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合集7篇)

时间:2023-09-21 16:38:59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56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视。现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行业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知识产权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实质上为财产权,是依法享有的权利。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知识产权象征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人们肯定,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即为与行业相关的发明创造与智力成果衍生出的财产权,主要组成部分为专利、技术、商标、商业中的未公开信息、计算机软件等。

生物医药行业对于知识产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是其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多、回报高等特征决定的。所以,很多国家对生物产业相关事项进行立法的步伐逐渐加快,指导与保护生物产业发展。从1985年至2008年期间,逐渐颁布与完善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反映出政府重视知识产权的态度。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带来的财富与名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促进科技向创新方向转变,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的速度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对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知识产权优势与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转化,占据科技与市场高地,促进政府率先进行有关规则与行为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交往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与谈判资本,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分享,有利于经济利益的维护。

2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种类较少、质量不好。虽然我国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但是很多药物实际上是对国外已经研制出的药品进行仿制。事实上,我国药品开发的能力显然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我国在某个时期中研制出的新药多于1500种,其中一类新药多于70种,但是分子机构具有独立性的只有2种,几乎没有全球公认的创新药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意识不足。虽然知识产权能够显著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但是其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全面普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生物医药行业中确切了解知识产权包含种类的人员仅仅为43%,了解其中具体内容的更少,大约在16%,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不到十分之一;对其进行的保护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由于我国开始建设相关制度时间并不长,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部分保护工作不能切实进行。另外,转化一些科研成果时使用的方式通常为技术转让,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对权利与责任等规定不明确,引起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3.1增强资金投入力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更是企业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筹码。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只有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科研重视,创新技术,才能使竞争力得到提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仿制生产医药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单纯改变剂型的方式受到冲击,进行非专利药物的生产不能保证经济收益,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手段。由此可见,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审视自己以往研发与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构建创新体制,以适应当前市场与时代需要,创造技术创新条件,并且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为技术上的创新提供助力。

3.2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

虽然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制药处于劣势,但是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与现代技术进行配合,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随着化学药物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重视,生物医药与中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WTO显示,虽然化学药物能够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效果,但是有引发另一种疾病的可能;在医疗技术与现代人们治病观念的影响下,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将病原体直接杀死转变为对生物体自身功能进行强化,依靠人体天生对疾病的对抗能力治愈疾病;在当前环保意识加强、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到来等的影响下,疾病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继续使用化学药物已经不能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中医药是我

国现阶段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其优势,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例如美国每年在中医药研究中投入的研究资金高达千万美元,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医药甚至能够在治疗艾滋病等中发挥作用,我国应该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我国的中医药资源极为丰富,当前分为35类、43种剂型,中成药多于5000种,在传统中医药行业中融入更多现代技术与新进治疗理念,并发挥长久以来使用中医药治疗疫病的经验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为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与其他国家的竞争提供辅助作用。

3.3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

现阶段我国相关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觉醒时间晚、重视力度不足等情况,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设置有专门的课程,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并未设置相关课程,在生物医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不是专业人才,并未经过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阻碍了生物医药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针对该种情况,需要拓宽知识产权教育范围,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不仅了解相关法律,还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该过程中,对激励制度进行创新,提高科技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兴趣。

3.4完善相关制度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物医药卫生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性,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政策制度、信息技术设备、评估体系等进行完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先进性;政府要认识到在执法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法规的重视,严厉打击假冒专利、侵权、盗用的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生物医药企业;重要性;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56

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视。现阶段,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行业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知识产权对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实质上为财产权,是依法享有的权利。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知识产权象征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人们肯定,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即为与行业相关的发明创造与智力成果衍生出的财产权,主要组成部分为专利、技术、商标、商业中的未公开信息、计算机软件等。

生物医药行业对于知识产权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这是其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多、回报高等特征决定的。所以,很多国家对生物产业相关事项进行立法的步伐逐渐加快,指导与保护生物产业发展。从1985年至2008年期间,逐渐颁布与完善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反映出政府重视知识产权的态度。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带来的财富与名誉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国家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重视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促进科技向创新方向转变,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变的速度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对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进行知识产权优势与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转化,占据科技与市场高地,促进政府率先进行有关规则与行为标准的制定,在国际交往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与谈判资本,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分享,有利于经济利益的维护。

2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种类较少、质量不好。虽然我国当前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但是很多药物实际上是对国外已经研制出的药品进行仿制。事实上,我国药品开发的能力显然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我国在某个时期中研制出的新药多于1500种,其中一类新药多于70种,但是分子机构具有独立性的只有2种,几乎没有全球公认的创新药物;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意识不足。虽然知识产权能够显著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但是其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全面普及。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生物医药行业中确切了解知识产权包含种类的人员仅仅为43%,了解其中具体内容的更少,大约在16%,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不到十分之一;对其进行的保护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由于我国开始建设相关制度时间并不长,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部分保护工作不能切实进行。另外,转化一些科研成果时使用的方式通常为技术转让,在签订合同时并未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对权利与责任等规定不明确,引起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3.1增强资金投入力度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更是企业在残酷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筹码。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只有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科研重视,创新技术,才能使竞争力得到提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仿制生产医药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单纯改变剂型的方式受到冲击,进行非专利药物的生产不能保证经济收益,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唯一手段。由此可见,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审视自己以往研发与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加强技术上的创新,构建创新体制,以适应当前市场与时代需要,创造技术创新条件,并且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为技术上的创新提供助力。

3.2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

虽然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生物制药处于劣势,但是中医药行业在我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与现代技术进行配合,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随着化学药物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重视,生物医药与中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WTO显示,虽然化学药物能够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效果,但是有引发另一种疾病的可能;在医疗技术与现代人们治病观念的影响下,使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将病原体直接杀死转变为对生物体自身功能进行强化,依靠人体天生对疾病的对抗能力治愈疾病;在当前环保意识加强、医源性与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到来等的影响下,疾病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继续使用化学药物已经不能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中医药是我

国现阶段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其优势,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例如美国每年在中医药研究中投入的研究资金高达千万美元,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中医药甚至能够在治疗艾滋病等中发挥作用,我国应该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我国的中医药资源极为丰富,当前分为35类、43种剂型,中成药多于5000种,在传统中医药行业中融入更多现代技术与新进治疗理念,并发挥长久以来使用中医药治疗疫病的经验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为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与其他国家的竞争提供辅助作用。

3.3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

现阶段我国相关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生物医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觉醒时间晚、重视力度不足等情况,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设置有专门的课程,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并未设置相关课程,在生物医药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也不是专业人才,并未经过正规的知识产权教育,阻碍了生物医药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针对该种情况,需要拓宽知识产权教育范围,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不仅了解相关法律,还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该过程中,对激励制度进行创新,提高科技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兴趣。

3.4完善相关制度

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生物医药卫生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性,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政策制度、信息技术设备、评估体系等进行完善;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先进性;政府要认识到在执法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法规的重视,严厉打击假冒专利、侵权、盗用的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

4结语

针对当前生物医药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增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中医药行业优势的重视、培养优秀知识产权人才、完善相关制度等措施。生物医药行业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参与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能够促进医药行业整体的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孙妍妍,王斌.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核心机制――信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与政府支持[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35.

[2]马帅,蔡然,王伟华.基于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6):265265.

[3]李林,李国春,张溪.从青蒿素的专利历程和现状看医药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6,11(2):189192.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3篇

近几年,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包括药品降价令、打击药品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实行强制认证等,几乎涵盖了药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历次政策调整都对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变革中经受冲击、在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即是对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北京医药产业增长缓慢,工业产值增速由2002年的21%、2003年的33%,跌至2005年仅有的3%,医药工业实现利润一度出现负增长。2007年,北京医药行业出现回暖,但困扰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医药企业的生存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北京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包括: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过度;自主品牌太少,产业竞争能力堪忧;上下游产业环境两头挤压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产业发展环境恶化;新药上市慢、自给率较低,与快速发展的医药需求严重不符等。

北京医药产业陷入政策性困境

北京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上游生产要素持续涨价导致医药生产成本相应较高,影响了医药行业发展外,更主要的是医药行业的发展陷入了政策性困境。换句话说,当前影响医药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定位始终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历次医改中“只重医不重药”,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与运行中忽视了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不尊重医药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先后出台了一些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医改失去了最根本的物质保障基础,造成前几轮医改基本上不成功,并直接导致医药产业发展环境逐渐恶化。

医药产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像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医药产业应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不相适应,这与国家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始终不明确有直接关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政府始终没有明确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未能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相反,在设计历次医改方案或推出相关政策时,存在“重医不重药”的现象,医药产业始终游离于医改体系之外,医药企业利益被忽视。医药企业不仅没有从改革中获益,反而承担了一部分改革成本,使医药行业利益受损。在经历了一次次改革、调整之后,医药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医疗与医药市场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公众的用药安全也面临许多威胁。

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常常被简单的归结为药价虚高、带金营销、医生回扣等表面因素,其实深层原因,还是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偏低。目前,我国政府对医药健康投入仅占政府公共支出的17%,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40%以上。投入不足,导致医疗机构被迫走向市场。这种医疗体制与完全市场化的医药产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而医疗机构在医药流通市场占有绝对的强势垄断地位,为保证缺血的肌体能够运转,医疗机构只能向医药企业抽取血液,必然导致“以药养医”机制的形成。而政府对医药生产和流通又缺乏有效监管,造成医药市场同质、低效竞争,由多家生产同一药品的企业竞争有限的医院市场,必然导致带金营销、医生回扣等现象的产生。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直接导致医疗服务领域出现“看病难”、“看病贵”。

目前,涉及医药产业管理职能的部门有十余个,行业管理、药品目录、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安全监管、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如药品定价权力在发改委,新药审批权力在药监局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容易导致医药产业政策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有些政策甚至相互矛盾,有些根本就不利于行业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医药企业的生存。如近年实行的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政策,目的是想降低药品价格,解决“看病贵”问题。但是,因为号脉失准,这些政策并非对症下药的良方。“看病贵”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药价高,而是由于医生垄断处方权、“以药养医”机制、政府对医疗机构“供血不足”等,导致对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逐利行为正向激励的结果,是一系列不合理、不配套、不协调的政策共同作用结出的恶果。

又如医保政策与医药创新激励政策的矛盾――医药创新风险极大,在美国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也只有1/10。在中国,新药研制成功并不意味着很快就能上市。因为新药很难进医保目录,进不了目录就很难有市场规模。即便进了医保目录也未必能收回投入,因为新药的保护期短,只有5年时间,成本尚未收回,就可能被别的企业以较低代价生产出的仿制药所替代。

同时,我国药品定价政策中“原研药”与“首仿药”存在不合理价差问题。国际上没有“原研药”的概念,只有专利药和通用名药之分。专利药保护期一过,就被称为通用名药,在市场上与其他仿制药一视同仁,不再有什么特权和优惠政策。而我国将这类药物定名为“原研药”,规定其享有行政保护、新药保护、特殊定价优惠等待遇,在药品招标采购中也享有特殊政策。即使该企业拥有的专利保护已经过期,甚至有的并未在中国申请专利,也享有政策优惠。按规定,原研药与仿制药可以有合法的价格差距,其中针剂上的价差率不超过35%,在其他剂型上不超过30%。而实际上,许多跨国公司的药品定价远远突破了国家规定的价差率。最典型的就是德国拜尔公司的拜阿司匹林,其专利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过期,但在中国仍享受着一系列的特殊待遇。一片拜阿司匹林的定价,是相同疗效国产肠溶阿司匹林的15倍,而医疗服务领域由于利益驱动更愿意开价高的“原研药”。目前,我国原研药市场份额已从1997年的12%上升到目前的25%以上,特别是大医院,外资“原研药”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这显然不利于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出台的医药政策和改革措施大都没有涉及到我国医药产业链条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没有触动处于强势垄断地位的医疗机构的利益,加上政策不够系统、连贯,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医药生产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患者利益也同样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医药产业需主动应对新一轮医改

目前,新医改方案虽未正式出台,但方向基本明确。中央明确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毫无疑问,新医改不仅关系到医疗服务业,也关系到医药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这将对现有的医药市场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并将决定医药产业的未来走向。

当前北京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已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结果是在历次改革和政策调整中,医药产业没有主张权益的话语权,只能处于自我消化、自我调节、被动接受的境地。医药产业话语权的严重缺失,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始终不明确,结果在历次医改中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而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甚至违背了医药产业发展规律,人为造成医药产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创新动力,产业竞争力不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突出,没有足够的实力争取在决策中的话语权。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药创新激励政策缺乏,医药流通体制不顺。医药产业要彻底摆脱当前被动局面,必须彻底转变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根本出路在于抓住当前医改机遇,以创新促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医药行业在政策博弈中的地位。

多年的改革探索表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政府在医改中的作用。政府要解决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而由政府直接包办整个医疗卫生,或政府干脆抽身退出的做法,显然都是不合理的。当前医疗领域出现的种种困惑,就是政府与市场双向不到位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政府主导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单纯增加政府投入并不能解决医疗卫生事业所有的问题,但是增加政府投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和条件。政府增加投入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问题,从而实现医与药和谐发展、同生共荣,确保医改的顺利进行。

药品是治疗疾病、维护百姓生命健康的必需品,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在设计医疗卫生制度时,不能忽视药品的特殊属性,更不能忽视医药产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不仅能满足用药需求,也能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同时,医药产业作为医疗卫生制度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全民生命健康的物质保障,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性的重要保证,是决定医改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同时兼顾医与药的和谐发展,同时,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尊重医药产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医药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关政策,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新的医改方案。

要增强医药产业应对新一轮医改的能力,需要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医药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加速提升产业竞争力。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建立专利补偿机制,调动医药企业创新积极性;实施首仿药保护措施,对首仿药给予有期限的价格优惠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率先仿制国外专利到期药;逐步完善药监部门新药报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用好用足地方对医保目录的调剂权,适当向地方品牌企业、创新药予以倾斜,并为创新药尽快进入医保目录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北京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筛选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重点扶持,寻求重点突破;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医药产业园区,提升北京医药产业集群度;加强环渤海经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增强区域医药产业竞争优势。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医药;职业道德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Morality of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

WANG Ying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u 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of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s seldom involved.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this essay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raining methods,in order to promot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Medicine;Professional ethics

业道德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们都应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行各业的性质、社会责任、生产产品、服务对象又各有特点,因而决定了不同行业与本行业特点相适应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这一行业中的具体体现,医药行业有其自身特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医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对于医药类高职学生来说,由于以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对职业道德要求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然而在目前医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涉及到医药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所以认识医药行业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医药行业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 分析医药行业的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是医药大国,医药产品联系千家万户,涉及人民的生命健康,民族的昌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在物力、人才上实施保障 ,在监督保护上更是毫不松懈,先后出台了法律法规,为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现代药一般被人们称之为西药,传统药一般被称之为中药。下面就医药行业及中西药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主要特征加以分析。

1.1 医药行业产品性质决定了其两重性

医药行业本质是经济事业,但由于生产经营的产品是治愈疾病的,在很大程度上受保健福利事业性质的支配,所以说医药行业具有经济事业和福利事业两重性。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但药品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就出现了病人需要的条件,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不能以效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不能以利润低而拒绝生产和经营,必须兼顾患者的需要,这是医药行业的特点和社会责任所决定的。

1.2 医药行业产品构成决定了其多样性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我国医药行业产品的生产经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诊断药品和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等的生产、供应、应用科研、教育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体系。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壮大,全国各地覆盖面增加,医药企业做强做大的态势也愈发凸显,科学技术在此行业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和升入,从事医药职业工作的人员也将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对医药行业人员的教育培养必须同时加强。

1.3 医药行业产品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社会联系的广泛性

医药行业构成的多样性及其产品的服务对象就决定了它与社会联系特别广泛,几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与医药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医药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延年益寿和计划生育等等,这种社会联系的广泛性,就使得医药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尤为重要,一旦发生药品安全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及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医药行业的这一特征,更要求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1.4 药品行业产品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经营过程的严格性

药品达到患者手中是通过货币交换的形式,所以药品是商品,但要药品的最终目的是治疗疾病、维护健康,它又是特殊的商品,所以生产、经营、消费都不能完全按照一般商品来对待。

2 医药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任何行业中的从业人员,高尚职业道德品质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觉的陶冶、磨砺、修养而形成的,医药行业也是如此。医药行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既关系着从业个人的成长,更直接决定着医药行业风气的好坏和祖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药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按照医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达到较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2.1 加强医药职业道德修养,是医药人才成才,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当今社会人们从事一定的职业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更能使人们在职业劳动中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讲,人都具有得到肯定,受到尊重的需要,干好工作,成就一定的事业,是每位从业者,特别是亲年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医药行业是研发、生产、销售特殊产品的行业,更需要从业人员严格按照医药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规范、自觉地要求自己按标准去执行和落实,时时事事不放松、不迁就,才能养成良好的医药职业行为习惯,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骄人业绩。

2.2 加强医药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医药人员职业道德,促进医药事业发展

一个行业的职业道德状况,往往通过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表现出来,医药行业的风气是医药职工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的总体现。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成长的过程千差万别,使人们对职业性质、作用,对职业的兴趣、热爱的认知向往程度都有所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境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合格医药人才的支撑,合格得人才是德、才、学、识、体的统一,其中德为首,一个人有了德,才能把他的才思学识充分地发挥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中去。正如 医药企业普遍提倡的做药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所以,通过医药高职院校在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必将提高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医药行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和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医药行业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

医药行业职业道德,是医药人员在医药实践过程中处理个人与集团、与社会、与服务对象之间关心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医药人员在医药产品研究发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实践中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具体反映,是医药实践过程中社会需求的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如下。

3.1 热爱医药,乐业敬业

这是医药人履行职责,出色完成工作的前提,是医药职业道德的首要要求。一个人要干好本职工作,首先必须热爱这个工作,把职业视为事业,如此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医药事业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医药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是维护人类健康,从古至今医药人在社会中就颇受尊敬和爱戴,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在为人们的延年益寿发挥作用,所以医药行业是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乐的行业,医药人是能够为百姓大众带来快乐,送去安康的使者,医药职业者在工作中不仅能实现自身价值,更能体会到济世救人的幸福。

3.2 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这是医药人履行职责,出色完成工作的基础,是医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钻研业务,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是每个劳动者对社会应尽的道德义务。行业的发展、个人的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医药行业更是如此,医药产品是全球公认的特殊产品,医药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环节多、质量标准精确,医药行业服务的对象情况复杂、病情变化多样,服务要求也十分严谨,能否保证医药产品的高质性优,依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适应行业的要求医药从业人员应自觉养成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职业道德。

3.3 遵章守纪,确保安全

这是医药行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牢记和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医药生产销售需要有严格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劳动纪律,特别是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各种新工艺越来越精细,生产流程越来越规范,因此严格规章制度、一切按规程生产经营是维护生产秩序、确保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患者安全的前提。同时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医药行业是高危险性行业,一些药品的生产,涉及化学反应、发酵、提取等工艺,相应会产生一些易燃、易爆和有害气体,如果不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注意安全生产,就会出现事故。

在医药生产销售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还会影响产品质量,直接危害使用者的健康,重视安全就是珍惜生命、心系家庭、爱护企业、尽责社会。所以安全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份责任,强化医药人员遵章守纪,确保安全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医药安全的保证。

3.4 守法经营优质服务

这是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的关键内容,也是医药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医药行业虽然既有研发、生产又有批发零售,包括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多种多样,但守法经营、优质服务是任何一个岗位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因为医药行业是为人民服务的行业,为人民谋求健康是医药人的天职,更是医药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医药行业这种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社会福利性,决定了医药人必须懂法、守法、生产经营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做,国家政府为了保证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这是保护人民健康的法律依据,是对医药行业的法律制约,更是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保障,所以守法是为了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人民必须建立在守法经营的基础上。

4 医药行业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方法

对医药行业职业道德有所了解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4.1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首先,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的正确方向。

其次,学习医药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医药职业道德的目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医药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医药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还要学习医药文化传统,继承弘扬其精华。我国医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医药职业美德,是现代医药人必须发扬和广大的。

4.2 知行结合,重在践行

高尚的医药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医药实践是医药人高尚职业道德品质养成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在医药实践中学习掌握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理论和知识,并认真加以体会、消化,转化为高尚的医药职业道德行为,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在自觉地通过医药职业实践、社会实践来检查发现自己职业道德认识中的错误、职业道德品质上的不足,从而自觉主动地客服和改正一切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在医药时间、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

4.3 提倡“慎独”

“慎独”就是指,个人在独处时,有做坏事的条件,并且做后也不会被人们发现,但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职业道德修养的突出特点是个人自觉性,因而最讲“慎独”。在职业活动中,能不能“慎独”,这是个考验。

医药产品生产专业性、技术性、安全性强,需要若干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大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条件下进行生产,这就决定了医药工作者应该要做到“慎独”。事实已经证明,做到“慎独”是医药人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更是医药行业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方法。

4.4 模范人物引领,l挥激励作用

医药职业道德榜样是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曾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几乎有着相同的经历,榜样。其人有血有肉、榜样事迹情真意切。多通过这样的事例,来激发同学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上,我们了解了有关医药职业道德的内容以及培养方法。我认为,在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医药高职类院校可以根据本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医药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树立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未来医药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医药事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该给与发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彭思舟.把自己卖个好价钱[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

[3]吴冰等.医学职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黄中天.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洁.医学管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丁涵章,等.现代管理全书[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5篇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发展空间。新时期人们经常通过服用天然、健康、安全的中医药来达到保健、治疗的效果。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借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近几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联系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做出研究探讨。

【关键词】

SWOT分析法;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0 引言

作为一项新兴起的医疗科学类产业,中医药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作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医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支撑我国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产业。放眼国内中医药产业发展市场,中医药产业已经呈现出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初步具备一定发展规模、中医药生产中心突出、发展独具特色等发展特点。重庆市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研究对策,笔者将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得出促进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1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项国际兴起的具有较强科学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具体是指通过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环境下,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就内部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条件两点进行较为统筹全面的分析结论,以科学系统的眼光对研究对象进行较为详实全面的多角度多方位研究分析,并将所研究对象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外界的机遇、威胁等进行列举并绘制成矩阵排列,从而使研究对象从自身角度的缺点与优势、外界角度缺点与优势较为具体地展现在研究者的眼前,从而加强人们对所研究事物的具体了解,既然得出相应的结论,进一步制定出相关发展决策。

2 基于SWOT分析法的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SWOT分析法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产业可在SWOT分析法下得出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同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下面笔者就对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2.1 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优势

重庆处在高原地区,地势较不平坦,同时气候利于多种中药植物资源的生长种植。重庆所含的中医药资源品种丰富,中医药品牌在市场经济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地道性还体现在特色中医药材料上。多种特色中药材都生长在重庆。

2.2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部劣势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重庆对中医药的研究方面还做的不是太精,这就是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同时重庆中医药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产出中药材料质量不稳定。因此部分质量较差的中医药资源材料流入市场,造成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同时重庆没有将中医药的生产制作产业化、规模化,对中医药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没有将新型科技运用于中医药的生产上,中医药生产的技术工艺较为落后,没有开创出一套摆脱传统的创新型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

2.3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机遇

国家政策对于重庆的中医药发挥着较大力度的扶持是有利于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家加大了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同时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以刺激重庆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中国的中医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因此中医药产品的进口贸易总额得到了增长,为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国际合作项目增多,为重庆中医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脚步奠定了基础。

2.4 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面对着其他省市的竞争,如辽宁、广东等省市,这些省市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先进,在国内市场上一定程度下挤压了重庆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威胁着重庆中药产业的市场份额。同时除了国内的中医药企业的威胁,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给重庆市的中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3 对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决策建议

3.1 对重庆内部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重庆还有国内中医药研究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重庆的分段式地理环境更为多种多样的中医药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的中医药植物资源可以满足于不同的分层日照、分层气候,从而使重庆的中医药资源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泛。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著名药材生长,比如中低山区域的黄连、党参、杜仲、天麻、金银花、八角莲等职务中医药资源。再往海拔低处,则有丹皮、青蒿、木瓜等中医药资源生长。而浅秋地带则生长着使君子、花椒等中医药材。优良的自身发展优势,再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发挥自身发展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3.2 重庆中医药产业面对外部机遇相关建议

政府部门应鼓励重庆相关中医药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中医药产业文化氛围浓厚。相关企业应积极促进市场消费能力提高,鼓励重庆市民经常性选择中医药来进行治病、预防等,从而促进了中医药产业形成良性循环。相关企业应当注重中药的质量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企业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链的扩大。

3.3 针对外部威胁的发展决策建议

对于外部的发展优势,重庆的中医药产业企业应当把握住市场拓宽的大好机遇,提高中医药制作质量,将中医药贸易推向更深远的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积极向国际市场寻求对口企业,从而实现中医药产品的对接。针对目前国际以及省外的中医药发展威胁,重庆中医药产业更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中医药发展模式,积极应对相关挑战。

4 结语

重庆的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相关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对中医药企业的建设力度,扩大重庆中医药企业贸易市场,加强中医药企业集群间的联系,从而加强重庆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杨东梅.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07-08

[2]陈小平.地域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05-01

[3]田庆爱.重庆市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2013-05-20

[4]李春光.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2010-03-01

[5]刘红宁.时洪洋.薛铁瑛.江西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0-10

【作者简介】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6篇

医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中心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仍然很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忽视了新药上市后走向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缺乏在新药市场转化环节上的延续性政策扶持。对于一个新药来说,给予市场更为重要,让创新型药品有市场,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简单地将药品市场划分为医疗保险市场和非医疗保险市场两大部分,无疑医疗保险市场对药品的销售起着决定性作用。医疗保险市场已成为制药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药品市场。要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药物创新,必须有来自医疗保险政策的支持,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加以完善,以适应鼓励企业药物创新的需要,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企业药物创新的促进机制。

2药物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药物研发旨在生产出在疗效上优于现存品,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程度低的新型治疗药物,是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医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增加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对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我国已经成为制药大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增加(见图1),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我国并非制药强国,一直以来我国医药企业都是以仿制式的研发为主,企业进行药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整个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能力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自主开发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2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青蒿素还被其他国家医药企业注册了专利[1]。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2],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而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并且外资药及合资药基本占据了原研药市场。因此我国的医药企业要强大,医药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专注于药物创新。

2.2人们健康的需要

健康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同时健康也是一个投资物品,健康可以提高个人生产力,提高个人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3],进而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药物是开启现代医学之门的钥匙,保健服务者促进健康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药物[4]。创新药物研发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回报,还意味着挽救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往往成为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重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等,忧郁症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5],因此药品作为一种维护和改善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物质,药物创新对实现公民的健康权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药市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3当前医疗保险政策在促进药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保险作为医药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广泛为世界各国认同和利用。随着医疗保险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发达,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对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新药品种如果顺利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利用新药保护和市场先机,差不多可以拿下市场60%以上的份额[6]。另有数据显示,一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市场销售和医保销售两个渠道的比例悬殊高达2∶8[6]。可以说,医疗保险市场是制药企业不能忽视的重要的药品市场,新药进入医保目录也是众多创新企业的目标。当前我国企业创新药物在医疗保险政策中,遇到的最重要障碍就是新药不能立即进入医保目录。我国的政策中对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规定是,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必须有“超过2年的临床使用时限”。

3.1.1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的原因

政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新药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医保费用控制与鼓励创新难以协调。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医保基金总量有限,要控制费用,只能是价格低的药品进入目录,而新药往往价格高,进入医保目录没有优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促进研发和保障消费者进行权衡取舍。

3.1.2新药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的后果

但事实上,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也会给企业的药物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研发的新药大多数都是处方药,因此医院是这些创新药物主要的终端市场。新药没能进入医保目录导致在医院的使用率不高,就难以获得足够的临床数据,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就更加难以进入医保目录,形成恶性循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新药无法进入药品市场的销售主渠道,并且企业在推介产品、做宣传时也都会遇到阻力,研发企业更是无法赚取利润,甚至无法收回新药的研发成本,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和市场回报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3.2当前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不利于促进药物创新

除了新药难以进入医保目录这个政策限制外,当前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药物创新。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而医生的处方行为,则决定着药品的使用和销售。可以说,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间接影响着新药的临床使用,从而影响企业新药的市场前景。当前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按照服务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约定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定期上报的医疗服务记录,按每一个服务项目(如诊断、治疗、化验)等向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不能约束医生的行为,医生没有成本意识。尤其是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医生偏向于销售利润空间大的药品,而很少考虑具有更好效果、更低成本的新药。临床使用决定企业研发,只有医生愿意开新药,企业才会愿意研发新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有动力去积极研发具有更好成本-效果比的新药。另一方面,按项目付费的机制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这对医保基金也形成了压力,从而使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难度增大,打击了企业进行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4关于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4.1尽快将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鉴于进入医保目录对新药销售的重要促进作用,虽然出于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的考虑,政策规定新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要有超过2年临床使用时限,但执行政策不能一刀切,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有弹性的政策体制。首先应建立我国本土重大创新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的评价机制和“绿色通道”,尤其是那些治疗重大疾病、罕见疾病有更好疗效地新药,允许其优先进入医保目录。一方面可以鼓励研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许多患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满足其健康的需求。其次,针对鼓励新药研发与保障有限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之间的矛盾,为更好地兼顾二者,建议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时,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是对药品临床价值以及总体治疗成本进行总体衡量的方式思路,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有效评估模式。对任何一种新药而言,评价其价格高或低,都无法简单地从成本利润的角度进行分析,而要通过其对患者整体康复时间是否缩短、治疗费用是否降低的角度来分析。对那些价格略高,疗效更好的新药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新药与原目录同种药品的增量成本-效果,预算新药进入目录后,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以此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2改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使医生偏向于使用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同时也给医保基金带来很大压力。如何实现既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的总体经济性,同时又有效地促进药物创新,可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做法,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即在确定病种医疗总费用的前提下控制用药总费用,不具体规定能否使用什么药品,医生和病人可在规定的医疗总费用中,选择需要的药品,按规定报销。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选择的药物组合必须让整体的治疗费用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内,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因此很可能会选择虽价格会高于传统药物,但在总体治疗费用和患者康复时间上都显著优于传统药物的创新药物;而企业会根据临床的需要不断研发确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整体治疗费用的新型产品,同时会更加考虑药品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将产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以疾病本身与费用挂钩进行报销的疾病相关诊断报销机制,对于药物创新更为有利。

4.3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以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医保目录严格规定了报销目录的品种和适应证范围,主要保障基本用药和低收入群体用药的需求。而对于一些具有更好疗效、价格更高的新药,基本的医疗保险不能给予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药的临床使用,缩小了新药的市场范围。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的补充医疗保险能很好地适应创新产品的普及和使用。由于不受医保目录和国家医保基金的限制,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更加灵活地与企业建立谈判机制,共同确定产品价格,可以率先将部分优质高价的创新型产品普及到部分需要高端医疗服务和医药需求的社会群体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覆盖面仍然很低,尤其是美国,85%以上的人口拥有商业医疗保险[7]。所以我国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例如在税收方面给予商业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8],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级别患者对药品的使用需求。

医药产业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医药产业;药价虚高;政策建议

一、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国民经济贡献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已经跻身世界医药大国之列。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生产、科研、教育、设计、商业流通一整套完整的医药制造体系,医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4250.4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1741.31亿元。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8.08%,26.76%,23.78%,19.91%,24.33%。利润总额也在不断增长,2005年行业利润338.20亿元,到2010年达到了1331.09亿元的新高,2006―2010年同比分别增长10.16%,56.03%,36.41%,25.36%,33.92%,反映了医药制造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GDP的比重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504%上升到2010年的7.299%;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298%上升到2010年的2.927%,医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所提升。

(二)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医药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环保治理不善、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推动了我国药品价格的虚高。国内外医药制造业发展实践与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药品价格虚高是医药产业发展问题的综合表现,采取药品降价的政策措施只能治标,如果要治本,则需全面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医药制造产业的升级及良性发展。

二、药品价格过高的原因

(一)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药品流通费用高

1 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恶性竞争

从企业的数量来看,2004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4397家,而同年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国一一美国还不到2000家,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数量近几年还在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10年有7039家。如此众多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并且多数企业规模小,研发新药的能力差,多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产品呈现高度的同质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厂商们只能选择通过高额的回扣来吸引医药和药品批发商以实现销售。因此,药品市场上本应该是产品质量与技术的竞争演变为了给予回扣多少的恶性竞争,而这些回扣,又以虚列成本、虚高定价的方式最终为患者所承担。另外,我国医药业缺乏高技术含量产品,原药出口附加值低,制剂进口附加值高,整个制药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药品价格主要受发达国家药价的牵动。

2 流通环节臃肿,药品流通费用高

我国现行药品流通按照药品生产商、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医疗机构再到消费者的渠道进行,繁杂流通环节的成本加价是造成药品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149家,下辖门店13.5万多家,零售单体药店25.3万多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38.8万多家,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竞争态势。另外,由于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物流技术落后,流通效率也较低。因此,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较多的流通费用,再加上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药品层层加价,造成药品价格虚高。

(二)研发投入不足,推动药价攀高

上图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制造业的R&D经费支出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了134.5亿元。但早在2005年,美国药品研发与制造商协会(PHRMA)的成员产业中的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394.3亿美金。从R&D强度上来讲,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之比从2005年的不足1%逐渐上升,到2009年上升到1.42%以上,我国制药产业中的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而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R&D强度已经达到了9%,而后的30年间,其比率不断上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5%以上。

无论从绝对金额上还是强度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研发实力不强,高技术药品过于依赖进口,或者通过购买专利来生产药品,增加了我国医药生产的成本,难以抑制药价高攀。

(三)药品定价不合理导致药品价格过高

药品定价要求较高,要有专业的药物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但我国现有的定价机构缺乏这种专业性,相关人员对药品价格的调查审核能力有限,而且品种繁多,定价范围很难确定。另外药品定价和审批的不是同一个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增加了定价难度。医药企业通过改变剂量、换新包装等,将旧药改成“新药”,避开降价。定价程序也没有规范化和公开化,许多企业与定价人员拉关系,存在“人情价”、“关系价”。

(四)厂商的纵向合谋,使得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药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商品,造成了生产厂商进行产销纵向合谋的可能性。药品消费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医药消费中,医生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患者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患者依赖于医生的建议,医生掌握了用药的自由权,而且病情的复杂性和身体条件等因素,医生在同一种病上能选择不同的药物,这样,医生可以主导患者的用药。为了收取回扣等,医生可能诱导患者使用高价药,提高医药价格。

三、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我国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认证,淘汰了一些落后的企业,优化了医药产业结构,提高了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但是,目前医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状,说明我国GMP等认证标准与国际还有一定差距。而关于医药产业布局,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导致全国医药产业的重复建设,不利于医药产业增长极的培养和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同时,我国医药产业政策法制化程度低。美国与欧洲都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比如:美国制订的《生物技术未来投资和扩展法案》、欧盟制订的《98/44/EC指令》、波兰制订的《医药工业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医药产业政策法,加大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力度,为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

(二)医药产业科技政策

《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认为我国医药科学技术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是,努力提高化学药、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的创新能力和研制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及学校,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医药产业研发的主体是企业。有关学者对地理溢出、大学研究对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空间计量检验发现,大学研究对医药产业创新不能产生促动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支持医药企业研发,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

(三)医药价格管理政策

我国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表现的最明显的是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的23次药品降价。但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引发了其他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首先,药品降价严重影响了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研究表明,药品价格下降40―50%,将导致医药研发投入减少30―60%。而对于医药产业这样的高技术的产业而言,研发投入是其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一味的降低药价导致部分医药企业进入了困境。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便以高价销售成分和功效与降价药一样的替代药,这是导致目前药品价格逐年走低,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却逐年走高的直接原因。另外,药品降价影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做强做大。因此,在调控药价时,应该综合采用医药产业政策,培育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环境,使药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完善医药产业政策

鼓励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通过合并、兼并、收购、联合、租赁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发展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与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努力形成“专、精、特、新”的中小优势企业。通过培育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优势企业,形成共生的市场体系,从而解决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制定合理的医药产业政策,将产业政策法制化。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应更倾向于获得规模经济的企业重组兼并政策和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培养产业增长极。我国有关药品管制的法律法规虽在逐渐增多,但法律级次不高,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因此,要完善我国医药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将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医药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高度。

(二)加大医药研发投入,以企业为研发主体

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调整产业政策,转换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新药品研发、临床检验、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药品创新风险较大,银行不愿意提供资本支持,制药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且多投资于收益相对稳定的经营领域,创新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们医药产品创新的主要瓶颈之一。政府投资则成为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通过资本分工,使企业专注于投资新药品的商业化研究和生产工艺改进,政府参与分担创新资金,投资于新药品研发机构与研发基地建设,降低企业前期新产品研发的投入资金成本。

药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作为药品创新的启动者和推进者,可以通过公共采购政策的安排,在保证药品疗效的前提下,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技术创新的“市场拉动”效应,使创新药品在市场开拓期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保护,同时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

此外,财政资金在医药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和对医药科研项目资助上向急需的创新药品、高附加值药品倾斜。同时,辅之以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医药创新的成本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