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合集7篇)

时间:2023-08-14 16:41:39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1篇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次级贷款市场;次贷危机

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历史、信用得分、债务/收入比以及按揭比率等标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可分为优质贷款、次优级贷款与次级贷款三类。次级贷款是向缺乏良好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的高风险借款人提供的贷款。由于这些借款人具有财富少、信用得分低、收入不稳定等风险特征,他们违约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通常要比优质借款人支付更高的首付款或更高的利率。美国次贷市场的发展与银行业非管制化的制度变化有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资产证券化的推动。20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并不说明资产证券化本身存在内在的缺陷,但认识其弊端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中国今后更有效地推进资产证券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贷款这种非流动性的不可交易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可交易证券的过程。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大量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进入买房高峰期,由于担心储贷机构无力提供足够的资本满足贷款需求,美国“全国抵押协会”(Ginnie Mae)这个政府机构以及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两家政府发起的公司率先开始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从贷款人那里购买由“联邦住宅委员会”(FHA)担保的贷款,并以每个月从贷款池中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所谓的“抵押转移证券”。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持有大量抵押贷款的储贷机构面临巨大危机,威胁到整个银行系统的安全,这迫使美国政府、美联储动用大量资金清理储贷市场,贷款证券化开始加速。到80年代末,大多数阻碍抵押贷款证券化增长的制度障碍都已被消除,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了对投资者购买外州转移证券和抵押担保债券(CMO)的限制,这以后证券化的规模迅速扩大。

今天,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中的70%以上都已经通过证券化卖给了二级市场,其中优质贷款的证券化率更是高达80%以上。同时,次级贷款的证券化率从1995年的不到30%上升到2004年的超过67%,次级贷款在整个抵押贷款中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7.5%一度上升到2006年的20%。

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分散风险和扩大资本规模是证券化对抵押贷款市场发展的最大贡献。通过证券化,抵押贷款的风险不再集中在贷款发放部门,而是分散到了愿意通过承担风险获得更高收益的各种投资者手中。这大大增加了贷款人的贷款意愿,由此导致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的增加。在抵押贷款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任何有一定规模的违约的增加都可能威胁抵押贷款机构的安全,使之面临破产,因为传统上,这些机构是用来自储蓄者的短期资金提供抵押贷款这样的长期债务。证券化不仅把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散给了相当多的愿意接受这些风险的机构,也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好地匹配抵押贷款的期限与用来为之提供资金的债券的期限。

资产证券化也推动了抵押贷款行业竞争,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在证券化的推动下,银行存款作为贷款资金来源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市场上逐渐出现了独立的抵押金融公司。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进步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门店的贷款发放体系,这些专业化的抵押贷款公司加快了整合的步伐,出现了全国性的独立抵押企业,它们与银行组织在全美抵押贷款市场上激烈竞争。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化的次级贷款机构也开始通过合并来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规模经济。结果,次级贷款市场的集中率大幅度上升。根据Joint Center(2004)的数据,最大的25家次级贷款机构在整个次级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从1996年的47%上升为2002年的88%,同一时期,最大的5家次级贷款机构的市场份额从20%上升到了47%。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使更多的美国家庭、特别是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成了房屋拥有者,住房拥有率从1995年的65%上升到了2006年的69%。拥有房屋也帮助许多家庭开始建立财富,而不断累积的住房权益成为家庭的金融储备,使它们更可能以低成本获得其他形式的信贷。当然,由于脆弱的信用历史和财务状况,次级借款人面临更高的成本,更可能违约,也更可能面临住房被收回或损失已累积的房屋权益的问题。不过,与19世纪80年代初的不稳定时期相比,风险不再集中在储蓄贷款机构和银行。

三、资产证券化的潜在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证券化在提供风险分散功能的同时,也会通过激励机制的扭曲产生一系列潜在的风险。

首先,证券化降低了贷款人对借款人进行甄别的积极性,可能导致贷款标准的恶化。当抵押贷款的发起人把贷款和与之相关的权利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时,风险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了贷款购买人。由于贷款发起人的收益与贷款数量紧密联系,这样的激励结构可能使增加贷款数量而不是保证贷款质量成为贷款人的首要目标。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初期,贷款购买人有权利把那些“早违约贷款”――在启动后几个月内借款人就违约的贷款――退回给发起人,并通过某些合约条款对贷款过程实施影响,但由于发起人很少自有资本,在违约率大幅度上升时并不能承担回购的义务,加上贷款购买人能通过证券化把风险转移给华尔街的投资者,自然对贷款过程也就缺乏监督激励。此外,在低利率的环境中,由于投资者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强烈,一些贷款人明显放松了贷款发放标准,零首付的可调整利率贷款以及不需要收入证明文件的贷款被扩大到了很多风险性的借款人。这些很少信息资料的借款人可能夸大还款能力,也可能被贷款人误导,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理解他们签订的复杂的合同条款,借贷双方都只是期望高涨的房价会拯救这些不健康的贷款。由于财富少、收入不稳定,这些借款人对利率风险的承受力相当弱,一旦贷款利率上升且房价回落,违约率就大幅度上升。2006年,次级贷款中的可调整利率贷款的严重违约率――抵押物进入收回阶段或拖欠还款90天及以上的贷款所占的比率――上升到了11%,与2005年的最低点相比高了一倍。在2006年的第四季度,大约有31万起收回房屋的诉讼被启动,其中次级贷款占了一半以上。可以说,本次抵押贷款危机从根本上讲是资产支持证券背后的贷款资产质量出了问题。

其次,由于证券化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抵押贷款提供链条上的各种专业服务提供者很容易出现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在美国的住房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机构发放的,公司只要发放出更多的贷款,收入就越多,这些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公司可能并不是为了贷款人的最大利益而行动。在华尔街对次级抵押债券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机构甚至在客户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也给二次抵押贷款申请人发放贷款。同样,由于证券化,贷款资产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了分离。一些负责证券打包和发售的公司在购买抵押贷款后往往再把贷款资产委托给专业公司进行管理,这些专业服务提供者通过管理包括问题贷款在内的整个贷款池获取佣金,其目的是最大化自己的收入,而不是最大化贷款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同样出现问题的还有债券评级机构,这些独立的机构在提供第三方信用风险评价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信用工具时,评级机构更是具有专业上的优势,但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激励机制却可能诱导它们过快地对复杂的结构性证券进行评级,有时甚至是欺骗性的评级。

再次,证券化使不同层次的信贷市场更紧密地相互依存,但当不确定性出现时,风险也更容易波及到优质市场。当市场环境开始逆转时,首先遭受损失的投资者会从一个市场转到另一个市场,通过“动态对冲”来防止未来的损失,从而加剧各层次市场价格的波动。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信贷衍生产品以及结构性的金融产品也日益复杂,风险转移市场的不透明性大大增加,没有人知道风险会在哪个市场层次结束。当不确定性出现,市场开始面临紧张压力时,构成复杂的、捆绑式的投资工具很难被正确定价。恐慌使投资者开始争相清算手中资产,这种羊群效应会很快触发一种或多种资产的市场流动性的蒸发,使个别资产的非流动性转化为系统性的流动性紧缩,即使是优质市场也会遭遇流动性不足的打击。2007年八月初,美国住房抵押公司――一家很少涉足次级抵押贷款的企业――宣布破产,这让人担忧危机可能已蔓延至高质量抵押市场。更严重的是,由于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恐慌也波及主要金融市场,致使全球金融系统的风险陡增。

最后,证券化只是提高了银行或储蓄贷款机构把风险转移出自己平衡表的能力,但并没有消除这些风险再回来的可能性。风险仍然存在于那些与银行有关的特别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中,尽管这些渠道和特别投资工具在法律上与银行是分离的,因而是在“平衡表外”,但这些工具的所有者却可能以此为担保向银行融资,或者通过有约束的信贷额度与银行发生联系。因此,当不确定性增加、这些投资工具的市场流动性受阻时,银行和其他中介可能被迫为这些资产融资或直接购买这些资产。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经济系

参考文献:

[1]Chomsisengphet,S.and A.Pennington-Cross.The Evolution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Market[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Review,2006(1):31-56.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防范措施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证券市场的进步与发展,上市公司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上市公司中出现的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市场发展的健康机制,成为市场良性发展的阻碍,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舞弊行为的具体研究,提出具体的舞弊行为的预警措施与机制,希望能为我国未来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与表现

随着上市公司财务市场的微妙变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机制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新时期证券市场发展环境的影响下,涉及企业投资、运营、决策等类型的会计报表逐渐由外部报表发展过渡为内部报表。企业为了营造相对稳定的经营发展环境,必须健全完备的报表机制,但是基于报表操作的特殊性,这种操作存在一定隐秘性的层面,中小企业公司在制作自身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通过虚假操作来获得更多的市场支持,以实现经济利益与其他利益的获取。

比如,某上市公司在制作财务报表时,会有与真实业绩差别较大的数据出现,这种非法操作不仅会为公司自身的名誉造成影响,还会严重影响市场投资者的运作,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失。通常上市公司把企业在当期所产生的用度计入资产项目统计中,或者经过长期挂账的体系将企业在当期的用度计入资产目录以实现扩大企业资产范围的目标。另外,有些公司还可能利用使用频率较高的物质进行企业资产的增添,比如利用陈旧或者已发卖的货物,将这些货物原有价值记录进企业存货,当做企业的资产项目,极大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范围,但是企业固定资产的市值已存在消耗部分,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任何商业利润潜力,因此这些夸张的非法制定报表舞弊行为只是为了虚增企业增产,严重影响了财务市场的健康运行。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原因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中将企业的所有权作为重要内容,但是企业的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归属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通常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运营,而企业的所有者并不参与日常企业管理工作流程,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公平发展,但是目前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仍存在着需要继续修改与完善的地方,因为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某些上市公司会趁着经营与所有权的分离的漏洞拥有更多报表舞弊的空间,促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

另外,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体制仍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地完善。目前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常态是第三方机构的入驻,这种新制度促进了独立会计机构的发展,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会计核算体系也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近年来,我国会计领域也逐渐向着专业化与独立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督体制在会计活动过程中稍显被动,不能严格对新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审查,阻碍了财务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制。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

当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情况的判断,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高效运转,我们必须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下面从几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完善证券市场监督体制,确立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我国会计有向独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我国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对公司会计审查不够严格。而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来募集资金中需要做到数据呈现公开化与直观化,这就要求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设立与完善。虽然我国已基本确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该会计制度以企业信息数据为基础与核心,要求会计信息进行定期的披露活动,通过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规避证券市场中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但是目前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力较弱,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为了保证会计相关信息达到长效真实的标准,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有效阻碍数据舞弊的行为出现。

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行业准入制度

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取决因素,通常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主体是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杜绝从业人员的数据造假行为,我们应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以“诚信教育”为目标,强化其职业操守,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秉承严谨的数据操作态度,另外,还应完善行业准入制度,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有效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精确性与真实性。

四、结语

由于我国会计监督体制仍不够健全,上市公司会通过虚假操作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从而导致财务报表舞弊现象日益增多,这种行为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与上市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活动进行强制规范,同时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行业准入制度,有效保证证券市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连f彬.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8.

[2]王继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特征的识别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3]翟丽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其审计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4]熊艺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3篇

一、会计舞弊行为的理论基础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W. Steve Albrecht)提出的企业舞弊三角理论,是对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一个代表理论。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这三个条件具体表现为:

第一,压力。压力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是直接的利益驱动。事实上,任何类型的企业舞弊行为都源于压力,只是具体形式不同而已。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其中,经济压力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或者个人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标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产生的舞弊动机;工作压力包括失去工作的威胁、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它也会促使当事人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补偿。

第二,机会。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进行企业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惩罚的条件。机会要素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它主要有六种表现形成:内部控制的缺乏或低效、信息不对称、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惩罚措施、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以及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

第三,合理化。合理化实质上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价值判断。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而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人,对于自身而言,意图总是比行为要好得多,因此为舞弊行为为寻找借口就非常容易。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主要有: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这是公司欠我的;我会通过其他方面予以更多的回报等等。

二、会计舞弊的理论分析

    (一)面临的压力。压力要素是任何舞弊行为的直接驱动力,会计舞弊也不例外。对于会计舞弊而言,它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有其特殊之处。

1.经济压力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表现为筹资压力。

在许多企业、许多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而公司股票上市往往又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十分强烈。然而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可以发行和上市股票的。根据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但在近几年经济效益整体滑坡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很少,于是许多企业为了发行和上市股票,便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如四川红光在发行上市材料中,将1996年的亏损1.03亿元做到盈利5400万元。

新股发行公司除了存在“圈钱”的想法外,还面对着“圈钱”多少的压力。一家公司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是由股票发行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决定的,其中股票发行额度受公司的影响较少,能做手脚的只有股票发行价格了。在我国,1996年12月26日以前,股票发行价格是根据发行当年预测的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的,由于市盈率同样是证券主管部门所确定的,所以,许多公司就高估盈利预测,而实际完成数远远低于预测数。1996年1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对股票发行价格做出调整,按照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于是,为了获取理想的募集资金,许多公司便在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上做文章。 1997年9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又将新股发行价格改为:股票发行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其中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前一年每股税后利润×70%+发行当年摊薄后的预测每股税后利润×30%.在这种发行价格的定价模式下,新股发行公司们又在上年会计报表和盈利预测报表上同时做文章了。在这些以利润数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为了缓解圈钱思想带来的压力,必然会以各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数,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圈入更多资金的目的。

除了IPO外,配股或增发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筹资工具。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上市公司要求在股票市场上再筹资的欲望更加强烈。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有严格的要求。例如1999年以前,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6%.为了满足该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行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如果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则在配股压力的驱使下,会采取各种舞弊手段来提高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

2.工作压力源于上市公司的处罚机制。

公司上市后可能受到的处罚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批评、谴责以及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停牌等等。例如,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1997年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凡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要公开做出解释和道歉外,将停止发行公司两年内的配股资格。中国证监会还将视情况实行事后审查,如果发行公司有意出具虚假性盈利预测报告,误导投资者,将依据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基于这一规定,以及前述企业多募集资金的动机,一方面公司在上市时高估预测期间的利润,在预测期间利润无法实现时,又不得不对粉饰其会计报表,以避免公司上市头一年就受到处罚,进而丧失以后配股的资格。

同时,根据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有一年的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公司将被处以特别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公司以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这显然是公司及相关利益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出于逃避惩罚,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不得不用舞弊手段粉饰其会计报表。(二)存在的机会。机会是舞弊动机实现的前提条件。会计舞弊的机会主要体现为: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信息不对称、会计政策的缺陷、审计的不足和缺乏适当的惩罚机制。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4篇

一、会计舞弊行为的理论基础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艾伯伦奇特(W. Steve Albrecht)提出的企业舞弊三角理论,是对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一个代表理论。他认为,企业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这三个条件具体表现为:

第一,压力。压力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是直接的利益驱动。事实上,任何类型的企业舞弊行为都源于压力,只是具体形式不同而已。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其中,经济压力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或者个人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标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产生的舞弊动机;工作压力包括失去工作的威胁、提升受阻、对领导不满等,它也会促使当事人通过舞弊的手段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补偿。

第二,机会。机会要素是指舞弊者进行企业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者能够逃避惩罚的条件。机会要素的存在,使得舞弊动机的实现成为可能。它主要有六种表现形成:内部控制的缺乏或低效、信息不对称、会计和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惩罚措施、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以及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

第三,合理化。合理化实质上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价值判断。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判断自己,而通过行为来判断他人,对于自身而言,意图总是比行为要好得多,因此为舞弊行为为寻找借口就非常容易。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主要有: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这是公司欠我的;我会通过其他方面予以更多的回报等等。

二、会计舞弊的理论分析

(一)面临的压力。压力要素是任何舞弊行为的直接驱动力,会计舞弊也不例外。对于会计舞弊而言,它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有其特殊之处。

1.经济压力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表现为筹资压力。

在许多企业、许多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而公司股票上市往往又会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十分强烈。然而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可以发行和上市股票的。根据证券法规的规定,发行和上市股票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但在近几年经济效益整体滑坡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连续三年盈利的企业很少,于是许多企业为了发行和上市股票,便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如四川红光在发行上市材料中,将1996年的亏损1.03亿元做到盈利5400万元。

新股发行公司除了存在“圈钱”的想法外,还面对着“圈钱”多少的压力。一家公司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是由股票发行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决定的,其中股票发行额度受公司的影响较少,能做手脚的只有股票发行价格了。在我国,1996年12月26日以前,股票发行价格是根据发行当年预测的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的,由于市盈率同样是证券主管部门所确定的,所以,许多公司就高估盈利预测,而实际完成数远远低于预测数。1996年1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对股票发行价格做出调整,按照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于是,为了获取理想的募集资金,许多公司便在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上做文章。 1997年9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又将新股发行价格改为:股票发行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其中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前一年每股税后利润×70%+发行当年摊薄后的预测每股税后利润×30%.在这种发行价格的定价模式下,新股发行公司们又在上年会计报表和盈利预测报表上同时做文章了。在这些以利润数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为了缓解圈钱思想带来的压力,必然会以各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数,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圈入更多资金的目的。

除了IPO外,配股或增发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筹资工具。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上市公司要求在股票市场上再筹资的欲望更加强烈。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有严格的要求。例如1999年以前,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上市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6%.为了满足该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行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如果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则在配股压力的驱使下,会采取各种舞弊手段来提高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

2.工作压力源于上市公司的处罚机制。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72-02

财务报告是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发挥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基础。然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上的一种普遍现象,给投资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探讨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报告舞弊概念

财务报告舞弊是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取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纪、违法行为。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通常表现为: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篡改;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的不真实表达或故意遗漏;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故意误用。[1]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

在国外,18世纪的南海公司舞弊案揭开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序幕。随后,2001年能源帝国安然公司被迫承认虚报盈利接近6亿美元的事实。此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丑闻不断,特别是2002年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在我国,财务报告舞弊同样十分严峻:从90年代初的原野公司舞弊案开始,继而又是琼民源、银广夏、科龙电器等,而后中国铝业、五粮液等也卷入了造假风波。这一系列的财务舞弊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转,大大降低公众对证券市场信息的可信度,因此,严厉打击和治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已刻不容缓。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外在动机,即上市公司面临的经济压力,它一般表现为上市、筹资、融资等压力;其二是内在动机,企业及其各利益相关者为满足自身利益或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舞弊。具体表现为:

(一)外在动机

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制约和政府的调控,这些外在因素易引起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例如我国证监会、证券法和公司法对上市资格、挂牌、配股等都做出了明确财务指标规定,促使那些未达到标准的公司蕴藏着财务舞弊的潜在动机,通过舞弊进行利润操纵,使公司扭亏为盈或隐瞒亏损的事实,以达到政策要求。另外,上市公司若出现亏损情况,将面临证券监管部门的其他特别处理、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处理,因此,为了避免退市,亦存在舞弊的动机。

(二)内在动机

财务报告舞弊的内在动机主要是满足上市公司自身、管理者、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和目的。[2]引起内在动机,主要是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驱动。首先是管理者的个人价值与其业绩挂钩,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决定其报酬,同时也是管理者能力与价值高低的体现,这直接导致存在舞弊动机。其次,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大股东关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关注财政收入和税收,债券人关注本金和利息,投资者关注公司业绩,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为了迎合这些要求,必然存在舞弊的动机。

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乃至世界范围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日益猖撅。在这里,笔者对广泛使用并具有共性的一些财务舞弊手段进行归纳,将其分为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

(一)财务数据舞弊

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是最常见的,主要是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的手段通常有:1、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少提各项准备、少计费用、跨期调整费用、滥用费用资本化、舞弊应收项目、少提减值准备等;2、虚构收入、经济业务,虚构资产评估、交易等高估资产,通过账外账、特殊目的的实体等低估负债进而操纵利润;3、推迟确认收入、多转成本,多提各项准备等使利润最小化,对某些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等方法清洗利润;4.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核算和估计方法,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2]如: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式、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等方法来有效操纵利润,以达到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目的。

(二)非财务数据舞弊

非财务数据舞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如虚假陈述股票托管、大股东的持股份额,篡改审计报告、股本金和股份数虚假、虚假募集资金用途等。对不影响财务报表的重大事项有意漏报、迟报或假报,如:对关联方关系、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虚假陈述、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隐瞒或不及时披露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违规为关联方提供资金或担保,以及关联方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事项等。

五、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对策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6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报告 舞弊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1)因为管理者的经济利益与其工作业绩密切相关,所以有些管理者很不自律,不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发生。(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包括筹资问题,所以一些报告的舞弊就是筹资与再筹资的动机问题。(3)企业面临的停牌和摘牌的危机日益成为舞弊的原因之一。如许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来粉饰会计报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护伞。(4)一些企业的市场动机很不纯洁,譬如巧立名目增加受益或是降低成本,改变折旧方法,更有甚者制造虚假信息。(5)报酬契约动机,这一点涉及一些会汁从业人员和审计人员在财务报告中暗箱操作,谋取其中的好处。(6)避税动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点及其手段

(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容的不真实可能出现在财务管理,会计记录,审汁等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无疑来自相对高端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审计部门的审计和有关行政机构的调查。

(2)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往往直奔主题,如通过伪造合同、出口报关单、法律文件、政府公文或是重构会计历史等,来进行舞弊。当然,也有较高水平的操纵技术运用,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计入费用、改变会汁程序和会计方法(注销资产、改变折旧方法)等。

(3)各大财务报告舞弊案中的审计师们,几乎都是通过“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为其“上帝”提供服务的,对“处于初级阶段”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水平,很难令人相信未能查出财务舞弊事项是一件纯粹的审汁疏忽。我们只能反向推测,审计师们未能查出财务舞弊事项只是出于合谋的需要。

(4)审计师通常在财务报告舞弊当年签发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在案发后立即“水平”大增,发表往往都是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是性质稍微严重的“解释说明段+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这一疏忽行为同属舞弊行为。勤勉尽责是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舞弊,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舞弊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财务报告舞弊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财务数据,其结果不但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相反,舞弊带来的虚假信息反而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使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情况的危害

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依赖于投资者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心,然而市场上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却严重搅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使投资者难以区分优劣公司,更可能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其中的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缔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四、遏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方法和对策

(1)证券监管的核心是信心披露,而信心披露监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保证投资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这既包括对真实、公正信息的披露还要求在企业日后的财务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

(2)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

(3)从法律和规章制度上面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规则。证监会在制定各种相关规则时,应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公司多项会计指标同时考核,遏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正像美国证券监管中的财务报告重述制度和SEC的惩戒行为,以及巾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和中国证券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性处罚措施,都是保护投资者知情权的重要举措。使用的处分措施包括内部批评、责令改正、警告、公开谴责和罚款。对配合舞弊的审计师也应该给予严惩。中国证监会也可以通过撤销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资格和许可,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提交司法机关给予刑事处罚等来监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4)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各方博弈的结果,留有较多的选择空间,为财务报告舞弊埋下了伏笔,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防范财务报告舞弊,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来说应该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使之更加严谨。

(5)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上市公司内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内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另外,公司健康发展需要具有长期竞争意1只,同时要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建设,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加大对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娄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之经验研究IDl证券市场导报,2003,10

[2]雷光勇证券市场审计合谋:识别与规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资产证券化的利弊第7篇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所产生的市场影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证券市场发展环境下,会计报表,尤其是涉及企业投资、运营、战略决策等内容的报表已经逐步由外部报表发展为内部报表,这一转变的出发点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是,由于这种操作层面存在着一定的隐秘性。因为,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支持,会通过财务财务报表的虚假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其利益的获得。

例如: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会将自身的经营业绩进行一定的夸张。这种夸大的操作给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和损失。具体来说:上市公司把企业在当期所产生的用度计入会计统计中的资产项目,或经由长期挂账的体例把企业在当期的用度列作资产,终究实现举高企业资产范围的目标。另一种经常使用的增添企业资产的体例,是通过把一些陈放已久的货物,或落空发卖的货物,此中一些货物的现实价钱在市场中已贬值,可是为了举高企业的资产范围,这些货物仍然计入企业的存货账簿上。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市值已产生消耗,或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已对企业而言没有缔造商业利润的潜力,对这些资产的列表都是一种虚增企业增产的表现方式。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是企业的所有权的归属于企业经营权的归属并不一致。换句话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负责,但是企业的所有者却不参与企业的管理等日常工作流程。这种制度在满足了证券市场公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的地方。所以,这种经营与所有权的分离从客观上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舞弊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环境。

其次,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体制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国际上,包括独立会计师在内的第三方机构的入驻已经成为当前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常态。这种制度在客观上促进了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独立会计核算机构的发展,也是未来会计领域专业化与独立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但是,在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这种会计监督体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被动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需要完善会计监督体制。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防范措施

如何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会计行业所聚焦的重点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确立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制度

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在借助证券市场来进行资金募集的过程中,需要给广大投资者一个直观的数据呈现,这就要求其将信息披露作为一种常态的制度来进行设立和完善。当前,我国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逐步确立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其中包括会计信息的定期披露。关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强制执行,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基于会计相关信息在整个企业信息数据中是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这种对称的长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规避证券市场中各种数据造假行为的出现,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进一步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行业准入制度。数据应该是真实的数据,全部的从业人员应当从职业的高度来保持数据的严谨与精确。以是,为了有效地杜绝从业人员的造假行动,应当强化其职业操守教诲。具体来说,要把诚信教育放在会计从业人员培训的第一位。从业人员的本身教诲做起,指导其建立高贵的品德操守,在平常的工作中,处置好小我与企业的干系,才能在往后的平常工作中实现统计数据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