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

时间:2022-06-25 08:59:25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儿童钢琴教学的若干问题

一、培养儿童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中练琴是一个相对枯燥的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在儿童学钢琴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诱导和提高?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钢琴教学启蒙阶段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会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所以教材的选择就非常重要,要注意与儿童的实际年龄相结合。目前,市场上的钢琴教材种类繁多,笔者认为《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还是比较适合幼儿钢琴的启蒙教学。在这本教材中有明确的标题和形象的插图,这让孩子对乐曲充满了想象,大大的提高儿童的兴趣。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儿童喜爱的歌曲,例如《小星星》《小燕子》《我爱北京天安门》等。这样更能调动儿童练琴的兴趣,同时,使孩子可以有一个轻松的心情去学琴。

(二)举办小小擂台赛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和认可。鉴于此,教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观摩课和小型音乐会。钢琴艺术本来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弹琴就是要能通过表演使自己身心愉快,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此外,孩子经常参加表演活动,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演出活动,使儿童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促使儿童更刻苦、更勤奋地练琴。家长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日聚会上“露一手”,这样,不仅让儿童建立起自信心、自尊心,享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扩大了孩子的信息量,增强了他们“比一比”的竞争意识,能够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三)家长配合寓情于教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家长一定要清楚,家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孩子初学时的那份热情,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而不是越位成为孩子在家里的老师。家长在陪同孩子练琴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学琴氛围,儿童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产生兴趣。

二、儿童钢琴技巧的教学策略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应特别重视钢琴演奏基本技能的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为儿童钢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针对前文所提到的目前我国儿童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钢琴教学的规律出发,笔者认为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基本弹奏动作和技术的教学策略

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是指在弹奏时在支撑站立的基础上形成的挥动动作,即从指掌关节出发的抬指和降落的挥动动作。我国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认为儿童手指的挥动能力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1.手指挥动要产生于手指第三关节,第一、二关节原则不动;

2.抬高是为弹奏所作的准备;

3.强调手指的本身的积极挥动,包括力度和速度的积极;

4.力量集中于指尖;

5.每一次击键动作不应跟随过快,以保证每一动作都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6.大指触键用指尖外侧;

7.挥动手指时感觉是向前上方的。

(二)塑造美好的声音与歌唱性弹奏的教学策略

从儿童的第一节钢琴课起,老师和家长就开始引导孩子用耳朵去倾听,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明亮圆润的,什么样的声音是舒畅通透的,分的清有控制和没有控制的声音。教师可指导儿童按如下步骤获取基本美音:

1.用腕部提起手,开始不要太高;

2.用适中,均匀的速度下落;

3.在临近键盘时手腕自然摆平;

4.掌关节稳定、指型稳定、手腕始终柔软、圆滑;

5.精力集中,对好声音充满期待和想象,注意聆听钢琴发音后的余音。以一曲最浅易的乐曲《布谷鸟》(《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为例,我们要这样对孩子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树林里响起了布谷、布谷的叫声,原来是布谷鸟在叫啊,我们弹琴的时候要把连跳音很好的控制,要不布谷鸟的叫声就不好听了。如果学生控制的太弱了,我们还可以说,布谷鸟的声音在哪,怎么听不到了,能不能大点声呢?”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儿童的耳朵,让他们学会倾听,用听觉的辨别做出自然的调整,就能更好的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培养内心节奏感与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儿童演奏中节奏的准确统一和保持演奏的等恒速度,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着重培养儿童良好的节奏感,概括地说就是要培养儿童感受和表现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和情趣等节奏美的能力。在明确了培养儿童良好节奏感的基本标准后,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节拍感,因为良好的节奏感的基础就是准确的节拍感。匀速是节拍感的基点,当教师发现儿童节拍感有问题时可以用理性分析和示范的方法,也可以让他们用手掌击出正确的节奏和编配一些节奏型的伴奏来稳定节拍。家长在辅导时要防止儿童长时间地用脚打拍子,也不要在他们的演奏中从头到尾地打拍子,这样做会使他们听不到自己的演奏,从而失去真正的内心节奏感。在培养匀速的节拍感方面,要培养儿童在心里数拍子的能力,同时可利用节拍机作为有益的辅助工具,另外可把节奏变为动作即通过指挥来提高儿童对节奏的控制与感受。奥尔夫也认为音乐中的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是训练儿童节奏的基本手段,其中动作节奏包括律动、舞蹈和声势活动三个部分。可见,要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教师和家长应该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指挥动作对作品进行指挥,使儿童在数清节拍的基础上按照音乐的性格,并以恰当的音乐语调来表现节奏的特性与生命力,使节奏真正成为音乐作品的支柱,使乐思在节奏的动力统帅下不断向前,充分体现音乐的生命力。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音乐表现的前提与基础,提高儿童的音乐表现力要求教师和家长首先特别重视提高儿童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内心对音乐感受和理解越准确越深入,音乐表现就会越丰满越感人,如果心中无所感,则表现必然苍白,如何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儿童钢琴教师部分已有所论叙。其次要引导儿童练好演奏技术。演奏技术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的学生感受能力强而技术较弱,有的学生技术较强而感受能力较弱,两方面好或者都弱的学生只占了少数,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分清情况区别对待。

三、结语

在钢琴教学中儿童钢琴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业余儿童钢琴教学是我国儿童钢琴教学的主体,它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整个国家的音乐文化的层次。

作者:阮思蓉 赵霞 单位:新疆幼儿师范学校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儿童钢琴教学心理学理论运用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人们、武装人们,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使人们更好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加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进程。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党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也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期待和心理规律,因而卓有成效。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观念、价值系统以及行为方式也随之改变,由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环境对心理以及心理因素对人们思想的影响,科学运用心理学原理和规律,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效力。

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都受到其内心的信念系统所支配。影响一个人,无论采用什么手段与方法,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影响其信念系统。心理学者发现,如果要使信念顺畅植入人脑,必先降低或消除人的心理防御。取得信任,降低防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修养,是取得人们信任的关键。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注重提升自己的品格,做到为人正直,洁身自好,诚实守信,有气节,有爱心,有胸怀;知识广博,办事公道,作风民主;善于情感沟通,有感染力,会关心人,善解人意。这样的人让人感到真诚、安全、可靠,值得信赖;这样的人宣传的方针政策、理想信念,人们不会质疑。心理分析是奥地利精神与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创立的,是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包含潜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动力论(性本能与攻击本能)、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适应论(自我防御机制)和人格发展论(心理性欲发展和早期经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借此理论了解人、影响人。

1、制造氛围场,影响潜意识。潜意识理论认为,潜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心理研究显示,给人施加影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影响其潜意识;有意或无意的感官刺激(如视听),全都进入潜意识,并给人暗中施加影响。如电视广播反复播放某首歌,不久后许多人就能自唱了;政治述语(如科学发展观)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文艺节目等不断宣传,老百姓的口语中很快就出现了。政治思想工作者要据此心理特征,重视宣传氛围,全方位调动感官,多做正面宣传,多说感人事迹,利用各种媒体和场所宣传党的理论和党的优秀人物,有计划、反复组织人们学习党的思想,即是说创造一种给人以潜意识影响的共产主义理念氛围场。如医院要宣传共产主义医德,就要在宣传栏、交班会、院刊以及通过演讲、广播、学习讨论等形式宣讲医德理念和优秀人物,使医院职工在这种的氛围中主动或被动接受共产主义医德。

2、顺应禀性,强化道德能量。人格动力论认为性与攻击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结构论认为人的内心都有本能的冲动(“本我”也即私欲)。在法律、伦理之下满足性与攻击是顺应人性的需要,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满足私欲也并非品行不端。政工工作者要承认人的禀性,引导本能通过合法渠道释放,如设立意见箱,召开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等,以释放攻击情绪;加强法律、伦理教育,以增强“超我”(良心与道德感)能量,防止“本我”肆虐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除以上之外,还可以根据人格适应论培养人们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利他、升华、幽默),以应对挫折和危难,提升人生意义;根据人格发展理论,了解工作对象的幼年经历、家庭教养、早年与重要人物的关系、生活创伤等,以理解工作对象的关系模式和生活态度,寻找价值根源,为开展个别思想政治工作找到突破口。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与旨在治疗、发展、改造心理的人类潜能运动中。人本主义疗法强调人性、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认为人类有能力自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浅谈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中的钢琴教学

一、特殊需要儿童需要音乐教育

所谓特殊需要儿童,狭义的理解乃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需要儿童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①。本文中所要谈到的特殊需要儿童局限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语言言语障碍以及智力障碍这几类儿童。对于这部分儿童来说,正常的教学手段首先是通过语言交流,而一般的语言交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正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就产生了上述的障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会经常发现,在这部分儿童中有很多都对声音、音乐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兴趣,我们可以在他们学习、生活中用音乐来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最终通过音乐这座桥梁,与他们相互了解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美国,一般而言,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是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小学生,他们每天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普通班学习,另外一部分时间在特殊教育教室学习。到了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这部分儿童会根据其情况的好转将被逐渐纳入到正常儿童的普通教育机制当中去。跟美国相比较,我国的特殊儿童受教育人数远远低于美国的数字,这跟我国这方面制度还不尽完善、资金短缺以及执行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师人数极度匮乏有关。我国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仅仅局限于招收存在听觉损伤、视觉损伤、沟通(言语)障碍、智力落后的儿童。而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的儿童由于其某些方面的正常性,被家长、教师和学校忽视,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特殊教育的帮助。结果导致教育失败,学生无形中走了更多的弯路。

我国无专门的学校招收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的特殊儿童,只好进入普通学校,可是普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这部分儿童的需要。那么我们怎样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受到更合适的教育,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认为,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儿童。在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还是不少的。比如,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周舟,从小就被在乐团工作拉大提琴的父亲带在身边参与演出排练,在聆听中自悟,从电视媒体中自学以致指挥乐队,甚至能够独立演出,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成功者之一。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成功案例,是四川的自闭症青少年秋实,在2005年的中日韩国际少儿艺术展示大赛荣获钢琴(残障)组金奖。尽管在正常同龄人中比他水平高的比比皆是,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与研究的案例。再者,经试验证明,正常儿童在婴儿4个月时就开始对声音有反应,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在这方面与其他正常儿童无异,当他们无法有效地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来理解社会和表达自我的时候,那么借助音乐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正好符合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特点。

二、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积极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钢琴教学,或者说钢琴教学与其他音乐教育相比较有何优势?

其一、多声部的旋律听记练习可增强特殊需要儿童的注意力。钢琴是和声乐器,它可以产生单声部、双声部、三声部甚至多声部的旋律,这样学生可以从单旋律、多旋律的练习中锻炼自己的听力,这对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的儿童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训练手段,因为多声部听力的练习对注意力的要求相当高,而这种练习恰恰是在长期的音乐“游戏”中慢慢达到的,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对于轻度障碍儿童来说,钢琴音乐教学所应该起的作用是尽可能帮助他们恢复到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然而对于许多中、重度障碍儿童,学习钢琴音乐则更能体现其生存意义。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家长,他的孩子有自闭障碍,但是他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弹奏钢琴,除了治疗的涵义外,就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通过这个技能谋生。我们不能对钢琴教育期待过高,但是确实有许多特殊儿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学习障碍、沟通障碍、智力落后和情绪障碍的特殊儿童来说,我们试图通过钢琴这门特殊的工具,来和他们交流,培养他们,发展他们的才智,帮助他们走上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成长道路。

其二、钢琴教学本身采取的就是一种“特殊教学”模式。在普通儿童钢琴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一对一”式教学,同时根据不同的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特殊儿童只不过是心理或生理特点跟其他儿童相比较更为特殊而已,正是这种“一对一”教学模式,更利于我们教师全面地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生理特征,熟知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更好地从多方面入手去帮助他们热爱音乐,积极面对生活。所以,在钢琴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调整,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进度稍慢一些,甚至尺度稍微宽些。

其三、钢琴教学可加强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协同训练。在钢琴教学中,所有乐曲都要求双手的协调配合,特别是钢琴曲中所独有的复调乐曲,强调学生要操纵双手严格按照乐谱行进弹奏多声部旋律,同时要聆听,再加上钢琴踏板对脚的细微要求,锻炼了特殊需要儿童多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这是其他乐器教学无法达到的。

训练钢琴技术时,学生的本体感受要尽可能地明确清晰。在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本体感受的程度,需要做大量慢速度的甚至动作夸张的练习,用慢动作来体验感觉。这些慢动作练习并不仅仅是为加强生理机能,更是为了加深心理的感觉。利用特殊儿童对音乐的兴趣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钢琴教学,帮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地培养眼、耳、手、脑、心的协调能力,这正是他们所缺乏和急需的。

三、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钢琴教学的建议

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有人认为是个难题,但我觉得并不难。当然,有个前提是必须通过充分肯定其优点来缓和课堂气氛,多鼓励他们,只要有点进步,哪怕进步在你看来是微乎其微的,也要进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因为大多数特殊儿童受到的教育挫折实在是数不胜数,你的微笑与赞扬对他们来说不啻于甘露,在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关爱与信任,此乃教学计划完成与否之关键。

下面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应尽量避开曲谱或者少用曲谱,多采取模仿式教学。当学生对乐曲比较熟悉后,再让其对照曲谱进行练习。在进行读谱的时候,一定要将其分拆成乐段乐句,找出乐句的规律,边弹边唱,帮助其认谱、背谱,千万不能像对普通儿童一样,让其自己独立识谱,只需指出不对的地方。由于特殊儿童较薄弱的沟通与控制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检查时应控制情绪的波动,充满耐心,否则会加深学生自身挫折感。

第二,选择曲目必须适当。不要弹奏过多的练习曲,对于相同的技术类型要少而精,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尽量选择不同技术类型的练习。进行手指训练时,可将其简化为类似《哈农》的练习,简单明了易记。对节奏加以变化,利用多变的节奏型使学生产生新鲜感,通过模仿教师巩固节奏、熟练技巧直至最终掌握各种技术难点。教师可较多地选取一些由中外名曲改编的短小精悍的四手联弹,教师与学生互换伴奏与旋律角色,来进行巧妙的音乐对话。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从对单旋律的注意发展到对音乐整体性的掌控,培养其音响的立体感,成功地介入到对特殊需要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发展,使之学会聆听并掌握与他人协调合作的技巧,从而弥补特殊需要儿童与外界沟通能力上的不足。教师对每堂课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而又好记,通过教学笔记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我完善,增强其意识的控制能力。教师应充满耐心,对学生每个微小的进步都要适时鼓励,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

第三,应提倡陪练。大多数特殊儿童的自学能力是无法与正常儿童相提并论的。每次的练琴时间,如果没有陪练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自学。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回忆上课时老师的要求,明确自己的错误;同时要阅读新的曲谱,在钢琴上找到音,找准节奏,并弄清楚各种音乐记号的含义;还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融合进新乐曲中,避免重犯以前的老错误;不断熟悉新乐曲,达到一定的速度和熟练度。这一系列的要求就连一个正常的琴童都无法每次做到,更何况是特殊儿童了。因此,家长或教师的陪练颇为必要。

第四,教师要多示范。因为特殊儿童对音乐的热爱是“狂热的”,哪怕是不断的重复,只要他们没有表现出厌烦,你可以选择用琴声来告诉他们你想说的,不同的处理和不同的力度让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兴奋点,这样可避免太多的抽象用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特殊需要儿童来说,借助钢琴这个教学工具来拉近他们与普通儿童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那些学习障碍、智力障碍、情绪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让他们通过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来愉悦自己,对于他们的身心发育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四手联弹”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四手联弹是一种起源于室内乐形式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演奏和教学形式已经发展了数百年了,最受钢琴演奏者们青睐。虽然我国的四手联弹起步比较晚,但是也被很多钢琴家和教育者们青睐并推广。四手联弹的重奏形式对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练琴兴趣和音乐感受力,还可加强学生的听辨力、节奏感、平衡感以及合作意识和能力。对钢琴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四手联弹;教学;儿童钢琴;重要性;作用

一、儿童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的目的及作用

(一)四手联弹中教学的适用对象

四手联弹作为钢琴重奏的形式之一具有非常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形式的起源有深厚的基础和悠久的传统历史教学。随着国民音乐素质的大步提高,钢琴成为了许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的首选乐器。音乐是甜的,但实践的过程是枯燥的,还有许多孩子缺乏主动学习。孩子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越来越被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消磨,产生了抵触心理。钢琴四手联弹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独特的教学形式,培养团结意识和责任感,有效的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减轻学习困难,提高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练琴的兴趣,因此它成为儿童钢琴教育的重要方式。四手联弹是一种集技术与表现力、娱乐与教育为一体的教学表现形式;既能锻炼听觉能力又能增强识谱与视奏能力,将其引入课堂,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二)四手联弹的教学目的

学习兴趣又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于儿童来说,钢琴给孩子们带来的新鲜感、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直观感受,容易引发儿童学习钢琴的直接兴趣,掌握干亲弹奏既能得到长辈们的夸奖和认可、羡慕往往可以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间接兴趣。

四手联弹的教学形式,孩子可能会被要求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亲密的孩子与同伴交往,更多的时间与他的伙伴在一起。同伴关系在儿童学习心理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想相处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就必须学会理解,谈判,妥协和合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效果往往比单一的教师说教要来的有效,对钢琴学习的认识更为全面。

(三)四手联弹的教学作用

四手联弹作品把一些简单的钢琴小曲进行了和声织体,儿童会从音乐上感受到悦耳,然后就会产生兴趣。在和别的小伙伴合作弹琴的时候,比较容易激发儿童的好胜心,这样就能够加强学生练琴的主动性。四手联弹要求的是合作的双方对乐曲都要达到一样的熟练程度,水平基本一致,能进行完整流畅的演奏,这就要比儿童自己练习认真,而演奏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小伙伴合作默契。这实际上对儿童钢琴学习和演奏的主动性和表演实践中的重点,可以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钢琴教室四手合作教学模式,孩子不仅是受教育的,而且是参与者。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学习进度相当一起完成一首曲目,不仅可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心环境和竞争意识。在学习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否定孩子,认为他做的不好,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摸索和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学会怎样鼓励孩子们体现个性与创造性,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感到快乐。好胜心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家长跟老师要好好的利用这一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意识,特别要注意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这样的评论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是不可取的。既然竞争就是要凭借个人的能力去完成,这样的成功才有意义。

二、四手联弹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材的选择

儿童钢琴教学中教材的选择要从儿童出发,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其中趣味性和系统性要兼顾,内容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建立起活泼的课堂气氛,孩子们容易接受。要倾向于儿童的心理和兴趣,不仅仅依靠单纯的技术型训练。四手联弹的教学形式是活泼多样性的,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好胜心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手联弹的教材选择,我国的钢琴教育工作着开始关注教材的针对性、适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开拓教材的选择面,更多的音乐工作者愿意投身于钢琴教材的选编与创作中来。钢琴教学中的四手联弹教材的选用也反映出了这种积极现象。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传统教材就有合作教学的身影,比如汤普森《简易初级教程》中从第二册开始后面部分就有四手联弹的曲目。这些材料有的是专门为孩子们编写的,风格各异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目的。

三、四手联弹在儿童钢琴中的教学形式和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四手联弹是合作的艺术,它是通过两位演奏者的合作来共同完成的作品。既要达到合作的共同认识,又要在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上演奏的细节统一。合作前的读谱直接关系到在演奏中是否表现双方对作品的统一表达和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看过乐谱后,孩子们还要解决属于自己弹奏部分的技术问题,如声部的控制、乐句的流畅性、节奏的把握等。在这一环节中,重要的是带着立体思维去练习自己的部分。既要对自己弹奏的部分进行练习,还要用内心的听觉去感受另一部分的节奏和旋律,这样合奏练习的时候才能表达好乐曲中复杂的节奏和多层次的声部,达到想要的效果。特别是技术上的难点,一定要在合奏之前解决。

在弹奏四手联弹中要处理好纵横关系,纵向在于声部的处理,横向是在于旋律的走向。把握好了纵横关系就确定了乐曲演奏的秩序,有利于整体稳定性。四手联弹中的平衡,有音色的平衡、音响平衡,两个部分要处于同等的地位,即使有旋律和伴奏之分,又要音色不能过于悬殊,这是最为困难的。

四、结论

四手联弹源于教学、成长于教学的合作教学与演奏形式,为越来越多的钢琴教育工作者们所认可,这种教学形式也逐渐在课堂上推广。这种室内乐的演奏形式,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儿童使得孩子们在享受音乐、提高技术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合作的效果,并且学习热情。在传统钢琴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引入四手联弹的内容,具有极大的价值。教学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结合我国四手联弹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个人建议。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在传统钢琴教学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的思考

摘 要: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市场的供需问题,联系普通高校音乐院(系)钢琴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实际,就如何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的方式方法予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学;儿童

一直以来,在我国形成的“钢琴热”经久不衰,社会上也形成了大规模的钢琴教学市场。然而,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领域在运行模式、意识和实践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如何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及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探讨和实践。文章从分析我国钢琴教学市场现状、钢琴教学师资应具备的素养和技能出发,提出如何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的方法途径。

一、我国钢琴教学市场现状

1.教学资源匮乏

毋庸置疑,我国拥有相当数量的优秀钢琴教学工作者和演奏家、教育家,但是,这些专家基本上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沿海发达城市,或者集中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任职。二三线城市想寻找优秀的钢琴教学资源就成了比较困难的问题。然而,聚集在这些地方的琴童数量相当庞大,有研究表明,我国每一座大中城市中的每一所小学或者中学的每一个班里,都有几个期望或者已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的学生。学习钢琴普遍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而二三城市的供需关系则显得更为紧张。

2.教学质量不高

国内普通高校或者综合性大学(非音乐学院)的艺术系,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方向)每年都会输出大量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未来将走向钢琴教师的工作岗位。虽然这样的数量会缓解一定的供需矛盾,但是,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教学水平与合格钢琴教师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教师技能欠缺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校音乐院(系)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在校都是以学习演奏钢琴为主,是否能完整演奏且有一定的台风和心理素质成为判定一个学生专业水平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向虽然在钢琴演奏上是清晰的,但当学生毕业面对社会上对钢琴教师的需求,尤其是低龄化儿童对钢琴的需求时,大部分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因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有如何演绎钢琴曲目,对如何开展钢琴教学,尤其是如何开展低龄化儿童的教学和启蒙一片空白,多数教师缺乏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的技能技巧。

二、正视问题,厘清认识

(1)钢琴教师普遍供不应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钢琴教学资源匮乏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鉴于此,亦不能企望通过补充大量的钢琴专业教师去缓解供需矛盾,而只能有效挖掘、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在钢琴教学的质上有所突破,形成规范有序、良性循环的钢琴教学市场,通过采取建立机制、对症下药等方法措施,才能逐步解决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各个环节的问题。

(2)严格界定合格钢琴教师标准。从理论上讲,钢琴教学工作者最起码应该具备弹奏示范、曲式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钢琴教学能力。首先,能示范弹奏曲目,包括启蒙阶段的钢琴曲目,且能针对学生弹奏中所出现的问题以直观的形式予以示范纠正。其次,能分析问题。即对教学曲目当中最基本的曲式、风格、基本和声以及技术技巧,以理论的方式穿插在教学过程当中。最后,能解决问题。即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三种能力是钢琴教师在校学习过程当中需训练具备的能力,也是高校艺术院(系)传统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给钢琴专业学生的内容。

(3)重视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师的培养。有钢琴弹奏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有教授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水平能力的钢琴教师并不意味着就懂得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还必须具备通过对低龄化儿童学钢琴的科学理论认知和教学实践探索,才能形成独具特色且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能力。

高校艺术院(系)钢琴专业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要把传统钢琴教学和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结合起来。而作为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的老师,还应该针对性地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使之与钢琴教学有机结合。

三、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的方法途径

1.遴选合适的钢琴启蒙教材

面对我国出版发行的琳琅满目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和翻译出版的国外儿童钢琴教材,钢琴教师应该作出正确的选择。要针对低龄化儿童学钢琴实际选择教材,在诸如《快乐钢琴基础教程》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等教材当中,《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是我们最常见的以白键开始启蒙的钢琴教学教材,这样的教材适合视觉意识比较强烈、手型掌握较好、对五线谱的线间位置很敏感的儿童学习。而《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则是从黑键开展教学,适合手型掌握较弱、音感意识强烈的儿童。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始教学,其目的都是让学者有兴趣且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而不是只求“好听”,不能只弹当下流行的儿歌或流行歌曲,不注重技巧和基础的巩固。要尽可能做到教材的合理搭配,而不是单一使用同一种教材,要做到全面打下技术基本功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枯燥的曲目往往能练就过硬的技术,越能全身心投入不喜欢曲目的练习,并从中产生乐趣的学生,越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2.在启蒙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目前的钢琴教学市场上,虽然大多数儿童都抱着“业余”学琴的心态学习,但是,作为钢琴启蒙教师,一定要明白学生口中的 “业余”是指时间上的业余,而不是方法上的业余,要摆正心态来教学。无论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今后是否会从事专业的钢琴演奏,或者考取专业的音乐院校,其教学目的和方法都应该是正确且专业的。在他们所能达到的级别水平上,必须达到艺术、技术的基本要求。

从基础来讲,首先是要规范儿童的姿势,包括坐姿和手型。比如《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和《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都有正确的坐姿和手型图例,教师可以按照图例要求,从演奏姿势和较大肢体单元的肩带与臂部的动作开始,到较小、较精细的两手和手指动作等方面去带动、要求和规范学者。当然,把弹奏动作进行分解和综合,包括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动作等也很重要,当我们分别训练以上关节动作的时候,是为了训练独立技能,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哪里是动作的主导部位。而在弹奏动作上,任何分解都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分解都与整体相关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综合在于内在感觉上的配合,在于明显的动作配合。比如手指与手腕的配合,肘部与肩部的配合等。在良好的弹奏状态当中,分解与综合密不可分,必须从启蒙训练做起。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法:浅谈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问题及解决

【摘 要】音乐审美教育是美国音乐界提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现当代音乐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及音乐教育方式的变化。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实践中必然也会应用音乐审美方面的教育思想。本文针对儿童钢琴教学中的部分音乐审美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儿童钢琴教学的优化开展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关键词】钢琴教学;儿童;音乐审美

随着“钢琴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到学琴的队伍中。大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钢琴来接受艺术熏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这种“艺术熏陶”以及“音乐欣赏能力”其实就是音乐审美。随着琴童数量越来越多,舞台上经常出现超乎年龄的华丽炫技、家长之间互相炫耀攀比等,导致包括钢琴教师在内的很多人只关注演奏技巧问题,忽视内在的音乐审美。这使琴童在熟练背谱以后还是无法理解乐曲的意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别说演奏出内心情感了。

一、音乐审美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大多数琴童来说,学习钢琴是为了接受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是弹好钢琴的前提。钢琴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体现,通过手指触键使琴槌敲击琴弦发出声响,其声响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就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钢琴的音域使钢琴的表现力得到增强,再加上和声、节奏、力度、速度的配合,听觉上给人美的享受;演奏者的演奏姿态以及演奏过程中肢体的微妙变化更是视觉上美的体验。因此培养孩子音乐审美就变得格外重要,一旦对音乐审美有了一定的认识,演奏者的情感,以及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就会油然而生。技巧固然重要,但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审美之上的技巧才能使整首钢琴作品产生应有的美感。

二、如何将音乐审美融入到儿童钢琴教学中

(一)从音乐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在钢琴教育中,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如果学生没办法感知所谓的音乐美,那么他们便无法将自己所演奏的音乐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办法,从不同的节奏、速度、旋律、音色中,启发孩子去体验音乐的美感。

但音乐的抽象性及多义性带来了审美理解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美的看法,对音乐审美的理解,这样既带动了学生思维的运转,又提高了学生对审美的感知能力。

(二)从听觉入手,让儿童在技能训练中提高音乐审美。技能训练是相对枯燥的,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不同难度的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为主的一种指头的训练方式,这些作品的旋律往往很单一,对儿童来说,更难抓住其精髓。但是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就要从这些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就音阶来说,我们可以先在音阶中用相同力度演奏,再用上行渐强下行渐弱的方式让孩子聆听,并说出与之前所演奏的不同,最后引导孩子了解如何演奏音阶才能让音乐更美、更有表现力。

再如,学习某条和弦演奏,教师可以先用一样的力度来演奏,再用上行下行强弱明显,并且手指张弛有度颗粒感很强的方式来演奏同样一条和弦,让孩子分辨哪一种更富有表现力,之后为其讲授能够演奏出富有表现力的和弦的几个要点。让孩子通过耳朵分辨不同的演奏方式,并在练习过程中尽量向这种声音靠近。

(三)注重想象力的培养,从音乐形象的表现中提高音乐审美。音乐没有明确的语义,所以在学生学习和演奏过程中,音乐审美就决定了其是否赋予了这首乐曲“灵魂”,即音乐语义。这就要求学生抓住音乐中所要表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此时便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基本,借助想象来走入音乐,进而通过一定的手指技能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其音乐审美起到关键作用,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的不断尝试。在学习带有标题的曲目时,教师可对曲目的创作背景加以讲述,对乐曲的产生原因、标题音乐的特点等进行解说,让学生总结曲目所营造的意境以及人物形象。无标题音乐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应从旋律入手,先让学生从旋律中找到规律,主旋律、副旋律区分清楚,从音符的排列上来看速度,从音符的进行趋势上去感受强弱,这样会更容易让学生从审美方面去理解乐曲。

三、结语

钢琴多为“一对一”教学,所以在钢琴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儿童音乐之路的领路人,让儿童能更好地融入音乐、欣赏音乐、表达音乐。对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培养琴童正确的音乐审美,使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