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合集7篇)

时间:2024-01-11 11:52:09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1篇

[关键词] 鸡呼吸系统综合症 病因 防治

所谓呼吸道综合症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近几年来发病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越来越大,下面就发病原因、病变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础免疫没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产生坚强的抗体。新城疫的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础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种很重要。

2.肉用鸡后期生长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气体多,鸡舍又过于密闭,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标严重,刺激呼吸道产生病变。

3.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造成气管发炎,致使气管内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时鸡无吞咽和呕吐动作,这种情况会造成鸡明显的呼噜或咳嗽。

4.喉气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较严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鸡的喉头与气管严重肿胀、出血,进而造成鸡群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一般药物往往难以治愈。

二、临床症状

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锣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病理剖检喉气管有粘液,喉头有出血点,气管环状出血,鼻腔和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气管还会出现假膜或血痰,肺水肿并有积液,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直肠有弥漫性或条纹状出血,卵巢变性或卵泡坏死,输卵管有炎症、萎缩,子宫有水肿并有异物。

三、鸡群呼吸道综合症的成因

1.鸡只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鸡只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鸡只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一旦气管、支气管的黏液纤毛系统、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受到损害,鸡只呼吸系统疾病便会发生。

2.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VA、VC等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常见疫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而其中霉形体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统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使鸡只产生了免疫抑制,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使得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以上影响鸡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继发一些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有时在实际中也可见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混合发生,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支原体感染、新城疫+传支、传鼻+支原体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发病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

了解导致鸡群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前提。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来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

1.预防措施

1.1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1.2预防接种

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环境应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方面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做好如新城疫、传支、传喉、霉形体、传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治疗措施

2.1管理、营养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以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2检测病原

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可选用抗病毒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先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再进行相关的治疗。(2)细菌疾病等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体感染方面。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进行治疗。(4)混合型感染方面。可将上述的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多使用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舒永方,曹步玲. 鸡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技术[J]. 山东畜牧兽医. 2011(02) .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2篇

关键词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发病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45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病,通过对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儿与42例正常儿童的身体各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液中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基础疾病的存在有关,与身体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部分患儿多为早产儿和母亲生育年龄偏大,及营养不良,大部分存在着基础疾病,同时与居住环境及过敏体质有关。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主要是营养不良,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的存在及产前产后的综合因素等,所以对该病的预防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病,通过对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42例患儿与42例正常儿童的身体各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液中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基础疾病的存在有关,与身体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部分患儿多为早产儿和母亲生育年龄偏大,及营养不良,大部分存在着基础疾病,同时与居住环境及过敏体质有关。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主要是营养不良,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的存在及产前产后的综合因素等,所以对该病的预防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收治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42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均8个月~9岁,平均年龄3.5岁;观察组患儿按1988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中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诊断确诊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两组儿童在年龄上无明显差异[2],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06~2009年收治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作为观察组,42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均8个月~9岁,平均年龄3.5岁;观察组患儿按1988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中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诊断确诊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两组儿童在年龄上无明显差异[2],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查方法:对两组小儿均取静脉血,检测血液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登记有无基础疾病,询问病史,记录母孕年龄及孕期情况、出生时有无早产、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家庭居住环境、有无疾病治疗不规范史等。

检查方法:对两组小儿均取静脉血,检测血液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登记有无基础疾病,询问病史,记录母孕年龄及孕期情况、出生时有无早产、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家庭居住环境、有无疾病治疗不规范史等。

结 果

结 果

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液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液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母亲生育年龄、是否早产、有无基础疾病有关系,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母亲生育年龄、是否早产、有无基础疾病有关系,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讨 论

通过上述两组儿童血液中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母亲生育年龄、是否早产、有无基础疾病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以上因素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上述几种因素均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现就其因果关系分析如下。

通过上述两组儿童血液中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母亲生育年龄、是否早产、有无基础疾病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以上因素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上述几种因素均为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现就其因果关系分析如下。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营养不良,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紊乱、贫血等,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营养不良,可能造成免疫功能紊乱、贫血等,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基础疾病:观察组42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31例(73.81%);而对照组仅有2例(4.76%)。充分说明基础疾病容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支气管哮喘等。因基础疾病的存在导致患儿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对小儿基础疾病的早期诊治是预防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基础疾病:观察组42例患儿中有基础疾病31例(73.81%);而对照组仅有2例(4.76%)。充分说明基础疾病容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支气管哮喘等。因基础疾病的存在导致患儿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对小儿基础疾病的早期诊治是预防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通过对两组儿童血液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可以看出观察组42例患儿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说明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导致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当血液中微量元素不足时,会削弱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清除病原及过敏颗粒的能力,影响身体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及杀菌能力,容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

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通过对两组儿童血液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可以看出观察组42例患儿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说明血液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导致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当血液中微量元素不足时,会削弱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清除病原及过敏颗粒的能力,影响身体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及杀菌能力,容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

早产及母亲生育年龄偏大:通过对两组儿童母亲生育年龄及是否早产的调查,可以看出观察组年龄>35岁的母亲生育12例(28.57%);早产11例(26.19%);而对照组仅有3例(7.14%)和2例(4.76%)。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早产儿由于在孕期各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早产儿患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足月产儿[3]。

早产及母亲生育年龄偏大:通过对两组儿童母亲生育年龄及是否早产的调查,可以看出观察组年龄>35岁的母亲生育12例(28.57%);早产11例(26.19%);而对照组仅有3例(7.14%)和2例(4.76%)。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早产儿由于在孕期各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所以早产儿患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明显高于足月产儿[3]。

除上述因素外,环境污染、大汽污染、水污染等都可直接影响儿童肺的换气功能,也是造成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之一。另外抗生素的滥用,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也是造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很多,在控制上首先要强调优生优育;其次对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应及早诊治;第三控制环境污染是保持儿童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除上述因素外,环境污染、大汽污染、水污染等都可直接影响儿童肺的换气功能,也是造成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之一。另外抗生素的滥用,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也是造成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很多,在控制上首先要强调优生优育;其次对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应及早诊治;第三控制环境污染是保持儿童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梓荆,盛锦云,王运芳,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8,26(1):40.

1 张梓荆,盛锦云,王运芳,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8,26(1):40.

2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2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

3 王业军,顾华丽,阿爽,王丽燕.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8,12(6):514-517.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3篇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4篇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法;慢阻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道的疾病,但其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会加重患者的呼吸系统的负荷,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引发感染和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近年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方法越来患者的补充支持,故本院实行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34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6例,年龄49~79岁;对照组有患者34例,其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3例,年龄52岁~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的病情描述与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内容包括控制感染、吸氧、祛痰、技术和解痉平喘,并按照病员标准给患者准备饮食。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内容包括:除每日给予必要的标准饮食,还需给患者静脉注射复方氨基酸250ml,口服能全素500ml;对有进食困难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10%的脂肪乳剂500ml,口服金施尔康2片,和1支凡命,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和维生素。治疗周期为2w[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字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果为94.11%,对照组的总有效果为58.82%,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数据对比,结果(P

2.3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数据对比,结果(P

3讨论

慢阻肺疾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①慢性咳嗽,在晨间较为明显,夜间会有阵咳或排痰,若不及时医治,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会变为终身不可治愈;②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型痰,多发于清晨,偶尔会带有血丝,若在急性发作期,痰量会明显增多,甚至会出现脓性痰;③呼吸困难或气促,前期主要出现在体力劳动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是慢阻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④喘气或胸闷;⑤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慢阻肺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胃溃疡和睡眠呼吸障碍等[3]。

营养支持疗法主要适用于胃肠疾病影响进食,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食欲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免疫能力和能量。但在实施营养支持疗法时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因为过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增加CO2生成量,加重患者呼吸系统的负担[4]。为了避免CO2产生过多,可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注意营养中含有过量的葡萄糖,因为过量的摄入葡萄糖会诱发胰岛素释放,使葡萄糖和磷酸结合进入骨骼肌和肝脏,从而引发低磷血症加剧,进一步促进呼吸衰竭,但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中枢神经对CO2的敏感度,以加大通气量排除体内的CO2,增加了呼吸肌的负荷,不利于呼吸衰竭的患者恢复。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要给予深部静脉注射营养支持。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IgA、TLC、CHI、血清蛋白、前白蛋白都有所增加,说明患者的肺结构和免疫功能都有所增加,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提升,改善了患者的通气情况,从而有效治疗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提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营养指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筱姝.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22(53):83-85.

[2]侯秀娟.中医药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观察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16):434-435.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5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34-03

颅脑外伤、脑出血等患者病情危重需要进行特殊的重症监护救治,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监护需要实施多种医疗仪器进行无创或有创的治疗操作,患者意识模糊甚至处于昏迷的状态长时间卧床,且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免疫功能紊乱,下呼吸道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严重的肺部感染极易诱发患者呼吸障碍、全身感染、加重基础疾病和病情,结局不良[1]。本研究对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743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743例,男408例,女335例,年龄18~75岁,平均(63.29±10.83)岁,其中颅脑外伤382例,脑出血179例,颅内肿瘤术后82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3~8分,平均(5.93±1.29)分,合并心脏病179例、高血压239例、高血脂159例、糖尿病209例、慢性肺部疾病126例,急诊手术307例,择期手术437例。

1.2调查方法

研究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及预后,分析相关高危因素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GCS评分、营养状况[2])、治疗资料(手术类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激素使用、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死亡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P

2 结果

2.1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

7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83%,经治疗处理好转55例为对照组,死亡18例为死亡组。

2.2下呼吸道感染及死亡单因素分析

年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营养状况、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呼吸机使用、住院时间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下呼吸道感染及死亡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种类是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交通意外、工伤事故、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等导致的颅脑创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机体状况极差,各系统功能出现紊乱或障碍,结局凶险,同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极高,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大,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后,加剧身体机能障碍,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给危重症患者救治造成严重影响[3-5]。因而,防范下呼吸道感染是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本调查结果显示,743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7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83%,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其中有18例死亡,说明神经外科危重症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

本研究中老年患者占比例较高,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也显著高于较年轻患者,且死亡组和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多因素分析则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说明单纯的高龄并不决定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和死亡的风险,而可能与高龄合并多种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有关。而合并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在多因素分析中均为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被普遍认知[6],而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下呼吸道基础疾病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低下,对病原菌侵袭抵御能力低,病原菌感染风险极高,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后,原有基础疾病可能诱发加重,从而使病情进展更为迅速,症状表现更严重[7]。心脏病、高血压等也是老年患者常见合并症,但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方面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但心脏病在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为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心脏基础疾病被肺部炎症诱发加重,形成多系统疾病的叠加,导致患者死亡[8]。营养状况是重症医学科需要关注的重要状态之一,尤其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肠内营养难以补充,肠外营养达标也有难度,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力,发生感染[9],分析结果显示,营养状态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而却对患者死亡起到了独立的影响作用,表明保证患者营养达标是危重症患者救治关键,不仅可降低感染发生,还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侵入性操作和多种抗菌药物应用是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10]。呼吸机的使用和长时间住院治疗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预后的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本研究以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多数患者都需要实施人工机械通气,且住院时间都较长有关。

临床护理则可依据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重点人群为高龄、基础疾病多的患者;护理干预的方式则以患者具备的危险因素对症处理,保证患者营养达标,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促进身体机能逐步恢复,控制基础疾病,做好吸痰、机械通气调整,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患者皮肤、黏膜、呼吸道、导管等清洁,达到规避危险因素,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改善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Navoa-Ng JA,Berba R,Galapia A,et al.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s rates in adult,pediatric,an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hospitals in the Philippines: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INICC)findings[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1,39(7):548-554.

[2] 宿英英,黄旭升,彭斌.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11):788-791.

[3] Lili Tao,Bijie Hu,Victor D,et al.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 in 398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Shanghai,China: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INICC) findin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11,15(11):774-780.

[4] 沈雅舰,胡银燕,刘俏俊.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89-90.

[5] 耳思远,李卓杰.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 医学综述,2013,19(2):377-378.

[6] 郭魁,赵云龙,董全勇.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防治[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42-44.

[7] 王鹏,王春生,齐震.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3,(2):242-243.

[8] 温雅婷,沙丽艳,贾岩竹. 开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2):185-186.

[9] Helder OK,Brug J,Looman CW. The impact of an education program on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in an urba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 intervention study with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0,47(10):1245-1252.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6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体重进行性下降,骨骼肌萎缩等。营养不良常使呼吸肌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易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进而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及康复治疗逐渐成为治疗COPD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COPD患者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2013年6月就诊我院的合并营养不良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9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所定义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分为营养支持联合肺康复治疗组,营养支持治疗组、肺康复治疗组。三组病人均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代谢异常、肠道炎性反应、肿瘤疾病等情况。研究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营养支持予以日常饮食加整蛋白营养液,给予能全力,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成分配比为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16%:35%:49%,每日摄入500~1000ml。肺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为:上肢锻炼,即无负荷的上肢运动,通过握力器加强上肢肌力的锻炼;下肢锻炼,即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下肢负荷锻炼;呼吸肌锻炼,即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义称膈式呼吸。每周在指导下锻炼3次。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分别评定肺功能及6MWT。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前三组的肺功能及6MW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营养支持治疗组及肺康复治疗组肺功能及6MWT较治疗前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中重度C0P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稳定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为24%~60%[3]。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是COPD患者全身炎症的反映,是COPD进程中独立的影响因素。低体重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体重的患者明显下降,对于COPD尤其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营养不良引起COPD患者肌蛋白分解和肌纤维结构改变,呼吸肌萎缩,造成呼吸肌无力和呼吸耐力差;造成通气驱动减弱,降低患者对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引起全身以及呼吸道局部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力不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生成减少;引起呼吸道纤毛清除能力下降,细菌易黏附支气管壁,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4]。

对于COPD患者,除了能量与饮食摄取的不平衡造成营养不良外,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机体组织的长期低氧血症、体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增高以及治疗用药物等,也是引起COPD病人营养不良的可能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影响,共同参与营养不良的形成。有研究发现单纯增加热量摄入,有时大部分热能转变为患者的脂肪组织,而呼吸肌肌力和肺功能无明显改善,单纯给予营养支持来改善呼吸肌功能状态是困难的[5]。本实验结果观察到采用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锻炼的治疗方式可较单独给予营养支持或肺功能锻炼明显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上述因素相互影响有关。

肺功能锻炼的目标是提高力量和耐力,但锻炼的密度、强度以及锻炼的时间对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经有较多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了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的有效性,有研究结果表明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减少每年的住院天数。在肺康复治疗中,其症状的改善与康复锻炼的时间相关,适当延长康复锻炼时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目前常用的肺康复时间是6-12周,本实验观察了进行16周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活动耐量。综上所述,营养支持及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呼吸肌功能、避免呼吸肌萎缩,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江涛.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营养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261-26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Vermeeren MA,Woutem EF,Geraerts-Keeris AJ,et 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for an acute exacerb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feasibility trial [J] Clin Nutr,2004;23(5):1184-92.

营养与呼吸系统疾病第7篇

【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体重、BMI、FVC、FEV1%的改变情况;随访1年,统计治疗前1年内和治疗后1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FVC、FEV1%明显增加,治疗后1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in 40 cases stab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Methods 40 cases stable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weights、BMI、FVC、FEV1%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Over one year followup,the times and costs in hospital ayearbefore and ayear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counted.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weights、BMI、FVC、 FEV1%、PaCO2、SaO2 and the times and costs in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COPD who accept the treatment(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ffects evaluat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笔者于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曾对 40例 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入选的40例患者经临床及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OPD稳定期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9例,女 11例,年龄61~83岁,平均71.3岁,病程2~12年,无认知、智力障碍,排除肿瘤、结核、糖尿病,无合并甲状腺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无合并其他心肝肾等严重慢性疾病。所有患者在家均有陪护人员,以保证康复治疗的落实。

2.康复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①劝导戒烟和具体帮助和指导患者如何戒烟;②劝导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参加大型集会;③患者应避免空气污染和吸入其他刺激性气体,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④氧疗: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 L/min,每天吸氧 15 h以上,根据情况在家或医院均可。

(2)康复教育:自制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表,在入院时要求患者认真填写,统计每位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对本疾病的基本诊断、治疗方法(主要为本康复疗法)、预后等知识了解程度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教育计划。同时邀请呼吸疾病的专家定期为患者做关于本疾病康复治疗方面的知识和保健常识的宣教。另外也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使他们能在生活、心理方面给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教育的内容包括: 肺的正常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诊断、治疗方法(主要为本康复疗法)、预后等知识;以及疾病的医疗营养疗法,减轻焦虑和肌肉松弛的方法;对呼吸治疗仪器,如氧疗装置、雾化吸入器等的应用。

(3)呼吸训练:患者应在呼吸科医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笔者体会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其方法为:选择容量为800~1000 ml的气球,先嘱咐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直到吹不出气体为止,每天3~4次,每次3~5 min[2]。如果患者不能进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则指导患者作特异性呼吸肌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法:患者坐位、卧位或站位均可,姿势自然,放松腰部、肩部、胸部的肌肉,先呼气,让气体均匀地通过缩窄的口型呼出,呼气宜轻缓而深,吸气的同时,腹壁尽量突出,膈肌收缩,呼气时腹壁内收,膈肌松驰,以不感费力为适度;吸气时患者闭口,使气体经鼻孔进入,腹部自然鼓起。整个呼吸过程,不要屏气和用力太大。呼吸频率 8~12次/min。开始时2次/天,15 min/次,以后逐渐增加治疗的次数和时间,恢复自然呼吸习惯,均 20 天为 1个周期。

(4)营养指导:营养不良是 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疾病预后的决定因素之一。Sahebjami 等[3]研究发现,低体重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患者,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COPD患者, 其肺功能指标也有了显著性提高[4]。呼吸康复锻炼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则可增加患者体重和运动能力,提高运动锻炼的效果[5]。营养指导方法:①先测出患者实际体重占标准体重百分比和体重指数(BMI)、腹壁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根据三者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发现40例患者中,10例营养状况正常,轻度营养不良18 例,中度营养不良9例,重度营养不良3例。②对于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采取宣传教育、营养支持、修复呼吸系统与改善呼吸功能相结合的办法。重度营养不良者采用增加饮食摄入量和适量静脉输注白蛋白、脂肪乳剂或氨基酸等,使营养状况在4~6周达到上一级水平,并予以保持。还应增加如牛奶、鸡蛋、蛋白粉、营养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食品。笔者建议着重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80~90 g,每天饮用鲜牛奶250~500 ml,少量多餐饮食,使患者膳食中热量摄入量增加35%左右。

(5)胸部体疗:进行有效的体位引流,胸部叩击,练习有效的咳嗽,清除气道分泌物和痰液等。

(6)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园艺、家务、太极拳、气功、广播体操等,强度由弱到较强逐渐增加至可以耐受的程度,时间由 5~10 min/次,4~5次/d,逐渐延长至每次 20~30 min/次,4次/d。

(7)心理治疗:在锻炼过程中可有呼吸困难加重、头晕、心悸等不适,而出现恐惧﹑焦虑心理。因此应给予其正确的心理指导,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采用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BMI)用于营养状态的评估。BMI=体重(kg)/身高(m)2,BMI=21~25 kg/m2为正常体重,BM25 kg/m2为超重。②血气指标测定:采用丹麦雷度ABL700血气分析仪测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血氧分压(PO2,mmHg)。③肺功能测定:分别于实验前、后使用同一台肺功能仪(美国森迪斯公司产VS229),由同一位技师测定如下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④统计患者治疗前一年内和治疗后一年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连续变量资料采用t检验,P

结 果

测定康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实际体重、BMI、FVC、 FEV1%、PaCO2、SaO2,随访1年,统计患者治疗前一年内和治疗后一年内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见表1。经治疗后患者体质量、FVC、FEV1%明显增加,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