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互联网金融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1-30 11:21:42
互联网金融管理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

1.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络银行又被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第三方支付,买方将货款付给第三方独立机构,第三方独立机构担当中介保管,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前提下才决定资金去向。

3.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介入金融服务领域,把服务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经营模式,依靠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海量信息的优点,来实现成本低、效率高的金融搜索、金融咨询等服务。

4.网络信贷。比如P2P贷款就属于这种模式。P2P贷款就是投资人通过中介机构把自己的资金贷给借款人,中介机构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考察来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1.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缺失。目前相关的制度、条例、规范的技术行业标准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立法还尚不完备,法律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大风险。

2.监管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互联网金融模糊了各金融领域之间的界限,所以难免会出现监管真空的现象。

3.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即交易的一方不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约定而导致的风险。例如在P2P平台上如果借款人贷款违约,在没有第三方的抵押、担保或者保险的前提下,投资者很难拿回本金和预期利息。

4.营运风险。又称操作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由于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可能引发重大的营运风险。

5.流动性风险。当资金流量超过所需时,会造成资金闲置,因货币时间价值的关系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益下降。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会有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些流动性资金可能会有资金滥用、挪用的风险。

6.技术风险。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多通过购买系统模板实现科技保障,系统维护,技术保障和应急管理投入相对不足,抵御黑客攻击和防范突发事件能力较差。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1.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战略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战略,就是要在机构内部把风险防范和管理放在经营活动的首位。对每项业务都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管理,使风险管理贯穿于机构的全过程,使全体员工统一风险管理观念,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

2.培育具有风险管理理念和商业伦理观念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尽快打造一支适应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人才队伍,引进国外先进风险管理理念,结合本机构业务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人才风险管理系统培训。重点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使机构能够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获得足够的风险信息、整合并评估,从而加强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还要注意人才队伍的道德建设,防止违反金融伦理的犯罪行为,保证互联网金融活动有序运行。

3.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监管体制与方式的变革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是“一行三会”的形式,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互联网金融属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容易陷入监管真空的困境中。为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当务之急是改变分业监管模式,尽快建立一个沟通协调、信息共享、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监管体制。同时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相关监管措施,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4.加快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体系和建立完善严格的准入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行业法律体系,政府机构应抓紧制定相关法规,防范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政府应加快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行业监管体制,健全互联网行业准入准则,通过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均作出具体的准入要求,把好门关来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5.完善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审计和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1)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方面,审计人员应侧重于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的审查。由于互联网机构拥有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可能会出现资金大量闲置和滥用的情况。因此审计人员应该重视对相关业务流动性的审核。

(2)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互联网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够,会误导市场参与者的判断,损害客户利益。审计机构应建立完善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指导互联网金融市场披露行为。

(3)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充实复合型审计人才储备。互联网金融产品业务交叉,审计人才结构单一化问题是审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多学科培训并引进相应专业人才。

(4)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具有全方位的内部控制要求,比如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的风险控制技术运用,建立完善的动态监管指标体系,将内部控制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防范机构内部人员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谭天文.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电子商务,2013:101-103.

[2]王慧琴.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风险及监管深化研究[J].金融经济,2011:62-68.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2篇

1.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网络银行又被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2.第三方支付,买方将货款付给第三方独立机构,第三方独立机构担当中介保管,在收付款人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在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前提下才决定资金去向。

3.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介入金融服务领域,把服务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经营模式,依靠互联网的即时性、互动性、海量信息的优点,来实现成本低、效率高的金融搜索、金融咨询等服务。

4.网络信贷。比如P2P贷款就属于这种模式。P2P贷款就是投资人通过中介机构把自己的资金贷给借款人,中介机构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考察来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

1.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缺失。目前相关的制度、条例、规范的技术行业标准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立法还尚不完备,法律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大风险。

2.监管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互联网金融模糊了各金融领域之间的界限,所以难免会出现监管真空的现象。

3.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即交易的一方不按照合同条款履行约定而导致的风险。例如在P2P平台上如果借款人贷款违约,在没有第三方的抵押、担保或者保险的前提下,投资者很难拿回本金和预期利息。

4.营运风险。又称操作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由于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可能引发重大的营运风险。

5.流动性风险。当资金流量超过所需时,会造成资金闲置,因货币时间价值的关系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益下降。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会有大量的沉淀资金,这些流动性资金可能会有资金滥用、挪用的风险。

6.技术风险。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多通过购买系统模板实现科技保障,系统维护,技术保障和应急管理投入相对不足,抵御黑客攻击和防范突发事件能力较差。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1.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战略

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战略,就是要在机构内部把风险防范和管理放在经营活动的首位。对每项业务都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督管理,使风险管理贯穿于机构的全过程,使全体员工统一风险管理观念,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

2.培育具有风险管理理念和商业伦理观念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尽快打造一支适应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人才队伍,引进国外先进风险管理理念,结合本机构业务特点,针对性的进行人才风险管理系统培训。重点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使机构能够在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获得足够的风险信息、整合并评估,从而加强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还要注意人才队伍的道德建设,防止违反金融伦理的犯罪行为,保证互联网金融活动有序运行。

3.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监管体制与方式的变革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是“一行三会”的形式,即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互联网金融属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容易陷入监管真空的困境中。为了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当务之急是改变分业监管模式,尽快建立一个沟通协调、信息共享、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监管体制。同时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相关监管措施,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4.加快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体系和建立完善严格的准入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行业法律体系,政府机构应抓紧制定相关法规,防范和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政府应加快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行业监管体制,健全互联网行业准入准则,通过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均作出具体的准入要求,把好门关来避免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5.完善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审计和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1)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方面,审计人员应侧重于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的审查。由于互联网机构拥有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可能会出现资金大量闲置和滥用的情况。因此审计人员应该重视对相关业务流动性的审核。

(2)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互联网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够,会误导市场参与者的判断,损害客户利益。审计机构应建立完善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指导互联网金融市场披露行为。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21世纪后,信息时期人类社会成长的战略性根本设施慢慢变成了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新技术,人类社会的运转方法与消费者活动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个变化也促进全部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深入改革。传统金融的经营方法因为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交融出现了变化,并且让其成长为一类从未有过的金融业态。经过探析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来实现增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实力的目标,健全互联网监控、管理政策,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不断茁壮成长。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识别

即使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方面,它的核心内容还是固定的,依旧是便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为一些实体的社会经济服务。从宏观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有极大的相似性。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法律法规的风险,信用等级的风险,市场营销的风险以及资金的流动性等风险。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今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平等与自由的,这些都是金融创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特定的风险。

二、与传统金融相同的风险成因

(一)金融脆弱性

金融行业的显著特点就是高负债经营,在整个周期内,都可以称得上是高风险的,由于这种高风险的特征的存在,所以整个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脆弱的,而正是这种致命的缺点,所以导致金融体系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二)金融顺周期性

对于金融体系来说,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是必然存在的,而且二者相互作用,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提高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萧条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经济的波动性增强,这样必然会导致金融体系变得混乱,严重的会出现一些不可逆转的金融危机。

(三)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根据经济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实体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同样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使得商品价格变化不合理,导致市场难以去调节。在经济学知识,委托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其中人更具有优势,所以在金融体系中,体现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三、互联网金融特有的风险成因

(一)信息技术的过度渗透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各大移动终端深入推广,我国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弊端,由于过度的渗透,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金融体系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以货币基础,而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体系,它的特征是以数字化的信息来代替传统的特征,因而可以实现交换速度快,影响的范围广等特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过度的使用数字化的信息,容易与金融的本质脱节,如果这时候一旦出现危机,比如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可能是无法估量的风险。

(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首先,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普通群众,他们大部分人都是风险意识薄弱的,并且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风险,而且他们的投资观念不全面,对于互联网金融工作中需要了解的内容少之又少,由于时间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导致许多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认知程度很浅,如果仅仅抱着投机的心理,只会出现“羊群效应”。其次,互联网的投资思维让很多投资者容易迷失方向,以至于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导致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如今,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建立,许多投资者更容易被网上的诱惑所吸引,到最后可能都不知道如何去维权。

(三)专业能力缺失

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发展了很多年,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可以进入的要求比较高,加上它的业务都很正规,对人们来说,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与之相比较的是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的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它的根基还不是太牢固,加上它的门槛很低,经验不足,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与其他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良莠不齐,发展的水平各不一样。

(四)行业自律严重失衡

根据目前的状况,互联网金融在不断地前进,在法律层面上有了相应的规定,但还是出现一系列失衡的现象,由于它的信用指数不够高等。这几年,有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倒闭的,以及卷钱逃跑的这样的案例,很大程度上和行业的自律失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建立层次分明的法律法规系统

通过这个措施,达到在风险控制经过中有法律依据的目的。首先,基于当下的法律法规,搭建完善的有关规章与开展详细准则等内容,完善当前的法律,对当前监管中出现的有关互联网金融这类金融模式的不足进行改善。其次,规范互联网金融部门的有关情况,例如运营资格、运营模式、预防风险等,在法律法规中,要对数据保密、利用与开放等细则进行重申。最后,以当下早已公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实时、有用的修改,调节、整理部分比较过时的法律法规。必需足够联系上述环节,完成全面的、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系统建设,推动产业茁壮成长。

(二)健全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这个措施能够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当下,在信息披露这一块,有关互联网金融部门开展地并不充分,这其中就有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这部分机构也需要对信息披露进行强化与改良。不充分的信息披露导致消费者不可以及时的获得精确的信息,接着导致他们制定出失误、不恰当决策,也许会因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导致判断错误,最终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应当强化监管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披露,详细地披露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转情况,增加公开信息的透明度、可信性。

(三)强化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督

互联网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监督应当被其强化,提升其自我约束力。行业内,有关自律集体逐步形成与成长的情况下,也渐渐形成了行业准则与规范,所以,能够引入恰当的监督控制机制,并且在征信系统中归纳近期该行业内的违规活动,实行备案制度,能够依靠媒体曝光一些长期存在违反要求与准则的机构,使这部分机构的信用水平降低,最终规范机构业务成长与增强行业内自律性。

五、结语

互联网企业应当施行主动探索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措施,监管部门也应当以互联网的风险特点为依据建立相匹配的监管手段。监管部门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综合风险控制、系统建设进行强化时,也应当对监管和风险特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衡量,建立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减少监管力度,支持并对金融更新给予奖励,让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极大程度上的服务给社会。

参考文献

[1]闫庆民,杨爽.互联网+银行变革与监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许荣,刘洋,文武健,徐昭.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3).

[3]张健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4(5).

[4]庄崚.网络金融风险:我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1).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21世纪后,信息时期人类社会成长的战略性根本设施慢慢变成了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新技术,人类社会的运转方法与消费者活动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个变化也促进全部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深入改革。传统金融的经营方法因为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的交融出现了变化,并且让其成长为一类从未有过的金融业态。经过探析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来实现增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实力的目标,健全互联网监控、管理政策,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不断茁壮成长。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识别

即使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方面,它的核心内容还是固定的,依旧是便于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为一些实体的社会经济服务。从宏观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有极大的相似性。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法律法规的风险,信用等级的风险,市场营销的风险以及资金的流动性等风险。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今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平等与自由的,这些都是金融创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特定的风险。

二、与传统金融相同的风险成因

(一)金融脆弱性

金融行业的显著特点就是高负债经营,在整个周期内,都可以称得上是高风险的,由于这种高风险的特征的存在,所以整个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脆弱的,而正是这种致命的缺点,所以导致金融体系会出现一定的风险。

(二)金融顺周期性

对于金融体系来说,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是必然存在的,而且二者相互作用,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提高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萧条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经济的波动性增强,这样必然会导致金融体系变得混乱,严重的会出现一些不可逆转的金融危机。

(三)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

根据经济学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在实体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同样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会使得商品价格变化不合理,导致市场难以去调节。在经济学知识,委托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其中人更具有优势,所以在金融体系中,体现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三、互联网金融特有的风险成因

(一)信息技术的过度渗透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各大移动终端深入推广,我国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弊端,由于过度的渗透,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金融体系的表现形式一般都是以货币基础,而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体系,它的特征是以数字化的信息来代替传统的特征,因而可以实现交换速度快,影响的范围广等特点。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过度的使用数字化的信息,容易与金融的本质脱节,如果这时候一旦出现危机,比如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带来的可能是无法估量的风险。

(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首先,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普通群众,他们大部分人都是风险意识薄弱的,并且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风险,而且他们的投资观念不全面,对于互联网金融工作中需要了解的内容少之又少,由于时间和学习能力的限制,导致许多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认知程度很浅,如果仅仅抱着投机的心理,只会出现“羊群效应”。其次,互联网的投资思维让很多投资者容易迷失方向,以至于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导致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如今,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建立,许多投资者更容易被网上的诱惑所吸引,到最后可能都不知道如何去维权。

(三)专业能力缺失

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发展了很多年,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可以进入的要求比较高,加上它的业务都很正规,对人们来说,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与之相比较的是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的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它的根基还不是太牢固,加上它的门槛很低,经验不足,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与其他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良莠不齐,发展的水平各不一样。

(四)行业自律严重失衡

根据目前的状况,互联网金融在不断地前进,在法律层面上有了相应的规定,但还是出现一系列失衡的现象,由于它的信用指数不够高等。这几年,有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倒闭的,以及卷钱逃跑的这样的案例,很大程度上和行业的自律失衡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建立层次分明的法律法规系统

通过这个措施,达到在风险控制经过中有法律依据的目的。首先,基于当下的法律法规,搭建完善的有关规章与开展详细准则等内容,完善当前的法律,对当前监管中出现的有关互联网金融这类金融模式的不足进行改善。其次,规范互联网金融部门的有关情况,例如运营资格、运营模式、预防风险等,在法律法规中,要对数据保密、利用与开放等细则进行重申。最后,以当下早已公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实时、有用的修改,调节、整理部分比较过时的法律法规。必需足够联系上述环节,完成全面的、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系统建设,推动产业茁壮成长。

(二)健全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这个措施能够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当下,在信息披露这一块,有关互联网金融部门开展地并不充分,这其中就有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这部分机构也需要对信息披露进行强化与改良。不充分的信息披露导致消费者不可以及时的获得精确的信息,接着导致他们制定出失误、不恰当决策,也许会因为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导致判断错误,最终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应当强化监管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披露,详细地披露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转情况,增加公开信息的透明度、可信性。

(三)强化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督

互联网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监督应当被其强化,提升其自我约束力。行业内,有关自律集体逐步形成与成长的情况下,也渐渐形成了行业准则与规范,所以,能够引入恰当的监督控制机制,并且在征信系统中归纳近期该行业内的违规活动,实行备案制度,能够依靠媒体曝光一些长期存在违反要求与准则的机构,使这部分机构的信用水平降低,最终规范机构业务成长与增强行业内自律性。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企业;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企业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企业资金管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以及专项资金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兴盛的今天,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进行资金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关注资金管理的风险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

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格局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的。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及电商化创新,非金融机构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电商企业、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代金融业的开放,金融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放型的金融市场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丰富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拓展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边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外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资金以及市场上流动资金进行了优化配置,极大地改善了资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了企业资金交易的成本,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个实体企业的差异化的资金管理,很好的进行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转型,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稳定市场秩序。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企业业务、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由职业管理转向集成管理;创新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加强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1.企业业务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无隔阂、无边界的对接,提高了企业全方位管理的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分工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就延缓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反应速度,有时会丧失市龌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踢出局。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职能的统一管理,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推进企业向前发展。

2.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由职业管理转向集成管理

由于传统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仍然只是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不闻不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物联网、大数据管理等新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深入,必然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手段、模式、理念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由智能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

3.创新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移动终端“网上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遍布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实现企业资金的即时在线随时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应对时刻变换的网络市场,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全面管理,不断完善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互联网技术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企业在资金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有以下几点:支付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由于网上支付监管不到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整体来说是一个被动响应式的监管实践,没有形成一个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式、包容性监管框架。为了应对风险,实施设立了“监管沙盒”以便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良性互动。

三、互联网金融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1.互联网金融在企业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P2P网络借贷,它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点对点的信贷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信用借贷的筹资手段,是传统借贷的一种创新模式。P2P平台为企业提供筹款渠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投资机会,促进社会上的资金流动,优化资金配置。网络借贷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有较大的影响,拓宽了它们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门槛、提高融资的速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如:余额宝、百赚、理财通及活期宝等,对流动资金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灵活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收益,活跃金融理财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第三方结算支付平台

第三方结算支付平台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一种重大支付手段,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重要支付手段,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结算支付交易量不断增加,支付形式不断多元化,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支付宝、财付通、汇付天下、网银在线、银联支付等。企业在企业运营中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降低了企业财务费用,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满足了个性化需求、符合时展的要求,使交易活动更加便捷高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人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由于现如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环境还不完善,在企业资金管理中还有许多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配置,优化企业结构,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6篇

前言

企业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企业资金管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以及专项资金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兴盛的今天,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进行资金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关注资金管理的风险以便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

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格局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的。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及电商化创新,非金融机构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电商企业、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挖财类的手机理财APP,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代金融业的开放,金融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放型的金融市场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丰富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方式,拓展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边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外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资金以及市场上流动资金进行了优化配置,极大地改善了资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了企业资金交易的成本,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个实体企业的差异化的资金管理,很好的进行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转型,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稳定市场秩序。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企业业务、财务管理的一体化;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由职业管理转向集成管理;创新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加强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1.企业业务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

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无隔阂、无边界的对接,提高了企业全方位管理的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在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分工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这就延缓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反应速度,有时会丧失市?龌?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踢出局。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职能的统一管理,更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推进企业向前发展。

2.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由职业管理转向集成管理

由于传统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仍然只是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不闻不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物联网、大数据管理等新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深入,必然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手段、模式、理念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由智能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

3.创新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移动终端“网上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遍布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实现企业资金的即时在线随时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应对时刻变换的网络市场,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全面管理,不断完善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互联网技术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企业在资金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有以下几点:支付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由于网上支付监管不到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整体来说是一个被动响应式的监管实践,没有形成一个基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式、包容性监管框架。为了应对风险,实施设立了“监管沙盒”以便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良性互动。

三、互联网金融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1.互联网金融在企业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P2P网络借贷,它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点对点的信贷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信用借贷的筹资手段,是传统借贷的一种创新模式。P2P平台为企业提供筹款渠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投资机会,促进社会上的资金流动,优化资金配置。网络借贷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有较大的影响,拓宽了它们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门槛、提高融资的速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如:余额宝、百赚、理财通及活期宝等,对流动资金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灵活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收益,活跃金融理财市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第三方结算支付平台

第三方结算支付平台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一种重大支付手段,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重要支付手段,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结算支付交易量不断增加,支付形式不断多元化,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支付宝、财付通、汇付天下、网银在线、银联支付等。企业在企业运营中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降低了企业财务费用,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满足了个性化需求、符合时展的要求,使交易活动更加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管理第7篇

关键词:河南省;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风险;P2P网络借贷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省‘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因素及防范机制研究”(编号:16A7900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PPP模式的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融资风险管理研究”(编号:2016-GH-054);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科研基金项目:“基于PPP模式的开封市基础设施融资风险管理研究”(编号:2015KXJS014)

中图分类号:F82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5日

在深化改革与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在2014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定调“放宽业务准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些举措标志着国家决策层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中央支持发展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互联网金融正式成为进入中国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大量积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凭借巨大的受众群体、较低的营运成本,以及十分便捷的服务模式,取得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一、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在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从狭义上讲,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及P2P网络借贷模式

1、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分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金融发展模式产生根本性影响。20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的共同作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成本非常低,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权等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这个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当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主要采用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金融借助互联网渠道为大众提供服务。比如网银,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着渠道作用;第二种模式是阿里金融。即利用电商平台,为信贷服务创造便利条件。互联网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第三种模式是P2P中介服务模式,即利用互联网平台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中国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平台的模式各有不同,P2P中介服务模式又可以分为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也称为1对多模式)、P2P平台下债权合同转让模式的宜信模式(也称为多对多模式)、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进行交互式营销模式。

2、P2P网络借贷模式。互联网借贷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从而完成放款和借款的借贷方式,一般为小额无抵押借贷。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分支,实现这一借贷过程的网络平台即互联网借贷平台。自2007年在上海登陆以来,网络借贷影响范围遍及全国。在银行借贷持续偏紧的背景下,网络贷款中介公司近来呈现发展快速的态势。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出借人可以自行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而平台则通过制定各种交易规则来确保放款人以较好的方式将资金借给借款人,同时提供一系列服务,以便更好地进行借款管理。比较典型的服务包括三种:纯法律手续的服务,保证借款行为的法律有效性;提供风险特征信息的服务,即提供借款安全性的分析判断依据;借款人违约以后的追偿服务,帮助放款人减少违约发生后的损失。

整个借贷过程中有三个基础参与方,即借款人(筹资者)、P2P网络借贷平台、出借人(投资者),借款人和出借人都必须是平台的注册会员,提供基本信息以获得放款或者借款资格,网站平台仅公布注册账号信息,以保持借贷双方的匿名性。在借贷行为实现过程中,P2P借贷平台还引入对资金流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建立风险评级体系的各类信用信息的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为资金安全提供担保的服务机构以及聚集了众多融资需求资源的各类组织、机构和平台。

二、河南省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01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金融豫军”的发展,积极协同、服务地方发展的内容。河南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5位、总人口排在第1位,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5.7%,而新增贷款不足全国的3%,全省存贷差达到1.4万亿元。截至2013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62.3%,新增存贷比仅为55.3%,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体系和金融市场规模两个方面来看,河南省已经成为金融大省,但不是金融强省,特别是在主要的金融指标、金融配置等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还相对落后,金融仍然是目前河南发展的短板,在经济发展全局中还处于薄弱环节。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各项指标来看,河南省整体金融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靠前,但互联网金融发展暂时落后。作为经济大省,河南省涉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公司并不多,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只有河南汇银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建业集团拥有牌照,但无法开展互联网支付和收单业务,只可发行预付卡。在征信领域,更是没有公司拥有数据分析和相关业务开发能力,只涉及P2P网络借贷领域。依托强大的人口消费市场和电子商务的崛起,以及庞大的民间借贷沉淀资金,河南省互联网金融发展尽管落后,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互联网金融这几年在国内的发展速度相当快的,行业整体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目前有P2P金融机构大约1,700家,未来还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从全国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的金融机构集中在北上广深,河南省机构数量只占全国的不到百分之三,还相当的落后,和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匹配。另外,河南省金融机构自身发展较弱,多年来没有一家省属的金融机构,直到2014年底才成立了中原银行,这给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少发展障碍。目前,河南省可统计到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约有20家,全部贷款余额约有3亿元,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其商业模式大多采取P2P中介服务模式。

三、河南省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由于门槛较低、缺乏行业标准、未被有效纳入金融监管框架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在发展的过程极易诱发应用技术风险、信用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相关法律和国家政策风险等,因而问题层出不穷。例如轰动全国的e租宝金融诈骗事件、金鹿财行兑付危机,优易网、淘金贷、安泰卓越等网贷平台先后出现“跑路”以及越来越多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失联”、“涉及非法集资”等事件的爆出,让广大民众和中小企业在感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优惠便利服务的同时,更惊恐于其背后巨大的风险。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P2P中介服务模式存在着客观上的先天不足,重点表现在数字化、自动化审贷技术的缺失。国内征信体系建设严重落后,表现为征信数据分散、稀少,可用程度低。尤其是在监管缺失、信用环境差的情况下,一些平台借P2P借贷之名进行诈骗,另外一些平台忽视业务风险“野蛮”发展,导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批平台或倒闭、或遭“挤兑”、或被公安部门调查。为了控制风险,P2P平台必须花费人力和财力组建销售与风控队伍,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P2P平台的业务成本,也不利于P2P借贷平台的顺利发展。另外,信用数据的缺失,会导致借款申请拒绝率的高企,在国内信用环境较差,借款人违约成本很低的环境背景下,P2P平台提高了综合借贷费用率,这无疑有进一步推升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可以说,信用数据不健全和信用环境较差的问题制约着P2P借贷平台的发展和完善。

四、河南省互联网金融未来展望

面对互联网金融P2P模式的众多不确定性,河南省部分网贷平台通过多种方法控制金融风险,比如主动与银行合作对投资人资金进行监管,避免自身建立资金池嫌疑;采用公开透明的原则,经融资方同意后,公示融资方部分信息,包括企业和个人征信、银行流水、名下资产等,同时增加实地考察审核和抵押流程,大大降低风险系数;P2P平台通过设立风险备付金来增加投资人资金的安全系数,也有部分P2P平台和担保公司合作,由担保公司对其项目进行担保等。从资金流转、还款保障等多种渠道控制P2P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营风险。

河南省本地民间借贷市场巨大,同时“80后”和“90后”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的参与者,互联网金融便捷高效的服务会逐渐代替传统民间借贷行为,成为民间社会资本流动的新路径与新方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通过互联网获取金融服务的意识已经逐渐形成,依托强大的人口消费市场和电子商务的崛起,以及庞大的民间借贷沉淀资金,河南省互联网金融发展尽管落后,但未来潜力巨大。通过构建优质的P2P金融平台,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多渠道融资,为优质项目找资金,为富余资金找项目,使众多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和中低收入工薪族可以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构建常态化的对接渠道,实现项目和资金的灵活对接。积极引进政府协调推进机制,更好地发挥P2P平台中的政府协调作用,撮合银企融资对接,实现银企双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增加就业和创造经济价值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债券信息网.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EB/OL].2013.11.28.

[2]中国人才网.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及主要内容[EB/OL].2016.3.3.

[3]房红.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11.3.

[4]龚明华.互联网金融: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J].新金融,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