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信息化教学(合集7篇)

时间:2023-08-11 16:56:33
高校信息化教学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1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5

1 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高等学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并与教学很好地整合,但目前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从总体上看,高校信息技术应用仍运行在传统教学的轨道上,其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主导一切;在教学媒体上,仍然是离不开传统的那种以文本为主的电子幻灯片――所谓的多媒体;在教学评价上,仍然是以记忆、理解、判断、综合及简单应用书本知识为标准,计算机考核评价系统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

2 信息素养的构成

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能力同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我把信息素养归纳为“6A(Ability)”:

(1)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高效地对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的能力;

(2)分析信息的能力,包括熟练地对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的能力;

(3)评价信息的能力,包括明确地对信息的评判和认定能力;

(4)加工信息的能力,包括有效地对信息的排序与检索、组织与表达、存储与变换的能力;

(5)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输出信息的能力,包括自主地对信息、传送、转化和控制能力。

此外,还应包括认识信息的能力,能认识到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敏感度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对信息安全常识有所了解,并能积极维护信息安全。

3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具体地说,高校教师应具备如下“6个6”(即6大方面,每个有6小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3.1 了解基本知识――6方面的基本知识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属于应知方面的能力,包括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教育技术(包括网络)的教学、学习、传播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媒体及其发展等等;

(2)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属于应知应会方面的能力;

(3)教学设计基本知识:属于应知应会方面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作用,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等等;

(4)软件开发基本知识:属于应知应会方面的能力,包括数字文化、视听、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艺术基础知识,以及软件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等等。这是制作具有较高技术性、艺术性教学课件的基本保证;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知识:属于应知应会方面的能力;

(6)网络教学基本知识:属于应知应会方面的能力。

3.2 掌握基本技能――掌握6方面的基本技能

(1)教育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应熟悉了解这些常规教育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熟练掌握这些常规教育媒体的操作方法。

(2)信息技术的基本利用技能:能够将信息技术熟练、准确、快捷地运用到教学中。

(3)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能够将各种教学课件与课堂教学真正地整合起来,而不是“两张皮”。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能力: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等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很好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能力。通过整合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从而促进课程体制的转型和变革。

(5)教学设备简单故障的排除能力:能对使用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及时排除。

(6)多媒体教室使用上的驾驭能力:熟悉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并正确操作和使用。

3.3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调查

我们曾先后20多人次走访了北京、上海、广东和本省的近20所高校,并对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的120位教师和1338位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通过广泛调查,我们了解了高校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教学的作用和效果;了解到教师常使用哪些手段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了哪些教学软件,各类学科分别适用哪些教学手段;了解到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熟练掌握程度和操作技术能力;了解到教师、学生对学校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投入和教学环境建设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还不够了解,有的学校的文科教师只有13%基本了解;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种类单一,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9%以上是使用PowerPoint教学,有的学校甚至达到94%,且以文字为主,效果一般;教学软件主要是教师自制,技术、艺术方面都急需提高;教师要求学校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的呼声较高。

学生对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反映是最直接,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的教学软件的表现力比较一般,有的学校的学生认为“不好”的占46%;教师对媒体的驾驭能力不强,包括运用媒体能力、操作媒体能力、排除故障能力;教师使用媒体教学的作用一般,有的学校高达65%的学生是这么认为的,甚至有的学校有30%的学生认为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4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策略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思想、信息素养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和优秀教案的示范研讨,使教师了解信息素养基本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思想意识,掌握信息素养基本技能,熟悉信息素养应用方法,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信息素养和能力,使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使高等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话教育研究,2001(2):9-14.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内涵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45-01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在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着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的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现在化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必须依靠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使教学逐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落实好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出当今社会急需的信息化人才。

1 信息化教学内涵和意义

1.1 信息化教学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和技术,促进教学系统的设置,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优化各种资源的分配的过程。信息化教学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足够的交互性,建立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得教学更具体直观,生动形象。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共享程度高,实时性好;(2)数字化保存方式,方便快捷,连续型好,储存量极大;(3)信息流动性好,可以双向交互,完整性好;(4)能系统全面地、准确地反应信息全过程。

1.2 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是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教学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时共享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可以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个人素质,通过与其他的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教学管理能力,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便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信息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把培养信息化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信息化教学对于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 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信息资源多,但教学中利用效率低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内已经建立校园网,基本已覆盖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各种电子资源的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在各教学楼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齐全,各种网络资源充足。但是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资金紧缺问题,教学设备和软件系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加上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到信息资源的强大,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导致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2.2 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质低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普遍较普通院校低,文化基础较差,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弱。由于学校的管理宽松,很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多数学生利用网络的目的是聊天交友、玩游戏、看电影,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而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社会动态、国家实事。教师信息素质低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少高职教师的知识不全面,缺乏自身信息素质的培训,在教学中无法以身授教。老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新教师则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只将多媒体作为单一传递信息的工具,未能突破多媒体的界限。

2.3 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到位

高职院校领导对信息化将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学校将资金、精力主要投入在招生人数上,忽视对教学设施的维护和升级,致使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可是教学设施却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影响信息化教学的质量。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只提供给本校教师使用,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享,以及跨学校的资源共享。另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制约,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阻碍,对信息资源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

3.1 科学合理整合多种资源

由于资源具有共享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整合好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其数据的更新一致,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引进其他高职院校先进的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查询自己需要的知识,而不至于受到限制。而且还可以扩充学校的资源库,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突破资源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资源量大、知识丰富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满足教学和技能的要求。

3.2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学需要的是具备高素质、团队意识强、创新思维能力和高素质的教学人才。由于教师结构的多样化,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分类分期进行专题讲座、课程教学汇报、信息化技术座谈会等方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于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中多使用新技术开发课程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及时信息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3 加强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观念

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化平台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前提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学会沟流交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各方面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创业和就业能力)。

3.4 加大资金投入,转变传统教学管理

通过加大对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设备的投入,改善已有设施的不足,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定时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教学大纲、教材信息和课程,学生和教师信息等教学信息,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促进信心化教学的发展。此外,要以信息化为指导,转变传统教学管理。高职院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带头学习信息化技术,并掌握其精髓,运用于教学管理,是信息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 结语

综上所诉,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有着广阔的前景。信息化教学应是全校性的工作重点,需要各个部门、学生以及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协作。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来完善信息化教学,使学校与社会衔接,形成一个大的网络体系,服务学校、社会。

参考文献

[1] 赵居礼.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重点关注,2007(5).

[2] 杨文.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信息,2008(28).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与专业化;策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具备先进的教学管理观念和较高的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的教学管理团队,进而创新性地实施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一、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在校学生达到3647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同时,信息化发展已经深入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与竞争力,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新形势下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学管理团队,需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感,并把这些落实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制度、方案及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推进教学管理高效组织实施,推进教学工作规范、稳定、有效地开展,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够,导致管理团队不稳定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层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教师的职责,跟管理者没有多大关系,教学管理者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不需要探究管理方法和创新研究,仅仅完成日常事务,做好上传下达就行。这种错误思想会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部分管理者对自身的发展处于迷惘、彷徨状态,他们或通过调岗、进修等方式离开教学管理岗位,或感觉前途迷茫,对工作敷衍应付,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教学事故频发,最终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制度建设是保证教学运行,稳定教学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少计划和目的。未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入手,未遵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没有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统一思想。第二,不够稳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没有从管理对象的年龄、性别、认识水平及身心发展等角度考虑。制定的制度不够稳定,朝令夕改,执行简单粗暴,容易激发矛盾。第三,不够规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涉及面广,各制度之间既有重点,又相互交叉,有的高校在制定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制度之间缺少论证,存在矛盾或争议之处,影响了制度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的管理者不看文件,不研究规章制度,在具体工作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教条地执行上级精神。有的管理者喜欢用惯性思维、经验和陈旧的方式解决问题,跟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

(三)教学管理专业化不够,信息化手段落后

许多高校为强化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聘用了一批本科及以上的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但由于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很多教师未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也不具备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和服务思想,缺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因为高校信息化手段配备不足,缺少信息化教学管理技术,导致信息不畅通,不能及时反馈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从而影响了数据信息的诊断处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时效性。

三、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加强高等教育思想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专业化理念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教学管理是领导、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专业化、信息化思想理念尤为重要。教学管理者要围绕自己从事的工作进行探索研究,将日常复杂的教学实践工作与教学研究和信息化相结合,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提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和良好高效的服务能力。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大信息化管理路径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实施路径,是提升教学理念和思想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高校要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要根据教学管理的要求构建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要组建适合本校教学管理情况的信息化专业研发团队,通过信息化系统,整合资源,建立共享数据库,建立管理员、教师、学生等操作界面,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协调相关部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推进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高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三)改进培训机制,构建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

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学管理队伍对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管理效能。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学习管理制度和业务知识,全面系统掌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学校改革发展方向,明确职责范围,理顺教学工作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学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加强信息化培训,让教学管理者意识到信息化能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水平培训,让教学管理者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提高其操作能力和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保证信息化平台平稳、高效运行。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经验

1.培育现代教育理念,营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是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先导。为推进信息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适应时展,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

正是基于广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使得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信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在教育教学活动应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激发了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从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已投入资金完成了校园网的基本建设。如建立了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学校机房的设备不断增多和更新;同时还增设课件室设备的配置,增添了数码录像机、DVD、录像机、刻录机、扫描仪、视频采集卡和打印机等专用设备,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每个办公室、教师家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网络接口等,建立了网站初步完成信息设施建设。

良好的现代教育意识的树立,信息技术条件的完善,为学校推进信息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改革铺平了道路。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拥有大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为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教育技术应用中的技术障碍,发挥学校现代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效力,学校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部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管理水平纳入教师和部门的日常考核,并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培训:要求上课教师从基本技术学起,最终学会熟练使用投影仪、制作课件、调用资源库,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管理教师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最终学会网络使用。

信息教育技术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二是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三是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积极开展教科研应用,促进课程整合,是提升学校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保证

多年来,大力鼓励教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挥教学研究的先导作用,促进课程整合,有效提升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不足

一是网站中栏目单调、功能不全,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二是校园网建设停留在初期阶段,布点不全,没有连接相关部门,终端设备不足,缺少管理软件,资源库内容较少;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率不高,教学资源开发、资源共享、网络运用没有充分运用等,这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四、对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1.数字化校园平台集成度要高,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功能要强大

学校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目标,采用引进先进的软、硬件技术与自主研发应用平台并举,开发应用校园办公、人事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学籍管理、资产管理、心理咨询、财务管理等系统。建设教学与管理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对外建有学校门户网站。校园网可实现信息化办公、远程学习、学生评教、成绩查询、心理在线服务、招生等。

2.积极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

开发建立信息资源中心、骨干专业主干课程“网络课程”的学、教平台、数字化综合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试题库平台(含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骨干专业主干课程“网络课程”的学、教平台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线组织教学资源,服务教师教学、学生远程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数字化综合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根据媒体资源的类别分栏目管理,对教学素材、教改成果、各类讲座音像资料、工具软件、科研成果等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教师备课、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提供优质数字化资源。试题库平台(含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为学生在线测试课程学习情况提供支持。以上措施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共享。

五、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强化师资培训,不断完善实训条件,重视教科研应用,才能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凌,高大利.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2]张静成.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中远程教学的研究——步入个性化学习时代[J].福建电脑,2011(10).

[3]蒋小花.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基金(2011)。

作者简介: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1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1.1软件漏洞问题

就目前来说,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高校从软件开发公司那里买来的教学系统,或者是教学管理软件。另一种是高校自主研发的只针对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首先,第一种系统是由软件公司开发的,这种软件不免存在着大众化、普遍化的问题,可能会与高校本身的发展水平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其次,这种软件或系统的开发往往缺乏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对高校现在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也不甚了解,这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实用性不足。而第二种系统,又常常出现系统崩溃、系统拥挤等技术问题,往往需要请外在人员介入操作,并且这种系统的发展大多都面临着不足的问题,在选课、查询成绩等高峰期常常不能运用,也大都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这些问题很好地解决,这也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1.2缺乏保障机制

近年来,在大数据时展的推动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并不是单单的管理层的事情,这个过程需要全员参与,而现存的运行机制大都由管理层控制和操作。其次,大部分高校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都是笼统的,缺乏多元化,可以将高校的学生分层,比如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高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建立不同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再整合管理。最后,大部分高校缺乏评价系统,不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成果进行评判就不能发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1.3重视程度不够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与企业办公的信息化存在着较大差距,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缺乏重视,甚至是忽视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高校认为管理信息化是浪费资源,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办公,这是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一种误解。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为了让办公、教学更加地便捷,不是对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消解。正是由于这种误解带来的不重视,导致很多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滞缓。

1.4教师作用发挥不足

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基本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也没能起到指导性作用,这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一大问题。首先,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教师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不能将其与教学管理很好地结合,不能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在教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信息反馈。其次,高校缺乏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与传统教育不同,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对教师有着较高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技能要求,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最后,教师缺乏提高自身信息收集能力的自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要求教师能够主动自然地围绕信息化开展教学工作,要将教学技术手段,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当前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较好的加工与管理的教师较少。

2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2.1提高高校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高校领导需要意识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深入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并将其与信息化发展有机结合,制定一套属于本校的极具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全面地展开,要给予信息化发展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发展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和系统。要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机构,并落实信息化机构责任制,深化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改革。

2.2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

首先,要制定明确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未来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定明确而合理的规划。其次,要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环境,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设施,也就是校园网络。所以高校要通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方式来保证校园网络的良好安全地运行,并对校园网络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建立相应的风险保护措施。

2.3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人才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指信息化管理人才和教师。首先,高校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查,避免不良问题的出现,同时还要从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完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和运行机制。其次,高校要对包括教师在内的全体成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系统和软件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平稳地运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2.4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成果的评价系统

高校要定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成果进行评价,将教师教学的质量评估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测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及时收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整合与评价发现可能存在或真实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教育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性,提高全体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结语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6篇

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信息化教学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更新,丰富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是以工程为基础,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工程设计和施工技能的培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砌体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涉猎内容广泛、枯燥、难度大。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推行信息化教学。

三、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目前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信息化资源主要有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建设。信息资源包括案例库、课件、录像、试题库、元素库等,内容丰富。虽然这些资源网络共享,但利用率不高。许多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资源共享意识较弱,事实上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园林绿地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喷泉的设计施工仅仅靠传统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信息化教学,通过视频动画重演施工过程,才能更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

2.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不够完善

当前园林工程教学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但不够精练。最突出表现在施工录像方面,园林工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现场施工技能,录像能够将施工过程重演,但通常项目施工过程时间较长,如小型假山施工经历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中层、收顶等过程,步骤繁多,内容枯燥,长时间学习观看容易产生疲劳,影响教学质量。

3.学生信息化素质不高

园林工程整体学习虽难,但部分简单的项目还是适合学生自主研究的,例如,砌体工程、道路工程,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弱。有些班级开设园林工程网络课程,很多同学完成任务后玩游戏、上网,缺乏利用网络平台互相交流学习的意识。

四、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自身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现代化教育成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宣传工作。向教师展示现有的院校网络平台,使其有意识地根据需要查找取舍资源,让其体会到信息化资源的优势;(2)多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由于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应该分类分期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例如,网络课程建设、信息化软件应用等等,以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合优化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目标进行适当整合、修改。针对园林工程信息化资源,教师应将资源分类整合,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源再划分、细化,例如,上文提到的假山施工视频,可以将视频依据施工步骤剪切为7个简短部分,或者将每个步骤压缩再整合,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要求。

3.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高校信息化教学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51-01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历教育,更注重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一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发展

1.在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全面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各职业院校已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尽可能提供教师可利用的资源、时间、奖励等各种支持措施。将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以教学工作量和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加大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比重。把信息化教学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实施,并作为教师及教研室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

2.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目前在中国职业院校的校园网络化平台建设方面,高速、安全、可控、共享的校园网络基本建设完成,数字化网络平台基本成形,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环境基础。数字化校园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效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得到各省、市、学校的高度重视。各院校从上一届比赛刚结束,就开始着手从全校范围内选拔下一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层层筛选,许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这也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二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校为教育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一员应从哪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化观念

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概念。对信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三者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信息有强烈的敏感度和重视度。其次,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主体意识,重点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探索教学或科研活动,并掌握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后,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具备积极传播信息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引领与示范权威的作用,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化观念,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观,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信息化产生积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第一,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网络论坛,灵活地发言进行专题讨论;利用学科QQ群在线释疑;凭借网络的远程指导功能进行跨越式课题学习;运用博客技术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发表教学成果。

第二,教师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借助学校提供的良好的硬件信息技术环境,如CAI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教学光盘、电子和音像资料,信息网络资源以及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或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教学观摩等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校就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第三,教师参与学校之间的短期交流学习信息技术。各院校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会有计划、有范围地组织短期集中的培训活动。如骨干教师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轮训等。

三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沿、多样的教学媒体设备,但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媒体先进性的追求,而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整合教学资源,使用新课改背景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教学信息进行检索、加工、利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