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态食品(合集7篇)

时间:2023-01-12 23:56:14
生态食品

生态食品第1篇

食品产地的生态布局是企业生产安全食品的重要保障。

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表现为绝大多数企业提供无毒无害、绿色、有机食品,这要求企业必须对食品产地及周围的空气、水源、土壤等采取严格标准。如果食品生产企业的外部环境缺乏生态布局,企业可能无法生产出安全食品,即使企业创造条件生产出有机、无害食品,也必将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成本高昂,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多将绿色、有机食品卖到国外或港澳地区。即使有企业在国内销售有机食品,由于价格较高,远超过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蔬菜支付的质量溢价,也会导致安全食品的市场份额有限,有限的市场份额是难以改变现有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同时,在外部生态环境不能保证食品绿色、有机、安全的情况下,当监管不严时,有些企业会虚假标注甚至违规生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减少对有机食品的购买量,逆向选择导致真正做绿色食品的企业最终会因市场萎缩而无法持续生产。

如果缺乏生态布局,规模化的食品生产基地将难以持续。食品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是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要产业组织基础,但如果仅是建立大型生产基地,没有构建有效的生态循环体系,也可能导致大型生产基地的非稳定性生产,为食品安全留下隐患。据报道,2013年开封市西瓜种植基地的大量西瓜滞销,原因是缺乏区域性的生态布局,大型养殖场远离农业生产基地,使得远距离运输农家肥不划算,所以农户大量使用化肥,导致西瓜大而不甜,虽便宜却卖不出去。如果能够在种植基地的合理范围内建立大型的动物养殖场,使它们形成有效的生态循环体系,不仅能够解决大型动物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动植物养殖大户的互利双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添绿色、有机食品的可信度,提高安全食品的市场供给量。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政府食品监管的根本。

美国行政学家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以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管理绩效和服务质量为核心的政府,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以少量的钱去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去治疗。具体到食品安全监管,从监管过程上可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事前监管主要是监管立法和风险分析;事中监管主要是监管执法机构制度化的日常执法;事后监管则是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立体防护网,但食品安全监管的事故预防是治本,事故处理是治标。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重事故处理轻事故预防,重事后监管轻事前和事中监管。这样的监管不能保证长久持续的食品安全,因此政府的侧重点应转向食品安全的有效预防。

食品产地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集中于食品生产开始之前和食品生产结束之后。事实上,产业链前端的厂商准入制度只能对厂商的生产能力进行监管,并不能对厂商的努力程度进行监管,而产业链之后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质量信息公布制度和行政问责制是一种产品质量既成事实后的监管制度,这种忽略供应链生产过程本身的质量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监管的侧重点必须转移到食品生产本身。产地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起点,食品生产周围大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本身的生态化、有机化种植或养殖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生态食品第2篇

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一般要求有:能源(资源)消耗量及回收与再利用的可行性、污染物排放量(如空气、水、土壤污染物排放及固体废弃物等排放)以及废弃物的产生量等方面的定性要求。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特殊要求除有EUP强调的能效要求(以能源投入/绩效产出作为计算单位,其具体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食品包装用统计方法确定)外,还应有对食品包装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限制性指标,主要有食品包装材料中铅、汞、镉及六价铬等四大重金属的最高浓度限值应小于100mg/kg(100ppm);污染物从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向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极限要求不得超过60mg/kg(对容器可换算为10mg/dm2);应采用水性环保油墨,其中二苯甲酮和四甲基二苯甲酮的含量不得大于600µg/kg,等等。

2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体系

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工具—技术—方法”三步。首先利用生态设计工具(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对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设计技术(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原材料选用技术等),按照一定方法(程序)实施生态设计。由此构建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实施体系,见图1,包括软硬件平台(工具)系统、技术支撑(技术)系统和设计程序(方法)系统三大系统。

2.1食品包装生态设计软硬件平台软硬件平台系统是实施生态设计过程的基础,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应构建起相应的生态设计软硬件平台系统[17],包括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绿色材料供应链、生态化并行设计平台、LCA软件和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等系统的建立。

2.1.1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系统企业为了改进产品的生态特性和降低产品成本,确保其符合具体的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实施要求,应根据EUP指令的一致性评估要求,选择1种自我评估模式建立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生态设计管控措施系统。EUP指令的自我评估模式有“内部设计控制”和“环境管理体系”2种[7],企业可以任选择1种进行自我评估,以提交相关技术文件和检测结果来验证其一致性评估的真实性。欧盟要求企业主要采用自我评估的方式进行合格评定,根据其产品生态设计实施措施,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定后加附CE(CONFORMITEEUROPEENNE)标签,则制造商就具有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而被认为符合EUP的生态设计要求。给产品加附CE标志是制造商或其授权代表的自觉行为,具有一系列步骤及多种合格评定程序模式。另外,也可以参照欧盟EC/1980/2000法规的《生态标签授予计划》。内部设计控制是企业(或授权代表)自检和自我申明的评定方式,是企业自我申明其产品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相关条款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食品包装生产企业须建立食品包装生态档案(即产品清单数据)[1]。可针对生态设计要求,根据正常的使用条件以及设计用途,对食品包装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优先考虑通过设计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生态档案。生态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也是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系统建立的关键。这对于我国食品包装企业来讲,也是实施生态设计最为困难的环节。通过生态诊断(即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其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及安全卫生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的因素,即确定生态设计的一般和特殊要求的参数,再根据确认的设计参数,在设计源头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确保其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的生态设计要求,并提供技术文件证明通过了一致性评估。通过ISO14000认证是实行生态设计、生产生态产品的最基本保证,因而也可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具有生产符合EUP指令要求的生态产品的能力。

2.1.2生态化并行设计平台系统按照源头设计的生态设计内涵,食品包装企业必须构建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的并行设计平台系统,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集成一体系统考虑,达到实施生态设计必须的人员集成、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19],从而建立产品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性能的继承和约束关系以及产品各个方面属性间的关系,以追求产品在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其性能最优。传统串行设计无法从设计源头控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能在设计源头一并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有环境影响因素[7],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提高产品的生态特性。

2.1.3绿色材料供应链系统食品包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主要来源于包装材料,建立和完善绿色材料供应链系统对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重要措施。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源头措施就是限制使用存在有害物质的原材料。近年来,我国为应对欧盟相关绿色壁垒,已建立起有关产品的绿色材料供应链,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必须以上游企业原材料的生态设计为前提,只有密切与上游企业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施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

2.1.4LCA软件及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系统生态设计是面向全生命周期寻求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需在设计阶段对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全过程对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于在设计源头找到资源环境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因此,LCA(lifecycleassessment)既是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的重要工具(方法),也是进行生态设计的重要原则[7]。为了实现设计环境性能优良的生态产品的生态设计目标,必须运用LCA软件系统,将食品包装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过程,对所有可能的环境及其安全卫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系统输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从而寻求减少影响的方案应用于产品设计之中。LCA软件系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引进如Boustead4.2、SimaproVer.4.0等LCA的商用软件,或自行开发LCA软件;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产品清单分析数据库,供LCA影响评价使用[20]。另外,实施生态设计企业还应建立内部的生命周期管理制度[15],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生产的各环节加强管理。例如,应建立企业内部设计、原材料采购和营销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关系制度,为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提供保障。

2.2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程序

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须满足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要求,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主要考虑经济参数的设计,因而对食品包装生态设计来讲,仅是前期的产品初步设计,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生态参数设计,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功能要求的食品包装产品。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基本程序有5步,见图1。包括[9,15]根据经济参数进行初步设计,除了考虑产品的有关标准、法规及生产、成本和使用等因素外,还应按生态和卫生原则选用原材料和进行相应的结构、工艺等设计;分析生态参数建立生态档案;根据生态档案进行生态诊断及设计开发;依据生态设计的一般及特殊要求对开发方案进行再次评价、再次改进设计,直到满足生态设计要求;利用绿色成本核算技术进行绿色成本分析并评估产品的环境绩效。

2.3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相关技术

实施生态设计必须利用相关的支撑技术进行生态特性评价、原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卫生安全设计等设计开发[21]。

2.3.1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根据国际环境毒物学和化学学会权威性定义,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是一种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及废物排放的鉴定及量化来评估一个产品、过程或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担的客观方法[22]。生命周期评价被ISO14000列为子系统之一,是评价从原材料采集开始,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能够进行科学全面的量化计算,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分析方法对产品环境性能评价具有权威性,因而也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LCA能对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投入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寻找出污染最严重的阶段及其生态设计参数,为设计和改进产品提供依据。目标和范围界定、数据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等4部分组成了LCA的技术框架[19],为了避免运用LCA技术评价时的计算量大,应注意评价范围的界定、准确采集投入及排放数据和设计或选择好评价软件。

2.3.2生态材料选用技术食品包装是个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其生态设计强调选择生态包装材料。生态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是生态性、经济性和必要功能性的综合效益最大原则,应在保证产品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综合比较,择优选择。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态性应重点考虑:一是满足安全卫生要求。这也是生态包装材料的首要要求,有毒有害的材料及添加物应尽力避免选择或替代,或考虑材料中毒性物质的稳定性并采取措施解决其迁移和释放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材料的主体仍是塑料软包装材料(复合材料),另外包括纸、金属、玻璃和陶瓷等,其成分含量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必须满足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均需严格控制在限量范围内。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浓度总量,铅、镉、汞和六价铬,以及氯乙烯单体、多氯联苯、偶氮等。即应满足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相关特殊要求的规定。二是满足轻量化(减量化)要求[23-24]。轻量化(减量化)是实施生态设计的重要途径,能降低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并减少废弃物排放。为此,在保证实现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利用生态包装材料,以减少污染排放、资源(能源)消耗少和便于回收利用;应解决好产品与包装的合理定位,过度包装对生态无益;应采用自然、无害和节省能的材料来满足食品包装产品功能的需要;应选择科技含量高的复合材料替代传统包装材料,如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包装如牛奶、果汁饮料等食品,其生态特性和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质量方面都优于传统包装材料。三是满足可再生或可回收要求(不破坏生态和可持续原则[25]。生态设计注重不破坏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不可再生或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原材料;为方便回收利用,原材料尽量品种相同及可再循环。目前纸塑料复合的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应用较多,但纸塑复合材料不易回收处理;倡导使用再循环的材料[6],降低新材料用量。

2.3.3生态结构设计技术食品包装结构设计关系包装必要功能的实现以及包装材料的用量和包装废弃后的回收等问题,对其资源环境效益有直接影响。生态结构设计技术面向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态设计目的,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重要支撑技术。(1)减量化(减少化)设计[26]。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及包装整体的减量、轻型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应根据食品所需要的保护性等必要功能要求进行减量化(减少化)设计(包括容器形状、结构形式、尺寸、封合方式等),尽量减少多余功能,避免过分包装和欺骗性包装,以节省材料、节约运输空间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欧洲包装业按照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指令(94/62/EC)”对消费者可以接受且相对安全的最小包装质量和体积实施减量化,每年减少了50万t材料的用量[5]。食品包装在减量化(减少)设计上,可以通过去除多余功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利益诉求设计包装体量或限制1次用量(如以1周消费为单位的包装体量)等实现包装产品的减量化,注重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用、再生或降解进行设计;采用轻质材料,减轻产品质量;通过减少异形结构等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异形结构的包装在用料及印刷、印后加工等后加工方面对资源(能源)消耗更多。确需进行异形设计,也可通过尽量减少折叠线、面的数量,减少壁板等来减轻用料、印刷以及印后加工等的负荷[27]。另外,从印刷及后加工角度,分体包装盒结构设计一般会增加制版费用,后加工裁切也将增加工序,既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成本。采用盒体一体成型设计(如锁底式、摇盖式、姐妹式纸盒设计等),纸盒可以折叠起来,能够节约后加工、堆码、运输和储存等费用[28]。例如,在牛奶、饮料和水果等包装纸箱中,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设计在印刷、堆码和销售等方面都有好处。(2)色彩适量化设计。采取简约化、“简而美”的色彩适量化装潢设计,避免有害原料成分、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有害成分向食品的迁移。包装印刷中使用的油墨、黏合剂等材料很多都含有有机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渗透、迁移而污染食品。统计显示[27],目前国内还没有可食用油墨,纸质食品包装材料都具有可渗透性,色彩种类越多,油墨印刷面积越大,更容易地转移到食品中而造成污染,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在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中,应运用色彩适量化设计措施,避免过分装潢,减少油墨材料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在以下方面考虑色彩适量化设计[29]:一是尽量避免多色印刷设计,多采用单色或双色印刷,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提高食品包装的环境性能;二是充分利用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色彩及文理条件,用局部色彩设计方案,适量化设计装潢图案、标识和品牌名称等必要元素,以减少油墨的使用量;三是尽力减少油墨与内装食物的接触,根据不同的情况(如即食性食品包装、包装与人的口部直接接触位置等)可以不设计色彩,或尽量减少用色。(3)节能化设计。节约能源是EUP指令的核心,减量化和可回收设计等可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但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生态特性。由于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费的大户,“碳足迹”的踪影贯穿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低碳包装”成为食品包装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减少CO2和有害物质排放,应选用清洁、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同时采用各种节能技术,开展节能设计,发展节能低碳包装。天然材料的开发使用是低碳化食品包装材料的重要发展途径[30],目前在食品包装中,塑料日益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软性的食品(药品)用复合材料发展最快。近年来,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量占了塑料总产量的1/4左右,塑料包装产量平均年递增11%[31]。但目前大量石油基塑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减少消耗,非石油基塑料已成为目前研发的热点。利用植物秸秆等为原料得到的非石油基塑料(生物基塑料),可降低30%~50%的石油资源消耗,实现数亿吨CO2的净减排。降解型生物基塑料主要包括微生物合成、天然合成和化学合成3类,其中,化学合成的聚乳酸(PLA)由玉米、木薯、甘蔗等天然材料经微生物发酵方法得到乳酸,再经过化学合成而形成,是规模化生产最早和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价格最低的合成降解塑料。聚乳酸(PLA)比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塑料材料的优点更突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目前国内PLA的大型生产商产能达1万t/a[33],在食品包装领域,全降解型食品包装材料代替非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另外,非降解型生物基塑料虽无法降解,但其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

2.3.4卫生安全设计技术食品包装的卫生安全是指食品包装的原材料及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油墨、黏合剂等)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品包装卫生设计,一是原材料安全无毒和无挥发性物质产生,具有稳定的组织成分。应使食品的特性与材料的性能相适应,以及食品的保护条件与材料的适用条件相适应;掌握添加剂等成分向食品迁移的情况,以及食品中某些组分向包装容器渗透、被吸附等情况在流通过程中对食品的影响,以确保在包装工艺实施过程中不会产生与食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化学成分。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潜在的迁移值应满足总迁移和特定迁移极限的规定;二是原材料在贮藏和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因气候和正常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被包装食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学特性及其敏感因素(光线、氧气、温度、微生物及物理、机械力学等)决定着包装材料及包装工艺技术的选择;三是应选择环保型的油墨、黏合剂及涂料等辅助材料。美国严禁在食品包装上使用有机溶剂型油墨,而以水基型油墨取代;四是注重应用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及技术。目前,一些特殊功能材料和技术成为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研发重点,如防光污染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化学污染及重金属消除包装技术和纳米包装材料等在国内外已有所突破。

2.3.5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生产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将清洁生产相关内容作为重点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之中,食品包装相对于其他产品包装更需要实行清洁生产。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应采用节省原材料和能源、不使用有毒原材料、减少“三废”排放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首先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即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应以最少的包装材料满足包装必要的功能。如简化图案设计突出功能要求,印刷工序就可以减少颜色数和墨层的厚度,节约油墨消耗;另一方面应通过提高食品包装生产设备的精度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等,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另外,应实施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相关认证,这也是实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实施清洁生产关键在于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应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审计,选定最佳方案[9]。

2.3.6绿色成本核算技术食品包装生态设计通过前述生命周期评价、原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等技术提高了其产品及其制造设计方案的生态技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绿色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绿色成本核算就是在传统成本项目基础上考虑资源环境得失后的核算[36]。联合国环境与综合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绿色成本核算应考虑资源耗减、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等3个变量。具体来看,就是在进行传统项目核算的基础上,还应核算能源资源节约等的收益,回收材料的收益,污染减少带来的生态成本节约的收益,以及材料再生、废弃处置的环保支出等。绿色成本核算可以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activity-basedcosting,ABC)等方法,在综合分析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成本与收益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与评估模型,最终从经济上选择效益最佳的生态设计方案。

3结语

生态食品第3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市场

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提供了重要前提,同时绿色食品作为生态农业构建成果的重要载体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经济价值。

1生态农业是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提

绿色食品的生产研发尤其注重市场导向原则,并且严格检测产品安全、监督生产环境。在整个研发环节中必须始终依靠先进的技术、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规范的耕作技术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前提。生态农业在国内的广泛推行,给绿色食品的研究提供了必要保障,具体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有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两高一优”农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其次,借助对农村地区科教文卫等多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民自身素养的提升,为绿色食品项目的推进提供良好的条件;最后,借助对“因地制宜”准则的落实,对生产结构及农业整体布局进行科学优化和调整,从而令农业生产更加有序、合理,最终有助于农业生态的改善与提升。除此之外,有助于全面展现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力水平,进而全面增强农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在深加工、精细化作业等方面进行拓展。当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整体治理,同时注重对农药、化肥等的科学利用,大力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展开生态工程建设,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上述各项策略满足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基本需求。

2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成功的载体、纽带

2.1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两者间存在紧密联系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获得更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目标。之所以要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不断改善,并营造更佳的生态环境是为了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凸显出两种基本倾向,具体而言:①不注重农业生态效益,仅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由此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加剧,通过破坏环境换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行为在今后势必会遭到自然的报复;②尽管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重视了生态效益,却对经济效益缺乏足够的分析。绿色食品不仅是有效提升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的关键渠道,同时也是把生态效益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成果的重要载体。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两者间存在紧密联系:前者促进了后者的研发生产;反之,后者又推动了前者的建设和发展,两者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因此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成功的载体和纽带。

2.2推广绿色食品有助于加快生态农业建设进程

良好的生态环境、严谨有序的质量标准及生产操作规范对于绿色食品的开发至关重要。施行绿色食品的相关标准与规范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削弱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等环境的破坏力。推广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能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的作用。普及应用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对绿色食品有益

国内劳动者在悠久的农业耕作中,有效应用并归结出不少典型的生态模式。比如:采取措施提高抗灾害能力的生态模式。这一模式注重农业生物的有序性及多样性,进一步有效防治了病虫害的出现,也有助于控制因滥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又如,物质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是养殖业、种植业内部的物质循环利用;清洁工艺模式:各工厂排放出的余热,释放出硫、氮化合物等经由回收与净化加工利用,此兼顾环境与生产的工艺即为“清洁工艺”,很多工艺共同组成了整个工程体系,从而成为“清洁工程”。上述各模式给绿色食品的生产与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但能够直接运用到某种食品的开发上,同时还可按照普遍原理及某些特殊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重组设计,最终构建起崭新的生态模式。

4结束语

综上,文章主要对生态农业建设与绿色食品的发展、两者的作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论述,指出生态农业的发展为绿色食品的生产、研发提供了技术、物质等条件;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又对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不断推动生态农业向更高水准演进,并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玉香.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2014(8).

[2]师国强.绿色食品引领生态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5).

生态食品第4篇

一、加强领导和扶持,形成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力

几年来,铁力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农业发展思路,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政策上向绿色食品产业倾斜,龙头企业和农户充分发挥生产主体作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同唱一台戏。一是市委、市政府摆上应有位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铁力区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和《铁力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把绿色食品产业确定为立市产业之一,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和部署。于2000年成立了由财政、计划、工商、水务、农技等各部门组成的市绿色食品领导小组,下设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全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市委、市政府与各成员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状,主要领导每年组织召开5-7次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协调会,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各有关单位倾力支持。财政、农委、水务、农技等成员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思路,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强化对化肥、农药、饲料和兽药市场的监管,严格投入品管理;加大对农产品包装标识的监管,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秩序;强化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绿色食品的产品品质;积极对上争取,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投入。几年来,我市共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培训730场次,培训农民和企业员工4.1万人次,累计投入41686.8万元。三是发挥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企业和农民是主体。引导企业认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激发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的内在动力。通过典型宣传和生产对比的方式,强化绿色食品生产效益宣传,调动了农民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等形式面向龙头企业和农民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培训,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生产技能,使两大主体对绿色食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参与更加主动,为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标准和规程,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基础

对绿色食品产业来说,坚持标准就是抓住了根本。2007年我市种植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2%,畜禽标准化养殖率达到53%,北药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1%。一是坚持投入品标准化。严格品种标准。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生产实际,我们逐步确定了种植、养殖和北药的主导品种,使全市三大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96%以上,畜禽优良品种率达到90%。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绿色食品水稻亩产达到了502公斤,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800.1公斤,创我省第三积温带水稻单产最高纪录;千头奶牛小区奶牛日产奶达到21.3公斤,比普通品种每天增产6.6公斤。严格施肥用药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亩节本增效20元以上。农委、畜牧局加强对农药和兽药市场的监管,引导农民科学、安全地用药,杜绝了高毒、高残留药品流入生产环节。严格饲料标准。在加快引进绿色无公害饲料的同时,进一步推广青贮饲料专用玉米,2007年全市的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制作青贮饲料7万吨。二是坚持生产过程标准化。制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我市制定了绿色食品水稻、奶牛、平贝等生产和加工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11个,将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使之贯穿于生产到加工全过程。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我们以实施农业部“四项工程”、开展院市共建、“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在普及良种的基础上推广良法,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机械插秧、钵体抛摆、平衡施肥、奶牛冻配、全日混粮饲喂、北药高产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了绿色食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全市农机合作组织已发展到8个,占全市村屯总数的10.5%,秋翻整地面积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1%。市千头奶牛养殖小区新进奶牛全日混粮机械并新建了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了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三是坚持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积极对上争取,加大对企业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倾斜力度,引导企业制定生产加工标准和产品标准,加强管理,严格质量检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对上争取资金570万元,九河泉米业、集佳牧业、盛中乳品、华威乳业、桃山人参果有限公司等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自筹资金2800万元用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铁力市农产品加工的整体实力。

三、建设龙头和基地,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

全市现有规模企业1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个,伊春市级龙头企业3个。初步完善了以九河泉米业为龙头的A级绿色精制米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体系,年加工精制米16万吨;建立了以盛中乳品厂、农垦华威乳业为龙头的绿色奶牛养殖、绿色奶制品加工、销售产业化体系,年加工奶粉1520吨;建立了以市粘玉米协会为龙头的无公害粘玉米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体系,产量达到2200万穗;建立了以桃山人参果有限公司、兴安神力有限公司、伸龙五味子公司、四宝生物科技公司等为龙头的绿色北药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化体系,年产无公害生晒参100吨、干贝母300吨、林蛙油5吨、五味子282吨、刺五加800吨。

我市围绕绿色水稻、奶制品,无公害蔬菜、粘玉米、北药等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规模较大、运行稳定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种植、养殖小区。全市先后建立了30万亩国家A级绿色食品水稻基地、4.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万头绿色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千亩五味子裸地人工种植基地、1万亩平贝栽培基地、10万亩刺五加人工改培基地、百万平方米无公害人参种植基地。共签订订单1.6万份,逐步形成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条。

四、重视认证和推介,拓展绿色食品产业市场

我市一直非常重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申报工作,确定专人帮助企业和基地做好标志申报的准备工作。市财政对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证书的企业,每个品牌奖励1万元。目前我市拥有森格牌林蛙系列产品3个有机食品标识、映康牌中老年奶粉等5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及玉双牌速冻粘玉米等2个国家无公害食品标识的使用权,铁力市兴安神力药业生产的平贝母获得国家中药材GAP认证,铁力的平贝母、北五味子和林蛙油三个品种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桃山人参果有限公司人参生产基地同时通过了欧盟、日本、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目前集佳牧业系列仔鸡产品和九河泉米业系列精制大米等6个A级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申报工作也已进入尾声。这些本土绿色食品标识的认证大大增强了铁力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实力,是其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生态食品第5篇

人们对营养源的认识和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深化。微生态食品被称为第八营养源。它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活菌,也包含由其产生的对人体有益的代谢产物。

婴儿从诞生起就经口腔、鼻、皮肤等部位,从母体或自然界接触到各类菌群,许多菌群在体内定居繁殖,相当一部分菌群将陪伴人一生。健康人体具有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的能力。但衰老、疾病、滥用抗生素以及某些外界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营养不良的状况,需要补充新的营养源――微生态食品。这主要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对人体的发育、健康、免疫力及防止机体衰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双歧杆菌是由蒂瑟尔于1889年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发现的。近百年的研究证明,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内的优势菌群。人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疾病、衰老等原因,体内双歧杆菌在数量上和总菌占有率上均逐渐下降。因此,有人将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评价人体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占细菌总数的92%,其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至老年临终前完全消失。接受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的差别之一,就是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差异很大。

同其它营养成分一样,双歧杆菌在人生长发育过程中也随时被消耗。因健康人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使其重新达到平衡;但当人进入中、老年,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就需要外源性补充。目前流行的方式是在食品或饮料中添加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低聚糖,食入后,能刺激肠道内原有的双歧杆菌生长繁殖。这比服用双歧杆菌制剂经济方便。

乳酸菌

凡可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都是乳酸菌。乳酸菌包括乳杆菌、嗜乳链球菌、酵母等。人肠道中可检出的有乳杆菌属的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等。它们和双歧杆菌一起控制着人体生态菌群的平衡。乳酸菌的数量比大肠杆菌多千万倍,沿着肠管驻扎于肠黏膜,筑成了一条“万里长城”。

生态食品第6篇

现在的看法是,生态蔬菜和传统蔬菜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气候、气象和土壤条件对蔬菜来说要比种植方法更重要。不过,生态蔬菜似乎含有更多的铁元素,铁元素对人体血液非常重要。经过初步检查,生态蔬菜含的植物特有物质似乎也更多。此外,生态蔬菜含有的水分也比较少,所以口感更浓一点。

西红柿

含有的热量很少。它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钙质对人体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十分重要。生态西红柿所含的菌脂色素好像也要多一点。

土豆

一般来说,土豆是有益健康的,只要不是以炸薯条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在所有的植物食品中,土豆含有最多的氨基酸。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原料。土豆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和钙质。生态土豆多含10%的多酚。另有研究显示,使用农家肥的土豆口味也要更好一点。

莴苣和菠菜

含有很多的纤维,也是钙质的重要来源。生态方法种植的莴苣和菠菜含有的硝酸盐比传统方法种植的少一半。硝酸盐在人

体内会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蔬菜色拉中所含硝酸盐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胡萝卜

是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烹饪时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常常被破坏很多。生态胡萝卜含有的类胡萝卜素更多。这种胡萝卜也更加可口。

花椰菜

生态花椰菜含有的异硫氰酸盐是传统的6倍。异硫氰酸盐是一种植物含有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

谷物

谷物是我们日常所需热量的来源。除此之外,谷物还能提供有助于消化的纤维素。谷物含有的铁元素和镁元素也很丰富。铁元素是构成血液中红细胞的重要原料,镁元素对肌肉的作用也不小。

生态谷物含有的氨基酸要更多。但是只有全麦谷物才包括所有的营养物质。

牛奶

牛奶提供维生素B、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有钙质、氟化物、磷元素。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的成长发育有关键的作用。牛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易消化的脂肪。

生态牛奶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会更少一点,因为产奶的奶牛吃的干饲料更加少。对一些奶牛场的研究显示,生态牛奶中有益健康的脂肪酸的含量稍微高一些,因为奶牛吃的新鲜饲草也要多些。

肉类

肉类经常因为含有抗生素残留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自从规定饲料中不允许加入抗生素以后,传统方法生产的肉类基本上可以摆脱抗生素残留的影响。瘦肉含有许多蛋白质,是维生素和铁元素的重要来源。比较肥的肉,含有非常多的饱和脂肪酸。

生态肉类增加了对人体更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为家畜吃的新鲜食物比较多。

蛋能提供丰富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还有矿物质如钙质和磷。

放养的母鸡产下的生态蛋含有的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也更多。不过放养的母鸡有可能在吃新鲜食物时吃到更多的二恶英。二恶英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有毒致癌物质。

水果

生态食品第7篇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

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和化肥,才能真正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物质,也会使粮食受到严重的危害,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粮食安全的背景

可以将改革开放作为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就是将我国历史上粮食发展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口数量增加较快,粮食的需求量也在相应增长,粮食产量受到了我国农业种植应用科学技术的影响,无法满足人口过快增长的需求,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后,这种问题出现了另一种变化,我国和其他国家密切联系,从而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粮食产量已经能够解决我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但依然存在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问题。因此,现阶段需要加强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解决食品和生态方面的安全问题[1-3]。

2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在满足各种需求后,人们反而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会直接关系到自身健康问题。如果现阶段无法保证粮食安全,动植物激素被滥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都会对我国生态以及食品安全造成较严重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威胁。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大都是化学含量较高的化肥及农药,目的是改善土壤元素比例以及含量,使土壤更加适应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土壤元素的平衡、对水资源的影响,还是空气的影响都非常严重,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除此之外,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主要的问题还包括农作物金属含量超标,而人们长期摄入重金属物质,容易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如果无法确保粮食安全,那么国民的身体状况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也会遭受打击[4-6]。长时间使用污染物超标的食品,人体内会积累严重的毒素,超过一定阈值后,就会引起人体中毒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个不同城市内进行调查的成人血液还有膳食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严重超标的现象。

2.2滥用动植物激素

粮食安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动植物激素被滥用。对于动植物激素来说,一些物质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瓜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明显,在人们食用前,一定要将残留的农药清洗干净,但对于动植物激素问题解决起来却比较困难,无法通过人为清洗干净。在市场上反季蔬菜畅销,相应的利润也较高,如果反季节蔬菜产量不断增加,农民获得的经济利益也会不断增长。因此很多农民都会选择利用激素使瓜果蔬菜生长周期缩短,这无法保证食品安全,也不利于食品的健康发展。瘦肉精是动物激素的一种,能够使动物的瘦肉量增加,如果瘦肉精长期存在人们食用的肉制品中,也会对人体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我国着力提高粮食产量期间,任何技术、任何激素,只要能使农产品数量增加就会被广泛应用。当时国内市场较大,农业市场散乱,对市场监管的成本较高,因此在动植物激素用法用量都无法控制的情况下,造成较严重的内源性风险。政府作为农作物安全问题的监管者,在社会面临较大粮食压力下,想要根除其存在的风险,难度还很大。因为如果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完全放弃施用化肥、农药以及动植物激素,粮食以及农产品的供给量也会大大下降,我国不断维持的粮食供给平衡会失衡,也可能使我国陷入粮食短缺的危机[7-8]。

3规划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

现阶段需要对我国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只有确定两者关系的和谐,才能真正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同时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在粮食安全的背景下,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食品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生态面临的健康发展问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如果我国对粮食安全问题都无法保障,那么食品和生态安全也无法保障。需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进行深入有效研究,尽量地考虑多方面问题,综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从而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4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

所谓粮食安全,从内涵角度来说,就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有充足的粮食,能够满足人们吃得饱的问题。如果粮食安全是在牺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的,那么这种状态下的粮食安全不是真正的粮食安全。除此以外,以牺牲粮食质量为代价而获得的粮食高产,对于食品安全来说,也是严重的风险源,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们仍然面临着粮食危机,不能够将此看作是粮食安全的状态。无论是对我国周边生态环境的牺牲,还是对粮食质量问题风险的承担,都是一种被迫的选择。在解决人们温饱问题后,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粮食安全以及食品的质量问题,对粮食数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同样在进行反思。因此,现阶段粮食的发展方向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只有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同时向粮食安全概念进行延伸,才能为我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所谓的生态安全,是一种向前延伸的方向,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一种向后延伸的方向[9-10]。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生态生产中,粮食供给是否会超出一定的标准和数量是人们主要关注的内容。粮食供给是否会对我国当前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使生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是研究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主要的思考方向。在石油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食品安全风险。从当前问题来看,农业环境恶化的状态较严重,为了使粮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发展石油农业非常必要。在具体农业生产的环节中,很多地区开始逐渐引入石化产品。因此,在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也需要注意污染状况,因在这些环节中,会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包括除草剂、动植物激素等,这些物质含有的化学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在食物链内循环和表面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自然资源受到威胁为代价,需要将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及管理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将改革组织机构以及技术更新作为主要的调整方向,从而满足粮食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