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生银行前景(合集7篇)

时间:2023-07-03 15:50:44
民生银行前景

民生银行前景第1篇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DC/EP;商业银行

数字人民币(DC/EP,全称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字面意思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由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一种电子支付手段,主要定位为M0,即流通中的现金,本质与人民币现钞无异,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具有价值特征和无限法偿性。主要定位于小额高频零售场景的使用。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启动封闭试点测试。2020年10月深圳展开面向公众的数字人民币公开测试,发放数字人民币1000万元,中签民众5万人,约191万名在深个人通过“i深圳”系统成功完成试点预约登记。深数字人民币从10月12日18时发放,到10月18日24时收回,47573名测试者使用了数字人民币充值消费,交易6.2788万笔,交易金额876.4万元。数据显示,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数字钱包进行充值,充值消费金额90.1万元,民众参与测试的热情十分高涨。2021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应用场景逐步丰富。虽然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的参与人数、笔数、兑换金额总体较小,使用场景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多个领域。目前数字人民币总体处于小范围试点测试阶段,正式推出还没有时间表。我国央行已确立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为基础的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其中商业银行发挥现有金融基础设施资源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及相关服务。央行选择商业银行作为法定数字货币运营机构,符合当前大众通过银行办理金融业务的习惯,也能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信息推广能力,增强公众的使用意愿,更易于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和使用。承担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的任务,对商业银行现有支付结算体系及日常运营都将带来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促成商业银行完成从业务拓展到战略转型的多层次变革,实现一次跨越式发展。

一、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模式产生的机遇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推广,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探索、用户基数和习惯上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甚至有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因此,在未来10年短期内对商业银行难以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不断成熟,各商业银行需要在积极未雨绸缪,在未来正式发行前抢占行业竞争高地。

(一)提升了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

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实现银行账户的松耦合,即对于不使用移动第三方支付工具、没有银行账户的公众而言省去了不少限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此外,数字人民币将能融合现有的多种电子支付方式和技术来进行支付,同时基于其作为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效力,能打破现有第三方支付渠道相互不兼容的现象。而双离线支付功能的实现,也可以满足在极端环境(信号不佳、没有网络)下进行支付交易的需求。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此即所谓的第三方支付“断直连”。“断直连”直接改变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直连结构、监管方式、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断直连”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直连商业银行,并且往往在多个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备付金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资金。这些资金所有权属于用户,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商业银行,并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商业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备付金利息理论上应该由用户所有,但实际上一般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并构成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备付金以同业协议存款形式存放在商业银行,利率比较高。为保障数字人民币的平稳发行和流通,央行利用双层运营体系选择多家机构办理数字人民币业务,充分调动市场技术力量。央行已与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协议,搭建数字人民币的运用场景,实现数字人民币与物联网相结合,助于商业银行对各行业数据指标进行实时搜集和统计,丰富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判断的维度和准确性,改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发现基于机构的运营能力和技术实力,央行往往选择多家商业银行或其他支付机构作为数字钱包的运营机构,其中商业银行直接与央行进行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将在未来数字人民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二)降低商业银行日常运营成本

数字人民币时代,商业银行仍将货币流通的重要节点,但相比于现钞,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将降低商业银行日常运营成本。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为应对客户的现金需求,需承担大量的安保费用(如安保体系、武装押运等)、保管费用(如现金贮藏开支)、运输费用(现金运输)、ATM机日常维护费用等,仅就现金整点清分及ATM运营两项成本而言,商业银行每年支出要超过200亿元。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有效补充,银行柜面业务逐步向线上办理转型,在小额支付等业务中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的上述费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释放人力和财力资源。数字人民币流通需要底层技术支持,银行业务面临升级系统、创新产品等挑战,要求银行向金融科技靠拢,提升自身营运能力。

(三)提升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效率

商业银行只承担数字人民币流通的职能,数字人民币点对点支付结算模式降低了对银行账户的依赖,提高了资金流通效率,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可能发生存款减少、金融脱媒、用户流失等问题,但整体影响较小。恰如第三方支付的崛起,虽然对银行产生了较大的挑战,但更多的是对银行体系支付结算效率提高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由于数字人民币基于分布式账簿技术,可实现点对点实时结算,省去了中间清算、对账、结算的过程,打破了商业银行之间的账户信息壁垒,因而大大提高了单笔业务的结算效率。但是,这种脱离金融账户的货币流通模式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中心化记账、对账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冲击目前各商业银行拥有的独立且互不相通的支付结算体系,对储蓄存款造成一定的分流影响,但这种分流影响和第三方支付的分流影响一样,短期内并不大。短期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居民手中的现金满足各项日常交易,同时电子支付发展较为完备,作为M0定位的数字人民币的必要需求量不大,难以对储蓄存款造成较大的分流影响;对企业而言,数字人民币具备现金交易的及时性和银行转账交易的便捷性,对数字人民币的需求将会致使企业现金化程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存款有所下降。在长期,数字人民币流通使用的接受度提高,人们对现金的持有需求有较大概率转移至对数字人民币的持有。但由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不计付利息,银行存款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仍然更具有吸引力,当商业银行完成数字人民币和存款之间的无门槛转换,通货进一步向银行存款聚集,银行存款有望进入新的动态平衡阶段。

(四)提高了商业银行跨境结算的效率和流程的简化,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对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过程中,综合考虑跨境结算支付相关要求,通过分布式账簿特性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跨境结算相关功能,可以有效提高人民币结算效率,促进更多国家接受、使用人民币进行日常交易结算。商业银行在跨境支付结算业务中,利用数字人民币的高效和便利,可以简化交易审批流程,极大缩短结算时间。

(五)有助于商业银行开展反洗钱、反诈骗等工作

洗钱、诈骗行为不可避免地经过银行系统,因此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反诈骗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反诈骗工作是建立在KYC基础上的甄别体系,包括数据采集、检测、甄别等一系列功能,存在对人工依赖程度较高、实施干预能力不足、处理时效性不高、系统自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而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上述问题。第一,数字人民币的数字化全流通有利于及时发现洗钱、诈骗活动。数字人民币可以记录货币的每一笔交易,提高交易全程监督,有效解决目前洗钱、诈骗活动链条繁杂隐秘、需要大量人工进行甄别的问题。第二,增强对洗钱、诈骗活动干预的力度和效率。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帮助银行有效甄别确定洗钱、诈骗行为的同时,及时对数字钱包进行支付功能的限制,增强对潜在洗钱活动进行干预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提高反洗钱、反诈骗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基于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由数字人民币产生的大数据进行不断地训练学习,利用提取的洗钱、早活动最新行为特征,改善反洗钱、反诈骗系统存在的自学能力不强的问题。

二、数字人民币发现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挑战

数字货币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既包括央行-商业银行层面的应用前景,也包括商业银行-公众层面的应用前景。在商业银行-公众的大场景下,数字货币可用于C端、B端和G端,如小额零售支付、数字票据、企业支付、政府补贴发放和消费券发放等。它还可以用于跨境支付场景。以C端场景为例,央行数字货币可用于收钱和信用卡还款等资金服务、理财和借款等金融活动、及缴费和购物等生活服务。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跟其他央行数字货币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政府主导下不断扩展和试验使用数字货币的各种生活场景。以B端场景为例,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涉及支付、信贷服务、供应链金融和保险等多个领域。

(一)数字人民币对未来应用场景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是数字人民币运行中的重要一环,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到民营银行纷纷加入试点,不断丰富应用场景。2020年12月,中国银行在北京冬奥试点中展示了徽章、手环、手表等多种可穿戴形式的数字人民币钱包。2021年1月初,邮储银行在上海同仁医院测试中展示了数字人民币“可视卡”。日前,农业银行在深圳部分支行率先推出ATM机数字人民币存取现功能。随后,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对外推出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立申请渠道。数字人民币聚焦零售场景,但这类场景需求已基本被现有移动支付手段所满足,所以发掘合适的潜在场景或与深耕消费场景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建迫在眉睫。在技术、场景和服务能力中,场景整合能力尤为关键。需要场景融入普通民众的“吃穿住行”中,这也更要求参与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的企业,要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自有生态,发挥深耕产业优势,通过开放连接的平台模式,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服务好实体企业的产业金融需求、服务好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需求、服务好广大消费者的个人金融需求。

(二)来自第三方金融科技的挑战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所有场景的需求,需要借助更多消费场景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助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数字人民币的用户体验。数字人民币发行“二元”体系中的中央银行和指定商业银行外,也吸引了一批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的积极参与。京东科技、美团、滴滴、中国银联、华为、拉卡拉等科技巨头都出现在了相关测试中。以京东科技集团为例,作为综合科技服务商的角色,深度参与苏州、北京和成都的数字人民币多地试点。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搭建到收单系统改造,从数字人民币预约抽签到后台系统接入试点银行。一方面为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运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并帮助商家进行收银机具的改造升级,提供与现有支付方式一致的数字人民币支付体验。一方面为试点城市的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比如线下可在京东五星电器、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实体门店等线下门店进行消费。相较于互联网的开放,银行是相对保守封闭的一方,往往只有到了迫不得已,银行才去寻求改变。但在数字人民币的历史潮流之下,积极寻求转型是数字人民币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必然之路。

(三)加剧了银行间的竞争

对商业银行来说,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新技术、新场景和新业务都可能给银行现有的运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由于央行只负责制定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行业标准,而运营数字和服务还是交给五大国有银行、银联、三大电信公司等运营商。技术水平低的商业银行处于劣势,更多客户被技术体验好的运营商吸引过去。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都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容和全面推开,重掌支付入口的大行完全可以从自己的战略考量出发,重新梳理数字化转型路径,扩展更多数字化业务场景,但需要面临巨大投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应用场景的匮乏。而中小银行面临的数字化转型痛点则是全方位的,从战略到组织,从人才到意识,从资金到技术。中小银行想要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开步伐,举步维艰。商业银行除了渠道、场景、数据运用、产品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之外,数字化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自身创新变革的同时,也亟需从外部获取技术和场景赋能,以得到更多的确定性。

三、商业银行未来应对策略分析

当前,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已指日可待,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和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商业银行也应提前布局,实现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经营成本等方面经营能力提升,应对各类业务模式的转型。

(一)商业银行应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大力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发行数字人民币会对商业银行账户体系、业务模式、跨境结算、反洗钱工作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提前布局,完成科技赋能和业务转型,将对银行在下一阶段业务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银行布局数字人民币领域,最终目标是完成科技银行转型,构建网络金融业务和实体金融业务之间的搭配,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升级转型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二是业务格局调整,注重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第一,利用金融科技与现有业务相融合,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之一,在于对数据搜集的实时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数字人民币时代,银行交易管理系统升级成为成长驱动点。通过技术研发,升级数据处理系统,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实现数字人民币包含的信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做到数据的实时更新,进一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智能判断。借力金融科技,在业务前端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快捷的服务,在业务中后端对运营管理、风控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构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丰富信用管理维度,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办理。第二,业务格局调整,固定的柜台业务移至云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经历了新冠疫情,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线上业务办理能力的重要性,截至2019年底我国银行业务离柜率已经达90%以上。在数字人民币落地发行的时间点,现金业务比重逐渐降低,数字化支付体系和信用管理系统的建设成为商业银行未来拓展业务的基石。商业银行注重搭建“一站式”线上业务办理体系,将线下网点向智能化、自助化模式发展,将定时定点的网点业务向线上全时段业务办理转型。通过业务格局调整,整合存款、理财、基金等多项金融服务,打造全时段金融服务机构。

(二)多方合作,积极构建支付应用场景

电子支付领域,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成为人民日常进行交易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之间不通畅的支付体系致使其在这一轮竞争中落于下风。而央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对现有的电子支付行业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商业银行因其运营关系,在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以数字钱包为载体的新型支付结算体系中占有先机。商业银行不应仅局限于发挥法定数字货币账户管理、安全管控的作用,更是要借助数字人民币拓展消费金融领域,在新一轮支付场景的竞争中夺取市场份额。在打造银行自身特色的支付场景时,开发适用于多个支付场景的智能合约,搭建更多元、更具特色的支付场景吸引客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各商业银行在抢抓客户,深度布局支付场景时,应通过透明、高效、安全的智能合约,丰富客户端的场景应用,吸引更多的客户使用商业银行的数字钱包。目前各家银行已经开始从原来简单的揽存活动转向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多个领域的开发合作,搭建符合地方特色和银行自身特点的支付场景,实现客户挖潜和引流。

(三)加强银行间合作,发挥规模优势,避免恶性竞争

数字人民币发行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模式,出发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银行现有资源。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运转,对现有商业银行金融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计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金融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前期设备改造和后期维护都需要商业银行进行投入。因此,在建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的统一标准之上,银行间必须注重沟通协作,共同开发和使用的数字人民币的营运体系。通过银行间加强协作沟通,一是有助于发挥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形成商业银行间支付结算系统的网络效应,降低商业硬件改造和维护的成本,也有助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工作;二是可以有效避免数字人民币系统遭受外部网络的攻击。

(四)拓展银行金融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体系下,商业银行除原有的现金业务外,将增加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表外业务,如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数字货币钱包托管等。新冠疫情期间,央行释放流动性实现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其中多项货币政策工具投放的是基础货币M0。在未来数字人民币发行后,央行将更为密切的跟踪监控基础货币的流向,以确保其发挥作用。商业银行在运营带有“政治使命”的数字人民币时,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业务模式,应进一步拓宽政企合作、企企合作、B2C合作业务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数字人民币发行指日可待,各商业银行也应在数字人民币正在发行之前,战略上引起重视,积极谋划战略布局,细化市场竞争优势,在数字人民币时代,抢占金融科技和市场制高点,从而实现传统商业银行新的转型和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裴鸣岐,王军.数字人民币对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21(04):52-53.

[2]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34.

[3]赵辉.银行逐浪“数字人民币”[N].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06-21(005).

[4]胡坤.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难点——基于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的思考[J].经济学家,2021(06):42-52.

[5]黄国平,丁一,李婉溶.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21(06):60-69.

[6]赵金金,王蕾.一线银行人:数字人民币对金融机构数字化的机遇和挑战[EB/OL].百度,2021-03-16[2021-07-07].

[7]武颖,刘振.数字人民币与反洗钱:机遇、挑战和应对[J].海南金融,2021(06):77-82.

[8]高佳彬.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挑战[J].大众标准化,2021(09):93-95.

民生银行前景第2篇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 核心价值观 学习文化 发展策略

文化是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事业长远发展的持久精神动力。文化具有传承性,同样也具有发展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金融总量急剧增加,金融结构不断调整,金融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职能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这样,重新构建地方特色明显的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以便为其新时期的新职能提供新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新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要总结提炼其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学习文化建设。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文化建设,不断改进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各行实际,立足当前,丰富载体,开展机制体制创新,一定能起到彰显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核心价值理念、激发广大行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各级行的履职能力的作用。

一、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其文化建设的中心要素。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既要符合社会主导价值观要求,又要凸显本单位文化和精神个性,是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的统一。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级分支机构,在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时,要从传统文化、行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出发,将社会环境的要求、行业要求、自身的特点融合归纳、总结概括、提炼升华,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精神和价值理念。

(一)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精神

从这一特点和要求出发,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良好的社会风气。党的十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具有凝聚人心并鼓舞人们努力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功能,是全中国人民都应该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所以,在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社会地域性,体现当地的优秀的特色文化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根据机构所在地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特点来定位自己的文化特征,积极把社会上先进的、科学的、积极的文化引进来,使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开阔视野,提高档次。

(三)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要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体现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业精神

文化和精神是实践的产物,从这一认识出发,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必须动员和组织全体员工参加,让所有员工立足本职岗位,从一点一滴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练出独特的行业精神。要把“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三铁”精神等金融行业文化溶入到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树立金融行业的稳健形象。既要通过建立严密制度、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不同时期的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组织宣传文化活动,使全体员工在具有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特色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缺乏持续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8%的受访人员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不是很强。这反映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在方法和效果、创新能力上的不足。

(二)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缺乏吸引力

调查显示,63%的员工认为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一般,34%的员工认为效果需要改进。

(三)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调查显示,有8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注重“央行文化的共性和地方文化的个性相结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在推进方式上存在一定不足。

三、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发展学习文化的策略

(一)学习文化的发展模式

1.构建共同愿景模式。当前,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一套共同的愿景宣言也在大多数单位逐渐形成,但由于这套愿景宣言并没有真正地为员工所接受,更谈不上内化于心,因而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这种传统的从上至下的愿景,通常表现在个别领导或部门关起门来写出的愿景宣言。其结果令人失望的原因在于:首先,这种愿景是一次性愿景,经常被领导或管理部门认为一经完稿印刷,愿景的构建就算完成了。其次,这种愿景的形成并不是以考虑每个人的个人愿景为前提的。个人愿景通常不被作为战略愿景而加以考虑,或者,这种官方愿景只反映一两个人的个人愿景,绝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被邀请去参与到战略愿景的寻找过程中。因此,对于这种愿景,大家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拥有,更不可能用它来鼓舞自己,使自己充满活力并勇于奉献。最后,愿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愿景建设必须成为行领导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不断进行,永无止境――设计并培育组织所从事事业的“主导理念”,不仅包括愿景自身,还包括志向目标和核心价值。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领导,必须认识到自己的愿景仅仅只是个人愿景,并不能自动成为“组织的愿景”。

(1)激励员工开发个人愿景,而非组织或他人的赠予。激活学习主体,这是学习文化发展的关键。共同愿景必须是个人愿景的自然结晶和分离,这样,它才能吸引人们自愿投入其中,也才有力量,激发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汉诺瓦保险公司的奥布赖恩说:“能够激励你的唯一愿景,就是你自己的愿景。”这并不是说,大家都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他强调的是个人的关怀。个人愿景是根植于个人的价值、个人关心的事、以及个人的愿望和志向。为此,也可以说,对共同愿景的真正关切来自于个人愿景。在激励个人愿景的时候,组织务必小心,不可侵犯个人自由。没有人能够赠予别人“他的愿景”,也不能强迫别人开发愿景。如果员工没有自己的个人愿景,只是“报名加入”别人的愿景,结果只有顺从,而不会有奉献和行愿。相反,员工都因为很强的个人志向而走到一起,“1+1>2”的协同效应就会发生,进而创造出“我,或者我们,真心愿望的”美好明天。组织不再是“他们的组织”,而会变成“我们的组织”。但是,组织可以采取正面措施来创造一种氛围,以利于激发个人愿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有愿景的领导者在分享自身愿景的同时,鼓励员工把自己的愿景也分享给大家,既要让自己的梦想得到自由表达,更要擅于聆听其他人的梦想。

(2)自下而上建设共同愿景,放弃传统的从上至下的。与整个组织的所有员工进行过沟通,并了解了他们每个人的个人意愿,到共同愿景的最终形成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这期间还会遇到重重阻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因为组织员工的个人观点是多种多样的,据此所形成的个人愿景也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而且还有可能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等等。为此,应把共同愿景的最后确立看成是一个反复摸索的结果,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寻找不同观点之间的共通点和联系,进行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沟通,分享各种观点。

(3)加强共同愿景的推广,加入、投入和顺从。在构建共同愿景后,更重要的是吸引员工报名加入和承诺投入,否则就无法发挥其激励奉献和创造的作用。但是,现实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组织命令加入、大部分员工处在“顺从”的状态。招募员工报名加入和投入的要点是:首先,自己先加入;其次,对愿景的描述要直截了当,对其中的利益不要夸大,对存在的问题更不能隐藏;再次,不要试图去“说明”,而是让员工自己选择。

2.推进团队学习模式。这里的团队学习是指精神层面上的,而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即更注重参与学习的所有员工的思维能够趋于一致、头脑能够相互融合,以利于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地把员工召集起来共同学习。员工应该是这种团队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标应该非常明确,并且其学习成果能够通过其自身所拥有的一个学习系统而得到充分的转化。只有这样,学习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第一,组织具有个性化特点,开放、自由的新型学习团队。第二,建立微信、QQ或短信等以微世界为基础的新式学习平台。第三,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采取1+2+X模式,通过进行互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使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每一名行员的思想达成更高层次的共识,使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真正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平等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

3.建立反思机制模式。在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学习文化的建设中,一种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的机制的建立及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反思可以使其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禁锢,不断地与时俱进。尤其是,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反思则意味着银行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认真思考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总结教训,以确保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反思的过程迫使每一名银行领导和普通员工都要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所在的这个组织,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最终使个人和组织不断地螺旋式上升。并且,这种反思不应该只是在事后进行,也应该在事前和事中进行。

事后的反思可以通过提问以下三个问题来完成,那就是:“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什么?我们曾期望发生的是什么?从这两者的差距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借助于反思,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全体人员都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过程也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由此被激发出强大的创造激情和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应把反思变成实际工作方法的一部分,建立工作后反思机制。如改变原来工作总结报告型、成绩多问题少的做法,实现反思型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措施上下功夫。

4.开发学习基础设施模式。正规培训要明确目标,改善工具;要重视对学习的研究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要重新修订教育培训制度,形成支持氛围。

(二)学习文化的发展方法

应明确以下五个方法:

1.明确目标体系。

2.从现有条件和人力出发。

3.把学习和工作有效结合。这是解决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人员学习动力问题的唯一途径。有无动力对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能否长期不断地持续进行下去。而问题,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人员现实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就是激发其持续不断学习的唯一动力,因为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能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必须将学习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合二为一,即学习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学习,二者才能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民生银行前景第3篇

据Wind资讯最新统计,目前326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44组基金是由一位或者多位基金经理“一拖多”,涉及46位基金经理。其中,“一拖三”的基金经理有14人,包括国泰基金张玮、国投瑞银基金马少章、汇丰晋信基金邵骥咏、汇添富基金苏竞、金鹰基金冯文光、南方基金谈建强及李源海等。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旗下共有9只基金,但基金经理只有4人,其中还包括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吴剑飞。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民生加银出现了除吴剑飞以外的3名基金经理各自“一拖三”的怪异景象。然而有趣的是,在基金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民生加银基金公司为力保民生加银景气行业,分派3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希望使其成为表现最好的旗舰型基金。

然而事与愿违,两位“一拖三”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较差。尤其是蔡锋亮,执掌民生加银稳健成长股票、民生加银内需增长股票、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股票3只基金,遗憾的是,3只基金7月以来回报率皆负,分别为-4.93%、-4.36%、-3.12%;而在上半年,3只基金回报率分别12.31%、7.93%、15.28%。3只基金业绩排名均由上半年的同业前1/3,滑落至7月以来的后1/3,业绩滑落之快令人惊叹。

蔡锋亮当前参与管理的3只基金中,民生加银稳健成长、民生加银内需增长为蔡锋亮单独管理,民生加银景气行业由蔡锋亮和吴剑飞、乐瑞祺3人共同管理。而吴剑飞为民生加银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乐瑞祺为投资部副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在与两大实力干将的共同管理下,民生景气行业表现为“涨时大涨,跌时抗跌”。换句话说,虽然民生加银景气行业短期业绩跑输同业,但相对同门基金,仍不失旗舰风采。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蔡锋亮仅有6年证券从业经历,2006年加入金鹰基金管理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策略研究员以及投资助理、交易主管等工作;2011年1月加入民生加银基金,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被公司委以重任。蔡锋亮仅有6年证券从业经历,而且是以研究工作为主,在2011年1月前,并无独立掌管基金的经验。

事实上,作为“一拖三”基金经理,本身管理能力有限,且重仓股有一定重合现象,犯了“一拖多”基金经理的通病。数据显示,蔡锋亮管理的3只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合计23只,重仓股重合率23.33%;而单独管理的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合计15只,重仓股重合率25%。在23只重仓股,7月以来有15只下跌,占比65.22%。

民生银行前景第4篇

股票代码:600016

所属行业:银行业

个股特色:参股金融,民营控股,人民币升值

在人民币升值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无疑是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受益者。作为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前景看好。

稀有的金融银行股

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4年11月8日,民生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58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私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

民生银行作为国内少有的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银行股,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与进入门槛的限制,存在着资源垄断优势,这将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背景和平台。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核心行业的金融银行业也将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机遇,但是由于民营资本的控股,使得民生银行从成立伊始便有着优良的市场基因,在运营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均领先于同行。

优良的业绩天资

全新的体制、适宜的机遇使民生银行快速成长。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7004亿元,净利润38.32亿元,存款总额5833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4474亿多元,不良贷款率1.23%,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007年6月,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两大寿险公司与民生银行签订协议,分别斥资54.48亿元认购后者定向增发股份各7.14亿股,各占其定向增发后总股本的4.93%,108.96亿保险资金入股民生银行。

同时,公司定向增发完成后,民生银行的净资产大幅度上升,该公司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不再需要为资本充足率而担心,资本实力的提高也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6年民生银行每股收益0.38元,2007年一季度每股收益0.11元,利润11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5亿元,同比增加161.24%。据平安证券研究机构的公司调研,预计民生银行2007、20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和0.68元。

巨资参股券商

券商概念无疑是今年以来最牛气的板块,许多股票的股价高达50元甚至100元以上,参股广发证券的吉林敖东股价最高时曾超过130元,辽宁成大接近80元,而民生银行参股券商的规模和实力绝不亚于这两家公司,但股价却只有13元左右,投资价值被低估的严重程度不难看出。

资料显示民生银行持有已经成功借壳上市的海通证券3.86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43%。是两市当中参股海通证券股份最多的一个。在其他参股券商品种都强劲上攻,海通证券即将上市之际,公司持有的海通证券股权必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拉升空间。

公司还与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和三峡财务公司三方在中国共同发起设立民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亿元,其中公司出资1.2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60%。参股券商和基金公司题材将会更好的激发公司股价的交易性机会。

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幸福

在过往的2006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经济学家仍纷纷乐观预期,人民币汇率在2007年有加速升值趋势。

银行股无疑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大的板块。因为人民币升值,对资金吸引力增加,无论是从事于房地产等实业经济的资金,还是从事于虚拟经济的期货、债券、股票的资金,最终都会汇聚在银行体系,这对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金充足率、中间业务拓展、赢利模式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银行外币资产缩水,但是,目前的上市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占银行总资产比重较小,实际影响十分有限。从国际资本市场经验看,当本币升值时,意味着银行持有大量债权的价值上升,特别是间接融资在我国还占据绝对优势,单单人民币升值因素,就能够提升国内银行(包括上市银行)的资产价格。

在这样一片阳光的大背景下,随着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逐渐被市场所认识,以及主流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大规模资金将积极介入到标的股票之中。

目前沪深300中权重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招商银行、中信证券、民生银行、万科A、宝钢股份。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权重排名第三的民生银行,无疑是沪深300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个股。

民生银行前景第5篇

向来以创新突破著称的民生银行,在网络金融领域已深耕细作15年,构建起了多样化的网络金融平台体系,各项经营业绩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引领了国内银行业潮流。

当下,民生银行正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思路,着力从传统的产品思维向金融生态思维转变,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风控优势,加快理念、模式、生态创新,致力于构建具有时代影响力、变革力的网络金融生态圈。

六大板块的生态创新

2001年,民生银行推出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正式开拓网络金融业务领域。网银时代的开启,意味着转账、理财业务从线下柜台搬至线上,自此免去了网点排队、业务办理的地域、时间限制;2012年,民生银行适时推出手机银行,网络金融迈向了移动互联时代,银行成为随身随行的贴心伙伴;2014年,民生银行在国内首家上线了直销银行,首创电子账户体系,不发放实体银行卡,不设置物理网点,客户主要通过网络、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应运而生;从2015年起,民生银行网络金融迎来加速发展期,相继推出指纹支付、云闪付、Apple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虹膜支付、可穿戴设备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移动支付产品,以及跨行通、民生付、收付易等网络支付产品,有效勾连起消费场景与金融产品的应用。民生微信银行的推出与升级,则将金融服务注入了社交属性,在流量导入的同时,满足用户人性化、场景化、社交化的需求。

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中,民生银行不断拓展与丰富“网络金融”的内涵与意义,从最初的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到形成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个人网银、微信银行的六大业务板块,成为银行业网络金融平台体系较为齐全的商业银行之一,构架起“金融产品+支付结算+生活服务”的金融生活圈。

从产品思维转为生态思维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将互联网平等、公开、共享、大数据等创新思维模式融入传统金融形态,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之道。

民生银行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构建全链条、全平台、可应用于更多场景的金融生态圈,为用户一站式解决从消费到支付到财富管理的金融生活需求。

日常生活里水、电、燃气、话费的支付缴费,火车票、飞机票的预定购买,医院挂号、签证办理、网上购物,打开民生手机银行或直销银行的生活圈频道,都可轻松搞定;线上消费、线下商超,挥一挥开通有民生银行移动支付产品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即可轻松支付;投资基金、购买理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简单三步开通民生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即可满足“存投汇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民生微信银行则为客户带来轻型化、社交化的新金融交互模式,让银行服务由弱关联变为强关联,由低频行为变为高频行为,与日常生活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民生银行构建的金融生态圈之下,各个平台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直销银行目前客户数已突破500万户,金融资产超过500亿元;手机银行客户数已近2500万户且客户交易活跃度一直居银行业前列;个人网银经过10多年的专业经营,已发展成为覆盖各层级客户、支持存、贷、汇、资管、理财、融资等各类交易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两大业务体系,持续开展平台建设和产品创新,不断丰富支付手段和应用场景;微信银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营,已发展成为移动金融、新媒体营销、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之一,位居同业前列。“强大的”产品体系+强大的便捷支付结算体系+强大的便民惠民生活圈态势已经形成。

“金融+科技+生活”的未来展望

未来,围绕金融+科技+生活三大要素,民生银行将从丰富的生活场景中切入,大大增强金融服务黏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全力保障网络安全;围绕电子账户与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支付结算体系,实现银行金融服务的迭代升级。

一是将打造“平台好、产品好、体验好”的“三好”直销银行。民生银行将充分发挥直销银行先发优势,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二是将推出更多手机银行特色服务。民生银行重点针对个人、小微、信用卡客户,在手机银行领域推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应用和便民惠民服务,将其建设成客户首选的移动金融和随身生活门户。

三是大力布局移动支付。民生银行着力深化与通讯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以及可穿戴设备硬件厂商等公司合作,充分利用移动支付前沿技术,围绕线上线下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丰富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易用性。

四是持续发力网络支付。民生银行以现有统一网络支付平台为基础,重点聚焦场景化、移动化、跨行化支付服务,打造网络支付领域的专属品牌,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

五是稳健发展网上银行。民生银行坚持将网上银行构建成客户办理复杂交易的首选渠道,改造升级网上银行系统,并逐步实现平台的开放互联。拓展场景化服务,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六是探索微信银行服务新模式。在微信银行持续增加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组织开展更丰富的普惠活动,建立微信风险控制体系,将微信银行打造成移动社交的门户入口。

民生银行前景第6篇

来自Wind资讯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29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截至二季度末总份额13741.46亿份,与去年年底相比,上半年共被净赎回751.84亿份,平均每只基金被净赎回1.75亿份。其中,一季度平均每只股基被净赎回0.99亿份,二季度平均每只股基被净赎回0.77亿份。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总份额缩水超过一半的有20只,包括4只基金瘦身幅度超过90%。这4只基金分别是华安科技动力股票、中银中小盘成长股票、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股票、海富通国策导向股票,缩水幅度分别为93.07%、91.35%、90.87%、90.84%。

作为2011年下半年设立股基的首募冠军,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股票的瘦身令人格外关注。该基金2011年11月22日设立时,首募份额31.99亿份,首募规模高达31.98亿元。遗憾的是,这种资产规模并未维持多久。今年一季报显示,该基金被赎回28亿份,规模从成立时的31.99亿份“缩水”至4.14亿份;二季报披露,该基金规模继续“缩水”,仅有2.9亿份,规模3.37亿元。也就是说,该基金设立以来已经“缩水”达90.87%。

在基金业,造成基金赎回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外乎有三种:一是业绩不佳,基民愤然抛售;二是基金公司高管或投研团队出现变化,公司品牌不被持有人看好;三是部分“帮忙资金”撤退,致使基金份额陡然下降。

笔者看来,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股票的规模“缩水”主要是第三种原因。

首先,民生加银景气行业股票回报率水平较高,截至10月20日,年内回报率9.89%,居同类基金第42名,排名约前1/10区域。显然,因业绩不佳,基民愤然抛售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其次,民生加银基金公司自去年初原总经理张嘉宾离职,年中原董事长杨东被调走后,核心管理团队均在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成立前已进行了大“换血”,所以,该基金的赎回也不会是因公司团队引起的。

那么,该基金份额大缩水背后的黑手就极有可能是“帮忙资金”的撤退。

民生银行前景第7篇

在此之前,民生加银以总部迁往北京及高层人员更替而备受业界关注。新任总经理俞岱曦到来和投研团队的“大换血”,让民生加银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旅途。民生加银不仅基金规模靠后而且今年的业绩并不理想,旗下其他几只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基金仅10亿份,份额最少的一只基金才2亿多份,而在基金难卖市场环境下,民生加银新发基金―民生加银景气行业却吸金近32亿元,着实令人费解。

业内分析师称,除大股东发力、充分利用银行渠道的优势外,也有可能存在帮忙资金的情况,现在基金公司发新基金找资金帮忙较为普遍。

规模之最

2011年下半年,股市持续低迷、萎靡不振,新基金的发行备受煎熬。资料显示,不少新基金的首发募集规模仅3亿-5亿元。 11月23日,民生加银基金公告,民生加银景气行业11月22日合同生效,首募规模为31.99亿元。其中,募集期间基金管理人从业人员认购1372.87万份,占基金总份额的0.4291%。这一募集金额也创下了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成立三年来新发产品的最佳战绩,同时也一举创下今年下半年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之最。

而在这次民生加银的新基金发行中,其董事长万青元“身先士卒”为新基发行造势。万发微博称个人拿出1万元作为奖励,其中5000元奖励给竞猜数字最接近募集规模的网友,同时以本次竞猜活动的名义给云南禄劝县六和小学捐款5000元。而究竟是什么让民生加银景气行业突然“爆发”?

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为乐瑞祺和蔡锋亮,系民生加银原有基金经理,而这两位基金经理今年表现一般。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由蔡锋亮执掌的民生稳健成长在其任期内回报仅为-15.34%,单位净值0.723;而由蔡锋亮执掌的另一只基金―民生内需增长在其任期内回报仅为-11.47%,单位净值0.834;而由民生加银现任研究部副总监乐瑞祺管理的债券型基金民生强债的表现稍稍挽回颜面,截至11月29日,其份额净值为1.0610。

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虽是民生银行控股,此次新基金发行“爆发”肯定与控股方民生银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此外,民生加银可谓“上下齐心”,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认购1372.87万份。不过,也有分析师质疑“可能有找资金帮忙,特别是在现在这种市场行情下。”现在发新基找资金帮忙挺普遍,一般会给这些帮忙资金返1-2个点,通常有帮忙资金的新基金不会急于建仓。而真正要知道是否有帮忙资金,只有等到季报出来时才能知道,如果有大量赎回的现象,很有可能在新基金发行时有帮忙资金。

公司动荡

银行系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基金成立三年以来,一直风波不断,基金规模也一直处于垫底水平。除了新发行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外,民生加银旗下共有五只产品,其中1只债券型、4只股票型,截至上半年资产总规模仅有28.39亿元,资产规模排在62家基金公司中的倒数第5名。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所募集的资金远超其余五只产品的总和。

此外,自2008年底成立以来,民生加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民生银行年报,2008年至2010年,民生加银每年分别净亏损1500万元、5996万元、5490万元。2011年上半年净亏损1373万元。 根据民生银行年报,截至2011年中,民生加银的剩余资本金由注册时的2亿元下降至5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