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12-15 11:43:55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1篇

1气相色谱技术的概述

1.1气相色谱技术

色谱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法便是气相色谱法,主要是通过惰性气体为载体,将样品带入气相色谱仪器中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液体或者气体进行分析的技术。在对气体混合物或者易挥发的液体或固体检查中有很强的优势,即使是在分离较为复杂的混合物时,分离时间也非常短。

1.2气相色谱技术原理

混合物中的各组成分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的带动下,流向另一固体或液体固定相时,固定相在对各组的溶解、吸附、解吸附等能力的不同,使各组成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不同,从而将混合物中的各组成分分离开,在分离之后,随着流动相按照顺序通过非电量转换,将其转换为与组份浓度成比例的电讯号,进行记录、分析、计算。

1.3气相色谱法的优点高灵敏度

对浓度小于1ppm(10-6)的物质能很容易检测出,环境检测与农药残留检测能达到ppb(10-9)-ppt(10-12)。高分离效率:一根2m的填充柱能有几千个理论塔板数,毛细柱能达到105-106个理论塔板。高选择性:对混合物中某种物质会有特殊稳定响应,对性质类似的异构体能进行分离检测。快速分析:对于非常复杂的混合物样品,一般能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分析完成,且非常容易实现自动化。应用范围广:主要是分析各种气体及易挥发的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对高沸点物质进行分析,能被利用到石油工业、临床化学、药物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多种领域。同时气相色谱法还具有样品使用量少、定量精度高的特点。

1.4气相色谱法系统组成

气相色谱法是由分离系统与检测系统组成。分离系统主要是由进样系统、气路系统、色谱柱组成,其中色谱柱为核心;检测系统主要是检测器,将色谱流出物转换为电信号,再进行记录分析。

1.5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气相色谱的分析技术,之后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目前备受关注的色谱分析方法,该项技术原理是通过物质固有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判断混合物的分析及分析。气相色谱的主要部分就是色谱柱,一般气相色谱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相以颗粒填料形式填满金属管柱,被称为填充柱;另一类是把固定相涂敷在毛细血管的内壁,被称为毛细管柱。在我国通常是由这两大类色谱柱,而毛细管色谱柱的柱效、惰性及热稳定性更高,伴随工艺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在固定相的流失与使用寿命的延长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很好地兼容质谱,逐渐成为了气相色谱的发展方向。填充柱选择固定相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同时样品负荷量比毛细管柱大,故我国仍然在使用填充柱分析测试仪器。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性质更稳定,选择性更好的固定性填充材料逐渐被引用到气相色谱中,特别是不同种类的手性色谱柱及不同种类的专用色谱柱产品不断地被发现及应用。

2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气相色谱技术常被用作蔬菜、水果中农药的残留检测,各种肉类中兽药的残留及三甲胺、瘦肉精含量的检测,饮用水中污染物质的检测,烟熏肉中多环芳烃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各种碳酸饮料及啤酒中风味成分的检查,食品包装袋中有毒物质的检测以及食用油中脂肪酸与残留溶剂的检测。

2.1农药及其他药物残留检测

蔬菜及水果中通常会存在着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鱼、猪肉类通常会存在兽药残留,可通过GC/ECD气相色谱检测出有机氯农药残留,通过GC/NPD气相色谱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通过GC/FPD气相色谱检测有机硫农药残留。有研究表明,能通过GC/FID气相色谱检测鱼、猪、虾肉类中的三甲胺含量。

2.2多环芳烃、丙烯酰胺、添加剂含量的检测

多环芳烃是一种食品和环境污染物,已知的2-7环多环芳烃就多达几百种,其中大多数具有致癌性。食品中属烟熏类食品多环芳烃污染最为严重,烟熏食物被广大的消费者所喜爱,故对烟熏食品中的多环芳烃的含量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气相色谱GC/MS法,利用毛细管色谱柱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快速地对烟熏食品中常见的多环芳烃进行检测。还能通过GC/FID气相色谱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添加剂的含量,通过GC/ECD气相色谱能检测出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通过GC/FID气相色谱能检测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

2.3发酵饮品中风味组成质量控制

白酒中的甲醇、杂醇油是监控酒类卫生的重要标准。GB2757与GB10345对甲醇、杂醇油的含量与检查方法有着严格的规定,通过GC/FID气相色谱能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出白酒中甲醇与杂醇油的含量。啤酒、葡萄酒以及发酵饮料中含有许多挥发化合物和风味物质,通过顶空进样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能控制啤酒中硫化物、有害色素、挥发气体等,通过对这些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的控制,能控制啤酒、葡萄酒、发酵饮料等产品的质量。

2.4食品塑料袋的有害物质检查

食品的包装塑料袋在加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加强塑料的可塑性、透明度及韧性,通常要添加多种增塑性,使用最为广泛,且使用量大的是酞酸酯,含量能高达50%以上[6],但酞酸酯类增塑剂在和塑料的基质之间未形成化学共价键,在接触到食品的油脂、水时,就可能溶解,当酞酸酯增塑剂的使用含量越高,溶解的程度就会越多。酞酸酯对人以及动物均会造成慢性毒性,且具有致癌及致突变作用,同时还有生殖与发育毒性,是全球内最为广泛的化学污染之一。近年来,由于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环境的污染越来越重,以及对内分泌的干扰,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可通过GC/FID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出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酯等五种酞酸酯。

2.5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溶剂残留分析

食用油通过溶剂浸出法生产时,虽然经过脱溶处理,但仍会有少量的溶剂残留,我国对食用油浸出的相关规定为:浸出的食用油的溶剂残留必须要小于50mg/kg。当前,我国植物油浸出常使用的浸出溶剂为六碳烷烃类溶剂,这属于麻醉呼吸中枢的毒性溶剂,若将该溶剂残留在浸出油中,长期接触就会麻痹呼吸中枢,对皮肤屏障功能、周围神经、造血功能带来损伤,因此需要加强食用油生产中溶剂残留的控制,才能提高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7]。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六碳烷烃类溶剂进行检测,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时间短的优点。目前最常用的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检测便是气相色谱法,有研究表明[8],通过GC/FID法能将30多种脂肪酸进行较好的分离。

3结束语

近年来,气相色谱法技术迅速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到了食品的安全检测中,除了对上述食品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的检测外,还可以使用顶空进样的方法检测食用油中的残留溶剂,采取GC/ECD或者GC/MS检测肉类食物中的氯霉素及部分致病微生物,采取GD/FID检测食用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含量,食品中多氯联苯、二噁英含量,碘盐中点的含量,膨化食品中氯丙醇类化合物含量等。随着气相色谱技术不断的进步,会有更高的灵敏度、选择性等,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在食品安全检测的领域将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从而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做到更高的保障,给人们带来安全的饮食。

作者:王霁 李国乾 牟善婷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文强,彭浩,邓百万,等.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9,11(4):356-358.

[2]江晓红,邓丽,蒋联军,等.浅析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15(40):370-370.

[3]刘雪婷.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23):112-112.

[4]李友.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34(9):41-42.

[5]朱洁,马文宏.浅谈“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中外食品工业(下半月),2014,14(7):23,25.

[6]李雪莹,林晨,王李平,等.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6,44(8):21-23..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2篇

作者简介:张榕欣(1967―),女,汉族,河南堰城人,本科,讲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就职于: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监管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6-0000-00

1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是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趋向是好的,但有个别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诚信缺失,致使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多起用病死猪肉生产香肠、腊肉事件;用地沟油冒充合格油进入餐桌餐馆;过期食品回炉或更换包装或篡改日期,如广州“甜心客”面包、蒙牛牛奶;肯德鸡用豆浆粉调制醇豆浆等等。许多食品名称不体现真实属性,还带有功效宣传,如用可食用花卉拼配而成的代用茶其名称为“减肥汤,窈窕汤”(形态为固态);使用转基因原料加工食品不标识;用辐照不向消费者明示等等。此外,来自生物的污染,化学的污染、物理的污染及新兴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也是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食品安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药残留

对于农药残留,国家质检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都给出了一系列的检验手段。国家卫生部门具体制定了约140多种农药残留限量、提供了100多种农药残留检验手段(像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等)。质检部门也专门给出了进、出口商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具体涉及到有机磷检测、有机氯检测、拟除虫菊酯检测、氨基甲酸酯检测等百余种检测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由单一化合物到百余种化合物检测手段的转变,在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上也有了质的飞跃。

我国加大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迫在眉睫。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通常要用到的试剂是乙酰胆碱酯酶,该试剂以前大多是依靠从国外进口来的获得,成本十分高昂。后来,我国相关研究人员从家蝇头部提取出一种十分敏感的酶源物质,最后得到了乙酰胆碱酯酶,从而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试纸,实现了对有机磷等农药的精准、高效地检测,可靠性超过了90%,大大提高了检测物质的效率性和准确性

2.2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严重

目前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兽药残留以及升华污染等几项。环境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程度的不断加重,我国的一些湖泊、河流、近海域的水产品中通产含有大量的有毒、致癌物质,一些湖泊由于富营养化以及长期的有机物污染使得水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有机物不断富集,在食用后就会转移到一体内,从而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另外,各类兽药、激素饲料等被大量用于牲畜、家禽的饲养当中,导致肉类、蛋类、奶类产品也潜在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微生物本身携带及代谢的毒素是导致食品源性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向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等。

2.3加工过程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一些食品加工部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严格按照工艺标准以及国家食品安全要求进行,像未将微生物全部消灭、杀菌剂等药物超标使用、肆意使用工业色素、食品添加剂过量等。一些转基因、辐照、保健等食品等也越来越让人们担忧。另外,还存在大量的违法生产、弄虚作假等问题,忽视食品卫生、无证生产等问题。

2.4宣传不足、管理不力

虽然现在消费者越来重视食品安全,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安全食品的辨别能力却很低。像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者抽查资料显示,高达半数的人并不了解哪些真正是安全食品,近四分之三的人对食品安全标识没有概念。此外,面对当前诚信度低、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的消费环境,宣传不足、管理不力对此现象的出现必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提高食品安全对策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措施

随着时展,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但由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相对复杂,种类较多,资源严重不足,如果采用常规的检验方式方法并不能满足其需求。快速检测的方法更适合食品安全检测,因其具备快速、成本低的特点,在当前已经成为较为新颖的手段,并受到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使用快速检测技术能有效扩大对食品的监管范围,极大地节约检测的时间和费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升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的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但也要认识到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要正确认识快速检测技术,以此更好地发挥快速检测的作用[1]。

1食品快速检测现状

当前食品检测中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现象,且特异性不强,灵敏度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设备本身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快速检测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或在快速检测当中缺乏较为有效的手段,操作者自身的水平相对有限等[2]。

2食品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中问题分析

在样品检测当中可能会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结果,如果去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这是因为选择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不恰当,样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与目标待测物相似,或者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似,最终导致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检测当中所用的方法原理技术相对有限,技术本身的特异性并不是很强,产品质量相对不稳定,表达不清晰,甚至错误。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发生质的变化,所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不够合理,最终影响到测试的灵敏度,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或者失误,也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快速检测方法的检验底限往往要高于食品标准方面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在结果当中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的结果。快速检测结果的判读主要是依据一定的化学原理,在操作过程当中如果有不同的规范也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失误,并在质控样式是与最终的结果相比较,对于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或者是可疑的结果需要再以此进行检测,并采用质控、蛋白等方式进行验证,再对结果进行判定是否合格时,先明确自身检验的类别,然后要选择最为有效的判断标准,检测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并能够熟练的查找到检测当中的依据,对检验数量标准要有严格的把握[3]。

3食品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做好试剂的保存与使用

快速检测中试剂的使用对于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试剂一般都是有化学用品组成,需要在保存时避光存放,如果试剂对温度相对比较敏感,需要放置在冰箱进行冷藏。快速试剂供应商都会对试剂的保存进行明确的说明,应该按照相关的说明对试剂进行保存并做好记录。如果快速试剂过期,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甚至错误。为此,过期的快速试剂不能使用。

3.2快速检测仪器的准确性

快速检测仪器的准确性会影响到检测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如果采用的检测方法不科学也不合理,那么使用实际的质量以及环境温度影响到最终结果,对于快速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其中包括可行性以及科学性,但如果快速检测采用的原理不正确或者不合理,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快速检测当中最终的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样品设备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在对质量检测时要注重质量方面的控制,比如检验方法的选定、人员的培训、不同检测以及在方法以及使用上的对比,重复进行测定曲线。快速检测操作比较方便,在日常工作当中应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使用[4]。

3.3发挥监管部门作用,做好快速检测工作

快速检测最后的结果会体现出检测人员自身的水平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也能反映出单位对系统的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基层监管部门要更好地提升检测的水平,从整体上重视检测工作的开展。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检测方法以及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为此,这就需要在选用食品的快速检测产品时要符合国家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当前食品监管总局也在选择一些相对标准的食品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并规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果评价的品种不能满足监管的需求,需要重新进行选择。

3.4规范采购、验收,做好快速检测工作

在进行快速检测时,还要注重规范采购和验收,质量的采购工具主要包括使用的测试设备辅助以及测量的器具,根据检验工作要求对关键性的材料进行验收,并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估。做好日常的使用、维护和监督。快速试剂的使用要根据需求进行购买,并做好维护保养,以便在快速检测中发挥做好的状态[5]。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4篇

关键词:食品检测;食品安全;提升策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确是制约食品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利用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发现食品生产的隐患,才能保证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检测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食品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食品作为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必需品它的发展也就成为了一个民生问题,就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食品行业在整个市场之中也占据了较大的规模,在这些种类繁多的食品市场之中除了有优质食品之外还有一些安全性与实用性都不合格的食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食品的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会替换食品材料。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食品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专业机构去进行检测。总的来说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通过检测工作去曝光劣质的食品,从而促使食品企业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也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去保证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2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

2.1食品检测缺乏统一标准

食品行业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一套统一的检测标准。另外笔者通过调查也发现我国目前所有的食品检测采用的大多都是行业标准,而不是食品企业所制定的检测标准。另外我国食品检测的人才缺口较大,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情况都会直接造成我国食品行业检测出现乱象。

2.2食品检测仪器不够先进

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缺乏比较专业的检测仪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然而我国食品检测机构对于检测仪器的研发和更新力度明显跟不上食品行业发展的进度,超时或者是重复使用食品检测的仪器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另外对于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来说,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带来的后果也是人们无法承担的。2.3食品检测数据处理不够严谨对于食品检测行业来说检测人才出现了较大的断层,容易导致食品检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不管是检测技术的问题还是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的数据,而且检测的工作人员在核对核计算数据的时候如果不够严谨同样会导致检测的结果出现偏差。

3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效率的策略

3.1出台统一检测标准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行业的正常发展就需要重新确定检测标准和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实行检测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执行。另一方面食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的相互配合,检测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食品检测的监管力度,从而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秩序。

3.2加大对食品检测人员

的培训力度在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相关的机构在未来的工作中就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聘请食品安全专家以及教授开展座谈会以及培训等方式,不仅如此还可以派遣安全检测的员工外出培训,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和各项资源去让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接触到最新的检测技术与信息,然后在食品安全的实践工作中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3.3加大对食品检测设备

的研发与更新力度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等正常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检测设备,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设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检测效果。为此食品检测的部门就要组织一批专业的人员去加强实行检测设备的研发,并且尽可能的去制造出一些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引入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最大程度的去避免因设备检测问题所带来的误差和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5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测检验 技术分析

食品安全始终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强化,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严重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为了更好地对食品安全进行系统的监管,2012年6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食品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平台,其中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监管系统直接覆盖全部县级区域,同时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检验仪器设备自主化水平。其中不断加快创新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特点和不足

1.1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特点

食品安全的检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样品的基质较为复杂,我们知道食品的样品来源十分广泛,种类繁多,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食品,比如蔬菜、水果、糕点和肉类等,所有这些食品都具有十分复杂的成分,食品的基质问题很难解决;其次,食品检测项目的种类和组分比较复杂,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等等,其中仅农药残留的物质种类就多达几百种;第三,是食品检测检验的组分在食品中的含量一般都较低,对检测技术的精密度有很高的要求,加大了检测的难度。

1.2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不足之处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的能力和范围有限,除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资源限制因素之外,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食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无疑会给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检测机构带来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其次,是食品检测的精准度不高,甚至在食品检验的标准上出现了混乱和重叠,严重制约着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第三,食品检测检验的效率不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检测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2 几种主要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

2.1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简称ELISA)又可称为酶标法,是一种将高效催化的酶和在抗原和抗体中反应的特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食品检测技术,其主要在食品检测检验的以下几个方面中得以运用。首先是在食品的农药残留检验中的运用,在传统检测中主要是应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一方法具备较强的精确性,但是与此同时也具有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和实验周期长等不足,但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还是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推动了其发展。其次,是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残留的生物毒素,一部分生物毒素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具有一定的致癌能力,而通过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帮助食品检测人员迅速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生物毒素。

2.2 PCR改进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中的具体应用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的 DN段的方法,是调查食品源疾病爆发及鉴定响应病原菌的有用工具,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准确快速等优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PCR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在近些年来,为了有效改变传统的检测技术,一批创新的PCR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实时荧光定量的PCR技术的应用中,是通过标准的曲线对未知模板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既可避免事后的处理过程,又可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现象。总之,PCR改进检测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其稳定性低和重复性差的缺点,只有正视这一问题,才能不断创新新技术,进而取得突破。

2.3 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中的具体应用

免疫层析技术最终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在发达国家应用的较为普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该项技术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在提高食品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减少了检测结果的重复率。该项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这种病菌的出现主要是在食物被污染后出现的,通过该项技术,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对其做出最准确的检测。此外,还可以对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和食品非法添加物进行有效的检测,不仅检测成本低,而且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但是免疫层析试纸的食品检测技术仍然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定量问题,虽然相对于定性的检测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发展的仍然不成熟,不能达到该技术的最终目标。为此,在使用该项技术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与新型传感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食品检测手段多样化。

3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技术的展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在食品检测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发,不但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财产安全,还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发展,这表明传统的检验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如何加快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从而达到快速检测、安全、准确、经济等目的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和智能化,使检测仪器朝着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复杂仪器体系发展,分析方法的联用成为仪器分析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现场检测仪器在小型便携化的同时,向专业化、速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动态分析检测和无损检测方法及多元参数的检测技术成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仿生感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在未来的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应用将会需要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的范围也大幅度扩展,此外,进行食品检测的费用也会降低;其次,虽然PCR技术在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食品检测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该技术的实验条件将不断完善,各项技术的整合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最终提高食品检测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灵敏性;最后,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在目前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限制问题,目前该项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就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技术。此外,随着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其它先进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型标记材料,不断推动着免疫层析试纸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在食品安全问题得到重视的同时,食品安全的检测检验技术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对保障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领导人的责任,而是需要所有食品安全从业者的共同合作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武.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4(08).

[2]王俊平.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4(01).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6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检测 关键技术

近年来,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守好食品安全红线”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用科学技术作为保障,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与分析关键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国内外研究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定义,包括两个关键点:首先是入口食品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次不能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致病影响。这就要求食品在生产、储运、消费等各个环节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要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在媒体报头,并呈现出涉及范围愈广、危害程度愈深、原因多样等问题,不但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也给社会安定带来不小隐患。

我国2009年重新颁布了《食品安全法》,但很多内容和标准仍然不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污染严重,滥用化肥、添加剂等问题突出;我国食品仓储、销售等环节经营不规范,缺少专用的冷鲜设施,制销假冒伪劣食品;食品精深加工和流转环节不断增多,食品安全鉴定和安全监管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究其根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缺失,相关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2 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

目前,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主要应用技术分析作为手段,广泛应用的技术有基因食品检测法、色谱-质谱法等。

2.1 基因食品检测法

将转基因生物作为直接食用的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被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具有高产、抗害等特点,在食品生产领域已有很多应用,譬如我国食用油中很大比例使用转基因生物原料加工而成。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国内外的实验室不断研究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基于核酸的检测方法和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前者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后者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分析法、蛋白质芯片和蛋白质组分析。

2.2 色谱-质谱法

色谱-质谱法主要包括气象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三种分析方法。色谱技术应用最早,在对化合物分离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气象色谱对分析物有一定的特性要求,限制了其检测应用范围,液相色谱对分析物的适用性相对较广。质谱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微量成分的检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联合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同时兼具检测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实验室快速分析。色谱-质谱法已经在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非法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酶联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将抗体与相对应抗原发生反应这一特性,检测食物中抗体含量的技术,主要包括:免疫酶法、荧光法、放射标定法等。其中免疫酶法是将酶作为标记物和催化剂,有效避免了放射性元素的使用,既可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致病菌检测等方面。基于免疫分析法的试纸和试剂检测灵密度高、便捷易推广,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大批量检测,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快速检测技术。

2.4 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可以在不接触检测物的情况下,通过向检测物发射光谱,使用光谱仪分析检测物对特定光谱的物理反应特性,来鉴定有害物是否存在。这种方法具有不接触检测物、检测速度快、便于信息化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在食品在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线上检测。该方法选用不同的光谱来检测食品中相应的有害物,在食品表面的农药、微生物残留检测上十分有用。其局限性是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不能进行定量检测。

2.5 生物传感器法和生物芯片

生物传感器法通过生物传感器对生物活性单元敏感的特性,将传感器接触生物质浓度作为检测对象,需要一整套的传感、电传、信号转化设备。生物传感器法与免疫分析法结合,通过检测抗体和抗原反应后的生成物,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适用范围,发展前景比较好。近年来,生物芯片法发展也比较迅速,它通过将生物芯片与食品中的目标分子进行结合,用精密仪器检测生成物,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目前常见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微流控芯片三类。

综上所述,不同的食品检测和分析技术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基因食品检测法主要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室分析;色谱-质谱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应用于食品的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光谱分析法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检测;生物传感器法和生物芯片是新兴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前几种技术的补充。

3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的经验借鉴和建议

3.1 国外食品安全检测的经验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一些经验可以被我国借鉴。发达国家为推进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制定了完善的法律,配套细致的法规,建立了严格的检验标准。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与分析技术体系,以实验室灵敏检测技术为骨干,以快速检测技术为支撑。积极推行试验成熟的新技术新技术,应用了基于物联网的食品溯源技术,有效遏制制劣、制假活动的发生。

3.2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建议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新形势,着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继续推进《食品安全法》的完善,并配套制定细则和检验标准,使技术发展有法可依;(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大力推进食品安全责任落实;(3)提高食品检测和分析能力,推进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构建现场快速检测与实验室灵敏检测相结合的技术体系。

4 结语

“人民群众无小事,食品安全无小事”,我国应以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分析技术体系为抓手,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迫切需求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安定发展。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第7篇

【关键词】食品分析 安全检测 技术 研究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所公认的问题,在我国这个问题也非常受人们关注,我国食品现在已经公业化了,生产速度非常快。但是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食品安全才会这么关注,在我国已经有许多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案子,这就引起了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于此同时我国也一直在不断的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一些文献,希望可以缓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现在社会上许多的人只顾着个人利益而不考虑食品的安全问题,这就是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根本,一个国家对检测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我国应该加强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技术研究,这样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减少,人们的健康也有了保障。本篇文章先介绍一些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知识,然后介绍食品分析与检测研究方面的一些技术,文章的不足之处还望大家纠正和补充。

1 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及来源

1.1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在如此多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来这些案例中有许多的相同点,这也正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现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食品种类在不断的增多,虽然有这么多的种类,但是一些人只要看到利益就还会去生产,这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于每种食品中,一些人害怕被查出食品安全问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使自己的食品在检测中通过,这就导致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复杂,甚至有一些我们跟本查不出来,越是这种东西它对人体的伤害就会越大,对人产生的负作用就越大,我们就应该重视。

1.2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任何东西都有个来源,当然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有来源的,它的来源非常广泛,可能是食品的原料就存在问题,也有可能是在食品的某个生产流程中加入一些东西,也有可能是一些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从而使一些假冒食品流入市场等等,可是如果在这方面有非常先进的机器的话,也许这些问题会少很多,食品的质量就会提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会有一定的基础去研究更先进的机器去检测食品的安全。同时我国也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这方面人员的监管力度,对他们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讲座,让他们提高职业素质,这样再加上对食品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就会大大提高食品的质量,人们对食品的担心也就会减少。

2 食品分析与检测研究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食品行业也出现了许多机器,这些机器代替了人亲手进行检测,这就大大提高了食品检测的准确性,也减少了一些检测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时间,这就使得食品检测的效率大大提高,现在色谱、质谱、光谱和一些生物技术等一些新技术已经运用到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极大的为食品检测提供了方便。使得食品方面的安全有了保障。在进行研究技术的检测之前都必须进行一步预处理操作,这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结果分析,预处理就是主要对一些微量元素进行提纯,这需要进行许多的步骤,与原来传统的人工检测相比,现代自动化技术会使人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缩短在这方面需要的时间。在食品的检测与分析之前必须要对这种食品的各个方面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不同的食品它需要不同的光谱去检测,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

3 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现在,在许多的西方国家已经在食品检测方面有了相当高的技术,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大大减少,同时国外也有非常严密的管理制度,现在正在研究新的方法去进一步跟踪一些病毒和细菌,而我国的食品检测水平与国外的水平相差很大,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不断的研究这方面,以此来提高我国食品检测方面的技术,再加上完善的监督体制,这也就可以从根本上来减少问题。

4 结语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要想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技术研究,我国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我国应该加大在食品检测技术这方面研究的资金投入,积极的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水平引进来来提高我国的检测水平。我国也应该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这样我国的食品检测研究才会发展的更快。加大对食品检测方面的研究是我国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对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琼.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苏州大学,2010.

[2]施蕾.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2010.

[3]张晨博.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