都被囊括于其中。正如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所言:"文本是复数的,具有无法缩减的多义性。"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中,有必要将某位具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文本加以研究,在文本细读中,梳理出经验性判断、学理主张与文化深意,即本文中所称的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范式。

将具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文本当做一个文化现象加以阐释,必然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总是要具有相应的文化蕴藉,这种文化蕴藉势必通过文化修辞手段呈现;其二,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修辞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三,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修辞、口语修辞与文化语境的对话、交流可借用语言学模型等形式分析框架进行阐释。

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范式,不能停留在对受众阅听体验的感性描摹层面,传播主体文本有时呈现在受众感知觉范围内的信息是被部分遮蔽和抑制的,只有透过无意识层面,从创作主体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彼此依赖关系角度出发,去重新发现合理化阐释的结果。也就是说,潜藏在一般文本之下的,还有更需要挖掘和凝聚的第二重文本。

具体而言,对传播主体文本的深入阐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跨越直观感受,探究文本的边缘、空白处;第二,从边缘、空白处寻觅第二重文本,并对其概括、梳理;第三,把第二重文本搁置在播音主持作品和社会文化语境中,在关系图谱中做合理化阐释。

值得一提的是,就传播主体文本细读论范式而言,深圳大学应天常教授于1999年出版的《节目主持艺术论》中,就不乏成功的个案研究范例,其经验值得汲取借鉴。

三、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学术规范

时下,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论著颇丰,但细究起来,同一性重复阐释居多,鹤立鸡群的真知灼见鲜见;感想式、印象式业务总结居多,(下转第46页)参与者不仅是同人创作者,南派三叔还利用微博、百度贴吧等进行票选活动,使该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盗墓笔记》密室游戏在正式开放前进行为期5天的内测,内测除了可收集体验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在正式推出之前予以完善,还能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增加受众的期待值。

结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 艺术; 发展; 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时展、信息社会的逐渐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思想观念、文化艺术上的变革等,播音主持工作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为播音主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播音方式变革、传播媒体增多、传播条件改善。随着传播组织的更加专业化和从业人员的多样化,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创作样式、创作手段、创作工具、创作依据、创作观念、创作状态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同时,播音主持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

1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

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共同本质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内容逐渐趋于一致。未来播音员和主持人会逐渐融合在一起,从业人员需要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项技能。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变得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所以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做到规范化。播音事业正变得市场化,市场化条件下的运作模式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播音事业要求更高的职业化。只有达到高水平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主持人和播音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适应力更强,个性更鲜明。由于网络和通讯方式的不断发展,电视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主持人、播音员会出现不止一种媒介上。主持的种类越来越多,节目分化也就越来越细。如文艺节目可细分为娱乐类、综艺类等,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和较强的能力,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才能胜任主持各种节目的任务。

创作主体的技术含量增多,知识结构加大。创作主体的能力增强,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编播和制作为一体;以节目为单元,对创作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但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

播音主持的创作依据音乐、稿件、画面等要素,这些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对节目的要求,稿件形式、音乐、画面变得多样化。

2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的必然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发展创新。

2.1 理论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才刚走过启蒙的初创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垦。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填充理论上的空白。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践工作都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很多方面需要理论研究,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播音发声、创作基础、传播方式、审美趋向、节目形态等需要有理论支撑。在广播业务方面,如评论节目、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专项研究方面,如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哲学、播音文化学、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教育学、播音管理学、语言传播研究、人机对话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等,都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研究。

2.2 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和整个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今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播音主持艺术时刻都在发展中创新,如广播与网络结合,互联网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后,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身,形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电视既有市场的属性,又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还有技术属性,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为创作更多的节目样式提供了条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更多的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有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驾驭能力。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变化,节目主持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与发展,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演播室与现场交错主持、多地点活动主持、异地交互主持等。时代的发展既给播音传播技术带来挑战和压力,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提供了新天地。

2.3 创新要处理好与导向、继承、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事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服装服饰、衣着打扮都有导向作用。创新是在继承上产生的,需要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任何创新都是同创作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出流畅、灵活、独特性。

3 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能调动听众的兴趣,能让听众接受。播音主持艺术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的统一,播音主持应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创作要源于现实,要用语言展现个性魅力。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时代在变,听众的口味也在变,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与活力。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艺术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吕娟,刘菲. 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5).

[2] 王梓橙. 论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有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科教文汇,2008(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