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民经济增长(合集7篇)

时间:2023-07-23 09:16:47
国民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增长第1篇

一.引言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往往在原理上说不通。例如,把政府开支当作经济系统外部的所谓外生变量,这怎么行呢。政府开支受制于税收,而税收多了,利润、工资就会减少,否则钱从那里来?又说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是个外生变量,对国民经济能够起到调控作用。我不否认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对国民经济能够起到调控作用,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控作用呢?或者说货币发行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货币发行量增加一倍,国民经济将会怎么样?我认为数据一定令人兴奋:收入翻一番,GDP翻一番,当然,物价也都翻一番。有人根据1998年由国家统计局编写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过,从1952年-1997年,我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8.5%(张金水,1999,第92-95页)。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才9.1%,真是小数见大数。货币调控国民经济的“威力”可见一斑。本文不打算多谈旁人的调控方法,本文依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简单介绍一种国民经济的调控方案。

二.国民经济调控原理

笔者曾经在网文[3]中,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原理,将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Y一步步分解为固定资产折旧,消费C,追加投资I和政府开支G(不考虑进出口):

再假定固定资产折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f,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b,0<f<1,0<b<1,即有下列式子:

这样,由式(1)可以得到关于投资的方程式:

I=(1-f-b)Y-G(3)

国民生产总值Y中有一部分是税收和规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τ,税费额就是τY;国家对式(3)中的投资额可能也要征收投资调节税,设这项税率为q,0≤q<1,税费额就是qI。这样,总的税收T由下式表示:

T=τY+qI(4)

假定政府开支G跟踪总税收T,按照总税收T与政府开支G的差额进行调控,调节关系式为:

假定政府开支G跟踪总税收T,按照总税收T与政府开支G的差额进行调控,调节关系式为:

式中β>0,税收多于政府开支时可以增加政府开支。另外,投资额I扣掉调节税以后的实际追加投资额为(1-q)I。所以,设资本存量为K,则实际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由下式表示:表示:

设资本量为K时,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Y,资本产出率为u,则有下式:

Y=uK(7)

资本产出率u的意义是:投资1亿元,每年的产出为u亿元。现在归纳一下经济系统的运动方程:

给定初始条件,就可以求解上列方程。经济系统的结构图,见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经济系统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下,是个封闭系统,不存在什么外生变量。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系统。我们地球就是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它并没有得到外星人的资助,经济成果不是也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吗!

三.经济系统的求解

对上述经济系统的运动方程进行整理可得:

初始条件是:t=0,资本存量为K(0),政府开支为G(0)。对上式稍加运算,改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下面为了有个具体的结果,代入数值:f=0.25,b=0.25,τ=0.25,u=0.25,q=0.1,β=0.1。系数矩阵A如下:

对上式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s为变换变量,则有:

对上式求反变换可以得到K(t)、G(t)。如果再假定:

G(0)=0.25Y(0)=0.25uK(0)=0.25×0.25K(0)=0.0625K(0)

则可以得到(下面直接给出结果):

K(t)=K(0){0.8666exp(0.07626t)+0.1334exp(-0.07376t)}

Y(t)=Y(0){0.8666exp(0.07626t)+0.1334exp(-0.07376t)}

由以上数据可知,年经济增长率为7.6%。

四.经济增长率的讨论

在通常情况下,由矩阵A的特征值,可以近似得到关于年经济增长率r的公式:

将前面的数据代入得:r≈0.075=7.5%,与上面的结果差不多。由式(16)可知,提高资本产出率、降低税率、减少浪费、提高调控效率都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由图1可以看出,这里对投资采取了适当课税的调控策略,既可以抑止过度投资,又起到扶持投资不足的平衡效果。调控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政府开支对税收收入的跟踪状态。

五.结束语

有些学者,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建模思想,所建立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型,与“真实经济过程”相比较,“方程中所有的常系数几乎是不存在的,甚至这些系数很难找出可观测量,因为有可能这些关系本身在统计上是不成立的。”(郑辉,2001,第89页)而本文所列经济模型中采用的经济量、经济参数,都是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参数,如垫付资本、周转率、折旧、工资、利润、投资、税收、GNP、税率,等等,由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变量和参数的数值,调控将来的经济变量的数值,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建立某种目标函数,也可以探讨最佳路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动不动就是“均衡值”,“均衡值”等于多少?说得再头头是道,就是缺乏可操作性。经济系统不是什么稳定平衡系统;如果经济系统是个稳定平衡系统的话,我们只能一直呆在原始社会。

有文献借托外宾的话说:托宾(JamesTobin)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论文如果没有运用‘微观基础’的方法,就根本不能在任何主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任何研究报告如果被怀疑违背了‘微观基础’的戒律,就逃脱不了同行的批评;一个新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如果不能表明博士论文中假设的关系式是用‘微观基础’方法推导出来的,他就很难在学术圈子里找到理想的工作。”(郑辉,2001,第70页)我的这篇文章,既没有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又不讲“均衡”,也不是“非均衡”,完全依据西方民间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却也讨论了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这当然难逃“根本不能在任何主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可悲下场。

参考文献

[1]郑辉,2001,《资本控制与短期宏观经济动态稳定》,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增长第2篇

关键词:幸福感;经济增长;收入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关于国民幸福指数(GNH)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在西方伦理学、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相对来说,我国在这领域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有以刑占军(2002)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就主观幸福感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而在2006年全国首个“和谐社会”的官方调查指数中,得出北京郊区市民幸福感超过城区,收入与幸福不成正比的调查结果。这不禁引起人们的疑虑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国外文献的回顾,就主观幸福感与经济增长即收入的关系进行了一个研究,希望能为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提供一些参考。

一、对幸福指数与收入关系研究的文献回顾

自从Easterlin于1974年对美国跨时期的收入变化与主观幸福感变化之间关系论述的文章发表以来,主观幸福感逐渐吸引了大量的经济学家的关注。对主观幸福感与收入的关系,主要是两者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传统以GDP为核心的统计,建立在效用最大化假设的基础上,认为有钱就快乐,增长就幸福,收入与效用最大化或者满意度最大化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没有太大分歧(Easterlin 2001;Frey&Benz 2002),这跟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相一致的。

但是,近年来出现了以Diene为代表的另一观点:幸福与财富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尽管有许多理由相信,高收入能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快乐程度,而且人们也都为追求高收入而不遗余力地工作,但是,很多研究表明,财富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令人非常惊讶的弱(Haring,Stock,&Okun,1984)。卡尼曼、黄有光、奚恺元等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一致表明,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和货币的增长与幸福和快乐的关系就渐行渐远了,人们的快乐和幸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事物的体验,而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单单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幸福。最令人信服的一项研究就是Headey、Muffels和Wooden(2004)对澳大利亚的研究,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与收入之间存在相当弱的相关关系。虽然它们之间存在正的关系,但是很小。一旦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年收入达到15,000美元的时候(Inglehart和Klingemann 2000;Helliwell 2003),幸福感反倒还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递减。以美国为例,实际GDP增长了3倍的时候,国民满意度或者说是国民幸福感却没有变化(Diener和Seligman 2004)。在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时,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Blanchflower 和Oswald 2000)。

在我国,还有以刑占军、罗楚亮为代表的学者关注主观幸福感的问题。刑占军(2002)对观幸福感有个实证探索,认为主观幸福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罗楚亮(2006)则认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城镇居民,主要是由于预期的满足程度、收入变化预期、对生活状态改善的评价等差异所引起的,而城镇失业与就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则主要是由收入效应导致的。

二、幸福感与收入一个简单函数关系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得出: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系,既可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可能有弱的正相关关系,甚至还有出现负相关关系的。本文以2006年北京的一个调查结果为例建立一个简单的曲线图。

2006年7月北京市统计局开展了以“国民主观幸福感”为主题的民意调查,样本为7,118位18~70岁的市民,包括外地来京者。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不足4,000元时,幸福感随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达到4,000元后,幸福感呈波状上升,5,000~7,000元中等收入组幸福感最强;7,000元后出现下降,1.5万元~2万元组幸福感更不确定,其平均幸福感分值与1,000~1,499元收入组相同。可见,高收入家庭不一定幸福。(图1)

在图1中,横轴代表人均月收入,越靠近箭头方向收入越高;纵轴代表幸福指数,越靠近箭头表示幸福感越强,幸福指数越大。收入与幸福指数之间关系的曲线呈倒U形状。

当月收入低于4,000元时,人们为解决温饱而不断劳动,每增加一分收入效用也相应提高,所以人们的幸福感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超过4,000元以后,人们生活有所改善,幸福感提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已习惯那种温饱生活,因而人们又开始追求另一种更高水平的生活,所以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还是会呈波状的增加;当收入达到5,000~7,000元时,人们生活小康,幸福感最强,幸福指数也最高;但是,当收入达到10,000~15,000元时,幸福指数只能与收入在1,000~1,400之间的水平媲美。

按照Duesenberry(1949)、Easterlin(2001)的解释是: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竞争与相互攀比。这与经济学模型所假设的收入的增加会绝对地增加人们的满意度是完全相悖的,因为在经济学里,我们都被假定是独立的个人,大家都不与别人的生活相比较。但是实际上,我们是具有高度社会性质的动物,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与看法,会被他们的观点所困扰。不停地攀比社会地位与社会成就,为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不断努力。所以,就幸福感角度来说,收入高不一定就感到幸福。他们这种竞争、这种攀比是一种零和游戏,不是你好就是我好,即个人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外部不经济。

三、启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政策性的启示,但就我国的实际来说,2005年中国人均GDP仅1,703美元,大概是14,000元,月收入就是1,200元,处于图1中的前面阶段。所以,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经济,提高人们收入水平,同时也就是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根据北京的调查表明,我国的收入差距较大,但是幸福感并没有因为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反,月收入超过10,000元的幸福感降至月收入为1,000多元时的水平。所以,这里有帕累托改进空间。政府通过向高收入群体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来补贴给收入群体,即重新分配收入,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可以增加社会总福利和幸福。

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幸福指数与收入呈弱相关、甚至负相关的阶段,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在不久的将来,按我们的“十一五”规划,在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那时候的国民幸福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就会像现在出现在发达国家的关系一样。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追求GDP的同时,也要追求国民的幸福指数。Layard(2005)的研究表明,除了足够的收入外,影响人们幸福指数的还有六大因素:健康的身体、满意与有保障的工作、安全和美好的私人生活、安全的社区、自由以及道德观。因而,政策制定者应该强烈地认识到,人们喜欢稳定,稳定使人们感觉安全与幸福。人们不喜欢变来变去,不喜欢工作与生活环境换来换去。

最后,希望我国政府能未雨绸缪,从发达国家的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国民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多去关心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医疗保险之类的公共服务。Layard(2005)认为,政府要更多地关心国民的闲暇时间、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那些不显眼的低调消费(这种低调消费是相比那些纯粹为跟人攀比摆阔的那种消费)。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管幸福感差异.经济学(季刊),2006.4.

[2]刑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理论学刊,2002.9.

国民经济增长第3篇

关键词:国民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劳动力就业;国家信息化综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共同协调促进作用导致的结果,那么,究竟各种经济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生产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才会有显著增长。而生产要素是生产力的最主要方面的体现,一般认为生产要素是由资本、劳动力及技术构成的。因此,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就表示着经济的产出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随之逐步改进,可见,技术水平也逐渐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要素稀缺及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情况下, 经济增长是受要素投入量及其均衡、协调关系制约的,显然各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许多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时,都不可避免地研究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种背景,许多学者分别从各类经济要素的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探索,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献。

张军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过去的10 年, 增长率似乎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而且要继续维持第一个转轨10 年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困难[1]。周海春在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时, 提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问题[2]。认为经济潜在增长率归根结蒂决定于三类因素:一是资本投入的增长; 二是劳动投入的增长;三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资本与劳动力利用效率的提高。梁昭在研究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时认为: 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 即制度、结构和供给因素[3] 。总而言之,这些学者,都是将研究集中在经济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并且一致认为,经济要素的投入量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试图通过计量方法给中国经济增长以解释, 并对各要素的贡献率的大小进行分析。但我们注意到, 在分析结果中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中国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不明显。因此,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中国的转轨特征[ J] . 经济研究, 2002, ( 6) : 3- 13

[2] 周海春. 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J] . 管理世界, 1999, ( 3) : 24- 28.

[3] 梁昭.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J] . 世界经济, 2000, ( 1) : 50- 56.

[4] 邢志强, 赵秀恒. 信息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量化分析[ J]. 运筹与管理, 2002, ( 10): 95- 99.

国民经济增长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现状;重要;策略

1引言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经济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拉动我国的消费与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上升速度快,虽然说国家对房地产的管理十分重视,对房价采取了适当的控制措施,但是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加快,城市发展规模扩大,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依旧是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由此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在此背景下,探讨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的重要性十分的必要,有益于更好地发挥出房地产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2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发展十分活跃,有益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是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速度快,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房地产经济背后的价值链,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入,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动力。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有国家政策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良好发展。二是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就有利于发挥出协调带动的作用,从多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上,共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三是虽然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需要意识到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市场经济秩序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调控机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如果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与调控,就会使得房地产价格发展不受控制,房价不稳定,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信用贷款风险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与多个行业都息息相关,比如说金融行业、建设行业。从金融行业层面上来说,如果房地产市场发展不稳定,各项市场机制不够规范,就容易加大金融行业的信贷危机,也会影响到证券行业的发展形势。五是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出现了过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将目标转移到房地产行业,投资比重较大,房地产行业中涉及的资金数量巨大,容易出现投资过剩的局面,而投资比重大,容易引发的问题就是房地产领域发展出现过剩,容易演变为泡沫产业,不利于真正发挥出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作用。

3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1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作用分析

所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指的在房地产行业中,所有的开发法人单位在建筑物、配套设施以及土地费用等投资上的费用支出。从实际中来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大部分是采用调查法来进行有关的投资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我国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具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有的比重为17%。而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房地产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房地产生产指的是在房地产行业与其相关行业的生产活动。从当前来说,房地产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的开发与经营,二是房地产的物业管理,三是房地产的一些中介应用等等有关内容。当前,从我国现有的情况上来看,在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居民的自有房与租房之间的比重都有不同的变化,在计算房地产生产经济时,就需要重视居民自有住房的总产出与其实际的增长值等相关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来更好的分析房地产生产的作用。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产业结构,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发展息息相关,比如说建筑材料业、物流业、家电业等等。而在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下,这些行业的发展,又会极大地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为市场经济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活力。

3.3房地产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人将手中的资本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从我国当前居民的消费来看,在居民总体消费过程中,房地产消费占据着重大比重,并且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发展,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投入总额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在1978年的时候,城镇房屋的建设面积只有3,800万平方米,而到了2016年,我国的城镇建设面积高达36.3亿平方米,在短短几十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快。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房地产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从当前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来看,购房、租房、水电煤气以及住房的维修等支出在居民消费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其费用支出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房地产消费的结构,消费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消费这驾马车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4提升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策略

4.1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

当前,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房地产经济对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就需要强化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控制,善于借助宏观调控手段,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就需要完善自身的职能,在开展宏观调控的时候,应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各个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控当地的房地产价格,完善房地产市场中的秩序,从而来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避免出现泡沫经济的情况。而对于成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二者的房地产消费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的时候,就需要政府能够贯彻落实好自身的职能,考虑到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二者提供不一样的住房需求。并且,还要完善房地产的住房体系建设发展,来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行为,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2完善有关的金融政策

在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发展之间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从银行信贷来说,有很多人在买房的时候,就会寻求银行贷款的支撑,而银行信贷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就对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房地产经济的作用,需要有关的政府部门能够更加重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范银行的信贷政策,根据实际的市场经济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发挥出信贷的作用,减少信贷的风险。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还可以借助于转变融资的方式,拓宽融资的渠道,来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

4.3促进房地产经济的综合发展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是房地产价格的增长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调控,如果一味地重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发展中,任由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忽视地区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房地产价格的增长也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或者是带来泡沫产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为此,政府要协调好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平衡关系,制定综合的发展战略,从全局角度上把控好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促进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5结语

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为此有关的人员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各项秩序,协调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避免出现泡沫经济与通货膨胀等有关问题,从而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宪春,贾海,李皎等.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1).

[2]姜文波,李琳.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5(33).

[3]郗曼.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5(24).

国民经济增长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我国国民经济;关键性作用

当前,房地产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较为密切,可以拉动我国的内需,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有效的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房地产行业发展还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民众需求。本文探讨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的作用,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的相关措施。

1.房地产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用

1.1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总体的变化情况,通过房地产行业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来。因为,房地产行业敏感度较高并且与其他行业关联度较高。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效地拉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内需的扩大。第二,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吸纳其他相关行业的资金,由此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我国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第三,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决定着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因此,从上述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发挥着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作用。

1.2房地产行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房地产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成熟,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也在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冶金行业、电器行业、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明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风险。因为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大的变动就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并且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增长的现象,就会造成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控制,利用相关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防止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风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保障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经济相会之间有序,平稳的发展。

1.3房地产经济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就业

房地产经济的作用十分广泛。首先,房地产经济可以增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推动我国现在生产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我国公民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现在就业状况较差,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可以有效增加我国现在就业人口,促进我国现在民众充分就业,同时房地产经济也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房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现在我国就业难的状况。此外,由于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独特的作用,还带动许多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建筑工程和金融。因此,房地产行业可以进一步促进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中国社会居民的充分就业。

2.今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措施

2.1合理控制房价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经济导致现在房地产经济出现崩盘。但是,现在政府要通过利用现在政府的合理宏观的政策,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不会出现泡沫型增长,造成国民经济的负面增长。尤其中央政府政策调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化解风险。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管理。同时要建立合理评估制度,更好地规范房地产行业的行为,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好地发展。

2.2建立房地产动态监测系统

房地产行业的动态监测系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结合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做好预算。其次,还要考虑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制定相关的动态监测系统。最后,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的系统,要重点研究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土地交易的关键性的环节,防止出现钱权交易的行为。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房产交易的活动,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3其他相关政策

首先,我们必须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更好地发展。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保证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我国要调整房产结构,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廉租房,同时要提高经济适用房的比例,促进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结语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发展重要的作用,促进我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改善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生较大的波动的时候会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波动。我国要针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控制,对房价进行控制,对我国现在的房价市场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更好地促进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实现更好地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发展。

作者:白红力 单位:承德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增长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研究近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谓是越来越好,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甚至是经济发展状况更低一层的城市,都对地产经济陷入了狂热,国民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房地产上,因此衍生

出的其他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国家GDP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也对某些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本文具体讨论房地产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同时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业,电力行业,水利行业,房屋咨询服务等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出了一份力。同时,新行业的产生,又刺激了经济市场的发展,百姓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但在另一方面,自从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以后,由于这个行业的暴利性,使得许许多多的商人将资金都投入进去,而大量资本的注入又导致行业发展得更为迅猛,虽然在短时间内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对于某些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土地资源把握在房地产商人的手中,使得他们为了利益哄抬房价,老百姓买不起房,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大片住宅楼卖不出去,产生经济泡沫。但还是会有许多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政绩,将大片土地卖出,却并不关心工程后续发展,这些行为都会破坏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性,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我们可以从当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态势中看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当多的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发展。例如建筑业,无论是商品楼还是居民住宅,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大量的房地产工程会为设计院和设计师带来工作;房屋的建筑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大量的施工队为劳务市场的人力资源带来了工作,此外,建筑的供暖、供水、供电等等,都为相关的部门带来工作,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2.解决了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普通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情况不同,相比较来说,大城市的经济水平要高。目前我国有非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同时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到一线城市发展,这些新增加的人口为城市的住房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压力,无论是租房还是贷款买房,稳定的住处让在本地工作的人有休息安置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的工作。3.缓解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待业,这些待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具有不稳定性,长时间的无业可能会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的问题。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与相关企业都得到了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工作岗位逐渐增多,大量的待业人员找到工作,有了经济收入,社会变得稳定,经济也得到了长远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

1.房地产经济泡沫。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后,有许多其他行业的商人受到高额利润的吸引,纷纷将资金也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但是大量的建筑建设起来之后,由于房价太高或者是当地经济水平不够等等原因,许多的建筑空置,甚至有许多的工程烂尾,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行业仍然热度不减,仍然有非常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20世纪日本曾经就出现过与我国目前极为相似的经济状况,房价哄抬的极高最终导致资金断裂,国民经济崩溃,出现了“失去的二十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发展极为迅速的局面,但如果不能及时刹车,很可能会出现经济崩溃的状况。2.工业发展凋敝。当大笔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时,必定有其他的产业会受到消极影响,而我国当前的状况就是工业发展受到了阻滞。近几年经常会听到很多小型企业的老板说“生意不好做”,特别是小型化工企业,不断有倒闭破产的消息发生。国家的大型化工企业因为受到国家的扶持还勉强能够继续维持,但长此以往,经济沿着畸形的路线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国家带来极为不好的影响。3.经济市场紊乱偏向化的经济市场使得资金向房地产倾斜,许多其他的民生行业受到影响而破产关停,长此以往,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紊乱,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势必会阻滞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本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发展的好,会使经济市场更加活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让国民经济长足平稳发展。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足,带动了许多相关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这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但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火热,已经超出了它本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以为了维护整个经济市场的稳定,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措施,让房地产行业重回应有的轨道,让市场重回平衡状态,促进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任何一个行业,将重心放在房地产行业上是非常危险的,希望国家对待每一个行业都有扶持和控制的措施,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姜莹莹.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9):217.

[2]郗曼.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商,2015,(24):253.

国民经济增长第7篇

十六大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式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这将为进一步的金融改革与监管制度改革铺平道路,从而刺激民营部门的投资。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政策鼓励民营部门投资,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超过7.5%,尤其是保护私有产权、取消行业进入壁垒以及为民营部门提供外部融资渠道将是最为重要的改革措施。

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供应商的业绩增长更为强劲,虽然民营企业加入竞争可能短时间内会挤压企业利润率,但长期看会使得企业利润率得到提高。从上市公司情况看, 民营企业的表现差强人意,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所有股东的共同利益,但私人所有并不能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一、高质量、低姿态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广而言之, 民营企业涵盖了所有非国有和非集体所有的农村和城镇经济实体。城镇民营企业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资企业)以及私人股东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如果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 中国将难以取得近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 自1998年以来, 民营部门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以上,而国有经济的贡献率仅为7%到48%(表一)。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是出口和投资, 民营经济在这两个领域的表现同样十分显著。国家给予国内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以后,2002年1-11月民营企业出口增幅达64.6%。如果将同期外资企业的出口计算在内, 民营部门的出口额已占总出口的62%,而1995年这个比率仅为33%。

表一 民营部门孕育强大的增长潜力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中金公司研究部

民营企业还能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据统计, 自1998年以来民营部门每年吸收的就业人数达1,500万左右(表二)。不过,这个数字可能略大于实际情况,原因在于大量的乡镇企业转制重新注册为民营企业,从而在过去三年中集体经济的就业人数每年减少200万到300万左右,这部分随企业转制而进入民营部门的就业人口不能计入新增就业人数。剔除这300万以后, 民营企业每年创造的就业机会仍有约1,200万个,我们认为,这足以吸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营部门独立创造的,国家并没有在扩大就业方面给予民营企业额外的支持。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金公司研究部

同国有与集体经济相比,民营经济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更胜一筹。2001年,民营工业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都优于国有企业(表三)。

表三 高效率的民营企业(2001年)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还发现, 随着民营部门在总出口中所占份额的上升, 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总出口中比例也越来越大。例如, 电气机械和电子产品占总出口的比例从1993年的24.7%稳步提高到了2002年1-11月份的48.2%。与此相反, 同期中国传统轻工消费品 (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在总出口中的份额则从29%下降到了19.1%。 电气机械和电子产品的利润率通常在4.5%以上, 而纺织品和服装的利润率仅为3%左右。

勿庸置疑, 民营部门能够刺激经济增长。我们将用电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真实”GDP增长率的指标。 比如, 民营企业产值占广东省工业产值的75%以上,其2000年用电量增长率超过GDP增长达11个百分点(表四)。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江西省的用电量增幅仅为4.9%, 比GDP增长低3个百分点, 而江西省民营经济较为落后, 民营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23%。

表四 经济增长被高估和低估的省份(2000年)

1. 民营部门工业产值和总产值之比

2. 轻工业产值与重工业产值之比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电力年鉴, 中金公司究邵

必须指出的是, 民营经济的这一切贡献;是在没有得到政府额外支持的情况下作出的而所消耗的资源要少得多。比如,银行信贷,直向国有企业倾斜,2002年上半年,各家银;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有65.4%流向了国有企业,是国有企业2001年的产出仅占中国GDP的37.9%民营企业仅获得21%的短期贷款,业绩转股总额已达4,050亿元,实际上相当于债务的勾销。

二、民营企业的地域、行业分布与影响

从地域分布来看,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国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等地。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也位于全国前列,这绝非仅仅是巧合。这些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使基础设施运营商,尤其是电力、公路、航空、港口等行业获益非浅。 以电力行业为例,2001年上述这些省市发电量平均增长21.5%,而全国发电量平均增幅仅为10%。

从行业分布角度来看, 民营企业在大多数劳动密集型消费品行业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比如服装、纺织、塑料和食品加工等行业,销售收入占比从73.6%到94.4%不等。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涉足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上游产业。例如,非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行业中民营企业销售额的比例已从1996年的26.4%大幅提高到了2001年的60%以上。同时, 民营企业在服务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和房地产等行业。到2001年底, 民营企业仅在少数几个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中尚未占据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行业的监管制度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

对于行业中的现存企业,尤其是在加剧的竞争环境中反应迟缓的企业来说, 民营企业的进入在短期内可能并不是好消息。在某些行业中, 民营企业的竞争压低了价格, 降低了现有国有企业的利润率。玻璃行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5mm浮法玻璃的价格从2000年中期的最高点每重量箱90元下跌到了2002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元,跌幅达40%以上,而在集中度很低的玻璃行业中,民营企业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三年中从2.8%提高到了4.2%。

但从长期来看, 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一种双赢局面。比如,制造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从1996年的2.6%提高到了2001年的5.1%,而同期民营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则从39%扩大到了51%。而利润率的上升并不是宏观经济环境改善的结果,因为1996年中国GDP增长速度高达9.6%,而2001年却仅为7.3%。更为合理的解释是,民营企业的进入加剧了竞争,进而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

虽然这场竞争中并没有真正的失败者,但民营企业却似乎取得了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在大多数制造行业中,民营企业的净利润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它们超越竞争对手的原因在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高效的资本运用。例如,纺织行业中民营控股的A股纺织企业与国有企业具有大致相同的毛利率,但是前者的净利润率却数倍于后者(表五)。除此以外,民营企业的在市场定位上总是选择利润率高的细分市场。还是以纺织行业为例,在利润丰厚的棉纺和毛纺行业,民营控股的A股纺织企业数占所有A股上市棉纺和毛纺企业的40-500/0左右,而对利润率低下的丝绸和针织行业,民营企业则敬而远之。

表五 纺织行业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业绩比较

(2001年1-11月)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甲金公司研究部

最近, 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一些国有企业占优势的传统行业,比如:

采矿: 国内民营企业已经开始竞标金矿、煤矿和石矿的采矿权;

汽车: 吉利集团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2.8%上升到2002年的3.5%,这家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还收购了上海杰士达集团的汽车业务;

航空运输: 民营企业均瑶有限公司参股东航(武汉)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18%的股权, 民营企业首次进入航空运输业;

商业银行:第一家民营银行重庆华康银行正在筹备,注册资本金预计为10亿元;

医疗机构:目前国内有民营医院1477家,2003年中国医疗服务机构将正式向外国投资者开放;

教育: 中国已经有超过6万所民办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正由国务院审议;

尽管目前这些行业中民营企业的规模还不丈,但是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很快就能体现出来。不管从公司层面还是从行业整体来看, 民营企业的进入有助于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

三、民营企业发展动力不减

我们认为,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 民营经济目前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随着自筹资金能力的增强, 民营企业目前正在涉足以前所无法进入的领域, 比如钢铁和汽车等行业。一般来说, 民营企业成立之初主要从事贸易、服务等不需要大量资本的行业。但随着财富的积累,它们逐步跨越了最低资本额的限制,开始向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进军,从而使整个中国经济的效率和发展前景得到很大改善。为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应消除由政策/监管造成的行业进入壁垒,党的十六大已经在这方面向我们传递了令人鼓舞的讯号。

2001年,国家计委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主要原则如下:

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营投资进入,非正式的提法是“给民间投资以国民待遇”;

在对外资或国有企业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民间投资同样适用;

监管机构和银行应给予民间投资者同等待遇;

对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民间投资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 党的十六大为更好地向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保障指明了方向。十六大报告中下面这两句话尤其值得重视: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十六大闭幕之后,党的新一代领导层指出,宪法应成为 “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这样的提法似乎进一步说明了修宪的可能性。此外, 《民法》草案目前已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将明文规定: “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国家保护私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这些草案如果得以通过,将分新的政策与监管制度改革铺平道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法律和政策的调整对民营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我们认为,法律和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比财政刺激更为有效。最近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一些转轨经济国家,由于私人财产所有权不完善,即使民营企业能够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它们也不愿意将利润进行再投资。而在私人财产所有权较为完备的国家,民营企业将利润再投资的意愿则强烈得多。如果中国能对法律、政策及监管体制作出及时的调整,那么来自民营部门的投资增长将足以抵消政府投资的消减。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国家是否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2003年GDP增长超过7.5%都是有可能的。自1999年以来的三年中,来自民营部门的投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有企业,这表明

民营部门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修宪和新法规的制定可以在长期内促进民营部门投资的增长,而放松监管却能在短期内迅速收效。从理论上来说,目前民营企业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行业,但实际上却仍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个人投资者不能持有银行的控股权,汽车行业的监管部门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发放新的汽车生产许可证,而目前除了合资企业以外,全国汽车制造行业一百余家企业中仅有一家民营企业,其他如金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聚乙烯产品、压力容器等行业仍然禁止民营企业进入。我们认为,放松或取消此类限制必然能够有效地刺激私人投资者在这些行业中的投资。

金融改革也能有效促进民营部门的投资,缺少外部融资渠道阻碍了它们的业务发展。对大银行来说, 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成本高、风险大, 因此大银行从来不把民营企业当作重要客户。更糟糕的是,政府撤消了一批规模虽小但效率较高的金融机构(比如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或把它们合并成了由政府控制的城市商业银行。因此, 民营企业只能高度依赖于内部融资渠道, 从而限制了民营部门的投资和成长。例如, 民营企业中固定资产投资的83.9%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而全国平均为74.3%。

由于民营企业在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力图打破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瓶颈:

以浙江省为试点建设地方融资体系,允许个人投资者在取得许可证后建立并经营小型农村或城市金融机构,主要向当地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为解决向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人民银行最近在某些试点县推出浮动利率改革, 贷款利率最高可比国家基准利率上浮70%,如经人民银行特别批准,甚至可上浮100%。

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由省级和市级政府提供资金,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向民营企业开放资本市场。去年下半年政府表示,只要符合发行企业业绩债券的各项条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不存在法律或监管方面的障碍。

四、民企股的遗憾

民营企业的效率无疑高于国有企业,但证券投资者却未必能从民企股中获益。原因之一在于上市民营企业数量很少,而高质量的上市民营公司更少。为解释这个现象,大部分被考察的民营企业对公开上市并不感兴趣,即使那些已经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也是如此。这些企业的现金都很充裕,其自有资金完全可以满足资本支出的需要,甚至有许多民营企业正在为手头的闲置资金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一些民营企业家还担心上市可能影响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这样对我们说:“如果钱来得太容易,一个人就会忘记怎样才能真正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有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态度与温州民企截然不同, 因为国有企业亟需外资的注入。过去, 国有企业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现在它们转而依靠证券市场投资者,这正体现了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格莱欣法则。2002年, 中国最大的10家民营企业中仅有5家在香港或国内A股市场上市(联想集体、万向集体、新疆广汇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集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与此相反,排名前10位的国有企业几乎都已经或正在寻求在国内或国际证券市场上市的机会(国家电力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化集团、中国电信、中粮集团、上海宝钢集团、广电集团、 中国普天集团)。

民营企业对上市的冷漠态度还反映了民营企业家对私人财产所有权和家族企业控制权的忧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台保护私人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去年沸沸扬扬的名人逃税案和财产收归国有事件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虑。对担心树大招风的民营企业家而言,上市无疑会把他们的财产曝光。

民营股表现不佳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这在国际投资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曾经有人天真地以为,私人所有权一定能(接27页后)够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可否认,民营企业的盈利动机比国有企业强烈得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委托”问题,因为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符合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与此相反,国有股东却常常驱使企业追求非商业目标,比如就业和社会稳定等。然而,当大小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 民营企业大股东的表现与国有股东并无二致。他们会利用包括捏造信息和关联交易在内的各种手段牺牲小股东的利益,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十六大以后并不会出现民营企业上市的高潮。同时,现存的民营企业股也难以带给投资者高额回报。经过一系列丑闻之后, 民企股在香港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的溢价已经变成了折扣。目前看来,投资者还主要只能以间接的方式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