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合集7篇)

时间:2023-07-30 10:10:1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1篇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Modern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education on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cultural quality training,music education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egulation, the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 How to do pre-school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modern pre-school music staff face.the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in order to obtainmore experience for pre-school music education.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探索

Key words:preschool;children; music education;research;explore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21-01

1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专业技巧为主,学生家长与教师都在向着培养学生音乐的一技之长努力,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其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现代音乐教学研究与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应以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为主要目的开展音乐教学。针对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为学生日后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为学生向着音乐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而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过早定向委培使得学生不能再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迫使学生失去了音乐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学龄前儿童家长与教师必须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以科学的音乐教育目的为指导,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1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分析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其教学目的而进行科学设置的,其包括外显内容与隐性内容两方面。外线内容是唱歌、音乐游戏、乐器演奏、音乐欣赏、韵律活动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隐性内容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包括身体、语言、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内容。通过娱乐性教学使学生在节能型外显内容学习的同时,加强与小伙伴的交往与交流、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思考与意见的发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中,通过团体教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协作性、纪律性。另外音乐教学过程中身体的活动也能够极大的锻炼儿童肌肉、骨骼、韧带,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对基础乐理、乐器的教学以及乐谱的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呼应了现代全脑开发教育的实施。通过科学设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内容,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影响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关键由于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错误使儿童音乐教学过早定向,造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们的意识形成的社会导向比较功利,为了孩子能够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按照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式,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专业培养。此种方式造成儿童失去了该年龄段所应具有的乐趣,孩子不愿意学,家长就采用棍棒式教育逼迫儿童进行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导致孩子学的不好,家长更加严厉的管教,导致恶性循环。单纯的棍棒教育如果可行,那么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的培养也太过简单了。

2.3 以兴趣培养与娱乐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儿童家长必须认识到学龄前音乐教育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开展娱乐式教学,以此达到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以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与目的为指导,修正自身音乐教育的观点后,音乐教育才能向着其应有的方向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娱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以游戏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学龄前儿童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要积极借鉴和引入娱乐性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儿童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3如何开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

针对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现状与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方式达到娱乐式儿童音乐教学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音乐美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玻璃杯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对声音音调的影响”,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探索,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学龄前儿童娱乐性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体验等方式,提高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动画、音乐的结合,达到儿童视听感觉双重运用,促进儿童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使儿童跟随着多媒体视屏中可爱的动物造型、人物造型以及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音乐进行舞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家长意愿导向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定向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导致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舆论导向应加强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正确指引,同时音乐教师也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娱乐式音乐教学中使儿童掌握其家长所期望的音乐技巧,避免传统棍棒式音乐教学的不断。通过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达到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的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彤彤.现代幼儿音乐教学理念分析[J].婴幼儿教育,2009,4.

[2]刘静娴.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教学方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8,6.

[3]李丽红.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特点与优势分析[J].幼儿早教资讯,2009,5.

[4]杨佳莹.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理念与价值[N].艺术教育导报,2008-1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2篇

【关键词】幼儿歌曲创编 儿童歌曲创编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我国的儿童歌曲是随着上世纪初“学堂乐歌”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形成的,当时留学海外的学子回国后在中小学开设唱歌课,并进行儿童歌曲创编。由于当时我国没有系统的音乐创作理论,他们大多是采用欧美各国流行的歌曲曲调进行填词,自作曲调的儿童歌曲甚少。上世纪20年代我国创建了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开始专业音乐教育,全面引进、介绍西方音乐创作理论。音乐家们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的音乐创作理论进行儿童歌曲创作,但极少关注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音乐家借鉴外国儿童歌曲创作技法,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儿童歌曲。但是,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建设和研究仍然很落后,虽然各地出版过一些讲授作曲知识的书籍,但专门讲授、剖析儿童歌曲创作技术理论的书籍和文章极度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占据音乐市场,受市场经济影响,不少音乐家冷落了儿童歌曲创作,也很少关注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研究的弱势和教材的极度缺乏,严重滞后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再加上当时很多任教此课的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这些教师专长于声乐或器乐,创作理论与实践创作较弱,故自身在“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内容上没有做足准备,没有整理、规范出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以至于课堂上照套成人歌曲的创作理论讲述,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学生的习作严重脱离幼儿的生理及生活习性,缺乏童趣。可喜的是,近10年来针对幼儿师范学校出版了一两本儿童歌曲创编理论教材,市场上也出现有关儿童歌曲创编理论的专著,有些刊物也发表了一些有关儿童歌曲创编的文章。这些理论专著、文章和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也为“儿童歌曲创编”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课程建设

本世纪初,笔者由媒体单位调入长沙师范学校任教,角色由音乐编导转为音乐教师。当时的长沙师范学校只是一所培养幼师的中专层次的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单一,只有学前教育专业。当时开设的“幼儿歌曲创编”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采用的教材是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幼儿歌曲创编》。这本教材共分七章,每章篇幅短小,主要是将幼儿歌曲的一般特点和创编基本知识做了简单介绍与归纳,基本满足中专学生的学习需要。2004年,长沙师范学校升为大专层次的高等学校,在重点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申办了新的专业,成立了音乐舞蹈系,申办了音乐教育专业,除继续保留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外,还招收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2004年至2006年,学校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社会幼儿园,培养大专层次、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艺术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特长突出的、多能一专的音乐教师”。新的专业设立和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课程建设初期,音乐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初中起点)仍保留“幼儿歌曲创编”课程名称,三年制大专(高中起点)则更名为“儿童歌曲创编”。由于当时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音乐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在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上的区别也不是很明确,加之国内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时间短,市场上缺乏与之相适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专业教材,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明确区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两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分为幼儿(儿童)歌曲的词曲特点,幼儿(儿童)歌曲的题材、体裁和演唱形式,幼儿(儿童)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幼儿(儿童)歌曲的音乐主题写作,旋律发展方法,幼儿(儿童)歌曲的曲式结构,前奏、间奏、尾声的写作七大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和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幼儿歌曲创编》的目录内容基本一致,只是教师备课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地增添一些内容并稍作深入讲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3篇

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对策一、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功利化

家庭音乐教育,追求一定的功利性目标是合情合理的,但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将危害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背离了音乐教育真正的目标轨道。例如,不具备音乐天赋的儿童,被家长逼迫朝音乐家的方向发展,甚至采取危害儿童身心发展的强制性手段,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而且极大地伤害了儿童的心灵,造成性格上的扭曲。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家长的动机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科学地实施音乐教育,家长首先要端正音乐教育的态度,认识到具有音乐天赋的儿童毕竟是少的,过高的音乐目标是不切合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的,家长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注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避免功利性教育的不良后果。

(二)教育内容理想化

音乐既是鲜活生动的,通过听觉,儿童可以在头脑中形成鲜明有趣的形象并产生音乐的美感,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但是,音乐又是抽象的,由抽象的音符组成,并且倾注了作曲家的情感,在理解上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一些比较“纯粹”的音乐作品,成人如果不通过专业训练和引导,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科学的音乐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音乐作品,作为儿童,应选择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宜的音乐作品。目前在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时,由于家长急切盼望子女成为音乐家,就不顾儿童的特点和现实水平,拼命赶进度拿一些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音乐作品给儿童。

(三)教学模式传统化

很多家长过于强烈的功利追求,在家庭音乐教育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是以成人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许多家长强调儿童的音乐学习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讲授的内容,忽略了儿童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儿童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音乐教育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培养创造型人才。

(四)评价标准片面化

许多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价值理解过于狭碍,认为学习音乐就是掌握某种音乐技能并在适当的场合上表现出来。如弹钢琴、学唱歌等。这样的教育观念,其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家长要求儿童学会并掌握某种音乐技能是可以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行的,但不要过于强烈的追求技能技巧的获得,还要注重儿童情感和智能的发展,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儿童情感和智能方面的创造潜能,这样才有利于儿童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如果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长期置儿童的潜能发展于不顾,把孩子封闭在机械的音乐技能技巧训练上,孩子慢慢地就会反感音乐教育甚至恐惧音乐学习,最可悲的是,儿童的童年、童真、童心都将随之消失,这样不仅音乐没有学好,创造潜能也受到限制

二、教育对策

(一)树立科学化的学龄前儿童教育观

处于学龄前时期的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是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典型特征,并且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非常短,情绪转换较快,这些特征就决定了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感觉愉快欢乐、心情愉悦,趣味也就成为他们参加活动的准则。音乐作为学龄前儿童所应掌握的一门艺术,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就必须正确了解孩子的特点,把握孩子的心理,准确掌握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使家庭中的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的愉快的活动。这样,家庭音乐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选择弹性化的音乐教育内容

要实现促进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可供孩子选择的音乐教育内容。其中,关键是要选择有弹性的音乐内容,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教育内容的弹性是指其伸缩性和灵活性,具有难度适中、形式简约、意义含蓄等特点。这样的音乐作品不是一个僵死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和发展,可以不断地重复使用,以增加音乐作品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三)确保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化

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习者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儿童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学龄前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音乐,热爱音乐,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音乐情感,将影响一个人的以后生活甚至是一生。因此,首要任务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音乐技能,而是帮助孩子真正的爱上音乐,在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要为儿童创设适宜的音乐环境,激发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用音乐来创编故事,或将儿童感兴趣的故事创编成短小轻快的音乐供儿童演唱和欣赏,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兴趣,这都将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的天性,会让孩子在童年阶段真正爱上音乐。

(四)突出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家庭化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有其独特性。首先,在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一定要突出亲子活动的氛围,淡化学校教育中那种僵化式的知识传授的环境,可以使孩子在一种很温暖的环境中轻松学习。其次,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要突出特有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在家庭中,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教育对象,家庭的音乐教育是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可以在家庭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随时随地的进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如可以在餐桌上让儿童感受不同的声音,通过敲打餐具感受丰富的、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在野外散布时,让孩子倾听大自然的奇妙多彩的声音。

(五)确立儿童个性化的音乐教育评价目标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应顺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应强调评价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家庭作为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机构,也应符合这一需求。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从单一的对儿童掌握多少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转为关注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发展。首先,家长要学会自我反思,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在每一次音乐学习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如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幼儿是否体验到了与家长合作的欢乐,孩子的情感、兴趣是否最大程度的得到了满足,等等。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音乐表现,允许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以他自己个人化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程 课程体系

前言:

本文结合现下幼师音乐课程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建设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目的在于让幼师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园提升其整体音乐文化教育水平与综合音乐能力,促进其发展。

一、建设音乐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设置音乐课程,而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好坏又与音乐教育落实情况密不可分,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时一定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音乐课程目标、内容的选择以及组织和实施的途径等。

(一)全面理解课程目标,避免片面性。通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教育的目,这些目标与规定所针对的并不单单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而是整个艺术教育,因此在落实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时就需要相关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加一些个人领悟来对其进行理解,但是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存在片面性。

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时,部分教师存在着影视教育的观念,往往将培养音乐特长生作为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同时还要求儿童掌握教材内容,这些都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初衷相违背,在这样的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育就失去了其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原有意义。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在音乐教学中容纳了艺术教育就成为了素质教育,这种想法都是片面的,甚至会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越走越偏。

(二)课程内容选择以及组织上存在的误区。首先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不仅包括了唱歌同时还包含了其他内容,不同的教育内容会对儿童的不同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是现实教育中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束缚,许多幼儿园都存在乐器配备不足,对课程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聘请的教师的音乐能力有限,这些都会致使目前幼儿园的音乐课仍以唱歌为主。其二,课程的内容不能设置的过难或是过于功利。部分幼师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其思想意识无法跟上时展的需要,不能意识到幼儿音乐课程是为陶冶儿童情操、形成音乐基本素养而开设的。通常情况下教师都将为迎合某些考试或是比赛作为了幼儿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样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不符合开设幼儿音乐课程的目的。而且,幼儿园的音乐教材难度不易设置的过难,因为这样会使儿童无法理解课程的真正内容,继而产生厌烦抵触情绪,这样就不可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内容的组织形式不能以学科课程为主。幼儿阶段的孩子最主要的成长方式是游戏,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也应当以活动或是游戏作为主要组织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分科教学仍然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样的方式尽管有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学科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脱离,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所在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儿童丧失兴趣,缺乏主动性,就导致音乐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建立完善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体系

(一)正确理解音乐课程目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儿童获取相应的音乐素质同时也是为了让儿童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当尽量的剔除音乐教育中的功利色彩,认识到音乐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音乐课程作为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相关教师应当认真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抓住其兴趣所在,安排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音乐课程,然儿童在快乐中体会音乐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二)加强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多元化。首先是推进音乐课程内容选择的多元化,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媒介,幼儿音乐的教育内容是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对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当尽可能的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与完整,重视韵律活动、音乐游戏以及乐器演奏,并且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其次是促进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幼儿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当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多种教育方式,要重视游戏这种教育方式,让儿童在与音乐玩耍的过程中获得最初的情感体验,另外,还可以通过模仿去增加儿童的音乐表演力还可以培养其四肢的协调能力,增加儿童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各种与音乐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是小故事来增加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增强画面感。

(三)转变课程的实施取向,扩宽实施途径。首先在实施课程时教师应当注重与孩子进行互动,要知道教材只是作为引导的,而不是对课程的硬性规定,所以教师与儿童都应当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就应当由促进由忠实去向转变为创新取向。接着是扩宽课程实施的途径,在如今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占据主要地位,而生活活动以及游戏活动往往不受重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针对3到6岁这样阶段的孩子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有些教学内容却设计的并不符合孩子所需,甚至严重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让孩子无法理解,所以如果想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就应当加强音乐教育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对生活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的重视,与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相符合。

(四)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应担尽可能的保证课程评价体系的客观性,这就要求评价者应当充分了解评价的对象,比如应当熟知课程内容,对音乐课程目标把握准确,了解不同孩子的各种情况,并且对儿童的行为表现以及发展变化有深入了解。其次是评价主体以及对象的多元化,课程评价应当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评价的主体不应当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自身,管理者以及家长也应当参与进来,这应当是一个相互评价,共同参与的过程。

总结

探究音乐教学课程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的才能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卓娅.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5篇

一、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情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历史悠久、音乐元素丰富,拥有不可割断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音乐文化进入我国以后,流行音乐迅猛发展,我国民族传统音乐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存在感日渐降低。由于当时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尚未完善、教育理念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阻碍了其传承和发展。当前我国大多学前教育机构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西方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并未重视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与传播,从而减少了儿童接触民族传统音乐的机会。与此同时,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审美心理。此外,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音乐教材并不适用于儿童学前音乐教育。教材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进行民族传统音乐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网络和电子音像制品逐渐普及,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听视野。然而在新生代歌手中致力于演唱民族传统音乐者凤毛麟角,每年问世的大量音乐作品中,民族传统音乐类型稀少。如果不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予以充分的重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民族传统音乐这项源远流长的宝贵文化遗产将会逐步消失。因此,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现状严峻、不容乐观。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是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将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切实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音乐在风格与内涵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突出的优点。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引入教学,才能使儿童学前音乐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传统民族文化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儿童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是保证学前音乐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必要手段。在选择音乐教材与教学内容时,儿童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到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艺术性及思想性等,必须从实际出发,挖掘本土优势,将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作为学前教育的切入点,深化课程改革,这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还能开阔儿童的音乐视野,培养其民族意识,激发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儿童学前教育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教学阶段,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材料,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积极地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引入民族传统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统一学前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这可以有效地传承民族传统音乐,实现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和促进民族传统音乐再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引入民族传统音乐意义重大。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有助于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再发展

民族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音乐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已成为民族音乐再发展的新形式与新机会,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因此,明确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是民族传统音乐取得发展与壮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民族传统音乐才能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结合,是民族传统音乐十分重要的发展手段与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结合存在的问题

学前音乐教育结合民族传统音乐,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但现阶段,在二者的结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教学师资与配套设备不完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学前音乐教学无法广泛开展与民族传统音乐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现阶段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专业音乐教学设备,没有配备拥有专业教学资格的教师,使民族传统音乐无法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获得深入的开展和良好传承,这阻碍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高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必须首先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及高素质的师资。

2.教学模式陈旧

在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课堂中,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歌唱与舞蹈等形式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没有丰富乐器与乐理等音乐基础性教育形式,导致儿童对乐理等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儿童学前教育中与民族传统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较少,这制约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3.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大多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设计局限于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简单复制与借鉴,过于生搬硬套,缺乏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内容,从而无法将民族传统音乐中的优秀元素准确传达给儿童。民族传统音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追求,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思想精髓。儿童受年龄与实际能力的限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前教育时,没有针对儿童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仅将民族传统音乐的表象传达给他们,容易导致其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4.学前教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音乐缺乏重视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与外来流行文化的作用下,民族传统音乐的比重逐渐减少,媒体大多选择流行音乐作为传播的素材。学前教育工作者也会在音乐教学中选择我国港台地区以及欧美等地的儿歌作为教学材料。一些媒体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导致儿童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缺乏认知。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对策

针对将民族传统音乐引入学前音乐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学前教育质量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1.优化师资队伍

传承民族传统音乐与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离不开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因此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优化学前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其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师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打下基础。

2.创新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原有音乐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改编教材,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以激发儿童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创新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教材,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儿童的民族音乐意识,调动其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增加民族传统音乐欣赏课程,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各方面,结合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其学习民族传统音乐的热情。与此同时,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改编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歌曲,将其引入音乐课堂,以增强儿童的民族意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儿童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角色,必须发自内心地欣赏民族传统音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传播民族传统音乐,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收集资料,在为儿童介绍民族传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以音乐作品中蕴藏的历史典故与使用的民族特色乐器吸引儿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激发其对民族传统音乐产生兴趣,进而爱上民族传统音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民族传统音乐可以为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分析和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将其与学前音乐教育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卢红博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5).

[2]张莉.学前音乐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作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张一竹.传统音乐在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现实意义[J].艺术科技,2015(7).

[4]赵莹.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黄河之声,2015(11).

[5]冯春霞.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及发展[J].音乐时空,2015(19).

[6]田青,苗林.论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J].音乐大观,2013(1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专业;选材;原则;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多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音乐教育受到专业音乐艺术的影响,过多的去追求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感受和兴趣审美的培养。这一点同样出现在学前音乐教育上。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要从根源着手,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进行改革,尤其是在教材的选择之上,视唱教材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整个学前教育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体系是否成功。

一、选用现有教材应注意的原则

(一)注重选材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在这里,笔者整理了部分学校近些年来所选取的视唱教材,并对其作了简要的分析。

1.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蔡岳建的《乐理视唱练耳》,共四册,分别是学前音乐教育、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声乐、钢琴。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就是在内容体系和方法上在体现音乐教育的专业特点,符合音乐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2.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许敬行、孙虹主编的《视唱练耳》,这本书2005年在许敬行主编下再版为《视唱练耳――修订版》。这部教材现在被大多数的高等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所使用,较之前面的《乐理视唱练耳》,它在形式上更加贴近正规音乐学校的教材,同时,本书借鉴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听觉训练的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

这两部教材在内容上和编制规律上都是由浅入深,但是都不是针对学前音乐教育的专门教材,学前音乐教育一直处于教材空缺状态。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在选择教材上要格外的谨慎,满足社会就业的要求,重视选材内容的社会适用性。

(二)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学生的需要性

之前提到,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教材,也就是说,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大综合式的理论知识的堆砌,缺乏实际教学训练,然而学前音乐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和知识的脱轨,从而导致教材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就业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的需要性。

二、不同题材儿童音乐作品的选用

(一)要充分考虑为儿童服务的本质属性

学前音乐教育最终教育的对象是学前儿童,儿童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决定着教材应该选取怎样的儿童音乐作品。因此视唱教材中音乐作品的选取应以学前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孩子为主体,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审美特征为依据,充分考虑到为儿童服务的本质属性。

(二)选材内容要灵活、广泛、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结构朝着多元化演变,这促使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不能再一味地以我国传统的童谣、古诗词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要综合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下的儿童音乐作品,使孩子们获得更好地艺术感染和文化熏陶。所以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材中儿童音乐作品的选取,要博纳百家,选材的内容灵活、广泛。

(三)注重不同阶段儿童作品选用的针对性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对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选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笼统地将同样的音乐作品灌输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而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选取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音乐作品。概括的说,就是注重不同阶段儿童作品选用的针对性,接下来,笔者以儿童的年龄为划分标准,搜集整理了一些儿童音乐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1.两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两岁的儿童,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倾听音乐的能力,但是理解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可以选择一些有具体形象的、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音乐。譬如说《小燕子》、《丑小鸭》、《粉刷匠》、《小兔乖乖》、《两只老虎》、《拔萝卜》、《捉泥鳅》、《三只小熊》等,这些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内容要么是游戏、要么是关于小动物的描述,都是直观简单,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象。

2.3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3岁的儿童已经可以感受到情绪的变化,情感上也丰富起来,那么在音乐的选材上就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作品,譬如《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等。同时3岁的儿童开始模仿成人的日常行为,进入人格培养期,所以可以选择一些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作品,如《健康歌》、《礼貌问候语》、《小手拍拍》、《上学歌》、《一分钱》、《我爱洗澡》等。

3.四五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四五岁的儿童开始进入知识学习阶段,可以掌握内容复杂一点的音乐,比如说《数鸭子》、《数字歌》、《ABC》以及《咏鹅》、《静夜思》等古诗词歌曲,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四五岁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大大提高了,对音乐节奏感的感受比较敏感,在选材时,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选取一些节奏鲜明、需要动作配合的歌曲,例如《爱我你就抱抱我》、《幸福拍手歌》、《兔子舞》等等。

4.6岁儿童视唱作品的选择。6岁的儿童对音乐的情绪表达和思想内容有了正确的辨认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随着心智的成长,开始有了自己的喜好。在这一时期,我们在音乐作品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思想积极的通俗歌曲,而不再是单纯的儿歌教学,譬如《茉莉花》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选材内容,既要能够培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与实际接轨,具有社会适用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儿童的年龄段特征为依据,选取一些适合儿童纯真本性、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宁宁.学前教育专业视唱内容选材改革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2013(04).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随着三级师范逐步向二级师范的过渡,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逐渐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向培养直接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幼儿园师资过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起完备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的总体功能。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个角度探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一样。结合学院实际,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良好教育理念和崇高师德等要件,才能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据此笔者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分为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认知性实践教学目标:学习相关的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模块,具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需的音乐基础知识,积累一定的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感性经验。

(二)能力性实践教学目标: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具有较强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能力(包括观察、了解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积累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具有初步的音乐教育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性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学前儿童音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前儿童音乐实践教学;专业定位明确,喜欢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二、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实现内容体系的建构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支撑。紧紧抓住实践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模块的划分需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来进行。要充分考虑实践教学认知、能力、情感目标在内容模块中的落实,设立的各个内容模块应具有自己的目标指向,并具体落实于各领域活动内容模块中。认知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在每一个领域模块中应有具体的要求,情感性目标可渗透于各个实践模块中。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的各领域内容模块实践学时分别为6个学时,共四个领域(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合计24个学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2,这一实践教学学时比例的安排,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在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既要考虑课程内部知识体系,涵盖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又要考虑各实践内容模块的层次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各内容模块相互联系所能发挥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内容模块的设计上,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思考:横向设计的内容模块涵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四个领域的内容,学生在每一领域都能得到实践,全面系统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知识与技能;纵向考虑每一实践模块的层次与特点,渐进地、层层深入地安排实践次数和要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建构起一个实践内容全面、实践内容模块渐进、实践次数灵活、实践要求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中各内容的安排应突出可操作性。首先,各实践教学模块内容课时安排要合理,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充分保证实践的时间;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完成要求所需的设备设施、实践基地要便于准备,能够充分保证实践的条件;再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专业基础和能力,实践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学生可以经过练习完成,能够充分保证实践任务的实现。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总体设计,考虑预留实践教学所需的时间、系院提供实践所需设备和实践基地,为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提供可操作性。

结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结构,我们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设定为表1所示内容。

三、立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内容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方式,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只有通过多次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联系,并尝试运用学习过的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行为的有效转化。由此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孰先孰后,需要依据实践项目的目的、实践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1.内容选择、目标撰写模块的实践教学——理论先行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目标撰写模块的实践教学,需要先通过理论的教学,给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对音乐活动内容材料的选择与分析、活动目标的制定,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提高其实践的效果,达到准确地选择音乐活动的内容,撰写出准确的音乐活动目标。

2.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模块——理论与实践并行

教学方法、活动设计模块的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实践设计各领域音乐活动方案和学习运用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既坚持相关理论的理性指导,同时又使所学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而获得感性的支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3.说课、模拟教学模块——实践教学先行

说课、模拟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可采用实践先行的做法:学生先对某一活动内容(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等模块)进行设计并试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内在规律。实践教学先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还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相关理论学习提供支持。

(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联系,完善实践教学方式

1.课内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导

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将实践知识、实践原理、实践经验、实践技能等纳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课内实践教学也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常用的几种课内实践方式。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案例(视频、教案等),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活动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结合案例思考、研讨、学习,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收集整理出幼儿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支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付诸实践。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接近真实情景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场所和情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和幼儿),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方案设计与模拟教学练习,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幼儿音乐教学技能,这种实践方式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的无缝对接。

2.课外实践教学加以补充、拓展

课外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补充课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可以完成一些不宜在课内进行的实践教学项目。如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观摩、见习,感受优秀幼儿音乐教师的魅力,学习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亲自设计与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把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反思、提高。

课外实践教学还可以采取课程专业技能技巧比赛与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展示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在比赛与展示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个人、小组和集体实践教学相联系,丰富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个人、小组、集体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实践项目的内容要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1.活动设计与评价——个人实践教学

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和评价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实践项目。教师在实践前提出明确的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后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实践的正误,学生进行修正。

2.环境创设、模拟教学——小组实践教学

小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实施个人实践教学较难完成的实践项目。如模拟课堂的实施、教学环境的创设,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由小组实践来完成。可由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实践教学团队,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制定实践计划书,明确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践任务。

3.认知见习、观摩课例——集体实践教学

集体实践教学是个人实践和小组实践的有效补充,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用于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实践教学项目的共性规律,往往与个人实践教学和小组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对幼儿音乐活动中儿童认知规律的观察以及对幼儿园优秀音乐课例的观摩,可以以集体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事先提出观摩要求,引导学生就案例呈现出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其实践能力。

“在重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突出所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只有这样,学前教育专业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需求的优秀师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实践性、综合性、实用性,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突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师资。只有充分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参考文献:

[1]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

[2]余少英.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方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3]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4]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基地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5]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