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3-08-29 16:28:36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1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集宁路、 文化创意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地方政府在以文化促发展的策略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社会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下,文化产业园建设量日渐增多,同时文化产业园景观规划建设在挖掘和发展文化、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设计简介

2.1 项目区位

本项目规划用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镇域范围内,西距市府所在地集宁区12公里。南临集张铁路,北靠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在园区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 发展条件分析

a.优势分析

a).自然资源优势:园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光、氧)极好,具有舒适的度假条件。有蛇图包山、磨子河、黄旗海、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

b).人文资源优势:集宁路古城遗址及文物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人文载体,诉说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园区有敖包祭祀文化,如长生天和崇石,以及独特的蒙族生活习俗、音乐、节庆等体现了特有的草原文明。

b.机遇

a).国家宏观经济导向: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政府实施多项政策、措施,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

b).地区政府发展策略: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地区政府以体制和政策的创新推动这一发展趋势,即以遗址文化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集群。

c.挑战

园区发展面临着自然、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挑战。

a).自然影响:项目所在地区旅游适宜季节仅5个月,园区内水源匮乏,如何延长旅游季,增加效益,以及如何解决园区内的水源问题,是园区发展的一个挑战。

b).人口影响:园区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对其市场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本地区内人口不到50万,市场潜力有限。

c).交通影响:G6横穿园区中部,绕城高速线纵向贯穿湿地草原,分别从东西南北割裂了园区景观。如何降低G6以及绕城高速线的景观破坏力,是园区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

3方案分析

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空间结构——一轴一带、双核、六区。

一轴:东西向园区发展轴

一带:南北向磨子河景观带

双核:以元代集宁路古城为核心的古城遗址文化区;以创意产业、商贸、会展为建设目标的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区

六区:高端度假区、草原生态休闲区、杨树林绿色营地区、山地运动休闲区、敖包祭祀区、草原风情区。

3.1北岸高端度假区

a.分区范围:该区北临110国道、南临草原风情区、西临巴音塔拉镇、东临汽车旅馆。

b.规划要点:整个高端度假区的形态设计构思是“丝路之舟”,利用周边建筑中水规划高端度假区水景;建设用地选择靠近巴音塔拉镇的区域,在巴音塔拉镇给高端度假区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带动巴音塔拉镇的发展;沿水布置面积较大的独栋式度假旅馆,临近110国道布置联排式度假旅馆,沿草原丝路布置度假区餐饮等商业设施。

3.2草原生态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邻商业区,西邻汽车旅馆的预留发展用地,南至草原丝路,便于车辆的进驻,北至110国道。

b.规划要点:汽车旅馆错落布置,以保证游客在休息时也能的观赏到壮阔的草原风光,使得游客即使行使于国道上依然能透过树林看到这些坐落于林间的精致建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建设用地的北侧设计了户外休闲运动场地,南侧沿草原丝路设计了公共广场和步行道路,便于游客休闲运动。

3.3杨树林绿色营地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敖包祭祀区,西临古城遗址文化区、南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以一条蜿蜒曲折的红色景观木栈道,由北至南串联汽车营地营地区,为游客提供观赏园区的休闲景观道;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地点选用原有废弃坑地,局部回填用作建筑用地,其余部分用作磨子河泄洪洼地,打造生态景观水景;利用入口广场与景观木栈道尽端的娱乐广场提供儿童娱乐、小型运动器械、集体活动等场地空间。

3.4蒙征运动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西北临磨子河景观带、南临集张高速铁路、东临敖包祭祀区。

b.规划要点:蒙征运动休闲区取材于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该区以此为故事背景,结合地形在旗杆山西北麓地势较平坦区域设置多项休闲运动;开发迷你高尔夫游戏,赛道布置以伐金战争的进程路线为依据,再现伐金战役的铁马金戈;以蒙古族崛起的主要历史情节为内容,以蒙古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发主题冰雕展示区,向人们讲述蒙古民族在马背上崛起的辉煌历史。

3.5敖包祭祀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559县道,西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南临集张高速铁路,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改造和增建二台沟民俗村沿街院落,打造商业民俗户,打造村庄商业街;

依附自然地势,充分利用河道平坦开阔地段打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户外演出场地,结合敖包祭祀、蒙古族民俗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以笔直宽阔的敖包之路串联入口广场、祭祀文化广场、敖包相会广场、雕塑步道,打造极具序列感与仪式感的空间,营造肃穆、崇高的祭祀氛围。

3.6草原风情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侧为遗址核心区,西侧为园区西边界,北接园区环路,南接集张高速。

b.规划要点:展示游牧民族生活习俗、民间竞技、民间戏曲等独特生活形式,展现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精神气质;用乡土花卉打造一座色彩绚烂的“丝路花海”,丰富草原湿地的景观,给其他区域和在风情区内游览的旅客高品质的视觉享受。

4结语

文化产业园在景观规划方面以现有景观生态格局为依据,建立覆盖整个规划区域的“全空间生态网络”,园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地网络系统主要由生态公园、生态绿地与各类廊道所组成。实现一轴统领、一带补充、两核并驱、六片联动、北拓西扩的景观空间发展。同时,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

集宁路文化产业园是以景观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反哺景观规划建设,这将提升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水平,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优化集宁路的景观生态结构,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吴晶星,黄建云.创意产业园的多义性场地规划解析[J].规划设计,2008,04.

[3] 颜琳. 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王淑芬,河北石家庄人,工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造景、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及旧区更新研究等。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2篇

关键词: 地域性;文化旅游;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政策”这两个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因此文化旅游产业园作为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各地纷纷开始投资建设。而受全球化的影响,其规划理念和空间形态、风貌趋同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文化产业概述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1)文化产业的历史使命

文化产业主要有三重历史使命:1、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了新兴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在产业结构上也要出现重大的转变。由此带动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通过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规模之下才有可能的,只有改变生产关系才能解放文化生产力。从我们国家改革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文化体制方面的改制全面推动了生产力。3、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不断落实繁荣先进文化,能够进一步将政治体制改革引向深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的实践走过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个别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其演变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我国文化产业处在兴起阶段,政策基调以管制为主;第二阶段(1993---2002)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全面成长阶段,国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个阶段(2002--)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文化竞争的日益加剧,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得以真正确立,政策基调以鼓励为主。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国家竞争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比较晚。上世纪80年代初文化领域始有经营性活动,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形态出现在经济领域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政策实践的深入,学术界开始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跟踪、观察和理性思考,展开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总的情况是:文化产业研究在先,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在后;对文化产业研究的多,对文化产业政策研究的少;对行业政策研究的多,对整体产业政策研究的少。

二、政府导向型文化产业园

政府导向型园区的开发主体一般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由于政府可通过政策调控以及城市规划等方式对园区开发进行扶持,这类园区一般业务类型多元,规模大,有区位优势。这种模式的产业园一般会以打造产业链为主要任务,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产业园开发者会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引入相应的中介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保证园区企业人才、资金以及信息流动的良性发展。另外,这类园区也会围绕着产业链结点企业的需求,引入商业企业以满足园区企业的办公、生活以及娱乐需求。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1)最为注重产业链的建设。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旨在通过产业链建设,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根植于区域的竞合网络,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另外,大众文化消费仅是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一个部分,是对应着创意设计、生产及销售整条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

(2)产业孵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环节。产业链上的本地、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大企业集聚在同一个区域内,不但促进这些大型企业互动发展,也会带动行业内的中小甚至微型企业发展。

(3)重视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建设是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服务平台服务于产业链结点企业,是留住企业的关键,也决定着产业链建设的成败。服务平台主要是保证园区资金、人才以及信息的良性流动,为产业链结点企业提供资金、人才以及信息方面的服务。

三、规划师视角的产业园规划

应明确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在文化定位在园区构建之前,须对所在地及其周边区域的人文历史资源旅游资源等地域性现状资源通过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手法进行分析和再塑造,明确园区文化主线的选择与定位;从发展定位来看,应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综合资源条件,对园区的发展前景做出合理的预测,制定出具有可实施性的发展目标,作为正确指导园区建设时序性的发展方向,从而达到设定的最终目标;从市场的定位角度看,应结合园区资源的实际状况,确定多层次特色凸显的发展目标和规模容量目标与市场定位既要有一定的超前预测性,又要有相应的可行性,不同阶段项目的发展建设要适应不同阶段的市场需求。

(2)产业结构关系的梳理

旅游产业由旅游资源、旅游要素产业、旅游相关产业构成。在产业集聚过程中,涉及众多部门与行业,其中包括旅游吸引物、政府机构、中介组织、交通运输业与餐饮住宿业等。因此,需要以旅游吸引物作为产业园内要素体系建设的核心,拓宽产业要素和配套工程体系,在旅游吸引物集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即旅游要素产业。

(3)园区地理区位的选择

1)区位条件

某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绝对价值,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相对价值。同质的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替代的关系,表现为上一级作用于下一级,相反异质之间能够相互补充、组合,从而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旅游市场区位的选择取决于旅游者及其出游的能力,旅游市场的规模和类型是园区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定位的主。主要指旅游地的交通、地理位置及与周边旅游目的地的关系,是评价旅游开发的首选条件。以最小活动量取得最大接触机会的人类基本活动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旅游活动。旅游距离一般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和心理感知距离。

2)资源、社会经济的条件

园区的开发建设所考虑的资源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园区的建设必须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以满足旅游观光的基本功能。拥有一定自然景观资源的地区开发建设园区可以减少大量人力改造的成本,并且能够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指园区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旅游发展条件。处于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园开发建设的难度较低,文化旅游产业能较快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并有利于本地的经济发展。

(4)功能结构空间的组织

功能分区是合理组织园区整体结构、旅游观光活动以及明确用地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根据园区空间结构的需求,将园区的用地按照不同功能和性质进行划分和组织,划分尽量保持景观风貌、典型地物的完整性及行政界线,并使得各分区的功能相互补充和协调,形成多层次的园区功能结构和文化旅游模式,从而促使地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强园区文化旅游产业研发的驱动力。

四、文化内涵

文化旅游因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氛围而受到青睐,满足了旅游者多元的文化旅游需求,以及对文化旅游者的人文关怀。文化旅游产业园的产品体系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应遵循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利用旅游产业的强带动性和集聚性,打造和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经济的独特魅力在于每个人都会获得来自个人的心境与互动事件的不同“体验”。

结语

从产业发展和空间整合两个方面进行切入,将地域性融入到园区的规划设计之中,有助于明晰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知,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脉与民族文化开辟新的路径,并有效传达地域性的特征,凸显差异性。

参考文献:

[1]乌恩. 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J]. 人文地理,2001( 1) :24 - 26.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3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园区;规划引导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英国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下我国的一线城市也开始以创意、创作等为主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其他二三线城市紧随其后,以“文化创意”为主打,开展了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创意产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属于新起之秀。其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利润大、污染程度低、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工艺较为繁琐复杂以及包含一定的人文价值观等特质。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氛围下,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依赖,成为其主打产业。目前,世界最发达国家GDP收入大多来自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创意产业依靠知识创新和思想创造充当了服务业中的主力军,也因此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经济收入对象。

一、创意产业园区特征分析

1.1、园区产业类型特征

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技术、人才和艺术。以创造智力劳动为主,表现出研发和培训等多种全方位的功能。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需要根据其地区特点和发展特点进行整合规划,建立本地区所特有的创新之处,利用地区资源进行产业类型定位。其中我国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分类共为类,分别是广播影视、新闻传播、设计服务、工艺时尚、广告展会、文艺娱乐、咨询策划以及科研教育等方面。

1.2、园区功能组成特征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具备六项基本功能,分别为文化创造、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信息、会展交易、休闲娱乐等。在实际应用的设计中,因城市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各个园区的发展不一定具备全部的功能特征。在综合性较强的园区设计中,可能具备多项功能设施,反之,则功能相对不同。

1.3、园区空间环境建设特征

对于园区的空间环境建设,可根据其按照物质空间形态划分。工作空间、休闲空间、交流空间、商业空间、培训空间、展示交易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在设计建筑空间时,结合创意空间的特质使其具备综合性和创意性等特征。根据创意要求,园区的空间建筑环境设计应该从外观上符合美学的设计要求,对其内部功能设计要做到技术保障。充分体现创意空间的理念。

1.4、创意产业园用地特征

经过分析一线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园区的发展建设情况,在常规性的创意园区选址问题上,多考虑资金问题。根据城市的城市规划常常选择在工业基地等地以此来符合城市的工业发展。作为创意阶层,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工业以及创意产业用地的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在对创意产业园用地的征用过程中,要多考虑其周边环境,对其综合的发展因素做出数据分析。创意产业是项新型产业发展项目,在选址确定上,没有特殊的要求指定其必须设在哪些地理位置上,反而因为其特殊的发展需求,要考虑创意园区的市场、资金、交通、受众范围以及周围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对其作出经济、社会、法制等多方面的特征分析,从而选定合适的创意产业园区地址。

二、现代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2.1、发展集群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按地域划分为六大重点集群。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地区的创意园区涵盖十六个区县范围,对其进行创意园区改造,改造了莱锦创意产业园、非洲文化产业园以及朝阳区和海淀区等产业园区的改造也在进行中。众多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作为中心,辐射周边沿海城市,其横店影视产业基地和南京创意东八区等成为其典型性发展成功实例。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广州和深圳,以其特有的对外发展优势,凭借其优越的外贸经济和对外文化,在早期开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云南地区的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昆明的创库是综合性的艺术家工作基地,其他多位影视方面产业。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指重庆、成都和陕西西安,成都有着目前规模最强的数字软件园区。陕西西安凭借其古文化优势大力开发大唐文化,重庆也在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文化。中部创意产业集群,以湖南长沙为主。凭借其演艺传播媒体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除开六大集群园区,还有其他省份在进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2.2、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五位一体”的制度改革,其中文化体制改革也摆在了重要的发展问题上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方式,深得政府的重视。在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中,必将占据一席地位。未来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建设要结合当地人才和科技优势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突出其文化和科研设计的优势,全面整合人才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与规划原则

3.1、选址问题

在园区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选址之其重点项目。合理科学的选址规划才能使园区的发展更为长久。选址要素包含周围环境因素、周边设施完善程度、交通通达度、文化氛围、市场流动、人才科技等重要因素。选址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多面的全方位的数据考察,寻找最适宜的园区基地。

3.2、规划原则

(1)强调创意文化原则。在园区的建设选址中如周边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对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下,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文化,形成个性独特的风格特点。形成创意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2)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园区的周边自然环境的优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创意文化的创造有着影响力。优美或者独特的自然环境会让创意人员从中得到灵感源泉和思想启发,对于其创作设计有积极影响。

(3)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周边经济增长。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产业聚集才能汇集创意产业,产生规模性发展的效益。通过对创意园区进行政策调整规划,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增加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打造出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社区经济的繁荣。

(4)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通达度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其复杂程度虽然不高,但因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外界市场环境影响,对于产业园区内部的交通疏导尤为重要。对产业园区的各个分区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加强交通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保证园区的交通环境安全通畅。形成全面的交通网状系统,达到交通便捷性、合理性、通畅性。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4篇

关键词:绍兴;低碳;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low-carbon industries, land layout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analysis Shaox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cities, the city of culture and leisure, livable city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the road.

Key words: Shaoxing;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不仅是GDP的增长,也是日益加重的环境负担,如何应对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上兴起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各个城市纷纷提出城市建设目标,力求通过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来应对环境危机,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地处这一区域的绍兴市,正处于城市化速度加快时期同样面临着环境困境,2010年1月,绍兴市政府提出《关于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实施意见》,阐述了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意义、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及保障机制等,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绍兴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是立足绍兴实际作出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具体举措。

1.绍兴市自然环境与城市现状分析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境域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之称而享誉海内外,这些河流湖泊多具有蓄洪、排涝、灌溉、拒咸、通航和养殖等功能。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这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奠定了具有地域特色空间形态的基础。

绍兴城市用地布局为“组团定向开敞式发展布局”,基本形成“一心、三片、三楔”的空间结构。“一心”: 由镜湖生态绿心(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它南部的镜湖新区共同组成的区域;“三片”:越城片区、柯桥片区和袍江片区;“三楔”: 北部镜湖绿楔、西南部鉴湖绿楔和东部湿地绿楔。组团片区的形成,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市的压力,更好保护绍兴古城,但三片区域相距较远,对于城市交通等方面也提出了挑战。

目前,绍兴市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由于资源能源匮乏,能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能源消耗对外依存度很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主要以纺织印染、化工建材、热电等高能耗产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虽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城市结构不够合理,旅游文化并未得到深层次挖掘,生态建设有待提高。

2.“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背景下绍兴市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特色产业城市,关键是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健康制造业,培育特色产业,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化休闲城市,是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观光度假于一体,古城、水城、名城交相辉映的特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是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生态城市。

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是立足于绍兴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绿色科技产业,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社会明智选择。

低碳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必然要改变以往粗放的增长模式,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作为城市规划理念,以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低碳城市建设从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规划、交通规划、能源规划、绿色环境等方面,改善城市生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手段。

3.绍兴绿色城市设计和低碳城市规划策略

实现“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建设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1低碳产业

首先,低碳产业要立足于本地的自然条件(如资源、交通、气候等)。在产业选择上切忌好高骛远、刻意求新,背离自身的自然条件去追求产业创新,那无异于缘木求鱼。例如,风能是无污染的产业,但绍兴地区风力资源不足,就不能重点发展风能,可以重点考虑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如低碳环保的水上交通、充分运用水的自洁能力,建立新型湿地污水处理厂等。

其次是现有产业的升级,如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要做好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三是重点发展无污染产业,如服务业、文化型产业。绍兴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的积淀,挖掘潜力巨大,但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文化界鲜有特色创业项目,目前需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吸引旅游、餐饮、艺术、印刷、动漫、影视等项目创新创业,使得文化界的人士从到绍兴旅游转变成为到绍兴发展,实现“筑巢引凤”的发展战略,发掘古城文化特色,创建文化休闲城市。

3.2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

实践证明,低碳的城市空间形态是以短路径、功能混合和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形态为特征的,因为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建筑密度可以确保高效率地使用城市设施,混合使用土地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使工作和家庭之间的路程变短,可以大大减少能量消耗并减少污染。

绍兴市区目前已形成越城片区、柯桥片区和袍江片区三个组团,每个组团各有不同的主要功能,越城片区作为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完整,主要以居住休闲为主,柯桥和袍江以工业为主,大大小小的工厂聚集,污染较严重,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住环境差,这些成为一部分居住在越城、工作在柯桥、袍江的主要原因。而三个组团间距离较远,只能以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公交系统不完善,加大了私人汽车的使用量,从而增加了出行成本和污染源。

应对这一问题,应在袍江、柯桥片区中,应加大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使居住就业能够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做好开发时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立体城市,特别是地下空间,减少对环境的大气、噪音、景观的影响;越城片区中,调整部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做到居住、工作、购物等的有机平衡,结合公园绿地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创造友好的步行环境,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在三个片区发展的同时,重点是加速中心区域的崛起,促进三片合理融合,在中心区域中,建立高效的交通方式,如快速公交、轻轨等,使三个组团间联系更加紧密快捷。

3.3古城保护

绍兴古城区主要集中在越城区内,越王句践七年(前490),范蠡受命“筑城立郭,分设里闾”,为今绍兴城建设之始。此后的2500年中,绍兴城在范蠡奠定的基础上,代有修葺,但城址未变,格局依旧。城市规模,在东晋,有“海内剧邑”之称,唐为“浙东七州之首城”,南宋时与金陵并称为“天下巨镇”,明清时期仍有“浙东巨邑”之称。

绍兴城内现有18条河道和84座桥梁;三山三塔制高点;一、二层传统民居组成的空间格局形态;一河一路、一河两路、有河无路的水乡风貌带;越子城、八字桥、蕺山街、鲁迅路、西小河、新河弄、石门槛、前观巷八片历史文化街区。古城的保护,关键是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和格局,严格限制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物的高度、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

而要使古城区真正焕发活力,使文化得以传承,重点则是保护和利用好已进入部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掘绍兴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市列入国家首批保护名录10项、第二批保护名录8项,内容包括民间手工艺、民间戏剧、民间文学、民间民俗等,这些文化形式,与历史空间环境密不可分,历史环境既是过去存在的表现,也能将社会文化活动的丰富性准确地传给后人,例如绍兴黄酒酿造技艺、水乡社戏等,在传统的地域空间中才能原汁原味的表达出来,这也是传统的魅力所在,因此,保护古城空间格局的同时,应该与非物质文化协调保护。

3.4交通体系规划

绍兴市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电动自行车、私人汽车、公共汽车、步行,以目前的城市规模,完全有可能实现组团内以绿色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为主,公共汽车、私人汽车为辅;组团间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体系。

在各组团内部,应该完善步行系统,但现状道路形式单一,大部分没有很好考虑步行安全性与舒适性,以解放路为例,担负城市的主要交通道路与最大商业街的功能,每天都有大量的汽车和人群路过,但红绿灯和人行横道设置较少,不仅车辆通行能力差,由于两边的商业店铺,路人有随时穿越马路购物的愿望,人与车“抢路”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矛盾在节假日尤为突出,不仅影响交通通行,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各组团内交通首先分清道路性质,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多发展立体交通,减少不同交通方式的相互干扰。尤其是重要公共活动场所,应着重考虑行人安全,如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周围街道,改善目前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巨大的现状,加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完善人行道路设施十分必要。

3.5绿地系统规划

绍兴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景观,为城市绿化提供了独特条件,城市建成区内的绿地系统建设,应以自然环境保护和形成有机生态格局为前提,充分利用山体、湖泊、湿地、绿地等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库”,既可有效提升城市的碳汇能力,又能够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绍兴地区人口稠密,城镇密度较高(据统计,2011年城市化率为59.3%,远期至2020年将达到68%―72%),单靠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绿量,或在郊外建立几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远远无法改变环境变化的格局。为此,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将城市、郊区、荒野自然连贯起来,创建一个和谐、城乡一体化的绿色框架网络,将为城市提供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保障。

未来的绍兴城市绿化布局,将形成以镜湖新区为中心,形成环古城护城河绿化带、沿大环河两侧的绿化带、袍江工业区内沿西闸江、菖蒲娄直江和马斗江等主要水系两侧布置绿化带形成三个绿环,并结合由会稽山旅游度假区、龙池山(东湖公园)、美女山、万罗山、大狮山、龙梅山等山体风景林地,在越城组团、袍江组团和城市绿心之间形成生态走廊,共同构成绍兴的绿化屏障。

4.结语

绍兴市的良好自然资源,是绿色城市规划和低碳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而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下,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走绿色低碳城市规划之路是实现“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市民转变思想观念,饯行绿色生活方式,真正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实施意见.绍市委〔2010〕3号,2010

[2]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绍兴市人民政府,2012

[3] 仇宝兴.兼顾理想与现实--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5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有利时机,按照“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城市总体发展格局和“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特色城市定位,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发展、中小城市内涵发展、小城镇集聚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六加一”攻坚战,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将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城乡规划编制和研究,进一步提升规划引领作用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要坚持规划的高站位、高标准和前瞻性,着力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1.抓好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是我市未来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市城乡规划局要积极与国家住建部做好工作衔接,争取2012年上半年获得国务院批准。

2.抓好分区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落实与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目标和规模,对其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土地利用、近期建设目标、建设总量控制、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内容作出进一步量化安排。2012年2、3、4月份,要分别完成《市新区分区规划》、《市洛北中心城区分区规划》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的报批工作。

3.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指标、地块开发容量、空间景观和各类设施配建要求,作为控规全覆盖的技术指导。2012年3月底前完成洛北城区第一批3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10月底前完成洛北城区第二批3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2012年6月底前完成新区伊滨区2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确保11月前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4.抓好县(市)和部分小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2012年,各县(市)和省定重点镇、中心镇要分别按照内涵式发展和集聚式发展的理念,完成对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及修编工作。

5.抓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4月份前完成《市交通综合专项规划(2011-2020)》的审议报批工作。同时,启动《市区规划立交桥设计方案研究与用地控制专项规划》、《城市主次干道断头路打通修建性详细规划》、《北外环路和东外环路修建性详细规划》,努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进一步加快《市停车场专项规划》编制进程,确保2012年5月份完成该规划的审批并颁布实施,缓解当前城市停车难问题。

6.抓好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要加快推进《市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进程,完成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市场等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电力、燃气、热力、通讯、给水、排水等部门要尽快启动各分类专业规划修编工作,力争2012年底通过评审。

7.抓好城市规划编研及信息查询体系建设。拟成立市规划编研中心,重点开展经济社会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城乡规划方面政策性、法规性课题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分类指导建设规划研究,以及城乡规划领域技术规范标准修订完善、规划项目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库完善提升工作,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测绘、编制和更新城市系列地形图数据库,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二)按照“二十四字”特色城市定位要求,认真开展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市县联动,实现“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

1.坚持“文化为魂”,传承河洛文明。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编制完成13个文化项目专项规划。

(1)编制《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发展战略规划》。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生态为媒、唐风古韵、山水园区”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再现大唐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园区。2012年4月份要完成整个规划报批工作。

(2)编制《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概念性规划》。按照“释源祖庭、佛教圣地”的总体定位,着重完善白马寺寺院功能,重塑佛教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的职能。2012年2月底前完成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整体绿化规划提升方案和祖师墓环境规划设计提升方案。2012年4月底前完成万佛殿和戒坛的单体建筑设计方案。

(3)编制《关林文化产业园区概念性规划》。围绕关林核心景区,对关林庙周边环境治理与提升项目建设提出概念性总体规划意见,确定区域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2012年2月份要完成专家评审,4月份要通过市规委会审查。

(4)编制《区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工业遗产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2012年2月底前要完成市规委会审查,3月底前完成工业文化遗产街区保护利用详细规划报批工作。

(5)编制《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和《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该街区是反映城市文化传承仅存的核心物质空间载体。要通过规划引导,既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又使街区的发展和建设符合现代及未来的生产、生活要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2012年5月底前上报市规委会审查。

(6)编制《上清宫老子及道教文化产业园策划方案》。该项目以修复中国第一座纪念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上清宫为中心,融汇道教及中医养生传统精华,突出华夏文明圣地、古都、道教庭祖的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2012年8月底前上报市规委会审查。

(7)编制《大运河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在瀍河区洛浦公园瀍河口周边规划建设大运河起点码头遗址、大运河博物馆和隋唐文化展示旅游片区。2012年6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报批工作。

(8)编制《隋唐城“一区一轴”整体活化项目规划》。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展示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以及中轴线重要文物遗迹,再现大唐盛世风貌。市文物局要将原《隋唐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规划》成果并入《隋唐城“一区一轴”整体活化项目规划》。2012年6月份完成该规划的报批。

(9)编制《汉魏故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汉魏故城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2012年3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报批。

(10)编制《汉魏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汉魏故城已列入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该规划是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组成部分。2012年3月份完成初稿,6月份完成该规划的报批工作。

(11)编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方案设计》。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项目以上窑、中窑城中村改造为依托,集中展现的丝路文化,突出丝路起点价值,提升区域影响力。2012年6月份完成该项目规划的报批工作。

(12)编制《南兆域(东汉帝陵)农业休闲园规划》。南兆域农业休闲园是新区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试点之一,是实现东汉帝陵保护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双赢战略。2012年4月份完成该规划的报批。

2.坚持“水系为韵”,建设北方水城。“十二五”期间,按照城市区水系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大水系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推进力度,编制完成7项水系专项规划,使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1)编制《洛河市区段东西延伸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为使洛河市区段真正成为“一河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建亮点,市城乡规划局要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做好洛河东西延伸规划编制工作,使其与宜阳和偃师联为一体。2012年上半年完成洛河东、西段各8公里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

(2)编制《伊河伊滨公园专项规划》。按照伊滨公园总体规划,18.5公里长伊滨公园共分四个主题公园,自上而下依次为龙门古韵段、郊野休闲段、商务中心段和生态湿地段。在已完成前三段主题公园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计划完成生态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3)编制《涧河、瀍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按照“治水、治岸、治地”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地域的历史文化,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开放空间、景观规划、景点设计等方面对涧河、瀍河进行规划设计。2012年上半年完成《涧河、瀍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并分期实施。

(4)编制《伊滨区中央轴带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按照“一轴、四区、一带、多园”(“一轴”为中心水系景观轴;“四区”为北岸旅游区、中央商务区、中央商业区、中央产业园区;“一带”为伊河滨水景观带;“多园”分别为以历史文化、植物景观、休闲娱乐等为主题的景园)的总体结构布局,通过规划建设中央轴带水系景观绿地系统,与南部万安山相连,打造伊河至万安山10公里生态走廊,建设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新城。2012年6月底前完成该项规划设计工作。

(5)编制《邙山渠、中州渠、秦岭渠沿线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做好渠道沿线的用地控制、污水管网改造截流以及两岸景观设计等项工作。2012年8月底前完成该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6)编制《阙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和引导,实现以打造保护湿地生态基底为基础,以转录龙门文化基因为内涵,再现大唐自然山水风格的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2月底前完成该规划设计的报批工作,

(7)编制《市城市排水及防洪排涝专项规划》。该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可有效解决市区水系存在的水脏、水患等问题。计划2012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成果报批。

3.坚持“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围绕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游园、城市出入口、厂矿院所和社区等区域内增植牡丹(含芍药)80万株以上。同时,强力推进牡丹元素符号应用工作,大力发展牡丹产业,把打造成世界闻名的牡丹花都。

(1)开展《神都牡丹文化园方案设计》工作。通过规划建设牡丹文化的综合性主题公园,把的牡丹文化元素集中展示,让全世界人民感受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2012年2月底前完成该方案设计工作。

(2)开展《牡丹博览中心(含牡丹文化博物馆)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规划建设牡丹博览中心,对于弘扬牡丹文化、做强旅游品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上半年完成该规划设计工作。

(3)编制《“四路四桥四广场”亮化中融入牡丹元素符号实施方案》。2012年第30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前,完成“四路、四桥、四广场”(四路:即龙门大道、开元大道、王城大道、中州路;四桥:即西苑桥、王城大桥、牡丹桥、桥;四广场:即开元湖广场、周王城广场、牡丹广场、新区体育场)牡丹元素符号融入工作,形成牡丹元素符号应用的景观和亮点。

(4)开展《牡丹元素雕塑设计》工作。2012年3月份前完成该设计方案的评审,争取2012年底建成1—3座牡丹元素雕塑;2013年第31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前牡丹元素雕塑数量有明显增加,牡丹元素雕塑品位和效果明显提升。

(5)编制《牡丹诗词碑林建设规划方案》。2012年2月底前编制出以牡丹为主题的诗、词、赋碑林的规划建设方案;2012年底前进行设计、书写并刻制成碑;2013年第31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前建成部分牡丹文化产业园牡丹诗词碑林。

4.坚持“产城融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注意打造独特的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突出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向集群和集团性发展,由产业集聚带动中心城市、县城扩展和城镇兴起,实现“产城一体”。

(1)加快对部分产业集聚区规划的调整完善。按照“四集一转”(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对17个产业集聚区规划进行调整完善。重点协助伊洛产业集聚区、嵩县产业集聚区及石化产业集聚区尽快完成规划的修订审核,并协助做好规划报批工作。

(2)深化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城市化进程要求,合理安排和规划住宅及商业地产,全方位提升餐饮、娱乐、购物、健身等生活业质量,避免产业集聚区用地功能单一化。2012年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实现控规全覆盖。

(3)把公共配套设施修建性详细规划放在突出位置。以城市服务功能的配套完善为重点,努力为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创造条件。

5.坚持“组团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立足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对市区3个组团和城市周围5个组团的要素进行集聚、整合和提炼,在组团之间通过快速交通和生态走廊实现有机结合,逐步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组团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加快中心城市组团发展规划的编制。按照“合理布局、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力争2012年高水平编制完成中心城市组团式空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城市组团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引导和加快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2)加快推进县城内涵式发展。各县(市、区)要坚持规划统领,通过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与市区紧密连接,形成错位发展,使城市建设更加集约紧凑、更加体现地域特色。吉利、孟津、伊川、宜阳和新安五县(区)要突出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统筹协调城区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发展,同时围绕核心,向心发展;南部四县要以县城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3)加快中小城镇集约式建设。重点指导近郊的丰李镇、白马寺镇、邙山镇、红山乡、辛店镇,宜阳县香鹿山镇,孟津县朝阳镇、常袋镇、平乐镇,新安县磁涧镇等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拉近中心城区与五组团之间的联系。高新区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实现9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4)加快构建组团之间的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市区到各县(市)半小时和一小时区域交通圈。按照“十二五”交通规划构建的5条快速通道以及城市周围的10条高速出入口体系框架,上半年编制完成《中心城区与周边五条快速通道沿线绿地景观规划》和《市10个出入口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设计》,强化对快速通道沿线用地控制,提升城市出入口景观形象。

(5)制定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按照“三个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制定覆盖全行政区的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区、县城规划区、镇区及周边、产业聚集区及周边、旅游景区及周边、特色园区及周边和主干道两侧的村庄,2012年要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以此作为全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

6.坚持“生态宜居”,引领福民生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实施森林城市、绿色通道、城市河岸风光带等建设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16平方米,使真正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

(1)科学规划中心城区周边山水格局。2012年2月完成《市山水城市(含山城一体)规划》,加强城市山体的控制与保护,实现山水环境的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结合。

(2)规划重点生态绿地系统。切实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建立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012年上半年,新区管委会要将《万安山生态保护及利用规划》提交市规委会审查。要进一步加快《洛北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周山生态文化森林公园概念性规划》、《大明渠绿化带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全市绿地覆盖率。

(3)加大旧城环境整治力度。2012年5月份前完成《市体育场周边及东西下池地块概念性规划》、《市中州东路改造概念性规划方案》和《中州东路老城段重要节点及城市家具设计方案》的编制评审和报批,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4)强力提升城市景观风貌。2012年2月下旬完成《洛浦公园提升规划》,精心打造滨河城市景观带;2012年2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城市亮化专项规划》;2012年6月底前完成《310国道两侧城市设计》,实现道路功能与景观艺术的完美结合;2012年9月底前完成《城市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从规划源头上进行规划控制,提高视觉效果。

(三)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城乡规划管理。

(1)加强城乡规划法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原《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完善。

(2)完善国有土地规划审批管理办法。为加强划拨用地和出让用地的储存管理,严格用地性质变更,制定《市城市区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规划审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

(3)规范规划市场管理。制定《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管理规定》,严格资质审查,提高规划设计标准,将设计质量低劣、欺骗性设计的规划设计单位列入“黑名单”。

(4)加强建筑色彩管理。制定《市建筑色彩管理暂行规定》,确定城市色彩的指导原则,规范建筑色彩的管理方式,明确监督检查责任等。

(5)加大违章建筑处罚力度。制定《市违章建筑处罚办法》,对开发单位“批少建多”等违章行为采取相应手段,进行严厉处罚。

(6)加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管理。制定《市城市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确定基本原则,明确权属界定与管理,规划设计指标,确保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到位。

(7)严厉遏制私搭乱建行为。制定《遏制私搭乱建管理规定》,形成规范管理、责任明确、执法严肃、处罚严厉、管理有效的长效机制。

(8)抓好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制定《户外广告管理规定》,整合审批职能,搞好分类指导,统一标准设置,明确广告主体,严格执法权限,优化视觉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三、强化措施,推动城乡规划引领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以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搞好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坚持超前谋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市政府已将规划任务进行了分解(详见附件),明确了承办单位和完成时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主管领导作为主要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迅速组建专门机构,明确具体人员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城乡规划局要指派专人,对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每月进行统计汇总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协调指导。

(三)提升编制水平。城市重点地段的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重要公共建筑的建筑方案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都要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依法必须招标的城市设计、公共建筑等重要规划设计方案均应进行公开招标;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的审定,应当充分尊重专家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凡列入方案比选和招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等,原则上必须由市专题规划审核委员会或城市规划委员会决策确定。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6篇

【关键词】房产项目;景观设计;人类环境;误区;发展

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被我国所认识、了解并逐渐熟悉,同时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而兴起。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房产项目的景观建设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及其建造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可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景观设计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并阻碍着景观设计行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目前人们普遍对景观设计缺乏一种更科学、更深层含义的认识,大多数人群还是以单纯、狭隘的造景设计来理解与定位景观设计学的内容和地位。然而景观设计不仅是指设计和创造身边一切具有观赏与审美价值的景物、景象,更应该从反映改善人类生存的大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它、发展它。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目前景观设计存在的一些误区,找出现今它在发展上所存在的问题,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辨清方向、端正态度、调整认识,以更高的着眼点去从事及发展景观设计学科。

一、景观与景观设计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建筑学中,德国人把它引入地理学中,表示地面上所见到的一切景物。后来美国人苏尔在建立他的文化地理学体系时,首次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强调景观的文化性。而生态学家则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旅游学家又把景观当作一种不可复制的特色资源。从景观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景观是人对地表进行塑造的产物,它是人们对某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因此,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或人文景观。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或“景观规划设计”是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为人创造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现代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和人文与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是一种包括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属于景观设计职业范围的活动,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强调设计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他生命的健康与持续。

二、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的误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面临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诸如人地关系如何协调,人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优化,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等问题,急需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景观设计人员,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美化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出较优的解决方案,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方案,合理开发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存在对景观行业的认识心态不一,景观专业教育不够科学,景观设计师普遍具有浮躁的心理,开发商更多的从商业炒作上出发而缺少一定的眼光,以及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的作品习惯性流产等等,它们无一不使景观设计在发展中陷入一定的误区,从而给景观设计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与阻碍。

三、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的显著进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的发展则主要体现于各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我国各地在大力进行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日益重视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工作。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成为各级城市政府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出发点。这一时期,美化城市、优化城市环境的研究与实践活动蔚然成风,中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景观规划建设较以往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一,规范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制度正在建立。为了促进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质量的提高,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同时,开展了旨在提高城市环境规划与建设水平的评优活动,如评选“部级园林城市”,并专门设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用于表彰环境质量高、景观优美宜人的城市。各城市都开始重视提高自身的环境质量,城市的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有许多城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奖等。

第二,生态环境正在受到普遍关注。通过对我国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反思,人们逐步觉悟并意识到大规模的建设所产生的诸多弊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同,相应的运行机制得以建立。因而,城市在得到美化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获得较大改善。

第三,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进入新的阶段。基于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观念的建立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各城市逐步认识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性。我国专门就历史文化名城和城市内重要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保护制度,制定了专门规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规划建设活动的法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以及其他一些专门规定,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指导意见”等。许多城市都积极开展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规划研究与保护活动,特别是杭州市对于南宋都城历史文化原风貌加以严格保护等等。

第四,与中国城市景观建设活动的大量展开相呼应,有关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正在兴起。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是由一批学者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观提出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思想的“山水城市”理论。另外,有关人居环境规划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成果,城市景观生态、景观评价体系、旧城改造中的景观规划与保护、城市绿地与水系景观体系等方面的城市景观研究成果亦层出不穷。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其取得的成果,对于提高我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房产项目景观设计发展趋向

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以其独有的蕴涵和表现力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许多人都肯定了它的作用。在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慎走入了一些误区。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设计方法论,需要智慧对现代景观设计进行指导,将其引入蓬勃发展的正轨。[5] 景观设计在朝着治理生活和生存的大环境发展的同时也必将朝一个更专业、更规范、更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首先,要不断完善景观教育,为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现代景观是在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视的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统一,是为大众服务的。原有的园林专业教育课程已无法面临扩展转变的需求,只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为专业核心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教育,才能应对日益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的需要。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国外高水平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介入必将加速国内景观规划设计院所日趋国际化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方式,因而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观念的转变也势在必行,景观教育应从园林学科体系中彻底摆脱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其次,景观设计人员要趋向于专业化。一些权威景观设计专业人士曾经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地变化,景观设计师是个非常崇高的职业,它的终生目标就是要帮助人类同周围的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随着景观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学科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所学知识更加系统,景观设计从业人员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景观规划设计高级人才也会逐渐增多,将会制定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师注册制度,确立该专业及从业人员专业实践的责任与权力,使景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更加专业化。

再次,景观设计行业要趋向于合作化、规范化。景观设计一开始就带着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疾病”的理想而诞生。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范围广阔,设计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相较传统园林设计工程均有较大扩展。在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中必须协调各专业性环节,保证各工种的紧密配合。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和多学科专业人员的介入,要求景观设计行业朝着合作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前进。

最后,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要更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市场和社会,而这两个因素都因国家或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并且随时依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只能因地制宜、因国情和市场的需要而设计。我们要逐渐摆脱模仿、抄袭的习惯,景观艺术并没有可供遵循的固定模式和依据,我们应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使我们在纷繁芜杂的事物中总揽全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我们的民族意识。只有这样,房产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才更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景观规划设计协调的是自然、土地与人的关系,我们要研究、挖掘并遵从其中的规律,寻找符合科学和审美要求的设计方案。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应站在民族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了解本国的地理地貌、建设发展的方向,立足本土,遵循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发展道路。

五、结语

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方向, 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房产项目的景观设计的宗旨是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在怎样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改善和维护人们生存、生活大环境等问题上进行切实有效的设计和实施行为,以使人类、建筑物、居住区、城市、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环境和谐相处。这也是景观设计学科起源发展的本源和应有的定位归属。我们在重新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并真正理解其科学内涵的同时,还需从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当中检讨曾经做过的努力,系统地整理根据社会需求所应整理的内容,使景观设计切实地朝着治理生活和生存的大环境发展,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瑜.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智慧[J].能源与环境.2009.

文化产业规划设计第7篇

关键词:商业地产;规划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ercial economy, people's consumption concept also quietly change, consumers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led to a change in commercial real estate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commercial project planning, commercial real estate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ach process are analyzed, on how to commercial real estate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ommercial real estat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F3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要点

1.先策划后设计,策划引导设计

中国商业设计协会曾对全国商业地产的设计机构和设计项目做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反映了中国商业地产规划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的现状,就是大多数没有前期定位,或者前期定位是虚拟化的。可以说,购物中心类商业地产操作的核心是只有先通过策划、规划和设计,才能达到项目升值的目的。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开发商、投资商作为最大的投资方,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承担者,而商业规划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运营的综合的专业性的考虑和提出要求。因此,将策划思想贯穿项目规划、设计始终,以专业的态度和技术进行操作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对项目的后期经营回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各独立空间的个性

对于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不应只是一个概念问题。每个人对空间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个广场、每个商铺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如做餐饮酒吧和国贸品牌店就完全应该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商业的外观设计也不应仅仅取决于建筑材料的应用,还包括用装饰材料、灯箱广告、干花、灯饰、招牌等各种各样的软性装饰,以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因此,要使消费者对购物环境产生一种良好感觉,就需要建筑师们的就精心设计。

3.人性化的设计尺度

商业中心的设计特别强调平易近人,如此才能吸引人流。其实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合适的尺度更能让人觉得舒服、亲切。如欧洲的商业小镇的商铺设计就充满了人情味,让购物者感觉回到自己小院一样,所以舒适的尺度应该更人性化,能让人们能融入到更加自然,亲切的商业环境之中。

4.因地制宜,入乡随俗

因各个地方文化存在差异,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也必须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如广州注重人人皆商,一般小区都规划有一定的底商,这种底商档次一般不高,但一应俱全,商业非常普及;而北京的高档楼盘大都规定禁止餐饮业进入等。

5.强调内部空间的贯通性

目前,中国一些商业建筑外观豪华气派,但内部空间设计却迂回曲折,整个购物环境并不理想,让人感觉像是一个迷宫。因此,对于购物中心的设计,应强调内部空间的贯通性,从而起到引导公共购物的作用,如整个空间可通过天窗和中庭的变化,营造内部空间的灵动感和贯通性。

6.强调交通组织的合理性

交通组织的作用包括:合理的动线使顾客很方便地进入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顾客很容易地走完整个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商品很容易导入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店员服务更加方便。

商业综合体的动线分四种,有给客人使用的卖场的动线,也有给后勤补给和员工上下班的后场动线。又分水平动线及垂直动线。

7.注重室外广场的利用

现在的购物中心趋向于多种购物消费形式的融合。室外广场是购物中心购物空间的延伸,其不仅是购物中心的需要,也是城市空间的需要。如不少商家经常在购物中心的室外广场上搭建展台。进行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这种由现代商业演化而来的促销形式,业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商业模式。

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解析

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不同于住宅项目开发,不能沿用住宅项目开发的操作模式,机械的照搬设计住宅项目的理念和流程对商业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商业地产项目无论业态定位,还是设施的规划都要考虑其商业属性,商业属性是项目开发的根本点,贯穿项目开发、设计、建设、运营的每个过程与环节。在进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规划设计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商业方案设计 商业方案设计是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规划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项目整个设计过程中最根本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影响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市调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项目定位、业态及功能设定、主力店位置、技术经济指标。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是本阶段的基础工作,确定定位、业态及功能设定是本阶段的设计目标。本阶段主要设计内容如下:(1)立地选项 在进行项目立地选项过程中,需要通过详细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综合定位。可行性分析研究是确定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融资、制定项目初步设计、项目立项以及政府规划调控的依据,这就需要严格规范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和足够的深度。 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项目商业属性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功能布局、业态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实事求是的进行科学分析。(2)商业规划 商业规划就是对项目物业室内空间的限定和功能划分进行规划,大型商业项目由于体量大,其功能不仅仅只是满足购物,同时必须满足休闲、观光、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其功能和业态复合性强,每种业态、每个功能、每个消费者对空间个性都会有具体要求,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设计,不能按照住宅项目的设计或想当然的进行空间的限定和功能划分。 在这个设计环节中,功能组合及分区设计是最重要的设计内容。首先,从开始规划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其商业属性,确定经营模式、服务对象,再按经营业态和服务功能需求进行建筑规划与设计,否则项目建成入市以后改建的费用会大大增加。在建筑设计上要充分注意动线设计的科学性,避免由于区域死角所带来的物业价值的贬损;其次,结合项目特征、定位以及项目所处商圈的具体情况,把握差异化竞争策略,合理控制和规划项目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的比例。

2.建设方案规划设计 建设规划设计是项目商业规划设计第一阶段中的第二个环节,是在项目定位、物业功能组合、可行性分析等基础工作完成后进行。这个环节要求在设计建设配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商业属性、定位以及项目的业态组合和功能,不能单纯的从控制成本或建筑屋艺术性方面考虑。

项目建设方案设计规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商业设备设施配套规划设计。相关方案图纸的确定标志着一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建筑设计的基本完成,在项目建设和招商、营销的过程中,方案需要局部调整和完善,需要专业的设计机构配合以提供保障。 3.商业空间装饰方案设计 商业空间装饰设计主要是根据项目定位、功能、建筑空间限定的要求,结合物业的建筑艺术,对物业空间环境进行艺术处理,营造舒适的购物、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商业平面布置方案、商业空间视觉中心方案、主要出入口效果、天花及地面效果、柱子造型效果、墙面效果、卫生间效果、扶梯及电梯效果、中庭效果、商业空间视觉中心效果等。

商业外环境设计 商业外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外立面形象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两部分,具体设计内容包括: (1)外立面形象设计: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商业建筑外立面夜景设计、外立面商业气氛设计、外立面广告位设计。 (2)外部环境设计:周边交通组织设计、绿化及铺地设计、休息空间设计、外部展示及促销空间设计、环境照明系统设计、室外指示及引导系统设计。5.二次商业装饰设计 二次商业装饰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室内空间、主要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店铺/专柜形象、商品陈列按照商业规律进行装饰设计。主要设计内容有三个方面:(1)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总服务台设计、顾客收银台设计、顾客休息设施设计、室内景观设计、监控系统设计、员工办公系统设计。(2)导购系统设计:标识、指示系统设计、促销空间设计、广告位设计、橱窗设计、花车设计。 (3)店铺及专柜/专卖店形象设计:专卖店形象、专卖店室内展示设计、专柜形象设计、专柜灯光设计、陈列道具设计。

6.商业管理模式设计 完成了第一、第二阶段的设计工作,并不能代表商业规划设计工作的结束,这仅仅只是完成了项目硬件建设设计工作,项目的商业规划设计应该包括商业管理模式设计及品牌规划和招商策略设计。 商业管理模式对一个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的整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是项目运营的根本保障。商业管理模式设计主要包括三大体系设计内容:

(1)组织体系设计:组织架构、岗位及编制、岗位职责及规范。(2)制度体系设计:人事管理制度体系、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卖场管理制度体系、业务管理制度体系、营销管理制度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物业管理制度体系。

(3)流程体系设计:业务流程体系、物业服务流程。

三、如何做好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

1.项目操作方式应高度专业化

虽然目前商业地产开发形势火热,但近来众多的综合商业项目搁浅,也反应出此类项目操作中有很大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大型商业项目的高专业化要求认识不够。

与住宅开发中的底商或配套商业项目相比,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在经营、开发与管理模式上有根本的不同。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主体是大型品牌或连锁商家,商业地产项目的招商引资是否成功是该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第一要素。而商家评估一个项目是否有经营前途,简单说来,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区位、市场支撑与商业业态定位;二是项目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商家特定的专业需求;三是从回报的角度,是否具备与商家资源整合的专业化管理水准。也就是说,一个大型商业项目在前期的策划、招商中期的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三个阶段都需要有高度专业化水准的操作能力。

2.重视专业顾问公司

认识到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对专业化水准的要求后,开发商应重视专业商业投资顾问公司与商业设施规划设计公司的作用。国际上能够进行大型商业地产资源整合,从负责招商融资到开发顾问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公司不超过十几家。提供一个能满足商家经营需求并保障长久回报的项目形态,是此类专业顾问公司的长项,也是国内发展商求之若渴的专业支持。专业顾问公司与商业投资公司的关系是经过几十年建立起来的鱼水关系。专业顾问公司在评估或推荐项目时代表着商家的利益。建立在这种高度专业化服务上的信任关系,正是顾问公司招商与整合资源的保障。国内开发商自说自话的招商材料与缺乏专业水准的项目论证是招商的短腿。

3.选址应充分考虑规划与策划方的专业建议

大型商业设施的选址同城市整体发展关系密切,由于国内大部分商业地产开发商只有住宅类地产的开发经验,对商业地产选址的更多地根据现状情况和主观感觉做出决定,这样操作,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开发商轻率选址,盲目规划设计,最终将导致招商及运营上的巨大困难。

大型商业设施的选址,国外企业有一系列参教和指标,包括经济指标,道路交通指标、人口指标、配套指标。其中区位条件与交通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选址特别应重视城市整体的商业布局规划和总体发展走向。

4.平衡多样化的业态与复杂的功能流程之间的矛盾是商业项目设计的最大挑战

在大型商业项目中,其业态种类趋向于更加多样化。既有不同规模、档次的业态组合,如大型卖场、百货店、精品店、商业街等;也有不同经营特色的业态组合,如文化、娱乐、休闲、运动、购物等。其服务内容和功能结构已远远超出了常见的特定建筑类型范畴,而是一个组织精密、结构复杂、形态丰富的以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综合体。如何平衡多样化的业态与复杂的功能流程之间的矛盾,无疑是商业地产项目设计中最大的挑战。

商业项目不同功能模块的性质和任务,是建筑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民族、不同服务人口数量,都应有不同的建筑规模,并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室外活动场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包括残疾人都能等到合理满足,其空间组织应按功能要求、动静活动形态、人流密度等适当分区、主次明确,同时也要考虑区域或局部具有延伸和调整使用的可能性。商业设施、环境和场所也不是静态的固定存在,而是具有动态的发展变化。从设计上创造一个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建筑空间环境也是商业项目的特殊要求。同时,业态的多样化,也需要建筑设计要为安全可靠的日间和夜间管理创造方便的条件。

5.丰富的空间效果和多元化的立面设计创造体验消费的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地产类项目的功能也从单一的购物向购物、文化、休闲、运动等多方面发展,从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消费方式发展为寻求各种生活体验为目的的综合消费方式。这也要求其建筑设计无论在空间效果还是立面造型等方面均应适应这种全新的体验消费模式。

商业建筑虽然属于一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建筑类型,但在创造体验消费场所这方面,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处理。这里的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指专业角度的艺术追求,还包括大众艺术、流行时尚等。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时代文化艺术表现中最宏大、壮观也最生活化的载体。它有历史和文脉的延续性以及时代的前瞻性,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对于传播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能动的作用。人类制造建筑,同时建筑又影响人类,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应成为矗立在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相沟通的氛围。

结语

总之, 专业化的开发公司, 专业化的规划建筑设计, 注重前期

招商, 配置专业化的招商顾问公司, 是一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尹青.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