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3-11-12 15:14:53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1篇

【关键词】退休年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形势异常严峻。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种“未富先老”的状况无疑为我国面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增加了难度。

二、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建议分析

(1)对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第一,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宜缓行。从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提高退休年龄应该有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前提。一是就业形势必须要有明显好转。二是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必须能够真正起到“保险”和“保障”的作用。三是必须全面消除就业歧视。第二,适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目前我国规定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退休。女性就业时间缩短5年,使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劳动力浪费。这一改革政策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可先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逐步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57岁。第三,可施行弹性退休制度。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并有关试行意见,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2)中国三大养老保障体系。按照国际惯例,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通过征税或缴费方式,强制执行,覆盖全社会;第二层次是企业年金,在政府鼓励下自行建立,采用个人账户积累和市场化运营模式;第三层次是商业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个人自愿投保。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养老保障三大体系中的第一体系。然而,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几乎只着力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使得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陷入了一枝独秀同时日益孤独和脆弱、缺乏有效补充或替代资源的困局。一是没有有效解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小部分社会成员获得了较高水平的养老保障。二是政府不均衡的财政福利补贴是一种低效率的干预。三是逆向干预下的基本养老保险蜕变为国家养老福利。四是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孤独性和脆弱性,其增长挤压了其他层次的生存空间,产生了严重外部负效应。第二,企业年金。一是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从个人角度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还是比较低的,经过八年调整以后,人均是1700元;从国家角度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国家财政压力很大,因此发展企业年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二是发展积累制的企业年金。作为进行基金积累的主体,既可以由政府统一管理进行积累,也可以由企业建立年金计划进行积累,同时也可以由个人自行积累。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养老保险计划是较好的选择,既可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也可以降低风险。三是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措施。税收优惠使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能够获得规避税收、增加收益的好处,因此是政府鼓励企业年金发展的最有效措施。第三,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首先,政府部门与商业养老保险机构职责不清,造成了国家、企业负担过重,部分参与者无力承担,同时也挤掉了商业性养老保险发展的空间。其次,养老保险制度与国民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不相适应。保监会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为6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不足0.5%,人均保费不到50元。第四,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是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在各自领域范围内的“能动”作用,建立二者协调发展、互补并存的养老保险保障机制。二是完善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受托企业年金的管理运作模式,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年金账户管理的丰富经验,为企业年金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三是通过商业养老保险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的强大资源优势,为企业年金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四是营造企业年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进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实现企业年金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双赢。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单单依靠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满足众多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因此,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当前,在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和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参 考 文 献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2篇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 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中国农村老年人口作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受到来自社会各方力量的密切关注和反省。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口的特殊性入手提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挑战并力图找到一些相关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障;孝道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38-01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邢晓燕(1993-),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大学学历,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农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所以,二者之交集农村老年人口必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据2009年的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口总数是城市老年人口的1.69倍。要想实现这个群体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友所安,不仅需要家人和亲属的出于孝道和道义的私人赡养,同时还需要国家制定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障相关制度,国家和社会势必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与城镇相比,农村老年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没有退休费用等各种养老后续保障,文化水平低,文娱生活较少,子女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大多外出打工,基于这些特殊情况的存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更深刻的挑战

(一)给家庭赡养功能带来挑战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广,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现象正在逐渐减少,“一家三口”、“一家四口”这些名词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巨大的就业压力,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其他各种问题使儿女不能经常在父母膝下尽孝;加之独身子女众多,一旦结婚以后,配偶双方四位老人的赡养费用较大,同时现代生活环境中的生活成本也较大,社会上的孝道思想氛围没有以前那样浓厚,部分子女成人之后对父母的关怀赡养意识逐渐淡薄。

(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美增加一个百分点,农业劳动投入大约会下降三个百分点,但是众所周知,在决定农业产出的影响因素中中,劳动力的投入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现如今,农村与城镇人口流动不断加快,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利于农村发展的恶性链条,也就是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流入到城镇中的各个行业,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和愿望都比较弱,大多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最后使得农业发展的真是境况大大落后于现代农业的标准和要求。

(三)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更加繁重

农村老年人口与城市老年人口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没有退休费用等养老资金,而大部分完全依靠土地,然而近年来农村土地投入与产出之比不断下降,换言之,农民,尤其是无法和无心利用新技术的农村老年人口从土地上能够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为了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失为一个良策,但是农村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加重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

二、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老龄化社会并不等同于衰老社会,与其被动的接受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项挑战,倒不如积极的应对,将这些挑战带来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一)孝道文化的重建

子女赡养老人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千年来孝道文化的要求,只靠法律这一个准绳来要求子女对其父母提供赡养义务还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在整个农村社会宣扬孝道思想,让子女自觉自愿的在父母膝下尽孝。

(二)为农村老年人口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保障农村老年人安度万年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子女大多外出,不能提供无时无刻的照顾,为了弥补这个关怀老人的薄弱环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定期举行一些公益性的为老人服务的项目。

(三)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在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发挥这种作用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社会成员以及公益机构等参加养老,通过政策引导为家庭养老提供援助。更好的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口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阎坤.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万克德.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透析[J].人口学刊.2000

(1).

[3] 王硕.人口老龄化新农村建设的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09(4).

[4] Samuel H.Preston&Christine Himes&Mitchell Eggers.Demographic

Conditions Responsible for Population Aging[J].Demography.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3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 解决措施 经济

“全面开放二胎”一年了,“婴儿潮”不明显,却传出我国孕妇死亡率因孕妇年龄较大而升高的问题,笔者更加坚定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要从经济与文化方面入手的观点,并回想起2015年的种种――“养老金入市”炒得沸沸扬扬转移了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的时候,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又一次引起全民热议。不久后,2015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并经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人口措施的频繁行动体现了问题的紧要程度与对问题的重视程度,确实,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前几年的普遍性预测复杂。本文将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况与带来的有关问题入手,参考人口转变典型国家的问题与决策,深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质与我国当前的有关措施情况并做出总结与建议。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有关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据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时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72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7%;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涨到8.7%,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达20%。据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划分标准:0 ~ 14岁人口≤总人口30%、60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总人口7%、老少比≥30%等,我国2000年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世界银行的估算,2014年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已超9%,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进程较快。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已在一万美元以上,而按趋势预测,中国在老龄化水平达9%时,才踏入人均5000美元的门槛,[1]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在老龄人口比例增加的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结构也在改变。少子化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伴随,而问题的重点在于劳动人口。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9.98亿人,其中15~29岁的人口30615万人,30~44岁的人口28425万人,45~64岁人口69844万人、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由1990年的22%增加到2010年的32.7%。按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基本维持在10亿人左

右,而后逐渐减少,到2045年将降到8.97亿人,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8.7亿人。[2]相比之下,2045年总规模虽大于2000年的8.6亿人,但中间几十年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已被老龄化“吞噬”得差不多,上面数据体现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低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高龄劳动人口迅速增加,劳动人口年龄结构有老龄化趋势的特点。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有关问题

虽然劳动人口有老龄化趋势,但按当前情况预测,在2030年之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仍会增加,国家较早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和开放二胎政策甚至“养老金入市”,一定程度上与养老压力有关。而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养老压力问题,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如下:

第一,国家与家庭养老压力大。国家养老压力主要是养老基金不足的问题。据2015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3000亿元。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做过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家庭养老问题更复杂。首先是独生子女一代的“2人养3+4人”问题:夫妇两人照顾自己和1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双方两对父母共4人,这种压力在中国当前平均工资不高的最广大的农业人口和工薪阶层甚至中产阶级都有很大压力。其次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的“失独老人”“空巢老人”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这类人口的数量也在增长并加深对应的社会问题。然后,是老龄化伴随的少子化问题:较低的生育率不协调的男女比例,不仅造成未来更加严峻的养老压力,还会因为性别比、生育观念加大适婚年龄人口的婚配难度并进而造成有关社会问题。

第二,劳动力不足问题。上面已给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各年龄层次的状况,劳动力的供给直接受制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劳动参与率,从年龄层次结构上看,我国的劳动力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出现短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2011年说 “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预计2014年前后进入劳动力实质性短缺状况”,各种人口统计数据证明了他的话,我国现阶段人口红利已经不再,劳动力薪资水平期望提高,工厂工人、农民工领域和高端人才或高度技术性岗位都出现“用工荒”问题。而老龄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各行业原先经验丰富的老龄劳动力退休增加,有足够能力的工作年龄劳动力匮缺,

另一方面,我国的应届生与青壮年就业压力年比年大,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①显示,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人,2016年更多,相比2014年的期望月薪平均值3680元,2015年大学生平均期望月薪增长了近2000元(均值1830元)而达到了5510元。整体上,我国劳动人口的匮乏实质是人才与适岗劳动力匮乏。

第三,因延迟退休年龄、开放二胎而埋下社会问题隐患。中国人口基数本身就大,当前14亿人口已经超过8亿~9亿人的人口合理容量、接近16亿人的环境人口容量。开放二胎虽建立在低生育率陷阱下,不会造成未来人口大幅增加,但对于我国控制人口总量的任务仍有较大挑战。同时,对应青壮年就业压力增大,老龄人口延迟退休会加大代际资源的矛盾。

二、我国现行措施与其他典型国家对比

(一)发达国家类似问题与措施

德、英、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已普遍构建了相应的养老保障与福利、服务体系。在这些发达国家中,日本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201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日本总人口的22.7%。据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日本在 2010 年已经进入“超老龄社会”。

总结发达国家的有关措施与经验,有:

第一,加强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并重视老龄人口晚年幸福程度。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西方发达国家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养老保障策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构建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系统,同时也构建了相对中国更成熟的商业保险系统,而养老社会化以英、美、日为代表。在这些国家,由政府建立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或“老年公寓”体系很健全,同时,这些国家基本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老龄人口生存质量与幸福感。

第二,多方面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和养老基金问题。不少西方国家也出台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延长法定养老金缴费年限的措施缓解养老基金压力和劳动人口不足问题,但更普遍的是积极实施优秀人才的引进计划,如2002年欧盟颁布“欧盟劳动力流动计划”促进欧盟内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同时,不少国家包括德国,广泛实行具有弹性的退休制度,让达到退休年龄但身体状态依然良好的人可以继续进行工作,其中一些国家的退休体制开始逐步从强制性改为自愿性。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鼓励老年人进行创业以发挥老龄人口的劳动价值并减缓社会养老压力。为更好地让老年人创业,西方发达国家比如荷兰还在法律上禁止存在任何歧视老年人就业的举措。

第三,鼓励生育。通过增加人口自然出生率来增加青年人数量并增加劳动人口和赡养老龄人口的负担者数量。发达国家为此构建了非常完善的生育保障和有关福利体系,通过税收政策甚至“英雄母亲”荣誉等鼓励生育。

(二)我国当前主要措施

第一,改革养老保险和养老制度并完善有关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养老社会化是普遍趋势与规律,我国一直在完善有关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但因为人口基数大而经费人均过少等而步伐较慢。

一是养老保险改革的趋势是养老不断加强社会化,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险渐渐由市场化管理运营的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来部分替代。人社部已出台《退休人员2016年养老金调整方案》,调整养老保险缴纳制、加强均等分配化等。

二是协调医疗、社保体系与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整体体系。据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9日报道,人社部透露2016年将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着力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三是延迟退休年龄。虽一定程度上让优秀的老龄人才能继续在岗贡献丰富的经验,但对应中国青壮年就业压力巨大的现实,此举无疑也加大了青壮年的就业压力。

第二,开放二胎,缓解国民赡养老人压力。开放二胎主要为缓解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养老压力问题、避免未来劳动力匮缺问题并为养老社会化做配合,但从长远看这仅仅是应急措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国必须也必将出台更深层次的政策。

第三,其他如鼓励老龄产业、提倡尊老爱的措施,目前影响不是特别显著。

三、关于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措施的观点

(一)有关专家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措施的观点

早在1999年我国著名人口经济学家田雪原就提出“我国人口发展五大趋势”:

第一,到21世纪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

第二,在发展前20年,生产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更快、就业压力更大,到2020年生产年龄人口将再增1.7亿,劳动力过剩趋势更加严重。

第三,人口老龄化严重,到204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超18%,60岁以上老人接近25%。

第四,人口城市化。

第五,人口质量特别是人口教育、科技质量呈现提高趋势,但人口素质低的地区生育率上升,人口素质高地区生育率低。[3]

这五大预测非常准确,2005年田雪原教授也提出了我国防止“未富先老”三步棋:第一步,把高生育率降下来,这一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实现;第二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并实现中国人口的零增长,预计到2030年前后可实现中国人口的零增长率;第三步,人口零增长后,因增长的惯性,人口可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届时再根据社会发展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人口政策。[4]这“三步走”有非常科学的指导意义,我国当前就在这“三步走”之中。

(二)关于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措施的观点

由上面分析可明显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实质也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

有人可能认为,文化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这观点明显缺乏社会学意识。英国人类学家R.费思认为,文化就是社会,社会是什么,文化就是什么。文化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维系社会运行、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因素上,我国“多子多福”等传统观点、重视生儿子的观念氛围与现在城市人口或新生代因为对子女质量的要求、因人生特别是职业规划而形成节制生育的观念,对我国曾经和现在部分地区生育状况的影响有目共睹。而印度因为民众社会观点和社会体制等,无法推广节制生育政策并造成了许多问题,则是典型反例。

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重视从经济与文化入手,提高经济实力,完善有关经济与社会制度,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水平,加强经济建设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在现有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以下方面:

第一,坚持“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经济水平和生产能力,坚持提倡“优生优育”。

第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继续引导并支持养老保险合理的社会化,通过资本运作形成福利程度较好的养老保险体系,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同时,不要造成国民倒退感,而应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加强高收入者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建立渐进制退休制度,取代强制性退休制度。

第四,提高生产效率,适度推广机械化生产来替代工人的缺失。未来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不代表生产力的降低,在青壮年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改善社会劳动力分配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才是重点。

第五,改革并健全有关经济体制,积极探索并发展老龄事业与老龄经济。保障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的同时,让有经济条件的老龄人享受养老经济的服务,让愿意继续工作的老龄人在老龄事业与经济系统中继续发挥价值并获取酬劳,这样既能实现延迟退休年龄的熟练人才效益,又能从一个角度缓解老龄劳动力对青壮年劳动力的岗位压力。具体措施比如:

一是鼓励并引导平民化养老院、敬老院、“老龄人之家”等等的建设,同时加强监管,严惩或取缔虐待老人等不合法合规的行为。

二是挖掘适合老龄人从事的经济项目或岗位,比如企业顾问、老龄社工团队、老龄人培训师等。

三是完善旅游经济,便利老龄人参加旅游和娱乐,同时也创造了经济效益。

第六,完善义务教育体系,巩固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实施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国内或引导人才归国的计划,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素质,通过提高当前青壮年和未来的青壮年的经济贡献能力来填补高比例的老龄人口压力。

注释:①团市委下属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2015年5月28日。

(作者单位为大连财经学院)

[作者简介:郑锦霖,大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统计系。荆典,大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统计系。]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中国“未富先老”了吗?[J].人口研究,2005(6).

[2]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2007(1).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所谓人口的老龄化指的是在总人口比重中老年人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中青年人口的比重。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原因使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成为城镇医疗保险的主要模式,但是现在社会中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使得医疗保险的参保人赶不上保险受益人的增长数目,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使得医疗保险的来源减少,但是相对的医疗保险费的开支却大大的增加了,长此以往,医疗保险的金额将处于亏空的状态,不能够支付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改变目前的情况。

一、老龄化人口对医疗保险的负面影响

1.老龄化人口将缩小医疗保险收入

基于我国的国情而言,现阶段城镇老年人口在所有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我国城镇人口出现老龄化加剧的现象,这不仅使得青壮年的劳动力下降,也使得医疗保险费用出现了收支不均衡状态。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口的低增长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口老龄化的规模,使得适龄劳动者只能从自然增长的人口中获得,这就使得医疗保险的收入处于一个恒定的状态,而它的支出却大大的增加了。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不能够完全解决发生医疗药费问题,为了解决此种情形,人们在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同时不得不采取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寻找医疗保险体制的疏漏之处,从而为自己节省一笔开支,而单位只有在提高保险费用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高昂的医疗保险支出,所以就造成了缴费越高,逃费越多情况的出现。

2.老龄化人口扩大了医疗保险支出

据中国统计局的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患各种疾病的概率是年轻人患病概率的数倍以上,老年患者的数量较多并且病情一般不容易治疗,所以他们在医疗保险基金中的支出就变成了医疗保险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而我国城镇现实的国情却正是处于老年人口加剧增加的阶段,这就使得医疗保险中关于老年人支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为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年轻人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就业压力,于是他们对于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不够,以至于使得很多老人出现了孤独、寂寞等老年人心理焦虑症,这必然增加了老龄化人口的患病概率,使得医疗保险基金更加恶化。

3.老龄化人口要求医疗保险制度的高度公平性

目前我国采用的医疗保险体制的“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基本原则。于是,在整个医疗保险体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退休后人们的生存时间延长,已经退休的老年人他们个人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却要享受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医疗保险体制之间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这很容易造成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医疗保险体制中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使得医疗保险制度不能够进行顺利的运行。

二、采取的措施

1.宣传工作

现在社会中人们虽然对各种保险都有所耳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处理与保险体制相关的各种状况和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关于医疗保险体制的各项宣传工作的进行,使得广大的参保人员积极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只有通过宣传工作的进行使他们彻底的意识到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详细的讲解医疗保险体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他们自身的各项有益之处,使他们充分发挥个人账户的保障作用,实现医疗保险体制与个人受惠的双赢。我们可以用这些措施来加强宣传工作的进行:(1)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及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2)将各种相关的宣传手册在各个单位发放,使单位职工详细的了解它;(3)深入到各个住宅小区的社区管理中心,定期的对各个小区的人进行宣传。

2.增加医疗保险覆盖面

现代社会中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增加使得医疗保险体制中出现了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增加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因为这个工作的进行不仅是为了保障各种筹措资金的安全,更是为了减轻现代医疗保险体制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负担,所以必须增加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扩大医疗保险的措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制的各项措施,将各个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充分的管理,在现有的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逐渐将所有的城镇居民纳入到医疗保险制度的体制之内。二是建立各种职工的医疗补助措施,保障他们的保险待遇的逐渐提升。三是针对那些特殊的群体,进行专门性的个性化的参保政策和措施,积极的促进弱势和贫困群体的保险工作的进行。

3.强化基金控制

在医疗保险体制的所有工作的进行中,强化基金的控制是保证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工作。所以我们要强化基金的控制就要采取一定的相关措施。一是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药店进行各种标准化的监控和管理。各种监管部门要做好各项资金的调配和管理,定期的进行审核和复查,严格控制统筹基金支出,杜绝不合理费用、冒名住院等现象的发生,保障全体参保人员的利益,从而实现统筹基金使用的最合理化。二是采用各种新型的资金支付方式。根据各种相关病症的规定,实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新型的资金支付方式,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4.退休者健康保险计划书

在200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仁济医院院长朱明德说,“使人不生病、少生病的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为了减轻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巨大压力,笔者认为一是对老年人进行社区化的医疗服务,定期进行体检,随叫随到,做到预防为主,减少大病的发生;二是应该把老年人口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分离出来,由政府为其建立统一的、全覆盖的公共健康保险计划。这种保险应该由政府统一管理,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筹集资金。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避免基本医疗保险中实际上存在的逆向选择,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三、结语

总之,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加的趋势必须与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提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措施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医疗保险的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精神,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六个老有”为目标,本着“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按照创建条件,找准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整体推动我县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条件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1、县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老龄工作,老龄事业已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能及时协调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老龄工作机构健全,发挥作用明显,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县乡老龄办的编制落实、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作人员素质高、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条件好。

4、已形成县—乡(镇)—社区(农村)三级老龄工作体系,信息灵通、指导得力;社区及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坚强有力,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率高。

(二)老龄政策法规落实

1、县、乡(镇)有老年维权机构,社区(农村)有老年维权组织,有专职或兼职的维权执法与调解工作人员,并能有效地开展老年维权工作。

2、能积极宣传《老年法》,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措施,各项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各社会服务窗口和设施均有优惠老年人的明显标志。

3、维权保障工作有力度,有健全的维权工作制度和调解制度,能定期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对高龄、体弱和特困老人有较好的法律援助制度或办法,对侵权案件能及时公正地处理。

4、县乡及有条件的基层老龄机构设有老年人咨询、投诉专线电话,对老年人来访工作,做到接待热情,处理及时、办理公道、老人满足。

(三)养老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处于领先地位,无拖欠养老金现象,老年人的医疗费能获得优先解决;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老年人已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得到基本落实,“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对有困难的老年人有帮扶措施,老人能及时得到救助。

2、各级医疗保健站(所)对老年人均有医疗优惠规定,各基层医疗点均能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咨询和体检、监测活动,并建有老年人健康档案或体检记录。

(四)老年服务设施健全

1、政府和社会不断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老年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为老服务网络运行正常。

2、县有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老年公寓,乡(镇)有老年活动站、老年学校、敬老院,社区(农村)有老年活动室和户外活动场地。

3、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设施(场地)利用率高。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能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

(五)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1、基层各类老年群众文艺组织健全而规范,能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老年学习、教育活动,老年人参与率逐年提高。

2、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活跃,老年人的精神状态良好,能积极发挥老年人聪明与经验优势,在环境整治、治安防范、社区建设、经济发展、教育下一代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得好。

(六)敬老宣传教育广泛深入

敬老、养老、助老教育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县—乡(镇)—社区(农村)均有明确的尊老敬老制度,并能严格地执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能带头尊老、助老;宣传、教育、文化、新闻等各部门以及老龄委各成员单位都能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敬老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

三、主要措施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每三年评选一次,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治理。本次评选表彰定于年进行。力争首批进入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行列。当前,我县老龄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老龄工作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老龄工作制度不完善,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工作机制。三是特困老人救助没有保障。对生活有困难的,或因天灾人祸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往往得不到救助和帮扶;四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很不健全;五是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的最大障碍。为力争使我县成为第二批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开展创建活动的领导。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老龄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县、乡、村三级都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重点抓好,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已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健全了老龄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老龄工作体系,在创建活动中,要注重锻炼、培养老龄干部,并依靠广大老龄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推动创建活动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要不断改善老龄工作办公条件,保证经费落实,以确保老龄工作的正常开展。总之,要以此为契机,抓住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整体水平,努力推动我县老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统筹兼顾,精心组织,把创建先进县活动与创建老龄工作先进乡(镇)结合起来,与社区及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创建活动的基础,创建活动是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拓展与提升,只有基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做好了,做全面了,创建先进县活动才能真正达到要求。为此,要在全县开展创建老龄工作先进乡(镇)活动,在农村继续开展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同时,确定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帮助农村解决创建经费问题;确定一批县直单位与农村挂钩,帮助农村开展创建活动,确保在年6月底前,我县农村规范化建设达标村要达到60%以上,社区达到3个以上。并在每个乡镇建成1—3个精品示范村。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6篇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一、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阶段及特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 2001 年到 2100 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到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的加速老龄化阶段。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 2050 年,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第三阶段,2051年到2100年的稳定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龄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过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1.“人口红利”的衰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衰退。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最近这两年,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显突出。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在不远的将来,劳动力紧缺会慢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保障压力加大。老龄化研究中,老龄人口抚养比是一个重要指标。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据预测到2025年需抚养29.46人,2050年则达到48.49人。抚养比的急剧上升导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

3.个人消费减少。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一般而言,在老龄化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支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由于收入降低,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将下降。扩大内需是中央制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个人消费减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内需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三、我国政府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

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由单一的社会统筹制度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当然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覆盖面过窄、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金投资收益偏低等问题,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修改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2.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退休年龄偏低。一方面较低的退休年龄加重了社会保障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往往还有精力有能力而且愿意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有多年专业经验的人士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匮乏,过早地让这批人员退休也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退休年龄问题。很多国家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延长退休年龄也在当地社会引起了一些争议,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四、我

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建议

1.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得到了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人口红利”的日趋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应仅依靠人口红利。

2.加快相关立法。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归根到底要靠法律。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总的来说,有关老龄人口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为了维护老龄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赡养等专项涉老法律、法规。

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因此要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龄产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老龄服务业,培育老龄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研制开发老龄消费品,培育老龄用品市场。

4.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生育率的方案,逐步调整人口结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味地控制人口数量,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我们需要根据现实国情,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龄人口比重过高。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相互兼顾的人口发展规划,合理控制生育率,优化人口结构,为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为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冰,张伟.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0-11(1).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 2006-02-23 .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第7篇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一、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阶段及特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 2001 年到 2100 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到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的加速老龄化阶段。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 2050 年,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第三阶段,2051年到2100年的稳定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龄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过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1.“人口红利”的衰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衰退。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最近这两年,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显突出。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在不远的将来,劳动力紧缺会慢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保障压力加大。老龄化研究中,老龄人口抚养比是一个重要指标。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据预测到2025年需抚养29.46人,2050年则达到48.49人。抚养比的急剧上升导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

3.个人消费减少。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一般而言,在老龄化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支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由于收入降低,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将下降。扩大内需是中央制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个人消费减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内需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三、我国政府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

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由单一的社会统筹制度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当然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覆盖面过窄、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金投资收益偏低等问题,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修改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2.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退休年龄偏低。一方面较低的退休年龄加重了社会保障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往往还有精力有能力而且愿意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有多年专业经验的人士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匮乏,过早地让这批人员退休也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退休年龄问题。很多国家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延长退休年龄也在当地社会引起了一些争议,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四、我国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建议

1.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得到了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人口红利”的日趋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应仅依靠人口红利。

2.加快相关立法。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归根到底要靠法律。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总的来说,有关老龄人口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为了维护老龄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赡养等专项涉老法律、法规。

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因此要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龄产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老龄服务业,培育老龄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研制开发老龄消费品,培育老龄用品市场。

4.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生育率的方案,逐步调整人口结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味地控制人口数量,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我们需要根据现实国情,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龄人口比重过高。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相互兼顾的人口发展规划,合理控制生育率,优化人口结构,为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为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冰,张伟.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0-11(1).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 2006-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