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有机化学基础(合集7篇)

时间:2023-02-06 04:36:36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基础第1篇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重点介绍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合成等知识。由于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独特,学习时有一定难度,所以复习时寻找正确的切入点以及合适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下面谈几点怎样有效复习有机化学:

一、抓住基础,注重概念

有机化学基础内容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油脂、糖、氨基酸、蛋白质及合成高分子,认识它们的概念、组成、分类命名、代表物的表达式、结构、性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并能由性质、结合质谱图、核磁共振氢谱图、红外光谱图的作用,推测其结构,能辨别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达到纵览全局的境界。

如复习醛时,应明确醛是烃基(氢原子)与醛基相连的有机物,可分脂肪醛、芳香醛、一元醛、二元醛等,饱和一元醛通式CnH2nO,代表物乙醛:

1.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2H4O,电子式: 。

结构简式:CH3CHO,及球棍模型、填充模型等。

2.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能与水、乙醇、乙醚等互溶。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与O2发生催化氧化,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②加成反应,与H2发生催化加成得醇(即还原反应)。注意醛基不能与金属反应,也不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其他代表物还有甲醛、苯甲醛,重点是典型性质、反应条件、反应类型,这样对醛类有一个完整的复习。

二、抓住官能团,掌握规律

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的特征性质,是学好有机化学的金钥匙,是物质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物质具有的性质就是官能团具有的性质,某物质含多种官能团,其性质也是所含官能团性质的叠加(注意官能团相互影响),同时决定了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在复习时抓住烯烃一大片,卤代烃、醇、醛、羧酸、酯一条线的转化关系:

其中卤代烃是烃和烃衍生物相互转化的桥梁,伯醇连续两次氧化成羧酸,明确它们转化时的反应类型,对应条件,熟练掌握转化规律,是有机合成推断及设计的关键。

三、善于对比,增强联系

虽然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只要善于对比,寻找异同,就能强化知识,加强记忆,增强联系,如从有机物性质上对比:

1.能使溴水退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及苯同系物。

3.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会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酮羰基及苯环。

4.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醛基。

5.能与钠反应放氢气的有机物含有羟基或羧基。

6.能与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羧基。

7.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浓硫酸加热)、卤代烃(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官能团的β-C上含有H。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氢氧化钠溶液加热)、酯(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糖(单糖除外,稀硫酸加热或酶催化)、蛋白质(酶催化)。

9.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酚羟基。

10.能连续氧化的醇具有―CH2OH的结构。

又如从反应物量上对比,从物质空间结构上对比等既能巩固物质性质,又加强了相互联系,从而能0多角度灵活掌握物质性质。

四、学以致用,寻找题眼,设计、推断有机合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机合成设计及推断题容量大,关系复杂,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化学选考的重点、热点,关键是审清题干信息,题设问题,寻找题眼,根据性质、不饱和度,推测物质结构,观察碳骨架构建及官能团的转化,运用正推法、逆推法或正逆结合法,分析反应类型,理顺物质转化的来龙去脉,全面解决题设问题,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要明确限制性条件,结合物质性质、等效氢的要求及同分异构体的对应关系,全面书写同分异构体,这样既综合运用知识,又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基础第2篇

最新的《考试标准》中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解有机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物的概念。

(2)了解常见简单烷烃、烯烃、炔烃等常见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了解有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近几年高考试题关于有机物基本概念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

(1)关于有机物的分类。根据组成元素将有机物分成烃、烃的衍生物两大类。烃可以分成饱和烃与不饱和烃两类,也可根据烃分子中碳碳键特征分成烷、烯、炔、芳香烃等。烃的衍生物可以根据其中所含的官能团分成酚、醇、醛、酸等几大类。还可以分成合成有机物、天然有机物等。高考试题常会列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中学化学未出现过的有机物等,要求考生判断其类别。

(2)有机物与生活常识问题的联系。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分省命题后的高考中可能会更加强调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3)有机物命名。有机物命名是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往年高考也出现过考查有机物命名的试题。只要平时复习中整理过这类知识,遇到这类试题就较容易解答,所以复习中对这类知识要加以重视,不要留下盲点。

(4)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判断有机反应类型是高考试题必考内容之一,常以选择题、有机推断题等题型来考查这些知识点。

【知识体系框架】

(1)根据官能团去理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2)主要掌握简单的烷烃、烷基的命名方法,简单的烯、炔的命名方法,苯及其衍生物的命名,简单的醇、醛、酸、酯的命名等。理解基、官能团、同系物等概念。还要注意归纳课本出现过的一些反应产物的名称。如,纤维素跟硝酸反应的产物叫“三硝酸纤维素酯”,甘油跟硝酸反应的产物叫“三硝酸甘油酯”(俗名也叫“硝化甘油”),苯跟浓硫酸反应的产物叫苯磺酸。复习中要重视某些有机物的俗名,能够根据俗名判断有机物的结构。

【典型例题及指南】

例1 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

A.橡胶 B.蛋白质 C.尼龙 D.纤维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分类。有机物的分类是研究有机物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知识,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有涉及有机物分类的试题。题中的四种物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要注意橡胶有天然橡胶和人工合成橡胶两类。

答案:C

例2 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橡皮筋、汽车外胎、普通气球、乳胶手套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橡胶的合成、橡胶的硫化是化学基础知识。试题中给予一定的提示,可以测试考生接受提示信息、运用信息的敏捷性。“橡胶本身的弹性很好,但强度较差”,“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但弹性越差”,这些都是试题中给出的重要信息。再从生活经验可知,乳胶手套的弹性最好,汽车外胎需要有很高的强度,所以硫化程度较高的应是汽车外胎。

答案:B

例3 下列5个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三种反应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官能团的性质。碳碳双键、醇羟基、醛基、羧基等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官能团,了解这些官能团的结构和特性是有机化学学习的起码要求。所以高考试题经常会考到这类试题。醇羟基跟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碳碳双键、醛基等能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醇羟基、醛基等能被氧化。①③⑤等三种有机物都符合题设条件。

答案:C

例4 中科院蒋锡夔院士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计国桢研究员曾因在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据悉,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曾涉及如下一种有机物:

请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官能团⑦的名称是

,官能团①的电子式是

。该化合物是由

个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的。该化合物水解生成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

,写出此氨基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我国氟化学理论研究和氟产品以及核化学工业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如F46就是用四氟乙烯与全氟丙烯共聚得到的,若两种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试写出这种高聚物的结构简式:

。已知三氟苯乙烯(三个氟均连在苯环上)的分子式为C8H5F3,则它的

解析:这是一道有机化合物基本知识题,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考生来说,其难度并不大。(1)官能团⑦的名称是羧基,氨基的电子式主要利用电子式书写的规则来写。氨基酸彼此之间形成肽键,考生可以寻找具有O-C-NH-的结构一共是3个,所以是4个氨基酸分子。有机物水解得到的氨基酸,O=C对应变成-COOH,-NH-对应变成-NH2,所以书写也较为简单。氨基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主要是指羧基与NaO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2)无论是四氟乙烯还是全氟丙烯,它们各只含有一个双键,而两种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它们就是将双键打开,两个分子相连,而全氟丙烯中没有双键的碳原子应该变为高聚物的支链,这样结构简式就写出来了。对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有机化学里经典的永恒主题,这个分子以苯环为主体,还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氟原子,由于支链中碳碳键是双键,所以不必考虑两个甲基的情况,只需考虑定位H原子和F原子的位置不同,从而写出其他5个异构体的结构。

答案:(1)羧基 4 H2NCH2COOH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0(或另外三种氨基酸及对应的反应式)

评注:本题起点虽高,但落点还是在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范围内。这道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有机物结构简式的观察能力、对简单有机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能力。

【高考题再现】

(一)考查有机物的常规性质及生活中的应用。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解析:此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一些简单性质。C选项中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有甲醛,虽然能起到保鲜食物的作用,但对人的身体有害,所以不正确,其他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

2.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解析:此题是对物质性质的总结,特别是有机物的性质。B选项中提到的棉、麻、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都无法确定,所以不能说是同分异构体;C选项中提到的花生油是不饱和酯;D选项中豆浆煮沸,蛋白质将变性,不是水解反应,所以说法错误,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A

(二)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的关系。

3.对右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 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不是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相同

C.均能与溴水反应

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解析:已知结构推断有机物的性质,是有机化学试题的一种基本类型。认真观察两种化合物的结构可发现均有14个H原子,所以它们是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左边分子有苯环结构,其至少有8个碳原子(有可能是10个)共平面,而右边分子没有苯环结构,最多有6个碳原子共平面,所以B项说法错误。C选项的说法正确,左边分子是酚,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右边分子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选项的说法不准确,左边分子是酚,右边分子是醛,用红外光谱能够区分,虽然两种分子都有7种H原子,但左边分子有酚的H原子,右边分子有醛的H原子,两者的位置是明显不同的,故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加以区分。

答案:C

4.某天然拒食素具有防御非洲大群蚯蚓的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未表示出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该拒食素与下列某试剂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数目增加,则该试剂是( )。

A. Br2的CCl4溶液

B.[Ag(NH3)2]OH溶液

C.HBr

D.H2

解析:此分子有双键、醛基、碳环等官能团,所以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该分子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双键将会打开,官能团增加1个;该分子与银氨溶液反应,醛基被氧化成羧基,官能团数量不变;该分子与HBr不反应,官能团数目不变;该分子与H2发生加成反应,官能团数目减少1个。

答案:A

太空电梯还能作为一个发射系统,因为太空电梯必然被地球带动旋转,而越高的地方速度越快,所以将飞船从地面运送到大气层外足够高的地方(或者用太空电梯把零部件带上太空站,在那里组装),只要一点加速度就可以起航了。

(三)考查有机物的反应及反应类型。

5.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A选项中第1个反应为取代反应,第2个反应为加成反应,所以A的说法错误;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第2个反应是单质被氧化的反应;D选项中第1个反应中的水不是还原剂,第2个反应中的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答案:B

(四)考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知识。

6.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解析:乙醇是最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3CH2OH,而乙醛的化学式为CH3CHO,这两种分子的H原子个数有差异,所以C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C

7.四联苯 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此题可以看成是四联苯分子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考查,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个分子的结构进行剖析并探讨有多少个相同位置的H原子。这个分子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只要考虑左边2个苯环上的9个H原子位置,其中左边第一个苯环上5个H原子有3种不同的位置,左边第2个苯环上4个H原子有2种不同的位置,所以一共是5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可被氯原子取代生成5种不同的一氯代物。

答案:C

(五)考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知识。

8.结构为…-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解析:我们知道单体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主要途径是打开不饱和键变成2个半键再彼此相连,而此高分子化合物是聚合后还含有碳碳双键,故单体应该是碳碳叁键。分子形成的过程是单体分子打开一个键彼此相连,所以只能选择答案A。

答案:A

(六)综合考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C.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 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

有机化学基础第3篇

1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有机化学与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人类的生命就是一个有机体,由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组成,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这些物质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参与体内的各种合成代谢。其次,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如我们穿的各种衣服,都是由各种合成纤维构成,饮食中少不了各种有机蛋白质、有机营养物质。最后,有机化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有机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不仅治愈了人类多种疾病,并且提高了人类的寿命。1965年,人类合成的第一个人工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在我国诞生,为糖尿病病人带来了福音。

2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

(1)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独以老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学无法将整个有机化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而有机化学实验就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解决了学生上课时对不明白知识点的困惑。例如,在学习有机物萃取时,很多学生在理论课时对萃取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都是死记硬背,而实验课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完成或者协作完成,将会彻底领悟到萃取的原理,并掌握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例如阿司匹林的制取,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在人类的药物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此药物进行合成可以使学生明白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对重结晶提纯法进行巩固。

(2)训练学生科研思维与专研精神。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其操作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考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专研精神。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等,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凭借实验训练带给他们的科研思路以及实验成果。本科阶段的化学实验要注重的是实验的热情,因此将他们的热情鼓舞起来后,他们才能够真正投入到专研当中。

(3)为学生步入未来工作岗位打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专业相关人才进入未来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才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市场和人才培养方向的脱节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操作技能差,理论考试都能得高分,而一到具体应用就措手不及。然而,对于那些不从事化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专业来说,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对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都是一种重要的铺垫。

3目前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方法落后、实验设备陈旧。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内容一般是那些已经完成被认可的基础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很经典,但由于实验方法落后导致实验耗时长、操作繁琐,有的实验要6个小时以上才能结束,这使得一些本来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同学望而却步。而实际上有机化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验手段也不断在进步,采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可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我国诸多高校在有机化学实验设备上都存在着设备过于老旧的问题,很多实验无法开展下去的重要原因就是实验设备的短缺,一般都是几个学生用一个实验台或者一台操作仪器。在实验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基本内容外,没有将社会上用的新技术引进去,学生不知道学完后用在哪里,自然无法激发他们的热情。而很多现代社会根本用不到的理论仍体现在实验教材上,这不仅耗费了学生和老师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

(2)实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实验的安全患包括三个方面:①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隐患,例如缺乏实验安全操作柜,实验试剂过期或者不合格等现象屡屡出现。②一些有机实验本身存在安全患,比如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该实验要使用钠砂,金属钠遇水即燃,在热熔钠块并震荡使之变成砂粒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钠会从瓶子里喷出来,非常危险。而事实上笔者在从事这么多年的有机合成研究过程中从未使用过钠砂。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都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带口罩和眼罩,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试剂喷射到眼里,或者身上,则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

4对基础有机化学教学的看法

(1)明确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目前我国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明确其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我国大学现在开展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二十年前的精英教育,因此将过多的要求投放在学生身上,将会导致他们厌学或者恐惧。有很多学生还没有进行实验就被那些高难度的要求吓得退却,不能激发他们的实验热情、钻研热情。笔者认为,本科阶段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主要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他们有学习的热情与渴望,才可能进一步地钻研,也才可能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

(2)因地制宜制定本科教学的培养策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采取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化学专业的同学和相关专业的同学应该制定不同的目标,不能一概而论,否则有机化学实验课将对那些基础理论学习少的同学产生很大的负担。本科教育注重的是素质教育,因此着重在于培养他们的实验热情,只有奠定热情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地实验和攻读研究生。

5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改革实验教学的理念与目标。本科阶段的有机化学实验其本质上的问题是教学理念与目标的偏差。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彻底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将二十年前的目标与理念用于现在。制定的理念与目标应该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同时也应该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笔者认为本科阶段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与目标应该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热情,提升素质教育。

(2)根据社会需求,改进实验方法、设备。现阶段我国本科有机化学的实验不能与时俱进,没有跟上社会需求的潮流。因此,应该引进那些社会工作中需要的实验、删除那些社会不需求或者用不到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的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实验设备,因此可以采用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策略,由企业投资引进设备,同时企业排除专门人士进行指导,带领学生参观公司,只有了解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保障。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现代的有机合成方法和手段,增加实验的实用性,还可以找一些现象明显、容易成功、能显著提升学生兴趣的实验,以替换危险、气味大的实验。

(3)分阶段教学的培养方案。在本科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培养策略: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是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化学应用公司或者大型科研院所,也可以是老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其次,对那些有实验操作热情的同学,可以引进到老师的科研队伍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以及钻研的能力。最后,结合同学自身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例如对那些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同学,可以将其作为保研的对象,对于那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将其推荐到合作的企业当中去。

6结束语

有机化学基础第4篇

关键词: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 实验室安全教育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化学实验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正逐步走向完善。

一、目前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实验前预习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条件之一,实验前预习包括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了解所用到的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及相关药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化学实验成败的关键点。并且写出预习报告,课前接受教师的检查和提问。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反应装置图等。通过实验前预习,学生在做实验前能深刻理解掌握实验原理和步骤,避免在实验中出现“按方抓药”的现象,从而保证实验效果[1]。

2.精选实验内容,节省实验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安徽师范大学几代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已经初步形成,具体见表1。原来有机物合成实验比较多,比如苯甲酸的制备,肉桂醛的提取和鉴定等,现行实验已经做了更改。作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我们增加了基本操作性实验,减少了有机合成实验。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我们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操作的练习,这为学生以后的综合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和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表1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安排表[6]

3.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展现出了较以往黑版式书写教学更多的优点,尤其对实验教学更加体现出良好的效果。它能将文字转变为图形,生动地体现实验操作过程,使学生能及时注意到实验操作中容易出现的纰漏点,降低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增强实验效果。其次,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指导教师一直坚守在实验室,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解答实验中所遇到的疑惑。在实验即将结束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对于产率低、产品纯度差等由操作失误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彻底领悟实验要点和掌握实验技能,这是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可行性实验方案,并进行对比,找出优缺点。此举极大地了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了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我们改变了以往只通过实验考试和实验报告考察(各占50%)的考核体系,现在的考核模式在以往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平时的实验技能的考察:包括学生的实验预备情况、实验过程中操作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台面、处理污染物的方法和能力。新的考核体系实验考试占30%,实验预习占30%,平时实验室实际操作能力占40%。此举不仅避免了单一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实验成绩考核的误差,而且使学生实验更加规范化,避免了学生平时实验课出现不认真的现象。[2]

二、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绿色化学改革。

绿色化学已成为当今社会化学研究的前沿区域,全球化学污染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生命安全。[3—4]随着工业生产批量化,人类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要有效地控制污染,必须从源头上加以遏制。虽然每次化学实验排放污染物的量很少,但是多批次的学生实验会使排放的污染物的累积量惊人。控制好化学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以下对有效控制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分析:

(1)减少实验反应物物质的量并将有机物循环利用。

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从源头着手。在化学实验中,有效减少反应物物质的量势在必行。对于有机物合成实验,必须改变原来将大量药品用于实验的模式,代之以微量进行实验。将有机物循环利用也是减少化学污染排放的良好措施,表一中实验(3)和实验(8)的药品可以循环利用,在对乙酰苯胺进行制备后,保存多余的乙酰苯胺,待下一年度有机物重结晶进行再次利用。加强有机物的循环利用既能节省药品,又能保护环境。

(2)尽量使用易处理、无毒性药品代替管制、毒性比较大的药品。

目前,国家对药品进行控制和管理。尤其是对剧毒、易制毒、易燃易爆性药品限制性出售,一般市面上这类药品已经销声匿迹,需要采购的单位必须经过公安部门的审批。使用易处理、无毒性药品已是大势所趋。使用危害小的化学试剂,提高了实验教学安全性,且有利于社会治安。在实验(4)中,我们可以选择乙酸乙酯代替乙醚萃取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液中的醋酸。乙醚属于易制毒药品,并且具有麻醉性,用乙酸乙酯代替乙醚,既能达到萃取醋酸的目的,又易于购买,对环境污染小。

(3)对反应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严禁向下水道倾倒。

有机化学实验很难避免化学反应产生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合成实验,为防止这类化学污染物危害生活环境,对反应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后续处理已经迫在眉睫。化学污染物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实验室人员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二是采购污染物处理设备。针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实验(8)和实验(9),一般采取方式一进行解决。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中,可以在合成装置后面接上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能使废气得到处理,又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乙酰苯胺熔点测定实验中,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将装有乙酰苯胺的熔点管收集起来,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经过研碎、溶解、过滤,重新收集乙酰苯胺。少量的废弃物排放对环境污染小,但是周而复始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会使这种污染物积少成多,为防止污染,我们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

2.适当增加应用型实验和开放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可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增加应用型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止痛和治疗感冒的作用。增加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不仅巩固了重结晶提纯法操作,而且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设置开放性实验必须根据学校实验室自身条件和学生总体素质水平展开。开放性实验项目可包括现代有机分析仪器的操作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5]与校企合作项目相结合的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接触到平常很少或者几乎没见过的大型仪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很快参与到全开放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开放性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和平台,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过去的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这固然重要,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增加应用型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能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开设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实验室教科研活动日趋平凡,各种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科研不断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是高校师生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般只是在学生上实验课之前由授课老师简单提一下,并没有做系统、全面的讲解。学生掌握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安全教育相关知识。在此境况下,开设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已不可或缺。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内容包括:①化学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②各种常见的强酸、强碱、易燃、易爆、易制毒、剧毒药品的使用方法和预防;③常见灭火器分类和使用方法;④实验室废液的处理;⑤外伤、化学腐蚀的预防和处理;⑥安全用电。[6]对学生实施系统性、全面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能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减少人为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且能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三、结语

我们在现有化学实验教学框架下进行了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同时,还要着力促进教师团结合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改革还需继续探索,为培养出与现实接轨、社会满意的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宇婴,王月欣,高静.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0):165.

[2]汪婕.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0(13):10-11.

[3]王敏,蒋炳英等.有机化学实验微型法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3):12-14.

[4]宋明芝等.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2):227-228.

[5]陈震,江栋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84-86.

有机化学基础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基础第6篇

一、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整体把握模块间联系

结合课程标准和省新课程研修专家的视频讲座精神通读化学将要选修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材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教材结构、栏目的设置、课标在教材的具体体现形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化学2》之间的联系,使自己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能够承前启后、得心应手地利用好教材、驾驭好课堂,这就需要在备课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跳出教材,驾驭教材,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

二、准确领悟新课程理念,精确把握内容深广度

在如何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方面,我的感受是正确领悟新课程的理念,严格按课标要求,不越位,不拔高。在实施具体的教学时把教学侧重点从对知识点的深挖、迁移和拓展层面,转移到通过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活动与探究”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无疑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准备了一个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而且这些“活动与探究”大多都与仪器的使用、操作、实验的设计等结合在一起。因此,结合实际扎实地搞好这些“活动与探究”栏目的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增进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教材中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点的挖掘,并注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卤代烃的性质时,通过实验研究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在实验开始之前,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不加别的试剂,你能从实验现象上判断溴乙烷在加热条件下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为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则须引导学生从刚学完的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在碱液中有分层现象)以及在预习了卤代烃水解反应方程式(产物皆溶于水,不再分层)的基础上去探究这个问题。这样无疑给学生多了一个机会,或者说多了一个角度去思考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五、重视直观教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

有机化学基础第7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 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有机化学是化学类以及与化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也是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多年来很多高校教师都致力于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1-5]。为了适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能力,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致力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而其中的有机反应的基本规律、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则是让学生掌握这种关系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来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方法、思维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提到有机化学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内容好多,好难学!这主要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单一地去记知识点,而不是去找到其中的规律。数学、物理有规律可循,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同样是这样。我们会从某类化合物的结构出发,推导出它所具有的性质,然后再讲解具体反应。另外有机化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多用,自然就熟记了,就不会觉得难,那么在有限的学时内,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频繁运用知识点。

1.结构决定性质

在讲授某一类化合物的性质前,我们会从它的结构出发,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样同学对这一类化合物的总体性质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例如:我们再讲到醛酮这一章时,我们会从最基本的电负性开始,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必然导致碳氧双键的电子云偏向于氧,那么使得氧显电负性,而羰基碳显电正性。这样同学们就能理解羰基碳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接下来吸电子诱导效应可沿着碳链传递,那么就导致α碳上的氢具有弱酸性,容易被强碱夺去。一旦被强碱夺去,那么α碳上则带有负电荷,这个负电荷会与旁边的碳氧双键形成p-π共轭体系,形成了烯醇式负离子,就形成了烯醇氧负离子和α碳负离子两个共振式。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理解除了α碳具有亲核性之外,羰基氧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行反应。这样同学们就能记住对于羰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位点可以是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或者是α碳的烯醇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

接下来再讲亲核加成和α氢的反应,就容易多了。

2.最大限度地将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有机化学各类化合物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往往我们在学习一种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时经常用到其他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比如我们讲到醇,醇的制备就要用到了卤代烃的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烯烃的水合等等。以往这些知识都是老师总结好的,或者有的教材上直接给出的,但是同学们仅仅是学过、看过,没有真正去理解这些制备跟前面化合物或者后面要讲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就要同学们自己来总结,醇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在给同学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又让他们知道了这几类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再有讲到醇的亲核取代反应时,我们会将卤代的亲核取代反应与之进行对比,这样同学们会觉得:醇的反应跟卤代很像啊,那么卤代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掌握后,那么醇的反应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我们讲卤代烃会讲到有机金属试剂―格氏试剂的应用,这个问题会提到格氏试剂与醛酮的反应,那么我们就把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在这里做了讲述。当讲到醛酮部分内容时,再进行讲解并加入例题进行巩固,那么这部分内容就很容易掌握。

3.潜移默化讲授知识点

有些知识点我们可以进行单独讲解,但收效不好,因此我们将这样的知识点融入到平时章节的教学当中,这个知识点就会反复被提及并使用,学生学起来就非常轻松。例如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几乎所有的教材都是放在了二羰基化合物这一章的后面来讲的。我们曾经按照教材上进行讲授,发现学生对着一块的内容很难掌握,于是我们将这一部分内容融合在每一章里面,我们在讲到这一类化合物的合成时,会给出很多例子或者以课后题目为例进行巩固练习,我们就利用合成设计这章的方法―反合成分析进行讲解。刚开始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么做?让他们自己做题目的时候也无从下手,但我们从第二章烯烃开始,就让同学们接触到这一方法,那么到了课程结束,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利用反合成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合成题目了。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多媒体与板书同时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手段,它极大地节约了板书时间,使得上课内容信息量大增,就可以将大量的例题运用其中,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多媒体演示速度快,往往有些同学不能很好地理解。而板书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对于重要知识点,我们通常板书和多媒体同时应用。在板书地书写过程中也是同学们认真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才能提出问题,这样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同学们就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了。

2.分子模型的应用。

这一手段在讲述立体化学这一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利用分子模型可以很直观地看出a键、e键,以及a键、e键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在环上的取代基的顺反异构现象就迎刃而解;在手性碳的命名中,利用模型来解释如何确定手性碳的构型是R型还是S型[6];在写Fisher投影式时,如何解释竖直方向的两个基团是朝黑板面里面的,横向两个基团是指向黑板面外的,有了模型同学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的存在可以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使得课堂信息量大增,有些内容同学们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我们将多媒体课件上传至网络,同时开展了网络答疑交流。建立网络交流最初的目的是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帮助同学,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进行网络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单单我们授课教师在帮助同学解答疑问,对于有些问题同学们自己会讨论交流,老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能考虑到的问题,同时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4.课后作业找出弱点,强化练习

大学教学很大程度依赖于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除了网络交流答疑外,课外作业有利于授课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会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教师会及时批改,可以发现哪些知识点同学们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好,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讲解,针对性给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学习。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大多数同学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时都有一种畏难心理。如何帮助同学们克服这一心理,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我们在讲解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时,会将食品添加剂内容引入进来。将同学们平时经常吃的零食的包装袋给同学们看看它们的配料表,给他们讲解相关的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比如苯甲酸钠是防腐剂、BHT是抗氧化剂等等。当然我们会告诉同学们在食品安全级别内添加这些添加剂对于人们对身体健康是无害的,只是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让吃食物的人有一种愉悦感。了解了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学习过程中就不是单单为了学分而学习了。

在讲到烯烃时,我们会给同学们讲吃大蒜后,很多人觉得嘴巴里的大蒜味道很难闻,为什么呢?因为大蒜素是一种含硫的烯烃,它是让我们嘴巴里留有气味的罪魁祸首!那么如何出去这个味道呢?这个问题可以留在后面讲醇醚的时候解答,留一个悬念;也可以直接讲有机硫化物的只是简单介绍,并告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点牛奶,就可以消除这个味道。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2.启发式、提问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我们需要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之后采用的,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在讲授化合物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类化合物可能具有哪些性质?例如在讲醇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同学们根据电负性差异,来分析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的大,那么就可能导致氧和碳共用的一对电子的电子云偏向于氧原子,这就导致碳原子略显电正性,那么它就可以和显电负性的基团发生反应。这样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出化合物的性质,比我们直接讲授结论更有利于同学们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使用提问式教学,化合物之间都是相关联的,在讲授过程中也是前后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讲课过程中,经常使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来帮助同学们巩固前面讲过的相关知识,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达到了知识点的交叉关联,有利于学期末知识点的总体融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有机化学的学习,要想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要有相应的练习跟上。课后的习题是为了课后同学们自己复习巩固来用的,那么如何知道同学们上课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呢?我们在课堂上,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内容,都配有一定量的课堂小练习,通过这个小练习,教师可以很好地知道班级里大概有多少同学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有多少同学还没有掌握,那么就可以根据情况对相应的知识点在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将课后的相应部分的习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做,达到进一步巩固的目的。

在当前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我们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兴趣,使得看似很难的问题,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它、攻克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利用学过的基础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还有其他资源有待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尤其是网络资源,我们现在正着手建设我们的有机化学教学网站,希望能通过网络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雅琴,邢志勇,白靖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13,5,43

[2]张红,何建玲.“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11,11,145

[3]吴玉芹,李立冬.工科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16

[4]刘春叶,苗延青,尤静.浅谈医学有机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西北医学教育,2011,9(3)569

[5]王洪恩.创新教育背景下议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