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效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7:02
有效管理论文

有效管理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机制科学、自主管理模式搭建平台

一、以班干部建设为重点,抓准凝聚点,建立民主个性化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单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是做不到的,首先必须要有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集休的中坚和支柱,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最关心集体,最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积极进取,最有主动精神;在班集体建设中,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会感染同学,会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在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中也少不了班干部的中介作用。所以首先就是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使用问题。只有通过班干部建设为重点,抓准凝聚点,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1)自荐加考察的选拔制:现代教育认为,学生不能等同于"生产线"上的"标准件"。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思想鲜活、性格各异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好知识的潜能,人无完人,每个学生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班干部选拔时,要注意观察,多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亮点而不能紧抓缺点,不拘一格选人才。所以班干部选拔任命采取学生推荐或毛遂自荐进入候选,根据班干部任职意向和递交的工作实施计划,由班级投票和试用期(2周)表现,最后确定落实。

(2)值日班长日记制:"班级日记制"是实现班级民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具体做法是:让班干部轮流值日,内容包括:记录、处理当天的班级事务,监督并管理当天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并以砺志篇、快乐篇、激情篇等为主题轮流撰写日记谈论自己的志向、欢乐、经验、教训。"班级日记制"通过制订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口号、班训,采取轮流值日、轮流书面日记的形式,能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发挥潜能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班级的目的。

【典型案例分析】

黄XX,是班中的一个双差生,经常迟到,上课讲话。作业不完成,校外表现不好,多次教育未果。我注意到该生与郑XX关系不错,就派他去做黄XX的思想动员,在他的积极影响下,黄XX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气。经过不断鼓励,现在郑XX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进入班前20名。在他的带动下,也积极影响转化了一批边缘学生。

由此,我想到在选拔、使用班干部时,不能只考虑"好,乖,优,尖"的学生。象郑XX这样身上具有一定缺点但又能积极做事,努力向上,具有一定"领袖"气质的同学反而更会"凝聚"带动一批学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达到让学生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充分挖掘班干部的个性潜能,并通过学习和教育,让学生实现这种潜能,实现自我教育。

二、以卫生工作为难点,抓住突破点,建立科学、自主管理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包括:出勤、仪表、卫生、午餐、早读、自修和上课纪律、两操和课间纪律、作业、校外纪律等等。其中尤以卫生工作因其长期琐碎、面广人多,几乎涉及整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而往往容易成为班级工作中的管理漏洞。

1.责任到人,加强监督。这一点很重要。从全班55人中选出5位责任心强,任劳任怨的同学当卫生委员,其中一位为主管,负责联络学校,联络协调各个委员。其余50人分成10组,每组5人,加上一个卫生委员共6人打扫一周的卫生。这6个人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工作:抬水,檫黑板,扫地,倒垃圾,整理教室,公地等等把责任落实到人并在班务角公布出来,卫生委员还要负责记录每天的卫生情况等下周一向我反馈。这样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很容易查出来,容易做到赏罚分明。

2.积极引导提倡环保。我精心准备召开了一次以"环保节约"为主题的班会教育课。通过丰富的事例,触目惊心的场面和数据,学生的显身说法,积极引导创设一种"健康向上、人人讲卫生环保"的班级舆论。在班上设立一个矿泉水瓶回收箱,既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为班级创收,这可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三、以家长会为支点,抓牢情感点,搭建"学生、家长、老师"互动的平台激发鼓励学生走向成功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只有学校和家长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败不是家长没尽心,而是教育不得法。班主任除了平时与个别家长的沟通联系以外,还要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充分挖掘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发挥情感作用,以"情"动人。据调查,现在的家长会常常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内容单一、陈旧,绝大多数家长会开成单纯的"考试成绩会";形式呆板,往往是班主任讲,家长听;出发点欠妥,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对优生分析过多,致使差生家长很少到会,如此等等,影响了家长会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三角关系中,学生总是处于弱势,因此学生最担心的是教师与家长的联合,许多学生总是想尽办法尽量避免师长接触,以便自己有更大的游离空间。为此,笔者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模式,采取让学生、家长、老师都参加共同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多方互动式家长会,积极创设有利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内化教育。立足自身、借鉴他人,了解父母老师的期望,满足每个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在特定的教育氛围下及时转变,让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让学生深感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自己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别人也有不及自己的地方,做到正视自己、相信自己,胜利的信心便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增强。

【典型案例分析】

(一)过程再现:

1.精心准备:我认为家长会不能简单的开成向学生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和成绩,而是要针对学生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交流和指导,同时也要把学校及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介绍给家长和学生们,让他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此,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①老师方面:准备两个方面的材料:①学习的非智力因素②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学生方面:事先布置4个学生就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到时上台作经验交流。

③家长方面:事先也交代3个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就他们的教育方法、理念进行总结整理,到时上台作经验交流。

2.诚心交流:

①搭建平台:投影显示:学习是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的事。

②主题讲解:

a.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自我信念、性格、需要、动机、勤奋、目标、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等。重点分析其中的兴趣、目标、意志品质、学习习惯。

b.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做哪些工作呢?

3.学生介绍:

4.家长发言:

5.总结陈词:

孩子的教育是大家共同关注,说不完的话题;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也是一个长期的,不可急速的事情。谢谢刚才各位精彩的发言,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也谢谢大家今天耐心的听讲;希望大家回去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和教育目标,完善学习方法,培养意志,循序渐进,不断取得更大进步;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同学和家长有机会上来分享他的经验和快乐。

老师以全局的高度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于实际,他们之间更有共通语言,有时比老师、家长苦口婆心地教育方而更有说服力。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许正是这个道理。三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她们真诚的发言也给我们很多启迪,相互取长补短。真正让三方走到一起,让家长会由"成绩会"变成"经验交流会"。这种新颖的家长会形式受到了家长、学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有效管理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以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建立的过程为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建立统计制度,实施有效统计,使统计、数据准确可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各企业的统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制度,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发挥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作用。

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以获取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报表制度,一般企业一直沿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对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基层报表制度所要求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员工及工资变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开发及附营业务情况。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但对企业深入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还不够准确。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有效管理论文第3篇

事业单位在我国属于地位相对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为充分满足社会对卫生、科学、教育及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应用国家财政资产建立而成。在过去,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资金约束机制,致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往往较为松懈,不止引发了不少资金方面的问题,也给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带来了诸多不便,而随着预算管理的引入,既解决了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事业单位达成任务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经由预算管理编制的预算指标,事业单位可及时分析出导致收支预算值与实际值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而在短时间内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平衡财务收支指标;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编制可将我国财政资产经由事业单位投入国民经济建设的过程如实反映出来,对推行国家宏观政策有益;此外,由于事业单位占有着绝大部分的财政资产,预算管理是确保这部分资金得到合法、合理利用的重要保障。简而言之,事业单位要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注重预算管理。

2、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2.1预算编制缺乏规范

伴随着财政预算编制的日益精细化,预算单位均能根据规范要求编制零基预算,在执行上也能落实到实处。然而在部分事业单位中,一方面是预算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编制,致使预算编制期间缺少其它业务处室的加入,令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是对预算的执行欠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间接导致虚造支出,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2.2预算管理管理意识薄弱,编制人员素质及配备不足

在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因而往往漠视了财务部门的作用,导致财务部门人员长期配备不足,即便配备充足,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也不能适应编制高质量预算的需求,致使预算机构如同虚设,预算编制质量低下,而一旦预算编制不合领导要求,又会进一步影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评价,造成恶性循环。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只有单位领导将意识提高了,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作用得到彻底发挥。

2.3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考评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对资金的利用率,但在实际中,一些事业单位却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评监督机制所致,在过于宽松的预算管理环境下,职员极易轻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使用上毫无计划性,甚至于存在滥用现象,最终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可见,加强考评监督机制对于提高预算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3、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加强措施

3.1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建立有效的考评监督机制

首先,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积极采纳各业务处室的相关意见,以保证各处室均能依照本部门当年的必要支出及部门实际人数提交基础数字,为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提供保证;其次,为确保预算能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进行编制,财务部门还应与财政预算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最后,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应止于资金支付,而是要对资金的使用流向进行全过程监督,以确保资金落实到实处,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当上级单位批复预算后,事业单位应以预算批复为依据,严格遵照批复内容执行预算工作;(2)在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虽然均由财务部门执行,然而,由于其本身工作量繁重,要确保该部门能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监督好预算资金流向是不切实际的,为此,事业单位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让本单位其它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到对资金流向的监督工作中来,以保证资金得到合理、合法、有效的利用;(3)为提高单位各职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应制定完善的预算监督、检查及考核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最为重要的管理部门,财政部门需担负起各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的审核工作,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同时,还应根据相关规范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采取事后监督考核措施,并将之作为考核单位绩效的指标,为财务处长、职员的奖惩评定提供依据。譬如为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设立年终奖励,激励其工作热情,反之则给予经济处罚,以强调预算的重要性,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识植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

3.2加大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事业单位中,只有领导和全体职员都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普遍被忽视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下述措施。首先,要使单位领导、职员了解到预算管理并不会影响单位最大化利益的获得,相反,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本单位各职能效用,保证事业单位尽快达到政策目标的有效途径;其次,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与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而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质量,保证预算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就不能将预算管理工作全部由财务部门承担,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理念,使领导、每个职工都树立起预算管理意识,确保所有职能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的加强。

3.3优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基于事业单位内预算编制及执行均由财务人员完成,故预算执行情况无论如何都会受财务人员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当前事业单位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需要领导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加强人员配备,确保财务部门人员能充分满足高质量预算的编制需求;而对于财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偏低的问题,首先,要鼓励财务人员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开展专业知识强化培训,从而实现整体财务人员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要加大财政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以在规范财务人员的业务操作行为的同时激发员工作热情,促进预算管理的提升。

4、结语

有效管理论文第4篇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一旦上了马就“没完没了”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现有的业务流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造;新的应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数据和信息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有人去做,不断地有人去管理,才有可能把与信息化有关的事情做好。因此,信息化的有效管理也是一个不断进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改进和调整。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人,有部门不断地研究变化了的环境,提出关于制定各项政策的建议;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可能方案;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进程提出相应的立法和法规的建议,促进立法部门进行研究和批准;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所有这些,如果不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将难于实现;信息化的努力也有可能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时间长了,失误多了,人们对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有可能产生怀疑,进而使信息化的目标无法实现。

据有关部门估计,“十五”计划期间,仅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考虑到政府的信息化行为与企业的,特别是私人企业的信息化行为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花的是“公家”的钱,在决策上,在管理上,在采购上,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其后果将是很难预料的。

根据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加强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应该重点抓好政策、战略、法规、标准和培训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而配套的推进信息化的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要明确政府鼓励什么,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信息化推进的环境,同时确保国家利益得到保护,企业和个人有充裕的发展空间,既推进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确保信息化的应用项目得以成功地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如加快我国微电子、软件及通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个地方也都有必要在中央的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或者制定执行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的细节、方案,或者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更进一步的政策。例如,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当前比较重要的有帮助我国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信息技术相关中、小企业的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出口的政策,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政策,鼓励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等等。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非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的政策,政府网络与互联网关系的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技术政策和采购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外资利用政策,私人企业在政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政府的信息安全政策等等。在推动社会信息化方面,需要有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帮助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考虑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适时制定促进电话网、数据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四网合一”的政策,促进各个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政策,鼓励境内网址在国内注册域名和限制境内网址在境外注册域名的政策等都会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之,信息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策的指引,有必要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分清轻重缓急,逐项地予以落实。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对信息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无疑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不可能在信息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照抄、照搬国外或外地的做法。信息化不是赶时髦,看见别人在做什么我们就赶快跟什么;而是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动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研究什么技术、什么应用最能收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效,有最好的效益,才将之选择为最适合本地信息化发展的项目。

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辨识信息革命向本国或本地区提供的机遇,确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因而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建设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许多城市都在开发宽带的“城域网”。这些努力如果没有明确的宽带应用项目相伴随,就可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宽带网的投资有可能无法收回,宽带设备也有可能很快过时。在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方面,许多地方都准备不计代价的拥抱微电子产业,而对于长远的战略目标却缺乏认真的思考。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指导,半导体和微电子产业可能在低水平上大量重复,而在高水平上依然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相当的差距。在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之下,如果不认真地分析研究本国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则各种优惠政策可能被滥用,而达不到发展软件产业的目的。在数字电视的发展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国外数字电视发展已经走过的弯路和遇到的困难,调整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战略,将发展的重点从追求高清晰度转移到追求数字电视固有的“数字特征”上,即数字信号易于检索,存储,编辑和传输等特征上;通过降低数字电视的成本,使数字电视与互联网密切结合,与电脑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取“模拟电视”而代之的目的。

此外,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很多地方把重点放在网络的发展和建设上,而忽略了网络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节点”上,许多人把重点放在联网上,而忽略了节点自身业务流的信息化。从长远来看,这将使信息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唯有信息化了的各个“节点”才能构成国家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四种信息能力动态平衡发展”的原则,即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的平衡发展。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部门之间信息能力建设的协调,从而在全社会的角度保证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金融信息化上不去的话,电子商务就不可能顺利发展;软件产业的落后可能限制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人员的短缺可能制约整个信息化的进程,这些都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适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法律和法规是推动信息化和保证信息化顺利进行的重要武器。信息化在很多情况下会涉及国与国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协调无效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法律和法规来强制性地予以规范。

由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非常之快,与信息化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形成和立法过程有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加快。例如,电子文件法,电子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电子交易法,电子身份证法,数字签名法,法律上认可的数字签名技术标准,公钥基础设施法,认证授权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否则,将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等信息化重要领域的发展。

当前比较重要的还有网络的管理法,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法,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网络的言论责任法,网络的个人隐私保护法等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政府机构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企业与个人的关系都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定义,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护。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一样,地方的法律和法规要在国家已有的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就无所作为。地方也需要研究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和现有法规,需要研究中央已有的法规和法律,对照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落实或补充。

四、大力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历史证明,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化。因为,没有标准化不可能形成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经济规模,也就不可能有工业化的实现。对于信息化而言,标准化也同样十分重要。中国的信息化,必须走“工业化的信息化”,而不是“手工作坊式的信息化”的道路。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政府部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学校都要“量体裁衣”地开发他们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而是将每一个这类系统的“要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使得这类系统可以大规模地批量生产,以标准化、批量化的软件包推向市场。这不仅将为信息化节省“天文数字”的投资,极大地加快信息化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铸就中国自己的软件产业。

信息化的标准化还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兼容性。因此,标准化在信息化中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其在工业化中的重要性。信息化中的标准化主要包括数据/信息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标准。下面,可以就政府信息化为例来做一个说明。

数据/信息标准主要是明确的定义和规定政府信息的标准和采集与应用的规范,此外,还应对政府信息的生命周期以及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的管理问题作出规定。一切形式的政府信息,包括印刷品,音像制品,电子文件等都是国家和政府的一种战略资源,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妥善管理。此外,关于政府工作过程的信息,关于信息的信息,以及关于各种应用和技术的信息,也是一种信息资源,应该和政府信息本身一样按相同的原则制定标准进行管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管理的业务流,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文档管理等,也必须逐渐地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所伴随的信息流也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要素”才有可能标准化和规范化。

技术标准是对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的软、硬件制定统一的标准,以便于政府内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例如操作系统的标准,通讯协议的标准,计算机的标准,服务器的标准,浏览器的标准,电子邮件的标准,字处理软件的标准,以及数据库的标准等等。技术标准还应包括方法学的标准,软件工程管理的标准。

安全标准是系统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哪一级,哪一类的信息系统必须实行哪一级的安全管理,需要通过标准来加以规范。安全标准应首先明确信息的所有权和隶属关系,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者。安全标准包括物理安全标准和技术安全标准。物理安全指对系统、设备、工作环境等在物理上采取的保护措施,如ID卡制度,防火系统,安全门管理,温度控制等等。技术安全则包括口令和密钥,数据加密标准,防病毒,防黑客,“防火墙”以及各种加密措施等等。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所谓规矩,就是标准,标准化工作必需走在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前面,至少也要同步,决不能滞后,否则,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推进将十分困难,也可能造成许多无法弥补的灾难性后果。

五、抓紧信息化的干部培训

信息化已经形成为一个需要专门知识,包括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技术领域。正确地领导信息化并不是任何领导或者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中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指引下,许多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对于信息化应该从何处入手,究竟怎么搞,信息化怎样带动工业化,确保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等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不完全清楚。因此,抓紧开展信息化的干部培训,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是确保我国信息化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不同级别和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设计不同的信息化培训课程,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领导信息化。

从许多国家政府和企业的经验来看,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领导不仅应该真正理解信息化的要义,还必须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直觉地感知其对信息化的意义----重要或不重要,是过渡性技术或是革命性技术。领导干部需要在不同程度上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和趋势,掌握信息化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际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信息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失误和提高信息化的决策水平。“鄙薄技术”或“单纯技术观点”都是不能领导信息化走向成功的。

有效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方法B离散格式数值模拟有效

1引言

在对流体流动、传热及传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首先要进行区域离散化。视节点在子区域中位置的不同,可把区域离散化方法分为两类:方法A(外节点法)及方法B(内节点法)。方法A是指先确定节点的坐标再计算相应的界面,使节点位于子区域角顶的方法;方法B是指规定界面位置而后确定节点,使节点位于子区域中心的方法。

当网格不均匀时,方法B中节点永远位于控制容积的中心,这样方法B中的节点更能代表控制容积,界面导数的计算精确度也要高。所求解的区域中物性发生阶跃性的变化时,采用方法B时可以较方便地反发生阶跃变化的面作为界面,从而可以避免在同一控制容积内物性发生突变的情形,若采用方法A时实现这一点要困难的多。综述之,一般通风空调工程问题中采用方法B进行区域离散化。本文的出发点也基于此,希望通过常用的方法B离散网格建立有效的、强健的差分格式。

2对流-扩散方程式的离散及基于方法B的有效差分格式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包括质量、动量及能量守恒三种方程式,可用统一张量形式可表示为:

(1)

上述方程的四项分别是不稳态项,对流项,扩散项以及源项。据[1],无论守恒方程式的何种离散或差分格式,必须满足四项基本法则,作者提出的守恒型离散格式亦必须满足这四项原则。现给出一个通用的离散方程式:

(2)

用数值方法求解上述方程(尤其是满足动量守恒的N-S方程)的主要困难来自非线性的一阶导数项及压力梯度项的不妥离散方式。到目前,为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已提出了许多的差分离散方案:指数、混合、幂函数(乘方格式)、QUICK格式、SHYBRID二阶混合等方案。这些方案,在具体应用中,各有优劣。作者在暖通空调工程数值实验中,基于B方法生成的交错网格推导出一种有效差分格式,特阐述如下:

控制方程组(1)中包含有两类变量:矢量与标量。{U,V,W}为矢量,扩散系数、温度、压力、紊流脉动能k、紊流耗散率ε等为标量。这样交错网格的数据存储可表述为:标量数据皆存储在节点位置{P、E、W、N、S等};而矢量数据皆存储在截面位置{e、w、n、s等};图1中阴影区为标量控制容积区,标量分布均匀,由节点P等代表。矢量亦均匀分布于各截面,用e等代表。下面皆以二维稳态情形为例进行分析。

2.1标量场

首先分析标量场,以φ代表通用标量,由(2)其离散方程的一般形式可写为:

(3)

据幂函数方案AI(I代表e,w,n,s等界面)的取法,上式各系数可表述为:

(4)

(4)式中,Peclet数PI=FI/DI,F代表单位截面上对流流量,而D代表单元内物理量的扩散。因为物性参数(标量)亦储存在各个节点上,据前述的四项基本法则,须满足界面上连续性的要求,故可用调和平均来计算界面参数。以为例可由下式求得:

(5)

其他的系数同理可求。

2.2矢量场

二维矢量场(即U、V两个速度矢量的分布),而速度的控制容积与标量的不同,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比较图1与图2可以看出:矢量控制容积只是在标量控制容积的基础上沿特定方向发生错移,这也是交错网格的特点之一。以二维稳态离散U方程为例,由N-S方程对上图的控制容积积分可以导出[3]:

[注1]:图2中加"()"符号的节点一致;

[注1]:图1及图2中的分别等于将要用到的分别等于将要用到的。

同(3)所述,亦采用幂函数格式,上式中的系数可以按(4)表达之,仅需调整I(代表E、W、S、N等节点位置)。从图2可见,Peclet数P=F/D的求解难在界面交点N、S等。界面效点N处流速VN须应用加权平均计算,这样,界面流量FN可表述为:

(6)

扩散系数(7)

式(7)中系数是标量,而处为界面位置,不存储标量,则可通过周围四个节点上值的面积加权求解(若三维情形,应为体积加权),这样较容易满足上述的四项基本法则。所以:

(8)

联立求解,则DN的计算可进一步简化。同理,可以导出DS的表达式:

(9)

(10)

至此,已得到整个U方程系数的求解方法,对于其他矢量方程的系数,同理可求。

2.3新格式与各种差分格式的特性比较及分析

对于一维稳态无源项的对流扩散问题,其守恒方程为:

(11)

假定边界条件为:

通过计算中间点x=0.5处Φ值,比较了理论解、一阶上风格式、中心差分格式及本文新的格式:中心差分格式随着Pe数的增加而产生发散现象;一阶上风格式和本文提出的差分格式则与理论解有较为接近的值。特别当Pe数增大时,本文的差分格式的更接近理论解。

3算例应用、比较及分析

3.1单出入口二维通风房间

室内流体流态为稳态紊流,采用LRN(Low-Reynolds-Number)模型计算。压力、速度通过SIMPLEC算法耦合求解。入口边界参数给定,出口边界变量的法向梯度为零。以入口速度U为基准速度,以入口尺寸L(1m)为基准尺寸。基于B方法的网格生成为X×Y方向网格数为120×100。之后,作者重新布置网格(80×60),取某垂直截面段(X/L=15)并比较了两者的水平速度分布。如图5可见,两者几乎无差别,这可以说明本文格式应用于工程实际时,对非均匀网格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对两套网格系统计算过程的收敛史与差分格式未改进的情形进行比较(图6),发现计算精度有较明显的提高,可能的发散趋势被抑制。

3.2带移动顶盖的方形空腔流

流体流态为稳态层流。以顶盖移动速度U为基准速度,以空腔进深D为基准尺寸。基于B方法的风格生成为X×Y方向网格数为20×20。固体壁面为无滑移条件,因为是层流运动,故动量方程及连续性方程中的流速边界都是如此。

取截面(Y/D=0.5)上的速度矢量与文献[9]比较,由图7及图8可发现两者相差甚微,再次证明本文改进格式的有效性。笔者在计算过程中还比较了一般程度消耗CPU时间一本文所花的时间相差不大,可能是因为物理模型规模较小所致。但是对于规模较大、风格划分不均匀的情形,本文的离散方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3外掠后台阶的流动

如图4所示,H为后台阶高度,并作为基准尺寸:入口及出口尺寸如图4所示;未流速度U取为1m/s,并作为基准速度。来流温度T分布均匀,作为基准温度;壁面为均匀热流条件。基于B方法的网格生成为X×Y方向网格数为60×50。

流体流态为稳态二维紊流,服从Bousinesq假设。对此开口流场,出口处采用自由流速边界条件,压力修正方程界为Dirichlet条件。壁面附近采用壁面函数法加以修正。中心轴线上各个变量采用第二类边界条件。

图9是截面(X/H=10)上的流速分布,与文献[4]结果相吻合。另外,作者还与文献[5]比较了不同截面上Nu/NuH数,如图10所示,两者较接近。

4结论及展望

本文提出的差分格式从本质上将讲是对幂函数格式的修正及改进,其中应用了中心差分、调和平均等思想,从而达到提高计算精度、减少发散的目的。但从一些运算结果来看,格式并非十分理想,譬如对向后台阶流动(文中未列出),涉及对流换热、壁面边界等问题,结果与文献[2]提供的数据有一定差距;尽管上述运算较原来的算法迭代次数有所减少,但计算时间并未缩短,并且计算机内存容量要求变有提高,这些问题有待今后改进。

参考文献

1Patankar.S.V.Numericalheattransferandfluidflow.Hemisphere,Newyork,1980.

2Gooray.A.M.TurbulentHeatTransferComputationsforRearward-facingStepsandSuddenpipeExpansions.[J].Heattransfer,1985,1:70~76.

p.Meth.Appl.Mech.Engng3,269(1974)

4Gartling.D.K.Atestproblemforoutflowboundaryconditions-flowoverabackward-facingstep.IntNumerMethFluids,1990,11:953--967

5Gooray.A.Mandwatkins.C.B.TurbulentHeatTransferComputationsforRearward-facingStepsandSuddenpipeExpansions.Heattransfer,1985,1:70~76.

6Chiang,T.P.W.h.Sheu,S.K.Wang.Sidewalleffectsonthestructureoflaminarflowoveraplane-puters&Fluids,2000,29:467~492

7T.JONGENandY.P.MARX.Designofanunconditionallystablepositiveschemeforthek-εandtwo-puters&Fluids,

8G.D.mallinsonandG.DEvahldavis.Three-dimensinalnaturalconvectioninabox:anumericalstudy,J.FluidMech.1977,83:1~31

9Latimer.B.R,parisonofpressure-velocitycouplingsolutionalgorithm.NumerHeatTransfer,1985,8:635~652

10Latimer.B.RodiandG.Scheuerer,TurbulencemodelsforNear-wallandlow-Reynoldsnumberflows:AReview.AIAAJ.23,1308~1319(1985)

有效管理论文第6篇

下文是由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的有关于目标成本控制的论文,目标成本是实现企业创效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读者带来有效的内容参考意见,内容如下: 论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一、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一般包括成本策划、目标测算、目标下达和分解、过程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考核等七大环节。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消化市场压价让利因素,实现企业创效创牌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目标成本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一是目标成本的测算方式与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组织形式相分离,设定的成本目标与施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无法真正落实到实施人和控制人身上;二是目标成本测算没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使成本责任无法传递,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测算资料形同虚设,只能作为项目最终盈亏分析的参考资料,而无法体现目标成本管理最重要的环节——过程控制。因此,在吸取大量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构筑了现在推行的这套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在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遵循谁实施、谁受控、谁负责的原则,将设定的分项成本与施工管理的基本分工一致起来,力求实现谁组织施工,谁控制消耗,谁对受控内容的结果负责;二是遵循建立成本责任区域原则,设定了项目成本12个成本责任区域,力求做到在责任区域内,生产管理、消耗控制、成本核算三位一体,实施集成管理;三是遵循目标成本可分解原则,对构成实物量的责任区域明确测算到分部、分项、分层、分栋,便于项目部相关人员将局部控制和总体控制统一起来。 目前实施的这套方法,对项目成本的过程控制很有用,真正做到了项目成本事前有目标,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较直观,而且成本责任区域明晰后便于落实分项成本的责任人和考核责任人的工作绩效。最重要的是,面对压价让利白热化的市场环境,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强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有利于把握项目投入产出的全局,有利于从机制上保证项目成本在过程中受控,这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从目前推行的效果看,尽管还刚开始,最终结果有待于实践来检验,但精打细算控成本的氛围已在试行项目班子中形成,且势头良好,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目的之一已经实现。 二、目标成本的测算和下达 目标成本的测算和下达的基本流程是:项目部提供图纸实物量,公司对项目提供的实物量进行抽样核对,公司目标成本工作小组在数量和内容无异议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或公司设定的消耗参数配价,形成的目标成本由公司下达给工经部,由工经部下达给项目部。 为统一图纸实物量计算规则,公司颁布了操作指南。整个测算过程,按照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将工程项目的成本划分为12个责任区域,即:大临设施、成型钢筋、预拌砼、模板、脚手、机械费、结构件、砖墙和粉刷、楼地和屋面、分建工程、管理费用、其他(主要指总体部分中或其他实际发生的成本项中无法归入上述区域的成本)。对每一个责任区域均按批准的施工方案计算出相应的允许消耗量,对构成实物量的责任区域测算到分部分项,以便于过程中的控制。 下文是由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提供的有关于目标成本控制的论文,目标成本是实现企业创效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读者带来有效的内容参考意见,内容如下: 论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 一、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一般包括成本策划、目标测算、目标下达和分解、过程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核查、效益评估和考核等七大环节。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是消化市场压价让利因素,实现企业创效创牌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目标成本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一是目标成本的测算方式与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组织形式相分离,设定的成本目标与施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无法真正落实到实施人和控制人身上;二是目标成本测算没有明确成本责任区域,使成本责任无法传递,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测算资料形同虚设,只能作为项目最终盈亏分析的参考

有效管理论文第7篇

摘要: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多侧面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高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激励 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单位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可以提高单位的效益。丰田汽车公司采取设立“合理化建设奖”这一办法一年时间为企业带来几百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1年利润的18%。激励有利于吸引单位所需人才。有效的激励,可以在单位内部造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从而产生对外界人才强烈的吸引力,使组织得到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激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单位文化。良好的单位文化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其培育,则离不开正反两方面的强化,通过交替运用奖惩手段,促进追求优异工作等价值观的形成,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当今许多单位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