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0-12 19:13:16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1篇

下文是由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的有关于目标成本控制的论文,目标成本是实现企业创效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读者带来有效的内容参考意见,内容如下: 论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一、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一般包括成本策划、目标测算、目标下达和分解、过程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考核等七大环节。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消化市场压价让利因素,实现企业创效创牌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目标成本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一是目标成本的测算方式与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组织形式相分离,设定的成本目标与施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无法真正落实到实施人和控制人身上;二是目标成本测算没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使成本责任无法传递,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测算资料形同虚设,只能作为项目最终盈亏分析的参考资料,而无法体现目标成本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过程控制。因此,在吸取大量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构筑了现在推行的这套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在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遵循谁实施、谁受控、谁负责的原则,将设定的分项成本与施工管理的基本分工一致起来,力求实现谁组织施工,谁控制消耗,谁对受控内容的结果负责;二是遵循建立成本责任区域原则,设定了项目成本12个成本责任区域,力求做到在责任区域内,生产管理、消耗控制、成本核算三位一体,实施集成管理;三是遵循目标成本可分解原则,对构成实物量的责任区域明确测算到分部、分项、分层、分栋,便于项目部相关人员将局部控制和总体控制统一起来。 目前实施的这套方法,对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很有用,真正做到了项目成本事前有目标,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较直观,而且成本责任区域明晰后便于落实分项成本的责任人和考核责任人的工作绩效。最重要的是,面对压价让利白热化的市场环境,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项目成本在过程中受控,这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推行的效果看,尽管还刚开始,最终结果有待于实践来检验,但精打细算控成本的氛围已在试行项目班子中形成,且势头良好,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之一已经实现。 二、目标成本的测算和下达 目标成本的测算和下达的基本流程是:项目部提供图纸实物量,公司对项目提供的实物量进行抽样核对,公司目标成本工作小组在数量和内容无异议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或公司设定的消耗参数配价,形成的目标成本由公司下达给工经部,由工经部下达给项目部。 为统一图纸实物量计算规则,公司颁布了操作指南。整个测算过程,按照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将工程项目的成本划分为12个责任区域,即:大临设施、成型钢筋、预拌砼、模板、脚手、机械费、结构件、砖墙和粉刷、楼地和屋面、分建工程、管理费用、其他(主要指总体部分中或其他实际发生的成本项中无法归入上述区域的成本)。对每一个责任区域均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计算出相应的允许消耗量,对构成实物量的责任区域测算到分部分项,以便于过程中的控制。 下文是由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的有关于目标成本控制的论文,目标成本是实现企业创效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读者带来有效的内容参考意见,内容如下: 论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一、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一般包括成本策划、目标测算、目标下达和分解、过程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考核等七大环节。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消化市场压价让利因素,实现企业创效创牌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目标成本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一是目标成本的测算方式与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组织形式相分离,设定的成本目标与施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无法真正落实到实施人和控制人身上;二是目标成本测算没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使成本责任无法传递,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测算资料形同虚设,只能作为项目最终盈亏分析的参考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管理;方法和策略

初中数学理念的树立,是实施科学化教学设计,并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与学生的自我心理感受非常重要,因此,有效初中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是指数学教学过程的具体操作,也就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就教学策略而言,主要指的是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出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让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明确自己在数学课堂中所发挥的主体地位,并且树立自尊和自信与自强的思想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表现主体性和独立性与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只是被管理对象,同时,还是自我管理的管理人员,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和指导者与督促者以及评价者的身份。如果学生具备比较高的自我意识,与此同时,受到课堂管理的影响,也就会形成自律的意识,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责任心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促进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非常有必要加入学习中,多注重教师权威以及学生服从的理念的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和管理理念。由强调监督与控制学生的管理理念向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进行转变,由过分注重师生间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向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进行转变,进而强调民主管理。此外,教师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不是从对于学生的专制而来的,更多的是在教和学的交往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承认以及敬仰。因此,教师应该在和谐平等的条件下,引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此一来,才可以让学生欣然地接受教师自身道德与知识的影响,进而产生敬重之意。教师的权威应该在受支持的前提下进行,但是缺乏平等的数学教师则没有办法走进学生的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一步对自身的课堂教学与管理方式仔细反思,把课堂教学与管理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认真地对教育知识进行反思和检验以及批判,将其内化成自身的思想。

三、引导学生认真听讲

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利用学生有效的听讲进行实现的,其一,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要和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相符合,如此一来,可以吸引学生本身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效率不断提高;其二,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注意力进行主动提高,认真听讲。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才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听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声音进行有效倾听,做到态度和蔼和友好,予以肯定。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讨和争论,利用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建立较好的师生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激励学生高效提问

可以运用师生间对话和学生间对话的策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对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注重问题本身的层次性与针对性,把重点和难点放在提问中,能够让学生具备足够的时间去讨论,还要并注意所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

五、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3篇

课程管理方式是指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管理,调动各方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因素而使教学目的得到体现的过程。它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效率,课堂管理正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调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师行为过程,其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吸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有效性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一切行为,而教学行为有效性指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首先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育行为是不是明确的,学生的参与力如何,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课的模式。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达到了标准,那么所获得教育效果也是显著的。

三、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

1.教学重点向学习过程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里更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是否全面等,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下来学生除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思维也没有被挖掘。新课程改革中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于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向过程偏移,只要了解学生解题思维,然后教师进行逻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2.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变。

不管是课堂管理方式还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因此有效性教学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组织出精炼的教育语言,将自己消化好的教育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进行英语题目的解答。英语是众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可以开展有效的学习。

3.良好的教育沟通模式。

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和教师沟通方式影响的,尤其是中职英语教学,此年龄段的学生英语能力较薄弱,并且中职英语又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时期,如果前期基础打得不好,常常会变成恶性循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遭受瓶颈。因此在此段时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耐心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及提出的建议,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们的需求相结合,研究出一套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解决“教”“学”矛盾的教育方式,利用宽松的课堂管理方式,改善死板的学习氛围。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话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4.注重实践。

中职英语学习同样要注重实践,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学了几年,对于英语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出国学习一年,似乎掌握了英语学习的诀窍。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实践的后果。因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部署。设置多种模拟情景,增加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当然这种方式涉及到教师管理课堂的水平,如果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或是课堂管理计划还存在缺陷,即使让学生在课堂上彼此流利的交流,但是离开了课堂与外国人交流学生还是无法开口,排除学生自己沟通能力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课堂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不足,模拟对话已经流程化,缺乏学生思维的自主运作。因此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课上开展多方面教学,不光是简单的对话、问答,还需要在歌唱、小品、画画等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涉及面,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5.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特长。

一方面,需要了解的是中职英语教师一般都不只在一个班级上课,因此教师涉及到了班级特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爱好沉默背书,有的爱好大声朗读。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可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个人教学、全班教学、部分教学所占的比重,只有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不光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长处,例如会画动漫的英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单词拼凑出动画图案,会唱歌的教师每节课花五分钟教学生唱几句英文歌曲等等,教师的这些特长并不需要专业化,这只是达成有效教学的一种媒介,是将课堂管理和有效性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手段。

四、结语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4篇

论如何有效控制促销成本 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理论利器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频繁地使用促销这个“决胜终端”的有利武器。 促销对厂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增强下游商家的信心、强行启动新品市场…… 随着促销的频繁使用和普遍采纳,促销的后遗症也越来越多:早期的促销,厂商可以通过牺牲自身短期利益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现今,厂商实施促销,是自找“死路”-因为每次促销都是亏损经营;厂商如果不实施促销,那么是“等死”-产品根本销售不出去。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我们的厂商必须将“促销进行到底”;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让促销“付出就有收获”,并且这种“收获”还要大于“付出”? 这就涉及到促销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其中的一个话题:如何做好促销成本控制?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给您参考,如下: 促销成本在整个企业经营运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知道,企业(泛指厂商,以下同)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追逐利益,而利益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之后的余值。“成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本”本身,还在于它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我们这里称为利润),人们常说的“一分成本,两分收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陷入促销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掌握、控制住促销的成本;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他们浪费了大量能够创造更多“剩余价值”的“成本投资”。 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好促销成本的控制呢? 做好促销成本的预算 古人说得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企业深陷促销窘境,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促销成本的预算,或者是促销成本预算相当不到位。 一份完善的、合乎实际市场的促销成本预算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预算。这里强调两个“专业”,前者是指企业(或区域销售机构)有专人负责预算各次促销活动的所有成本;后者是指负责预算成本的员工必须“深入一线”,随时了解当时当地的各种资源的价格。 负责预算促销成本的“专业人员”需要了解的“专业动态”包括: 媒体(报纸或电视台、电台等)的当时报价、折扣标准; 展台、展位、门头、POP、易拉宝、展板、展架等各项开支(以当时当地最优惠的性价); 宣传手册、宣传资料、海报、临时促销人员工资、活动进场费等各项开支; 促销礼品的种类、数量、单价; 其他各种开支…… 许多企业仍将促销视为一种“短期性行为”,没有给予重视,更没有专人负责预算促销的各项成本;就笔者所知,大部分企业的促销预算都是由一线销售人员“亲自操刀”,这些预算与实际相差甚大,而且耗费一线销售人员的大量精力,实在是得不偿失。 论如何有效控制促销成本 在“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理论利器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频繁地使用促销这个“决胜终端”的有利武器。 促销对厂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提高品牌知名度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5篇

摘要:管理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它具有科学性;管理也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它同时具有艺术性。在理解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有机统一体,有着各自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既有科学又有艺术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

关键词:管理;科学性;艺术性;基础;创新;转化。

“成功的管理,靠科学还是靠艺术?”———这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出现这一争论,主要是因为言论双方所站角度或立场的差异造成的。强调管理是科学,是言者重视事实知识与原理知识的结果;认为管理是艺术,是论者重视技能知识与人际知识的结果。现在,人们都已承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正如罗斯·韦伯所说:“没有管理艺术的管理科学是危险而无用的,没有管理科学的管理艺术则只是梦想。”

1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内涵。

1.1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在各种组织当中是纷纭复杂,别具特色的,但其中仍存在共通之处,存在着规律性。大量学者和实业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好让其他人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有矩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成功率和可行性,不至于盲目和被动。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说,管理学是科学的,具备科学的特征。

科学性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管理者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相关知识,就象哈罗德·孔茨认为的那样:“医生不掌握科学,几乎跟巫医一样了。高级管理人员不掌握管理科学,则只能是碰运气,凭直觉,或用老经验。”;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在严谨、量化、合乎逻辑的科学归纳基础上,对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因为科学的管理注重自然规律、客观数据、分析结论、程序化、规范、规则、惯例、理性体验、同一性和经验运用。科学性是一种行为的严谨,为组织带来平衡和稳定,犹如骨架和躯干的作用。管理者学好管理学,能减少因违背管理的基本科学规律而造成的低效率和失误。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又时常看到一些饱读管理经书的学者,在管理实践中却屡遭败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片面强调了科学性,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而管理的科学性对现实的要求过分理想化和理性化,它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1.2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艺术,就其本义而言,是指用形象反映现实并比现实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是指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艺术,则是表现为灵活高超的管理才能和艺术化的管理方法,是打开管理活动奥妙的钥匙。

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管理属于软科学,没有最优解,只有满意解。如何更好地管理,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更受管理者本身的价值观、风格和偏好的影响。如果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艺术的管理注重的是灵活多变、逆向思维、创新创造、情感认知和审美感悟。艺术性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带来活跃与发展,如同流动的思想、气质和血液。艺术性是管理变化创新的灵魂。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1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接受管理理论的指导,以管理的基本规律为行动指南。对一个管理者而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管理者,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管理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培养出色的管理者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

管理的理论价值,有别于其他学科,比如工程技术。在工程技术应用上,只要遵循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通常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例如用同样的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飞机,一般都能飞得起来,一般无需对每一架飞机作个别的特殊处理。但在管理上则并非如此。由于每一个被管理者的性格、心理不同,不同的阶段情绪也不一样,以及每一种管理情景也有所差别,导致了同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在管理效果上必然存在差异性。所以,仅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对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懂得针对现实及管理与被管理对象的特点对科学规律进行巧妙运用,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正是管理者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2.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

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化管理知识与科学化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艺术化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化的管理知识,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反过来,也只有对科学化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化的运用,边运作边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我们必须重视一线管理者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从中感悟和提炼科学化的管理规律。没有他们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2.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

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相对严密,而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对灵活,所以两种属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各有侧重点。科学性侧重喻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方面,艺术性侧重于管理实践的应用方面;科学性借以提高管理效率,艺术性借以提高准确性、管理适应能力;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程序化和逻辑化,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非程序化和非逻辑化。管理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较注重科学性,借鉴一些成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而管理知识密集型企业则可能较注重艺术性,要靠管理者更高层次的技巧去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管理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比例也可能是变化的。在企业创业阶段,艺术管理可能更为需要;在发展阶段,科学管理可能更为重要,而到成熟阶段,艺术性可能又上升到较重要的位置。管理的科学规律为企业实现目标指明了一条最短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危机或使危机最小化讲究的就是管理艺术。

综上所述,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有规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它为管理者指明了一个行动方向,又给他们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广大空间。认识管理的两重属性,对组织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幄,组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杜。我眼中的管理。中外管理研究,2001,11.

[2]熊鹭。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清华管理评论,2001,10.

[3]。管理与用人。特区企业文化,1996,2.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的管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O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管理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阶段的明显特点。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新理念、新策略,是价值、理念的管理、道德伦理的管理、知识信息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专业共同体的管理、学校品牌、形象的管理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整合型管理,具有价值性、伦理性、知识性、人本化、合作性、品牌形象性、整合性等特征,为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1]

学校文化管理的推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发挥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特殊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其主导作用;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完善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自我管理是以自我剖析、自我规划为基础,以自我认知、自我培养、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核心,加之以公共人际管理的辅助,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实践,逐步走向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一门科学与艺术,也是充分调动自身心灵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潜能,更有效的发掘和实现自身最大社会价值和责任的一门科学与艺术。[2]

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的实现都应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上。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的优劣影响到学校文化管理工作水平高低。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文化管理过程中逐渐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自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要求大学生在实施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性、知识性、合作性和整合性等,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进。但就整体大学生而言,仍有较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如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较突出的个性缺陷,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自身管理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缺失

很多大学生入学后没有考虑到大学阶段的发展规划、毕业后的人生目标,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失去奋斗目标,没能把个人愿望融入学校的文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中,缺少危机意识,学习、生活和工作缺少主动性和计划性,出现“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恋爱是主题”、“睡觉第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想法,耽误时光, 甚至出现失落感。

(二)价值取向茫然困惑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90后的一代,个性张扬、追求时尚,许多人持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方式,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缺乏艰苦奋斗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学习对大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对专业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学习都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而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大学生变得不知所措,不能合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谈情说爱等,学习成了副业,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部分大学生整天埋头学习,一味死读书而不知培养其他能力,不能全面发展自己。

(四)心理问题难以调适

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其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出现不同程度心理的问题:如攀比、逆反、自卑、抑郁、从众心理等。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很多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沉默寡言、脾气暴躁、紧张焦虑、孤僻独处等,甚至表现出暴力倾向、自杀征兆。

(五)自我组织的活动过于形式主义

大学生自我组织的班级、团支部、社团等活动中大学生体现的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宣传,做表面文章,以获利为主要目的,不能做到活动有始有终,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活动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学校文化管理下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能更正确认识自我,实行有效的管理,进而理智而为:主动了解学校文化、社会信息以及社会发展动向,对自己提出 更高更新的要求,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从容应对遇到的新情况。针对学校文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大学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而出现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进行高效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推进学校文化管理的途径,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主旋律,集聚着学校的历史、传统、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品格风貌等,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信念和骄傲,是大学生奋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学校塑造以办学目标、教育思想等为主导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学校精神文化,使学校的人、事、物都要承载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生便可以更全面接触学校文化,处于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潜移默化,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深入感悟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唤起对理想、高尚人格的追求,培养自主、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自我管理的理念

学校明确大学生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主体,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不断引发和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起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大学生则应逐渐体会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已将自己列入了学校建设者的行列,以“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来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为自己的成才负责努力,为学校的进步献策出力。

(三)优化整合并高效利用学校资源

1、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在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校园资源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使学校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根据其学习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大学生在掌握利用资源的方法后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选择选修课,学校利用图书馆、校园网、教务选课培训系统、社团活动等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接触利用这些资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实践自我管理。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后,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我整合学校资源,从而形成独立个性的自我管理方式。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等。

2、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它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分享学习资源,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通过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能让学习者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相互交流探讨,选择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保证学习者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3、丰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学校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尽力提供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和必要的场所、条件、经费,完善和巩固以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自律中心、班级、社团、教室、学生公寓和网络等多位一体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运作,突出自我教育约束和自我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社会实践型的组织建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逐步独当一面,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自主独立、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则围绕自身的基本活动建立如学习自律、勤工助学、权益保障服务、公寓管理、伙食管理等组织,通过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和各部门助理等,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兴趣等开展各种社会考察、创业就业等活动,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扩大知识面,增长才干,增强实践效果,直接检验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

在大众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研究,完善基地建设,加大师资,加强由专业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骨干、大学生本人组成的,从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多层次立体服务网络的建立健全。在新生入学时建立学生档案,(下转第19页)(上接第9页)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训练教育。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教育能使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外部环境,确立自我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评价指标付诸于行动,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能使大学生了解自我的心理品质,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化,完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调适和环境适应能力,保持乐观心境,优化人格品质,科学进行心理自我管理,保证身心健康发展;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与未来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四)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评估体系

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评估,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缺陷进行纠正的重要手段,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努力搭建公开、公平、公正、激励相结合的平台,根据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评价规则、标准和分值,有效量化的考核奖励机制,定期根据监督记录进行考核分析、评奖评优。由来自外部学校管理者、群体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形成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通过大学生个体、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机构、学校管理者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的自我评价和相互间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结合完善评估体系,实施效果公平化,可以使评价更客观,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学校文化管理的理性诠释与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赵淑敏.论大学生自我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3.

[3]刘凯.学校文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12.

[4]余东晖.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实施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储志新,王永利,余圣陶.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6]姚春芬.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大学生成长与发展[J].文教资料,2009,12.

[7]刘 云,邓玉林,王超,高珍.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大众商务,2009,2.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学校的管理、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在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O年代以来,学校文化管理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阶段的明显特点。学校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学校管理新理念、新策略,是价值、理念的管理、道德伦理的管理、知识信息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专业共同体的管理、学校品牌、形象的管理及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整合型管理,具有价值性、伦理性、知识性、人本化、合作性、品牌形象性、整合性等特征,为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1] 

    学校文化管理的推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发挥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特殊作用;二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其主导作用;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指大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完善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自我管理是以自我剖析、自我规划为基础,以自我认知、自我培养、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为核心,加之以公共人际管理的辅助,使个体通过科学的有目的实践,逐步走向自我完善,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超越的一门科学与艺术,也是充分调动自身心灵的自动调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自身潜能,更有效的发掘和实现自身最大社会价值和责任的一门科学与艺术。[2] 

    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的实现都应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上。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的优劣影响到学校文化管理工作水平高低。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学校在推进文化管理过程中逐渐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自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而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要求大学生在实施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学校文化管理的价值性、知识性、合作性和整合性等,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进。但就整体大学生而言,仍有较多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如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较突出的个性缺陷,未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自身管理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生活和工作目标缺失 

    很多大学生入学后没有考虑到大学阶段的发展规划、毕业后的人生目标,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失去奋斗目标,没能把个人愿望融入学校的文化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中,缺少危机意识,学习、生活和工作缺少主动性和计划性,出现“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恋爱是主题”、“睡觉第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想法,耽误时光, 甚至出现失落感。 

    (二)价值取向茫然困惑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90后的一代,个性张扬、追求时尚,许多人持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为人处世方式,不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缺乏艰苦奋斗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三)自主学习能力弱 

    大学学习对大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对专业课、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学习都需要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而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大学生变得不知所措,不能合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谈情说爱等,学习成了副业,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部分大学生整天埋头学习,一味死读书而不知培养其他能力,不能全面发展自己。 

    (四)心理问题难以调适 

    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是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其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出现不同程度心理的问题:如攀比、逆反、自卑、抑郁、从众心理等。这些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很多大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沉默寡言、脾气暴躁、紧张焦虑、孤僻独处等,甚至表现出暴力倾向、自杀征兆。 

    (五)自我组织的活动过于形式主义 

    大学生自我组织的班级、团支部、社团等活动中大学生体现的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宣传,做表面文章,以获利为主要目的,不能做到活动有始有终,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活动能力,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活动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二、学校文化管理下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便能更正确认识自我,实行有效的管理,进而理智而为:主动了解学校文化、社会信息以及社会发展动向,对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从容应对遇到的新情况。针对学校文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大学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而出现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进行高效自我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推进学校文化管理的途径,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条件。 

    (一)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主旋律,集聚着学校的历史、传统、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品格风貌等,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信念和骄傲,是大学生奋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学校塑造以办学目标、教育思想等为主导的学校精神文化,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中不断融学校精神文化,使学校的人、事、物都要承载学校的精神文化。大学生便可以更全面接触学校文化,处于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潜移默化,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深入感悟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唤起对理想、高尚人格的追求,培养自主、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自我管理的理念 

    学校明确大学生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主体,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不断引发和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激起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大学生则应逐渐体会日趋完善的学校文化管理已将自己列入了学校建设者的行列,以“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来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为自己的成才负责努力,为学校的进步献策出力。 

    (三)优化整合并高效利用学校资源 

    1、加强引导学生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在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大学生着想,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校园资源的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使学校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校根据其学习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掌握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大学生在掌握利用资源的方法后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选择选修课,学校利用图书馆、校园网、教务选课培训系统、社团活动等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学生接触利用这些资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实践自我管理。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后,老师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我整合学校资源,从而形成独立个性的自我管理方式。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等。

    2、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它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分享学习资源,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通过建立建全学习共同体,能让学习者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相互交流探讨,选择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及时为学习者提供帮助,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保证学习者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