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4-29 19:42:55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1篇

1.健康身体,榜样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对引导、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起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形象包括体型和健康状态,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展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由于职业的特性,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健康知识和锻炼技能,以及更高的健康水平。试想,自身健康水平难以保证的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何让人与健康联系在一起?自身体型不标准的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健身与形体练习方法如何能让人信服?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累积,身体不可能总是保持年轻的状态,但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尽量保持和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用已有的健康知识、技能维护自身的健康水平。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利用职业特性让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心状态,对带动学生以及周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产生运动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2.科研创新,积累知识。普通高校的授课对象已经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有不同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视野和高度。工作中要达到科研创新,首先必须做到科研过程的不断积累。由于成长经历的特殊性,科研对于很多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社会进步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有所突破才能带动学科的发展,有更多人参与才能改变学科现状。创新的前提要有大量的科研基础工作经历,申报项目、论文写作是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论文是阶段性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申报项目是写作论文的阶段性目标,虽然这两方面并不是提高个人科研素质的全部,但却是最有效的两种手段。在写作论文和申报课题过程中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广泛搜集文献,深入研究前人经验,同时还要拓展学科视野,立足于研究体育学科的问题,广泛借鉴不同学科的方法、手段、理论基础等。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才能使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的创新成为现实,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教学及科研动力,帮助体育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研究体育问题。体育教师的科研成绩能够体现自身的存在价值,提升职业地位,增强自我认同感,产生职业幸福感。

3.顺应时代,潜心教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外在社会环境经过长时间演变逐渐形成,体育教师应认清时代特征、顺应时展。为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思路,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问题,用心观察学生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感受,制定相应的措施,采用的方式不能只拘泥于简单的游戏,还要有引人深思的、体现年龄特点的成分。同时,还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个别学生的身体状态加以额外关注。其次,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对象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非常便利地获取各种体育信息,单纯的技战术已经不是秘密,关键是阐明运用的时机以及作用机理,用科学的语言与方法让大学生快速理解内涵,在需要时根据对象不同快速做出判断。最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应从自身做起,自立、自强、自信、自爱。社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必然引起人们重视体育锻炼,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抓住时代赋予的责任,从增强自身职业素质做起,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做出贡献。

4.借助外力,不断学习。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再培训非常重要,由于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更多的是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基本的体育科学知识,因此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不足,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等知识。教学第一线需要将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进行研究,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师不断通过自学以及参加各种职业培训来提高自我。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国家很重视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有国内外访学、远程教学以及各种教学研讨会、科研会议等多种形式。除了专业、正规的职业培训、学习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周围人群的智慧,经常与其他学科科研突出教师沟通,汲取他人的经验,触类旁通,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科研经历,也可以获得不同专业相关知识,为自己在业务上的发展做准备;还可以与本专业科研突出教师沟通,增长专业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个人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机会无处不在。外因靠内因起作用,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求对学习路径的选择起决定作用。

二、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2篇

(一)在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启示

高校体育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有过突出表现,但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来讲,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高校学生,倘若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为此,本文认为,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是非常大的,可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组织形式当中。第一,交往教学理论比较强调师生交流与沟通,而固有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教师为主导,这就为交往教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在日后的教学组织当中,可以首先播放相关的资料或者是阐述数据,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决定训练方法。第二,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乏有些学生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执行,此时的教师应抱有“创新”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应从知识上、技术水平上、训练方法上与学生探讨,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训练的错误和动作的失误,之后积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和动作要领的领悟,这要比强硬的规定和言辞过激的批判更加有效。所以,交往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启示在于,促进教学组织的优化和重构。

(二)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中的启示

体育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调查,并评价其价值和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划分为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两个部分。首先,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学生学习的启示在于,不再过分强调体育成绩的指标,而是从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强硬训练。第二,交往教学理论对评价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告别过去的纯成绩比拼,同时促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增多,帮助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能够站在与学生相等的平台上对话,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个人教学能力的领悟,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教学评价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都在不断的努力,一方面会实行积极的教学手段,变相体罚等措施得到禁止;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框架和实际成果,都得到了提升,总体上的教学趋势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应积极推行交往教学理论,与学生更好的沟通,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3篇

1.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改革,体育教学目标也不断增多。但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手段不够新颖,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导致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跟随时展脚步。许多高校学生反映,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无外乎跑步和做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相关部门和教师应该予以重视,探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1.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实践表明,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降低了对体育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导致当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的空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建设和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体育教师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即学生的具体运动训练,而并为向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盲目而没有方向,甚至会出现错误动作反而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体育课堂也受到天气等客观因素制约,例如雨雪天气时,室外课堂无法进行,教师和学生无法按照规定计划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体系出现断截,不利于体育教学有序开展。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学校和教师在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探究实践中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对策。

2体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发展与改进的重要阶段,针对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探讨解决措施。

2.1加强趣味性教学

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还较为传统,学生参与性不强,如果能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应该注重教学模式创新,改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将体育教学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例如耐久跑等体育项目,可以通过游戏或竞赛等形式,改变耐久跑训练形式,增强趣味性,学生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在心理上也得到了放松,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

2.2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教师素质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有关键性作用。针对当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学校可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教育,可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体育专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拓眼界。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学校可以适当提对教师水平的要求,对在校体育教师可适当提升学历水平,通过参加专业考试等形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此外,学校还应该对体育教师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以加强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视,不断促进教师体育专业知识的储备。

2.3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中心是以人为主,应该加强学生自身对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才能加强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具体措施就是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教师准备、课堂学生表现、课堂教学进度以及课后反馈,都应该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教师应该根据相关规划和制度制定课程内容,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制定相关体育教学体系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长远角度出发,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综合素质考评,制定并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定期对体育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改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2.4建设体育文化

开展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建设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秀文化将决定学生未来发展道路,因此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文化业不容小觑。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陶冶情操,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扩大体育教学的空间,加深体育教学的深度。

3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4篇

体育即指身体的教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成绩综合考量一个人的体能状态和素质发展,所以,体育是专业而持久的运动。突出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展现我国综合实力,参与国际政治的外交手段。专业素养是指某个专业领域内在的知识、规范和要求,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作风和修养意识等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应该是由专业、全面、高效、奉献、乐观、用心等这些关键词组成。不止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教学能力,更要求全面的个人素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则注重专业预备教育和入职辅导教育以及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过多限制于职前教育,所以,导致高校体育教育难以实现终身化和现代化,根本无法适应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改教育即是全球化教育,也是专业化教育。它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队伍中却不断出现道德失范和专业缺陷等问题。面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改革,高校教育更应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国不少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忽视文化知识和师德教育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还连连出现道德失范和素养不足的课堂丑闻。拜金主义与社会诱惑不断地侵蚀着个别教师的心,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积极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修养不仅是教育新课改发展的工作任务,也是提升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师道德修养的唯一途径。首先,在新时期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专业修养即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形成与发展的要求。专业素养的建立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完成。其中专业素质是外在因素,师德修养是内在因素。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所以教师专业素养的建立不可能只靠外部因素的影响,还需通过内部的因素起作用。其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通过反复学习和锻炼就可达到标准,而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却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师德和能力。其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具备师德的教育。高校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培育基地。高校的体育教师则是这一教育的倡导者。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不仅广泛影响在校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新课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结合课改精神,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完善教学能力和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教育,以传递正能量为己任,发挥师德修养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二、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体育新课改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素养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把高校体育教师根据课改目标规定教师教学变革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专业要求,转化为体育教师的内在价值追求和教育思想自觉,进而发展成为自身的体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体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师资队伍。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了两个方面。具体而言,一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即指教师在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操、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二是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即指教师在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礼仪谈吐等方面所达到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

(一)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即指教师的教育思想或实施教育的思路。高校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理解和学会应用为主,改变传统教授或应试教育,开启互动平台,给予学生展现自己训练成果的机会。如今所说的体育新课改亦指阳光体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体育新课改也要求体育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对高校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改革。因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被赋予了新课改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在与学生交往中以专业技能来开发学生智力,以思想品德来塑造学生品格。一个具有专业素质和高尚师德的体育教师必定会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做出贡献。

(二)知识结构

高校体育课程不止要创新教学,更要提高体育素养,在更高的体育领域进行研究。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教育的修养,对体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不断反思,使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不断成熟。体育是集合人体所有运动技能的综合学科,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要训练标准动作,不仅要对理论知识彻底熟悉,还要对人体机能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完美的训练效果。只有具备全面的体育教授经验和体育理念,才能设计出具备体育精神和文化的教学课堂,没有体育精神的课程设计也同样无法引导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体育意识。

(三)综合能力

随着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具体而言,一是教学能力;二是.教研能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国际先进的教研意识和现代体育的教授经验,深刻理解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精髓,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能状况,与学生沟通合作,了解其需求,发挥其才能。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专业的体育素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育重在育人而非教人。体育又是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一个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运动员,若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和专业的知识一样无法获得胜利,更何况是一个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所以,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厚实基础,更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譬如现阶段社会上出现负面教育新闻,有些学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缺乏责任心,他们的行为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更给教师形象和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拜金主义和享受主义思想逐渐蔓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随之下降,师德修养也开始令人担忧。为了重塑教育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势在必行。高校体育教师要摒除不良思想,宣扬正能量,以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二)加强文化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体育教师要学以致用,将个人文化素养和师德修养融入教学设计中,将正能量和优秀品德传给学生。还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理论,提升自身在文化和专业方面的造诣。其中包括了高校体育的教学理论与艺术概论以及课外辅导的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学习新课改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依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改革要求,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原则,利用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相结合来制定以人为本的教学计划。组织高校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道德理论。以教书和育人为教学标准,在掌握体育教学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师德情感感动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格。

(三)学会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5篇

合作学习的概念是由罗伯特.斯莱文最早提出的,最初指的是小组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地学习,而教师设置的小组获胜奖励可以使小组间形成合作竞争关系,激发组内凝聚力和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内成员对小组的责任是均等的,人人都有表现机会和成功机会,这是合作学习的特点所在。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激发自主学习的方法,它通过组内合作、组内竞争、组间合作、组间竞争等方式使学生自主性地进行探究和学习。目前阶段国内对合作学致有三个观点:第一,小组合作方法,就是将学生合理分成较为均等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享受同等的教学资源。第二,集体合作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集合两个或以上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合作提高学习质量。第三,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运用在教学形式之中。合作学习体现在五个方面:依赖性、责任性、互动性、技能性和自我评价[2]。而体育合作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动态体育运动相互促进,评价标准是以团体成绩为主,促进整体学生共同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新视角的教学模式。

2合作学习为高校体育教学展现新视角

体育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学生们对运动的爱好不一,这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过分统一的组织活动会占用学生练习爱好运动的时间,而过分的自由活动又会导致以请假、旷课等方式来逃避体育课学习,导致很多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理想,优秀率较低,甚至成绩还在及格线上浮动。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非但不处于主体地位反而处于被动接受体育锻炼的位置;第三,教学目的不明显和教学内容陈旧。大多数体育课采用的是传统教材内容,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没有目的性,教学质量也就不高。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脑体并用,综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应该开展另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就是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在不同的国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合作学习主要看重的是体育技能、竞争意识的提高,而欧洲和其他地方的国家有些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借鉴他国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对我国体育教育方面是有益的,为体育教学展现了一种新视角下的教学模式[3]。

合作学习通常是将学习水平不同、体育能力不同的各个同学合理平均地组成小组,由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为了集体荣誉,使全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和提高,形成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一种团队关系。在学生努力去完成同一个任务时,他们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同舟共济的依赖性的,这种依赖性可以是合作的、竞争的、个人奋斗的;合作是为了渡过难关,竞争是为了集体荣誉,个人奋斗是为了表现自己,为小组争光。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能够增加集体凝聚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是竞争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个人荣誉需要个人的努力去争取,团体荣誉则需要整体的努力和配合去取得。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体育课堂教学中非常适合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作学了能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增强体质以外,还能够培养学生领导与参与,自我探究,主动学习的性格,从而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活动热情和创新能力,学会分享荣誉和分担责任。在共同努力中让学生感觉到一种责任感;在信任与被信任、认同与被认同之中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完成小组任务,这是传统体育教学中所不具备的特点。

3体育合作学习的实行措施

3.1进行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是指在开展一节体育课前,教师要先针对拥有的资源、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安排出一个主题,并做出一份整体设计,预期可能达到的效果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目标。首先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资料,结合他们的能力、性格、特长、兴趣等方面,制定一个合理的能顾及到全部学生的主题;其次教师根据所设主题进行目标确定和学习环节计划;再次要合理划分小组,让各个小组的能力大致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还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后要及时监控课堂进度,使各个环节得以顺利开展,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4]。

3.2分组合作学习

这是合作学习实施阶段。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先按照计划将学生分组,然后简单介绍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再重点讲解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先是要了解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根据小组任务自由讨论,通过交流探讨等手段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帮助完成任务。最后在各小组完成任务以后,要通过比赛或者展示来表现各小组的任务成果,让学生相互鼓励,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3掌控各小组的学习进度

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经常巡查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合理给出建议,引导他们自我调节,相互制约,养成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并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加以指导,使各小组间的分工环节得以顺利开展。

3.4更新评价机制

传统的体育评价制度还是按照学生个人的达标成绩给学生打分,让学生被迫相互竞争,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不和谐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评价打分时要尽量照顾到全体学生,更新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重在激励。评价的重点应该在于学生的进步上,而不是结果的评比上,让每一个参与者的努力都得到肯定,尽量客观、科学地进行评价,而在肯定个人的努力上还要强调小组的成绩,把个人的努力表现作为加分融进小组成绩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5]。另外,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客观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教改新举措

1终身体育理论的提出

1941年,为《解放日报》的体育专刊题词,提出“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的口号.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再次要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3年,进一步明确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在的思想中“增强人民体质”的问题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国后不久,我们就形成了“使体育运动普及和经常化”的体育方针,中央体委成立初期继续执行了这个方针:“我们认为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方针应当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并逐步地使之普及和经常化.”这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成了体育发展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说我国的终身体育在建国前就已提出,只不过这一时期学术界没有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没有展开系统的研究.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和国内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体育的重视,终身体育才算在真正意义上被提出.1973年邓小平同志分管体育工作时指出:“中国体育的重点是要抓好群众体育”[1],各专家学者也都著书立说探讨终身体育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则珊教授,他的著作《终身体育》和多篇论文均对终身体育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使人们对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认为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从纵向看由婴幼儿体育、学校体育、成人体育三阶段构成,从横向看是由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部分构成.[2]

2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

从王则珊先生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婴幼儿体育和成人体育的中间环节、骨干环节.婴幼儿体育由于时间短年龄小,培养的只能是一种兴趣、一种意识,成人体育虽然时间长,但由于失掉了人生中最关键的学习期,已经没有机会得到长时间系统的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想要从事体育锻炼必走很多弯路.学校体育是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接受的教育,有15—16年之久,如果人的平均寿命为80岁,那么学校体育的教育时间要占人生命的五分之一,而这五分之一的时间将对人以后的生命质量、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3]2007年3月8日下午,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就教育热点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当谈到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时,他说:“我们想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每一个孩子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4]因此,体育应该承担起,也只有学校体育才能承担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任.高校是人们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站,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建设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提炼与总结,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条主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这样高校体育就应该根据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进行必要的改革,重新认识课程的性质、规定课程的内容,设置课程的目标,使终身体育的意识贯穿生命的全过程.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基于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高校体育教学能否改革,改革的好坏对终身体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教学改革中的新举措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又是深远的.

3.1重视选项课程,取消基础课程大学体育课的内容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拓展,也就是说在中小学阶段最基本的理论和技能都已学习过,因此在大学阶段没有必要再开设基础课来炒中小学的冷饭,让学生没有新鲜感,产生厌恶情绪,因此可以取消基础课,直接开设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这样既可增加学生所选项目的学习时间,又可以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现代教育毕竟是以个性教育、创新教育为主.取消基础课程,只开设选项课我们就能有时间适当地增加体育理论的教学时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体育教育的理解,掌握进行身体锻炼的原则、方法,以及体育锻炼的卫生知识.只开设选项课对教材就有特定的要求.每一门选项课都应有比较专业的教材,其水准应在体育专业的教材之下、原基础课教材之上.只开设选项课还应改革考试形式,增加理论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将终身体育的知识纳入考试内容,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

础.

3.2重视个体差异,学会以人为本学生是个体的人,体育素质先天就有差异,教学时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因材施教,给学生以人性的关怀.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不管怎么难为了达到“健康第一”的目的也要做.教育学家告诉我们,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不能太高,如果那个苹果是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他肯定会放弃的,如果那个苹果只要用力跳一下就能摘下,他肯定愿意做.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班授课,为低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达到不同的锻炼要求,这样低级班的学生会对体育有个良好的认知,有了兴趣有了积极性.中级班的学生对所选项目从理论到技能都有个全新的认识,高级班的学生随着技艺的日渐精湛能够参加校内或社会上的一些比赛.这些人不仅能自己积极主动的参加比赛,而且还会带动身边的人参加体育活动,他们是学校体育的排头兵,更是发展社会体育不可缺少的优良精英.

3.3重视导向功能,培养积极分子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不管做什么事情人们都有个从众心里.而这个“众”是谁?应该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其身边的一个小集体.积极分子有领头羊的作用,他身边的人由于经常和他在一起,受其影响,也有着相同的爱好和兴趣,于是他们形成了一个小集体,当这个小集体做事时,其他的人也会随之而来加入其中,形成更大的集体,换句话说积极分子的作用先有宿舍效应,后有班级效应、年级效应⋯⋯这就犹如滚雪球,会越滚越大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地运用这一理论培养学生爱锻炼的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理论运用的是好是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或几个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积极分子,也就是具有导向能力的人.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这个班集体有这样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就多,体育意识就浓,获得的体育理论和技能也多,身体素质好,合作能力强,学习劲头也足.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情况就恰好相反.重视导向功能,培养积极分子,是发展终身体育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34重视全程教育,加强课外环节现在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只开设到大二,大三、大四根本没有体育课.两年的时间,对人生来说是短暂的,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对终身体育来说却太重要了.因为如果没有这两年学生在大一、大二刚刚学到的体育理论就会荒废,刚刚学到的体育技能就会付诸东流,刚刚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就会抛弃,刚刚对某种运动项目产生的兴趣就会夭折,刚刚孕育的体育意识就会惨遭遗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就不能很好地链接,就会出现严重的断档,这种断档上的缺失对终身体育来说是致命的,会严重地影响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我们积极提倡大三、大四的学生继续开设体育课,进行高校体育的全程教育.另外加强课外活动环节,让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普及,让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形成体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大一、大二期间学生已对某一项或两项运动有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在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在俱乐部式的教学中肯定有实战演习、有比赛,也就是学生能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实际操作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需要老师的点拨,这又是从实际到理论的一个过程,理论一实际一理论,多个反复之后学习就会渐入佳境,身体就会快乐并健康着.

有人说”身体是1,事业、家庭、工作等等都是0,有了1,它们合起来才有意义,没了1,那只能是个0.”这个比喻很经典!我真的为此叫好,真的希望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同仁们,能够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统一思想,将终身体育放在万事之首,将身体健康放在万事之首,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49—1981)[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http://www.Eo1.cn.2001—01—01.

高校体育教学论文第7篇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新疆普通本科院校中随机抽取5所本科院校(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并以这5所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这5所本科院校的部分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和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国内外体育期刊、教材、学术专著、以及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相关的参考文献。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调查法

2.2.1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深入各高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获取第一手有效资料,向新疆南北疆地区5所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8份,剔除18份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问卷有效率为91.3%。采用分层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抽取这5所本科院校在校一、二年级大学生各100名,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7份,剔除20份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问卷有效率为95.4%。有效问卷在地缘比例、男女比例、民汉比例的分布方面基本平衡。

2.2.2专家访谈法就体育教学环境的结构和概念以及本研究所反映和涉及到的问题向各高校主管领导以及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积极听取他们对本研究的看法和他们的意见、建议。

2.2.3网络调查法通过互联网查阅这5所高校的主页,详细查看各高校体育部门的体育物质环境情况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数据。

2.3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五所高校17名教师上课的情况,由于南疆塔里木大学路程较长,通过互联网观看了3名教师上课的情况。

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物质环境情况调查从回收的687份有效问卷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得出,36%的人认为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基本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33%的人认为不太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在体育教学的场馆、器材设施等物质环境方面,师生认为本校的体育场馆照明和室内采光,有30%的人认为较好,58%的人认为一般,6%的人认为较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师生对于体育教学场地、场馆和器材设施等物质环境的认可程度多数处于一般及以下,只有少数人认为处于较好及以上。在以上这些调查数据中体育教学的场馆、器材设施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正常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上,有26%的人认为影响较大,44%的人认为有影响。在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上,31%的人认为影响较大,53%的人认为有影响,这和上述体育教学场馆、器材设施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正常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上调查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多数人认为体育教学的场馆、器材设施对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有一定意义影响的。而这五所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情况上,只有23%的人认为他们学校的体育场馆经常维护,71%的人认为会偶尔维护,在体育器材的更新情况上只有52%的人认为偶尔更新。以上数据表明,新疆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的数量不能够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在体育教学的场馆、器材设施对提高体育课程质量和效果上,84%的师生认为确实受到了影响,这说明他们能够意识到体育教学的场馆、器材设施对体育教学影响的重要性,以及迫切希望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得以改善。

3.2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文化环境状况调查体育教学的文化环境指能表达体育精神的宣传画、体育名人名言、艺术雕塑、指导体育锻炼健身的方法手段以及体育场所(馆)的建筑风格能否反映出当地特色。在对新疆五所高校的调查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19%的教师和学生认为他们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设有指导体育锻炼健身的方法以及手段的宣传挂图,42%的师生认为部分有,39%的师生则认为没有。对是否设有宣传体育精神、推广体育运动的艺术雕塑和体育名人名言,21%的师生认为有,56%的师生认为部分有,23%的师生则认为根本就没有。在对体育场馆建设能否反映新疆当地民族特色的调查中,则有96%的师生认为不能反映新疆当地的民族特色。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这五所高校对体育教学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这与学校的体育氛围、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氛围等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在此,也希望能够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和改善,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加快校园体育教学文化环境的建设。

3.3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社会人文心理环境调查

3.3.1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认识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86%的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12%的教师根据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只有2%的教师采用“半放羊式”或“放羊式”。

3.3.2学生对体育课重视情况在对学生体育课重视情况的调查中,21%的学生对体育课非常重视,46%的学生对体育课比较重视,29%的学生对体育课一般重视,3%的学生对体育课不太重视,而只有1%的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促使他们重视体育课的主要因素: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42%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13%的学生是为了掌握运动技,5%的学生是为了进行奖学金的评比;33%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热爱体育课的,也希望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

3.3.3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人际关系状况调查

3.3.3.1教师与教师间人际关系状况通过210份对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有效问卷调查中,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能否沟通上,35%的人能、55%的人较能、10%的教师不太能或不能进行教学方法的沟通,绝大多数教师能或较能与教师间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交流,并能够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协作。这样就能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水平。

3.3.3.2教师与学生间人际关系状况(1)教师对学生态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能否对学生保持尊重、理解、客观公平的态度上,24.7%的教师能、52.4%的较能、22.9%的较不能;能否与学生沟通与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上,56.2%的教师能、25.7%的较能、16.7%的不太能、1.4%的不能;能否视学生为朋友和知己上,10.5%的教师能、45.2%的较能、37%的不太能、7.3%的不能。因此,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能或较能对学生保持尊重客观公平的态度,并能与学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能否与学生成为朋友和知己上,不太能和不能的教师占到44.3%。可以看出,相当多的体育教师在视学生为朋友和知己上,有待于加强提高,尽快改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情况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直接会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的心理环境。通过新疆5所高校477名学生对体育教师态度状况可以看出,能做到认真听讲并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的学生占46.2%,较能的37.8%,不太能的17%;能积极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占49.3%,较能的41.5%,不太能的6%,不能的3.2%;能视教师为朋友和知己的学生占62.3%,较能的占28.3%,不太能的占6.8%,不能的占2.5%。绝大多数学生能或较能在体育教学上支持和配合体育教师,认真听讲并积极锻炼;而且多数的学生均能和较能视体育老师为朋友和知己。

3.3.3.3学生与学生间人际关系状况学生和学生间人际关系状况是体育教学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普遍存在的,学生间团结互助、互相关心、有利竞争等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以及学校学习环境。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状况调查表明,在上课过程中能否做到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并且积极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的有235人、占49.3%,较能的有198人、占41.5%,不太能的有28人、占6%,不能的有16人、占3.2%。可见,新疆这五所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因此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3.3.4学生所期待的体育教师形象情况调查体育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我国体育教师具有的很重要的六项品质分别为:①能公正、公平、客观地对待学生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③运动技术扎实全面、具有丰富的知识④对学生有耐心⑤能以积极的方式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的态度。从新疆5所高校477名学生的问卷中,学生所期待的体育教师的形象状况调查表明:学生最期待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德,占学生总数的98%;其次为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占96%;扎实的专业技战术水平占84.3%;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占81.7%;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占81.5%;为人师表、态度和蔼、举止行为大方得体占65%;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所占比例最少,为25%。

4.结论

体育教学环境的研究需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着手。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与教育环境。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主客观条件和力量的整合。优化体育教学环境要遵循五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简易优化性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自主性原则。

4.1.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场所数量不太能满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绝大多数师生能够认识到体育场馆以及设施环境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场地设施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从而能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4.2.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器材基本能维持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转,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体育器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日趋剧增。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新疆高校部分体育器材还是比较缺乏。

4.3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文化环境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疆五所普通高等院校对于体育教学文化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的场馆建筑均不能反映出新疆的民族特色,且校园中的宣传画、艺术雕塑、体育名言名语普遍较少。

4.4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教师的体育教学思想绝大多数能够对体育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爱和重视体育课,也希望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

4.5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总体良好,能够对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团队。而在师生关系上,必须加强学生和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促使师生能够互相视为朋友和知己,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互动。在学生与学生关系上来看,总体情况较好。

5.建议

5.1学校加大经费投入,能够积极争取资金来源优化场馆建设的购置和更新体育器材设备,优化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合理利用现有的场馆场地资源与租用、借用、交换相邻高校和社会闲置场馆场地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弥补学校自身设施环境的不足,也可通过各种办法利用邻近的社区体育健身场地以及社会俱乐部场馆场地、器材资源,弥补学校自身设施环境的不足。

5.2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大风雨雪的情况下,能够解决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难题,例如去教室进行理论教学,更换教学内容等,要尽可能的、更好的优化场地周边的环境。新疆风沙大,气候炎热,好的绿化环境能够更好的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服务。

5.3优化新疆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建设,加强各高校间的交流。拓宽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外聘教师,形成更加良好的师德、师风、学风。教师应多加强与学生课堂内外的沟通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