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5 11:24:51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1篇

情绪是人心理的基本要素,常常伴随着一定的行为而产生。情绪通常是体育教师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实施体能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并不太重视学生的情绪,更加谈不上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情绪体验了。这种忽视学生情绪的教学,必然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绪之间存在某种距离,结果导致体育教学的低效性。因此要促进职业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尤其是引发学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一般来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上所说,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的时间与空间,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体育教学要求的距离感,他们喜欢体育课实际上是喜欢体育课的时间,而对真正的“体”“育”与“健康”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没有必要接受这些知识。应当说这是职业高中体育课堂上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职业学习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出消极影响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实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情绪往往会呈现出恶性循环的现象。此外,体育课固有的运动负荷、体育运动中严格的纪律与行为要求等,也会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即使对于部分真正喜欢体育学习的学生而言,也有可能引发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也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情绪也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师相对而言缺乏细心,严格的纪律与课堂要求往往是体育教师表现力量的主要途径,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又具有明显的叛逆性,这两者一旦对立,就会引发轻则学生消极抵触,重则课堂尖锐矛盾频发的情形。这样实际上教师也就陷入了一个消极的情绪当中,自然谈不上有效教学。

二、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情绪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要促进职业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关键还是从情绪这一因素出发对学生积极引导,只有当师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享受情绪的高峰体验时,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首先需要阐述的是教师情绪。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情绪,笔者的经验是,不要看职业高中学生有着这样那样的叛逆性,其实只要体育教师真正能够以一个乐观、积极、阳光的情绪进入课堂,那这样的情绪就会点燃绝大部分学生的乐观情绪(极个别的学生则会由于个体因素而难受激发,这需要专题研究)。笔者在体育课堂上,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急于进行体育与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一些看似与体育无关的事情去引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只要这样的努力持续五至八节体育课,那就会对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样就会导致他们一进入体育课堂,就会自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然后要阐述的是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体验决定着一节体育课甚至是所有体育课的学习质量,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引导还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话,那学生自身的积极情绪激发,则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去客观理性地认识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笔者在教学中从来不教授纯粹的体育知识,而是努力将体育训练与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与专业技术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只有有了这样的结合,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对于现在的学习(尤其是遇到学习困难时)与将来的工作(尤其是工作遇到挑战时)有多么的重要。一旦学生认清体育具有这样的功能,那么任何一个对前途有希望的职业高中的学生,都会认真对待在校时间的体育训练与心理健康的学习。经验表明,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他们在课堂上的情绪就不会浮于表面,而是会有持久的驱动力。而这种产生驱动力且由这样的驱动力又反过来积极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甚至是文化与专业学习时,笔者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有效教学的境界。

三、小结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2篇

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打破传统禁锢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蕴含巨大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摒弃那些“形存实亡”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禁锢,因而,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和时展新动向,吸收鲜活的素材,适时地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适度地挖掘,贴切地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这既是全面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备条件,又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观念观。如复习“民族文化”内容时,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开启新型的教学模式,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民族文化的元素,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思索:“作为当代青少年应如何做中华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这样,既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已学内容的理解、把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建有效课堂组建合作小组

思想品德就是在不同的思想行为模式中寻求真理,组建合作小组是创建有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它根据小组进行讨论,并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观点进行合作研讨,以寻求个性、多样、符合原则的结论。在此模式中,学生是主体者,教师是引导者,合作小组积极探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这一问题的时,改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1/4以上,其成因就在于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几十年后将占绝大多数,每个人几乎要赡养四个老人,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补救的措施。这样学生在合作小组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参与意识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最优化。如:在学习“反对分裂维护统一”一课中,教师可紧扣维护国家统一的主题,联系反对的时政热点材料设计问题:①请同学们用史实说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建设青藏铁路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原则?③谈谈你对“3•14烧”暴力犯罪事件和分子破坏奥运火炬接力的认识。④在反对问题上中学生应该怎样做?以时政热点材料为载体恰当设问,激励学生带着思考题认真学习教材,尝试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材料,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创设情景和恰当设问,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才会高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大胆创新能力才会迅速提高。

(四)内容化静为动灵活运用多媒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够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教学过程化枯燥为有趣,教学氛围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双方处于“活化”的状态。例如:《追寻高雅生活》这一节校歌导课,主旨在于让学生辨别“高雅”与“低俗”的生活,然后引导学生选择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在校歌选取上,播放周杰伦的《蜗牛MTV》视频,让学生从中领悟作者在用词、意境上体现出来的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精神,进而在视频中明白高雅生活即一种高价值最求的情感。

(五)引导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

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的动力。如讲“为坚强喝彩”一课时,教学内容可延伸“汶川大地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有关坚强人物资料,如陈坚、谭千秋、邓清清、朱芙蓉、向孝廉、短信妈妈等,并舍身处境地联想自己假如在受灾地区,应该如何面对灾难中的人和物;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舆论传播媒体,通过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并联系实际,拓展自己对“坚强喝彩”的认识。

(六)运用启发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通过引导启发教学,保护和扶植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思维发散能力。它通过对问题进行扩充、转换、引导,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在启发引导中探求创新。如在《伟大的基本路线》一课中,如何理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架飞机”进行思维发散,学生根据“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与“飞机”的特征进行思维发散,从而得出结论:一架飞机比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飞机的客舱比喻成“一个中心”,飞机的导航系统比喻成四项基本原则,飞机的动力系统比喻成改革开放,飞机的终点站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的思维发散,把思维发散意向购置于授课主线中,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框架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对内容本质的把握,使学生受到教学的启发。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3篇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有效作为一种坚实的追求,让无效或者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真实、有效。我针对聋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努力。

一、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写好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听一个历史教师上课时没有记录一个字,因为那节课精彩得很。课后,他问老师备课花费了多少时间。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间接地说:“我这堂课直接时间是15分钟,但是我一辈子都在备这堂课。”

用一生的时间备课。达到这种备课境界的老师怎能不优秀呢?我想:只要我们努力着,实践着,我们也会走进“用一辈子去备课”的那种境界。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不懂什么讲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以学定教。

教师还要有反思的习惯,从反思身边最熟悉的教育现象做起,关注身边最平常的教育小事,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得失。“每天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行动拿出来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刚开始(反思、研究)“同样很累,但这种累解决着以前工作中的问题,它正在促进我的成长,它能让我体验到快乐,并看到希望,我不断感觉到因为自己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我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从容,也越来越轻松了”。

处在新课改下的特教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去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活动——用一辈子去备课、去反思。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聋生,感染聋生,创造出教学的生动氛围,使教学进入较高的境界,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才能使聋生自觉培养起语文学习兴趣、自觉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教材的特点,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设计,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交流、表演、辩论等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课堂,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活泼、有趣、富有活力。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比较适宜的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的思维,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调动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可利用评书、读书、藏书等活动让学生口、手、脑动起来。

一个失败的老师只能用一种方法教育一百个学生,但一个成功的老师可以用一百种方法教育同一个学生。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本领为目标,通过学生喜欢的活动改变其消极的心态,让教育不再常态化。

四、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于聋生来说,其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①问题的预设必须紧扣教材内容,目标的提出以老师为主;②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指向要明确,紧扣教学内容,题目力求通俗,让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一目了然;③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教师的引导需适当,逐步实现从“扶”到“引”,由“引”到“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4篇

1.学生学习观念的自主化

随着开放式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深入人心,学生在开放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参与开放式的学习,能有效改善传统上依赖教师、课堂和班集体的学习模式,并转变到靠自己、课外和学习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上来。开放教育强调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及进度等都可以由学习者自主安排,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克服学习的盲目性。通过自主学习,即通过文字教材的自学,音像教材的收听,录音、录像带、VCD光盘或者DVD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课件)的收看和网上教学信息等方式,转变学生参与开放教育的态度和认识,使其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自身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有效提升,以适应21世纪社会竞争的需要。由此可见,开放式学习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自主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并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2.学生自觉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在开放教育过程中,因为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极易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出现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来看,很多学生面临的困惑就是在学习时间如此紧张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工作和学习,以更好地消除工学矛盾。因而为了体现自主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觉性,不会因为自身基础差、所开设的课程不利于自身的学习以及远程学习难以掌握学习的重点等而放弃学习,而是应在自学过程中面对多种困难敢于挑战,通过多种方式寻求困难解决的途径。如遇到学习技术上的问题时,他们可以找同学交流与帮助,找辅导教师进行辅导,也可以进入形成性测评系统中“孟老师论坛”提问求助,还可以通过BBS网上论坛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由此可见,在自主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会自觉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来,并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注重个人主体意识,更加自觉地追求自我完善,更加追求自我提高的目标。

3.多元化的集体教学

在开放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本原则,主要在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并非将集体的面授和辅导排斥在外。因而在学生加强自学的前提下,作为教师还应开展一定的集体性面授和辅导,这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欣然接受自学与面授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主要就在于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集体面授和辅导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应按照排名的顺序进行重难点的梳理和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讲授,接着为辅导答疑,最后是作业讲评和集体讨论。就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在诸多的学习方式中,集体的面授与辅导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由此可见,“在开放教育中,采用传统的单纯的文字面授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而应满足集体教学的多元化,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开放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形式的多元化。”

二、开展开放教育的根本性保障

1.构筑科学教学资源体系,为开放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开放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具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因而必须致力于科学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专业特点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客观整体地反映出来,最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学资源建设要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从学校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及时更新拓展或补充网上教学资源。

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支持服务

在有效性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开放教育教学理念,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修养,丰富知识,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努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使教学的组织管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3.设施、信息支持服务

继续增加投入硬件建设上,努力提供完善的现代化助学设备和场所,以满足学生学习服务的要求,其中包括建设多功能的图书馆、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开展各种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在课件使用、上网学习、免费提供音像光盘以及场所等自学辅导资料方面,尽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好的环境。在设施上支持学生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满足各类硬件的需求。在信息上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的传递没有障碍,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要求,及时反馈和有关该专业的内容设置、课程要求、学习任务、教学进度、专题活动、在线解答等有关信息的内容,以保证在校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科的各类情况,做好课前、课后的准备工作,了解学习动态。

4.督学和管理支持服务

为了有效保障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以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督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督促和帮助学生,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评价与分析,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平时的作业和辅导中,应及时对作业进行批示,及时公布答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及时改正。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效果与正确率。而且,可以巩固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强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督促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有效学习。在教学管理方面,改革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采取改良的管理方式。在教务管理方面,尽量给学生提供课程注册、学分认定、学籍管理、证书颁发以及收费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与咨询,从而更好地提供和谐的育人氛围以及周到热情的服务环境。

三、结论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5篇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都是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其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和树立远大的理想等等。而思想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新兴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念,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其他的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指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些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的,这些都渗透在德育的各个环节中。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就是小学阶段。此时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在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比较强,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决定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当今世界的形势复杂多变,斗争相当的激烈,一些国外腐朽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悄然渗入我国儿童的思想当中,国内的“”等组织宣扬思想,社会上的黄赌毒的泛滥也都对小学生的思想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德育的工作具有紧迫性。很多人都说过:“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知道,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其中的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所以德育也是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小学德育活动的现状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陈旧。大家都这么说,如果你想从众多的书本中找出思想品德的课本,只要找到最新的那本就行了。翻一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本,几乎都是空白。我们可能会质疑:是不是思想品德课根本就没有上?学生的思想素质是不是非常差?这其实冤枉了老师和学生们了,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即使课本上面的内容不上,习题的解答几乎也是相差无几。德育的教育固然需要这些教材,但是仅仅靠一些判断对错和一些选择题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见得。

(二)教育方法陈旧。小学生平时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程、晨会以及班会这几个形式单一的途径,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也缺少实践活动。另外,德育的教育需要时间。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老师们为了教学工作往往也都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

(三)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制度陈旧。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大多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也仅仅是由班主任个人说了算,就算班主任能够做到再公正,也可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的想法,结果自然不是那么准确了。

(四)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领导们在学校辛辛苦苦的进行着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有些学生甚至将一些不良的品质作为“护身法宝”,家庭教育也不合理,甚至是对学校的教育进行诋毁,这些都起着负面的效应。同时,社会上过多的宣传“个性”发展,“鼓吹”自我,这也对学校的德育动作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三、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式

(一)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教师们必须要正确认清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对于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型的关键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主要的职责,应当将自己定位于做高尚以及无私奉献的人。

(二)改变以往德育的评价方法。我个人认为,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然后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成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议相结合的状态。

(三)校内教育同时结合校外教育。学校应当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后制定相应的基本实践时间,并且将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学生们可以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虽然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是学生们对于实际的意义并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他们明白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就要首先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们也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花一草都能够成为教育学生的对象。只有正确的摆正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才能够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四、结束语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一、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能够为小学德育提供丰富素材。教师可以搜集比较典型的德育案例,将其融入小学德育,让学生在传统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文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如引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论语》经典内容,进行国学文化渗透,向学生传递古人如何与人相处、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等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如,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经典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和做人处事之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让学生成为有德之人。总之,将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此外,还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效果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学科教育,越来越能满足小学德育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引入VR技术向学生展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错误行为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巩固上述德育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路人、交警演示正确过马路和错误过马路的场景,用场景化教学培养学生文明通行的德育品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于APP,向学生展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教育视频,并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改进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另外,教师可以建立德育专栏,为学生制作德育微课视频,定期举办德育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小学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软件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也能提升德育教学效率。教师作为德育的主导者,需要更新德育思想理念,敢于创新,接受新鲜事物,建立信息技术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发展思路。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德育品质

小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其行为以及品质的形成必然是社会化的产物,因此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言行举止中自己感知、自己体会,才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才能让德育不流于表面。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更深刻感知社会的温暖,学会帮助他人、善待他人,并严格要求自己。如组织小学生到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衣服等,让小学生学会关爱老人、尊敬老人;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福利院交流,分享自己的食物、学习用具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活动,教师能够顺利开展人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让德育深入人心。

有效教育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教育 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医学教育全球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医学与人文融合是医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医学院校只有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探索出有效途径。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加强对医学生人文教育是时展的历史使然。

1、加强人文教育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随着人类对医学发展的认识日趋理性和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定义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在重视生物因素的前提下。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其他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不仅是作为健康或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现实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学会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个途径出发去处理、对待病人和疾病。

2、加强人文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医学特点及医学发展趋势要求不断更新医学教育观念,树立超前的医学教育理念。在培养具有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树立大医学观,从医学的科学和人文双重性质上定位,培养医学教育主体品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学为人的本质和为人的目的。在医学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中探寻的一个热点问题。人文社会学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强化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现代医学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内在要求。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能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正确导向,还能使医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医学人文教育,学习人文医学学科知识,不是为医学增加“文化外衣”,而是使之加强对人类生命、死亡及生存意义等的理解:医学生学习的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学、宗教、法律等学科知识的理论,而是它们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医疗实践的引导和影响作用,使医学生学会从医学、社会、道德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对医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是医学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必须充分加以开掘和借鉴。要着重进行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历史文化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的教育,以世界观、方法论为主要内容的哲学教育,以陶冶高尚情操为主要目的文学、艺术教育。以及民主法制观念教育、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教育等等。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

2、基于塑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现代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归根结底在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依靠的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时代的进步,决定了人与科学密不可分的联系,决定了人们必须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以人文的科学精神如创新精神、尚理精神、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精神投身于社会的伟大变革之中。如今,医F术和医德同等重要。美国医学界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最危险的医师是很慈祥地握着病人的手,却为他一再做错误的决定的人。”所以。崇尚医学科学、严谨求实、拼搏创新、钻研医术、精益求精正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3、基于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现代医学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同时又繁杂琐碎,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很好地完成一项医务工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模式中。患者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心理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1、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以人文课程为基础的人文教育体系。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育人功能。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应该促进“两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与医学实际相结合,把人文知识与医学的结合、渗透作为重中之重,在讲授人文科学课程时,注意分析、研究医学领域中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较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知识。增强“两课”在培养医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方面和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的特点,加强人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尤其需要加强与医学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伴随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形成许多交叉学科。新学科的发展,需要医学教育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充实和增加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同时。课程体系建设要强化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2、加强人文师资队伍建设,造就高品质、高素质的教育家。人文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广大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是加强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根本保证。因为教师的思想境界、价值观、道德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能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过硬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学生。所以,对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的教师,必须进行继续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其人文素质。同时也要引进一大批高学历、专业化、综合素质好的教师,尤其是那些热爱教育事业、愿为教育事业奉献、勇于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年轻教师。加强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不能仅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从事医学专业教育的教师也应加强学习,以便寓人文教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医学院校的优势。学习人类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使之与人文精神融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开阔的知识视野的教师队伍是医学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条件。

3、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业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授课、访谈、调

查、网上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活动、角色扮演、展评等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采取小组教学、分散教学等灵活多样形式,“以问题为中心”小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摒弃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对于医学生,学习人文科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掌握该门课程的相关理论,侧重的应该是学会把学到的人文知识与医学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无论教学评价,还是学业评价。最有效的是对学生本身能力的评价。通过调查和量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测试,被认为是比较客观和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目前由于缺乏量化评价指标,对学生能力的缺陷、教学效果实效性都无法给以准确评价。应加大量表研制的工作力度以求突破,从而使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