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机化学的性质(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16:07:36
有机化学的性质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1篇

六、产物:

产品产量 g ,物态,颜色,气味 ;

产率的计算

七、讨论及回答问题:

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有机化学制备实验报告

姓 名 班 级

教 师

实验组数

实验日期

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

四、仪器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和现象: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2篇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3、醛:官能团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能被氧化成羧酸,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与钠反应得到氢气,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3篇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重温】回顾已学乙醇的化学反应,从而总结乙醇的部分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结合前面的复习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氢氧键和碳氢键的断裂,根据醇的结构特点分析并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并能够熟练写出相关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3.结合前面的学习,能够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体会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一)课标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4个教学任务,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具体体现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0(山东省)

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分析:考察消去反应。

2008(山东省)

6.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A.乙醇B.乙酸

C.水D.苯

分析:考察与金属钠的反应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根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3)(II)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考察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2)高考试题

(2010山东)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分析:考察取代反应

(2012山东)

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休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分析:考察取代反应

2009(山东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BI的反应类型为。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考察与羧酸反应酯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2012山东)

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分析:考察官能团和取代反应

五、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结合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熟练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能够列举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推测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推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对于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醇的化学性质,从断键的角度推测产物,从而总结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三)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编排的位置:

两个版本都是在介绍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为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代表物进行介绍的,呈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识上的比较:

人教版对于醇的介绍从整体上分析比鲁科版相对简单,具体体现:

1.几种常见醇: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共性之处,对于甲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没有介绍。

2.饱和一元醇:两个版本都对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沸点以及水溶性做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但两个版本的切入点不同,鲁科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教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3.醇的化学性质:两个版本都介绍了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但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人教版注重实验的探究作用,对于醇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只是在资料卡片上出现,鲁科版则注重从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断键上分析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结论: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知识):

1.乙二醇与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规律、沸点的规律

3.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的反应以及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规律。

七、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内容及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从结构上简单区分醇和酚,但是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测方面的能力还不太熟练,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熟练区分。

八、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醇的结构推测醇的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学案导学)

根据已有知识和教材资料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够写出乙醇与金属钠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探究:(交流、检测、讲解、练习相结合)

通过课堂小测和交流订正检查学生对乙醇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乙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对于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性,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同时由乙醇的性质引导学生分别探讨1-丙醇或2-丙醇的性质,知识得到提升;结合对应训练巩固本节知识,体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十、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重点要突出。

2.注意课本知识的整合。课本上是从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把此环节变为知识的总结来处理,学生掌握了醇的反应之后,再来看键的极性以及断键就更好理解了。

十一、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1、2

【投影】学习目标1、2

1.醇、酚的区别;认识几种常见的醇

2.总结饱和一元醇的通式、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订正答案,提出质疑。

【教师活动】【投影】【目标1评价】

1.醇酚的区别(填序号)

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属于酚类的是

【目标2评价】

2.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

下列每组物质的沸点高低比较不正确的是()

A.乙二醇高于2-丙醇B.丁烷高于丙烷

C.乙醇高于甲醇D.乙醇低于丁烷

3.【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10(山东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活动】学习目标3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明确下一个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二、醇的化学性质

小组结合57页的【交流研讨】及以前的知识基础,以乙醇为例,预测醇能发生哪些类型的反应,反应时生成何种产物。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举出相应的实例,填写58页表格。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醇在不同部位断键发生反应的类型:

⑴与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

⑵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⑶消去反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羟基中的取代反应: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巩固】写出1—丙醇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1.羟基的反应: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4篇

关键词:结构 结构分析 官能团

有机化学是高中、中专化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由于有机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反应抽象、容易混淆,与前面学习的无机化学联系不多,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灌输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的技巧,引导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的特点去思考、学习、总结,呈现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科思维,使学生把有机知识系统化和明朗化,这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的。

一、从C元素的结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又难以得到4个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难以形成离子键,故C原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而C原子要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必须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即4条共价键。如C与H在一定条件下要结合形成化合物甲烷时,一个C原子要与多少个H原子结合呢?其分子式是什么呢?这由C原子的结构特点决定:C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H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使C原子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必须要有四个H原子与之结合,故甲烷的分子式(结构简式)为CH4。根据C原子的结构特点同样可推写出乙烷、丙烷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3、CH3CH2CH3。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可彼此连接成链状如链烃,也可以彼此连接成环状如环烃;碳原子彼此间既可以形成单键(两个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如烷烃,也可以形成双键(两原子间共用两对电子)如烯烃、三键(两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如炔烃;碳原子间除了可以成键外,碳原子还可以与H、O、X(卤素原子)、N等其他元素的原子结合成键,如烃的衍生物,其键型如C-C、C-H、等。不管碳原子以何种方式成键,碳原子总是成4条共价键,氢原子只能形成1条,氧原子形成2条,氮原子形成3条;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导致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也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但只要遵循碳原子的成键规则即可准确写出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等。

二、从官能团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同类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官能团是反映一类有机物具有共同特征的原子或原子团,同时也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能决定有机物的种类及该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并且有机物的许多性质都发生在官能团上。可见,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特点及性质,首先要知道常见官能团有哪些,具有这些官能团的物质具有哪些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每一类物质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

如烃类物质因键型不同导致以下区别(C-C、C=C、CC相当于烃类物质的官能团):碳碳链状单键(C-C)构成的物质代表为烷烃类,其通式为CnH2n+2,主要化学性质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火焰不明亮且无烟);碳碳链状双键(C=C)构成的物质代表为烯烃类,其通式为CnH2n+2,主要化学性质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火焰较明亮并有黑烟);碳碳链状叁键(CC)构成的物质代表为炔烃类,其通式为CnH2n+2,主要化学性质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火焰明亮而有浓烟);碳碳环状(苯环)芳烃代表物苯,其主要化学性质为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火焰明亮而有浓烟)。

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或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物的官能团分别是:-X、-OH、-C-O-C-、

-CHO、-C=O-、-COOH、-COO-,这些官能团分别决定了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卤代烃的官能团卤原子(-X):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醇、酚的官能团羟基(-OH):伯醇羟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水,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醚的官能团醚键(-C-O-C-):可以由醇羟基脱水形成。醛的官能团醛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氧化成羧基,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酮的官能团羰基(>C=O):可以与氢气加成生成羟基。羧酸的官能团羧基(-COOH):酸性,与NaOH反应生成水(中和反应),与NaHCO3、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醇发生酯化反应。酯的官能团酯健(-COO-):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酸与醇(不完全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盐与醇。

三、通过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主要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裂的化学键部位,并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便于理解掌握。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该类物质共同的化学通性,并可以将该通性演绎到具有该官能团的陌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预测中去,从而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表面上看就是酸,具有酸的通性,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再具体分析其结构,发现甲酸是既有-COOH,又有-CHO,所以就会推断出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质又具有醛的性质,是具有双重性质的一种物质。

四、认识物质普遍性的同时掌握物质的特殊性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在考虑物质普遍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如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这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具有的普遍性。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便是这些物质的特殊性。蕴含在有机化学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还有很多,关键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我们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依据物质的内在特征、外部条件综合考虑,灵活地做出判断、做出处理,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

除此以外,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常会遇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物质”,如醛类中的甲醛、羧酸中的甲酸、羟基羧酸等。它们与同类物质相比,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与化学性质,这时就必须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攻克难点。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5篇

一、结构决定性质――学习有机化学的法宝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在有机化学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这不仅表现在化学性质中,而且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因此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法宝。这样在有机化学学习时才能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物理性质看,有机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存在内在规律,如果抓住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认识有机物。

1.状态(常温)气态:n≤4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一氯乙烷、一溴甲烷。

液态:低级(十碳以下)醇,醛,酸,酯油酸等。

固态:苯酚,草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等。

3.溶解性:①有机物中含憎水基团(-R烃基)和亲水基团(-OH,-CHO,-COOH)憎水基团-R部分越大越难溶于水。②能溶于水的:低碳的醇、醛、酸、钠盐,如乙(醇、醛、酸)乙二醇、甘油、苯酚钠。③难溶于水的:烃,卤代烃,酯类,硝基化合物。④微溶于水的:苯酚、苯甲酸。⑤苯酚溶解的特殊性:常温微溶,65℃以上任意溶。⑥相似相溶:有机物均能溶于有机溶剂。

4、沸点:①同系物比较:沸点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即C原子个数的增大)而升高。②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沸点随支链增多而降低。③衍生物的沸点高于相应的烃,如氯乙烷>乙烷。④饱和程度大的有机物沸点高于饱和程度小的有机物,如脂肪>油。⑤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有机物沸点高于不形成氢键的有机物如:乙醇>乙烷。

从化学性质看:烷烃的单键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取代反应为它的特征反应;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由于其中的一个、两个键易断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成和加聚反应为它们的特征反应;苯芳烃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决定于官能团的性质,因此要根据官能团种类分析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如甲酸乙酯、葡萄糖,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都含有醛基,因此它们都具有醛的主要性质(如银镜反应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OOH,又有-CHO,因此甲酸具有酸和醛的双重性质。

从结构决定性质看,有机化学的学习一般有其固定的规律与方法:典型物质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在课后整理知识时,遵循这条线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断键”规律──正确书写反应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同学们面对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有些茫然,如果能抓住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键”规律,则对正确书写反应产物,配应方程式将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乙醇主要化学反应的断键规律:

三、抓好相互联系──达到知识融会贯通

在有机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在有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是确定突破口。有机物的官能团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有机物结构推断的突破口。比如: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煮沸后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等等。

四、学会辩证分析――合理分析推理有机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6篇

一、抓住要点,掌握规律,形成研究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有机化学的中心问题是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问题,把握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基本.首先学习理解化合物的结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是学习有机化学的有力武器.例如烷烃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由其单键结构决定,而相应的烷烃的特征反应为取代反应;不饱和烃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为不饱和烃中的双键、叁键易断裂,相应的其特征反应为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使苯芳烃具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双重性质,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性质决定其性质,如葡萄糖、乙酸乙酯,尽管它们不属于醛类,但它们含有醛基,因而具有醛的化学性质(如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等),甲酸(H―CO―OH)从结构看,既有―CHO,又有―COOH,所以甲酸具有醛和羧酸的双重性质.由此可见可根据物质官能团种类分析烃衍生物的性质.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与规律: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物质.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理念――“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及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二、弄清机理,类比迁移

学习每类有机物时,把握有机物的反应机理是关键,例如:当化学反应发生时,何处断键?何处连键?需要什么样的反应条件?是什么样的反应类型?这些都需要理解记牢.之后利用类比迁移等方法来分析思考问题.例如已知某物质的结构式,则根据其拥有的官能团分析它具备的性质――观察到醇羟基便想到醇的性质,观察到酚羟基便想到酚的性质等等.写化学方程式时按照该类物质的反应机理书写,即常说的照葫芦画瓢.在学习有机化学性质与结构过程中,以抓住官能团结构特征作为分析有机物的起点与终点,进一步全面认识官能团的性质,推导含该官能团的化合物性质,并分析各种官能团之间联系,例如相互关系、性质的影响.弄清机理,类比迁移可谓是学习有机化学中的法宝.

三、经常归纳,沉淀记忆

学习完一章后,及时复习,并把该章的内容按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各类物质的相似与不同,着重记忆不同的知识点.长此以往,在做题时便会清晰明了,不再混淆题目信息.学完有机化学后归纳总结,各章比较记忆,重要的性质不断重复记忆,逐渐形成永久性记忆.此外还可利用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顺口溜等等.利用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表1,归纳三者(乙烷,乙醇,溴乙烷)之间的联系.

四、学练结合,活学活用

理科光学不练等于白学.例如部分同学对有机物的性质记得很牢固,背的很熟练,解释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做起题来便

表1乙烷乙醇溴乙烷结构简式CH3CH3CH3CH2OHCH3CH2Br结构特点(官能团)无―OH―Br结构中相同部分烃基部分均为乙基结构中的相同点烃基部分都是饱和的化学

性质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其他被氧化,与钠反应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灵活运用在做题上,这便是存在知识学与用隔阂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看重知识与典型练习题的结合,做题不仅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有助于做题思路的形成.“题海战术”虽然不提倡,但是要学会做题,做典型例题,自己心里要明白,哪些题是自己不会的,要学会分析自己不会的原因,从课本上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学透,这一类的题就能触类旁通,所学知识点就能很好地运用到做题上,事半功倍,活学活用,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做题,为了做题而去做题,不要只在乎数量,而不求质量,做题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另外,要做好错题整理与归纳,将自己做错的题整理,归纳,比较,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例如:在学习酯的物理性质时,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便可向学生提问:水与酯混合现象是怎么的?学生做出回答: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液体是水,下层液体是酯.在练习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巩固知识,触类旁通,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切入点,这个过程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掌握联系,融会贯通

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应用,更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理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重要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表示为:CHCHCH2=CH2CH3CH3 CH3CH2Cl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

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要掌握转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更要明白转化过程与物质性质、制备、用途的关系.

六、针对训练,迅速突破

有机化学的性质第7篇

一、利用模块间的交叉知识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糖类、蛋白质等物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学习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课时数的要求,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来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和同系物的性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烃类、卤代烃、醇、醛、酸、酯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有机物异构现象、反应原理等较难的知识。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所学习的内容、化学反应方程式在选修模块均有重复出现,可以说必修知识是选修内容的基础,选修内容是必修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但因为教学目的的差异,二者内容又不是简单加减。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两个模块的交叉知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分析、推理、归纳,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

例如,选修模块“乙醇性质”的教学。学生在必修模块已掌握乙醇与氧气、乙酸反应的方程式,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分析乙醇反应时断键规律,归纳醇羟基的性质,推导醇类物质的通性,掌握反应原理等较难知识。

二、利用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

每门学科知识都有其内在规律,有机化学的学科规律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始终关注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体会“官能团一结构一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各类有机物的学习建构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重讲评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理论指导性质的学习,利用性质帮助理解物质结构,由典型有机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出同系物的性质,由个性得到共性。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主要学习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用途,极少涉及反应原理,内容缺少系统性。选修模块注重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教材以结构、官能团、性质、用途为主线编写。因此,选修模块的教学应以必修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已掌握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延伸出官能团性质,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再由结构推测出同系物的性质。

例如,选修“脂肪烃”的教学。在《化学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师可先从回顾《化学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使学生明确结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再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

三、利用问题情境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生产、生活。新的高中有机化学教材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应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化学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分析两个模块有机化学教材可知:必修模块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切入点,介绍它们的性质、用途,教材具有很强“实用”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教材较完整介绍有机化学知识体系,注重介绍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必修与选修模块的知识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相互联系,在解答问题情境过程中学生不但复习必修知识,而且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相互融合。

例如,选修“糖类”的教学。学生在《必修2》已经了解糖类化合物的粗浅知识,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典型碳水化合物性质、结构有了初步了解。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怎样检验某人是否得糖尿病?(2)农村用大米酝酿酒时为什么会先变甜,后变浓?设置以上问题目的,一方面复习葡萄糖性质,另一方面为淀粉水解打下伏笔。这些“问题情境”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解答问题的过程又达到必修知识向选修知识迁移的目的。

四、利用探究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提升科学精神。在介绍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章节中,教材编写通常是先从验证式或探究式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最后介绍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