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时间:2023-05-11 17:54:11
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内容摘要: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能否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对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测度我国31个省份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的基础上,就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第二,流通业数字化在整体上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存在显著异质性,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消费支出差距,对其他消费支出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关键词:流通业;数字化;城乡居民消费

一、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交易成本下降、流通效率提高以及交易方式向线上的转移势必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城乡居民间存在较大消费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030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916元。因此,深入探究流通数字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樊玲和刘凯(2022)从交易成本和技术创新角度探究数字化对流通效率的影响,认为流通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降低流通成本,并且流通企业可以引进数字技术全方位改进传统物流、数字流、商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方式,从而实现技术创新,提高流通效率。耿晓(2022)等人以赵州雪花梨为研究对象,对其数字化流通进行了相应研究,其认为在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赵州雪花梨的数字化流通方式具有受众广、应用场景多、竞争压力大的特点,因此需要运用互联网,提高消费者黏性、丰富运用场景以及实现产业化竞争的方式促进赵州雪花梨流通数字化效率的提高。江骏(2022)等人认为当前农业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郝爱民和任禛(2022)在对流通数字化和制造业韧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对二者交互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流通数字化改造可以促进本地流通数字化发展,但对本地制造业韧性的提升会造成负面影响;邻近地区制造业韧性增强将阻碍本地流通数字化转型发展,但会增强本地制造业韧性,因此要统筹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耦合发展,形成产业间协调联动机制。刘雷(2022)认为流通数字化的三个维度——流通产业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以及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都将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并且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流通数字化不仅从整体上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发展,而且流通数字化的三个维度也对农村现代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商和消费者的纽带,其与居民消费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刘风云(2022)探讨了流通业数字化对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流通数字化提升了供应链流转效率,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实证结果证实了流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潘建伟和肖瑞琪(2022)认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流通业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流通效率,从而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还可以促生新业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需求;更可以有效传递市场信息,保障消费者权益。郑彩云(2022)等人以居民服务型消费为中介变量,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型消费水平提升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对数字经济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服务型消费水平越高,数字经济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越大。综上所述,关于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方面,学术界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于流通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尚未深入,尤其是流通业数字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实际上,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枢纽,其数字化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居民消费活动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流通业数字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探究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对城乡居民不同消费项目的影响。

三、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测度

(一)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产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网络技术为重要信息交换渠道,从而促进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因此,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考察数字技术在该产业中的整体使用情况,而任何一个单一指标均不足以反映行业数字化水平。因此本文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可得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原理,从流通产业数字化、流通设施数字化、流通金融数字化三方面建立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流通产业数字化: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以电子商务为主线,通过流通业发展总体状况以及电子商务在流通业中的比重来衡量流通产业数字化水平。流通设施数字化:流通业数字化的基础支撑。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结合投递线路长度来综合反映流通设施数字化水平。流通金融数字化: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将为大规模商品流通提供资金保障。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流通业对于资金以及结算便捷程度的需求大大增加。无论是大宗商品交易还是零散商品交易,资金能否快速便捷的完成结算直接关系交易成本,从而影响流通业效率。本文选择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所测得的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来衡量流通业金融数字化水平。

(二)流通业数字化水平测度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流通业数字化水平,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统计年鉴》。本文使用SPPS 26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由于各数据单位不同、量纲不同,因此在进行测度之前使用均值法对各变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分析。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还要对各变量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以判断数据是否适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表2可知,KMO值为0.816,巴特利特近似卡方值为2971.499,表明本文所选取的变量数据非常适用于主成分分析法。然后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最后得出我国流通数字化水平综合值,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总体上我国各省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各省份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综合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分区域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省市流通业数字化水平排在前列;天津、河北、辽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中部省市流通业数字化水平次之;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市流通业数字化水平最为落后。我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从沿海到内陆地区逐步降低的阶梯式布局。东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引领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向;中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次之,注重全面普及化发展;西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潜力巨大。我国流通业数字化水平有如此布局并不难理解。首先,就流通产业数字化方面而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多样化、高级化发展,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繁荣发展。繁荣发展的市场需要规模更大的流通业与之相匹配,从而推动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并且,东部地区开放时间较早,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居民消费习惯向线上交易转变,推动我国东部地区流通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其次,从流通设施数字化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数字技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所需的数字化基础条件较好。并且,由于东部地区快递投递线路更加密集,长度更长,为居民网络消费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有利于线上交易发展,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最后,从流通金融数字化方面来看,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资金支持。东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程度更高,数字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成熟,使得东部地区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更高,为当地流通企业提供高质量、及时、适当的金融服务,从而解决流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为检验流通数字化转型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模型:RCDi,t=α0+α1CDIi,t+α2Xi,t+εi,t其中,RCDi,t表示i省份t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被解释变量;CDIi,t表示i省份t年的流通数字化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X表示一组控制变量;ε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RCD)。根据对居民消费支出构成的分类,本文选择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比来衡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以分析流通数字化转型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影响。核心解释变量:流通数字化水平(CDI)。本文选择上文测得的各省份流通业数字化指数来衡量流通数字化水平。控制变量:收入差距(IND),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来衡量各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政支持(GOV),政府财政支出会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择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各省份财政支持水平;城镇化率(CITY),城镇化率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城镇人口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来衡量各地区城镇化率。

(三)数据来源本文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港澳台地区除外)为研究对象,以2015-2020年为研究周期,数据来自2016-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各变量通过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经过豪斯曼检验,本文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表4可知,流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有积极意义,流通数字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0.13个百分点,并且该结果在5%水平下显著。不难看出,流通数字化在优化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中所发挥的作用。流通数字化带来商品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场景向线上转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对居民消费活动的限制,农村居民可以购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激发其消费潜能。并且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上涨。流通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市场信息快速传递,缓解了农村居民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使其扩大消费。流通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还可以通过收入效应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即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可以缩短农产品销售周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从而扩大消费支出。具体到不同项目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中,根据表5可表32015-2020年各省份流通业数字化水平测度结果DigitalCirculation以发现:流通数字化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差距,流通数字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差距缩小0.24个百分点;流通数字化对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差距缩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衣着作为生存必需品,价格差异十分巨大,国际奢侈品服装的价格十分昂贵,但高收入人群可以承受相关消费支出,并主要从消费中获取品牌价值和满足感,由此造成流通数字化对缩小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并不显著;流通数字化发展不仅不能缩小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差距,反而扩大了该差距,原因可能在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城镇中的旧房改造推高了房价,农村居民购房压力大增;流通数字化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差距,流通数字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差距缩小0.54个百分点;流通数字化对缩小城乡居民教育、医疗消费支出差距的作用并不显著,这可能在于教育、医疗等属于服务型消费的范畴,故传统流通渠道数字化发展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各省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我国2015-2020年省域数据,就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现有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第二,流通业数字化在整体上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存在显著异质性,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食品烟酒、交通通信等消费支出差距,对其他消费支出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进一步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建设,推进光缆铺设,提高信号基站建设密度,加强对农村地区软件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覆盖广度,为农村地区实现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流通提供基础保障,进而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其次,重视数字金融发挥的作用。促进数字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推广,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针对流通企业推出相应的进入服务,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资金保障。必要的时候,政府应及时推出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政策,促进流通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最后,正视地区间发展差距。我国幅员辽阔,各省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相当差距,要正视各省份在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不仅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更要缩小区域间居民消费差距。

参考文献:

1.樊玲,刘凯.数字化发展对我国流通效率提升的影响—基于区域异质性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2(21)

2.耿晓,张茜,袁菲.产业互联网视野下赵州雪花梨流通数字化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20)

3.江骏,起扬,柴仝,杨爱洁.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意义及实现方法[J].农场经济管理,2022(10)

4.郝爱民,任禛.流通数字化与制造业韧性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8)

5.刘雷.流通数字化建设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2(19)

作者:张进 博士生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