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16:07:34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研究

国家在特殊教育篇章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那么,如何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让学前特殊儿童接受适合于自身独特需要的教育,使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呢?

一、提高特教教师能力素质,为特教做充分教学保障

合格的师资力量是发展特殊幼儿教育的基础,从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情况来看,普遍缺乏特殊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种偏弱的师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改进我国特殊幼儿教育的师资现状,改革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增强学前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1)对所有学前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在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增设幼儿特殊教育课程;(2)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在职教师掌握与学前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严格实行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考评制度,为学前特教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幼儿特教师资力量。

二、注重特教幼儿的差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了解特殊儿童,把握幼儿特殊需求

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幼儿。作为特教教师,应首先调查班级内每一位儿童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例如,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较大,就算同是轻度智障的儿童,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需求也不尽相同;智障儿童本身存在的差异性较大,他们在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知觉感知等方面的发展存在不平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幼儿,如,分析幼儿的作业,与幼儿进行谈话、交流,平时加强对特殊幼儿的关注等,以分析和研究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征,根据幼儿特征实施针对性教学。作为儿童特殊教育教师,要为他们的发展制订详细的教育目标,选择有效的教育措施,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提高特殊儿童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制订教育目标,体现差异性、全面性

教师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不但要注意目标的差异性,也应注重全面性。要求特殊儿童在同一时期学习同一知识内容时,达到不同的层次和标准。例如,在教学“通过实物认识数字”时,面对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有所区别。特殊儿童只需要认识实物个数和数字即可,设置分层次目标的目的在于因人制宜,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各有所长、各有所取。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目标的具体化和层次化,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目标及要求。此外,学前教育目标还应具有全面性,对于特殊教育儿童来说,全面性不但包含认知目标的设定,还包含情感体验、缺陷补偿、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设定。

3.创设游戏环境,满足特教儿童的需要

特殊儿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游戏是深受特教儿童喜爱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需要教师运用各种儿童游戏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育和发展。为了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教师要为特殊儿童创设和谐、良好、适宜的游戏环境,使之符合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以适宜的环境弥补儿童生理上的不足。作为特教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环境的安全性,如,在创设户外游戏场所时,一定要注重户外环境是否舒适和安全,尽可能满足特殊儿童的使用需求,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交往机会。例如,盲童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探索,应尽可能地提供柔软的设备;肢体残疾儿童需要活动场所地面平整,应建立相应的轮椅通道。另一方面,教师要为特殊儿童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也就是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心理环境,可以让幼儿大胆游戏、放松身心。

4.发挥助学伙伴作用,做到共同成长、进步

助学伙伴是幼儿特殊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但可以帮助残疾儿童解决学习与行动方面的一些困难,而且可以使特殊儿童在交往中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并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同样,对助学伙伴来说,在帮助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有效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助学伙伴可以采用个人帮扶,也可以采取合作小组的方式,从各方面给予特殊儿童以学生和行动上的帮助与照顾。选配的助学伙伴和合作小组应热情、耐心、有爱心、品学兼优,协助教师帮助特殊儿童参与校内各种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帮助特殊儿童预习新课、复习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课后练习;协助教师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经常为其阅读相关报刊及课外读物,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三、多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方法的直观性

特殊幼儿由于自身缺陷的原因,会在学习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特教教师应针对他们的缺陷为其采取补偿方法。例如,采用形象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稳定的注意力,为其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和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具、学具、实物、挂图、多媒体等,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特殊儿童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他们的语言及情感意识的发展;还可通过屏幕投影和视频展示等方法,变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呈现在他们面前,以拓展特教儿童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视觉障碍儿童可以使用现代的教学技术,调动其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进行活动,实现缺陷补偿。

总之,我们幼儿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思想,并进行积极的尝试摸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特教水平,真正保障特教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友谊.特殊儿童教育的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78-79.

[2]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02):54-56.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2篇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对于语言系统的形成可谓缺一不可。在语言构建中,词汇是语言的中心或主体,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语音是依附于词汇、以词音的物质形式表现而存在的;语法是词的语法形态变化规则和词的语法序列组合规律的总和。词汇直接关系着词的形态变化规则和词的序列组合规则,所以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间接衡量着语言水平的高低。语言三要素的紧密关联决定了对手词汇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需要掌握和锻炼相应的语音和语法才能完成词汇的学习。因此,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要以强化词汇教学为基本方向,而词汇教学要以语音、语法为基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言教学过程中,词汇学习是自闭症儿童学习语言的最重要方面,而语言学习就是不断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过程,自闭症儿童不仅要学习词汇的“形、音、义”,还要灵活地运用词汇,即实现语音与语法的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在词汇教学中常通过对语法的应用和语音的不断矫正来完成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进而恢复和发展其语言学习能力。

二、构建自闭症儿童科学的词汇教学模式

(一)词汇教学的课程设置

自闭症儿童词汇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教读课、复读课为主,以自读课、作业课为辅。自闭症儿童在学习词汇时主要依靠模仿,对读音和词形学习得较快,而自闭症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存在着缺陷,致使对词义的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对词汇的系统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刺激。词汇学习中,在教读课和复读课上要着重强调词汇形、音、义的系统教学和强化训练。自读课和作业课是自闭症儿童自己理解和学习的课堂,而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读课和复读课则更适合自闭症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以教读课和复读课为主,以自读课和作业课为辅,以便能更好地实现自闭症儿童堆词汇的有效学习。

(二)词汇的教学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词汇的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和以小班为单位分层互动式教学。情景教学需要根据自闭症儿童日常的经验和兴趣习惯来创设有意义的知识背景用以满足教学中的所有需求。真实的情景活动能吸引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以及增加成功概括的可能性。而以小班为单位的分层互动式教学,将自闭症儿童按照学习情况分为了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堂作业,这既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节奏和进程进行把握,又能充分照顾到不同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从而可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学习词汇的效率。

(三)词汇的教学手段

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加图片、音乐、视频在课堂中的运用,从而丰富自闭症儿童词汇输入的途径。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工具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丰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片、声音以及动画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自闭症儿童对可视音乐理解得较快,因为它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减少刻板行为,保证自闭症儿童可以从多渠道理解语义。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要丰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用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3篇

误区一:特殊儿童一定要到特

殊教育学校就读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方面有明显缺陷或障碍时,教师会时时事事处处对特殊儿童“特别对待”,无意间为特殊儿童贴上了隐形的标签。久而久之,“标签效应”被扩大化,学生会认为特殊儿童很“特别”,教师也就坚定地认为“这样的学生应该去接受特殊教育”。

调整策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历来就是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的,这种教育状况已成为一种惯例常态。而全纳教育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管学生所具有的各种特殊性。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既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主流社会的能力,增强生活的信心,也给教师提供了对正常学生加强不歧视残疾人教育的良好契机,让他们善待特殊儿童,不再有标签意识,以此来逐渐改变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歧视观念。当然,生理缺陷或障碍程度较严重的,要由特殊教育学校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与教育。但普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儿童都必须要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误区二:为了大多数正常学生,可以对个别特殊儿童放任自流

我们常说“教育要公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这里所说的“公平”往往已经被教师定格为对正常学生要公平,所谓的“全体”就是大多数正常学生。教师认为与正常学生相比,智力障碍学生怎么教都学不会,积累的知识欠账永远还不完,听觉障碍学生无法与老师相互沟通交流,思维、理解能力差没有办法教,行为有障碍的学生甚至是个负担,影响其他学生。因此,教师想方设法让特殊学生成绩不影响个人考核,智力障碍学生考几分都行,安全就好,听力障碍学生看懂多少算多少,作业根本靠抄,上学基本是混,行为障碍学生则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或者身边安排得力干将“给我看好喽!”

总之,特殊儿童因为学习的重要性被忽略了,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就“坐”。

调整策略: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也是为了一切的孩子。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在教好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一个也不能少”,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个别教育方案,根据个案情况选择专门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若考虑到自身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就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好理论准备。其次,学校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来促进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发展。

误区三:普通学校教育无法兼

顾特殊儿童的行为能力培养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4篇

关键词:学前融合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融合教育就是希望在一个相对融合的环境下,让那些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起进行互动,增加这些特殊儿童学习的机会。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把教育建立在对学生能力的了解上,根据他们的特长来进行教学服务。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

在早期,对于特殊儿童一般是进行隔离教育,随着人权运动的发展,加上主流思想的回归,融合教育的理念不仅很好的体现在一般的学校教育中,对于学前儿童教育安置也受到了这个思潮的影响。学前融合教育属于特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就是把0到6岁的特殊儿童很好的安置在普通的幼儿班集体中接受教育。进行学前融合教育要把握好特殊儿童的一些特殊的需求,找出障碍发生的的原因,按照个别差异原则,及时开展教育服务,并及时提供一些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协助。

二、新时期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这就需要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针对问题提出学前融合教育的策略。

(一)幼儿园行政支持方面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对幼儿园行政支持力度不大使得融合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很难获取相应的协助,导致在特殊儿童的安置方面产生挫折和负担。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进行通报的时候,缺少相应的行政支持方案。行政人员对于融合教育存在一些顾虑,一些设备和制度缺少弹性,加上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力度不大,支持的力度也不大,负责单位之间的沟通效率不高,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缺少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就导致幼儿园在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需求其他机构的协助。

(二)经费保障方面

在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的前提下,财政部门也没有办法给于地方大量的特殊教育经费补助。而推动学前融合教育需要大量的经费来执行,一旦经费不足就会影响到学前融合教育的效果。

(三)幼儿家长方面

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比较担心自己的子女是不是能够接受适当的教育,而普通孩子的家长就会对担心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对于特殊儿童缺少了解和关爱,就会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开展产生阻碍。家长除了在学前融合教育中担心和质疑自己孩子的受教育权利,还有的家长根本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安排在融合班级中。幼儿教师在面对这些特殊儿童的要求和普通儿童家长的担心上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却找不到和家长进行沟通的渠道。

(四)幼儿教师方面

由于我们国家还没有真正开展特殊儿童的师资培养,所以目前面临着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和教师流动的问题。普通幼儿教师跟特殊幼儿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学前特殊儿童教学上采取的教学理念也不相同,这两类教师在教学合作上就会存在难度。因为那些巡回辅导教师来幼儿园辅导的时间比较少,普通教师在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跟特殊教师沟通的不够,不能很好的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在学前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特殊的教育技能,但是因为培训时间少,对学前儿童特点了解不充分就会导致教师特殊教育技能缺失。除此之外,融合之后的班级中包含了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但是教学人员编制不够,就会导致班级管理出现困难。

三、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策略

(一)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1、增加经费预算

在进行学前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于那些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政府部门要给与充分的经费支持,让幼儿园有足够的资金使用在特殊儿童的身心教育和发展方面,从而不断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效性。

2、妥善推进特教知识进修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要举办相应的特殊教育进修班,对给幼儿教师进行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案例培训。幼儿教师在进修的时候,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儿童障碍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认真的规划,从而在进行学前融合教育教学中有选择的余地。

3、专业团队认真执行

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在对各个幼儿园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特殊儿童的需求,适当的延长辅导时间,并根据特殊儿童的状况进行一些弹性处理,给普通幼儿教师一定的协助,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渠道,积极跟普通幼儿教师合作,拟定相应的特殊儿童教育规划。相关部门要加强专业团队执行的成果监督,定期对巡回教师的服务成果进行评价,提供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效。

(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1、建立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

假如幼儿园没有办法在融合班级中增加教师人数,就要适当的调整学生和老师的比例,适当的安置特殊儿童人数,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压力。除此之外,还要把融合教育的班级设置在行政管理人员办公室旁边,当普通教师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就近向行政人员寻求帮助。

2、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

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来学校参观,让特殊儿童家长看到特殊儿童跟普通儿童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子女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对于正常儿童的家长,要让他们多了解特殊儿童,明白这些特殊儿童的困难,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明白学前融合教育制度的开展并不会影响到正常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三)对教师的建议

1、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由于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幼儿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每一位普通教师在辅导特殊儿童的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还有那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班级管理方式等等都记录下来。

2、给特殊儿童参与活动的机会

特殊儿童被安排在普通的班集体中,就是想让特殊儿童跟正常儿童一样学习和生活。幼儿教师要给特殊儿童参与活动的机会,比如,在学校演出活动中,可以安排特殊儿童给小伙伴们去献花,让特殊儿童也能感受到来自集体活动的分为,而且特殊儿童也同样有演出的机会,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安排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3、增进对学前特殊儿童相关措施的理解

幼儿教师要增进对学前特殊儿童相关措施的理解,比如,特殊儿童的安置问题,具体的安置流程等等,幼儿教师要熟悉这些知识,给家长提供一定的信息知识,也给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援。

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融合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广泛的接受,但是因为要把特殊儿童安排到普通幼儿园中,加入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缺少师资力量等就难以给特殊儿童提供特殊服务,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学前融合教育的问题所在,实施切实有效的推动策略。(作者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余强.美国学前阶段特殊教育全纳安置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2(8).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5篇

摘 要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文章分析了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等三点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三种评价方式,即动作发展评价、健康体适能评价以及社交能力评价,以期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运动康复训练学前特殊儿童训练策略训练评价

学前阶段是康复教育的根基阶段,也是康复教育的最佳阶段。对于学前特殊儿童而言,运动康复训练的科学开展不但具有缺陷补偿的生理功能,还具有促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心理功能和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功能。因此,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设计并开展科学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对于学前特殊儿童动作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前特殊儿童融入班级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周围的社区环境。

一、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是高质量、高效率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而言,为了实现学前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训练目标,应树立“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以“医训结合”的训练理念为导向,将基础动作训练、体适能训练以及体育游戏等合理的融入所开展的运动康复训练活动之中,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其次,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特殊儿童包括不同的类别,如听障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等,在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显然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应为“发展其基本运动功能、培养其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在开展训练时,训练的重点就应放在基本运动功能的训练以及听指令训练和社交能力训练等方面;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其语言、动作以及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其功能恢复”,所以在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时,就应该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训练。

最后,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策略。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不但生理缺陷和身心特点存在不同,其对运动康复训练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儿童选择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策略,是确保运动康复训练成效的关键。例如:在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可以结合结构化的训练策略来开展;在针对听障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听觉训练的康复教育原则和康复教育方法;而在针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运动康复训练活动则应注意结合适应性训练的方法策略和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运动康复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二、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的评价方式

学前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评价指的是根据运动康复的目标,对运动康复训练的过程和运动康复训练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价值判断的结果对后续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进行评价时,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动作发展评价。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指的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评价。常用的评价量表主要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二版》(PDMS-2),PDMS-2主要是针对0~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设计的,主要的评价内容为0~7岁之间特殊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情况和精细动作发展情况,是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动作发展评价时,常用的评价量表之一;此外,《Brigance早期发育量表二版》(BriganceIED-Ⅱ)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动作发展评价。

二是健康体适能评价。健康体适能的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学前特殊儿童与生活环境之间的适应与融合,所以,健康体适能也是学前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时,常用的主要为《Brockport体适能测试》(BPFT),其共包含了27个测试项目,能够让测试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前特殊儿童时,灵活地进行测试,从而对接受测试的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发展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最佳身体测试》也可以用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体适能测试。

三是社交能力评价。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运动康复评价时,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动作和健康体适能等显性的、表层的内容之上,同时还应该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以更加全面地衡量运动康复的效果。在针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评价时,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弗吉尼亚州适应体育课程(UVA-APE)社交技巧清单,在这一清单中包括了应对冲突和问候他人等在内的10个与社交能力相关的测试类别,能够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状况做出较为全面的衡量和判断。

参考文献: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6篇

关键词 特殊儿童教育;计算机技术;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110-02

1 前言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对人们的教育活动产生巨大影响,教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1]。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儿童教育,对其开展计算机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

教学内容杂乱 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仍属于边缘学科。由于特殊学校在选择教材上比较随意,导致一些学校选择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不同地域的学生学习环境具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学生和偏远农村的学生,学习环境差异甚大。

教学方法单一 从事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知识教学和上机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其实,只要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师能改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不明确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促进特殊儿童的智力开发,是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2]。然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教育大多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检查评比,设置的计算机课程忽视了服务教学、促进儿童素质提高、开发儿童智力的教学目标,对计算机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设备和师资都难以保证,导致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加强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策略

针对我国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特殊儿童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灵活多变,并以学校环境、儿童特点等为依据来进行。对身体残缺的儿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健全的学生相差无几,但对于聋哑儿童,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手语,和特殊儿童进行更好的沟通,发挥好教学水平。

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特殊儿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把上机教学放到主要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可以开展“以练代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在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游戏教学法,实际上计算机能够给学生提供富有挑战的智力活动内容。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是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游戏教学法中的课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特殊儿童的好奇心。

游戏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难易层次,所提供的信息要有隐藏性、随机性。游戏教学在个别教学、小组教学中都可以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不要偏离教学目标。如蜘蛛纸牌游戏是进行鼠标训练的游戏。如果儿童属于智障,没有办法对1~14的数字进行理解,可以使用吞食鱼游戏,这款游戏能使儿童认识菜单、按钮,学会进入、退出等计算机程序,也能进行鼠标的练习,还能使儿童对大小、数量的认知得到锻炼[3]。

注重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材 特殊儿童学校应该使学校的计算机技术教育突破边缘学科的境地,学校可以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选择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统一规范教材。这样便于学校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成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来促进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提高特殊儿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

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特殊儿童学校学生的类别存在差异,所以教学要有针对性。对听障儿童可以注重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听障儿童视觉发达的优势,帮助听障儿童的学习,让其认识了解世界,主动与外界沟通[4]。对智障儿童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使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使特殊儿童的智力得到提高。实践是特殊儿童学校计算机技术教育创新的源泉,特殊儿童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特殊儿童的实践,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

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学课程划分成不同单元,依次训练,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在特殊儿童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要符合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避免因循守旧。教师要注重的是特殊儿童是否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了作业设计上去,而不是作业的对错。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增强特殊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特殊儿童把所学知识内化。此外,计算机技术教育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抽象化为具体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施师生互动 在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计算机技术使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更加丰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民主和有针对性[5]。如计算机技术使教师能和多个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计算机技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远距离互动,增强师生之间以及W生之间的跨时空交流。计算机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能够增强师生之间评价、反馈的质量。

加强对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特殊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调动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扩大特殊儿童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当前特殊儿童学习的计算机技术教育课程在开发特殊儿童智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促进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特殊儿童学校应该注重对特殊儿童进行计算机技术教育,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使教学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特殊儿童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

4 结语

开展并逐步完善特殊儿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特殊儿童计算机技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对其进行改善,以促进特殊儿童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康杰.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2(5):13-15.

[2]姜蒙蒙,任一明.计算机技术在特殊教育中运用效能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8):44-47.

[3]刘伯仲.特殊教育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3-34.

特殊儿童教学策略第7篇

【关键词】儿童特殊教育 心理辅导方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46-01

前言

特殊儿童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属于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要高于一般儿童。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问题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发展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及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

1.1 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

大多数的特殊儿童在其接受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业成绩不理想及人际交往能力偏差问题。针对此种状况,对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具体为采用专注、倾听、反应、引导以及探究等方式。这些心理辅导方式均较为传统但其最终效果依旧无法忽视。专注以及倾听等心理辅导方式所具有的效果最为明显。大多数的特殊儿童在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是一大问题。因此,大部分的特殊儿童并没有许多关心特别好的朋友,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无法对人倾诉。久而久之,大量的负面情绪积压于心,一旦处理方式存在失误,则极有可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敌意,致使人际交往的效果越发消极。针对此种状况,儿童心理辅导教师首先应加强与特殊儿童之间的沟通交流,熟悉了解到其所希望进行人际交往的人员类型,尽量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员与特殊儿童进行交流。如此一来,儿童较为容易将自己的心扉敞开,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一一倾诉给心理辅导专员,由此将心理辅导方式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

1.2 行为纠正疗法

在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对其进行相应科学的行为纠正疗法。首先应帮助儿童将其心理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找出,促使其真正认识到造成自身人际交往状况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态度问题,并不能将过错完完全全推给身边的同学。对于一些存在争执的问题也不能以恶制恶,而是采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及行为去面对问题,从而科学的解决问题。另外还应让儿童真正明白的是,如果想要得到一个优良的集体环境,应积极地为之努力。只有通过将自身的行为进行科学正确的纠正,才能够为自己的学习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2.儿童特殊教育的科学策略

2.1 为儿童提供合适的心理宣泄场所

学校需建设可供特殊儿童心理宣泄的场所 特教学校的校园环境除了满足特殊儿童日常的需求之外,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特殊儿童建立一个可供宣泄情绪的场所[1]。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无法像其一般进行不良、负面情绪的发泄,因此可以采取一些略带艺术性的发泄方式。如视力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可引导其应用吹拉弹唱等音乐活动进行负面情绪的宣泄;而聋童则可通过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来将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科学排解。不良及负面情绪的长期积压而无法宣泄会使得儿童内心产生郁结心理,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而言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同时爆发于特定类的场合,则极易产生一种的人格,在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更加会对社会的安定发展形成阻碍。因此,在儿童的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学校的自身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设置出一些专属类的教师,为其配备相关设施,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不良负面情绪进行完整的宣泄。

2.2 借助相关福利机构平台及专业团队

对境外相对成熟的儿童特殊教育相关做法进行丰富经验的吸收及借鉴,将福利机构作为一个广阔的平台,将其对于儿童特殊教育的作用进行最大化的发挥。从构建规范机构的多重障碍儿童教育康复体系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入手,积极进行特殊教育实践,为推动特殊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我国内地特殊教育法规贡献一份力量[2]。

另外还应积极选择一些业内较为知名的教育学者及社会工作者,将多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集聚处理,组合成一个专业性的特殊教育团队。之后再和不同种类的特殊教育相关机构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起一个大型的特殊教育相关网络,为社会中的相关儿童提供相应科学的特殊教育,并为其提供相关的咨询及安置服务。

3.结语

当今社会中的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社会群体而设的。这些特殊儿童或多或少的在身体或心理上与其他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其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较强的特殊性。对儿童特殊教育的心理辅导方式及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加强其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