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业高中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7 18:09:08
职业高中论文

职业高中论文第1篇

(一)教育教学统一原则

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备中初级水平的生产者和管理者,,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这些都要依靠教学和教育的统一,现代的教书育人,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固然以知识传授为主,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淡化甚至放弃学生的德育,单纯的知识教学和单纯的政治教学都是不可取的,无论从对职业高中学科体系的分析,还是对职业高中教学实践的研究,都可以看出教育与教学时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教育渗透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职业高中的生源素质相对较低,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不高。因此,职业高中的教学,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贯彻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另一方面,学科课堂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是在教学内容基础上的教育。知识传授式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围绕它来展开,因此,课堂是不可能有单独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堂德育必须要贯彻渗透性原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把握时机实施教育。德育能容可以安排在文化课教学中,也可以穿插在专业理论课、实践操作课教学中。

(三)贯穿始终的原则

德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贯穿于教学、实习、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也不只是政教、团委等专门机构的任务,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对学生的德育任务。他们可以从多角度、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科教师要有意识的把教育思想贯彻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备课时,既要备教学内容,也要备教育内容;上课时,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也要重视思想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要教会他们培养品德修养的方法。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时,也要可和教师的教育质量。

二、职业高中全方位德育模式建立方法

(一)建立德育领导组织系统

要想建立职业高中全方位德育模式,首先要建立以校长为核心建立党政最高德育领导组织,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下设德育小组、教导处、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工会,通过这些组织,切实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之目的。

(二)做好德育的保证工作

1、学校要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建立一系列德育基地,如:德育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等;建立校广播站及阅报栏、板报等。学校还应该拨出必要的资金作为的预案活动金飞,大力支持德育建设。

2、将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使他们的工作得到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和教师队伍。

(三)充分发挥课堂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政治课改革,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德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精心安排,注重实效。

通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教育。因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全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论不能进入课堂,不能进入新一代青年学生的头脑,我们的民族精神将不能一代代传承此案去,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直接影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通过对课堂思想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以科学理论为武器,提高识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他们呢在思想观念、能力、品德、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逐步适应国家和世界最新的经济形势。

通过《职业道德》的教学,把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和做人规范渗透打破各个学科,贯穿于各种活动中去,是学生懂得一个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道德和做人规范,帮助他们逐步实例职业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做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劳动者。此外,学校还应该要求德育老师与各科老师密切配合,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德育老师,把德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让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德育应该深入到校园的各项文化建设中去,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贯穿带过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班的热情,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在各种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内容健康的、格调高雅的、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园地。

(五)加强礼仪训练

学校的德育要从细节做起,礼仪是其中的重点环节。学校通过加强礼仪训练,增强学生对国旗、国徽、国歌的崇敬之情,把升国旗、唱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贯彻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调动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假设良好的校风校纪。

(六)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格局

在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一方面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争取家长参与对子女的德育过程,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对德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帮助他们采取适当的方法配合学校对其子女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另一方面,一社会教育为一头。学校组织学生阅读思想内容健康的好书,唱陶冶情操的好歌,观赏激励斗志的优秀影视节目;邀请英雄模范、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到校作报告;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场馆、景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广阔的社火生活变成青年学生进行德育的大课堂。

职业高中论文第2篇

1.学校教育方法欠妥

青少年是德育主体,但不是灌输客体。一些职业高中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就是系统地向这些学生传授道德理论知识,认为他们只要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能提高道德素质,忽视、缺少道德情感的激发和道德意志的强化,使德育过程中缺失了“情”、“意”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社会生活中道德失范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膨胀,这些问题使尚未成熟的职业高中学生深受影响。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失落感,所以喜欢接触社会、模仿不良行为寻找刺激、缓解压力。另外,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防不胜防,青少年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3.家庭教育不当

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不对子女提出任何道德、纪律等方面的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不思进取等不良品质。还有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家长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上,不考虑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据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当问到“你对父母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做”时,有8.3%的学生选择了“全部满足”;在涉及“你如果犯了错误,家长对你的态度”选项时,有6.7%的学生选择了“知道了也不问”。

4.学生自身的道德意志薄弱

职业高中不少学生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力差、贪图安逸和清闲自在,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感到难以忍受。一些学生希望将来干一番事业,渴望成才,但却不愿通过吃苦与奋斗去获得成功。比如,一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分配的卫生劳动感到任务多、脏、累,干了一会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走。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到“成功要吃很多苦,您对此的看法是”,仍有多达36.3%的学生选择“不想吃苦但想成功”的选项。

二、提高职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措施

1.学校要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有利的道德教育环境,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既要重视显性的道德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又要重视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隐藏在学校教育环境中、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因素,也就是隐性德育资源。它们是学校德育实践必不可少的并且十分有效的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自然物质环境很重视,但是容易忽视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比如,教师的素养、师生和生生关系、各类知识的文化背景、校风、班风、课堂气氛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隐性道德教育因素,这些或明或暗、或显或隐的德育资源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文化精神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有利于实现自然与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和美化,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德育资源的正向功能,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会促成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使学生的道德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2.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

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教育内容。在适当时机,启发学生开展道德体验活动也是一项很好的道德教育形式。比如,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时,我们是什么心情,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在各年级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也是十分有效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母亲和自己个人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和对比,切己反思,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笔者曾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开展一项调查活动。以一个月为一个时间段,通过调查和直接交流,了解母亲一个月的单纯个人消费情况,同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一个月在学校的各种消费情况,然后作对比研究。调查活动使许多学生都感到震惊,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远远超过母亲的个人消费,在有的家庭甚至超过全家的消费总额。通过同学们的实践调查,多数学生由最初的兴趣发展到后来的震惊和感动,使学生重新认识了母亲、自己和家人,增强了学生对家人和老师的感恩意识,重新认识了自己目前的任务,可以说,这时道德教育活动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提高班主任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在理论上,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弄懂弄通道德理论,然后对学生进行明确精辟的传道解惑,使学生正确理解理想、纪律与道德的关系,明确理论知识与实现自己理想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观念。在形式上,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各种到班的时间,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的活动。例如,举行主题班会、个别谈话、座谈会、文体活动等随时随地贯串道德教育。因此,职业高中要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将班主任工作记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将班主任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高职校要将优秀班主任的表彰激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奖励体系。

4.充分利用德育课堂教学

职业高中论文第3篇

预习可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效的提高听课的效率,可以可以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要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要求,并且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做支撑,学生才会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然后是通过实践训练,来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首先是对全文通读,并且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然后是圈出重点、难点,弄清段落层次,并对重点的章句细细领会、反复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需做好预习笔记使预习习惯常规化,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预习笔记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文体特点,也可以是语法结构等等;(2)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这些知识散见单元提示、注解以及课后练习中,在预习中,可以单元为单位,将有关常识系统整理;(3)字词注音及注释,以注解以及教师提供字词为重点;(4)词语、句子摘抄,这样做可以有效的积累词语,并能够对句子的语法、修辞、思想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5)层次分析,在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考虑;(6)疑难问题解答,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则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但是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够太随意不符合文章的主题。预习笔记的内容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依据文体特色、学生层次特点做些调整,并随时肯定学生在实践中冒出的智慧火花。

二、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

很多知识来源于课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习效果远比学生部听讲自学要强上很多。也正因此要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当这种反射产生后,思维也会随之扩散。而且很多的科学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惑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时,首先用多媒体让学生听音乐欣赏几幅美丽的荷塘及荷花的画面,然后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被这动人的情景所陶醉,从而为本文教学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提出思考问题:在课文中的第4至6节中运用的最多的是比喻修辞,谈谈它们在文中有何妙处?你对通感是如何理解的?说月光和青雾分别用“泻”和“浮”字,是否可用"照"和"升"代替?这样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全速的运转他们的思维,有效的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职业高中阶段,教学方式与初中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不通过,同时与普通高中相比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启发、点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工具书、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习惯。

职业高中论文第4篇

1.教师个人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观念陈旧责任意识淡薄

个别教师的心理在职业教育长期受社会偏见的影响下,教学观念陈旧。普遍认为:职业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失败的延续,是学生混文凭,混技术的教育。学生没有升学的愿望与压力,教师没有成绩的考量,教育管理无从评判教学水平的高低,故而,一部分教师便错误地认为教学效率高不高没关系,没必要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成绩差点也不影响外出打工,不出乱子就行。放弃研究、学习、严谨教学的态度,简单应付;没有形成良性竞争型的教育发展环境。同时,受社会拜金主义思潮、奢靡慵懒之风的影响,更多的教师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消极应付,工作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炒股、购物,工作时间之余专注于拉关系,搞应酬,对教学一事全然不顾、抛之脑后,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2.学校经费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薄弱,教学硬件和教学人才短缺

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良好发展,社会关注度偏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师工资低下,不能很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人才的分配上缺乏政策引导,许多职业教师队伍存在素质良莠不齐和数量“缺斤短两”。学校教学管理力度薄弱,对于教师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监督,对于优秀教师不能创造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机会,在工作绩效和职务的晋升晋级上不能很好地体现考核量化,从而最终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应对策略

1.针对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应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结构层次不齐的特点,在入学时,通过学情测试,生源情况的调查摸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并根据学生的选学专业与期望信息,结合办学的特点、机制、目标,通过分班、专业意向等方式进行大致的分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尽可能低趋于一致。对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学生实施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勇气和自信,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独立解决问题后收获的成功与愉悦,强化自信力,消除学习的畏惧心理;消除“听不懂、学不会”错误意识支配,促进数学基础知识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使之形成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和意志品质,确保能够顺利接受后续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诱发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目的策略

职业高中论文第5篇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支爱岗敬业、责任心重、创新进取、德艺双馨的优秀“双师”型教师团队,以教师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来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文明的行为举止、科学规范的职业操守去影响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环境的构建上,要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要将道德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终身职业能力发展,将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展板、标语、制度、规定、标准、职责等不同形式不同途径地展现出来,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2创新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高职教育的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因此创新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保证在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线,促使学生在职业道德修养上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为例来进行阐述。

2.1依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任教师、企业实践专家、职业道德专家、德育教师、辅导员等人员组成的“职业道德研究会”,在对大型、中型、小型不同规格各层次各性质众多企业进行广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及智力特点,参照与专业对应的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和行业企业标准,细化专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进行提取优化,进一步明确各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对专业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研究。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专业的任职岗位群主要为机械设备装配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机械设备操作工、安装调试工以及设备管理与销售人员。对制造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等进行大量的调研,依据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及国家职业鉴定标准中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确定了该专业在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认真、细心、诚实、可靠等基本素养;具备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

2.2突出教育的实效性,系统化设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以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为要求,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将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渗透到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以及第二课堂中,充分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不断线。开设《形势政策教育》《入学教育及军事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大类基础课程,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学习、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和环境熏陶等多条渠道,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提供必要前提。针对专业课程中不同工作任务的内容和特点,按照职业道德要求不断提升和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实事求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创新创业、安全规范、团队合作等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加入项目教学,使之成为项目课程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实践时,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熟悉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和相关岗位工作要求,按照真实企业职业道德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重依托学院素质发展平台,发挥学校的优势资源,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活动、道德讲堂、道德名人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专题讲足、爱心互助、以职业道德为主题演讲比赛、希望工程、专业技能比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英雄模范电影展播等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第二课程活动,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

2.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途径

根据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相联系,体现创新、合作、敬业等职业道德修养和品格要求,体现“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任务式、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合作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理论教学与人文讲座、职业道德讲座、名师讲堂、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小组、创业工作组、社会实践等密切结合,文理交融,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设计、方案制定、任务实施、项目评价等途径,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细化到各个教学流程中,通过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重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心理调适、创新思维、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规范作业、文明生产、强调纪律,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能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2.4通过职业实践活动,促进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

充分利用《金工实习》《机械设备装调》《维修电工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及答辩》等实践课程的实训实习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训练。整个的实践活动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体现科学合理、严谨规范、管理到位,要做好统筹规划、分工明确、精心设计、实施认真,对于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的实习实训,通常采用“双师”授课形式,企业兼职教师多为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和实践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可以结合自身的行业企业背景和职业成长的轨迹从专业角度深入解析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从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顶岗实习,作为一个准员工,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要求,在车间师傅的指导下在企业任职岗位上进行生产作业,使企业职业道德文化的氛围感染顶岗实习学生,由企业职业道德的标准评价和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领悟职业道德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结束语

职业高中论文第6篇

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大多直接进入社会中,成为社会人员,所以在职业高中教育的阶段中,体育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不仅仅只是个发号施令的角色,学生也不会唯令是从,教师既是学生的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的运动合作者,协调的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课中,教师应该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把所有的示范动作都做到高标准、高要求,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会体育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也需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健身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体育中带来的乐趣,与学生一起分享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是职高教学在教育中最重要的作用。

2职业高中体育教育应符合学生特性

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认清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性施教。培养其强烈的体育兴趣,激发人体潜能,有效地提高健康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应该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着很鲜明的个性和素质,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是个挑战,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角色互换思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以自身的体育技能、技巧及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习惯。我校有个临近退休的教师在校运会中,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有不俗的成绩,究其原因他说:读高中时自己的体育教师这两项具有优势,赛场上飒爽英姿激发了他的兴趣,便开始学习模仿而爱上这两项运动,而后四十余年中这两项运动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当年的体育老师教会他的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极其专业有效,让自己在日常训练和各类比赛中基本没有运动损伤。在教学方法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旧有体育教学模式,寻找适合企业化管理的教学活动,在创新教学中掌握有利于健身的运动技能,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真正将体育运动需求意识嵌入到他们一生的生活需求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点内容。

3职业高中创新体育教学中企业化特点

职业高中学生会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化管理体系中体育运动是最容易展示自我能力的最佳契机,对于体育知识了解和技能的掌握,有着深远的特殊意义。在要求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些趣味运动、拓展运动和创新运动的能力,具备处理小型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裁判能力和处理简单运动损伤的能力等。在实例教学中,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训练的时候,结合汽修特点采用了一些尝试的教学手段:力量和奔跑训练结合时采用了“负重汽车轮胎”接力赛;奔跑能力和平衡性训练时尝试了“滚动轮胎走直线”接力赛;上肢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巨型螺丝拆装”赛等等,改变教学方法,有效解决身体素质训练时的枯燥性,激发学生新鲜感和参与度。

4重视职高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培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环境条件对人类日益凸显的副作用,体育对于人们心理和个性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现在的职高学生有很多都受到学习、情感以及生理方面的困扰,对于体育锻炼漠不关心,参与度不高,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不重视,没有充分领会体育对生活的影响力。这就是职业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体育课亟待有效创新的教育课题。体育课是既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又是在挫折教育中副作用最小的人类活动,锻炼学生勇敢果断的自控能力的品质,逐步提升个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修炼个人魅力,树立起集体主义思想。在个人人生观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利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才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扰,都有着积极重要作用。

5重视职高学生开展课外社团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仅是可以巩固体育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像高中生有着很大的学业压力,课外活动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部分,适合开展多类型的体育社团活动。课外体育社团既有专业性和独特性,学生依据自我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训练,提高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天赋者可以从业余的健康体育逐步走上专业体育,实现自我梦想、实现人生理想。所以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中,体育老师不仅要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还要拓展体育课外活动,既拓展知识的宽度,又要具有技能拓展的深度,展现体育项目的魅力。

6结语

从上述来看,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师需要重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观念,将体育课教育当作人生训练场来面对,在职业高中的学生的身上、心里刻下烙印,让职业高中的体育教育成为他们终生体育的基础,既重视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也让每个人具备终生锻炼的意识和技能。

作者:张大其 单位: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建波.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2,64.

职业高中论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指导;心理调适;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141-01

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是指对人以及人类本身发展状态的关注,不仅包括对人与人类生命的存在本身的关怀,还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等发展问题的关注使个人与人类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解放。人文关怀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原则,尤其要贯彻到学生的职业指导中。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学生价值、强调学生尊严,深切关注毕业生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探讨在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加强对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人文关怀。

1 就业中的心理不适现象分析

刚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类岗位。这些岗位对工作效率质量、个人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使得毕业生们产生诸多心理不适现象,如果这些心理不适不能得到适当的调节和化解,将会累积成心理疾病,严重时可能影响个人的生活、工作,造成社会不和谐因素。

1.1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产生的挫折与沮丧感

高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时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技术含量不高,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不宽松等,这些可能是他们在校时没有预料到的,而他们又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或倾诉对象,自然会产生焦虑、沮丧、彷徨无助等心理,这种强烈的挫败感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应付了事;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沉不下心,整天想着跳槽。

1.2 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的困惑心理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企业,强调绝对服从和团队合作等,此外,企业的人际关系更复杂,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潜规则”。这些价值观与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坚持还是服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困惑感。如果不理解不关心学生的困惑,不加以引导,学生将无所适从。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在工作中随波逐流,丧失职业道德;要么是对从事的职业缺乏热情甚至憎恶厌倦。

1.3 职业环境的紧张带来的倦怠心理

现在的高职毕业生都是90后年轻人,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弱的心理特点。而同时,现代化的企业讲究的是效率和严谨,员工像高速运转机器上的零件,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种环境极易产生孤独和倦怠。几年,富士康集团发生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就有力揭示了这种职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宽松热闹的大学校园转入企业时,不适应、失落、压抑、孤独、倦怠等情绪会油然而生。

2 人文关怀在职业指导中的意义

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除了职业知识、职业信息、求职择业技巧的指导外,更要注重对毕业生心理上的疏导和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教育。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文关怀。而当前的职业指导中缺乏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如高校职业指导课重视职业技能、技巧的运用,轻视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过分强调就业率,把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当做工作的重点,忽视学生就业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中贯穿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2.1 有助于化解焦虑心理,积极面对职业抉择

对高职毕业生而言,面临职业抉择的时候往往充满困惑,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凭感觉就业、胆怯退缩等现象都存在。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职业指导时,如能把对学生的肯定、认同、鼓励等人文关怀的内容揉进去,将有利于学生尽快从盲目和焦虑状态中摆脱,更好的认识自我,调整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积极的心态规划职业生涯。

2.2 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保持工作热情状态

职业倦怠指的是职业者在紧张与忙碌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身心紧张或调试不当的负面行为。是职业指导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职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甚至工作几个月就开始对工作厌倦,刚毕业的高职生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加以调节和克服,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克服职业倦怠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唤醒人的价值追求,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对职业倦怠期的学生开展指导时,贯穿人文关怀,将会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态度,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点燃工作的热情。

2.3 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从容应对工作挑战

就业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它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在职业指导中贯彻人文关怀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职业指导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竞争能力以及人格魅力。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3 贯彻人文关怀的对策

人文关怀,不仅仅光有理念,还需要职业指导者们运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到职业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在毕业生职业生涯的一些关键时期,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建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机制

个体差异性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之一,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高校进行职业指导的基本要素。在针对全体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简单划一的进行整体性的指导。在职业指导中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现实来看,大学生通常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未来职业也缺乏理性认识,这种现实情况更需要个性化职业指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打造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性。

3.2 重视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职业指导中就是要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职业指导和人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实施职业指导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始终;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职业发展方案,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提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帮助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端正态度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3 真诚关心心理需求

要真正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必须强化情感互动这个主旋律,建立和谐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是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就是以诚挚、关怀和热爱的感情去感染毕业生,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真心真意关心他们的心理问题,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引发他们的信任和感情的共鸣,使双方的沟通更畅通,指导实效更强。

参考文献:

[1] 工东莉,马建青.人文关怀――学校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2] 申利侠.职业指导师(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 张炜平.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