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交通的概念(合集7篇)

时间:2024-01-18 14:52:06
智慧交通的概念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1篇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近些年逐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关于其具体表述多种多样,各有侧重。国内知名大数据专家杨正洪教授在其著作中将智慧城市表述为: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对于测绘行业而言,测绘学界的泰斗,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的表述更富有针对性。他认为,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数字城市的框架之下,加上物联网、云计算,实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从而达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

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

2.1 智慧城市在国际上的发展

美国是最早发展智慧城市的国家,IBM于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概念。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他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全市公共资源集合起来进行统一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度。

2.2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史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始于90年代的数字城市建设,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3.测绘技术与数字城市

3.1 数字城市的概念

前文已经提过,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数字城市为基础,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所谓数字城市,是将城市的构成的诸要素进行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来,以实现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

3.2 数字城市的发展历史

1992年,美国提出了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后,中国的学者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并随即召开了“数字地球”大会。之后,“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等概念迅速普及。

3.3 测绘技术与数字城市

到了数字城市时代,测绘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测绘手段、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先进,测绘成果更加多种多样。传统测绘更多的是采用小型测绘设备并依靠测绘工作者的手工劳动来完成,虽然技术成熟,但效率^低,难以适应大尺度、大数据量、宏观层面的测绘,更无法满足数据及时更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航空摄影测量、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测绘技术迅速普及,测绘成果也由纸质平面地图为主向电子地图、三维地图方向发展,服务的主要对象也由专业机构转向广大民众。

4.测绘技术与物联网

4.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各类感应器,将诸多具体实物的位置、参数、状态、变化等情况接入互联网,进行统一地控制、调度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的一种专用网络。

4.2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并不晚,早在2000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自动售货机、视频会议、远程控制等更是早期物联网的雏形。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归功于2008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4.3 测绘技术与物联网

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已显而易见。有些测绘工作者认为到了智慧城市时代,尤其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传感器,测绘功能将逐步被边缘化,其实则不然。李德仁院士认为,一旦装上传感器,获取的位置、时间信息,以及将众多传感器连在一起形成的有用信息,同时也是测绘的时空机制。智慧城市要求测绘把基准从二维、三维上升到四维,在处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地下探测手段所采集的数据时,要求测绘人对数据加工的过程更加智能化、快速化。

5.云计算

5.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在云端进行计算,云即代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可以由分散的一群计算机集合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布式计算。然而,云计算又不光是分布式计算这么简单,还可以扩展资源整合方法,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任何地方都能订制个性化的相关网络服务。

5.2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2007年谷歌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推广云计算计划。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始于2008年,无锡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是云计算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李德毅院士在2012年的云计算大会上曾经讲到,云计算经过短短五六年的发展,就已经发生了翻天地的变化,之前云里雾里,现在已经真正落地。

5.3 测绘技术与云计算

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对测绘行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海量的空间数据,由GB级、TB级迅速扩大到PB级甚至EB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很难应对。而云计算的产生,提供了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使服务的类型和质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与测绘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云计算是遥感云和位置云。通过遥感云,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即可获取最终结果。而位置云则可以通过手机信号解算来实现室外、室内甚至地下的连续定位和导航。

6.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举例

智慧城市的建设可分为众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能源等等。在这些应用当中,测绘的身影都是不可或缺的。举个例子,假如某地出现火情,有关部门可以迅速调用遥感卫星、地面监控设备,还可以派无人机进行探测,再通过定位,数据分析等手段迅速掌握一手资料,从而及时做好救灾部署。

结语

科技的进步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测绘工作者要勇于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主动参与学科交叉,不断探索新技术、适应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测绘学科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杨正洪.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3.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2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CAA框架体系;核心技术;价值供给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66—08

1

智慧旅游的起源及发展条件

1.1

智慧旅游的起源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城市的举措。IBM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该定义的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我国专家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新加坡提出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相继推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IBM的“智慧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应运而生。从城市角度,“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的已有成果。因“智慧旅游”是一项侧重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惠民工程,将“智慧旅游”在城市视角下纳入智慧城市有助于明确建设主体并集约资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者与城市居民的特性与需求差异,“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体系下的“旅游”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旅游并不仅发生在城市,前者要比后者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1.2智慧旅游的发展条件

智慧旅游概念源于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但其发展的推动力依托以下六个方面:(1)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2)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尤其是旅游业被国务院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来,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3)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具备了促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支撑;(4)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使智能化的变革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5)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智慧旅游的应用载体;(6)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者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在逐渐增加,尤其旅游是在开放性的、不同空间之间的流动,旅游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实时实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昭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强大市场需求。智慧化是社会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智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2 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2.1

智慧旅游概念评述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3篇

关键词:智慧交通;研究视角;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05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涉及交通、安防、政务管理、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等城市运营管理的各个系统。其中智慧交通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也成为我国城市交通治理和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归纳近五年智慧交通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当前针对智慧交通研究的成果加以总结评价,指出其不足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智慧交通研究的发展和促进智慧交通建设的完善。

1 智慧交通的概念

智慧交通系统(Smatr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STS)是智慧城市的核心部分,是整合能源、环境、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曹小曙、杨文跃等,2015)。目前,我国对STS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未形成标准的定义。王庆滨提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信息监控数据导入地面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王庆滨、钟荣华,2015)。然而,陈琨提出,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智能交通是通过非常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以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而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更高阶段(陈琨、杨建国,2014)。智慧交通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与工程有着本质的区别(蔡翠,2013)。智慧交通更强调如何将交通系统全面融合到城市总体发展和建设中,不局限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现有功能,而是将海量交通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强调系统的实时性、人机交互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张盈盈、陈燕凌等,2014),强调以人为本、智能化决策分析(李础⑼跗缴等,2014),促进交通向更先进和谐的方向发展(张轮、杨文臣等,2014)。

从上述文献所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智慧交通的概念主要是从城市建设角度出发,包含所应用的技术、提供的服务和服务对象。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智慧交通所要运用的技术概念理解不清,将不同层次的技术归并在一起,理论知识体系较混乱;二是服务对象不全面,受益主体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三是智能化、智慧化无严格界定,客观上造成概念混淆。

2 智慧交通研究的重点领域

智慧交通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涉及:一是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执行层,如客货、交通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装备以及智能公路、车辆的运营管理等;二是政府的宏观决策层,如综合统计、规划与设计、建设、市场秩序管理、交通秩序管理、票务与支付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和安全应急等。

2.1 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业务

治理超限超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张新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科技治理超限超载的6大系统:监督考评监测系统、源头末端监测系统、重点路面监测系统、检测站监测系统、行政执法及电子监察系统、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张新,2014)。

陈向东、杨斌分析了智慧轨道交通中“更透彻的感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敏锐”“快捷”“可靠”“高效”“全面”和“智能”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智慧轨道交通行业运作和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中实现“更透彻的感知”(陈向东、杨斌,2012)。曾华觥⒅旎撤继岢隽恕爸腔酃斓澜煌ㄏ低臣芄埂保对智慧轨道交通系统理念、技术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探索和概括(曾华觥⒅旎撤迹2012)。王健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现状,对智慧巴士系统的运用和推广进行了介绍(王健,2012)。石文先提出了智慧空管系统总体框架,该系统主要由感知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应用服务平台层、专业应用与决策支持层组成,并对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石文先、朱新平,2013)。杨静指出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地铁,在发挥地铁载客、聚客功能的同时,让乘客在运动中与城市各类信息交流、互动,为乘客呈现运动中的城市全景图,另外实现轨道交通媒体价值增值、转型,是轨道交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杨静,2015)。史晓平、李华光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港口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上海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史晓平、李华光,2015)。

黄敏以深圳为例,提出要以大交通为依托,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大监管为主线,以大信息为核心,推动智慧型、效能型、服务型交通运输部门的建设(黄敏,2015)。陆荧洲等对道路监控系统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陆荧洲等,2015)。

2.2 政府宏观决策层面的研究

智慧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智慧交通顶层规划上,我国主要是独立建设模式和数据大集中模式两种(李吹龋2015)。赵俊钰等提出了一种可落地的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思路(赵俊钰、刘芳玉等,2013)。

在智慧交通系统开发与设计上,徐蔓青、张滔、尹克坚、王雅琼等对智慧交通所依托的大数据平台的开发进行了研究,谭晓琳、顾慧、梁展凡等对智慧交通应用软件技术进行了研究,王峰、韩丽、徐波、马士玲等则从物联网角度对智慧交通系统设计进行了探究。

在公共信息服务上,信息安全应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前提(陈楠坪)。目前,我国智慧交通信息服务主要有四种模式:针对政府的交通管理系统平台,用户车联网(企业及个人),导航地图、打车软件等APP(企业及个人用户),智能汽车制造(个人及企业级用户)。但是,信息如何与业务实现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信息服务核心价值(阮晓东)。因此,孙斌提出了利用三维业务模型来促进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刘源设计出“智慧出行”系统架构,并可实现GPS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信息推送与语音播报、动态信息融合实时处理以及车辆协同交互优化,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提升城市智能交通的水平。张志宇、阮永华提出利用号牌识别技术、RFID电子车牌技术相结合的交通信息采集与服务系统方案,对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点的布设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在安全应急管理上,陈龙、樊博将物联网相关技术和管理学中相关理念相结合,提出了智慧城市交通安全监控管理的构架。

3 其他领域的研究

在其他方面,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广州、南宁、镇江、扬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实证研究,对二、三线城市如何推进智慧交通平台的搭建甚少,另外对国外智慧交通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的研究也还不多。

另外,在对智慧交通人才培养方面,赵竹以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就专业如何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高职课程理论体系和智慧交通建设人才的培养方向。

4 评价和启示

综上所述,近五年,交通运输业界和学术界对智慧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的研发与设计领域:一是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如地址匹配技术、车联网技术、交通传感网;二是动态车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如车辆识别系统、行车引导系统、智能停车与诱导系统技术、智能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三是静态车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如智能停车场、位置服务等。但对智慧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研究未形成鲜明的层次结构。总之,目前对智慧交通概念体系和应用价值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全面、标准的理论体系。

另外,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目前对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关注较多,而对航空、海运交通智慧化管理研究较少;对政府宏观规划与建设、信息服务、交通秩序管理关注较密切,而对智慧交通大数据的综合统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秩序的管理、票务和支付服务、安全应急研究、人才培养研究不多。从人本管理角度,目前对技术应用研究较多,对居民的出行需求、法律环境等的研究甚少。

因此,未来对智慧交通的研究还可进一步开拓和深化:一是强化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对智慧交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更深入的探讨,为智慧交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二是加强对智慧交通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三是扩大智慧交通研究视角,关注居民出行需求;四是加强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智慧交通产业的研究,重视跨学科人才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小曙,杨文越,黄晓燕.基于智慧交通的可达性与交通出行碳排放――理论与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

[2] 王庆滨,钟荣华.智慧交通与城市发展研究[J].城市道路与防洪,2015,(6).

[3] 陈琨,杨建国.智慧交通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9).

[4] 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6).

[5] 张盈盈,陈燕凌,关积珍,等.智慧交通的定义、内涵与外延[A].2014第九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4.

[6] 李矗王平莎,张春辉,等.国内智慧交通总体架构建设模式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4,(2).

[7] 张轮,杨文臣,张孟.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J].科学,2014,(66).

[8] 张新.基于智慧交通的治超模式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9).

[9] 陈向东,杨斌.智慧轨道交通――更透彻的感知[J].计算机应用,2012,32(5).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4篇

一、学情的分析

高三学生对晨昏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进过学习培养了一定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习课通过对地球光照图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晨昏线的含义及特征,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分析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晨昏线的概念;(2)运用相关概念进行晨昏线判读;(3)掌握晨昏线的特点;(4)掌握晨昏线的应用。依据加涅学习分类理论,可将《晨昏线》的知识内容归为概念性知识。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框架,上述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认知过程维度如下:目标(1)属于理解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属于智慧技能;目标(3)属于分析的智慧技能;目标(4)属于评价的智慧技能。

二、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在哲学上,概念被定义为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在逻辑学上,概念被定义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概念指符号(主要是词语)标志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客体、事件、情境或属性。概念在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1)分类:概念是人们对环境的简化反应;(2)理解:当人们见到某个新事物时,只要他们能把这个新事物归入某个已知类别(即概念)之中,则他们就能理解新事物;(3)预测:例如当人们已知有禽流感概念时,他们就能预测这种疾病能在鸟类和家禽之间传播,而且可以传染给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交流,而概念则是知识传递、交流的基础;(5)概念联合:将概念联合起来,可以产生新概念、形成原理或规则;(6)产生新例子:人们可以从概念的定义中推导出概念的新例子。

三、课例的试评

本节课教学环节、概念功能以及所属的认知阶段如下所示。

教学环节(1)思维导图: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记忆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2)晨昏线的判读: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理解、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3)晨昏线的特点:这一环节主要体现联合、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4)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主要体现预测、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技能;教学环节(5)晨昏线应用: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概念联合、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6)变式练习: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产生新例子、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创造、运用的智慧阶段。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为6个环节,晨昏线(概念)在教学认知活动中凸显了分类、理解、预测、交流、概念联合、产生新例子的功能,其中,交流功能贯穿教学始终。基于以上的分析,高三地理《晨昏线专题》有如下特点:

交流功能,贯穿始终。本节课最凸现的概念功能是交流的功能。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人们之所以能用语言这个工具来交流思想,是因为人们所使用的词语代表概念。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词语来指代大致相同的概念。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5篇

此时也终于明白了中学作文操练时老师教导我们要引用名人名言的含辛茹苦,某种程度上,一句话有多少分量关键看谁说,名人说的就是名言,换成笔者说,或许只能算个屁,说不定还是个好笑的屁。

比如,徐卡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你大可以说“不要以为把JJ埋到了土里,就以为了整个地球”这话的态度来取笑我。

废话过多,言归正传,我想说的其实是IBM“智慧的地球”。

“智慧的地球”不开玩笑

2008年年底,IBM CEO彭明盛提出这一著名的概念,2009年初就可见关于此概念铺天盖地的宣传,面对着这一星球级的概念,只能感叹IBM的强悍。正如某网友说的:“那是比开国际玩笑还要大的‘牛皮’啊,这可是‘地球级玩笑’。这个概念一提出来,起码可以管到上百年,以后其他公司再也无法超越了,因为,只有等到奥巴马同志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实现,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据点之后,我们才可以用‘智慧的星球’来超越地球上的IBM了。”

但是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家公司说的,而是蓝色巨人――IBM,这再次验证了所谓的名人名言效应,所以我们笑不出来。

不过,不管我们笑不笑的出来,对我等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有必要先通过彭明盛的阐释来了解一下“智慧的地球”是如何运转的。

彭明盛的意思是,“智慧的地球”背后是三个化――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物联化就是物联网的概念,即无论是通过传感器还是其他方法,只要是科学能够到达的地方,想感测的物体都能被感测到,这是一搜集数据、感测数据的过程;互联化就是把这些数据运送到后台,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智能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把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帮助做出决策。简单地说,“智慧的地球”就是一个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洞察力的过程。

这是过于复杂的问题,不思考还行,左脑水、右脑泥,各是各,一思考一搅拌就容易成水泥。再说,这更多是IBM自己内部要处理的事情。对于我们,不,是其目标“消费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到底能从IBM那里收获到什么。这也符合IBM一直以来“只要给我一笔钱,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都给你搞定,你不用管太多,只要等着‘拿货’”的做派。

当然,虽说我们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地球的主人,但如果只说我们最终能从IBM那里得到一个智慧的地球,这未免会让人产生坠入云里雾里的感觉,所以这就涉及“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的降下或者说落地问题。

因为不只是概念,

所以IBM不是一头猪

这年头,提概念(或说理念)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十个人中有五个人都会提,地产广告公司更不用说,几乎人人都是概念大王。不能否认,IBM也是概念大王,1995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时,IBM就预先提出“e-business”的概念;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IT走下神坛,IBM又适时地推出了“e-business on 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2006年,在整个中国开始将“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时候,IBM又紧随其后说起了“创新”。这次的“智慧地球”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要是只会提概念,即使提的再高如果不能降下,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头猪。还好“智慧的地球”后面的IBM在这一点上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智慧。它采用的是分解法:把地球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充分感知的个体。智慧的地球落在中国就叫“智慧的中国”,落在城市就叫“智慧的城市”,在行业内则有“智慧的电力”、“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实物”、“智慧的基础设施”等等,一个细胞都可以无极限的细分,更不用说偌大的一个地球,所以,只要有必要,只要IBM愿意,它就可以一直这么细分下去,甚至是“智慧的解手”、“智慧的爱情”、“智慧的死亡”……事实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让人了解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还让IBM完成了一次从无目标市场到一个又一个目标市场的圈地运动,这一圈地运动比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更厉害,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了。试想,如果IBM只笼统地抛出“智慧的地球”,谁来埋单?最可能的就只有联合国了。

广告是基本,传教最厉害

落地之后就是传播的问题,这好办,每一项智慧配合一条广告片再加上几条总形象片,不用太多的创意,只要把该说的说清楚就行,然后电视、平面、户外、网络,轰炸式投放,想不看到都不行。但是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构建“智慧的城市”比作一场由城市能源、交通、食品、公共卫生、安全、医疗、节能减排等各领域合作演奏的交响乐,如何奏出智慧、敏捷、和谐的旋律,作为市长将是指挥。所以,正如IBM所说的:“智慧的领导力是推动‘智慧的地球’的关键,构建‘智慧的城市’关键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企业好说,但这些领导们不是靠几个传统广告就能忽悠的。

这时“巡回传教法”派上了用场,事实上,这也是IBM最深谙的方法,2002年开始,IBM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论坛活动。至于“智慧的地球”,2009年,仅在中国,IBM就在12个城市开展了主题活动,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200多名市长以及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些传教活动其实就是一场又一场的互动传播。

你是风儿,IBM就是沙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6篇

关键词: 智慧电源; 模块电源; 并联系统; 实时局域网

中图分类号: TN86?34; TM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2?0149?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the multiple modular power supplies, th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are proposed.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includes thre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modular power supply, real?time local area network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The three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a parallel oper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hree DC?DC circuits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control of current sharing and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was realized with the syste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results verify that th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is an effective, general thought and method to solve the cooperative work problem of the multiple modular power supplies.

Keywords: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modular power supply; parallel system; real?time local area network

0 引 言

传统的电源(本文电源一词指广义的开关电源)是集中的、定制的模式,即负载有多大功率,配套的电源就设计多大的功率,这种模式有如下弊端:定制的模式不利于生产的组织、管理;集中的电源一旦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就会失效。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分布式的模块电源应运而生。模块电源由多个标准的电源模块经过并联或串联后一起协同工作,给负载供电,电源的总功率会留有一定的冗余,如果某个模块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关闭故障模块,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与传统的集中式电源相比,分布式模块电源具有上述显著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得到重视和推广。但是,模块电源在使用时需要解决好各个电源模块如何协同工作的题,这其中的研究热点包括:并联时,如何解决好负载电流在各个模块之间的分配、如何提高整体效率及可靠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文献[1]研究了DC?DC并联均流的模拟控制方式,提出了减小模拟系统控制误差的方法。文献[2?3]研究了DC?DC并联均流的数字控制方法,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数字双环控制,加平均电流调节取得了较好的均流效果。文献[4?5]提出了按照各个并联电路的效率确定电流分配系数,并提出了建立效率模型和进行在线参数估计等方法,这些方法在进行电流分配的同时,提高了整体效率。文献[6]研究了DC?DC并联系统在模块热切换时过电流的抑制策略,这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以上文献成果各有其闪光点,但是这些成果往往是就事论事,本文试图从智慧电源这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模块电源并联时电流分配、效率优化等问题。本文以DC?DC模块电源并联运行的电流分配、效率优化问题为例,提出了智慧电源的概念、组成架构,并设计了一套基于智慧电源架构的DC?DC模块电源并联运行系统,成功进行了电流分配、效率优化等管理。

1 智慧电源概念

智慧交通的概念第7篇

关键词: 旅游 文化 智慧时代 智慧概念

(一)智慧时代前的旅游与文化:相互补缺为主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先于旅游产生,自从有了人类文明,文化就应运而生;而旅游则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商品交换的行为出现而产生。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呈发散状蔓延;而与此同时,旅游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旅游的目的多种多样,旅游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旅游行为逐渐大众化,旅游客源的数量逐年膨胀。

在众多文化传播方式中,旅游以其传播形式的多样性,逐步为人们接受,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肯定了旅游对文化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旅游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在我国也有很多落后地区,旅游成为其主要经济增长点,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不断地为旅游提升内涵,增加品味,提高档次。旅游从最初的仅仅为满足物质需求的商品交换,过渡到现在目的为增长知识见闻,提升个人修养,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宗教、文学、科技等多重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这个过程中,文化的注入无疑将旅游的灵魂加以升华。

(二)前智慧时代的旅游与文化:平衡双赢为主的关系。

笔者姑且将目前所处的时期称为前智慧时代,这一时期旅游和文化的发展宏观层面上都呈现出膨胀和碰撞的状态,文化经过智慧时代前的数字时代的发展,传播和接受渠道多样化,高速化;旅游在智慧时代,面临诸多考验,旅游作为一项产业,依附性的特点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外界因素都会对它造成影响,所以这一时期旅游显示出更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智慧的新概念:智慧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

数字社会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国家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数字社会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

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而显得“智慧”。

云计算起到了整合作用,智慧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

智慧时代中,智慧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旅游和文化的作用,并使两者都在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可以从以下几种普遍现象中进行归纳。

(一)智慧同时为旅游和文化提供了高速度、大容量且便利的平台。

当前活跃在智慧时代的手机APP应用产品,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其中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比如“同程旅游”这个APP应用,人们借助它不仅可以获得大量与互联网相连的旅游咨询,而且查询速度与互动速度都很高,最关键的就是方便,忽略了电脑的存在与否,省去了电脑的开机时间,手指点点手机应用就能完成。

(二)智慧的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发展速度。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比掌握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寻找信息的途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在不同时空传递,我们要做的是迅速找到所需信息,让云空间帮助我们的大脑储存信息,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然而正如前面我们所了解的,智慧的概念包括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些本身也处在发展过程中。所以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智慧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中国江苏,苏南和苏北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智慧概念的发展程度就有很大差别,如今苏南很多地区正着力打造智慧城市,而苏北很多地区还在忙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苏南的旅游发展较苏北更活跃,苏南的文化传播较苏北更高效,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智慧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

智慧概念中有一个核心思想,即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去开发设计产品,满足人们在不同时空的需求。简而言之,在一个智慧概念覆盖率合格的地区,当地居民可以通过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的智慧产品,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完成一系列行为,达到目的。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的上海和美国的纽约两座城市中,两地居民可以同时使用互联网在同一个网站或应用完成了一个非洲旅游产品的订购,但所购买的产品会因为订购者的国籍、信仰、文化等不同,在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订购过程初期,输入详细的订购者信息,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技术的运算,能很快提供适合的详细产品列表,比如在产品中的住宿信息中,首推的住宿形式会有不同,出现在上海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需求的建筑物式酒店,而出现在纽约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各种西方人热衷的帐篷式酒店。这就是智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之处,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以秒计算完成云运算,高效。

综上所述,在前智慧时代,旅游和文化在智慧概念的促进下,两者发展会越来越平衡,而且旅游和文化在不同时空通过智慧概念都有双赢的可能。

最后,笔者想说明本文的写作初衷,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已经形成很长一段时间,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被人们接受,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智慧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旅游和文化的发展会因为智慧概念的介入而产生变化。笔者相信智慧时代带来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则应更关注如何利用这种积极作用为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