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及社会效益(合集7篇)

时间:2023-09-18 17:28:04
经济及社会效益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1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 意义与途径 社会效益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不可能提高,还会降低。同时,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不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是相悖的。

一、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对国民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企业直接承担着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此可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第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什么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呢?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设备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生产总值,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外延型增长方式。

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企业的生产总值,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内涵型增长方式。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

第二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科学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中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企业管理科学与否的问题。可见,提高经济效益的另一条途径是——管理和科技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有效使用。所以,如果说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生产的最大目的的话,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种方法和途径,它们是一致的,只是两个不同侧面而已。

(1)运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效能,以最小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既要合理安排企业,又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遵循价值规律,适时适宜地组织企业生产,把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等。

(3)谁抓住了科技牛耳,谁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世界经济竞争实质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而科技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和人才是兴国之本,要牢牢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念。

(4)充分发挥两种市场的作用。2012年全球经济危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的结合起来,把增加对外出口和扩大内需更好的结合起来。对外出口加工企业不仅把目光对准国外市场,还要根据国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三、企业经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由于在不同的经济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也不相同。在我国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基于这种理解来考察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比较注重考察传统生产要素(如:设备、原材料、资金等)占用和消耗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造财富(指由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之间的对比关系,从而认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直接依据是时间节约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是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论依据。由于企业对人、财、物力的节约都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节约了劳动时间,就缩短了人造财富生产循环的周期,从而也就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反映时间节约规律的一种形式,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就能推动企业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经过人类劳动,不属于人造财富,也就没有价值,更无时间节约而言。这种认识为我们考察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推动了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在企业经济效益考察中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会不利于遏制一些企业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因为有一些人认为企业可以随意支配地球的大地、空气、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实际上我国拥有的资源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充分地满足每个企业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的智力与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财富增长、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在这种新形势下来考察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不能忽视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占用与消耗,对人的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其对人们获得所需财富的影响问题。这必然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这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的,即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

无数的统计资料显示,工业生产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耗减的主要部门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企业基本上走的是高物耗、重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道路,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如对资源能源的浪费、物料的循环利用率低、对环境的污染等)的发展战略,往往只顾搞好生产、追求产量产值的增长,认为环境保护与治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企业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是难以做到合理兼顾的。在许多企业的传统经营理念中,目标始终定位于刺激消费、追求消费数量的增长与利润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为追求经济效益,将提高生产效率放在第一位。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忽视环境效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缺乏积极性,认为环保工作投资大,而无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环境问题一般具有潜伏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故针对那些投入较大而无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污染治理项目,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难以主动去实施。即使在日常经营中偶现的环境管理措施,也仅仅是一种应付法律或行政强制的被动反应,求得环保部门少找麻烦,得过且过罢了;甚至有的企业甘愿缴纳排污费或受罚而污染环境,也不愿积极投入资金实施有效的环境治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国民整体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大多数人对企业加剧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不足,人们对工业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的警惕性不高;还由于政府对企业环保监管未全面到位,以及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较严重等缘故,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对环境治理工作的轻视。

对企业来说,增加投入就不能不考虑回报,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兼得,必须要从全局出发,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如果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从企业短期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可能是好的,但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经济效益可能就不是好的甚至是致命的。2012年,全国食品、酒类、饮料等大量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惨痛的教训发人深省。

再如,我国是森林资源严重匮乏,如果每一个木材厂为了多赢利而多伐木,而所有木材厂的多伐木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行为的总作用会使森林毁坏、水土流失、水灾泛滥,给所有木材厂的生存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我国森林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投入和产出的市场是连接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像一张看不见的网一样的系统之中。对一种产品的投入过多,会造成其他产品的产出过多。当产品间的供给和需求超过了条件所允许的限度时,这张网就会拉破。这就如同一个生物循环链中一个环节遭到破坏,会使整个链条中断一样,各种产品生产追求的高额利润就会消失贻尽。

企业改制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即要求企业有明确的责权利关系,企业要走规模经济、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运用科学手段增创效益方面下功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努力降低成本、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管理。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2篇

【关键词】科技馆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经营管理

科技馆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基础区域,主要是通过向公众展示、讲解或培训等方式,完成对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是推动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科技馆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科技馆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公益机构。而为了衡量科技馆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对科技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其进行衡量。基于此,本文对科技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展开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分析

根据科技馆的基本属性,得到科技馆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非营利公益机构,其社会效益是决定科技馆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

科技馆内部具有较多的展项,并通过相关参观、参与和讲座等内容,使得科技馆的参观人员能够切实的参与到科技馆中,从而将部分客观事实和自然现象,能够充分的展示在参观者的面前,使得参观者可以懂得些科学原理,培养观众的创造力。科普教育是全面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二)拉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普及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创造力。要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归根到底依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尤其靠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科技馆通过其特有的科学技术传播方式,对培养社会公众科学思想和科学理念得到更新,进而使得社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对提升劳动者对先进设备等进行合理利用。进而有效的推动劳动的效率提升,进而积极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三)展示科技前沿,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技馆展示科技前沿研究取得成果,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应用前景,探计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介绍当前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向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并引发思想共鸣,增强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借由科技馆的人才培养能力,激发青年人群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为科学技术进步奠定基础。

(四)更好地传播科学精神

通过参与科技馆科学实验,其一培养青年执着的探索精神,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其二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其三敏锐的洞察精神,对偶然的科学现象有敏锐反应,深入探索背后的科学奥秘的专注精神。其四虚心的继承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旨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五怀疑精神,不盲目迷信已有的结论,敢于通过思考和实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六创新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二、科技馆的经济效益

科技馆在为社会做出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科技馆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使得科技馆经济效益的计算方式就存在差异,不能按照传统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方式,需要按照其具体的特点展开分析和理解。

(一)间接性

科技馆主要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得社会公众的生产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有效的带动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馆的间接经济效益可以得到实现。

(二)迟效性

科技馆的经济效益不能立刻得到显示,由于教育存在一段时间的,科技馆通过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生产能力提升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不会立刻得到展示。故此,科技馆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延时性。

(三)长期性

由于科技馆是长期完成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和教育工作,且教育和服务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在得到间接的经济效益时,社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会始终持续进行,使得科技馆可以获得持续性的间接经济效益。另外,某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均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而掌握且利用这一科学成果也将为社会和科技馆带来长期的效益。

三、科技馆效益的提升措施

针对科技馆效益情况,科技馆需要不断寻求有效的效益提升途径,促使科技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得到综合体验,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基础。

(一)丰富的科技馆活动

科技馆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通过丰富的科技馆活动,促使科技馆参观者可以得到体验式、参与式等培训活动。例如:科技馆采取构建兴趣实验班方式,以青少年为主要的培训和服务对象,使得青少年在具体参与兴趣班的同时,通过动手动脑,激发观众发散思维。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引起探究与思考。

(二)多元化的服务理念

结合科技馆现有的条件,根据不同层次的参观者给予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例如,增加4D影院的影片,增加放影场次。在展开科普的同时,需要重视相关配套服务的构建,使得参观者在享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得到多元化的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馆的教育职能的发射。

(三)人性化科技馆

为了提升科技馆的效益,科技馆需要对不同参观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并建立在参观者为本的理念下,构建适宜的服务,合理对无障碍设施和老年设施进行应用。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科技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科技馆的基本情况,并选择适宜的提升科技馆效益提升方式,积极推动科技馆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发挥,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陈江艳.科技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J].中外企业家, 2014(21):35-35.

[2]李永保.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J].科技风, 2011(10):9-9.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社会效益;策略思考

随着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与服务的要求逐步提升。如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高速公路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大,如何运作这种资金密集型的项目进而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成为高速公路工作者关注的方向。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与探讨高速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高速公路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概念界定

交通是经济发展首要的环节,不同于其它工业行业,高速公路的建设会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的效益、高速管理单位的效益以及高速公路通行者的使用效用。根据使用效应,我们可以将高速公路的效益划分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1.1经济效益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使集装箱运输、绿色产品和高客运输以及超大货物的运输都获得了高速发展,极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优化了公路交通的运输结构,提升了运输速率与效益。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建设也有效带动了建造业的整体发展,在总体上拉动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外高速公路划分为快慢车道,还设置了各类互通立交,与混合行驶相比较更有助于降低油耗与汽车损耗,大幅度缩减了行驶时间,增加了行驶舒适度。

1.2社会效益

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快速封闭与连接各个城市,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与运输来往,推动落后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特色产品与商务贸易能够顺畅流动,还有利于促进商品销量,增加市场占有率,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除此之外,便捷的交通环境也能够助力旅游业的兴旺,带动旅游消费向更高端的水平发展。高速公路的沿线也会由于其建设和运营享受到便利条件,对于招商引资、投资建厂和便利货物运输产生有利影响,还方便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异地就业与走亲访友,可以拉近城市间的距离,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2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意义与影响

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强其建设与管理工作,经济效益提高也为缓解我国的交通紧张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对策和物质基础,为高速公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经济保障。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总体结构的完善与发展,对于建筑相关的行业进步也起到促进作用。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由于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高可以促进相关地区高速公路与有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的就业率,为更多毕业生提供了工作机会,不仅如此,还能更好地管理与改善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让更多的社会人员了解到高速公路对人们日常生活交通出行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随着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实现,社会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作用也得以体现,有助于及时向管理部门反映目前高速公路的运行情况和状态,推动形成资金、劳动力及建筑技术一体化的完整运输结构,形成统一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运输体系。高速公路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高效地确保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降低配送延时情况的发生频率,进而带动与提高我国各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

3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方法措施

3.1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公路运营效率

现阶段伴随高速公路营运事业的迅猛发展,相关部门已经制定出整套的规章制度,如《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等等,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能够有助于有效地管理高速公路。作为运营单位,可以参照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适合本地区域发展的相关条例与制度措施,从而能够保障高速公路运营的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展开科学的运营工作。若是各地依照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细则,就能够促进各部门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使管理工作有理有据,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能够根据规章制度履行职责。

3.2强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降低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项目属于服务行业,必须先要换代升级它的基础产品与服务项目。高速公路管理企业需要对周边道路进行定期科学的养护,针对路面发生的破损问题应及时维修与进行养护管理,必要时对桥梁通道实行清疏管理,及时更换与清洁已损坏的安全设施,并强化公路沿线地带的多功能绿化养护工作。如此便从根源上遏制了由于道路质量状况不良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还应当管理和监控道路运行状态,进而有效减少其公共设施的损坏现象,延长高速公路的通行寿命,也有利于节约维修成本。对高速公路的使用者而言,这些手段提高了经济与社会效益,有力降低了其事故的发生率,并使其在舒适的使用过程中满足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这个视角来看,强化高速公路的科学养护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健康服务于正常运转的完整性,最终在低成本的管理养护中促使其经济社会效益稳步上升。

3.3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品牌促发展

高速公路运行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服务区与收费站等高速窗口单位以点多、线长和面广的特点,直接接触并服务于广大群众,每个细节与每次服务均代表了交通行业的窗口形象。因此服务行业必须加强情感层面的认知,窗口化服务的优劣程度深刻影响到司乘人员对于交通行业的整体印象。为了使司乘人员享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服务人员需要严格遵从服务守则,做到有问必答,以热情的态度进行微笑服务,善于使用文明用语,重视仪表仪态的规范展现,从而可以为司乘人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高速公路还应在打造服务品牌上继续深入思考,争取创造一系列收费站、养护区及服务区的先进部级或省级的服务品牌,为获得青年文明号等荣誉而努力奋斗,以此来带动高速行业整体优质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其社会与经济效益。

3.4强化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

首先应当建设好高速公路的基本保护设施,特别是对于高速公路防护栏、安全隔离设备、防噪音设备以及安全标牌设施的总体建设,要及时更换掉已损坏的设施。其次应当确保高效的高速公路通行率,及时清除影响通信的不利因素,注重应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在收费环节中,使用高效的收费模式可以高效地缓解道路交通的拥挤状况,而且还有助于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稳定。

4结语

提升高速公路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手段就是强化高速公路的安全控制。高速公路工作者应当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完善与健全道路交通制度,为高速道路运行管理寻求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于艳丽.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7(07):22.

[2]李翔云.关于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5):151.

[3]王剑强.试论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J].新经济,2015(35):108-109.

[4]刘洪昆.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主要措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0):122-123.

[5]王巍.就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主要措施探讨[J].科技风,2015(19):258.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4篇

关键词:公路经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公路网的逐渐形成,公路各航线建设的不断增加,省、市、城间联系更加紧密,路网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公路成本管理却漏洞百出。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公路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公路行业的良好口碑,才能带动公路经济社会效益。

1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意义

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公路建设原材料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从而带动了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的发展,使各相关行业的就业率得到提到。公路经济效益的提高改善了我国市场环境,引入了更多、更有实力的外资企业,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展,同时,公路经济还带动了周边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公路的修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确保了货物流通的时效,实现了中国与国际、中国南方与北方物品的快速流通,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衣物、用品、美食等。公路建设情况是国际上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要发展高速公路,提升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提升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

2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办法

2.1控制工程造价

要控制公路工程造价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管理:①在建设程序的各阶段进行监督控制,合理确定投资预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②优化建设方案,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预算造价。

2.2制定目标成本

随着我国公路网的逐渐形成,公路各航线建设的不断增加,省、市、城间联系更加紧密,路网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公路成本管理却漏洞百出。因此,首先确定目标成本。针对公路单位成本特性,确定预计收入的计算方法和目标收益的预算办法。其次,将目标成本进行拆分,用来定制成本控制计划。依据公路运营成本特性,目标成本依据成本项目要素拆分,进行详细全面的控制,避免了过去成本控制片面性的不足,实现目标成本法全面性控制的理念。第三,制定控制办法、区别对待的方式分析、控制偏差。公路运营成本由可控成本和非可控成本组成,对于可控成本中的人工成本费用,寻找控制要点,采用成本控制办法,以实现目标成本接近实际成本。最后针对本期的管理工作体现的实际成本耗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成本控制做的好的地方和有待改善的地方。利用设定整体成本计划完成率、成本降低率、评估整体成本控制绩效,找出降低成本的空间,进而完善成本控制[1]。

2.3建立完善的公路营运管理制度

由于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公路要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营运管理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使其更科学更权威,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制度的建立为公路各管理部门提供运营的管理根据和参考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不能借助工作的便利随意减免费用损害公路单位的利益。

2.4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要降低运营陈本首先就要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开源节流,简化机构,精简繁杂的职位和多余的人员,不设立重叠的岗位,从而达到减少工作岗位上人员的开支,减轻公路企业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公路的经营管理涉及到养护工作、服务器经营管理工作、收费管理工作,对公路的经营和开发工作,提高公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必须要控制人力资源成本。要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有以下方法:①必须合理安排员工薪酬。员工的薪酬结构不合理最直接影响就是员工消极怠工,最终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②合理管理公路单位的用人机制与招聘制度;③加强对一线收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训。

2.5提高公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公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非常重要。服务意识要从全员抓起,组织知识讲座、开展研讨会、对员工的具体岗位服务技能进行培训,让公路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合作,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

2.6由停车收费转向不停车收费

目前中国多个高速公路路段实行停车收费的收费方式,这种收费方式的弊端是加大了高速公路管理的成本投入,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实行“不停车收费”的收费模式。也就是所谓的ETC,通过汽车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和收费处ETC车道的通讯工具传递资料,并利用电脑与银行系统后台计算费用。不停车收费的收费模式降低了高速公路管理的人工成本,避免了因停车收费带来的安全隐患,从侧面提高了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7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以收费还贷,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收益首先应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其中就包括公路的养护工作。公路不仅需要前期的建设,后期运行过程中的养护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公路进行养护。①路面的损坏应及时发现,及时维修,路面的损坏会影响车辆行使的安全,同时根据车辆的路面动力特性,损坏的路面更容易带动路面大面积破损,产生的修理费用会更高;②对于设计不合理的沿线公路设施应及时调整、更换;③治理公路沿途的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清理公路垃圾、尘土、非公路标路牌,在公路两边加强绿化预防路面塌陷,设置消音带降低噪声污染,对周边工厂废气排放进行检测,使公路使用者在沿途中得到较好的行使体验;④对公路沿路安装监控设备,有效控制人为破坏公路设施和绿化带[2]。

2.8增加公路沿涂广告收入

公路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繁荣,也给公路沿路广告的发展开拓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在广告传媒大趋势下,公路广告传媒正在崛起。公路广告的优点是在局限的视野中,广告的冲击力度非常大,并且广告的主体、投放内容的确定都非常明确,公路的广告成本低,收益大。尤其在公路经由的路段中,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的地段,公路广告资源能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公路的修建与运营,推进了以公路上行驶者为受众群的广告的形成与壮大。广泛意义来讲,公路的广告包括建筑物及以建筑物为构架的广告牌匾,还包括以车身等流动物为载体的广告,还有以纸质传媒为载体的广告等,广告的形式非常之多,合理利用各种途径,充分发挥公路广告投放的便利,创造公路广告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剑强.试论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J].新经济,2015(35):84.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5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公路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公路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运输行业中,公路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公路管理工作,进一步开拓运输市场。公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营运能力,只有提高公路发展的整体效益,才能使公路运输系统得到完善,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公路经济的内涵,然后再来分析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对策。

二、公路经济的内涵

1.公路经济的定义

公路经济包含了与公路相关的各方面经济,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公路修建期间,促进了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劳务费用、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经济发展。第二个方面指在公路工程竣工后,交通运输更加方便,提高了该区域的车流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之,公路经济效益主要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促进。公路系统在修建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了公路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公路系统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改善了交通环境,产生了间接的社会效益。

2.制约公路经济的相关因素

制约公路经济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公路经济的制约性不容忽视,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员工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企业人员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再就是公路养护因素,随着公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以及物价的增长,使得公路养护成本有所提高,养护工作有所缺失。半下放型的管理机制也制约了公路经济的发展,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公路建设的需求,从而阻碍了公路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偏僻地区的公路级别相对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从而降低了公路经济效益。

三、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革新技术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人员对公路经济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不良状况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公路经济效益有所降低。为此,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通过讲座、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人员对公路管理的认识,让员工树立新型的管理理念,不断进行创新,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进行公路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取值设计,在缩短交通运输路程的同时,减少了运输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公路经济效益。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对公路状况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公路的运输质量。

2.加强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

制度是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公路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公路经济的管理机制,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市场需求。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公路经济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公路管理质量。虽然如此,在运营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划清工作人员的职责,补充完善基本规章制度,构建法治化的高效服务体系,然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

3.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为了减少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对公路进行定期养护工作,对于损坏的路面,我们要按时进行修补。公路的养护工作直接影响着公路的经济效益,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建设多功能绿化养护,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4.整治公路四周环境

公路四周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公路经济的发展,针对公路四周的环境,我们要加以改善,对公路四周的各种污染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都需要及时进行垃圾清理,并在公路周边建设绿化带,做好排气检查,重新对沟道进行规划。

5.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确保公路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纳先进管理理念,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在责、权、利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公路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将现金流控制放在重心位置,严格按照现金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实现资金合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对于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相关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来说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公路经济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公路经济效益,我们要做好运输市场的建设工作,建立现代统一化的市场机制,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优化公路经济管理机制,并通过整顿四周环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及公路养护工作等有效措施,来促使公路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从而确保了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郝秀丽. 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管理探析[J]. 才智,2014(29)

[2]郭万忠. 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0)

[3]曾桂华.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方式解析[J]. 中国总会计师,2014(09)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6篇

关键词:公路经济;社会效益;效益制度;隐患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意义

1.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意义分析

首先,有利于其建设原料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和机械行业的进步与革新;其次,有利于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形成和逐步完善,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得到基本的解除,对市场分布格局和投资环境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促进市场的完善,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者,从而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改革的进程;再次,有利于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带动周边经济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

2.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意义分析

第一,促进了高速公路产业的升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形成多样、高水平的运输方式,促进运输领域的拓展和运输结构的完善。第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形成了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对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纵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现代物流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建设,为安全产出做好制度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改革推进,高速公路服务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与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其秩序化管理起步和发展较慢,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在各项运营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空缺。当前,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服务单位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这些秩序化的法规对于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未能作出清晰的划分和规定,因此,许多时候这些制度和法规就形同虚设,只有充分的完善基础规章制度建立,细化权责管理,才能构建起一套秩序化、高效化、经济化和法治化的服务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高速公路的服务中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包庇、奖罚分明,公平合理,切实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服务效率,提升其在社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由于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其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更是不可缺少。要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每一项工作都应当依据相应的规章和管理措施来进行具体的规范。高速公路的制定与之运行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运行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而使得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充满活力,能够规范运行并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其收费还贷及创造最大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根据公路的运营情况,要严格按照其制定的规章行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奖罚分明,一视同仁的态度。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做到数据化和规范化。此外,还应加强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营运管理的顺畅落实,杜绝四方车辆等贪污作弊行为的出现。

四、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行业是服务行业,因此,首先要对其提供的最基础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换代。高速公路管理企业要定期对道路进行科学养护,针对道路路面出现的损坏情况进行及时的维修和养护管理,对桥梁的通道实施必要的清疏管理,对损坏的安全设施及时予以更换及清洁,并对高速公路沿线带进行多功能的绿化养护等。这样就在源头上遏制了因为道路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此外,还需要对道路情况进行监控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道路及公共设施的损坏率,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节约维修成本。对于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来说,也实现了很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的减少了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并使其在舒适的使用中获得了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这个层面来说,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科学养护管理,有利于提升高速公路健康服务的完整性,并最终在低成本的养护管理中促进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

五、强化不停车收费理念,促进“畅通工程”的全面构建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实行的都是“停车收费”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对于车流量较大的路段来说,极易造成堵车的情况,倘若排队等待收费的车辆队伍过长,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这就给高速公路的管理和服务造成了巨大的不便和麻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这一现状,大大的加重了管理成本,未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管理。为了实现高速公路的最大化资源配置,可以采用ETC架构电子车道的检测技术,通过对运行车辆里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测量将车辆数据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并通过与电子银行的互通交易完成自动收费的全过程处理,这样就在总体上对收费进行了统一的控制,减少了收费站堵车的现象,更降低了收费的成本投入,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可以引入智能交通(ITS),实现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城市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系统、车辆控制安全系统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等一体化管理。

六、规范高速公路沿线副业发展,提高其社会影响宣传力

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建设,其周围沿线必然涉及到商业发展,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各大服务区的运营服务存在很大问题,管理较差,群众满意度较低,时常引发打架斗殴事件,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和不安定因素,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和谐运营。因此,为了切实加强和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运营中的管理效益,应强化沿线副业的管理,做好品牌形象建设,拓宽服务职能,增设医护服务、网络服务、通信服务、娱乐服务等多重经济增长点,在降低服务价格的同时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并强化群众的满意度、舒适度。

七、增强服务意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高速公路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可持续和谐发展,就必须树立其主打服务意识,要“用心”“细心”,“贴心”,做到服从和服务与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抢险、高速公路保畅通、对口援助及“双到”扶贫等一系列行动中,尽职尽责,展现了国有企业政令畅通,执行力强,敢担责任的良好形象。通过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提升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经济及社会效益第7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公路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公路运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运输行业中,公路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公路管理工作,进一步开拓运输市场。公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营运能力,只有提高公路发展的整体效益,才能使公路运输系统得到完善,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公路经济的内涵,然后再来分析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对策。

二、公路经济的内涵

1.公路经济的定义

公路经济包含了与公路相关的各方面经济,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公路修建期间,促进了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劳务费用、工程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经济发展。第二个方面指在公路工程竣工后,交通运输更加方便,提高了该区域的车流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之,公路经济效益主要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促进。公路系统在修建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了公路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公路系统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改善了交通环境,产生了间接的社会效益。

2.制约公路经济的相关因素

制约公路经济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公路经济的制约性不容忽视,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员工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企业人员工作积极性相对较低。再就是公路养护因素,随着公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以及物价的增长,使得公路养护成本有所提高,养护工作有所缺失。半下放型的管理机制也制约了公路经济的发展,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公路建设的需求,从而阻碍了公路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一些偏僻地区的公路级别相对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从而降低了公路经济效益。

三、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革新技术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人员对公路经济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一些不良状况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公路经济效益有所降低。为此,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我们只有通过讲座、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人员对公路管理的认识,让员工树立新型的管理理念,不断进行创新,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进行公路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取值设计,在缩短交通运输路程的同时,减少了运输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公路经济效益。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对公路状况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公路的运输质量。

2.加强公路管理制度的完善

制度是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促进公路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公路经济的管理机制,使其能够适应当前市场需求。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公路经济的法律法规,提高了公路管理质量。虽然如此,在运营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划清工作人员的职责,补充完善基本规章制度,构建法治化的高效服务体系,然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提高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

3.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为了减少公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对公路进行定期养护工作,对于损坏的路面,我们要按时进行修补。公路的养护工作直接影响着公路的经济效益,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建设多功能绿化养护,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4.整治公路四周环境

公路四周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公路经济的发展,针对公路四周的环境,我们要加以改善,对公路四周的各种污染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都需要及时进行垃圾清理,并在公路周边建设绿化带,做好排气检查,重新对沟道进行规划。

5.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确保公路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纳先进管理理念,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在责、权、利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公路经济管理中,我们要将现金流控制放在重心位置,严格按照现金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实现资金合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对于影响公路经济效益的相关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