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合集7篇)

时间:2023-12-14 11:49:16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1篇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92-01

目前,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增长缓慢,在陆地石油资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对石油和天然气在世界石油行业的需求面临巨大挑战的快速增长未来,寻找储量接替区迫在眉睫。海上石油工业的未来与希望。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海上石油勘探,并开展了对超过50个国家的深海勘探工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海上石油工程市场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

1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行业发展现状

世界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稳步上升,成为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增长的来源。全球海洋石油资源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储量约为1000多亿吨,其中探明储量约为380亿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海上石油勘探,其中有超过5050多个国家进行深海勘探。在国际上,海洋石油工程已被欧美、日本公司垄断,他们在项目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国际海上石油工程公司立足于“自给自足”的服务,并按照专业合并,逐步形成了较大的集团公司。在中国,海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中海油已经“准备好”的服务能力。中海油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在海洋工程领域已经形成了特殊的垄断地位。虽然中海油在我国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但与国外著名的石油工程公司相比,在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1]:

(1)只掌握了常规钻井设备的基本能力,缺乏关键设计和施工技术。在我国,现有的钻井平台和海上生产设施基本都是浅水作业,作业深度只有500米,深水缺乏,超深水能力。目前,油气资源开发主要在海域200以内。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方面竞争力不强。(2)海上钻井设备及相关设备还非常落后,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关键设备、零部件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就是说,中国的海洋石油工程建设主体到国外,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很难长期发展。(3)深海钻井平台的设计、制造、设备和技术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也大大抑制了中国的深海和国际海底石油开发的能力,导致大量的好处到国外。

2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行业发展的机遇

2.1 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

在中国,东海和南海蕴藏了丰富的油气源,2004在中国科学的研究发现,我国管辖权的海域内可能超过400亿吨左右的油气资源,包含万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为中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丰富的海洋资源产业发展的保证。巨大的能源储备将进一步刺激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继续开发新技术,提高石油生产能力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2 国内外合作加强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的发展,中国逐渐提高了海洋石油开发的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中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为例,在良好的秩序和安排,石油和一切,中海油已在南中国海开采超过10万平方公里和7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授权;有快速的海上油气开发权在与国外公司的谈判,通过外部合作,促进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此外,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也在寻求外部合作,积极开拓国外业务。例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以寻求在海上石油勘探合作。

3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应对

面对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内唯一的海洋工程行业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EPCI的制造能力,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支持,从2005开始,开始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场地建设方面:投资50多亿元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制造基地一二三期工程,已经于2009年底全部完工投产,珠海高栏深水基地项目也在2009年底正式开工,天津临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已完成项目征地工作,截止2009年底,COOEC公司的场地面积从18万m2增至588.9万m2,增长24.8倍,其中已建成145.2万m2;工程船舶方面:投资17.5亿元的亚洲第一吊―蓝鲸号,投资23.8亿元的深水铺管起重船,投资11.72亿元的浅水铺管船,投资5.8亿元的3万吨下水驳船,都已在2009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经过此轮投资,公司船舶数量从14艘增加到21艘,特别是蓝鲸号等大型工程船舶的投运,真正组建起了COOEC海洋工程全球作业的远洋舰队。为了提高地面和舰船的能力,COOEC公司具有建造和安装大型化、超重的产品的能力,铺管作业深度的由150m增长到300m,经过大规模的设备升级,设备和设施将缩小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也奠定了中国石油走进深海的基础[2]。

根据对中国造船集团海洋工程中长期规划,外高桥造船是加快其特殊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上海临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该项目规划面积10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半潜式钻井平台、自钻平台、FPSO及上部模块,计划于2010投产,推动上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制造基地之一。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30万吨FPSO和世界第六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均由外高桥船厂担纲制造,其中前者被命名为“海洋石油117”,已经投产服役于PL193油田,后者刚于2010年2月26日正式完工并交付海洋石油总公司,这些海洋石油工程产品均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港口机械行业的上海振华港机也将海洋工程产品建造作为公司后续发展的重要一步,2006年开始进入海洋石油重型机械领域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投资百亿在上海长兴岛建设大型基地,基地拥有5,000m码头,100万m2室内车间,在海洋工程铺管船、大型浮吊、海洋工程产品动力定位系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 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深海资本支出和投资进一步增长的海洋石油工程市场,并在深水油气生产的比例将更大的份额,大多来自境外离岸深水和超深水海洋开发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这在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海上石油开采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目前的石油生产技术不够成熟,铅,和中国的沿海水域中还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中国的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石油,增加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因此,在短期内,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将是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的主要方向。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加上中国不断从国外海洋石油工程技术更先进,对中国海上石油开采也必然向着甚至超当然深海发展,未来,它还需要一些时间。在中国需要海洋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创新,不断进取,以加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合作,我们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减少的国家。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海洋工程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发展时期,我国应发挥优势,把握这一时期跟上专业技术流,世界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与所有海洋工程专业人员积极工作,争取安全和国家海洋工程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2篇

关键词:海洋工程 人员管理 绩效考核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cea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 of marine engineering staf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ach employee's job, combined with the OEEM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staff train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the occupation development, improve staff management idea, according to our actual marine engineering company development, and out for road work ship personnel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in china.

Keywords: marine engineering, personne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海洋工程是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和辅工程。其主要分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海洋浮体结构物制造工程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工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主要包括海上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海洋浮体结构物大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形状相对独立的浮体单元按一定的连接形式组合而成,组成这些多体式浮式结构物的浮体单元形状各异,既包括形状规则的基本体素,又包括形状任意的封闭曲面体。目前,海洋浮体结构物主要包括自升式平台的沉垫、半潜式平台桶形基础、双船体半潜式平台的浮体、人工岛、超大型海洋复式结构物等。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则主要包括其他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的船舶、海洋资源辅助探测设备。海洋工程船舶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对为上述船舶装备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的管理。

实现工程船舶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各国进军海洋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球进入一个向海洋要效益、向海洋要发展的经济时代,海洋工程成为一个依靠高技术、密集劳动和雄厚资金的朝阳产业。项目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项目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因此,在海上工程项目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作用,才能够确保海上工程向好的方面发展,避免各种无谓的损失。本文是在研究国内外海洋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海洋工程船舶管理的特点、人员构成等,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为海洋工程的建设奠定基础。

海洋工程船舶人员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海洋工程项目一般涉及众多专业,以海洋工程项目最基本的平台建造为例,平台建造需要涉及平台结构设计、平台放样、平台钢材预处理、构建加工、平台装配、平台焊接、封密性试验、平台晒装等若干步骤,这些步骤需要大量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工人共同配合完成。因此,海洋工程项目经常需要突破部门职能甚至企业的界限,对大量不同部门、文化层次不同的人员进行统筹管理,此外,由于我国自身特有的社会环境因素,大多数海洋工程企业属于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保守,人力资源管理保守导致了企业员工缺乏创新精神与工作激情,根据笔者对国内大量海洋工程企业的调查,认为国内海洋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员工流动率高。近年来,员工流动率过高困扰着大多数企业,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尤其会对科技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海洋工程项目作为科技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项目,控制员工流失率已经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管理模式单一。由于海洋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部门要对大量不同部门、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应对员工进行分类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但大多数海洋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仍采用一套管理制度来管理所有的项目组成员,尽管有部分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组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但是却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制定一套系统的、实用的管理体制。

战略发展眼光有待提高。国内海洋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部门更加关注项目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却很少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走出适合我国OEEM管理的新模式

OEEM(ocean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套以一线工人为核心管理目标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海洋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分为项目初始阶段、实施阶段、交付阶段三个阶段,并增加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岗位分析”,同时在将海洋工程项目组的员工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三类员工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如何作用于三类员工在岗位分析、人员规划、招聘甄选、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分析。

战略发展是指海洋工程公司运用谋略,对项目组发展整体性、基本性、长期性进行规划,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基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并且针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现状和我国社会环境因素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此,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作为项目组战略发展的一个部分。按照战略实施的方式进行实施,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战略发动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积极调动项目组的全体员工实施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分别对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相关培训,灌输新思想、新理念,并使员工接受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次是战略计划阶段。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整套针对海洋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若一次性地将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整的应用于海洋工程项目组,极有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应将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分解为若干个战略实施阶段,再为每个战略实施阶段设立阶段分目标、阶段部门策略、阶段政策措施等,同时也应对各个分阶段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再次是战略运作阶段。在实施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OEEM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信息沟通、企业资源结构与分配、控制和激励制度的结合程度,同时也要注意上述六个因素在实施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因素,经过战略运作阶段,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可以真正的进入项目组的日常生产经营的一部分,同时成为项目组制度化的工作内容。最后是战略的控制与评估阶段。OEEM在项目组实施的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要时刻注意项目组中各个部门的反馈意见,建立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控制系统,要达到对OEEM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监控管理、评估偏差、控制纠正等功能。

在海洋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尽快的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理念、思想进行改进,走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道路,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海洋工程管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雪, 刘洪.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11): 21-23.

[2] 何兵. 海洋工程建造的项目管理[J].造船技术, 1996, 197(07): 3-7.

[3] 罗碧华. 湖南宏洋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长沙: 中南大学, 2007.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3篇

关键词: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我国海洋事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已经逐步建立,所谓海洋工程属于一项高风险,但是收益较高的工程,因此做好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所谓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相关经济单位对已经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评估以及鉴别,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风险处理的效率,尤其是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工程目标、成本、工期等多方面的实现,从而防止整个项目受到损害,从而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而言,主要是人们通过对海洋工程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进行辨别,这样才能够防止其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2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热点分析

(1)动态系统风险管理分析

海洋工程项目主要是以海洋石油开采和研究作为目的,从而对海洋构造物进行分析和评估,因此需要采用动态系统风险管理方式,主要为FRA三种。第一类,事件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利用一种逻辑分析方法,对于整个结果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处理,但是在实际应用和处理的过程中其变量计算并不明显。第二类,状态传递法。这种状态传递方法显示的系统之间的网络传递关系,这就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模型系统,但是具体操作这种关系已经是确定的,所以只能够采用隐形状态传递的方式进行管理。第三类,隐形传递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硬件状况机械能处理、工期变量等。

(2)人为因素风险管理

人为因素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性较大,因此人为因素对整个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较大,这就需要从人为因素入手,建立和模拟一个人的行为的关键模式,从而减少因为人为事故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3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1)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也对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海洋石油的开采量。(2)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落后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海洋工程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效果,无法满足整个海洋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整个海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管理质量。(3)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整个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效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有很多相关风险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严重影响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稳定性,为海洋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提高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1)创新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海洋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真正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效果,相关单位可以多参考发达国家的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强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做好整个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预防机制。

(2)提高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相关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相关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从而优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效果,努力丰富自身的工作内涵,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相关海洋单位应该组织对于整个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其自身能力和专业化素质。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风险管理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整个IT行业、建筑行业等,但是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应用的还不够成熟,因此通过创新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秦炳军,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评估的现状和发展[J].海洋工程,2015,16(1):14-22.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4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各级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海洋经济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对海洋经济统计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2008年国务院赋予了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及信息”这一新的职责以来,加强对海洋经济的监测与评估能力,增强对海洋经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已成为海洋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当前的海洋统计工作受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等限制,一方面无法适应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要,难以全面、及时反映海洋经济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海洋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和统计数据质量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完善海洋经济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建立科学的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不仅是加强海洋统计工作的需要,而且也将在服务海洋经济管理及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海洋经济基本概念和范畴

美国早在1974年就开始了对海洋经济的研究,并提出“海洋GD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中国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海洋经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对海洋经济的认识随着海洋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深化。目前,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海洋经济的概念阐述主要有15个,对海洋产业及相关概念的阐述主要有23个。2003年,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03]13号)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海洋经济作出定义,“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2006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丰富并完善了海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制定了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提出了海洋经济的定义,即“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并提出了海洋经济的产业构成(见图1)。如图1所示,海洋经济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部分。其中,主要海洋产业12个,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9个和海洋相关产业6个,共分为2个门类、29个大类,106个中类和390个小类。因此,从统计上看,海洋经济是一个涉及行业广泛、关联性高、综合性强的产业集合。具体来说:(1)行业广泛性。海洋经济囊括的行业广泛,横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共涉及国民经济行业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中类、313小类;(2)关联性高。海洋经济不仅内部产业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关系,而且通过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船舶等支柱产业牵动着国民经济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走势,特别是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区、保税区、物流区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区,已成为地区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3)综合性强。各种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海洋”而展开的,是依赖于海洋的经济活动,海洋为海洋经济活动提供着活动场所、资源依托、初级产品原料等功能。因此,海洋经济不仅包括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还包括为海洋开发活动提品和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综合经济体系。本文提出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即是以的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为基本依据,其中涉及的海洋经济的内涵及外延皆参考该标准。

2建立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编制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国家海洋局新职责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科学全面地反映中国海洋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为海洋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依据,实现国家对海洋经济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全面地监测和评估海洋经济运行状况,更科学地分析和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研究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为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决策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有利于海洋经济统计和调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规范海洋经济统计指标的界定、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渠道,解决海洋经济统计与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标准、方法和范围不一致的问题,提高海洋统计数据质量,为海洋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指标体系编制原则与设计思路

3.1编制原则

海洋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具有行业广泛性、关联性、综合性等特性,为满足海洋经济管理与决策中对统计指标的需要,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统计指标应科学、客观地反映海洋经济运行情况,系统而准确地把握海洋经济活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海洋经济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决策支持。(2)代表性。统计指标选择旨在全面反映经济情况的同时,力求选取代表性指标突出反映海洋经济统计与监测的重要方面和内容。(3)可操作性。统计指标要尽可能依托现有统计制度,突出指标体系的可获性和可操作性。

3.2设计思路

1)按照与产业分类的对应关系,以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参考依据,以海洋经济活动和相关地域经济活动为核心进行构建为进一步突出海洋经济的特性,并便于与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对照使用,指标体系编制中参考了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海洋产业分类框架,在海洋经济基础指标设置上以产业为主线选取代表性指标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同时,为了反映海洋经济所依托的相关地域经济活动(如临海(港)经济区、海岛等),在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专题指标,来反映上述区域与海洋经济密切的经济活动。

2)根据海洋经济统计指标的功能、效用和重要性,将海洋经济统计指标划分为基础指标、专题指标和辅助指标三个类别面向社会各界对海洋统计的多元化需求,按照不同指标的功能、效用和重要性,将海洋经济统计指标划分为基础指标、专题指标和辅助指标三个类别。其中,海洋经济统计基础指标重点面向海洋经济统计与监测的业务化工作,是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海洋经济统计专题指标重点面向海洋经济的专项调查工作,主要是反映与海洋经济有关的典型区域发展情况,包括沿海地带开发区、海岛经济两类;海洋经济统计辅助指标重点面向海洋经济分析评估的业务需要,主要是反映与海洋经济有关的地区社会经济活动。三个类别指标体系面向海洋统计的不同对象,解决不同问题,其重要程度依次降低。

3)依据海洋经济多行业门类的特性,按照“总分结合”的原则,将海洋经济统计基础指标划分为通用指标和业务指标两个类别由于海洋经济涉及的行业门类繁多,尽管各产业在从业人员、财务状况、能源消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性,但是由于各产业业务领域差异较大,因此难以采用统一的指标反映各海洋产业自身的特色。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中采取“总分结合”的原则,将指标划分为反映各产业共性的通用指标和反映各产业个性的业务指标两类。通用指标是指涉海企业和单位共同拥有的,可以便捷地从现行的定期报表中取得的指标,涉及财务经营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水和能源消费、用海状况六类指标;业务指标是指各海洋产业的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是根据各海洋产业业务经营特性而设计的指标,按照各海洋产业业务特点分列其业务指标。

4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指标设置

4.1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依据海洋经济统计指标编制原则和设计思路,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基础指标、专题指标和辅助指标三个部分,见图2。

4.2海洋经济统计基础指标

海洋经济统计基础指标针对海洋经济统计与监测的业务化工作,包括通用指标和业务指标两类。其中,通用指标是指针对各类产业的普遍共性提取的各类涉海企业和单位共同拥有的指标,包括财务经营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水和能源消费、用海状况6个类别32个指标;业务指标是指按照各海洋产业业务经营特性而设计的指标,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上搜救服务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文化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管理21个类别164个指标。为尽可能满足海洋经济统计的各方需求,在具体指标筛选上力求突出行业代表性、公众公认性、社会关注度、可获可比性的原则,在多方意见征求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指标(见表1)。

4.3海洋经济统计专题指标

海洋经济统计专题指标针对海洋经济的专项调查工作,主要是反映与海洋经济有关的典型区域的发展情况,包括沿海地带开发区、海岛经济两类。其中,沿海城市开发区11个指标,海岛经济22个指标(见表2)。

4.4海洋经济统计辅助指标

海洋经济统计辅助指标主要是反映与海洋经济有关的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共22个指标(见表3)。

5统计数据资料来源、缺口及改进建议

5.1统计数据的资料来源

鉴于当前海洋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海洋经济统计指标的数据来源包括涉海企事业、涉海部门、海洋管理部门、统计部门四个渠道,从数据来源性质来看,具有间接性、多源性、不稳定性、地区差异性四个特性。为保证海洋经济统计指标的可操作性,并为地方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等用户提供统一规范的工作依据,在考虑现有数据来源渠道和相关统计制度的基础上,梳理了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参考数据来源如下:

(1)来源于统计部门的指标58个,主要是通过各级统计局现有的统计报表制度(如国民经济核算、工业、能源等统计制度)和普查资料获取相关资料或信息,涉及财务经营状况、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沿海地带开发区、海岛经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等方面内容;

(2)来源于海洋管理机构的指标78个,主要是通过各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的常规统计和专项统计获取相关资料或信息,涉及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文化产业等产业以及海洋管理、海岛经济、用海状况等方面内容;

(3)来源于涉海部门的指标78个,主要是通过各级涉海部门现有的统计报表制度获取的资料或信息,如农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统计制度和相关资料。其中:涉及渔业部门11个指标,旅游部门9个指标,交通部门25个指标,科技部门22个指标(与涉海企业交叉的指标有9个),教育部门6个指标,环保部门4个指标,海关部门1个指标。

(4)来源于涉海企业的指标69个,主要是通过各类涉海企业直接获取相关资料或信息,涉及财务经营状况、水和能源消费、科技活动等通用指标以及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业务指标。上述的指标数据来源主要是针对各产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管理情况提出的参考来源,这其中既包括统计基础良好,具有比较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和数据资料,可以直接获取基础信息的指标;也包括需要建立新的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才能得到的数据指标,即统计资料的“缺口”。

5.2主要统计数据资料的缺口与原因

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资料缺口,主要是包括:一是面向企业的指标,如财务经营、从业人员及报酬等相关指标;二是新兴产业的指标,如海洋文化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技术服务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相关指标;三是与海洋经济密切联系的区域指标,如沿海地带开发区、海岛经济等相关指标。上述指标存在资料“缺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1)体制机制障碍束缚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受限于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海洋经济统计很难掌握或共享“第一手”资料,各级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层层设限,数据同源和共享是当前海洋统计工作中面临的较大问题。同时,随着管理层、研究层和社会公众对海洋经济工作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现行的统计制度和数据基础远远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统计数据的需要。虽然,目前已逐步建立起由21个涉海部委组成的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网,但是部分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还尚未纳入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网范畴,统计渠道不稳定、不畅通也是当前海洋统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海洋经济尚未作为独立经济领域。现行各类行业统计中,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行业统计,尚未把海洋经济作为单独领域独立出来,因此很难分离出“海洋”与“非海洋”的成分,特别是海洋服务业受中国服务业统计工作整体滞后、新型服务业态统计尚未规范有序等因素制约,海洋服务业统计问题更为突出。

(3)对行业协会统计重视程度不高。行业协会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补充,利用行业协会的组织优势,能有效与涉海企业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机制。目前,涉海行业协会尚未纳入海洋经济统计范畴,一方面缺乏政府统一的管理,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自身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5.3关于改进现行统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针对现行海洋经济统计状况,建议海洋经济统计指标体系采取分步实施、分步建设的策略。近期目标是加强和规范海洋统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洋产业统计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新兴海洋产业调查方法研究。远期目标是积极拓展海洋统计数据获取渠道,逐步健全完善海洋统计制度。结合统计基础和资料来源缺口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逐步扩大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网。应在目前海洋统计信息网基础上,积极吸纳涉海行业主管部门及大型企业的参与,通过海洋经济统计信息网的平台逐步建立起长期、互信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不断拓展海洋经济统计数据获取渠道,从而提高海洋经济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5篇

关键词:海洋 石油 现状 建议

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相应的能源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大。特别是石油化工和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战略性石油能源的需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逐渐超越了日本成本世界范围内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了保证石油安全,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石油发展现状,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出了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之外,还需要加大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海上石油的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生产不足的现状,有效缓解供求关系。下面着重分析了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现状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很丰富,而且海洋油气产量将会稳步上升,成为世界油气产量增长的源泉。世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对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在国际上,海洋石油工程都被欧美日等企业垄断,他们在项目管理、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国际上的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立足于“整装”服务,并按照专业进行归并,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集团性公司。

在国内,海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中海油总公司具备“整装”服务能力。中海油是国有控股企业,所以它对海洋工程领域形成了特殊的垄断地位,国内的绝大部分海洋工程都是有中海油承包建造的。虽然中海油在我国具备了绝对的垄断地位,但是与国际著名的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相比而言,在规模、技术、管理等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只掌握了基本的建造常规水深钻采装备的能力,缺乏关键设计建造技术。我国现有的钻井平台和海上生产装置基本上属于浅水作业,作业水深仅在500米以内,缺乏深水、超深水作业的能力。目前主要的油气资源开发停留在200以内的海域,深海平台钻井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在本国海域上的开发,也不得不依赖于国外技术的支持。

2.海洋钻采设备及相关的配套设备还十分落后,关键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关键设备、部件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就是说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受制于国外,如果不进行自主创新,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

3.深海钻采平台设计、制造、装备等技术远远不及国际发达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也大大抑制了我国深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石油开发的能力,导致大量的利益流向国外。

二、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

虽然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多年的发展,在环境、结构、检验和海洋工程设备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逐步提升,也逐渐走向了深海。我国海洋石油技术的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海石油平台技术的研究

深海石油平台的设计、建造及相关设备的制造等都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我国必须深入了解国际深海技术,大力借鉴和吸收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大力促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深水开采若使用钢质导管架平台,就会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造价会随着水深增加而急剧增长,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结构形式,像混凝土结构和浮式结构,典型的浮式结构是FPSO、TLP和SPAR 平台。目前对FPSO研究比较多,相对而言技术较为成熟,因此重点就放在T LP 和SPAR 平台上。

2.推动风险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技术在生产及检验中的应用

海上石油开发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往往会受制于恶劣的海洋环境。环境腐蚀、地基土冲刷、基础动力软化等因素会严重影响海洋平台的安全性。除了环境因素影响,人为因素比如说管理、操作不当也会直接影响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性。为此必须充分了解海洋钻井平台的复杂性,对海洋结构进行安全评估,以免导致海洋平台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风险分析包括三个方面,风险分析、安全措施、风险评估。平台风险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必须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构化的系统分析,除了要考虑平台结构的检测、维护之外,还必须考虑设备管理、组织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和人为因素。综合评估之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进而确定风险控制方案。

三、海洋石油工程发展的建议

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才能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大力开发深海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实现再创新和自主研制。

2.在生产建造上逐步由船体、船壳制造向总承包转变,产品由自升式等浅海装备向半潜式、FPSO 等深海装备扩展。

3.大力提升海洋工程配套产品建设,重点解决动力定位系统,大力发展中央集成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

4.加强人才培养,改革用人机制,唯才是用,抛弃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以前的机制束缚,培养新一代的海洋工程人才。

四、总结

海上石油的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生产不足的现状,有效缓解供求关系。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大力进行技术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海洋工程事业的持续、安全、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司马俊华;张世联. 非稳态导热温度场及热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A] .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C] 2005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6篇

关键词:海洋钻井;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我国对陆地石油的大力开采,使得陆地石油的储存量日渐匮乏,与此同时,海洋石油资源成为了开发石油的新一轮热点。作为海上油气开发的主要装备之一,海洋钻井平台的发展方向便成了所有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海洋作业的特殊环境,使得海洋钻井技术在短短十几年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已不在满足于传统的技术与装备,而是从浅到深,一步一步的向更加深入的油气层发展。为满足这种期望,发展更加优秀的海洋钻井平台技术装备便成了必然的趋势。

一、海上钻井平台技术概述

在海洋工程项目这一庞大的科技系统工程之中,主要针对海洋石油采集工作的装备有油气钻采平台、油气存储设施、海上工程船舶(海洋地质勘探船、供应船、拖船、起重船、打捞救助船、海底电缆铺设船、铺管船)等。而在这之中,能够集油田勘探、油气处理、发电、供热、原油产品储存和外输、人员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工程装备便是海洋平台。这种平台结构复杂,体型巨大,造价高昂,尤其是与陆地采油平台相比较而言,海洋平台所面对的环境非常恶劣,台风、海浪、海流、海冰、潮汐与海底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海洋平台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由于海洋环境特有的问题导致的零件损伤、老化、缺陷等导致的平台结构构件和整体抗力逐渐衰减也会影响到平台服役时的安全性与耐久度,严重者更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海洋平台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海洋的特殊环境,还要确保人员在工作时的人身安全不受到威胁。目前我国海洋平台主要可分为两种分类:按运动方式分为固定式与移动式两大类,或者按使用功能分为钻井平台、生产平台、生活平台、储油平台、近海平台等几大类型。

二、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特点

2.1范围广且质量高的作业

为适应广阔的作业区域,需要以移动式钻井平台为主,以便于适应在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方位的作业需求,并且对钻井平台提出针对遇到移位、就位、生产作业、风暴自存等复杂作业工况时的质量要求,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

2.2寿命长且可靠性指标高

为使海洋平台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我们应对强度、疲劳寿命、建造工艺、生产管理这四大方面进行高强度的要求,使其可以可以经受住台风、冰、地震等灾害性环境对海洋平台产生的危害,还要针对结构的防腐防损、提高结构的抗压力性、并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为了使海洋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也要对构建结构的材料进行反复的考察,最终选择出适合的材料,最后,因关于海洋工程的建造、下水、海上运输、海上安装更加的复杂,生产管理的管理制度也必须高于普通工作平台。只有做到以上四点,才能够保证海洋平台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2.3高安全性指标

海洋石油工程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海损事故对于各方面而言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后果。随着海洋油气的开发,使得深海区域与海上安全与技术规范条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对于海上生产与海上生活水平等因素受到巨大的影响,对其设备的安全性能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对于消防、环保及和HSE的执行也更加的严苛。

2.4所需要的学科多且技术复杂

因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包括了海洋环境学、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船舶技术等多门学科。为此,只有使现代造船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当代机电技术、液压技术、现代环保与防腐蚀技术等多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解决海上石油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三、海洋钻井平台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石油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预计海洋钻井平台将会往打破以往的垄断局面,并将技术朝着可靠化,自动化,多功能化的方面发展。

因长时间的技术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海上勘探技术一直处于一种领先,垄断的状态,但随着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得海洋钻井平台的装备出现多元化,多国化的发展局面,打破了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

海洋钻井平台面对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与海上安全与技术规范条款的要求时,只有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才可以保证海洋油气的正常开发。为提高开采时的作业效率,并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与在操作中的误差,海洋平台自动化的技术便成了非常有效的选择。但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一些与其相关的难题还需要我们去攻克。

至于海上钻井平台的多功能化发展趋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种新型的钻井平台不仅拥有钻井功能,同时还拥有修井、采油、生活等多中能力。这种新型的海洋作业平台不仅仅可以为我国的海上石油采集工作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还可以作用在生产、起重、铺管、生活等平台提供更多的可能。这种平台还能够运用在军事方面,不仅能成为海上科研基地,甚至能够作为发射导弹的平台等,拥有更加广阔的适用性。由此可见,海洋钻井平台越来越向深海进发,深海领域必定会成为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总结

因陆地油气资源的开采力度日渐增加,陆地的油气储存量正在飞速的减少,拥有者全球总油气量约34%海洋石油产业成为了世界的重点资源。而对于海洋钻井平台的建造以及相关技术方面的研究下了大量功夫,并获得了较为喜人的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行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线上,为此,我们还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与人才,向国外学习与之相关的先进经验,为我国追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海上钻井技术付出成倍的努力,以便于我国早日跨入世界海洋石油开采装置的强国行列。

参考文献: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第7篇

关键词:动力分析;布局演化;山东半岛

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而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我们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众多领域,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产业是一定技术水平下特定资源的空间集合,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因此,产业布局从实质上讲为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及资源的空间配置。海洋产业是依托海洋资源和空间开发进行的各类经济活动的集合,是陆地产业向海洋的延伸。海洋产业布局从本质上讲和产业布局并无较大差异,只是将空间位置限定于近海、近岸、海岸带等海陆交接地带。因此,研究海洋产业的布局既要遵循陆地产业布局的规律,又要考虑海洋产业自身的特性。

一、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因素分析

海洋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布局的演进即海洋系统从无序形态到有序形态的过程,是海洋产业的空间结构从初级的不完善发展到一种完善的、系统的空间结构的过程。影响海洋产业布局升级的动力因素可以分为传统的陆地产业布局演进因素和具有海洋性的布局演进因素。传统的动力因素简而言之是指海洋产业作为经济产业而兼具的动力因素,是一种基于大多数产业演进研究的共性分析;海洋性的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区别于其他传统产业的驱动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因素,是形成海洋产业布局特殊性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传统因素

一般而言,产业布局总是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中,表现为地域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可以看做陆地产业向海洋的延伸,因此海洋产业在布局上和传统产业布局存在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都遵循产业集聚规律并且都存在产业地域分工现象。产业地域分工是指在某地区按某一优势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生专业化的经济区。关于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因素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把影响产业布局演进的传统因素分为以下两种。

1.内部经济效应

产业集聚可引起专业分工程度高的产业集中在特定地区,节约组织管理成本。高度的产业集中形成具有很强活力的产业结构模式,产生群体效应。此外,产业集聚还具有明显的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聚区内可以进行集体采购,大量的购销能够取得经营成本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相关基础设施和专业性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会吸引专业性人才的加入和外部资金的投资,而且可以实现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优势互补、共享信息和管理经验等,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外部经济效应

简单地讲,外部经济就是一种协同效应,即构成系统的整体效应大于部分效应之和。外部经济效应不仅表现在同一产业链内的各企业之间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经济体,而且体现在形成集聚经济区的不同产业链之间。例如,政府政策、财政支持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区域性公共资源的取得需要高昂的成本,但不同产业链之间的集聚则能克服单一产业链在公共资源使用上的不经济现象,取得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知识溢出效应和人才聚集效应 。在产业集聚区内,大量的专业信息在相邻企业间交流,降低信息交易成本,加速了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促进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另外众多的产业集聚产生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熟练工人,形成人才优势,提高企业效率,促进新技术知识的利用率和更新速度的提高。

(二)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特殊性因素

一般在产业形成初期,丰富的自然资源或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企业在该地区集聚的主要原因。这种靠近生产要素的布局往往远离市场,必然增大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商品的成本优势。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企业开始更多地靠近市场布局,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海洋产业作为陆地产业在海洋上的延伸,具有自身特有特点。对于海洋产业,海洋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始终是影响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

此外,海洋产业布局演进过程中的集聚和扩散机制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不同海洋产业间的关联性较弱,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这一特点决定了海洋产业只有与陆地产业相联才能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系统,因此其布局演进中的集聚和扩散只能在与陆地产业的相互作用中完成。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链条的一体化使海洋产业的发展对其所依托的陆地区域的产业发展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

二、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一般过程

海洋产业布局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分析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海洋产业布局的几个阶段。

(一)均匀的点状分布阶段

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海洋产业靠近资源要素的布局,海洋产业的规模较小,呈现出沿海洋线均匀的点状分布状态,且产业间的相互联系较少,并未显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趋势。这一阶段多为海洋产业诞生的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海洋产业的发展布局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多以生产要素为产业布局的导向。同时,这一阶段的海洋产业根据沿海各区域的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适宜的产业,均匀分布,自由发展,特色鲜明。

(二)专业化的带状分布阶段

随着既有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地区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优势日趋明显,大量的同类企业为取得相应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集聚带来的好处,相继在该地区发展落成,呈现专业化的同类产业集聚。该阶段海洋产业主要表现为海洋产业规模扩大,相应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资源相对集中,同类企业大量聚集形成空间带状分布,这是海洋产业集聚的初步显现。该集聚主要围绕特定生产要素形成,如海洋船舶业主要向港口和科技发达的地区集中,逐渐形成海洋产业布局中的带状。

(三)层次化的链式分布阶段

该阶段是对同类产业集聚阶段的发展,适用于新兴海洋产业出现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此阶段海洋产业布局主要表现为既有海洋产业集聚带之间的联系加强,产业链条延伸,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逐渐作用;新兴海洋产业已初具规模;海洋城市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这些地区,海洋产业多以城市为依托,发展一些产业链长、规模效益明显的重点海洋产业项目。区域的海洋经济中心和新的增长极逐渐变为新兴海洋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新兴海洋产业和传统海洋产业之间联系加强,配套的海洋相关产业也取得相应的发展。

(四)一体化的“点-轴”分布阶段

随着海洋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区间劳动力、资金、信息和产品的流动日益频繁,道路交通和联通设施日益完善。这一阶段的海洋产业布局呈现出集聚和扩散同时存在的状态。一方面,由于土地、原材料、能源的有限性,当海洋产业在沿海地区集聚时,可能产生出行交通不便、住房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集聚不经济现象,从而促使一些产业开始由集中走向扩散。另一方面,不同产业区之间联系加强,新的交通路线的形成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新型的经济区域成为承接海洋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逐渐形成“点―轴”的布局形态。

三、案例分析――山东半岛地区海洋产业布局演进

山东半岛地区海洋经济主要是以海洋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为主体,形成了临海型经济发达地带,促进了区域经济向滨海地区扩展的布局,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本文在研究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与扩散的视角出发,将山东半岛地区的海洋产业布局演化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海洋产业点状聚集阶段

山东半岛地区海洋产业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是以海洋产业为主的小城镇的形成。沿海小城镇的产生是海洋生产要素和产业高度集聚形成的空间实体,是海洋产业布局中的“点”。这一阶段,海洋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种类较多,主要以海洋渔业、海洋矿业和海洋油气业等资源导向性产业为主导,从而形成了一批海洋产业特色鲜明的沿海小城镇。例如,威海和烟台两市依靠海水养殖业,通过建立海水鱼渔场,发展附加值高的养殖品种,人工养殖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发展成沿海城镇。

(二)海洋产业链状聚集阶段

随着海洋产业之间的联系加强,海洋产业链逐渐延伸。沿海小城镇不仅数量增多,同时规模不断扩张,形式、功能不断多样化,而且沿海城镇体系逐渐形成,城镇之间出现竞争,海陆产业开始融合。

随着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交互作用,产业联系不断增强,分工逐渐明确,最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例如,围绕着港口的建设,青岛市率先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企业;日照重点发展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积极进行日照报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集疏运输体系,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

(三)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阶段

在这一阶段,山东半岛地区的海洋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海洋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转为产业区位的选择、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在城镇发展上,山东半岛沿海城镇体系升级为经济中心城市体系,在区域城市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经济中心城市不仅是海陆产业相互作用的节点,通常也是陆地区域经济中心。例如,青岛市不仅是陆域经济中心,更是海洋产业的增长极。近年来青岛重点展开海岸整治、湿地修复,发展海洋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游艇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房地产业等陆域经济的发展。

当海洋经济增长极的地位确定之后,渐渐演变为海洋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极核,不断吸引着相邻地区的资源集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海洋经济区。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九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以海洋化工业、临港制造业为重点的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和海州湾重化工集聚区;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能源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和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以海岸整治、湿地修复、绿色能源和房地产业为发展重点的丁字湾海上新城和潍坊海上新城;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海洋精密仪器制造为发展中心的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以海上风能产业、盐化工业和海洋石油产业为主的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四、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海洋资源利用冲突和资源配置不平衡

由于目前山东半岛地区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集中于近岸海域,同时不同海洋产业在用海类型上具有排他性,因此各个海洋产业在分配使用海岸线、滩涂和浅海方面的矛盾开始出现并日益加剧。例如,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农垦在滩涂和浅海地区的空间竞争一直存在,石油开发、海洋航运和海港建设中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问题。

山东半岛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海洋资源配置区域差异明显,部分地区海洋产业过分集中,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部分地区海洋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例如,青岛市、烟台市港口吞吐量、接待海外游客数量均占到山东省的 70%以上,而日照港海外游客、集装箱吞吐量只占青岛、烟台港的1/3。

2.空间布局协调度较低,产业链条较短

目前,山东半岛地区在海洋开发中不同产业区之间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分工体系,未能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产业的新陈代谢,内部无序和内耗都很严重,对外界刺激反应不灵敏,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病态反应。例如,青岛、烟台、日照等城市制订的海洋产业规划雷同,在港口建设和旅游资源上同类竞争加剧,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海洋产业发展的非理性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区整体竞争力。从单一产业的角度分析,单个海洋产业链条均比较短。由于技术装备业的落后,上游产业发展所需配套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或从其他地区采购;同时,下游产业深加工能力较弱,不能在价值增值环节延伸产业链。

(二)政策建议

1.促进海陆共同发展,合理划分经济区域

本文认为,海洋开发应在建立海陆共同组成的经济区域体系基础上,合理划分海洋功能区,统筹海域和陆域经济系统。首先,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陆域为后盾,实施海陆协调发展。由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时间上比较滞后,陆域经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已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而海洋经济的发展程度则比较落后,因此海洋经济发展需要与陆地经济相协调。其次,海洋经济区具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支撑条件,决定了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某些类似性特征,如海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海洋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平,海洋产业政策的区域化及发展方向等的类似性。因此,进行合理的经济区域划分不仅有利于海洋产业发展,而且可以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2.加快区间交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加快区间多种交通方式建设可以加快山东半岛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不同经济区之间出现恶性竞争、肥水不外流的现象;有利于海洋链条延伸,提升地区海洋产业整体素质,最终通过产业间的波及效应和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山东半岛地区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制,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另外,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各区域之间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人才流动和技术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涛.我国海洋产业布局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都晓岩,韩立民.论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因子与演化规律[J].太平洋学报,2007(07).

[3]朱英明.产业集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韩立民,都晓岩.海洋产业布局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03).

[5]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

[6]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于永海.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01).

[8]刘明.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9]于永海,苗丰民.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