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民币证券投资(合集7篇)

时间:2023-08-14 16:41:42
人民币证券投资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1篇

关键词:债券市场 一级市场开放 二级市场开放

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显著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不断推进。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融资”。

在当前国家重大政策中,也积极支持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开放。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指出,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各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中,上海自贸区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广东自贸区支持区内港澳资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规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放宽区内企业在境外发行本外币债券的审批和规模限制;福建自贸区放宽区内法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和外币债券的审批和规模限制。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涉及主体较多,从融资角度来看,涉及到境内主体到境外债券融资、境外主体到境内债券市场融资;从投资角度来看,涉及到境外投资主体到境内投资、境内主体到境外投资。

从债券一级市场开放来看,引入境外发行主体,有利于建设人民币外国债券市场,完善我国多层次的人民币债券体系,为全球人民币流动性提供有深度、多层次的配置资产体系,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在当前情况下逐步推进境内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有利于获取低成本资金。从债券二级市场开放来看,则有助于为境内外个体提供多样的配置资产。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也有其特殊性,与国内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密切相关,这也是主管部门在开放过程中格外谨慎的原因之一。

债券市场开放的背景环境

2001年,中国承诺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近年来进展非常明显。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对外金融资产6.4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4.6万亿美元,金融资产负债之和与GDP比值达到106%。

从数据研究指标来看,衡量一国金融开放程度较常用的指标是FH系数,可用于考察在一个经济体中储蓄与投资的对比关系及转化机制,FH相关系数越小,说明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越高。本文采用Feldstein(1983)的方程为计算依据:

(?I_t)/GDP_(t-1) =∝+β(?S_t)/GDP_(t-1)

窗口滚动回归的窗口时间为10年,横坐标轴为结束时间;递归回归的起始时间为1986年,横坐标轴为结束时间。从资本流动角度来看,FH系数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渐减小,说明境内外资本的流动性逐渐提高(见图1)。

分部门来看,我国银行业开放程度较高,保险业和证券业开放程度较低。从证券业开放情况来看,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包括证券发行市场、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中介公司等的开放等。

债券一级市场开放情况与特点

债券一级市场开放包括境外主体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境内主体在境内发行外币(人民币)债券两方面。

从资本账户开放情况来看,债券与其他债券性证券科目下居民境外出售或发行子项目属于基本可兑换,经登记或核准即可完成兑换;非居民境内出售或发行子项目属于部分可兑换,存在严格的准入限制或额度控制。从实际情况来看,境内主体主要选择在香港、美国、英国等国际金融中心发行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币种计价的债券;境外主体则主要选择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融资规模增长明显

研究一国主体在境外发行债券的规模,通常使用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用基于发行人国别债券余额与基于居住地国别债券余额的差值反映了在离岸金融中心发行的国际债券规模。在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境外融资者的情况下,前者反映某国别主体全部发债情况,后者反映某国别主体在本国发债情况。

图2展示了发行人居住地为中国和发行人国别为中国的国际债券余额规模。可以观察到,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二者差距很小;随后差距不断变大。截至2014年底,发行人国别为中国的债券余额为4368.4亿美元,居住地为中国的债券余额为764.1亿美元,二者差值达到3604亿美元。

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危机之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均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境外融资成本显著低于境内(参见图2),这是境内企业赴境外融资的重要动机。

其次,我国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境内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的政策,为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提供了切实的便利性。《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3号)和《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2007〕第12号)从发行主体、发行条件、监管部门以及募集资金调回等方面对境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做出了具体规定。。截至2014年底,香港人民币债券存量为3884亿元,其中境内企业(包括子公司等)发行占比约76%。

第三,在境外发行国际债券是“走出去”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预计将达到1.25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为便于业务发展,不少“走出去”企业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壳公司或控股公司作为发债主体,在海外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外币或人民币债券,筹集低成本资金。

(二)熊猫债券发行规模有限

熊猫债券是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行为,并明确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工。其中财政部等窗口单位,负责接受发行人申请,并会同人民银行、发改委和证监会对发行申请进行审核;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对债券发行规模和所筹资金用途进行审核;人民银行负责对发债利率进行管理;国家外汇局对发行人人民币专用账户及结售汇进行管理。

截至2014年底,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两家发行人发行了4只人民币债券,均采用固定利率公募发行,发行总额40亿元,其中06国金债已经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对资金的使用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所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向中国境内的建设项目提供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或提供股本资金”,在提交的发行材料中要填报“为中国境内项目或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情况”。也就是说,国际开发机构发债募集的资金仍需要留在境内使用,无法汇出境外。

境外金融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起步较早,境外非金融企业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于2014年破冰。2014年3月,戴姆勒股份公司首期5亿元定向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私募发行,正式建立了境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融资的渠道。然而,目前尚缺乏一套明确针对境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融资的管理办法来规范相关流程。

债券二级市场开放情况与特点

债券二级市场开放包括境外主体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和境内主体投资境外债券市场两方面。

从资本账户开放情况来看,债券与其他债券性证券科目下非居民境内购买子项目、居民境外购买子项目属于部分可兑换,存在严格的准入限制或额度控制。从实际情况来看,境外主体主要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渠道投资境外债券市场;境内主体主要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渠道投资境内债券市场。

(一)境外主体投资额度不断扩大,债券配置规模逐步增加

证监会和人民银行于2002年11月颁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QFII制度的正式确立。自QFII制度实施初期,审批一直较为严格。2006年《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颁布,QFII的申请门槛大幅降低,资金锁定期缩短、额度上调,为更多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机会。2012年外汇局加快了QFII额度审批进度,对中长期资金提供额度审批快速通道。截至2014年12月底,累计批准261家QFII共计669亿美元的境内证券投资额度;其中,QFII累计汇入投资资金576亿美元,累计汇出资金102亿美元,累计净汇入资金474亿美元。

QFII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2012年7月证监会公布《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QFII在国内的投资范围:(1)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或转让的股票、债券和收益产品;(2)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固定收益产品等。201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布,正式规定符合要求的QFII可以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来看,QFII资产配置仍偏好股票资产,《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检测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QFII总资产中股票资产的比例超过70%,债券资产约占10%,银行存款、基金及其它类合计约占20%。

2011年12月,证监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联合《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开展RQFII业务,为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开辟了新的渠道,推进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2013年3月,证监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联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进一步扩大试点机构范围、放宽产品比例限制。《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检测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RQFII试点已扩大到境外10个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8700亿元,累计已批准了95家RQFII机构共计2997亿元的证券投资额度;其中,RQFII机构累计汇入投资资金2638亿元,累计汇出资金974亿元,累计净汇入资金1664亿元。

另外,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港澳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境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加行等三类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截至2014年底,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银行间债券总额为5362亿元。

从QFII投资境内债券的角度看,当前亟需进一步明确QFII等在境内债券市场投资所得的税收安排。2014年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联合《关于QFII和RQFII取得中国境内的股票等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宣布自2014年11月17日起,对QFII、RQFII取得的中国境内股票等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然而,关于投资境内债券市场所取得的资本利得以及利息的税收安排并未涉及到。

(二)境内机构投资者以QDII形式参与境外债券投资较少

2007年证监会颁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截至2014年底,累计批准127家QDII机构共计833亿美元的证券投资额度;QDII机构累计汇出资金1610亿美元,汇入资金1191亿美元,净汇出资金419亿美元。

从QDII海外资产配置情况来看,约50%的资产配置股票,23%的资产配置基金,配置债券的比例极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央行竞争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海外主要债券的收益率较低。以QDII基金为例,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的105只QDII基金中,QDII债券基金只有12只,并且其中多只基金是投资海外的高收益债券。

对债券市场开放的几点建议

整体来看,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在逐渐提高。未来应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逐渐为境内外投资主体提供更为便利的投资途径,充分利用各自贸区先试先行政策加速债券市场开放,同时加强与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等金融改革的协调性。

(一)加强监测境内企业的境外子公司、壳公司的外债发行规模

近年来,我国境内企业在离岸金融中心发行国际债券的规模显著上升,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设立境外子公司、壳公司或控股公司作为发债主体。从监管当局对于外债口径的定义来看,债务人主要包括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等,境内企业境外子公司、壳公司等并不在外债统计之列。尽管这一类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较大比例的是美元等其他外币计价的债券,当境外监管规则存在并表要求等情况出现时,境内母公司可能会存在较大的货币错配风险。因此建议加强监测境内企业境外子公司、壳公司、控股公司的外债发行情况。

(二)进一步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资途径,完善QDII、QFII、RQFII制度,适时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QFII2、RQFII2和QDII2

在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格局下,跨境资金流动的交易成本较高,据估算,交易成本大约为2.98%。未来可以从进一步便利境内外主跨境投资入手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开放。首先,可以降低中资券商QFII准入门槛,将QFII业务扩大到包括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资券商,向母公司基础较好的中资券商开放较低的QFII资格限制。第二,继续扩大RQFII规模,将对额度的控制放在管理人层面而不是产品层面,并在申请批准的速度和灵活性上给予优待,支持中资券商发行RQFII债券产品。第三,进一步降低申报QDII的门槛,增加投资额度,减少业务申请审批环节、流程。第四,可以适时推出合格境外个人投资者(QFII2)、人民币合格境外个人投资者(RQFII2);适时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

(三)充分利用各自贸区先试先行政策加速债券市场开放,同时加强债券市场开放与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等金融改革的协调性

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均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各自贸区先试先行政策,比如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加快债券市场开放试点进程。

分步骤来看,笔者认为当前更适合加大二级市场开放力度,为境内外投资主体提供更便利的投资渠道;待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基本完成、跨境资金流动成本较低时,基于自贸区发行改革经验,再引入境外发行主体、发展人民币外国债券市场。

作者单位:上海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参考文献

[1] Guonan Ma and Robert N McCauley,Is China or India more financially open? April 2013, BIS working papers No.410.

[2] Hyun Song Shin, The Second Phase of Global Liquidity and Its Impact on Emerging Economies, November 7, 2013 working paper.

[3]黄益平:《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倒退》,财新网,2015年2月25日。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2篇

关键词:RQFII;证券市场安全;建议

2011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运用其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人民币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lI)投资境内证券的试点的出台预示着国际资本对中国证券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一、中国RQFII的运行状况

201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在香港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提出,“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2011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第76号令,以下简称《试点办法》),标志着我国RQFU的试点业务正式启动,国务院批准了首批试点人民币境内证券投资额度共计200亿元。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业务和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不断发展深化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增加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鼓励香港中资证券经营机构拓宽业务渠道,RQFII业务作为又一项资本市场开放的试点制度应运而生。RQFII试点业务借鉴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的经验,但又有几点变化:一是募集的投资资金是人民币而不是外汇,二是RQFII机构限定为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三是投资的范围由交易所市场的人民币金融工具扩展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四是在完善统计监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和便利对RQFII的投资额度及跨境资金收支管理。

为积极落实RQFU试点相关工作,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试点办法》配套出台实施细则,明确了相关的管理要求。截至2012年1月2日,首批共计2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投资额度已分配完毕,共有21家符合条件的试点机构获得了首批试点资格(见附录表A2)。部分试点机构已在香港开展资金募集和产品发行工作。

二、R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入

国际资本的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能够将投入进来的外汇资金转化为本国货币,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容量,为我国建设规模强大、流通性强的证券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际资本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从而扩大了市场参与者的地域范围,增大了证券市场的规模,这样更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上市公司、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集资金,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品质,而上市公司的质量越高,又能为证券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形成良性循环。

(2)有利于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

国际资本的进入,能够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提供较好的参照标准,引导资本市场走向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正途。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主要还是通过短线操作以获取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流动的价差。投资者的主要精力依然放在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动上,而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和业绩效益则了解不多。而我国在引入QFII制度后,境外投资者的进入资格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限制和审核的,能够符合审核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理念大多比较理性和稳健,这些都能够有效的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盲目、高度投机的投资理念,带动国内的投资这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资氛围和理性的投资策略。引入QFII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短期炒作,吸引境外的中长期投资。一般来说,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都具有较为成热的投资理念,倡导中长期的价值投资。

(3)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资本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引人国际资本之后,不仅能够获得国际资本的资金支持,而且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市场理念、投资策略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融合,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2、消极影响

(1)减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独立性。

开放的证券市场的国家一般都会开放它的资本账户,国际资本能够在其市场上自由流通,货币也能够进行自由的兑换。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Robert MundelI和J.Marcus Fleming就曾在他们各自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悖论”,即在开放的经济体中的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达到两个目标,而不可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从该理论可以得出,如果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稳定的汇率,就必须放弃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这一目标,即只开放其经常账户,而对资本账户实行一定的管理,但这又与开放证券市场的目标出现矛盾。从长远来看,开放证券市场是必然的选择,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主管部门只能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性两个目标之间选择一个,就目前央行不断放开人民币利率看来,我国政府的选择是逐步坚持货币政策独立。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3篇

根据前不久世界贸易组织的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三位,服务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七位,占世界贸易的出口比重由2004年的6.5%上升到7.3%,进口比重由5.9%上升到6.1%。2006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05年GDP增长率为9.9%,总量达到22257亿美元。我国在全球最大经济体排名中已从第六位跃升到第四位。另据统计,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5%,对全球商品需求增长的贡献是50%。因此,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贸易大国。

另一方面,人民币正稳步向国际化货币迈进。近些年来,在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和缅甸,人民币已是边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中国游客在就餐、购物时已基本能用人民币结算。中国银联今年将开通意大利、荷兰、瑞士、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六国的受理业务,使银联卡在全球的受理面达到24个国家和地区,98%的华人经常往来地区都将可受理银联卡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向国际化货币的迈进,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为国际投资和汇率政策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前瞻意义。

那么,人民币升值将如何影响世界证券市场呢?

二、人民币升值影响世界证券市场的机制分析

人民币升值可通过以下机制影响世界证券市场。

(一)贸易机制

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论,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对于那些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大的国家来说,人民币升值将显著改变它们的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中国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本币对人民币贬值可降低本币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力,提高进口成本,抑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但同时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提高相关企业的业绩,提高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一般来说,本币贬值的受益者,主要是国际销售或产品国际定价,但成本主要由国内价格水平决定的公司;本币贬值的受损者,主要是那些在国内销售或产品国内定价,但成本受国际价格水平影响的公司。本币升值则相反。

(二)资本机制

根据货币替论,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就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兑换,导致资金外流或资金外逃。本币升值则会吸引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本国证券市场进行套汇,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导致证券资产价格上涨;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证券价格上涨。

(三)预期机制

预期机制能够放大或缩小资本机制的效果,是在汇率尚未真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是基于对汇率未来走向的预期而对经济和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机制。在信息不对称、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者往往根据预期来采取行动。例如,如果投资者预期某国货币将相对人民币贬值,他们就会把资金撤出该国证券市场转投中国证券市场,当很多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导致该国货币真正相对人民币贬值,这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过程。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投资者心理预期已成为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相互影响的主要传导机制。因此,尽管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升值预期及预期变化却会对世界证券市场产生值得警惕的影响。当巨额国际游资流窜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一国货币币值相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波动可能会引发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出该国市场,导致该国证券市场的剧烈动荡。

(四)市场传递机制

在金融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由于金融业务技术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金融业务能在全球范围内24小时连续不断地运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参与全球任何一个主要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了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球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一个证券市场的影响必然会传递到其他证券市场。

(五)利率机制

当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引起或加剧国内的通胀或通缩,如果该国为了稳定物价水平,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则利率的变化必然引发证券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另一方面,当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引起国际资金的撤出或流入,该国为了维持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均衡,也可能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从而引发证券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

三、实证分析: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

由于地缘关系、经济贸易关系以及市场开放和发达程度等方面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影响的机制是基本一样的,差别只在于不同的机制对不同市场的作用程度。由于人民币升值是直接针对美元的,美国证券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证券市场,并且美国和中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我们选取美国的证券市场为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通过上述机制对它的影响。

(一)贸易机制分析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2005年,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贸易伙伴,而我国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贸易伙伴,分别占其总出口额的4.6%和总进口额的14.6%。人民币升值必然会通过贸易机制影响到美国的证券市场。人民币升值,受益的首先是那些产品出口到中国(见表1)的公司,受损的则主要是那些从中国进口产品(见表2)的公司。

因此,受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是那些批发零售商,由于美国的批发零售业采取了全球采购的策略,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从而出现从中国大量进口,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将使其在中国的采购成本上升,收益下降,从而影响到其股票市值。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使美国制造业和出口商提高了竞争力,拓展了海外销售,获利增加,显然有利于提高其股票市值。尤其是那些海外营收比重较大的企业,在汇兑收益与价格竞争优势的帮助下,应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受惠者。

(二)资本机制分析

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从资本机制来看,对美国证券市场是不利的。国际游资有相当部分当初就是冲着美元强势而来的,美国股票、美国政府债券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收益在美元贬值时会缩水,美元贬值幅度越大,美元资产投资收益缩水越严重;反之,美元保持坚挺或升值,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美元贬值,投资美股、美债不能再从汇率上得到好处,还要在相当程度上承受由于美国证券市场动荡造成的直接损失,美国证券市场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显然会大受影响。美国的证券市场不能提供比其他市场更高的收益率,国际游资就会撤出美国证券市场,以避免因为美元汇率下跌而遭受损失。

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国库券的影响是不利的。如果我国央行对其外汇进行多样化处理,以使得外汇持有情况与参考的一揽子外币相匹配,我国央行将出售大量的美国国库券。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更多的亚洲国家货币升值,这些亚洲国家也会分散外币持有,美国国库券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各国央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从美国大规模抽走资金,美国的证券市场会失去上涨的动力,甚至原地踏步都难以维持。由于财富效应,证券市场的不景气会导致美国人无法维持其惯有的消费方式。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美国私人消费支出增长3.6%,带动经济增长2.49个百分点,仍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国经济的一个严重威胁,一旦国内消费不振导致经济基本面受损,美国证券市场的下行将不可避免。

(三)心理预期机制分析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货币供应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长期奉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加上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带来美元发行的泛滥,使全球资本进入了空前富裕的时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目前国际游资的规模大约在7万亿美元左右。这些巨额资本为了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必然要到处寻求投资的场所,投向世界每一个有利可图的角落。

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游资进出的冲击必定产生震荡。规模大、容量大的市场抵抗和消化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就强,反之就弱。美国股票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市场,占到全球的50%左右,拥有以兆美元计的上市股票价值(中美日三国股票市场比较见表3)。而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底美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超过了2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游资难以在美国证券市场兴风作浪。美国凭借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和世界货币体系中领导者的话语权,通过美元汇率的升或降,指挥着国际游资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变化。当强势美元出现,国际游资流向美国;当弱势美元抬头,游资又流向货币升值国家和地区,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不发达,调控能力差,往往给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和破坏。

如今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致预期,受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支撑,人民币币值今后将更趋坚挺,致使全球巨额游资退出美元资产,流向人民币资产,据统计,上千亿美元国际游资已经进入中国内地,还有大量游资环伺海外。“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预期引发的全球资本世纪大流动,将对美国证券市场和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

(四)市场传递机制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证券市场QFII制度的实施,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市场的联动也越来越强。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比重不断加大,间接地打通了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通道。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影响也会间接传递到包括美国证券市场在内的世界其他证券市场。

而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证券市场走势对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开放度高的证券市场的走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的道琼斯指数、NASDAQ指数已经成为对各国证券市场走势预期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使得证券市场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即市场价格上的波动性从美国证券市场传递到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越来越明显。如果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足够大,必将通过这一机制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

另外,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期货、现货、期价、股价境内外联动态势越来越紧,演绎出美元强则期价和股价趋低,美元弱则期价和股价趋高的态势。

(五)利率机制分析

强势美元有助遏制通货膨胀,弱势美元则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据专家测算,美元贬值10%,相当于核心通货膨胀率上升1%。美国劳工部2006年2月22日报告显示,2006年1月CPI较上年同期攀升4%,创2005年10月以来最大年增幅。最近各类数据显示,美国仍然存在通胀抬头趋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无异于使美国的通胀火上浇油。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必然会导致美联储提高利率,因为美联储的主要职责就是抑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物价。为反通胀,自2004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16次等幅加息。美联储一旦再次加息,美国的基准利率将从目前的5%提高到5.25%甚至更高。由于证券资产价格与利率一般来说呈反向变化,美联储加息短期内将对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形成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美元利率提升使美元资产吸引力增大,将吸引国际资金流向美国,这对美国证券市场又是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的紧缩,这将直接影。向到世界各国对美国的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国际贸易减缓,会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全球股市可能出现下跌调整。

四、结论和建议

以上我们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影响世界证券市场的5个机制,并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一国的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体现在影响效果的强弱和方向等方面。对于美国证券市场来说,由于美国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性,资本机制的作用效果应该是最强的,而预期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机制。显然,资本机制和利率机制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资本机制不利于美国证券市场,利率机制却抵消了这种不利影响。至于贸易机制和市场传递机制,毕竟由于中美两国经贸和市场力量的悬殊,人民币升值通过这两个机制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效果不强。因此,总的说来,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当然,由于不同的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以及市场的开放和发达程度不同,相同的机制对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影响是不同的,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就我国来说,鉴于人民币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应该注意防范这其中隐藏的风险,并应尽可能地从中获取应得的利益。对此笔者建议:

(一)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大量美元涌入人民币资产,以期获取升值收益。中美两国金融力量不对称,两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容量悬殊,我国劣势多优势少,证券市场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因此,在发达经济体(主要是美国)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是我国)之间进行博弈的国际游资,无论其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向何方,都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加强对国际资金的监管,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大力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增强抵抗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

证券市场越发达、规模越大、功能越健全,抵抗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就越强。近年来,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美国相比,除了在规模上要远远落后之外,更重要的是证券品种还不够完备,证券市场结构还不够完善,另外,证券市场功能也不够健全,证券市场效率更是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国资本账户完全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基础建设,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加速走向繁荣发达。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债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债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债券发行、债券交易、债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由国内债券市场转变成国际性的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作为新兴债券市场,无论从债券发行主体、债券投资者、还是发行币种来看,其对外开放程度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投资理念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整体开放程度还较低,但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正在不断出台。 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一)债券筹资开放 1.境内外币债券市场。1993年6月26日,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委托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行4000万美元外币企业债券,这是我国首次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开创了我国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先河。另外,国开2003年美元债为国内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作了探索,是我国首只国内金融机构外币债券,该只债券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运作的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发行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也在国家开放银行之后,于2005年10月28日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境内外币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目前在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2.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从2002年开始,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就寻求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筹资,满足其贷款需求。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对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了研究。200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四部委以联合公告的形式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政策框架。 (二)债券投资开放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国内投资者在境内投资外币债券的积极性。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内发行了一期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外币债券的机会,实现了国内投资者境内投资外币债券,但目前只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汇经营权的金融机构;2005年10月28日,进出口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货币自由兑换程度低,因此国内机构和国外机构在国内发行外币债券的规模不会太大。随着2002年12月我国QFII制度的推出,具有一定资格的国外投资者可通过QFII制度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投资于我国国内的人民币债券。但是我国的QFII制度只涉及交易所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主体部分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没有允许QFII进行债券投资。且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目前QFII的投资规模还不是很大。另外,亚洲债券基金一期、二期分别于2003、2005年实施,作为国外机构投资国内本币债券的形式,投资于本地区货币计值的亚洲债券。在2004年3月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与我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债券簿记系统经过几年的酝酿后终于实现了联网,内地经批准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跨越两个系统的联网直接持有及买卖CMU债务工具,从而增加了一条国内投资者可直接投资香港市场流通的外币债券的渠道。另外我国QDII制度的实施,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DII制度无疑是促进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外币债券开放的有效措施,是下一步我国债券投资开放的重点。(蔡国喜,2004) (三)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自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准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开展,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2005年,人民银行在推动香港人民币业务试点的框架下,对在港建立人民币债券发行机制的可行性和有关的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为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一个政策框架。《暂行办法》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相继获准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100亿元。从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市场反应积极,投资者认购踊跃,投资者认购数量均远高于债券发行规模。 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意义 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看,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突破口,是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满足境外投资组合多样化的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合理的投资应当是股票、国债、公司债、投资基金的有效组合。境外投资者一向注重投资资金的三性,即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追求其安全性与流动性。债券市场国际化是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可以使境外投资者更大范围寻求高收益证券投资的需要,规避风险,优化资产组合。 (二)债券市场国际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对外开放债券市场必然使得一级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制度得到更好的规范,在透明度、流动性、发行技术、销售效率、国民待遇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应参照国外发达、成熟债券市场的经验对不规范之处进行改革,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我国债券市场。 (三)实现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争取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主导权。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外部资源为本国经济所用,使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中得以发挥。通过加快国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可以促进相关债券市场制度、运作方式、监管体系和支付清算系统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育一个国际化的债券市场,使得我国在未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和金融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贡献,获得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主导权,并可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区域资源的帮助。#p#分页标题#e# 三、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与一国金融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目前,随着我国资本流入规模的扩大、对外资本输出逐渐增多以及资本项下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这既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又可能带来与资本流动相关的一系列风险的产生。 1.国际跨市场风险传导。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与此同时会带来资本市场的风险。这里所指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开放给市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波动溢出效应。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在资本流动、市场运作等方面联系的加强使得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关联度增加,这会增加其他国家市场动荡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波动会通过外国投资者在本国市场上投资行为的改变,传送到本国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效应”。 2.国内市场间风险传导。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在本国市场存在明显的盈利空间时,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将不可避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金融机构在某一金融子市场产生的风险极易通过资金交易的纽带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跨市场风险传导也是目前国内金融风险监管的一个主要政策议题。 3.金融创新风险。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为我国带来一个金融创新的高潮。金融创新的作用是双向的,它既增加了一国金融体系的活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它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之间的传统界限,从而将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通过这种联系传递到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建议 根据我国实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一方面,通过运用反周期措施、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等各种政策工具,减少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因此,这一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应当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和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测体系。另外,我国应继续实行审慎的外债政策,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债风险。同时,随着人民币向完全可兑换方向的不断推进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快,切实加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国际游资(热钱)的管理和监测,强化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 (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债券市场工具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缺乏避险工具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规避信用风险的工具。随着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广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金融风险敏感度日益上升。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不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这将制约金融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等工具的创新,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 这里的法制建设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当今的金融市场特征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国际化、自由化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加强,由此对于监管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国际惯例,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修改、完善银行业及证券业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国际化的进程。能否在日益开放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下管理好金融风险、提高监管能力,已经是左右证券市场发展及开放进程的重大因素。 (四)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应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齐头并进。 债券市场国际化与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密切相关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将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应该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化、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共同推进,不能单纯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而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只有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资本项目实现完全可兑换、国内金融监管体制已经基本健全等条件齐备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推动证券市场开放进程,最终实现债券市场的国际化。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5篇

一、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一)债券筹资开放

1.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1993 年 6 月 26 日,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委托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行 4000万美元外币企业债券,这是我国首次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开创了我国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先河。另外,国开 2003 年美元债为国内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作了探索,是我国首只国内金融机构外币债券,该只债券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运作的债券发行系统招标发行,发行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也在国家开放银行之后,于 2005 年 10 月 28 日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 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境内外币的供给是有限的,因此目前在国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

2. 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从 2002 年开始,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就寻求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筹资,满足其贷款需求。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对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了研究。2005 年 3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四部委以联合公告的形式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可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国际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政策框架。

(二)债券投资开放

境内外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国内投资者在境内投资外币债券的积极性。2003 年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内发行了一期 5 亿美元的美元债券,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外币债券的机会,实现了国内投资者境内投资外币债券,但目前只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外汇经营权的金融机构;2005 年 10 月 28 日,进出口银行向全国银行间市场具有外币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发行2005年第一期境内美元债券。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货币自由兑换程度低,因此国内机构和国外机构在国内发行外币债券的规模不会太大。

随着 2002 年 12 月我国 QFII 制度的推出,具有一定资格的国外投资者可通过 QFII 制度将外汇转换成人民币投资于我国国内的人民币债券。但是我国的 QFII 制度只涉及交易所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主体部分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没有允许 QFII 进行债券投资。且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目前 QFII 的投资规模还不是很大。另外,亚洲债券基金一期、二期分别于 2003、2005 年实施,作为国外机构投资国内本币债券的形式,投资于本地区货币计值的亚洲债券。在 2004 年 3 月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与我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央债券簿记系统经过几年的酝酿后终于实现了联网,内地经批准可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可通过跨越两个系统的联网直接持有及买卖 CMU 债务工具,从而增加了一条国内投资者可直接投资香港市场流通的外币债券的渠道。另外我国 QDII制度的实施,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情况下,QDII 制度无疑是促进国内投资者投资境外外币债券开放的有效措施,是下一步我国债券投资开放的重点。(蔡国喜,2004)

(三)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自2003年11月国务院批准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随着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开展,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2005 年,人民银行在推动香港人民币业务试点的框架下,对在港建立人民币债券发行机制的可行性和有关的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 年 6 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为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制定了一个政策框架。《暂行办法》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相继获准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总额 100亿元。从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市场反应积极,投资者认购踊跃,投资者认购数量均远高于债券发行规模。

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意义

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看,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突破口,是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重要体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我国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满足境外投资组合多样化的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合理的投资应当是股票、国债、公司债、投资基金的有效组合。境外投资者一向注重投资资金的三性,即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追求其安全性与流动性。债券市场国际化是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可以使境外投资者更大范围寻求高收益证券投资的需要,规避风险, 优化资产组合。

(二)债券市场国际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对外开放债券市场必然使得一级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制度得到更好的规范,在透明度、流动性、发行技术、销售效率、国民待遇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应参照国外发达、成熟债券市场的经验对不规范之处进行改革,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我国债券市场。

(三)实现债券市场国际化,有利于争取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主导权。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外部资源为本国经济所用,使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中得以发挥。通过加快国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可以促进相关债券市场制度、运作方式、监管体系和支付清算系统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育一个国际化的债券市场,使得我国在未来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和金融合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贡献,获得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主导权,并可在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区域资源的帮助。

三、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

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与一国金融体系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目前,随着我国资本流入规模的扩大、对外资本输出逐渐增多以及资本项下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这既表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又可能带来与资本流动相关的一系列风险的产生。

1. 国际跨市场风险传导。跨境资本双向流动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与此同时会带来资本市场的风险。这里所指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开放给市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波动溢出效应。在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在资本流动、市场运作等方面联系的加强使得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的关联度增加,这会增加其他国家市场动荡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波动会通过外国投资者在本国市场上投资行为的改变,传送到本国市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效应”。

2. 国内市场间风险传导。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外国资本和外国投资者的进入。在本国市场存在明显的盈利空间时,大规模的资本流动将不可避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相连,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金融机构在某一金融子市场产生的风险极易通过资金交易的纽带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及其参与者。跨市场风险传导也是目前国内金融风险监管的一个主要政策议题。

3. 金融创新风险。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为我国带来一个金融创新的高潮。金融创新的作用是双向的,它既增加了一国金融体系的活力,但同时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风险。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它的出现打破了金融市场各子市场之间、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之间的传统界限,从而将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通过这种联系传递到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建议

根据我国实际,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一方面,通过运用反周期措施、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等各种政策工具,减少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跨境资本双向流动进行有效的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并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因此,这一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应当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政策体系和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测体系。另外,我国应继续实行审慎的外债政策,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债风险。同时,随着人民币向完全可兑换方向的不断推进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快,切实加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对国际游资(热钱)的管理和监测,强化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冲击。

(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债券市场工具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缺乏避险工具的问题,尤其是缺乏规避信用风险的工具。随着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广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对金融风险敏感度日益上升。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达到相当规模,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工具,不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这将制约金融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尤其是信用衍生产品等工具的创新,对于中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

这里的法制建设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当今的金融市场特征是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国际化、自由化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加强,由此对于监管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国际惯例,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修改、完善银行业及证券业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国际化的进程。能否在日益开放和复杂的金融环境下管理好金融风险、提高监管能力,已经是左右证券市场发展及开放进程的重大因素。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6篇

    根据前不久世界贸易组织的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三位,服务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七位,占世界贸易的出口比重由2004年的6.5%上升到7.3%,进口比重由5.9%上升到6.1%。2006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05年 GDP增长率为9.9%,总量达到22257亿美元。我国在全球最大经济体排名中已从第六位跃升到第四位。另据统计,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5%,对全球商品需求增长的贡献是50%。因此,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贸易大国。

    另一方面,人民币正稳步向国际化货币迈进。近些年来,在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和缅甸,人民币已是边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中国游客在就餐、购物时已基本能用人民币结算。中国银联今年将开通意大利、荷兰、瑞士、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六国的受理业务,使银联卡在全球的受理面达到24个国家和地区,98%的华人经常往来地区都将可受理银联卡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向国际化货币的迈进,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为国际投资和汇率政策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前瞻意义。

    那么,人民币升值将如何影响世界证券市场呢?

    二、人民币升值影响世界证券市场的机制分析

    人民币升值可通过以下机制影响世界证券市场。

    (一)贸易机制

    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论,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对于那些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大的国家来说,人民币升值将显着改变它们的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中国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本币对人民币贬值可降低本币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力,提高进口成本,抑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但同时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提高相关企业的业绩,提高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一般来说,本币贬值的受益者,主要是国际销售或产品国际定价,但成本主要由国内价格水平决定的公司;本币贬值的受损者,主要是那些在国内销售或产品国内定价,但成本受国际价格水平影响的公司。本币升值则相反。

    (二)资本机制

    根据货币替论,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就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兑换,导致资金外流或资金外逃。本币升值则会吸引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本国证券市场进行套汇,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导致证券资产价格上涨;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证券价格上涨。

    (三)预期机制

    预期机制能够放大或缩小资本机制的效果,是在汇率尚未真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是基于对汇率未来走向的预期而对经济和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机制。在信息不对称、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者往往根据预期来采取行动。例如,如果投资者预期某国货币将相对人民币贬值,他们就会把资金撤出该国证券市场转投中国证券市场,当很多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导致该国货币真正相对人民币贬值,这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过程。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投资者心理预期已成为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相互影响的主要传导机制。因此,尽管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升值预期及预期变化却会对世界证券市场产生值得警惕的影响。当巨额国际游资流窜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一国货币币值相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波动可能会引发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出该国市场,导致该国证券市场的剧烈动荡。

    (四)市场传递机制

    在金融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由于金融业务技术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金融业务能在全球范围内24小时连续不断地运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参与全球任何一个主要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了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球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一个证券市场的影响必然会传递到其他证券市场。

    (五)利率机制

    当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引起或加剧国内的通胀或通缩,如果该国为了稳定物价水平,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则利率的变化必然引发证券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另一方面,当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引起国际资金的撤出或流入,该国为了维持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均衡,也可能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从而引发证券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

    三、实证分析: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

    由于地缘关系、经济贸易关系以及市场开放和发达程度等方面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影响的机制是基本一样的,差别只在于不同的机制对不同市场的作用程度。由于人民币升值是直接针对美元的,美国证券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证券市场,并且美国和中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我们选取美国的证券市场为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通过上述机制对它的影响。

    (一)贸易机制分析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2005年,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贸易伙伴,而我国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贸易伙伴,分别占其总出口额的 4.6%和总进口额的14.6%。人民币升值必然会通过贸易机制影响到美国的证券市场。人民币升值,受益的首先是那些产品出口到中国(见表1)的公司,受损的则主要是那些从中国进口产品(见表2)的公司。

    因此,受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是那些批发零售商,由于美国的批发零售业采取了全球采购的策略,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从而出现从中国大量进口,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将使其在中国的采购成本上升,收益下降,从而影响到其股票市值。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使美国制造业和出口商提高了竞争力,拓展了海外销售,获利增加,显然有利于提高其股票市值。尤其是那些海外营收比重较大的企业,在汇兑收益与价格竞争优势的帮助下,应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受惠者。

    (二)资本机制分析

    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从资本机制来看,对美国证券市场是不利的。国际游资有相当部分当初就是冲着美元强势而来的,美国股票、美国政府债券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收益在美元贬值时会缩水,美元贬值幅度越大,美元资产投资收益缩水越严重;反之,美元保持坚挺或升值,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美元贬值,投资美股、美债不能再从汇率上得到好处,还要在相当程度上承受由于美国证券市场动荡造成的直接损失,美国证券市场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显然会大受影响。美国的证券市场不能提供比其他市场更高的收益率,国际游资就会撤出美国证券市场,以避免因为美元汇率下跌而遭受损失。

    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国库券的影响是不利的。如果我国央行对其外汇进行多样化处理,以使得外汇持有情况与参考的一揽子外币相匹配,我国央行将出售大量的美国国库券。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更多的亚洲国家货币升值,这些亚洲国家也会分散外币持有,美国国库券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各国央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从美国大规模抽走资金,美国的证券市场会失去上涨的动力,甚至原地踏步都难以维持。由于财富效应,证券市场的不景气会导致美国人无法维持其惯有的消费方式。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美国私人消费支出增长3.6%,带动经济增长2.49个百分点,仍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国经济的一个严重威胁,一旦国内消费不振导致经济基本面受损,美国证券市场的下行将不可避免。

    (三)心理预期机制分析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货币供应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长期奉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加上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带来美元发行的泛滥,使全球资本进入了空前富裕的时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目前国际游资的规模大约在7万亿美元左右。这些巨额资本为了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必然要到处寻求投资的场所,投向世界每一个有利可图的角落。

    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游资进出的冲击必定产生震荡。规模大、容量大的市场抵抗和消化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就强,反之就弱。美国股票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市场,占到全球的50%左右,拥有以兆美元计的上市股票价值(中美日三国股票市场比较见表3)。而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底美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超过了2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游资难以在美国证券市场兴风作浪。美国凭借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和世界货币体系中领导者的话语权,通过美元汇率的升或降,指挥着国际游资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变化。当强势美元出现,国际游资流向美国;当弱势美元抬头,游资又流向货币升值国家和地区,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不发达,调控能力差,往往给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和破坏。

    如今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致预期,受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支撑,人民币币值今后将更趋坚挺,致使全球巨额游资退出美元资产,流向人民币资产,据统计,上千亿美元国际游资已经进入中国内地,还有大量游资环伺海外。“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预期引发的全球资本世纪大流动,将对美国证券市场和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

    (四)市场传递机制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证券市场QFII制度的实施,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市场的联动也越来越强。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比重不断加大,间接地打通了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通道。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影响也会间接传递到包括美国证券市场在内的世界其他证券市场。

    而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证券市场走势对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开放度高的证券市场的走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的道琼斯指数、NASDAQ指数已经成为对各国证券市场走势预期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使得证券市场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即市场价格上的波动性从美国证券市场传递到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越来越明显。如果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足够大,必将通过这一机制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

    另外,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期货、现货、期价、股价境内外联动态势越来越紧,演绎出美元强则期价和股价趋低,美元弱则期价和股价趋高的态势。

人民币证券投资第7篇

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的优势所在

一是从控制权上看,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原始权益人,即货币当局出售的只是资产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流,投资者只对SPV(特殊目的机构)的经营活动存在限制,因此不会改变外汇储备资产的所有权,对货币当局不构成投资关系,对外汇储备没有直接的约束权利。而且资产证券化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是一种不计入原始权益人资产负债表的表外融资方式。因此,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后,货币当局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改善资产结构,利用结构融资技巧提高资产的质量,使外汇储备的效益得到提升。

二是从资金来源上看,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通过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信托凭证或基金募集人民币资金,用以购买外汇储备。货币当局收到人民币后可以用以购买新增的外汇储备,这样可以不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也不增加央行短期票据的发行,因此不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三是从融资风险上看,SPV在接受基础资产(特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后,与基础资产实行“风险隔离,即割断了货币当局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仅仅与项目未来现金收入有关,投资者的风险仅仅限于基础资产,而与货币当局整体风险无关,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四是从融资成本上看,实施资产证券化融资后,由于有资本担保公司的介入,通过商业化担保来确保资产的信用等级,SPV便可以适当降低资产支持证券的利息率,从而可以为货币当局降低融资成本。

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设计

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确定融资目标并组建基础资产池。货币当局根据自身需求确定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作为基础资产。该基础资产应当是保持必要流动性之外的外汇储备资产。

二是设立特殊目的机构(SPV)。SPV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关键性主体,其主要职能涵盖了整个运作流程,包括:从货币当局处购买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选择服务商、受托人、承销商等中介机构。SPV的设立可以是公司、信托和有限合伙等几种形式。选择信用良好的国内大型金融机构,作为SPV的发起人,在发起人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使其在未来的资产运作中发挥海外投资的优势。

三是将部分外汇储备单独分离出来,出售给SPV。这种出售必须是“真实出售”,即资产在出售以后,货币当局不能随意动用这块资产。这样才能实现基础资产与货币当局的“风险隔离”,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四是由SPV聘请信用评级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进一步增加了证券包含的信息量,提高了证券的吸引力。这个工作完成之后,将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投资者发售证券。外汇储备资产支持证券可以以债券、信托凭证或基金的形式发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投资群体,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不同的投资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五是由SPV向货币当局支付资产购买价格。SPV从证券承销商那里获得证券发行收入后,先向聘请的各专业机构支付相关费用,再按资产买卖合同规定的购买价格,用发行收入支付给货币当局。货币当局则获得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达到回笼人民币资金、减少流动性的目的。

六是由SPV选择服务商对基础资产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进行海外投资,包括收取、记录投资中产生的现金流,并把全部收入存入事先规定的受托银行,受托银行按约定建立专门账户,按时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此外,SPV还可以选择服务商以发行存托凭证(CDR)的方式投资海外股票市场。

七是还本付息。在规定的证券偿还日,SPV将委托受托银行按时足额地向投资者支付本息。资产支持证券被全部偿还完毕后,如果基础资产投资产生的收入还有剩余,则这部分剩余收入将被返还发起人。这部分剩余收入的分割可以在设计不同投资品种时予以不同的界定。

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确定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的规模时,首先应考虑到投资者的兴趣,适应于市场的需求。截至去年11月底,境内银行售出的QDII产品额仅为可投资额度的3%左右。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已抑制QDII产品投资者的回报,也抑制了投资者对QDII的投资热情。到目前为止,银行只能投资海外债券、货币市场产品等固定收益衍生品,基金管理公司可投资海外股市。因此SPV在选择服务商和设计外汇储备资产支持证券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是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可以划分为功能性外汇储备和投资性外汇储备两类。功能性外汇储备用以保持汇率稳定及金融安全,而投资性外汇储备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比较适宜。同时,投资性外汇储备还应再按来源渠道不同细分,用以判断外汇储备资产可能由货币当局持有的时间,以便根据持有时间不同设计不同的投资品种。

三是发行证券筹集的人民币资金需要在证券到期时偿还投资者或需要应付投资者的赎回。而货币当局在获得人民币资金后将用以购汇。因此,在设计投资品种的期限时要充分考虑偿还与购汇的节奏,以及资金在两者之间的分配,以便形成有效的循环。

四是如果SPV选择以存托凭证(CDR)的形式投资海外股市,这种方式虽可以为国内投资者提供用人民币间接投资国外股市的平台,但是以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说,国内国外的资本市场是隔开的,人民币在资本项下是管制的,无法实现国内国外股票的互通和流动。因此,SPV选择的服务商需以做市商的方式进行运作,即从海外股市买入股票,折算成人民币,在A股市场上挂牌。这种操作需要配合出台相关政策才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