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合集7篇)

时间:2023-11-08 11:02:13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1篇

在学校,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手段,数字化艺术显示了其独到的优势;它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对于被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我国的中小学美术学科虽然在90年代中、末期陆续引进了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但因种种条件限制,大多也仅仅是非常规性、普通性的,只是教师上公开课时才有幸使用的一种具有对外表演性质的“辅导性教学手段”。而且,即便偶尔使用也得依赖他人(学校专职电脑教师),一堂美术公开课,因教师不会自制课件造成的画面构成方面的缺憾或因教师不熟悉电脑操作而导致下半节课无法进行的尴尬场面已是屡见不鲜。眼下,自制课件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事,即使采用简单易用的软件,一个课件也需十几甚至几十小时的工作量,即使每位美术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也难以实现美术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普及。因而,课件制作的科学性、技术性、熟练性、实用性、艺术性等等问题,都有待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都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拓展。当然,这只是教师的状况,至于学生,即使在美术公开课上有幸触摸电脑者也是寥寥无几,他们对电子游戏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电脑美术。殊不知,一堂生动、活泼、充满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美术多媒体公开课的背后,成百上千堂美术课却依然在“现代教育”的门面里延续着以往的旧模式、旧设备,成千上万个孩子仍在接受着旧式的美育方式。这样的公开课,从某种角度来看,已经成了某些旧教学体制、模式的“现代”装饰品!

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已意识到了以上这些问题,并采用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原因是:1.管理不到位,抓而不实。美术学科“小三门”的地位,在某些教育主管部门仍未得到实质性的调整,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美术教育往往有人管而无人抓,有人抓而不得力,得力而不得法。如:很多地方没有美术教育专管人员,或是专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甚至一些地方的美术教育专管人员由其他学科的人员兼职。正是这些“缺欠”和“错位”影响了美术教学工作和美术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抓而不实,搞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和进修教材,考核制度不健全;一些教学部门不管是否有实际办学能力,将教师培训视为“创收途径”,只管“进”而不管“出”。3.美术教育资金短缺――“杯水车薪”,现代教学设施难以健全。一些指定用于美术学科的专用资金,截流挪用现象屡屡发生,资金不到位,现代技术教育成了“无米之炊”,教学质量无从谈起。4.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质量难以确保。由于工作环境和经济收入上的巨大差别,一些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干脆自己成立设计公司,很少有人愿意去地方从事教育工作。5.美术教材改革运作多而实质改进少,往往“换汤不换药”,真正体现前瞻性、关注数字化艺术的好教材并不多见,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参编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凡此种种,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显现出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科技兴国,教育先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学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美术教育必须正视现实,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以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审美素质。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2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 高校建设 探究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内涵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杨海艳(1980-),女,天津市蓟县人。现为天津天狮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信息化。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3篇

美学化教育以“心”为中心,注重体育与艺术的训练,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回归古典接受高雅文化的教化与熏陶,成为野性而又高贵的人,重视内在价值理性的建设;数字化教育以“脑”为中心,注重效率化与普及化,让人类的行为更加经济化与实用化,重视外在工具理性的建设,二者缺一不可构成互补。

当代人类教育片面强调了数字化趋势而轻视了美学化趋势,使人类教育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我看来,电脑与互联网就是新时代的“鸦片”,孩子接触得越早,所受到的不良影响越大,有不少孩子会变得身體、视力变差;信息过量导致过早成熟;心神不定难以静心阅读和思考……在美国高科技中心“硅谷”,许多电脑公司的主管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不学电脑的私立小学去上学,乔布斯也不让自己上小学的孩子玩电脑、看电视。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与了解今天起领导教育变革作用的西方教育:西方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与古罗马,从古希腊与古罗马开始的“博雅教育”就倡导“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优雅”这一伟大的品格。

西方社会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革命”这四百多年的发展以后,国家逐渐进化成了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市场经济、个人主义、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社会,学校教育造就“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家庭教育充满“自由、选择、责任”的价值引导,社会到处都是教堂,充满了教会的教化、启示与心灵的疗伤和灵魂的慰藉,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根本的成功之道。

然而当今的西方文化与西方社会正在越来越沦落成为单向度的技术化统治的物质社会而不能自拔。在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主导下,工具理性大大压抑了价值理性,教育的“沉沦”已成了全世界共同的问题。

今天的西方教育在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主导下迷失了方向,正在失去“博雅教育”这一情趣主义的高贵的精神内涵,被数字化生存的科技爆炸、信息化泛滥、世俗化浪潮掩盖。电脑、互联网与电子游戏正在使全球青少年越来越成为“空心人”,成为缺少精神深度的“白痴”,成为身体虚弱、心无定力与人格萎缩的“垮掉的一代”,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信仰”这五大关系渐行渐远的疏离,学校与个人更多追求的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教育失去了“神圣感”而变得越来越快餐化、工具化、数字化。

教育应该永远是理想主义的事业,要与社会保持距离并引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学校的风气应该永远是人文主义的、精神的,而社会的风气则是功利主义的、物质的,这一升一降就构成了社会精神文化生态的平衡。

人的成长是从个体的自然属性开始的,首先要让孩子成为自由的自然人。凡是没有亲近大地、亲近自然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少阳光与大地的哺育,身、心、灵的发育都不会健全。事实上,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电子网络与游戏给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严重挑战,据美国临床心理治疗专家介绍,美国因上网与电玩成瘾的中学生占8.7%,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我认为互联网的价值一半在建设一半在破坏;一半是进步一半是堕落;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家庭与学校稍不注意,就会毁掉孩子的前程与幸福。

回归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围绕“科学技术本体论”来展开的,倡导的是“工具理性高于价值理性”,“数、理、化”的价值高于“音、体、美”的价值。这种片面价值的发展,使当代社会出现了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严重失衡。于是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并迫使人类提出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

尼采提出了“艺术本体论”的社会发展观,倡导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艺术作为本体价值将超越科学技术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价值中心。在现在这个特定的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使感性的审美精神找到一条通向心灵的道路,并唤起一种渴望、一种内在的冲动,让美成为现实的种种形式。

正如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说:“我们必须将这片土地由冰冷无情的工厂改造为花园……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头顶出现清透的蓝天,脚下长出茵茵的青草,工人们可以恢复享受四季之美好,博物馆与学校不再是专属于有钱人的消遣,大地之美被重新交还给大众。”

显然,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风险社会,规避风险的一个主要的办法就是要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实现由“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型。

教育要从“养心”开始,要回归天道、自然、传统、原始、农业社会,倡导“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学习第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的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

培养“文明人”与“工具人”相结合的人才

整个人类要由“培养工具人”的教育体系转型为“培养文明人与培养工具人”相平衡的教育体系,整个教育体系在学生12岁以前,以“培养文明人”为中心展开,12岁以后,以“培养工具人”为中心展开,把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作为教育奋斗的终极目标,这样,个体心胸、境界与格局变大,层次变高,眼界也就开阔了,就能看到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就能把个体的成长同人类的文明进步联系起来,这样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既能享受感性也能享受理性的狂欢,既能充分享受人类的精神文明,又能充分享受人类的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从变“心”开始——从“美”开始,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4篇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 人文意蕴 缺失 回归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产品的普及,一股强劲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向我们袭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然而我们在享受数字化教育福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数字化教育过程中人文意蕴的缺失。

一、数字化教育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我们已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教育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潮流。数字化教育包括非常丰富的内容,如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校园等等。具有如此宽广的范畴,我们无法用一个准确的定义去界定数字化教育,而仅仅是将数字化教育作为对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概括。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化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何为数字化

数字化原本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处理加工、传输、存储都是以二进制数(即0和1)的形式来进行的,我们将二进制数的一个位称作一个bit(比特),并用bit来表示计算机所有的信息对象和计算机指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亦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今的数字化已不再是最初0和1组合的比特数据,它大大超越了静态、直观的数字符号的本意。0和1的不同组合,种种不同的0和1的字符串,在构造着生动、形象、更具仿真效果的世界图象。如果说通讯和交往工具是一个时代的主要标志,那么,数字化以其不同于农业时代的信鸽、驿站,工业时代的电话、电报等通讯和交往工具,引领着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1]。如今数字化时代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迈入了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最新发展阶段,而数字化教育正是这一阶段的产物。

2.数字化教育的特征

(1)开放性

数字化教育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领域的开放性。现如今,我们谈及数字化教育,总是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校园等等。然而,数字化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某一领域的数字化,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几乎都被卷入数字化的潮流之中。其次是交往的开放性。数字化的语言,以其特有的便捷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拓展了空间的范围,不仅给教育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还将人们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展。除此之外,也使得教育自身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以更加自由便捷的途径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为丰富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再次是思维的开放性。数字化的巨浪帮助人们冲破了以往狭隘、固定、封闭的牢笼,摆脱了思维的桎梏,向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开放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质疑、交流、学习,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最后是价值的开放性。置身数字化教育的人们,有着多样的信息获取途径,海量的信息资源,加之数字化教育下人们思维更加开放,使得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观点、价值观念也随之变得多元化,而数字化教育以一个开放的价值态度允许多元化价值的存在。

(2)跨时空性

数字化教育的跨时空性,首先表现在促使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由教育发展的外部因素转变内部因素,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教育自身体制、政策的改革还是教育内部人们教与学方式的变化,其背后重要的推动力正是时间与空间因素的改变。其次数字化教育不仅仅只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是一个对时空进行重组的进程。正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才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拥有技术支持与保障,让教育全球化成为可能。最后,数字化教育并非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稳定结构基础之上,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传统教育的生命在数字化教育的进程中依旧延续。

(3)虚拟性

数字化教育的虚拟性,表现为数字化教育营造的空间,不仅是实现符号流动、信息交换的场所,还可以满足教育活动的特殊需求。凭借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在网络空间虚拟出一个类似现实社会的生存空间。虽然只是一个由0和1数字符号编码交织而成的空间,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却能够实现模拟真实世界的效果,使数字化教育中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4)符号性

数字化教育的符号性,表现在数字化教育为教育领域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教育生活,处于数字化教育生活中的人也被简化为其中的一个符号。如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方式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2]。在数字化的教育生活中,人们作为符号动物充分发挥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最大限度地摆脱物质现实的束缚,用新的符号组合表达个体内心的想法,不断扩展自己的思维,扩大和超越现实世界的有限性。

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看到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教育变得强大起来,学习变得自由,思维变得开拓,教学变得轻松,资源变得丰富,环境变得智能等等。然而我们在享受数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数字化教育推进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教育自身的特征,极易造成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背离教育的宗旨。

二、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

我国关于“人文”的记载最早见于《易・贲卦・彖传》:“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而在西方,人文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虽然没有完全与之对应的“人文”一词,而只有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等表达,但我们可以通过humanity之前的词culture和pedagogy发现,其含义就是指人经过培育而显现为人。教育学是育人之学,是以个体成人为根本指向的学科,人文品行理应是教育的基本品行[4]。因此教育中理应有着深厚的人文意蕴才可以充分实现对人的关照。然而,在数字化教育进程中却极易产生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

1.情感教育欠缺

情感是人类一项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认知、动作技能难以取代的作用,所以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当中,将情感目标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数字化教育现实中却存在着情感教育欠缺的情况。首先,数字化教育中的教师可以凭借数字化技术轻松实现对学习者的知识传授,这种以数字化技术为渠道的教学虽然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现实课堂教学,但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学环境之中,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动作交流、表情交流、情感交流,不免使得数字化课堂沦为只是对知识机械、枯燥的传递,忽略了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更难以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其次,情感是人类一项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是难以实现显性观察、准确测量的,不像知识那样可以实现准确的编码、易于量化,实现数字化技术的传播。即使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中有意识地实施情感教育,客观的现实困难也使得教师望而却步。最后,数字化教育营造的是一种虚拟化、开放式的教育环境,学习者是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像传统教育方式那样,每个人都处于班集体之中。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彼此独立的个体身份极易造成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淡漠、情感薄弱,对于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2.教育功能单一

数字化教育中存在教育功能单一化倾向。数字化教育中,技术的威力在不断地增强,借助技术,学习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技术,学习者在不依赖教育者的前提下仍可能以便捷有效的途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这使得教育者的知识权威地位一落千丈,同时,对学习者在人格塑造、道德引导、文化熏陶、情感影响方面的作用也大大减弱。教育已不再是与人的精神相契合、追求智慧、传承文化的活动,而是逐渐演变成单纯的知识获取手段,技能的训练。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社会化、个性化、个体享用功能丧失,处于这样的教育之中,人也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3.交往陷入困境

数字化教育中的人们在交往时常陷入困境。马克思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指出对物的依赖所造成的新桎梏,然而,随着工具理性主义和技术理性主义的出现,技术环境下人的困境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化教育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习者营造出一个广阔、丰富、多样、新奇的学习环境,这是一个由数字化符号交织而成的环境,环境中的人们不必考虑原有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背景环境、规范约束,充分显示着公平、自由、平等,张扬了人们的个性。然而,这样的环境却让人们的交往陷入困境。一方面,自我约束能力较低的个体,容易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发生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造成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给自己与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容易产生对这种环境的依赖,甚至沉溺于这种环境,导致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能力退化,甚至造成对现实社会的淡漠、麻木甚至厌倦、逃避。

4.个体异化

数字化教育中存在个体的异化现象。数字化教育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发展教育,促进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就当前现实状况而言,似乎有悖于数字化教育建设的初衷。首先是个体独立思维的退化。数字化的教育环境,为个体的学习提供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提供的资源不仅有文本,更有绘声绘色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源。加之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于纸质的文字读本,他们更青睐图片、视频带来的强烈刺激。相对于独立思考探索问题,他们更喜欢唾手可得的网络搜索。原本希望数字化教育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更全面的发展,怎奈在数字化技术的包围下学习者异化为没有思考、只会搜索的机器。其次是沉溺于娱乐,难以自拔。数字化教育中网络学习、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等,无论对于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于正在发展变化的青少年,原本是学习利器的网络,却变成了游戏欢乐的新天地,他们沉溺其中,被网络所“奴役”,严重影响着身心发展。最后是人们面临变为符号的危险。数字化教育是社会在数字化时展的重要进程,在这个由0和1数字符号编码的时代环境下,人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符号。符号本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创设的,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下,符号却反过来成为控制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如沉溺于虚拟世界而迷失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性;又如虚拟与现实的混淆,造成主体的判断力缺失[5]。人们如同符号一般,迷茫地生活在数字化世界之中。

数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蕴的种种缺失,既与数字化技术本身的不足有关系,也与人们应用的不恰当有关。既然发现了数字化教育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极力扭转,以确保数字化教育的发展不会背离初衷。

三、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回归

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人的事业,数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蕴的缺失已不容忽视。以何种途径才可以促使数字化教育中缺失的人文意蕴早日回归?该问题解决的关键要落实到人,要对数字化教育中的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把握。

1.以人为本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其对象都是指向人,而优秀的教育更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要充分地认识到,人不仅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诸方面存在有机整体性,而且在有机体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和谐一致[6]。

(1)在数字化教育中确定人文教育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对主体的态度确立、行为的指引和调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人文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是数字化教育发展中的必要环节。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习者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们传递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人文关怀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7]。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才可以确保数字化教育下教育者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对学习者实施道德、精神、人格等方面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2)要摒弃技术至上的理念

当今的数字化教育发展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异化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至上理念作祟。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技术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地位,人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主体,而成为附庸。因此,我们要让人重新回到教育的核心位置。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更要注重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人们在知、情、意融合的高级智慧思维方面的潜力。

(3)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要创设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

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应是以人为中心的,强调数字化教育服务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类开放式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生活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方面精神生活的需求[8]。

2.回归现实生活

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不是我们的家园,现实的生活世界才是我们最根本的生活家园。数字化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任何脱离生活的教育都无法真正实现对人的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经明确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我们在教育中既要认识到人的个体性的存在,更要认识人的社会性的存在。因为人类真正的学习活动是发生在他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中的,其最终的目的也是要服务于个体的社会生活的。

回归现实生活并不意味着数字化教育就要抛弃虚拟世界,彻底地回归到生活世界,而是要求数字化教育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保持合理的距离,既不要模糊了彼此之间的界限、混淆在一起,又不要完全地对立隔绝。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与数字化教育都是教育发展的潮流,现实的生活世界不仅奠定了人类个体存在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化教育发展壮大所要牢牢抓住的坚实根基。我们的数字化教育发展之所以会陷入当前的尴尬境遇,其原因是我们没有妥善处理好现实与虚拟两者的关系,没有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3.数字化人文资源的开发

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善于利用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利的一面。我们可以选取古代经典、区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现实生活中富有人文情怀的素材,利用数字化技术加以开发,成为数字化教育中宝贵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在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性与多样性的同时,更要保证教学资源的人性化,不仅要有认知、技能的成分,更要有融合道德、情感、精神的元素。除此之外,选取的教学资源也应更多地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学习者在数字化教育中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人,能够让学习者通过汲取数字化人文资源的营养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4.情感互动的教学设计

以往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情感教育目标易被忽略或难以得到较好的实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教学设计者对情感教育因素的忽视导致设计不周;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不够。在今后的数字化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做到这样几点:一是要将情感教育目标纳入数字化教育实践的目标行列中去。二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有利条件,为学习者营造一个利于情感互动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要增加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保证在数字化的环境下教育者与学习者都能获得现实般的情感体验。三是要挖掘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选取更多具备知识性、情感性价值的教学资源,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兼具情感教育。针对教学资源中不同的情感素材,采取不同的策略手段加以实施。开发智能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变得人性化、智能化,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教学资源进行情感互动。

数字化教育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为教育带来了新面貌,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应正视并妥善处理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让数字化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和积极作用,让技术真正起到推动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宗豪.数字化与人文精神[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 周易[M].张善文,译.广州:广东省花城出版社,2001.

[4] 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人文意蕴[J].教育研究,2008(11).

[5] 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1).

[6] 张斌贤,褚洪启.西方教育思想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5篇

>>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应用新路 论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 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探索 数字化可视三维教z数字化可视三维教材在医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中的应用探索 对数字化高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探析 数字化环境下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深度分析数字化阅读的影响与将来 数字化出版与阅读的个性化 发展数字化矿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云计算与数字化校园的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化背后的坚持与探索 三维数字化平安社区建设探索 居民小区数字化社区构建方案探索 “数字化校园”推动教育创新 数字化抽油机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服装款式与版型教学的数字化创新 “关联时代”的数字化阅读 漫步云端的数字化阅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

[2]朱咫渝,史雯.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J].现代情报,2011(2):26-29.

[3]中共长春市委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N]. 吉林日报,2011-11-24(6).

[4] 李慧勤,李波. i-阅读实验室 互联网时代推动全民阅读的创举[N].中国电大报,2015-11-10(2).

[5]孙久山,谢复玉,李波.长春市民阅读指导读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5.

Abstract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s, digital reading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Changchu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 of the Open University to construct digital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construct the I-reading website and the reading WeChat platform to provide support for digital reading. Meanwhile, it conducts the offline read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extending reading, sets up the government-community-school tripartite joint guarantee mechanism, constructs learning port t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reading and the reg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6篇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终生性的医学教育方式,贯穿于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中。由于医学进步日新月异,而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更新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因此大力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医院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促进学习型医院的形成,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1 数字化学习的涵义及特点

1.1 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高度共享性及通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能较好地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数字化学习使学习内容的时效性更强,比如出现像SARS、禽流感等新的流行病期间,卫生行政部门在其网站上相关的学习资料,各地医务人员借助网络可以即时知道专家制定的诊疗指南。

1.2 学习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专业需要、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好医生网站上就开设有继续医学教育的平台,医务人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2]。

1.3 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聊天室、电子邮件、公告板和网络传呼机等工具,选择独立学习、团队协作学习、分组讨论学习、远程互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比如网上“虚拟患者”为学习者提供医学病例情境,指导学习者对情境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网络环境下,有着相同学习兴趣的医务人员可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在相关网站的交流平台上学习、讨论、交流。

1.4 降低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成本: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医务人员不用离院就可以参加学习,节省了学习成本。通过开展数字化学习,在医院里面就可以普及继续医学教育,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1.5 缩小了地区之间的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差异:一些边远地区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继续医学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数字化学习,在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有机会接受著名专家、教授的授课。

2 继续医学教育中数字化学习的实施

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是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上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特性。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和数字化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协商合作、实践创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医院要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实施数字化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构建医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先要加强医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医务人员的办公室。其次要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医院的数字化医学信息知识资源包括各种医学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学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经过整合以后为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者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医院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医务人员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2.2 加强员工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员工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继续医学教育仅仅依靠新知识的传播是不够的,必须唤起医院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发展员工个人的潜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培养他们独立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3]。在信息社会里,终身学习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信息素质,只有具备相应的信息素质才能很好的适应数字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医院的继续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使他们具备检索、评估、利用、传播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使员工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检索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诸如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并能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利用恰当的检索策略,通过合适的途径从各种数字化资源中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高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3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以个人分散式的学习为主,不同于传统的集中上课学习,因此必需探索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方法,在构建数字学习平台时考虑到如何让学习者和授课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学习者之间如何进行交流,如何确定学习者完成相应的学时,如何授与学分等等。参考当前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医院可以通过员工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进行注册,员工根据个人的学科专长、实际工作需求和学习时间,选择适宜的课程,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能获得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即所谓终结性评价。

此外,还可利用博客(Blog)进行形成性评价。Blog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相比较而言也是一种较严肃的沟通工具。利用Blog构造学习者的电子档案袋,真实、客观、全面地评价学习成果。通过在Blog中记录学习者所完成的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情况,从学习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心理等方面全面评价学习者,而不是简单地针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总之,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改善现有的评价机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继续医学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

[2] 马 敏.现代远程教育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76.

[3] 冼利青,吴少林.论信息社会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3.

数字化教育与教育数字化第7篇

关键词: 数字化 大学教育 教学模式

数字化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它的出现为大学教育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现代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这种有效的整合,以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它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可以整体协调、和谐发展。数字化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更有效地利用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笔者就数字化对大学教育影响的一个侧面――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进一步探讨数字化对大学教育带来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数字化对大学教学模式带来的变革之前,首先要探讨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1.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论中最早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我国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教学模式的介绍与引进”、“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三个阶段①。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关注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师成长的教学模式;关注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关注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关注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其中关注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是由校园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催生的相关研究。

2.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结构

(1)教学模式的概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的定义是由乔伊斯和威尔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教材、指导课堂或改进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②

目前,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③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教学式样。即: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④还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范畴,它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种教与学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是建设教学环境和运用教学软件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2)教学模式的结构。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组成。教学模式的各要素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制约着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师生组合是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排方式;条件是教学模式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评价是人们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模式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评价如果没有达成,则促使调整操作程序、师生组合等,以便使教学模式进一步得以改造和完善。⑥

教学模式大致就是由这几个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数字化的加速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使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受到质疑,大学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人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成为人们再度思考的话题。数字化给大学教育带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数字化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带来影响。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教学思想发生变革,大学的理念在更新,这使大学必须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加速了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导致大学教学模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2.数字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带来的便捷,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再是仅限于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尤其是对于独立思维意识较强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影响更加深远。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它的利用和推广,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动摇了传统的教师地位和职能。

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转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网络的便捷性为每个人都带来新的知识,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有时候,学生从网络上获得的知识甚至比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更多。纯粹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大学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完成自身知识的数字化,不断通过数字空间扩展自身的知识层面,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网络课堂,与学生建立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4.数字化优化了师生组合,有利于教学评价。

数字化网络时代构建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角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实现师生的最佳组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师生更多体现为互相沟通交流,在对话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在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下,更容易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利于实现教学评价。

5.数字化给大学的教与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大学的校园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再是过去的“教室、教材、黑板、粉笔”时代,而是向“教室、教材、黑板、粉笔”与“网络信息、数字屏幕、敲击键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教学的最有效功能,教师与学生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教与学相对变得更加轻松,更有可选择性。

6.数字化使大学教学效果的发挥达到了极致。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传授内容声、图、文并茂。一些复杂的图形、实际发生微观变化的过程、高度精密的计算过程等通过数字化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使得一些认知过程简单化、简约化,给教学过程带来一系列便利,使得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熟练掌握数字化的各类软硬件设备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知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繁荣了数字化产业本身,而且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大学作为数字化的发源地更应该率先从高等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数字化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使得社会分工和人员角色都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的核心,这就要求必须对大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乘着数字化的东风大规模进行改革,使现代的大学教学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然,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教育带来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对大学教师和学生是严峻的考验。正如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指出:“信息科技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数字化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发展契机。顺应信息时代的变革,顺利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大学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52.

②丁证霖,赵中建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1.

参考文献:

[1]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1-55.

[2]丁证霖,赵中建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

[3]崔屹.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