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优化(合集7篇)

时间:2023-07-30 10:10:17
档案管理优化

档案管理优化第1篇

关键词: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优化;创新

档案的显著特点是真实性、权威性和依据性,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确保每个单位各项事务性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结合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其在档案管理上都还存在管理观念落后欠缺、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管工作不到位、相关人员素质及能力偏低以及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等问题。对此,通过仔细分析,查阅大量资料,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 与时俱进,致力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

推动档案管理在功能上由馆藏型向利用型转变。档案工作基本的要求是建好管好档案,保障档案安全。但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其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利用如何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档案管理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中“沙里淘金”、发现价值,把对单位有益的东西充分挖掘利用起来,使其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为推动单位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档案管理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提供文化资源服务,主动参与有关文化课题研究、文化项目建设、文化展览活动、文艺作品创作以及文化产品生产等.当好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曾经风靡一时的系列图书《老照片》、创下高收视率的电视剧《闯关东》等优秀文化产品,其创作过程中都参阅了大量馆藏资料,档案部门给予了有力支持,这些成功范例为档案工作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借鉴。

2 拓展思路,创新单位档案管理服务新格局

档案管理在服务上应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尤其要清晰地意识到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覆盖面会更宽、受众更广,体现出更强的社会性、全民性和公益性。一是档案利用不再局限于工作查考和学术研究,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为掌握信息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走进档案馆、登录互联网。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这也是当前档案工作区别于以往的重要内容。二是档案事业只有走出神秘象牙塔,联系于社会、根植于大众、服务于现实,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改变目前档案资料“锁在深闺人不识”的状况,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通过规范有序地公开档案目录、卷宗,举办陈列展览等有效形式,使社会各界与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利用档案资源。三是要优化档案服务措施,方便人们查阅利用。这就要求做好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民生档案以及社会文化档案等工作,及时公开有关信息,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群众、便民利民。四是要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发展诸如信息导航服务、增值服务、推送服务等以用户为中心的档案服务新模式。

3 多措并举,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枯燥、繁琐,因此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负担重,且没有前途。特别是在一些公立机关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者晋升空间则不大,且晋升难度相对较高。因此很多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都多半为实习人员,或者临时聘用人员,在编制内的正式职工则相对较少。正因如此,当前大多数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都存在学历低、工作经验少、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所以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还需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

基于此,一是机关单位要重视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其加强继续教育,定期对其展开培训,并且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结合管理人员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可行度高的培训计划。二是结合员工结构情况,为档案管理人员创设继续教育条件,不仅要重视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更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三是引入具有信息化技术知识背景的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政策待遇、生活待遇,优化档案工作环境,用相对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四是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其新形象就是知识领域工作者的高修养、高情操以及档案服务部门应有的气质与风范。理想当中的形象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档案工作者就应该不断的陶冶情操,通过博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来赢得社会公众的敬重,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好档案的利用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五是为满足档案发展的需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学习新的技能,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从具体的管理、服务和制度等多个方面去努力,以期适应档案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

4 崇尚科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

以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多为纸制档案,在管理上也通常都是采用手动管理,不仅需要占据大量空间位置,档案还极易受潮、损坏,不利于的保存和二次利用,使得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始终难以提升,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一是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借助先进科技方法建立电子档案,利用视频、文字、条码及射频技术对机关单位档案进行备份。二是创新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技术优点是方便、辩解,不仅能够借助服务器直接进行档案收集、归类、储存,且档案不易受环境影响,更利于档案的保存。三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还有利于档案的二次利用,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优质服务。四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进行档案建档、识别、输入、输出、存储及档案总结分析等,让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繁琐档案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从而腾出更多时间为单位、甚至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落在实处。

5 结语

简言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单位领导,尤其是单位具体分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档案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档案管理人员树立工作信心,摆正位置,全身心做好岗位工作,同时要有的放矢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档案工作者适时对档案管理的方法进行优化更新,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促使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进而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苓.浅谈如何做好机关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6,(02):94.

档案管理优化第2篇

 

公司领导:

现有档案管理工作已远超公司现有人员及档案室存储空间的负荷。为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缓解档案管理压力,配合公司2008年业务目标,风险控制部对公司现有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一、纸质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公司的业务档案仍是以纸质为主。截至2018年01月05日,公司在保项目 笔,按照目前的档案管理要求,也就意味着已有 笔项目的纸质档案需逐笔进行归档。

(一)人员问题。区域办事处人员尚未完全到位,风险控制部档案管理人员目前仅有一人,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超现有人员负荷。前期卢氏金融扶贫等资料尚未归档到位,小额绿色通道业务、粮食收购贷业务等也未能完全归档到位。由于缺乏专业档案管理设备、系统及人员,未来即便相应档案全部归档到位,后续查阅单笔项目的纸质档案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二)存储空间问题。

(三)未来业务量压力

二、电子档案进展情况

2017年10月1日,公司担保业务系统正式启用,所有业务基本实现了线上处理。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的现实条件尚不具备,主要受限于四个方面:

(一)担保业务系统电子印章尚未启用,审批流程类的资料仍需从系统打印纸质资料、加盖印章,并保留纸质档案;

(二)担保业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尚未开发,无法实现审批流程类电子文档的归档、查阅等功能;

三、业务档案管理优化建议

(一)尽快在业务系统中开发档案管理模块,实现电子文档的归档、查阅等功能。目前,担保业务系统中缺乏档案管理模块,导致审批流程类资料(如提请放款通知书)仅存储在服务器中,无法在系统中查阅,仅当前任务处理人员可见,一旦任务处理完毕,经办人员无法查阅已出具文件;

(二)配备专业的存储设备,提升担保业务系统运行效率,确保电子文档的存储空间,进行灾难备份,确保电子文档的存储安全。依照目前的业务发展速度,担保业务系统很快就将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担保业务系统不时也会出现卡顿情况,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适时逐步启用担保业务系统的电子印章。1.优先启用审批流程类资料(如提请放款通知书)的电子印章,并授权审批流程类的资料均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在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减轻审批类纸质档案的存储压力;2.为各区域办事处配备专业扫描设备,提升电子档案的成像质量,减轻相关人员的扫描和审查压力;3.梳理客户核保类合同签署环节的流程,逐步启用客户核保类合同的电子印章,实现客户核保类合同以电子档案存储为主,纸质档案存储为辅,以解决区域办事处人员与省公司的距离问题,并减轻合同类纸质档案的存储压力;

(四)适当调整业务档案管理方式,梳理完善担保业务系统相关流程。1.小额批量类业务,合作机构之间正式往来函件(含推荐确认表、待核保贷款客户表、待核保借款客户确认函、已放款客户明细表、解除担保责任通知书、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代偿证明等)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借款人基础资料(如身份证、营业执照、审批单页、缴费凭证、借款合同、放款凭证、保险单、贷后检查报告)、公司审批流程类资料均以电子档案形式存储于系统各个审批、收费、放款、保后等流程中,方便随时调阅;2.独立调查审批类业务,基础资料中除了必要证件,其他基础资料均已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审批类资料均以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客户核保类合同逐步以电子档案方式存储,合作机构类合同及往来函件等均以纸质档案方式存储。

档案管理优化第3篇

摘 要:科技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十分深远,这种影响主要以三大出发点展开,其一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结构层面的掌握程度,其二档案管理人员对立档工作的重视程度,其三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重点探讨了知识结构对档案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基本管理对策,简要介绍了档案管理结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关键词:档案管理;优化方式;提升管理质量

档案管理的初步概念是拓展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和知识结构领域,其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现阶段档案中包含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和个人资料,其管理模式主要建立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其管理对象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逐步改变,当下系统性的掌握管理知识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档案管理要求。

1 认清蜕化,准确把握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对象发生蜕化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档案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尤其是对档案管理对象出现的转变尤为明显。其变化形式主要是由于档案介质变化之快,已逐步突破文件印刷的传统格局,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档案形式的变更。档案介质众多其中主要有磁带、胶片及电介质档案。现阶段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全新形式的档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记录方式相较传统档案更为详细、高效,且资源信息的搜索范围也更为广阔,采集内容也更为全面。其中的档案信息门类齐全,我国著名杂志编辑家比尔曼曾经f过:“当下的档案管理形式仅是一时之需,在未来其形式将会延伸至多样化,且以虚拟档案为中心,虚拟档案会随着时间逐步替代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

1.2 管理目标发生蜕化

管理目标的蜕化主要体现在管理范围的变更,现阶段虚拟档案的管理目标搜索目标广,应用范围大,其管理形式刚好符合我国当下的发展需求。而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则是注重对档案信息的内容搜集,其缺陷主要是索引引擎应用范围较小,且不符合现阶段发展趋势。档案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性价值,这份价值在市场价值中逐步体现。彼时,档案的审批进程琐碎不堪,并且针对材料的记录手段也非常欠缺,自立档起便造成材料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情绪上的畏难,令工作人员逐渐产生拖延和逃避心理,且逐渐疏忽档案资料之重要。

1.3 管理类别发生蜕化

经济的飞速进展导致档案类别增多,其管理措施也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规范,其审查程序也逐渐标准化。其目标形式出现的转变致使人们重新审视起档案的地位,档案也从新回归其原本面貌。其蜕化主要体现在员档案管理者从原本保管档案人员的身份逐渐转变为服务员,针对这一转变,其原有工作规划也发生了变动,全新的规划要求档案业务的从业人员要在全新的管理环境下树建树新的服务概念,这项概念要求工作人员深入档案材料的探究、调查。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以及导向,且遵从“服务至上”理念开展工作内容。

1.4 管理实践发生蜕化

现阶段人们逐渐加深依法办事的基本概念,这项概念令人们重新审视档案的重要性。我国法治程序主要依靠审批的性质实施行政纲领,并且依据规范化管理模式展开对信息资料盘查与获取的操作,其核心操作项主要基于服务类别的信息和资料。国际交流日带动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其交流核心在于对“知产权维系”下档案管理的重视,其目的在于规范现阶段的管理秩序。由此可见,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法律常识不仅有助于日常工作,同时更可充分提升自身权法意识。加深探究权法可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产权素质,管理人员应在保密规定的约束下,依法为公众提供服务。

2 理论先行,合理构建管档人员业务能力标准体系

2.1 业务素质要系统

做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系统学习档案管理的基础理沦和专业知识,掌握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技能,熟悉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范围及职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统筹管理能力,同时为做好档案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还应有广博的科学和文史知识。

2.2 法律意识要确立

档案管理是一项法规性很强的工作,《档案法》对档案管理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档案查询、使用的范围、方式,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也做出界定。相关人员要增强档案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档是否具有牢固依法管档的意识,应该成为考评管档人员能力素质的标准之一。

2.3 服务水平要跟上

管理人员应根据公众的意见逐步改善自身的管理基准,这项基准主要建立在工人人员的服务形式,惟有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建立全新的特色服务模式,才能提升档案部的整体服务水准,也仅有服务概念逐渐赋予现代化要求,才能充分提升档案的服务水平,致使档案部得以延续发展。传统服务模式缺乏主动性的特征,只有改进此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服务标准。

3 学用结合,切实做到管理队伍缘合素质的提高

3.1 继续教育是提高的根本途径

做好现有人员继续教育,通过专业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培训等方法,是提高整体能力素质最根本的途径学历教育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系统,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水平。岗位技能培训侧重于岗位所需理沦和技能训练,为理沦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提供了可能。资格认证培训,另一方面学到相关的业务知识。

3.2 引进高素质人才是提高的有效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的时代,在这个学习的时代里终身教育成为永恒的主题。根据需要培养人才和让人才在实践中成长,是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随意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也符合我国现有的人才发展战略。

4 结论

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正视档案管理层次的划分,此结构正确的排序方式应依次展开排列模式,其层次划分反映出当下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导向。结构分层划分代表了档案管理者的全新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可引领档案管理工作在未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几乎在各行各业之中都能看到档案管理者的身影,这意味着我国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赋予规范化。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优化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优化管理;浅析

一、当前国内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1.建立网站将成为档案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的捷径

目前国内档案部门普遍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的情况,要尽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档案网站便是最佳途径。因为网站建设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完成。在档案网站建设方面(包括内联网网站和外联网网站),国内已有成熟产品,功能覆盖档案信息的整个生存周期,包括档案信息采集、分类导航和查询等,这些产品可以确保在短期内迅速搭建档案馆网上的应用系统并完成二次开发。而且可以将档案部门已经建立起来的档案自动保系统与网站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将现有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自动到网站,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联结既可以保留原档案部门自动化系统的所有业务管理功能,还能通过网站升展各种利用服务。

2.“混合型”档案馆将长久存在

电子计算机、Intemet、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档案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档案馆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即以纸质档案为主导介质收藏和服务为己任的传统档案馆时代尚未走向终结,而数字档案馆时代还未真正到来的转型时期。所以,当前档案馆应以“混合型”档案馆的形态存在。馆藏资源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档案管理工

作复杂化将是“混合型”档案馆的特点。另一方面,尽管业内人士大声疾呼档案上网,加强档案馆网络建设,但限于总体规划、思想认识、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档案馆间的网络建设还未全面展开,没有形成上下贯通、网网互联的网络体系。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混合型档案馆”将长久存在,这样既能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又能用纸质档案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与凭证性及作为档案的永久备份。

3.数字档案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传统档案馆来说,数字档案馆有明显的优势。数字档案馆其馆藏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信息存储和保管将更容易;其服务方式实现网络化,档案用户访问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其信息内容将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文本信息,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休信息。数字档案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档案的形成越来越多,目前在管理上依然是按照纸质档案的管理办法进行的。虽然,国家档案局等部门已经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可是,由于技术、设施方面原因,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子文件的科学收集及管理,一些已归档的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同时移交相应的支持软件、硬件,有些已无法识别及应用。利用计算机作服务器,缺少对数据的系统整理及备份功能,容错性差。随着服务器中数据的不断增大,用户的不断增多,信息传输量大大增加,服务器的容量、稳定性及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严重威胁。

网络联接采用50欧的同轴细电缆,它是一种比较老的目前已被淘汰的网络联接线,在与T形头连接时比较麻烦,特别是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内外导体相连短路等错误,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同时,50欧的同轴电缆,仅用于数字传输,传输率太低,抗干扰能力和地理范围都较小。

网络结构为总线拓朴,这种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传输介质上。为所有的节点共享一条公用的传输链路,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信号,传输率低。使用这种连接方式,如果一个终端出现问题,所有网上的工作站都无法上网工作,在查找问题时,需对每一个站点进行测试,故障隔离和故障诊断都很困难。

三、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

1.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当前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扎实有效地推行专业继续教育。

2.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界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理念。

3.档案的现代化要与企业的信息化同步企业档案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把电子文件妥善保管起来

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有档案部门不了解、不懂的东西,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CAD/CAM系统等。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要边干边学,在管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使档案现代化与企业信息化有机结合,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优化第5篇

以《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围绕学校“团结一致谋改革、凝心聚力求质量”的工作重点,强化率先、竞争、责任、效率、质量意识,运用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力求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任务:

以《档案法》颁布为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档案意识,强化行政执法的力度,提高全员执法的自觉性,推动学校档案工作向高标准持续发展。

1.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档案管理网络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参照苏州市档案局学习、宣传、贯彻《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活动实施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学习和落实。

2.在认真学习、贯彻《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政治学习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宣传、学习,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做档案知识测试卷,提高法制意识和档案意识。

3.按照《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收集好各处、室、组等部门所形成的文件、材料,按分类方案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并在今年8月底,完成年度各种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写好立卷说明及签定报告。

4.做好档案台帐,对各项内容认真填写,为迎接一年一度的档案法规性检查作好准备。

5.及时收取、处理各类文档资料,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6.配合学校做好各类评估、评审、考核工作。

7.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及时做好资料的汇编、索引的延续工作,为学校扩大社会效益。

三、工作安排:

第一季度:

1.制订学校年工作计划

2.收集本校年各科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3.做好本校新年度的文书处理工作

第二季度:

1.整理本校年文件资料,按《常熟市教育系统学校归档办法》规定做好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合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立卷任务

2.参加教育系统开展的档案法制宣传周活动

3.检查本校档案保管情况,如有不到位之处,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处理

第三季度:

1.做好本校档案编制专题汇编及索引的延续工作

2.做好局档案室、协作组来校年度检查的准备工作

3.做好年度安全检查工作,迎接局档案室对本校档案安全情况的考核

第四季度:

1.收集本校各室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档案管理优化第6篇

1.建立网站将成为档案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的捷径

目前国内档案部门普遍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的情况,要尽快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档案网站便是最佳途径。因为网站建设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难度,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完成。在档案网站建设方面(包括内联网网站和外联网网站),国内已有成熟产品,功能覆盖档案信息的整个生存周期,包括档案信息采集、分类导航和查询等,这些产品可以确保在短期内迅速搭建档案馆网上的应用系统并完成二次开发。而且可以将档案部门已经建立起来的档案自动保系统与网站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将现有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自动到网站,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联结既可以保留原档案部门自动化系统的所有业务管理功能,还能通过网站升展各种利用服务。

2.“混合型”档案馆将长久存在

电子计算机、Intemet、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档案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档案馆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即以纸质档案为主导介质收藏和服务为己任的传统档案馆时代尚未走向终结,而数字档案馆时代还未真正到来的转型时期。所以,当前档案馆应以“混合型”档案馆的形态存在。馆藏资源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档案管理工

作复杂化将是“混合型”档案馆的特点。另一方面,尽管业内人士大声疾呼档案上网,加强档案馆网络建设,但限于总体规划、思想认识、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档案馆间的网络建设还未全面展开,没有形成上下贯通、网网互联的网络体系。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混合型档案馆”将长久存在,这样既能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又能用纸质档案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与凭证性及作为档案的永久备份。

3.数字档案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传统档案馆来说,数字档案馆有明显的优势。数字档案馆其馆藏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信息存储和保管将更容易;其服务方式实现网络化,档案用户访问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其信息内容将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文本信息,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休信息。数字档案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档案的形成越来越多,目前在管理上依然是按照纸质档案的管理办法进行的。虽然,国家档案局等部门已经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可是,由于技术、设施方面原因,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电子文件的科学收集及管理,一些已归档的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同时移交相应的支持软件、硬件,有些已无法识别及应用。利用计算机作服务器,缺少对数据的系统整理及备份功能,容错性差。随着服务器中数据的不断增大,用户的不断增多,信息传输量大大增加,服务器的容量、稳定性及数据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严重威胁。

网络联接采用50欧的同轴细电缆,它是一种比较老的目前已被淘汰的网络联接线,在与T形头连接时比较麻烦,特别是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内外导体相连短路等错误,影响网络正常运行。同时,50欧的同轴电缆,仅用于数字传输,传输率太低,抗干扰能力和地理范围都较小。

网络结构为总线拓朴,这种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传输介质上。为所有的节点共享一条公用的传输链路,所以,一次只能由一个设备传输信号,传输率低。使用这种连接方式,如果一个终端出现问题,所有网上的工作站都无法上网工作,在查找问题时,需对每一个站点进行测试,故障隔离和故障诊断都很困难。

三、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

1.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当前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扎实有效地推行专业继续教育。

2.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界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理念。

档案管理优化第7篇

区县级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保存本地区综合信息的基地和利用的中心,其馆藏质量的高低是档案馆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被档案界的同仁们所承认。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并不尽如人意,致使很多档案馆的利用工作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笔者在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工作多年,本文拟就馆藏现状及优化馆藏的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从现有馆藏看其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区县级综合档案馆所保存的是本地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的档案。然而由于诸如建制时间较短及区县档案局馆多由区县委、政府档案科室发展而成等原因,使很多档案馆的现有馆藏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馆藏的结构存在着很多不合理性。这些不合理性表现为:

一门类单一。目前馆藏档案普遍存在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笔者所在档案馆现有馆藏10万卷,文书档案占总数的6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18个区县档案馆的馆藏约110万卷,其中文书档案所占比重亦在65%以上。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从这个概念理解,档案除党政档案,即文书档案外,还应包括反映各机构、各部门主要业务职能活动的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文书档案收集得齐全完整,固然重要,但再齐全完整的文书档案所反映的历史面貌仍带有片面性。

二载体单一。走进各区县档案馆库房,我们会看到一柜柜、一架架码放整齐的纸质档案,而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载体的档案却寥寥无几。据笔者了解,纸质档案与非纸质档案在馆藏中的数量比是500∶1到100∶1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拥有10万卷纸质档案的档案馆,其馆藏非纸质档案只有200至1000个保管单位。

三内容单一。在以纸质的文书档案是馆藏档案主体的前提下,其内容的单一在所难免。翻开文书档案的案卷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档案的内容是:党政会议记录、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综合报表、工作简报、调查报告、请示批复、干部的任免、职工的奖惩以及政策法规文件等,从这些材料中我们虽然也能了解一个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但对其中的某一项业务的具体开展与发展变化,则只能了解梗概,因为更深入、更详细的记录只能从这项工作开展时所形成的科技档案或专门档案中找到。

四玉石混杂。由于档案干部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致使各单位形成的档案存在着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归纳起来有:1重份文件归档立卷问题:笔者曾在某档案馆的一个全宗内发现同一份请示,分别装订在三个案卷里;对同一个人的处分材料及调查材料,一模一样的卷多达6个。2保管期限划定过长问题:如某一次“运动”中,小组讨论会记录,被定为永久,翻开该卷一看,洋洋二、三百页,没有一点定性材料,这样的案卷被存为永久,就意味着要世世代代永远保存下去。3重复进馆问题:包括A干部任免文件,区县委组织部存一份,被任免的干部所在单位也存一份,且都是永久保存。B各单位党组织情况和干部年报,各单位的存为永久,上报到区县委组织部或人事局的被存为长期,十年后同时进馆。C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发的需要遵照执行的文件,这类文件按规定应存为长期,本地区的几个单位同属一个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十年后,档案馆就不可避免地要收进同一份文件若干件。

上述问题很多馆都存在,使馆藏质量大打折扣。

五信息陈旧。根据《档案馆通则》第七条中“省辖市州、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10年左右的档案”的规定,各区县档案馆所存档案应为10年前形成的,即馆藏信息揭示的是10年前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这些信息作为历史记录,对今后了解和研究社会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世人瞩目。试想,馆藏中的那些反映计划经济的历史记录,对今天的资产重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向股份制迈进能有多少帮助可以说档案信息陈旧是档案馆门可罗雀的症结所在。

面对上述种种不合理性,面对当今竞争社会对档案馆提出的挑战,我们认为区县级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必须调整,它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的对策

优化馆藏势在必行。翻开近几年的档案专业刊物,其中讨论怎样优化馆藏的文章不少,作者们对此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对解决馆藏优化的对策提几点看法。

对策之一:走“特色”之路。地方综合档案馆因其“综合性”,馆藏内容难免“大同小异”。寻求本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档案馆的工作者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所谓“特色”,应有二层含义。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区都会有其独到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到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全,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应该指出的是,一个地区的“独到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馆藏特色。这个概念相对“地方特色”而言。地方特色指的是馆藏档案能反映本地区的某一独到之处的特色,而馆藏特色是说,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出了馆藏特色,反之亦然。应该说走特色之路已是一条优化馆藏的成功经验。

对策之二: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这项工作目前在很多馆尚未开展,是档案馆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做鉴定工作,馆藏量较小的馆应集中人力和时间,打一场歼灭战,经过鉴定,使馆藏案卷个个“货真价实”。馆藏量过大的馆则可分批进行,最好的办法是与开放档案的审查,或计算机录入的前处理工作同步进行,即在审查到期档案是否符合向社会开放条件的同时,做案卷价值的鉴定,在对案卷做分类标引或主题词标引的同时,分析其价值的有无及高低。对应剔除的案卷经手人签署了剔除意见后要有主管业务的局馆领导把关,对确应销毁的案卷分全宗按时间顺序造册登记并报请档案形成的单位批准予以销毁。这样做既提高了馆藏质量,也避免了具体业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交叉和重复。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前两项在实际操作时,负责接收的工作人员只要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就能办到,而避免重复进馆则涉及到一系列有关业务的法规性文件的改动,完全杜绝还有一定难度。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现有馆藏资源的开发途径有三:1做好开放工作。除馆内年满三十年的档案要按期向社会开放外,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可将“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随时向社会开放。2做好编研工作。通过编研工作把散落在不同全宗,不同案卷的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编写成系统的参考资料。这种参考资料是馆藏中某类信息的集合,它所产生的利用价值和效益是哪一条单个的信息都无法比拟的,它使那些因先天不足如:立卷不科学,收集不齐全等后天又难以弥补的案卷质量得到“升华”。3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编制的检索工具,从不同角度揭示着馆藏信息资源,建立起一整套馆藏档案检索体系,有助于馆藏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总之,走所谓“精品”之路,就是要在提高案卷质量和开发信息资源上做文章。

对策之三:拓宽馆藏信息领域。我们必须清楚,区县级综合档案馆的档案来源主要是区县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其现实效用和历史价值远比不上中央、省级档案馆的高,社会的需要范围也小得多,这种因档案形成者的社会地位、重要程度、行政级别而造成的馆藏信息资源缺乏是档案工作者们无法改变的。拓宽馆藏信息领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极好对策。首先,根据《档案馆通则》中对区县级档案馆接收时限在“10年左右”的规定,可以考虑对一些重点部门或机关的接收时间适当提前,其提前的“度”掌握在3-5年为宜。其次,应建立本馆的目录中心,将各立档单位室藏中未进馆的永久和长期保管期限的各门类档案包括未到进馆时间的和不在进馆范围的的目录集中起来。这样做可以通过档案馆的“中介”作用,使一些室藏档案提前产生社会效益。第三,收集与馆藏档案有关的各种资料,使之成为档案信息不可或缺的一种补充。这类资料包括:本馆根据馆藏编写的各种文件汇集和档案参考资料,其他部门或单位编写的与本地区有关的地方志、专业志、年鉴、统计数字汇集以及口碑性、传说性的文章、书籍。最后,在做好前三种的基础上,应该考虑走档案、情报一体化的道路。这在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已有成功的例子,日本的一些公文书馆中也有类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