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机关档案数字化(合集7篇)

时间:2024-01-11 16:56:09
机关档案数字化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1篇

[关键词] 装备机关; 档案数字化; 信息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62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08- 02

1 档案数字化及其发展现状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推进和社会信息化整体进程的加快,数字档案室已成为城镇、社区和机关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00年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开始机关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1]。在此基础上,2011年初制定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在试点基础上推动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加强对在办公区域相对集中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指导”。一批国家部级单位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级机关数字档案室试点工作的开展,在标准制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制度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要实现机关数字档案室的顺利运行,对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并对数字化档案进行高效管理,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即是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将开发先进的管理模块、软件和档案信息资源库,并强化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可以更加规范、高效地管理档案工作。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档案收集、管理、提供利用、上报移交、年检、业务指导及监督指导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部门管理、监督和指导的需求,使档案管理现代化迈上新的台阶。

2 军队装备机关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军队装备机关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就是在部队主管装备工作的各级机关,改变以纸质资料形式存储保管业务档案资料的传统方式,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借鉴和运用档案数字化管理理论及先进方法,开发建设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部队各级装备机关日常业务工作及各专项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各种计划、方案、批示、报告、规章制度、法规标准、会议材料等文档资料及图片、视音频多媒体资料进行采集、归类、整理、维护,实现装备机关各种业务档案资料数字化存储与管理,并提供检索查询服务。通过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可解决装备保障业务工作档案资料的积累、储存、管理、查询等难题,对装备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辅助支撑作用。

3 装备机关业务资料管理现状及问题

军队各级装备机关负责本级部队军事装备建设与发展、使用管理、维修保障、器材筹供等装备工作,每年都会形成和保留种类复杂、数量庞大的工作资料。从内容上讲,包括年度业务工作文件、专项活动工作文件资料;从形式上讲,包括各类报表、文本文件以及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这些资料记载和反映了装备工作的发展,是装备保障业务工作的成果积累,对装备保障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给予安全存储和有效利用。

目前,装备机关文档资料的存储管理方式有两种:一是传统的以实物形式保存,手工立卷加纸质目录的档案管理方式在装备保障系统普遍存在。实物化的方式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储存管理和及时收集整理,容易造成文件失存,查询检索困难,已经不能满足文档资料储存管理需要。二是部分能够电子化的资料在各业务信息系统中分别生成和保存。部分业务信息系统生成的电子化文档分散存储于不同业务信息系统中,存档文件不能集中存放,查询不便,不利于对车辆装备保障工作文档的整体掌控和运用。

应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资料管理是当前条件下文档资料管理的必然趋势。将装备文档资料全面电子化,并集中存放管理,有利于形成装备保障工作的历史积累,有利于文档资料的科学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资料信息查询使用效率。

4 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设基于数据库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将装备保障系统工作档案资料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电子档案接收、档案资料整理加工、检索利用、档案编研、档案鉴定等功能。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适应海量存储需求,易于管理和维护,并具备较高的开放性,即能够提供各种接口及服务,以利于其他业务系统的调用,与相关业务系统紧密耦合,使得业务数据能自动归档到系统中,提高工作效率。

5 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规划

装备机关数字化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包含两大部分:档案资料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检索维护系统。

5.1 档案资料数据库

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数据库是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文档资料数据集合。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数据库由目录数据库、业务资料数据库、文档资料数据库、多媒体资料数据库组成。

(1) 目录数据库:将各类档案信息按照一定格式录入到计算机中保存形成的数据集。即过去手工抄写的案卷目录、文件目录等检索工具的内容,录入计算机,形成机检目录,以备查询利用。

(2) 业务资料数据库:是装备保障业务数字资源的数据集合。具体地讲就是借助数字设备及第三方软件将以纸质等载体形式存在的、需要存档的重要业务文件转化为可用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的电子文件信息的数据集合。具体包括:装备保障维修文档资料、器材筹措供应文档资料、训练工作文档资料、科研学术项目情况及文档资料、经费管理文档资料、专项重大活动文档资料等。

(3) 文档资料数据库:具体包括已经颁布实施的装备保障系统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的数字化文档。

(4) 多媒体资料数据库:业务工作或重大活动形成的需存档的图片、音像资料等多媒体数据集合。

5.2 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检索维护系统

(1) 装备保障档案资料分类管理功能。能够进行装备保障档案资料数字资源分类管理,能够完成类别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数字档案录入功能。系统能对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内容进行录入、上传。在录入时可设立多级目录,分类存放各部门文件。用户端可上传、浏览文件,并可设定共享单位,指定共享、不共享或有限共享,显示上传时间及用户名。

(3) 数字档案检索功能。可以基于资料文件名、创建者、编号、属性、创建时间、更新时间、目录和关键字(主题)等属性组合搜索,从海量文档中快速准确定位所需文档。支持联网远程访问,使资料得以多人共享,方便协同查看,工作人员需要访问调阅某些文件时,只需登录系统即可查看,再也不用重复传输及复印,节约了成本。

(4) 统计功能。主要根据发文时间、资源上传时间、资料类别等进行统计。

(5) 用户级权限管理功能。系统应能够创建用户,并根据用户的不同等级,实现对访问各类档案数据的授权和管理,并确保用户不能越权访问数据。

(6) 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系统数据的备份、查询用户登录系统情况等。系统管理功能的使用者是系统管理人员。

(7) 系统帮助功能。一是系统操作使用的电子教程,二是系统版本说明。

6 系统建设中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6.1 档案文件的系统分类

工作文件资料涉及装备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业务资料,也有首长重要批示和讲话、上级机关下发的各类文件及法规标准、行政规范;既有手写文档资料,也有油印和打印资料,还有照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料。总体数量庞大,种类复杂,需要按照档案电子化需求重新进行梳理分类,构建装备保障档案资料分类框架体系,为下一步方案管理和查询奠定良好的基础。

6.2 档案存储与检索技术

一是要科学设计各类档案资料的存储方式和存储结构,做到低冗余、全覆盖、安全高效;二是对于文档、资料进行存储时,是将其转换成图片进行存储,并没有直接存储该文件资料的全部文字性内容,同时音视频文件在存储时,存储的只是具体二进制文件,为了进行检索,还需要在保存文档时,对文档的主要内容进行描述,比如采用关键字方式对该资料(文档图片、音视频)进行描述,如何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进行文档匹配,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保证系统的检索速度等都是建设系统时需要研究的内容。

6.3 档案资料数字化过程控制

将大量的档案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好收藏文件情况的调查,包括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与状态、数量、档案信息利用等基本情况。其次要制订档案数字化的科学规划,包括服务器、电脑、扫描设备等硬件的购置计划和数字化处理规划。档案数字化是一项费时较长的工程,在大规模、流程化的数字化过程中,所有档案原件都需从档案库房分批大量取出,一定要保障档案原件的完整,不允许出现损毁和遗失的现象。档案数字化过程要实施全程控制,要对文档资料做全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数字化前的档案整理检查。要进行数字化的档案原件必须完整、排序正确,对折损严重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预先修整。二是数字化中的人员业务培训。数字化工作是需要人来完成的,人员业务培训不过关,直接导致返工,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时间段的延长。三是数字化后的数据质量、图像质量检查。录入后的档案信息要有非常高的正确率,扫描后的文件图像应保持档案的原貌,字迹清楚不失真,无错扫、漏扫,对文件图像质量有问题的应重新扫描。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2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

档案是任何单位或组织不可或缺的资源,档案内部信息资源还有助于促进单位和组织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档案的管理,并且为单位内部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但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有效解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使其得以发展和完善。

一、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档案利用率。因为传统的档案一般都是在档案馆和档案室储存,保管,而且这些档案绝大多数是纸制的,这将导致使用不便。而数字档案管理的运用可以将搜索档案变得更准确,便捷,而且数字档案管理的实现,还可以大大消除空间和时间的界限,促进档案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提高办公效益。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管理档案可以实现及时归档档案资料,并且可以尽快得以利用。如组织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因为有比较多的对象需要管理,管理对象的流动性也很强,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来作为管理媒介,这样不仅能准确地反映当期的现状,而且查询数字化资料也会更加快速和容易。由于档案信息的高速流动,档案库的角色便由保管实体的基地变为信息控制中心,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三)提高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滞后的办公方式和数量庞大的信息形成尖锐的矛盾,过去一直采取的是粗放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就是指增加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手段,这就在很大范围上增加了单位的管理成本。现代化档案管理有效使过去的纸质载体档案转换成机读档案,不仅节省空间,有效节约了档案保管的费用,而且使文件的查阅更加方便快捷,还防止了因反复印制资料产生的纸张浪费和人员浪费,由此提高经济效益。

二、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所具备的条件

(一)网络技术体系得到初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网、中国金桥网和中国科技网并且都和国际互联网接轨。我国的建设单位,90年已经有很多开始使用计算机,到了2000年计算机已经广泛被使用。实施无纸化办公,并进行了局域网的建设。中国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二)技术保障程度提高。目前,IT行业市场上所提供的业务办公软件可以说应有尽有,软件开发数目多达上千款,并且都具有多种有价值的应用程序,如集成、编目、检索、文件归档等,为事业单位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人才队伍规模扩大。随着IT 行业的迅速崛起,计算机时代莅临,特别是在基于网络应用技术的更新、升级和发展,其技术扩张的作用已扩展到事业单位组织领域,逐渐在以往档案管理模式方面不断冲击。进而有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收集、分类、检索、编目、统计和其他操作。在实践中,具备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人才规模也在逐渐壮大。因此,唯一的要求就是可以适应未来档案管理技术的升级,从而使机构档案管理更加高效和集约化。

三、新形势下如何强化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

(一) 树立数字化管理意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应尽快的树立数字档案管理意识,不停地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改变档案管理传统的理念,放弃滞后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档案管理的手段,同时要始终追随时代的脚步并更新自身的相关知识体系结构,进而以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素质,高效地完成数字化档案的工作。

(二)实现文书和归档的数字化。文书工作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个非常基本的工作,文书管理和文档执行的质量往往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当前的工作需要,各单位便很难避免处理大量的电子文件,且通过网络进行文档处理。所以,机关事业单位应让工作人员输入需要的稿件,然后通过审核、发出、 修改、盖章、分发和归档这一过程,以节约保存文档和归档的处理时间,尽可能的减轻档案管理工作负荷强度和工作量。

(三)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网络档案信息和重要的文件数据的使用安全应必须确保,这样其实用的价值才不能被影响及破坏,再次促进数字化档案模式的建造。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一定要立足于实际,在数字存档管理工作中安装实用的抗病毒软件、严格限制防护墙访问权限并及时设置维护、电脑要定期更新抗病毒软件和更新数据库,尤其做好重要文件、重要档案的数据备份,以避免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制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体制。根据机关事业单位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建立起符合自身办公和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因此,这就要求单位能够确保档案使用制度、工作制度、网络档案使用安全机制以及档案保密机制做到相互联系,浑然一体。然后就可以实现文件集成档案一体化建设。总的来说,侧重于信息安全的的数字档案管理,只有信息资源安全是可以保证的,我们才可以发挥系统软硬件的重要作用,为办公实现效率化,避免丢失数据、恶意篡改、非法访问入侵等,以真正确保信息安全。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发展的新时期、新时代的背景下,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都应当从发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强化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化定位永恒的主题,彻底从传统档案的高负荷工作中走出来,充分提高档案的价值与功能,大力促进档案信息职能转化和信息采集、管理的实现,有效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艳颖.浅谈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J].当代经济,2011,17(6):52-53.

[2]李坤.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20):85-86.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3篇

一、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呈现的现状

(一)现代化办公设备欠缺。现阶段,大多数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欠缺相应的硬件设备,这就导致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甚至有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室存在档案堆积的现象,也没有对应的防潮、防盗等管理对策,这与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严重脱节。由于档案的调阅和查访没有很好的现代化手段使用,从而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完整和安全。此外,办公设备的欠缺使事业单位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发挥不够,只是处于管理的阶段,这不利于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档案检索效率低。现在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对档案的检索大部分还处于手工检索的阶段,还没有实现计算机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检索的准确率与速度,增加了档案查阅工作量,给档案借用人员增添了麻烦。再加上人力手工检索具有局限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一些人事信息,由于各个机关单位保存的信息不一样,这给档案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三)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施,需要档案管理者了解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但目前阶段的老员工,对网络化信息接触比较少,对信息化的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即使机关事业单位拥有了自己的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设备,由于工作人员的技能问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依然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员,要迅速建立属于数字化管理的信息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达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水准。

二、优化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对策

(一)创建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建立一个高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创建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把档案、系统、光盘备份等进行相关的处理,严格控制档案信息储存质量与安全,避免相关的硬件隐患,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创建一个有利的环境,这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提高数字化管理效率。1.档案管理能力提升。对于网络控制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而我们可以凭借光纤与磁盘的连接阵列,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性能进行提升,还可以增加系统内部储存量。2.强化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对档案管理的可靠性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严格要求磁盘阵列产品的结构和硬件的组成要依据严格的标准,这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系统未来功能的更新奠定了基础。加上磁盘阵列需要多元化的保护级别,这有利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使用者,系统功能得到了保障,这样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有了安全性的基础。3.档案管理使用性能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选择的是光纤磁盘的阵列产品,这对系统的维护性能具有相当的优势,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升级的功能。系统网络具有开放性,保证了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源的调取和查阅,这样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有了更强大的功能发挥。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执行者和操作者,这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对老员工进行现代化设备的学习,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定期考核他们对现代化设备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水平,进而了解其工作现状。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以保证工作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迈进。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4篇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

档案资源的管理是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视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可以为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加快,档案管理打破传统的人工管理,开始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但是目前阶段,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呈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解决,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

一、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呈现的现状

(一)现代化办公设备欠缺。现阶段,大多数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欠缺相应的硬件设备,这就导致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甚至有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室存在档案堆积的现象,也没有对应的防潮、防盗等管理对策,这与现代数字化档案管理严重脱节。由于档案的调阅和查访没有很好的现代化手段使用,从而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完整和安全。此外,办公设备的欠缺使事业单位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发挥不够,只是处于管理的阶段,这不利于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档案检索效率低。现在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对档案的检索大部分还处于手工检索的阶段,还没有实现计算机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检索的准确率与速度,增加了档案查阅工作量,给档案借用人员增添了麻烦。再加上人力手工检索具有局限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一些人事信息,由于各个机关单位保存的信息不一样,这给档案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三)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施,需要档案管理者了解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但目前阶段的老员工,对网络化信息接触比较少,对信息化的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即使机关事业单位拥有了自己的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设备,由于工作人员的技能问题,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依然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员,要迅速建立属于数字化管理的信息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达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水准。

二、优化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对策

(一)创建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工作,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建立一个高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创建现代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把档案、系统、光盘备份等进行相关的处理,严格控制档案信息储存质量与安全,避免相关的硬件隐患,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创建一个有利的环境,这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提高数字化管理效率。1.档案管理能力提升。对于网络控制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而我们可以凭借光纤与磁盘的连接阵列,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性能进行提升,还可以增加系统内部储存量。2.强化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对档案管理的可靠性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严格要求磁盘阵列产品的结构和硬件的组成要依据严格的标准,这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系统未来功能的更新奠定了基础。加上磁盘阵列需要多元化的保护级别,这有利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使用者,系统功能得到了保障,这样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有了安全性的基础。3.档案管理使用性能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选择的是光纤磁盘的阵列产品,这对系统的维护性能具有相当的优势,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线升级的功能。系统网络具有开放性,保证了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源的调取和查阅,这样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有了更强大的功能发挥。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执行者和操作者,这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对老员工进行现代化设备的学习,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定期考核他们对现代化设备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水平,进而了解其工作现状。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以保证工作的发展需求,从而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迈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使档案管理打破传统的手工管理,让档案管理向数字化趋势发展,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顺应了时代趋势,有利于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要不断优化与创新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让数字化档案管理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1]张晓斌.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6):132.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5篇

根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间安排的通知》要求,为方便日后档案利用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以机关档案移交中央档案馆为契机,于2008年1月份启动了中国科学院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办公厅文档处强调项目实施要坚持“三个负责”的原则要求:一是对历史负责,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和安全,特别是加强档案的管理,落实保密要求;二是对中央档案馆负责,把项目实施与档案移交进馆结合起来,使档案资料经过整理后符合进馆标准,能够顺利移交;三是为将来的档案利用和信息资源开发负责,为档案查阅、编研等工作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源,包括为院史研究和院庆60周年有关宣传工作提供支撑和服务。目标是要打造精品项目,现将项目情况介绍如下:

一、在维护档案实体安全、确保档案内容的保密方面采取的措施

1、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并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组的每个成员签订保密协议。

2、配备项目所需要的计算机,签封计算机USB接口,在项目工作间安装监控镜头。

3、不定期对项目组全体成员进行档案安全、保密意识培训。

二、结合档案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实现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

1、档案整理方面: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为标准,并多次邀请中央档案馆保管部的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根据档案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档案整理的实施细则。

2、档案数字化方面:以国家档案局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为标准,确定档案数字化以“保真”为原则,尽可能使数字化文本版式、字体、标点接近原文式样。档案数字化采用彩色JPEG格式,文字的扫描分辨率为300dpi,照片的扫描分辨率为600dpi,数据按照“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案卷号――卷内顺序号――页号”的路径进行挂接。

三、在项目管理方面实现流程管理全程化和人员管理规范化

1、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明确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设计了《中国科学院文书档案提卷与还卷单》、《档案整理与数字化流程单》,对项目17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了项目流程的全程介入管理和全面细节管理。在项目完成后将各环节的记录按照年度汇总成册,便于日后出现问题能够进行回溯性检查。

2、采取“三审制”对项目成果质量进行把关。一审: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查,合格率达到100%后,再提交文档处进行检查;二审:文档处对档案实体逐卷逐件检查,对数据进行抽查,比例为70%以上;三审:中央档案馆业务指导处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抽查。

通过层层审核,确保项目质量,使档案实体整理符合进馆标准,档案数字化数据清晰准确。

3、为切实贯彻项目的相关标准,保证项目质量,文档处和中央档案馆的专家多次对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4、通过《工作间管理制度》,对卫生值日、水杯放置、人员进出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文档处与项目承担单位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对项目管理、标准执行、质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提出解决方案,每次会议均形成会议纪要。

四、项目成果

在院、厅领导的支持,中央档案馆的具体指导和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中国科学院机关1949~1966年5071卷档案的整理与数字化工作。

1、在档案整理方面:形成了90699条卷内目录,比原有44453条卷内目录增加了46246条,对每一年度每一卷档案中每份文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形成《中国科学院文书档案整理记录》,并按照中央档案馆的要求形成了每年度档案的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

在档案整理过程中,一一解决原档案分件不清、部分档案无标题或原有标题不规范、档案著录项缺失(如文号、形成时间、责任者不详等)、未翻译的外文档案题名等问题,做好档案数字化前期的基础业务工作。

2、在档案数字化方面:对549138页档案进行了扫描,其中A3幅面的档案为66270页,A4幅面的档案为479709页,形成《中国科学院文书档案数字化记录》。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6篇

移交档案是一项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一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档案移交工作。2000年8月16日,原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专门就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因机构变动,档案如何处置,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已到进馆时间的档案如何接收的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建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制定进馆计划安排,按计划进馆。为落实王刚同志重要批示,2001年4月19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召开了以移交档案工作为主题的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工作座谈会,王刚同志亲自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关于移交工作,王刚同志从讲政治、顾大局、遵法纪、负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证档案进馆质量,规范移交档案工作,2003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移交档案质量检查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及《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对按时或提前保质保量完成移交任务的单位颁发档案质量合格证。2004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移交工作会议,总结移交经验,表彰移交先进单位,进一步增强了中央、国家机关移交档案工作的紧迫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移交档案的关键是确保档案的实体整理质量与数字化加工质量。各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在确保两个质量的基础上,使档案移交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档案实体整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各有关单位普遍建立了移交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机关分管领导、办公室和档案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同时还成立了移交档案鉴定小组,为组织开展移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各单位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向中央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间安排》,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整理工作计划,对各项移交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真研讨力量摆布、人员投入和时间安排,准确测算工作进程和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并逐步修改完善了本单位的移交档案工作计划,确保档案整理按期开展和档案整理质量。

二是紧扣质量标准,严控档案质量。各单位认真学习《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及《移交档案质量检查内容和评分标准》,真正做到吃透标准,领会精神实质。对各项标准条目要求真正明了哪些实多、哪些虚少,哪些难做、哪些易行,哪些需量化、哪些要细化,哪些有普遍性、哪些有特殊性,哪些是过去规定、哪些是当前要求,哪些可以变通灵活、哪些要严格一律,以保证移交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优质量。在具体整理过程中,做到多重质保,层层把关。从各项工作要求到细化具体做法,从一般检查到重点把关,都把“以质量第一、对历史负责”的要求贯穿始终。发现一般问题随时改,发现普遍问题统一改,切实把层层检查、全程监控贯穿到移交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三是争取有力指导,提高工作效率。各单位普遍建立和加强了与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档案业务部门的联系,主动与有关业务指导人员共商档案整理事宜,对一些单位因特殊历史原因出现的特殊情况,双方认真研究,共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档案的整理质量既符合进馆要求,又遵循了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大规模整理后的返工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档案整理质量。比如,在各机关整理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文件材料时,以前的文件标题就是第几次会议记录、第几期会议纪要,这类题名的档案进馆后,查询起来非常困难。各单位根据档案馆业务人员的指导,对所有的会议记录、纪要都按文件内容拟写题名,虽然难度大、耗时长,但能确保档案检索的准确性,为档案利用提供方便。

移交电子加工数据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已移交档案的70个单位中,有54个单位将数字加工数据与纸质档案一并移交,其中20个单位的电子加工数据可读、可用,属于可整理数据范畴;其他34个单位的电子加工数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属于无法整理数据的范畴,具体问题表现在:电子加工数据存在于独立检索盘,数据无法导出上载中央档案馆系统使用;电子加工数据只有图像,没有目录;簿册式打印目录文本文件为非数据库格式,无法使用;数据库格式不统一,需转换成统一格式;目录数据库字段项不规范;图像数据库格式不统一;图像数据文件夹及文件名不规范;图像与目录对应关系不准确。这些具体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一是档案数字化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体系;二是片面追求原文数字化而忽视了档案目录库共享;三是有些档案数据扫描不够完整而影响到对档案信息的全面管理与开发;四是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加工中的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如何应用于本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问题研究不够,管理错位。

为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2008年11月3日,国家档案局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整理与数字化现场会,通过现场学习、现场参观、现场咨询、现场答疑,全面了解中科院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中科院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项目引入项目管理,遵守数字化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各道工作程序,使移交进馆的档案不仅实体整理符合标准,而且档案数字化电子数据也符合可读、可用的要求。

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机关档案数字化第7篇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具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档案扫描公司,机关事业单位仅仅提供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方面的人力,机关事业单位本身并不具备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甚至有的单位的档案管理者是其他部门人员的兼职,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创新性和复合型计算机管理人才缺乏,由于编制、经费等方面条件制约,绝大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能力自主培养和吸纳高层次人才,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技术落后、理念陈旧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基本上全部集中在本职工作上,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也低,没有在意识层面将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与本职工作相等地位的层次上来,进而有关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理念准备不充分,相应的技术条件落后,即便有些单位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但都是外接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同的单位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和方法是不一致的,而现实中,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单位具体发展实际去制定科学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

(三)缺乏全面、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软件缺乏管理功能,有些软件在信息流通上不完善,在市场上购买的通用软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漏洞,安全系数低、稳定性差[1]。与此同时,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工作中缺乏全面、统一的管理,标准收集、管理信息的技术方法落后,经常性出现档案的目录和细则之间不兼容、软件之间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再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档案安全存储的意识不足,容易将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人员管理都是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数字化档案建设中难以逾越的困境。

二、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建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选型、总体设计、档案整理、系统管理、软件开发、查询管理、光盘备份、安全措施、扫描录入等[2]。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基础的工作,稳定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会让事业单位在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节省极大地人力和财力。

(二)制定统一管理标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分配

机关事业单位只有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才能在制度层面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首先要对档案进行明确详细的分类,譬如财务报表、工作计划和总结、员工个人档案和单位发展规划等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电子信息输入和归档,其次对于档案的提交格式、提交时间等做出明确规定,对档案资料的调取和应用也应该设计标准化的程序。

随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各项事务的进行和发展,档案资料内容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详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化过程比较复杂,管理工作和任务越来越重,所以迫切需要机关事业单位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分配,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责任到人,谁出问题就找谁,明确一项工作一个负责人,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强调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能够快速地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问题。

(三)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注重自主技术开发和应用

网络世界是开放的,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事业单位在进行数字库建设时要选择合适的、值得信赖的设备生厂商和供应商,要建立多重防护系统,加强对病毒和网络黑客的防范,在软、硬件设备上,要反复检测,定期维护,全面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同时机关事业单位要加强自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外接的技术始终无法让人真正放心。

(四)创新管理方法,加强人才培养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的流程性较强,都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阻碍,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机关事业单位和管理人员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要推陈出新,结合自身单位发展实际和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解决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编制问题,多吸收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