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7-10 16:03:3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1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王辉(1978-),女,舒兰人,职称:一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唱歌,还要学会欣赏、感受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启蒙式重要的影响,作为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音乐教育,在当今幼儿园实际音乐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进并解决的问题。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注重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内容,注重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欣赏能力的培养。下面一起分析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一生的教育有着启蒙上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已经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安排来看,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再者大多数的幼儿园在音乐教学中内容单调,主要以唱歌跳舞为主,且上课的方法传统老旧,形式单一。这些现象也说明了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还不够完善,有待改革加强对儿童音乐教育管理。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存在问题

2.1教学条件差,方法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的条件比较简陋,活动空间狭小,限制儿童的活动范围,这也降低了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其次,缺少音乐乐器辅导教学,让音乐活动课变得死板呆滞。第三,教师福利待遇低,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仅以教师教一句,儿童唱一句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舞蹈也是一个动作式地教,通过反复练习来加强记忆。

2.2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低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为初中、高中毕业生,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但对儿童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虽然也有少部分是幼师毕业的,但是专业基础较差,职业素质较低也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忽视儿童音乐能力培养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艺术本身带来的美感。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认为,既然是学前教育,只要学会基本知识就行了,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熏陶不值得学习和重视。而私立的学校则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而忽视对学前儿童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做法也失去了做好音乐教育本质的意义。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3.1用自然的音乐活动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无拘无束的,自然的音乐活动也是随意、开放、无拘束,以及个性化的发挥。所以将儿童参与到自然的音乐活动中易于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儿童的天性不谋而合。对于现在很多教师把音乐活动做成规律、刻板的观赏节目,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的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而自然的音乐活动,不是灌输儿童理论上的音乐知识,而是引导学前儿童在音乐中的自我表达、意想不到的行为,这些都可以看做合理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要多开展这种儿童对音乐最纯真、最自然的表达和感受的音乐活动,不要泯灭儿童的天性。

3.2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教学作品

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却有等级之分。不同阶段的人所感受的音乐是不一样的,选择对的音乐作品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前儿童的音乐应该是自然而纯真的、简单、旋律欢快的。所以教师在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特别是要遵循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进行有合理的安排。如对于小班要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乐曲;而对于中班可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运用不同的器乐曲和歌曲,来引导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学会用动作语言来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见,选好音乐作品才能因人而异地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

3.3注重音乐活动形式的运用

不管是其他的艺术还是音乐,它们的表达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儿童在艺术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和审美心理的构建。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借用韵律活动来加强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借用身体语言来描述小鸟飞翔的动作,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导儿童把握和理解音乐的内容。再者可以利用美术活动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简单地引导对音乐的现象中会感知音乐形象,创造出新的画面感。也可以通过语言活动来锻炼儿童对音乐的表达能力。音乐是欣赏感受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只存在于初步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儿童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也可以引导儿童在自我感受中增加自己的创意动作。通过活动形式,来加强对音乐的教育。

3.4注重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注重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对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调练有素的耳朵、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也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激励教师扎实好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素质,要围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开展工作,培养儿童感受和表达音乐魅力的能力,用奏、动、说、画等游戏方式来辅助教学,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前儿童音乐教师的音乐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质量,得到家长们的肯定。

4.结语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它具有的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对儿童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启蒙教育。虽然目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音乐教育新体系中注重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及把音乐教育对儿童影响重要性的观念传播给家长和教师,相信可以培养好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焦健.浅谈幼儿音乐欣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3,20:16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3篇

关键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效教学

音乐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都曾一度指出:音乐对人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净化、美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音乐教育是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摇篮,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强调“艺术”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这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所不能达到的。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实施音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儿童的心灵,引导儿童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音乐活动中焕发儿童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终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和谐的成长。

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是幼师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幼师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操作课,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的,是儿童音乐学与学前儿童教育学相互交叉的产物,其实践性、实用性极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或技能技巧的教育,而应该是音乐的教育、审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必须以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为线索,突出音乐本身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将音乐的知识与技术服务于音乐感受和表现的需要。事实上,音乐教学方法只是手段,不能当成目标。在实施音乐课程时,不能为了某种教学方式,生搬硬套,从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学前儿童音乐活动过程中,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使音乐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强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学生离不开音乐实践,“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引导学生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试讲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是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我希望通过目标制定、教育情境、活动形式、教学语言、师幼互动这几个方面加以把握,促使学前儿童音乐活动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做为中职学校的幼教学生在指导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急待提高。我希望通过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有效教学方法”,将现有教材精简、整合,调整教学顺序,使之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同时还利用互联网等教学资源,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用最前沿的音乐教学理论来充实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得以充分运用,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以及想象编创性的发展。因此,为真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有效性,突出“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创新型原则,在音乐教法的研究过程中,我大胆的尝试并有效的运用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作为前沿、指导理论,将理论

与实践、创新与趣味性融于一体,努力开拓创新,力争成为学生

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欣赏者,使“学前儿童音乐教学

法”的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从而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

学法”的有效教学。我做出如下的实践研究学习:

1.如何有效的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论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和任务?(1)了解音乐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功能;(2)了解学前儿童音乐的特点及其能力的发展(3)在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含义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4)明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2.关于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具体包括:幼儿歌唱教学,幼儿韵律活动,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节奏乐活动与指导”的有效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是在学前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音乐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中间环节,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包括: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节奏乐等方面。(1)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2)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

3.通过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目标,活动过程及有效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1)了解并把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明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活动过程等的设计;(2)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4.通过对国外先进的儿童音乐教学理论,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学习,有效的拓展学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自身的实践教学相结合。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及日益繁荣的国际文化交流,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通过各种转播媒介传入我国,这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音乐教学改革是非常有益处的。它开拓了我们的改革思路,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从理论、原则、教材、教法及成功的教学实践等,都具备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元素性音乐教育”是该体系的独创风格和特点。

5.开展“教学实践课”,即通过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的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备课、讲课、总结、指导的过程。

通过对幼师学生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有效教学法”,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更好更准确地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孩子设计音乐教学内容与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方法,并且通过对优秀课例的观看和情景模拟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原来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上她们自己丰富的联想、想象和小组的合作精神,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优秀音乐课堂,使学生在今后的幼儿园音乐课堂中更加从容不迫,信心百倍。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有效教学研究》李兴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指导》郭亦勤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4篇

关键词:儿童 音乐教育 现状 方法

儿童音乐教育在于通过儿童对音乐审美感染的过程达到对儿童人格的塑造,是对儿童实施整体、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在数字化的音乐环境下,音乐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儿童的音乐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当前儿童音乐教育仍存不乐观的状况和问题。

一、当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在不同教育领导及任课老师眼中音乐教育的各个学科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很多校领导及任课老师并没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有甚者认为音乐课程不参与小升初升学考试,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学校及老师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甚至会停止或占用音乐课来进行其它科目的教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新课改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重点投入到文化课的教学上,一心主抓学校的升学率,而在音乐教学方面缺乏灵活的教育观念与重视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音乐课程教学活动过于简单片面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其教育活动在于培养儿童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对儿童情感的培养、对儿童肢体语言创造力的培养及对儿童形象思维的培养。当年的学校音乐教育只是通过简单地在课堂上教儿童唱歌,基本上无法到达对儿童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乐理知识或教唱一些革命歌曲,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非但无法使学生领悟到音乐的美好,时间久了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二、儿童音乐教育现状导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学校是否具备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是音乐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校对音乐教学工作所投入的人力及财力直接导致音乐教学设备的完善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资料显示,我国当前大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学设备欠缺应有的投资,仅有过半小学配有钢琴、手风琴等乐器,而且部分学校虽然配有乐器,但并没有让乐器真正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学校领导是素质教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首先要提升音乐教育的观念,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儿童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对音乐教学设配的投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音乐教学的环境。

(二)音乐教师数量及质量匮乏

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但资料表明,一般学校在给音乐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大多处于中低级别,这就导致了部分音乐老师放弃原本职业而改行的现象。甚至很多音乐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不考虑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音乐教师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修养不足,部分老师在声乐和钢琴等方面的技巧相对较好,但对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合唱指挥和舞蹈编排方面的技能相对欠缺。另外有些学校有音乐教师兼职带其他科目的现象或其他科目老师兼职带音乐课的现象。对此,学校应大大加强对在校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其能教学相长,边提升边转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并且应适当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

(三)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薄弱

我国文化艺术事业日益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庸俗的、低级趣味的音乐也得以迅速传播,所以有部分儿童经常听一些思想颓废的、内容荒诞的流行歌曲,而对于中外经典作品却充耳不闻。研究资料发现,接近一半的儿童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不认识五线谱等。而且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常见乐器或会演奏乐器。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母・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内容发生的兴趣。兴趣是儿童学习时的良师益友,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过于简单和片面,导致学术音乐基本素养薄弱,无法对音乐产生兴趣或是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儿童音乐课堂活动的片面性和儿童音乐素养薄弱的现象,在儿童音乐课堂上应该做到三点:1.教育部门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音乐教材。所选的音乐作品要旋律朴实且富有表现力、节奏简单且调式鲜明。此外,所选的作品的中心思想也要贴近儿童的情感心理。只有所选的作品是儿童能够接受和领悟的儿童才能创造性的表现出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内容和情感。2.学校要改革儿童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除了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学校还要适当的开展音乐课外兴趣活动,以艺术教育为宗旨,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儿童音乐学习的潜能。3.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充分引导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表演出音乐,还要适当的引导儿童亲身体验音乐,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使儿童发挥音乐课堂主体的作用。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发掘音乐中蕴含的音乐美,要不断发现儿童的创造力,使儿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结语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只有简单的音符和歌词就可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儿童期是个体创造力萌发的时期,是培养审美能力关键的时期,是儿童素质教育奠基的时期。音乐教育是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部门、师生、家长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让儿童能够全身心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

参考文献:

[1]周芳.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5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辅导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5]蒋青,丁颢.论声乐教育的初始年龄[J].红河学院学报,2008,(0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6篇

【关键词】幼儿歌曲创编 儿童歌曲创编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我国的儿童歌曲是随着上世纪初“学堂乐歌”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形成的,当时留学海外的学子回国后在中小学开设唱歌课,并进行儿童歌曲创编。由于当时我国没有系统的音乐创作理论,他们大多是采用欧美各国流行的歌曲曲调进行填词,自作曲调的儿童歌曲甚少。上世纪20年代我国创建了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开始专业音乐教育,全面引进、介绍西方音乐创作理论。音乐家们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的音乐创作理论进行儿童歌曲创作,但极少关注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音乐家借鉴外国儿童歌曲创作技法,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儿童歌曲。但是,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建设和研究仍然很落后,虽然各地出版过一些讲授作曲知识的书籍,但专门讲授、剖析儿童歌曲创作技术理论的书籍和文章极度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占据音乐市场,受市场经济影响,不少音乐家冷落了儿童歌曲创作,也很少关注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儿童歌曲创作理论研究的弱势和教材的极度缺乏,严重滞后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再加上当时很多任教此课的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这些教师专长于声乐或器乐,创作理论与实践创作较弱,故自身在“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内容上没有做足准备,没有整理、规范出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以至于课堂上照套成人歌曲的创作理论讲述,学生听得似懂非懂,学生的习作严重脱离幼儿的生理及生活习性,缺乏童趣。可喜的是,近10年来针对幼儿师范学校出版了一两本儿童歌曲创编理论教材,市场上也出现有关儿童歌曲创编理论的专著,有些刊物也发表了一些有关儿童歌曲创编的文章。这些理论专著、文章和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也为“儿童歌曲创编”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课程建设

本世纪初,笔者由媒体单位调入长沙师范学校任教,角色由音乐编导转为音乐教师。当时的长沙师范学校只是一所培养幼师的中专层次的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单一,只有学前教育专业。当时开设的“幼儿歌曲创编”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采用的教材是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幼儿歌曲创编》。这本教材共分七章,每章篇幅短小,主要是将幼儿歌曲的一般特点和创编基本知识做了简单介绍与归纳,基本满足中专学生的学习需要。2004年,长沙师范学校升为大专层次的高等学校,在重点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同时申办了新的专业,成立了音乐舞蹈系,申办了音乐教育专业,除继续保留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外,还招收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2004年至2006年,学校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社会幼儿园,培养大专层次、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艺术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特长突出的、多能一专的音乐教师”。新的专业设立和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有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知识结构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课程建设初期,音乐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初中起点)仍保留“幼儿歌曲创编”课程名称,三年制大专(高中起点)则更名为“儿童歌曲创编”。由于当时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音乐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在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上的区别也不是很明确,加之国内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时间短,市场上缺乏与之相适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专业教材,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明确区分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两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分为幼儿(儿童)歌曲的词曲特点,幼儿(儿童)歌曲的题材、体裁和演唱形式,幼儿(儿童)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幼儿(儿童)歌曲的音乐主题写作,旋律发展方法,幼儿(儿童)歌曲的曲式结构,前奏、间奏、尾声的写作七大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和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幼儿歌曲创编》的目录内容基本一致,只是教师备课时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地增添一些内容并稍作深入讲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方法第7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启蒙;辅导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全面改革和创新的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儿童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儿童的启蒙和辅导教育现状进行科学和理性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儿童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和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超前的教育情况下,只有对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教育进行探索,完善儿童声乐教学的理念和声乐教学体系,才能保证儿童审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在阐述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

(一)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儿童声乐教育目标模糊,不明确。许多儿童声乐教育逐渐演变成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儿童的启蒙教育是面对全体学龄前群体的素质教育,旨在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专业职业教育活动。儿童的声乐教育是为了激发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和学习声乐的欲望,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心灵满足,因此儿童声乐教学应培养儿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 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大约在30~35人之间,声乐教学一般以集体的形式授课,一周2学时,同时要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儿童声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声乐教学内容只是一点而过,忽略了细节教学。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声乐课未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练习、辅导,导致儿童声乐水平参差不齐。

(三)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大多数幼儿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自始至终都在教授歌曲,没有从儿童的声音特点出发,拔苗助长使他们各种唱法都不精。未能体现出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声乐课程的安排与实际要求脱节。

(四)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儿童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虽然声乐教师在学校学习时是以声乐为专业课,但是声乐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接触过学前儿童的教育,导致声乐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大部分儿童教师虽然能够很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方法,但是没有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导致儿童声乐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儿童声乐教师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儿童声乐教师无法提出新的教学理论,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教学方法。

二、儿童声乐的启蒙与辅导方法

根据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现状,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他们的生理需求及年龄特征,有规划有目的的授课,传授发声方法、声乐基础理论及演唱状态或技巧,增强在社会中的竞争性和实效性。根据社会市场的发展,合理设置声乐教学内容,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表现出声乐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组织相关的儿童声乐教师和学生到相关的幼儿师范学院及高校去深造、观摩,呼吸新鲜空气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阶段,因此儿童在学唱歌时要注意他们的年龄段。有研究显示,4~6岁的小孩属于幼儿时期,让小孩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由于幼儿时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声带处于发育时期,发音的音域较窄,若不好好保护就会破坏孩子的声带。研究显示,幼儿时期的小孩最好是让小孩顺其自然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可让小孩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培养小孩对声乐的爱好。

对于7~9岁的小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节奏、音准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让儿童学习唱歌的基本知识,刚刚开始要小声唱歌,避免声带破坏。儿童声乐的培养主要以学习歌曲为主,最好是以儿童歌曲为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时刻记住不要让儿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声带受损。

对于10~15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是儿童嗓音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都要经历变声期,从医学角度出发,儿童变声期不宜学唱歌,但是变声期后是儿童学唱歌的最佳阶段。医学研究表明,男孩变声期在大约在12~14岁,女孩大约13~15岁。在变声期间,儿童的声带会出现充血和水肿的现象,这是自然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不必担心。在这一时期,若儿童用大本嗓大声唱歌,则会加剧声带的疲劳,最后导致声带肥厚。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儿童的声带变化,避免出现意外。

(二)加强儿童的呼吸训练

儿童的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与成人歌唱发声呼吸方法一样,呼吸时肺、胸、两肋、横膈膜、腹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时胸部自然的张开,两肋和横膈膜起到关键的作用,小腹是气息支持点。在教学中,首先让儿童练习吸气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训练儿童歌唱中的共鸣

儿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头腔为共鸣点,儿童共鸣训练一般都是从小字组一的duo开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组的re。国外一位儿童乐专家认为,儿童声乐训练应从C调的re开始然后下行音阶si。儿童在练习声乐时,如果声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诉儿童说当训练共鸣时感觉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集中精力,通过多次体会这种感觉,效果较佳。

(四)儿童在歌唱时注意咬字吐字及音乐表现力

儿童在歌唱时应该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儿童歌唱的特点,此外加强儿童的朗读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儿童在歌唱表演时应该注意他们的音乐表现力,训练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声音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跟着声乐伴奏的节奏,培养儿童自助创新的律动能力。

(五)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增加儿童参加声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儿童对声乐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老师采取一些教学手段使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兴趣直到喜欢。这是声乐学前的一种前提基础与保障。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歌唱的训练形式多种,因此在训练之前,幼儿老师应先烘托他们学习声乐气氛,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氛围,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饱含热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师还可定时举行唱、演、欣赏各个方面的比赛,对进步的儿童加以表扬,奖励小红花,拓宽儿童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六)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时期声带稚嫩,容易破损,因此科学有方法的训练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儿童对生活缺乏经验,对一定的事物心里没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来控制协调性。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训练时用想象的方法来使儿童的各个器官达到协调。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训练内容逐一进行,加深儿童的概念性,有效协调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儿童的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七)训练儿童的歌唱情感艺术表现

声乐通过声音来检验的一种艺术,是一种看不见、闻不着的艺术,故需要我们每天及时获得审美的基础知识和积累对审美的经验,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声乐的审美。幼儿园教师在教儿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候,对歌曲的音乐背景、歌词的念白及内容、歌曲的内涵及中心思想进行详细的说明。培养儿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师可教授学生的一些基本音乐表现手段:音的强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帮助学生表达音乐形象。儿童的歌声是淳朴、童真及干净的,其对声乐的情感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培养儿童对声乐的鉴赏力和鉴别力尤为关键。

三、结语

目前,儿童声乐的启蒙和辅导仍存在声乐教育目标不明确、儿童声乐教学课时不足、声乐课程教学未能体现出专业性、儿童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儿童声乐教学应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儿童声乐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声乐课程,改进声乐的教学方法,将声乐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注意儿童声乐学习的年龄段,加强儿童呼吸、歌唱时共鸣和吐字的训练,科学发音,培养儿童对声乐的兴趣。

随着高科技网络信息的更新,儿童的心里接受的音乐常识也在更新,需要结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征进行声乐授课,辅助多媒体中的摄像头进行录制,接着可以放在网络中或幻灯片中,让老师根据他们在录制声音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使声乐艺术更加直观化,改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此外,先进的音乐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很多优秀的乐队伴奏,有强烈的民族风及节奏律动,对学生的演唱给与辅助和衬托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们的节奏感和音乐风格,进而达到歌唱的最好状态,表述歌曲的思想内涵,更激发了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因此,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是实施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前提。

参考文献:

[1]黄可章.儿童声乐教学的三大要点[J].北方文学,2011,(06).

[2]陈琳.关于儿童声乐教育的两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2012,(04).

[3]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09).

[4]程景丽.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5]蒋青,丁颢.论声乐教育的初始年龄[J].红河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