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4-01-20 10:54:09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1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humans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liminate white pollu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hite pollution and harm,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pollutants from our side will disappear.

Key words: white pollution;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01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2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44-01

我国“限塑令”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新型材料的塑料制品,因其具有成本低、质轻、防水、便利、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而在全国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出量达一亿吨,并且正以年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塑料垃圾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地区范围来看,白色污染也已经变的相当严重。据报道,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总体来说,近年来由于塑料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一)塑料制品的难降解性对环境的危害。塑料制品的难降解性是它对环境所造成危害的主要方面,也是白色污染之所以比较难改善的根本原因。由于它本身的特性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侵略土地过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二)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损失很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包装废物污染环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多亿元,而因包装废物可以利用但未得到回收利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每年高达100亿元之多。在我国生产或销售的包装产品种,每年就有70%左右的包装物是在一次性使用后即被随意抛弃。

三、白色污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一)外部性影响。假设一个塑料厂的一部分业务是生产一次性用具,而它生产的产品就地卖给当地居民使用。而当地居民由于使用这些一次性塑料,导致了白色垃圾过多,又恰好采用掩埋的方式解决这些垃圾。这种做法恰好伤害到了当地农民,导致当地农民收入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很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因为塑料厂生产的一次性用具越多,影响的农民就越多,对农民造成的影响也越大。(二)白色污染的负外部性分析。由于现阶段塑料处理技术不高,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低,白色污染难免会越来越严重。塑料制造商对于白色污染的现状可能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厂商投入资金、提高技术水平,改变塑料制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对环境不再产生危害;二是放任自流,不予理睬,违法经营。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支配,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的增加,生产者一般会采取第二种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将直接导致白色污染情况的加剧,污染加剧会使环境中的其他人受到伤害,增加了额外的社会损失,导致社会成本的提高。由于生产厂商自私的选择,节省了私人成本,而导致社会和环境或者其他人付出了额外的社会成本,也就是说私人成本社会化。这种做法甚至导致引起的额外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四、解决白色污染的对策(一)管制手段的实施。管制手段主要是指直接对其进行的一种金钱或者制度上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只要能够不打折扣的实施,效果明显。1.颁布法令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禁止可以采用罚款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一套严格的法令,明文规定不可使用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包装物。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地方采取这类措施,像杭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2.颁布法令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二)征税和补贴。白色污染另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是对生产厂商征税(或补贴)。从社会角度看,污染控制的目标是要达到能使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控制水平,这也就是开发高新技术来防治污染的费用等于污染损失成本的地方。如果厂商选择不予理睬的措施的话,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征税(或补贴)的办法。1.建立环境消费税制度。白色污染有全民化的特点,以排污费制度或其他行政制度管理不易、低效。针对此情此景,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领导指出,只要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加二分钱,一次性塑料袋的销售量就会减少80%。现行税法规定,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白色污染等生活污染问题主要由消费不当、过度引起,要减少白色污染,促成绿色消费、有度消费,消费税就是现成的法宝。2.建立科技补贴制度。针对一些自愿增加私人成本进行科技水平创新的厂商,国家可以考虑适当的给予一些科技补贴,以刺激厂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科技补贴不可盲目,一定要谨记实现社会最优的大前提。(三)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应该多播放一些环保和禁止用一次性包装物的公益广告。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上面的手段和措施实施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实行“限塑令”之后,我国的白色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技术或者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白色污染并没有想象中改善的好,所以,如何真正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达到社会最优,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3篇

关键词:塑料包装 污染 治理

一、背景

战略环评制度产生于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该法案提出“在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关于该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说明。”

在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已经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从此,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随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相继产生。

2003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使环境问题从源头和过程控制的实现具备了基本的保障。

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文化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单位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仪式暨中国环境文化节开幕式”于2005年11月30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此举拉开了“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帷幕。

2006年12月9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揭晓。

二、问题

当我们为这些受人尊敬的“绿色中国人物”感动不已的时候,除了感动,难道就没有感觉到我们该负的责任?没有感觉到我们肩上的压力在日益加重?

环境保护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就塑料包装袋的污染问题进行探讨。

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要使用塑料包装袋。您想过没有,一个中等规模的家庭一年需要使用多少个塑料包装袋?如果按每周两次购物、每次使用两个来计算,一个家庭一年需要208个(因为,很少有人用包装袋再次购物),那么,全国每年大约使用821.6亿个,10年使用8,216亿个,50年使用410,800亿个,……。而且,实际上,很多家庭每周购物的次数要超过两次,有时一次购物所使用的塑料袋也要超过两个。那就是说,刚才的估算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另外,除了塑料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大量地使用着其他一次性的塑料包装,如塑料餐盒、杯子等等,加在一起,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由此造成的污染及污染的处理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三、各方贡献盘点

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探讨一个长效机制、寻找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众望所归。在治理包装污染的工作中,学者、政府、公众、企业都有所作为,但贡献程度各不相同。在探讨长效机制、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对我们国家在治理包装污染工作中各界力量的贡献作一次大盘点,以便于我们整理思路、查找不足,用系统的方法建立一套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案。

(一)学者的探究

关于包装与环境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关于绿色营销的探讨中有所涉猎,但是,比较深入的研究是从2002年开始的。就具体内容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研究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包装税

刘安民在题为“包装污染税的分析与构想”的文章中对包装污染税的概念、包装污染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装污染税的内容及包装污染税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同一作者在题为“试析我国开征包装污染税的经济学意义”的文章中对包装污染税的经济学意义进行了阐述,提出开征包装污染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它能更好地解决包装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所带来的外部效应,能规范人们对包装污染物的排放行为,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而且也体现税负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黄春景在题为“期待‘环境税制’铲除‘白色污染’”一文中提出,应该把环境成本复归到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之上,因此,要提高产品的价格。同时,应当对那些环保产品的生产者实行税收优惠甚至财政补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它们的价格。

2、关于生态供应链和绿色包装

邓绩、陈杰在“构筑生态供应链铸造绿色质量”一文中提出生态供应链的概念,指出,“生态供应链是在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指导下,运用生态思维把经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凝固在设计阶段,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确保供应链内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目的是达到人类、自然和社会的‘三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绿色设计是生态供应链的核心和精髓;绿色制造是生态供应链的重要保障;绿色营销是生态供应链的必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是生态供应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并指出,为了保证生态供应链的顺利运作,必须构筑融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保障网络。

安冬风在“对发展我国绿色包装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绿色包装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包装也是我国包装业再加入WTO后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绿色包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挡箭牌、‘绿色壁垒’。”文章同时也描述了绿色包装在我国的现状:诸如,我国绿色包装法规不健全,而世界发达国家均制定了绿色包装法规,明确提出“制造污染者付费”及“推行包装技术进步”的原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包装数量、改进包装质量、限制有毒金属及重金属的含量,制定对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指标;我国绿色包装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一般来说绿色包装的生产成本较高,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投入。

张辉、王萍在“实施绿色包装建立绿色经济跨越绿色壁垒”一文中提出,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限制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为进口商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指标,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主要包括:绿色关税和市场进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等等。

陈莹、罗薇、连高鹏在“关于产品绿色包装的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发展绿色包装、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包装界的共识。研究绿色包装对贸易的影响,消除“绿色壁垒”,削弱由绿色包装而引起的贸易保护,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同时指出,立法管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立法来管理包装的生

产、流通和使用,以法律法规来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他们还对当前各国立法主要采取的两种类型即单项的包装立法或法规和综合性的包装立法或法规进行了介绍。

鲁选民、王德东、白晓丽在“关于绿色包装与积极包装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实现绿色包装的途径有:大力推广使用和鼓励研发绿色材料;注重包装材料回收、再用和再生;进行绿色工程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等等。

对于包装与污染问题,我国学者除了理论探讨之外,这一时期还做了一些他国经验的介绍。

3、关于国外经验的介绍

肖冬梅在“超市领军向白色污染说‘不’”中介绍,爱尔兰对每只塑料袋征收15欧分的税款,此举使该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90%;1991年,德国颁布的《包装条例》规定:“污染制造者必须承担清理、消除污染对环境影响的费用”,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经营者负责对废弃物的回收并履行相应的消除污染的义务,清污费用可加载售价中转嫁给用户。以及德国麦德龙超市推行使用环保布袋,等等。

梁燕君在“发达国家发展绿色包装风头正劲”一文中指出,美国20世纪60年代,一些州政府采用法律措施强制回收包装废弃物,掀起“保护美国和美丽”的生态保护运动。80年代末,美联邦政府制定包装与环保总政策:包括包装材料的减量使用、回收、再利用和焚烧。90年代,原材料和包装制品中至少25%可回收利用。

佛罗里达州《废弃物处理预收费法》(ADF),为了鼓励该法在包装容器生产上的实施,ADF规定,只要达到一定的回收再利用水平企业即可申请免除包装废弃物的税收。

德国1986年颁布《垃圾法》,其目的在于消除和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废弃物韵再利用率。环境部于1991年6月颁布《包装法规》,该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规定由生产者和包装货物的厂商承担废弃物的收集分选和处理费用的法规。制定和实施该法的中心目标是减少包装废弃物的生产和使用量。

日本在1992―1993年期间开始实施的《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强调须生产可回收的包装产品和有选择地收集可回收的包装废弃物。并且在1995年4月以“污染者付款”原则为基础提出: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市政府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可以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

冬辉在“发达国家减轻包装污染的新思路”一文中对发达国家减轻包装污染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包括:选择易于处理的包装材料并积极开发新型包装材料,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开发可食性包装;在包装设计上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尽量使用同一种材料或可分离的材料;设计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的包装;尽量简化包装做到适度包装;做好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工作;等等。

柴歆烨在“超市白色污染问题的解决”一文中指出,国际上流行一种绿色包装概念“3R-D”(reduce,reuse,re-cycle,degradable),即包装要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他建议,在居民区设立固定的换购站,或与各废品收购点联系,指定专人收购;超市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类似“集购物袋换奖券”活动,等等。

(二)政府的作为

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包括塑料包装在内的“包装污染”的治理提出了要求:

1995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铁道部组织了233万人次到铁路沿线清理废旧餐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

1996年7月1日,铁道部要求所有站、车均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打响了“禁白”第一枪;

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6号令,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将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改用环保型纸浆模塑淀粉植物纤维餐具,以消除“白色污染”;

1999年2月,铁道部再次重申:1999年9月1日是所有站、车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最后封杀期;

1999年8月28日,宁波市通告:从1999年11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和在餐饮业中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者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销售者没收所有产品,并处以500元以上罚款;使用者没收所有产品,处以100元以上罚款;

1999年10月10日,大连市94号文件:自2000年元月1日起,禁止使用和销售一次性塑料餐具、口杯和食盘;

1999年12月4日,上海成立了国内首家防止“白色污染”专业委员会;

2000年6月上海市政府第84号令暨《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管理部门向一次性塑料饭盒生产厂家按每只3分钱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

2000年1月3日青岛市《青岛市防治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袋污染环境管理规定》;

海南省于2000年3月2日发出《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消除白色污染的决定》;

福建省计委、省环保局2002年4月,在《福建省“十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白色污染’防治的环境立法”;

2002年5月黑龙江日报和哈尔滨市环保局联合主办“消除白色污染,创建绿色家园”活动;

2002年12月2日青岛市《青岛市防治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包装袋污染环境管理规定2002年修正本》;

2005年5月,天水市环保局、团市委等单位在全市中小学倡导开展“消除白色污染,创建绿色家园”活动月和评选“环保小卫士”、“绿色小天使”活动全面开始;

2006年5月福建省确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措施。

2007年1月27日(京华时报2007年1月28日报道),为倡导市民自带购物袋购物,海淀区计划对超市塑料袋实施收费。

(三)公众的关注

我们知道,解决由于塑料包装所带来的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尽量降低塑料包装的使用量和生产量。他国经验表明,塑料包装的有偿使用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减少其使用量,但是,我国采取塑料包装有偿使用措施的商家却寥寥无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家担心,有偿使用塑料包装袋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或者使消费者便利购物的权益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商家自身的利益。那么,商家的担心是否必要?如何减少和避免商家所担心的结果的发生?显然,公众即消费者的态度和反应是决定该项措施是否能够得到推行和推行效果的关键。

北京超伦科技开发总公司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于200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北京美廉美超市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超市对

塑料袋收费”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一半以上顾客同意超市对塑料袋收费,而且54%的人同意问卷中所建议的超市塑料袋收费为每个一角钱;同时,近99%的被调查者认为,为了减少白色污染人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袋;有65%以上的人同意政府采取措施,对塑料袋的使用收费或征税。

上海环境热线对于“超市是否应该停止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的网上调查数据(2007年1月30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总人数为31,350人,回答“是”的人数为24,147人,占77%;回答“否”的人数为7,203人,占23%。

新京报2005年7月28日报道,2005年7月27日《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在北京,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就环保规划公开征集公众意见和建议。400多万公民参加了调查问卷活动,其中77.1%的公众认为超市、商场不应该提供免费的塑料袋。

2005年9月,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受广州日报委托,就塑料袋收费问题对广州市500位市民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显示,22.5%的广州市民表示“值得提倡”,近80%的消费者不支持收费这一方式,其中,有22.5%的市民表示也非常支持环保,但却表示“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有13.0%的市民觉得“这是超市借环保的幌子赚钱”;有20.8%的市民“怀疑超市有其他用意”;而20%市民表示“赠送购物塑料袋是超市的服务,否则服务就被打折扣了”。对于“一旦超市塑料袋实施收费”的反应是,42.5%的市民表示“将不再用塑料袋,自己带篮子或布袋子装”,30%的市民说“将尽量少用塑料袋”,但是也有10%的人表示“无所谓,将仍然购买塑料袋来使用”。对于每个塑料袋应该收多少钱,调查显示,26%的人认为1角最为合适,而6%的消费者认为每个袋子卖2角合适,而认为3角、5角、8角的分别占到9%、8%和11%,而认为1元以上的只有1%。

(四)企业的举措

在一些商家的商场或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提倡“绿色消费”、“少用一个塑料袋”等宣传标语,除此之外,商家为此而采取的相关行为和措施却很少能够看到。将理念和倡导正在变为行动的企业中麦德龙、家乐福、宜家等走在了前头。

麦德龙中国公司网站上“常见问题解答”栏目中有“为什么麦德龙不免费提供购物袋?”这样的问题,相应的回答是“我们有两种塑料袋,中号的售价人民币0.3元,大号的售价人民币0.5元。麦德龙鼓励我们的顾客为了环保重复使用这些高质量的购物袋。”

家乐福也在一些门店开通了“绿色”付费通道,使购买环保购物袋的顾客可以使用专用“绿色”通道结账而节省排队等候的时间。

宜家中国北京的公司网站上有“蓝色购物袋,商场经理好推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商家、更具体、更有效的举措。但,事实上,很难让我们看到。四、企业行为缺失或部分缺失。为什么?怎么办?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措施的有效实施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法律、制度和公众意愿为依据,管理为落实的手段。笔者认为,治理包装污染也需要技术、制度、管理三足鼎立。同时,包装污染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体应该是由政府、企业、公众(包括学者)组成的三位一体。而本文上一个问题的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治理包装污染工作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三者中企业行为缺乏或部分缺失。那么,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呢?

下面,从学者的探讨中我们可以部分地得到答案。

早在1972年,William N.Gun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题为“包装者和环境的挑战”(Packagers and theenvironmental challenge)一文的开篇就指出:“高成本、政府环境标准的不一致以及技术的不确定,使得包装问题解决的进程步履维艰,但是,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企业界的态度。”文章还指出:“对于商家而言,现代化的包装意味着销售额;而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包装意味着的却是街道上和公园里的垃圾、成堆的固体废弃物以及它对环境的威胁。”关于企业该有的作为,文章指出,“商界领袖面对的包装问题有哪些?他们计划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固体垃圾处理技术有哪些变化?商界领袖在包装问题上能做些什么?他们是否把包装问题列为与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市场营销目标以及企业对公众利益的关注同样地位的问题?”针对当时美国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一些企业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但从总体上考察,企业的作为还差得很远。”关于解决的途径,作者认为:“包装问题的解决与其说依赖于技术革新不如说依赖于组织和管理的革新”;“解决问题最大的障碍也许是人们心理上的问题,如人们对垃圾的态度。”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强调:“商界人士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包装废弃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污染物是关乎公众健康的严肃问题,商界必须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我们不仅是包装和产品的生产者,我们还是态度的生产者。这是我们必须和能够改变的,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的事情”。

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这些年来,环境问题已经变为一个

影响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企业高管人员将1990年代称为‘环境的十年’。许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变得更加体现对环境的友好,许多企业开始使用对环境更为友好的包装材料。同时,环境问题影响着物流的众多决策,包括整个价值链上的原材料的获取,内部物流以及外部物流。关于原材料的获Murphy、Paul R.Poist和Ichard F.从来自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物流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企业中随机抽取450家企业(包括制造业和商业企业),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28%。研究表明,在回应调查的企业中,有超过80%的企业已经从战略的高度实施原材料的循环和降耗,有75%的企业已经从战略的高度实施原材料的再利用。

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资源压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经济影响的代价过高,环境污染的破坏过于严重。我们不能不说企业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企业生产成本中环境成本不完全,将负担转嫁给公众和政府,企业也因此缺乏保护环境的压力和动力。取的问题,有些组织明确要求供应商必须满足某种环境限制条件,如ISO14000已经广泛被应用。

研究表明,因为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RL)能够降低产品成本,能够使包装和产品中有毒和无毒的垃圾得到降解,并且能够加强库存管理,改善成本控制,增加收益、改善客户服务,改善公众形象。因而,众多的公司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它是整体物流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现在,许多公司,如施乐、柯达、美孚、惠普、西尔斯等,正采取一种前瞻性的寻求价值的方法(value-seeking approach)开发RL项目。20世纪90年代末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4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策略;环保

塑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为人类的健康以及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带来了危害。相关研究显示,即使将塑料袋埋在地下二十年,其仍然不会自行降解,而且还会污染土壤,对农作物安全、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生产塑料制品的流程与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只需投入少量成本,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许多小作坊和大小企业都批量生产塑料制品,并且流动到市场上,但因为其无法降解,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填埋塑料会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目前垃圾处理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在土壤中埋入塑料和其他垃圾,然而塑料无法降解,即使掩埋得很深,埋藏时间达200年之久,塑料依然和深埋前的状态相差无几,不会发生腐烂降解,并且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老化的农用塑料薄膜通常会直接被农民扔掉,但田间残留的碎片不会分解,因此会使农作物对养分与水分的吸收受到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一些成捆成团的塑料会导致水流堵塞,使城市设施、水利设施等发生故障,甚至引起严重事故。以前人们曾焚烧处理塑料与其他垃圾,不仅污染空气,还会产生有毒烟尘与有害气体,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人体吸入后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乱扔塑料会使视觉环境受到污染。如今无论在湖泊、河流、铁路,还是风景区,我们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随风飘扬,仿佛沙子吹入我们的眼中,使人感到刺痛。由于我国的塑料用量很大,消耗的石油等原料也很多,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会释放雌激素类物质,使人体代谢受到影响。一些动物则因误吞塑料而死亡。

二、白色污染的防治策略

1.要加大力度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警示人们白色污染的各种危害,比如,将公益广告张贴在集贸市场、公交车、学校、社区中,开设专门的电视栏目,在中小学课堂中引入有关的环保知识等,说明颁布“限塑令”的目的和意义,说明将以废旧材料为原料制成的超薄塑料作为食品包装袋的潜在危害等,使人们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从而养成使用环保袋等卫生习惯。

2.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并尽快研究相关技术,开展环保替代品的推广工作

对塑料的使用加以限制很难单纯依靠群众的自律和自觉达到目标,政府需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致力于研发与生产可降解袋、环保袋与便民袋,采用植物纤维、纸浆等作为购物袋的生产原料。政府要对环保袋生产企业给予奖励或补贴,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售价,有利于产品在广大消费者中推广应用。

3.要完善监管机制与约束机制,严格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有关职能部门疏于监管是导致一些小作坊和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政策大量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规政策,发现任何企业违规生产塑料袋后都要严格执行高额罚款等处罚制度,甚至要求工厂停工整顿,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的产生。另外,要调动各职能部门,回收利用废旧塑料,构建专门回收塑料的系统与机构,倡导商家与群众将塑料袋等交给回收机构统一处理。推广合理分类收集与处理生活垃圾,避免大量塑料袋被混入垃圾中接受填埋或焚烧处理。废旧物资回收管理部门应重视回收利用和管理废旧塑料的工作,为物资回收企业提供指导,鼓励其完善回收网点,采取相关措施,如,提供优质服务、利用价格杠杆等有效开展废塑料回收工作,实现规模化分拣与分级利用旧塑料的目标,使塑料资源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4.政府要灵活运用税收杠杆,向塑料使用者征税

相比于收费措施,征税具有强制性,推行难度小,而且可获得显著效果。目前这一措施已经在荷兰、西班牙、德国、瑞士等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通过征收环境税、塑料使用税,再将税收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中,可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减少塑料用量。

白色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会长时间存在,如果不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我们的后代都将受到白色污染的威胁。高中生应切实发挥自身的力量减少白色污染,同时社会大众都应高度重视白色污染问题,了解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预防的同时加强治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海,金芳.充分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加强防治工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3):23-24.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5篇

[论文摘要]坚决抵制白色污染,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6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第7篇

[论文摘要]坚决抵制白色污染,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 旅游 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 经济 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 法律 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 艺术 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 科学 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 文献 :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 教育 ,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