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产业现状(合集7篇)

时间:2023-10-19 10:39:25
医药产业现状

医药产业现状第1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创业板;医药行业

据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表明:在2011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医药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近几年来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选择。创业板医药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后继企业,如何在产能过剩的寰持校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又可以对我国重大医疗技术突破起到助力作用的双赢处境,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加强基因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力争走在国际前列。

本文拟选取2011年至2015年创业板医药行业为样本,进行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1)为了保证单一样本数据的充分性,本文选取2011年以前以上市的公司(2)为了便于区域研究与对比,本文对所有创业板医药行业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共5个区域。最终得到19家共95个样本。

一、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一)基本情况。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总量在2011年至2015年5年中发展迅速。从2011年的5.12亿元到2015年的24.68亿元,足足翻了将近5倍。其中,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分水岭,2013年前无形资产总额增速迅猛,2013年后增速趋于平缓,同时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29.86亿元。

(二)结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著作权等。本文依照无形资产在创业板医药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将其无形资产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土地使用权,因其在无形资产中占比很大,所以将其列为一类。第二类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拥有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工业设计权及商业机密等。此外,非专利技术虽然在法律上不受保护,但企业特有的经济利益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非专利技术划归为知识产权。对于创业版医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创造利润与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将其列为一类。第三类为其他,主要包括软件等对创业板医药企业不太重要的无形资产。(见表1)

由表1我们可知: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经历了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长后,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5.70%,之后该比例趋于稳定,在均值5.51%左右上下浮动。在知识产权比重方面,除2014年较前后年略有下降外,呈现出年年上涨的趋势,但5年内年均增长率仅为1.41 %。至 2014年其总体占比仍未突破30%。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速度缓慢。在土地使用权比重方面,其最高占比可达无形资产总额的73.56%,最低也达到无形资产总额的62.62%。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创业板医药公司整体无形资产结构不太合理作为无形资产的核心知识产权,竟不足无形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专利比较

表2介绍了2011年至2015年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的发展变化。从上图我们发现,专利权总数从2010年的76项,到2015年已达621项,在短短的5年之中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足足翻了8.17倍。其中在2011年至2015年@5年间,我国创业板医药行业的发明性专利年年以高于30%以上的增长率迅速增长,尤其在2011年至2012年增长率达到了57.5%。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数量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此外,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企业所持有的专利权被分为发明型、外观设计型与实用新型三类。由于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新药的研发和对已有配方的改进,而这些主要依赖于企业专利权中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部分。因此,考察这两类专利权的占比也是衡量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从表二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在数量上,不论是发明型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这两者都在5年内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次在所占比重方面,两者占比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分别为55.26%、65.07%、82.37%、88.51%、92.91%,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良好趋势,平均占比以达专利权总数的76.82%。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整体上,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在数量上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结构上处于较为合理的良性状态。

三、研究结论

(一)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整体结构不太合理,但这一情况在某些区域内正在得到逐步的扭转。土地使用权占比过重和知识产权占比过少,一直是我国无形资产结构问题的通病。这点从创业板医药企业土地使用权平均占比为66.33%,而知识产权平均占比仅为22.88%就可以看出。但细化到区域内,我们就可以发现,有些地区无形资产结构不光优于全国整体结构,同时无形资产结构的合理化趋势也十分明显。例如,华北地区医药企业在2011年土地使用权的比重为84.92%,知识产权比重仅有11.10%;而到了2015年其土地使用权已降到53.16%,知识产权比重以上升至30.96%。

(二)在专利权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整体布局比较合理,但内部差距较大。总体上,发明设计型和实用新型两类专利权平均已占到总专利数的79%,这说明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整体实用性强,质量较高。但细化到个体后,差异仍然很大,专利较多的企业年平均专利有二、三十件专利,而专利较少的企业年平均专利不足一件。

参考文献:

[1]Big data.http:///it-glossary/bigdata.

[2]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J].Nature,2008,455:1-136.

医药产业现状第2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创业板;医药行业

据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表明:在2011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医药行业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近几年来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选择。创业板医药企业作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后继企业,如何在产能过剩的囧境中,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又可以对我国重大医疗技术突破起到助力作用的双赢处境,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提升药品质量,加强基因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研发,力争走在国际前列。本文拟选取2011年至2015年创业板医药行业为样本,进行无形资产现状研究。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本文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1)为了保证单一样本数据的充分性,本文选取2011年以前以上市的公司(2)为了便于区域研究与对比,本文对所有创业板医药行业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分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共5个区域。最终得到19家共95个样本。

一、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一)基本情况。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无形资产总量在2011年至2015年5年中发展迅速。从2011年的5.12亿元到2015年的24.68亿元,足足翻了将近5倍。其中,发展势头以2013年为分水岭,2013年前无形资产总额增速迅猛,2013年后增速趋于平缓,同时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29.86亿元。(二)结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界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软件、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著作权等。本文依照无形资产在创业板医药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将其无形资产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土地使用权,因其在无形资产中占比很大,所以将其列为一类。第二类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权利拥有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工业设计权及商业机密等。此外,非专利技术虽然在法律上不受保护,但企业特有的经济利益与其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非专利技术划归为知识产权。对于创业版医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创造利润与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将其列为一类。第三类为其他,主要包括软件等对创业板医药企业不太重要的无形资产。(见表1)由表1我们可知: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经历了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长后,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5.70%,之后该比例趋于稳定,在均值5.51%左右上下浮动。在知识产权比重方面,除2014年较前后年略有下降外,呈现出年年上涨的趋势,但5年内年均增长率仅为1.41%。至2014年其总体占比仍未突破30%。这说明,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速度缓慢。在土地使用权比重方面,其最高占比可达无形资产总额的73.56%,最低也达到无形资产总额的62.62%。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创业板医药公司整体无形资产结构不太合理作为无形资产的核心知识产权,竟不足无形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二、专利比较

表2介绍了2011年至2015年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的发展变化。从上图我们发现,专利权总数从2010年的76项,到2015年已达621项,在短短的5年之中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数足足翻了8.17倍。其中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我国创业板医药行业的发明性专利年年以高于30%以上的增长率迅速增长,尤其在2011年至2012年增长率达到了57.5%。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数量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此外,根据我国专利法相关规定,企业所持有的专利权被分为发明型、外观设计型与实用新型三类。由于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新药的研发和对已有配方的改进,而这些主要依赖于企业专利权中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两部分。因此,考察这两类专利权的占比也是衡量医药企业专利权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从表二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在数量上,不论是发明型专利还是实用新型专利,这两者都在5年内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其次在所占比重方面,两者占比在2011年至2015年这5年间分别为55.26%、65.07%、82.37%、88.51%、92.91%,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良好趋势,平均占比以达专利权总数的76.82%。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整体上,我国创业板医药企业专利权在数量上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结构上处于较为合理的良性状态。

三、研究结论

医药产业现状第3篇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 产业安全 政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1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2-01

1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

1.1 企业效益。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考核企业的效益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资本负债率,并从收入、盈利、运行方面来衡量企业效益。我国的制药企业销售收入还处在很低的水平上,基本上只有美国基准值的10%,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药企业的销售收入勉强能达到美国基准值的30%。制药企业开始发展时,利润的初始水平只有8%,但是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在2012年时已经上升到10.11%。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资本负债率都开始逐渐向正常的运行方向靠近,企业的总体运行处于平稳状态,但是由于企业资本负债率超过了最佳基准值50%,导致了斜率的逆转,增速上也出现的非常大的波动。目前这项的二级指标只能得到73.92分。

1.2 质量监管。每个质量监管考察包括质量水平和监管水平在两个年度三级指标,目前质量水平由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讨论得出的,在2012年时分值为80分。在2012年10月和2011年3月分别出台了新版中国药典和新版GMP的出台,同时对基本药物采取强制实行电子编码监管、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等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制造医药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使监管环境区域完善化。在新版中国药典中明确体提高了药品安全性检测标准,让药品注册申报程序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加强了药品评价工作,同时随着新版GMP的正式实施,行业内部进行了优胜劣汰环节,得到了93.4分的高分。此时这项的指标的得分是86.7分。

1.3 对外依存度。

(1)进口依存度。在了解医药产品的依存度的时候,要将了解的重点放在高附加值产品(西药、生化药和中成药)的进口依存度上,把这些产品与全部的医药产品的进口依存度放在一个平行的指标在了解。把依存度指标空间定值为10%-30%,最好的指标是20%,将全部医药产品依存度的初始水平都设置为10%,在2010年时上升到15%,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平稳的。在2010年时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依存度从最开始的40%上升到52%左右,到2012年时能达到53%。药品的进口依存度分值是442分。

(2)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的评价方式与进口依存度是相似的,而这与数据的变化趋势也是有关联性的。最近几年我国的西药原料药等出口依存度每年都增加不少,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因为企业需要打开国际市场,另一个方面是因为要将过剩的产能进行消化。目前这项指标得分是44.2分。

1.4 环境污染。医药制造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控制好企业的固体废物、废气、废水排放比例,这些废物的排放要占总产值CDP的比例。其中,固体废物的比例由原来的0.21%降到0.17%,废气更是由原来的排放比例0.48%降到0.41%,废水也有了进一步的下降,由原来的1.9%降到1.7%,但是在2012年废水比例反弹到2.2%。从数据上来看,废水的占比是最大的,也有非常的波动。这项二级指标得到了75.4分。

1.5 资源消耗。我国对珍稀和濒危药材管控的都比较严格,同样的要将珍稀和濒危药材进行出口贸易,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出口许可,因此这项的得分是80分。同时,我国还降低了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比例,从2004年的%逐渐降低到2012年的2.8%。这项的二级指标得分是83.2分。

2 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企业产业安全的策略

2.1 加快提升竞争力水平。要将产业的安全度真正提高,必须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医药企业应该把自身的优势作为发展基础,大力的发展特色原材药和高附加值西药制剂等产品,同时可以利用跨国的医药企业在华建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外包。加大培训季度以及研发的机会,利用好外资企业的优良计划外溢效果,加强学习能力,再积极投入到新的一轮竞争中去。在竞争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和研发能力,将企业成功的转型,加大市场的投入,加快前进的步伐,让我国国内的医药企业在国际上打响品牌。

2.2 推动中外医药企业的合作共赢。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经经历多年,外资企业在我国医药市场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了互相渗透,竞争也之间增大。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行为规范准则,包括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定期对话机制,并鼓励企业加入相关的协会组织,不定期的举行行业论坛,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产品研发等合作方式,加强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沟通合作,加强互相信任度,携手同走共赢道路,保证外资医药企业能到我国得到健康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2.3 共同提高医药产业安全的保障能力。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在产业安全领域有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卫生部、商务部、药监局以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对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要有足够的重视度,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要加强,有效发挥产业联系机制的协助效果,按照规定的原则和条例,最快速度的完善医药产业的顺海预警平台,特别是在对在华大宗医药并购案发生前的预警效果,同时在事件发生时后发生后的评估工作,要特别慎重的对待并购事件。与此同时,必须非常了解外资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并购方案,对此情况能及时的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 郭克沙.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工业[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医药产业现状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产业集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石家庄作为传统医药产业基地在经济转型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是石家庄的第一主导产业。产业空间集聚是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强劲发展的的有效模式,是促进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2014年10月25日,石家庄市《高端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方案》得到批复,为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以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为分析对象。

一、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

一般用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来测量产业集中度。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在这个区域比较重要,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可能构成产业集群;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通过测算可以看出,在石家庄生物医药在全省的集聚度高,产业集聚格局形成,具有形成专业化的优势。

二、石家庄市生物医药集聚发展的现状

(一)产业集聚格局形成。通过上面的计算集聚度达到4点多,产业集聚格局形成,具有生物医药技术专业化的优势。目前,石家庄市主要形成了以生产加工为重点的生物产业集聚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孵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生物医药发酵产业为重点的赵县生物产业区,以现代中药和特色药生产为主的栾城生物医药集聚区,以生物医药中间体的加工为主的深泽生物产业集聚区。这些园区有利的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式发展。

(二)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集聚。根据理论以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成功经验都表明核心企业可以很好的促进生物产业集聚。石家庄目前有华药、石药、神威、以岭、四药等全国百强企业,石家庄生物产业区的建设紧紧围绕着这些企业。以岭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新区、华药新工业园位于开发区,神威在栾城生物医药产业区,石药也在开发区建立新厂,这些龙头企业有利的吸引了中小企业向此集聚。以这些龙头企业为中心形成了企业群,很好的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

(三)占有河北省大部分的研发资源。石家庄市集中了河北省95%以上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石家庄拥有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中欧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石家庄市软胶囊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企业属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4家企业拥有部级技术研发中心,9家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以及20余家科研机构和相关高校。

(四)政府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河北政府、石家庄市政府高度重视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河北省政府了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并且加强专项资金的投入,以及引导风险基金投入,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2014年石家庄政府积极申请高端生物制药产业集聚试点区的建设并得到批复,这一试点工作将有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提高产业增加值,促进产业发展。

三、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一)集聚效应不明显。石家庄目前已形成五大生物产业集聚区,但是五大园区的定位是政府规划的的,实际建设发展中产业园区没有严格界定进入企业类型,导致企业随意进入产业园,致使园区缺乏合理规划与分工,产业链条同化,企业只在集聚区内享受了集聚的外部经济,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没有得到利用。此外,由于产业同化,造成各园区之间缺乏协作,生物园区之间的联动创新能来没有得到发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优势以及集聚效应没有真实发挥。

(二)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且产业链没有有效整合。长期以来,石家庄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从事的是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原材料的供应、和中药与特色药的生产,即生产制造环节。这些生产制造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附加值较低,企业利润低。另外,石家庄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整合度较低,虽然通过兼并、重组等优化产业链,但是企业间协作机制不健全,搜寻成本、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产业价值链最优化,通过产业链的协作、整合来降低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资源浪费。

(三)研发创新总体能力较低、技术能力较落后。由于石家庄是传统医药大市,所以多数生物医药企业是在传统医药企业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转型后没有着力生产研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致使产业链中缺乏创新链条中的高成长公司,使产业集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石家庄市一些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困难,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不强,只依靠单一药品生产。此外,由于自身研发、技术较低,无法承担一些外包服务,企业难以发展。

(四)生物医药销售渠道冗长且较窄。目前,石家庄市大多数中小型生物医药生产企业是通过分销的方式销售药品,主要销售渠道是:生产企业―厂商办事处―商―一级中间商―二级中间商―药店或医院。销售渠道中间环节长,这样会造成信息传输较慢,销售效率低下,也势必会影响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的效益。此外,石家庄大部分生物药品销售渠道较窄,销售市场主要是区域市场,覆盖率较低,缺乏大型的、可以覆盖全国市场的医药销售公司,生物医药销售公司普遍较小,这必然会影响生物药品价值的实现,不利于生物药品成果的转化。

(五)产业集聚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聚集不是以内在的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的,产业集聚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状结构的产业链机制尚未形成。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没有建立。二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顾问等为新的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组织不健全,尤其是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企业聚集在生物医药园区。三是“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虽然石家庄市的大学、科研所较为密集,人才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石家庄的许多研究机构、学校隶属于不同的组织,条块分割严重,严重制约着生物医药产业内各主体之间的交流、协作与联合。企业与本地大学、科研所的联系较为松散,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

参考文献:

医药产业现状第5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071-02

0引言

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生物医药产业开启了新的时代。作为一项有着巨大发展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发展高科技的内在要求和趋势方向下,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和动力下,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刻不容缓。

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理所应当地承担着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使命。

1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在无锡市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无锡的生物医药企业中,药品生产企业占5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近300家,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有60余家,传统生物技术产品生产企业20余家,另有一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无锡市目前在江阴、惠山、马山、新区四地建立生物医药重点园区,分别是江阴百桥国际生物科技孵化园、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无锡(马山)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中国太湖生命科技产业园,载体规模共计约40余万平方米,入驻生物医药企业约430多家。

无锡政府要求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紧抓,将无锡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谷”的战略逐步成形。在此过程中,无锡市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从无到有,快速推进,其中一些园区在华东地区已具备一定知名度。具有“华东药谷”美誉的马山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10万平方米载体顺利竣工,第一批50家企业装修入驻阶段;尤其,药明康德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单克隆抗体研发中心”等三个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是由惠山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合作建设,已有A、B、C三个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50多家,海内外博士近80人,硕士及专业人才数百人。无锡新区建立了以生命科技产业为发展方向的太湖国际科技园,目前无锡市最大的生物医药产学研项目“人乳铁蛋白奶牛生物反应器产业化项目”落户新区,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年销售达150亿元。

2无锡生物医药发展的优势及劣势

2.1 无锡生物医药发展的优势无锡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经济水平,同时,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新兴产业之一,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生物医药专家学者。①区位优势。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产业,它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其产业布局主要分布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水平发达、科技能力强、人力资源充沛、投融资环境较好的京津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②政产学研合作基础优势。无锡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实力,特制订《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为了深度挖掘无锡生物医药发展潜力、充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无锡各个生物医药园区不断加大与著名院校以及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科研机构和高级人才。③人力资源优势。无锡作为长三角发达地区的领头羊,近年来经济发展蓬勃,生物医药产业、物联网技术等高端新兴产业受到了高度关注,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产业,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业团队与高端人才。④综合配套及载体建设优势。无锡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综合配套和载体的建设,因为相比其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一项高端技术产业,对载体和配套有更高的要求[2]。无锡先后确定了马山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的“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无锡新药开发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提升设备、提高服务推进了平台项目优质发展,向企业积极开放,为配套设备不完善的中小型企业或研发团队提供试验、检测等相关服务;无锡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2.2 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劣势无锡生物医药虽具有先行优势,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资金投入不足,融资体系不完善。

2.2.1 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不仅是制约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内多数城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关键问题。正在研发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品65%来自北美,25%来自欧洲,7%来自日本,国内生物技术药品原创极少,多为仿制药、旧药新做。尽管无锡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着力研发创新药、药品新剂型,但是鉴于企业规模有限,竞争激烈,多数企业都徘徊于低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低产品利润的恶性循环之中。

2.2.2 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不高生物医药科研成果不能完全产业化或者产业化比例不高甚至偏低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以马山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区为例,自开园以来,入驻了大大小小11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多数企业都是由海归博士领军的高端专业团队,并曾在无锡市“530计划”评审中获得评委的一致肯定。但其中大多数企业的产业化能力不显著。主要原因有:①支持产业化的设备、技术落后。②技术链上下游研发水平差距较大。③产业缺少规模经营。

2.2.3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回报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受益风险大的特点。相比国外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投入多数来源于企业支持的局面,在中国多数城市,即便是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发展较高的城市,如上海北京等,资金投入多数来源于政府。但单靠政府投入毕竟是有限的,无锡市出台了“530计划”“”等政策扶植生物医药企业,给予了优质项目、高端团队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是政府的投入毕竟非常有限,对于高投入的生物医药行业而言,政府的资金资助往往只是杯水车薪。

3加快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探索具有无锡特色的生物医药研发模式,围绕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一下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化能力、完善融资体系、深化制度政策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3.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开发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着力点,也是助推器,只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开发上去的卓有成就的进步才能真正的推动并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创新应该是无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立足点。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现状,注重突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开发。

3.2 提高产业化能力,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目前无锡四大生物医药园区总共引进的近500家医药企业多数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竞争力不足。这些多为尚在发展期、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业化能力,增加企业收益和利润,从而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①加大基础研发,提升产业下游技术发展水平。②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合作、资本合作等方式,把自身的技术特点在得到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本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依托当地政府资源,寻找有发展潜力的相关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创业风险,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③延伸产业链,发展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产业。

3.3 完善融资体系,重视风险投资对生物医药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探寻适合其发展的融资体系,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①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和担保机构“四位合一”的融资模式。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优势,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的资金更多流入生物医药产业信贷领域。②全方位、多形式引进生物医药风险投资。无锡滨湖区、新区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经贸节不仅促成多个重大签约项目,带入上百亿的资金投入,而且给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搭建了桥梁。通过召开风投洽谈会、经贸节等方式,为风投机构寻找优质投资项目创造了机会,也为企业融资创建了新的平台。③发展生物医药风险投资机构,培养专业风险投资人才。鉴于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培养一支具有生物医药专业知识背景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也是当务之急。

3.4 深化制度改革,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推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增强无锡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吸引力,将无锡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城要在政策环境上做足文章。①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政策。②政府加大融资支持政策。除了政府的直接资金支持外,通过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和管理,规范投资市场行为,使生物医药企业融资过程更为规范化、制度化和透明化。③在财税、地价、基础资源、后勤服务等方面为卓有成就和颇具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制订一系列深入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医药企业聚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效应,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④引导多重运作模式。政府通过积极引导,以企业发展需要为根本原则,开拓多方合作、技术、资本、人力等多种资源共享的运作模式,有效推动初创型企业的发展,促进园区产业链的完善和运作效率的提高。

4结语

虽然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在无锡市政府的扶持下,通过建立江阴、惠山、马山、新区4个生物医药重点园区,创建载体,搭建平台,紧密联系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产业化能力,完善融资平台,申花政策制度,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成为无锡经济发展腾飞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尹宝坤.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模式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

[2]林园.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0,(4).

医药产业现状第6篇

关键词:医药研发现状;瓶颈;解决方法;研发方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25-02

我国医药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10年,医药行业完成总产值12427亿元,比2005年增加8005亿元,年均增长23%,完成工业增加值4688亿元,年增长15.4%,远快于我国GDP增速和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医药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我国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的一枚重要棋子。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与人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所有一切说明了医药行业在我国的重要性,而随着《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2012年1月19日的隆重,医药行业新动向又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医药行业在2011-2015年这五年之中的十大发展任务,其中不乏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能力这些与国民医疗保险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是这些任务中放在首位的却是要增强新药创制能力。为何要放在首位,一方面显示了其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着我国在这方面发展上还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紧跟时事,着重研究一下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现状,试图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1 我国医药研发现状与瓶颈

1.1 研发投入在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异显著

医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科技引导政策将直接影响到医药产业研发活动。自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规定》以来,我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渐增加,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2009年为1.70,2010年达到176%,但是和美国279(2008),日本344(2008)还有较大差距。从执行部门看,2010年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所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企业、政府所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排名第二的是医药制造业(1.82%),但是这与其他国家相比则有太大差距。产业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的研发能力一般从科技人员和研发费用两个占比进行衡量。在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科技人员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准是20%,而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科技人员占比为4%;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在7%以上,我国研发费用占比却不足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科研人员的储备和研发费用的投入要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1.2 创新产品少

数据表明,2003年至2005年,全球十几个主要国家产出的创新性药物的数量分别为261、199、290个,这个时期,我国虽然每年审批的“新药”都可以以千计算,但实际情况却是至今还没有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物。就近两年来看,我国新药研发也无太大进展。如2009年我国全年批准新药临床298件,新药证书3件,新药生产32件,新药证书及生产164件。但是其中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中的1至5类批准生产的只有2个品种,批准临床只有7个品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中的1.1至1.5类也仅批准生产7个品种,批准临床8个品种;生物制品注册分类中的1类批准生产2个品种,批准临床7个品种。同样类似,2010年我国全年批准新药临床243件,新药证书2件,新药生产27件,新药证书及生产58件。但是其中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中的1至5类批准生产只有2个品种,批准临床2个品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中的1.1至1.5类批准生产3个品种,批准临床30个品种;生物制品注册分类中的1类批准生产1个品种,批准临床13个品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新药研发数量过少,我国在医药研发上存在严重不足。

2 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2.1 行业自身原因

医药产业无论在任何国家都被定义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其技术创新具有极为明显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根据美国制药商协会(PMA )的资料一种新药从发现到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批准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平均只能从大约5000个化合物中才能筛选出1种新的药物,而这期间的研究开发所需要的费用大约为2. 5- 3. 5亿美元。新药研发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工作,因而一般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2 企业原因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起步晚,现在的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集中度低,产值小等特点。我国现阶段医药行业主要以仿制药为主,统计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西药品种97.4%为仿制药,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药品很少。这种生产出的低水平重复的同质产品竞争激烈,不少医药公司不惜大打价格战,使企业盈利水平很低,缺乏必要的新药研发资本积累,企业很难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开发新产品,只能仿制市场上已有销售好的产品,从而造成“仿制――落伍――再仿制――更落伍”的恶性循环,对于医药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2.3 政府原因

我国政府医药研发投入虽然年年增加,但是研发投入的主体还是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与市场脱离,基本上谈不上根据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进行高效率的研究开发活动,从而造成新药研制与市场间的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资金限制,科技开发能力较弱,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移植与仿制,两者缺少一个交流的公共平台。我国医药企业还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医药企业融资主要有三种,包括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股市融资。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制度很不完善,融资能力差。另外,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新药定价机制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加重了企业的心理负担。

3 可行的解决办法

增加医药研发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药研发。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入手,使企业成为新药研发创新主体。改变企业的观念,鼓励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做新药研发,从而带动小企业研发,做好研发的分工。政府层面,首先应该科学的制定新药定价机制。把基本药物制度和新药研发结合起来。国家配套完善新药定价机制,在完善基药制度的同时,也要根据新药研发的费用和价值,为新药制定合适的价格,从而达到鼓励企业研发新药以提高整个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层面第二点需要做的就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和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尚不完善。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申请实验的审批时间、临床实验基地数量和训练有素的研究员不足以及各种程序问题,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第三方面国家还要建立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体系。跟踪前沿技术,投资大中院校和研究机构来做好医药基础研究,并利用国有企业建立和发展一套适合创新药物发现与开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小企业做好研发工作。另外还要引导创建新药高新技术平台的建立,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结合,实现产学研共同合作开展药物创新研究。建立顺畅的新药研发检索体系,使新药研究各阶段有效而严密的组织协调起来,从而规避重复研发的风险。

4 未来新药的研究方向

4.1 大力发展非专利药

凡未申请专利或专利保护期后的药品为非专利药,非专利药任何人都可以投产,它不需要经新药临床前中请和新药申请那种漫长的研究过程,只需申报临床资料即可通过ANDA申请投产,这无疑比完全意义上的创新药物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非专利药近年来增长迅速,今后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专利到期,总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9―2013年,全球非专利药的年增幅都将超过9%,亚洲市场增长率高达12%,这无疑将是摆在医药行业面前的一个大蛋糕。

4.2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

目前化学新药研制难度越来越大,生物技术药物逐渐成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生物技术药物销售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着15%以上的增速,是全部药品销售收入增速的两倍还多。2010年世界前20位畅销的药物中有7个是生物技术药物,预计到2020年,生物技术药物占全部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

4.3 加快发展中药现代化

在仿制结合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也不要忽视自身优势。我国有着庞大的中医药宝库有待开发,这无疑为创新药物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目前我国企业急需要做的工作是与国际接轨,尽可能用国际上的药物筛选及评判标准来评价中药,使中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中药临床实验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另外在中药生产方面也要按国际上普遍实行的GMP和GAP来规范。

我国医药研发不足的瓶颈制约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做一系列的工作来改变现状。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和改革,使我国由原料药大国转变为原研药大国,在世界医药研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R].2012.

[2]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J].1995,2000,2004,2005,2006,2007,2008.

医药产业现状第7篇

福建省共有化学合成药、抗菌素原料药、中西药制剂等各类制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一百多家,医药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据2002年全国医药工业年报汇编,该医药工业不变价总产值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左右。

目前在国内许多省份的医药产业发展迅猛,都已是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福建省医药产业在其国民经济建设尚未形成支柱产业。这与改革开放的省份地位很不相称。越来越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为该省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医药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将其培育成为该省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

福建医药发展优势

福建省医药工业从产品结构看,已有一批优势产品脱颖而出。如福兴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卡那霉素年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卡那霉素B为全国独家生产;硫酸奈替米星年产量为全国最大生产厂家之一;福建省厦门迈克化学实业有限公司近几年定位于医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开拓与发展,特别是在专利药的非专利产品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五十多个国家近二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加工生产的治疗爱滋病原料药“齐多夫啶”等产品都具有高附价值,为巴西政府招标产品,全部出口巴西。

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中药是福建省医药工业的希望和潜力所在。借助中药现代化发力,加速福建省医药发展,加快提高中药的现代化、产业化水平。

(一)抓住中药提取、饮片、成药3个环节,全面提升中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鼓励研发一批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及使用方便的现代中药。(二)发展地道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三)支持有效单体、单味、复方中药等提取物开发生产,对地道药材,实行中药标准物提取产业化生产。(四)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建成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以地道药材为重点,建立中药饮片生产点。(五)中药现代化需要有关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中药现代化技术中心平台,使其成为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的核心,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形成种植――加工(饮片)――提取(分离纯化)――新药研发生产的产业链。该省中药材、海洋资源丰富,拥有许多品牌中成药品种,加快中药现代化建议步伐是振兴和发展医药工业的大政方针,必须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生物医药是福建省医药“十五”发展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发展医药新产品业。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药物是其近期重点突破的科技领域。目前已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企业和具有国际水平的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等科研院所。基本具备了从克隆目的基因、基因重组、构建工程菌、培养、纯化制剂等全面的基因工程药物研发能力。神经生长因子(NGF)已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已投入生产。两个国家二类新药“重组人料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重组人料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SF)”已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一批国家一类、二类生物制品新药的诊断试剂也已投入生产。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新型复合型干扰素等多种基因工程药物也已进入实质性研制阶段。

福建省制药企业众多,从事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药物研究的单位不少,但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十分分散。根据福建省现有专业从事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研究单位的先进技术、科研力量,采取多种形势构建科研平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这个“科研平台”,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基因工程药物,大力拓展生物医药前沿领域项目的开发,重点放在单克隆抗体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以及抗艾滋病药物等研发生产。

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加大力度扶持福建省医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采取有力招商措施,力争在“十五”末到“十一五”初引进1―2家跨国制药来闽办厂,引进先进现代微电子技术开发生产先进医疗设备,大力开发生产基因诊断芯片、基因诊断试剂、药物制剂新剂型。“十五”末到“十一五”福建省医药工业的10家省重点制药企业医药年生产总产值要力争达到10亿元以上;14家制药企业医药年生产总值要力争达到3―5亿元以上,并使其医药工业外达到全国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