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质量科学研究(合集7篇)

时间:2023-06-21 09:14:24
高质量科学研究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1篇

2、人力资源管理各大学的员工98%左右按合同管理,可以解聘,几乎是定岗定编定员,岗位职责明确。学术人员都要上课,科研课题多、经费多的可以少上,但不能不上。一般要求学术人员40%时间从事教学工作、40%时间从事科研工作、20%时间为学校做事,有新项目、新专业才会招聘人员。“三定”也是院系集体决定,报教务长和校长批准。学术人员薪金分ABCDE五级,相对较高较稳定,每年根据考核的结果会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教学评价是学生评价占50%,院系评价占50%,评价的最后结果会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本人,对工作不能胜任者,学校会特别告知,美其名曰是“帮助本人提升能力”。实际上,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员工、特别是被“帮助”之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会被淘汰。科研评价按院系特点,按平均水平要求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员工的职称晋升、科研休假。成果转化或专利转让有1/3归发明家或公司,成果上市有股权等激励手段。

3、教育教学管理各大学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事务都归教务长管理。大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大院系、小机关,岗位职责明确。校级关注战略、规划、计划、预算与决策,院系关注执行。为了更好地营销院系品牌和管理,院系设有经理,协助院长负责非学术性事务,有企业化管理的风格,院长主要负责学术性事务,抓战略措施和规划的执行。大学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都得按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学校设有来自各管理部门和各学院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任何一所大学要开设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新的学位或调整已有的专业学位,必须向该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审核并给出是否同意或否决的意见后,先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最后报校长代表学校理事会审批。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按质量标准执行,有教育部的最低标准,也有8校联盟标准和学校标准。

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其中,阿德莱德大学校长提出了“尽量小班上课,大课尽量用网络教学”的理念,阿德莱德大学校长认为小班上课教授能和学生直接交流,对学生影响大,大班利用网络视频的形式上大课效果好。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很好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各大学学生成绩的评定一般都采用形成性评价机制。一般课程设两次阶段性作业报告(论文),占50—7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20—40%的分数,到课和课堂表现仅占10%,避免了死记硬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08)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又称澳大利亚名校,被普遍公认为是澳大利亚版的常春藤联盟,在南半球与环太平洋地区始终位居领导地位,其成员皆为澳大利亚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顶尖研究型大学。

我们此行访问的大学中就有悉尼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是八校联盟的成员。为了保障教育质量,2011年,八校联盟大学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如,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采用的评估方法是由被评估学校提供一份各校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学生学业成绩报告,由其它八校联盟大学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以保持学生学业评价的一致,沟通八校联盟的教学情况。由此可见,澳大利亚一方面注重高校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注重标准的实现,强调在实践中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同时,正视各类大学的差异,既坚持标准,又实事求是。澳大利亚的大学对其教育质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确保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科学研究特点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重视批判性思维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社会,大学培养的人才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为经济社会服务,政府希望大学使学生成功获取学位、从事国际认可的原创性研究、创新知识,全方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使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目标定位,澳大利亚的大学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研究国际化

据悉尼大学的专家介绍,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有700万科研人员,1万亿美元用于科学研究。由于人类共同面临许多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全球的科研重点就是要找到一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必将导致科研工作愈来愈全球化。研发方面的跨国合作研究,15年前只占全球科研的25%,现在已经超过了35%。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近年来,澳大利亚各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调整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全方位支持科研的管理团队;二是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业绩突出的学术人员,增强科研竞争力;三是拓宽科研经费来源,多渠道争取经费。不仅注重从各级政府、各种基金会等渠道申请经费,同时还注重从行业、企业、校友、私人争取科研经费,不仅从国内申请,而且更加注重从国际组织、区域联盟、外国政府、外国企业和组织申请研究经费。在职工业绩评价上政府来源和非政府来源的科研经费都有同样的权重;四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几乎每所大学都在科研管理中成立专门公司帮助学术人员申请基金、申请专利,帮助学术人员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了解学术人员科研新成果,完善合同协议等,通过与企业、政府不断沟通,促进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甚至申办公司或企业,负责或协助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协调学术人员股权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我们此行访问的悉尼大学人力资源部下设有学术人员招聘中心,全球招聘学术人员,服务大学战略和特别项目。悉尼大学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国际科研合作工作的机构———国际机构与政府项目部(IAGP,以下简称项目部)。目前,该项目部有一名项目主管,四名工作人员。项目部专门为学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项目部负责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学术人员撰写项目申请书。其合作伙伴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机构。如澳大利亚的外交部外事中心、国际农业科研中心、产业创新部门、林业部门;多国及双边合作机构,如联合国卫生组织、欧盟、亚洲发展银行,此外,国外的很多一流大学也都是其合作伙伴。其工作程序是:第一,沟通情况。工作团队人员与校内3600多名学术人员分院系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院、系的每个学科发展到的阶段,有何可挖掘的项目。与此同时,与国际出资机构沟通,了解其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具体途径是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学术访问团交流。开展内外衔接工作时,充分考虑大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院系的发展定位。分析机会时,还考虑学校的竞争力、全球发展的需要,及风险何在。第二,起草项目申请书。项目团队和院系的科研人员合作起草研究计划书,明确学校院系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责任,并依据专门的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并做时间安排、财务计划、风险分析。研究内容由学术人员负责完成。项目计划书起草完成后,经学校内部审查、审批后提交。第三,规范管理。申报成功后,学校有一整套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学术人员负责研究工作,行政管理有专门的法律团队参与,财务管理也有专人负责;项目部负责内外沟通。第四,后续工作。项目完成后,评估研究目标是否实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项目建议。经该项目部努力,目前悉尼大学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三项,一是欧盟的有关人权研究的项目,该项目每三年申请一次,研究经费为250万欧元,依托此项目,悉尼大学设置了一个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项目;二是英国的specialfoundation基金会提供资助的关于个人的投票行为的一个研究项目;三是澳大利亚政府和私人国际企业出资资助,有关在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如何减少粮食收获之后到进入市场的物流过程中浪费的项目,以帮助这些国家减少粮食浪费。据该项目部的负责人介绍,五年前,这样的研究是不大可能的,但现在这类研究已成为了悉尼大学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都有很多研究人员申报此类项目。2012年,就有120多份项目申请书提交。

(二)开展跨学科研究

开展跨学科研究是目前世界科学研究的普遍趋势,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都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整合全校各学科的研究资源。如悉尼大学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就整合了校内外医学、农学、法学、商科、建筑设计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光子学与光科学研究中心整合了校内物理学、工程学、数学和化学学科的顶尖专家开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了纤维光学、激光光谱学、石英光纤及光纤器件、微结构光学纤维等等;显微镜与微量分析研究基金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组织。该研究采用显微镜和微量分析探索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经济社会

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在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中,几乎都设立有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国内外合作科研成果的技术转让工作及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把成果实现转化、技术实现转移,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发展等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如悉尼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就是专门负责悉尼大学和国内外企业技术合作与转移工作的部门,也负责悉尼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该中心是悉尼大学和工商界联络的桥梁,负责整合全校的资源,为工商界直接组织研究开发和提供技术转让工作。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专门制定了“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该计划每年为被批准的项目提供5万至30万澳元的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要有合作伙伴,海外研究人员也可以申请该项目,但是,其中的商业研究合作伙伴至少必须有一家是澳大利亚的机构,而且项目一旦立项,商业合作伙伴需配套项目立项经费的25%用于研发工作。显然,该计划有益于促进大学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创造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长期的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悉尼大学有很多“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的成功案例。如SteveSimpson博士和SalahSukkarieh博士与澳大利亚蝗虫委员会在该计划资助下的合作研究。他们使用机器人技术及工程、数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了计算机模型,控制蝗虫的爆发,从而保护了粮食作物。成立于2007年的悉尼大学力拓(RIOTIN-TO)工矿自动化中心,由力拓集团投资建成,建设自动化的采矿中心。中心建设监控室就可在悉尼监控西澳矿井如何作业。目前,力拓集团还将继续投资开展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四)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澳大利亚各类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设立了一系列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如悉尼大学设有学生创业孵化器(INCUBATE),卧龙岗大学、麦觉理大学建有科技园,西悉尼大学设有辅助医疗研究中心等等。悉尼大学的学生创业孵化器于2012年9月由悉尼大学学生联盟设立,是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第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创业孵化器,目的是鼓励创业,激发创造的力量,支持企业创业。该项目开放给学生、研究人员和悉尼大学2009年以后毕业的校友。成功团队将于每年暑假期间在悉尼大学校园内初创公司,还可以免费请创业顾问指导。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是悉尼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2007年,悉尼大学3名博士生发起成立了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该项目从联邦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获得了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后来,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进一步获得了美国海军陆战队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合同为期5年。研发内容是为海军陆战队的智能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2008年,该公司研发的智能目标系统在西澳大利亚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该系统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昼夜运行。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2篇

2、人力资源管理各大学的员工98%左右按合同管理,可以解聘,几乎是定岗定编定员,岗位职责明确。学术人员都要上课,科研课题多、经费多的可以少上,但不能不上。一般要求学术人员40%时间从事教学工作、40%时间从事科研工作、20%时间为学校做事,有新项目、新专业才会招聘人员。“三定”也是院系集体决定,报教务长和校长批准。学术人员薪金分ABCDE五级,相对较高较稳定,每年根据考核的结果会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教学评价是学生评价占50%,院系评价占50%,评价的最后结果会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本人,对工作不能胜任者,学校会特别告知,美其名曰是“帮助本人提升能力”。实际上,不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的员工、特别是被“帮助”之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会被淘汰。科研评价按院系特点,按平均水平要求组织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员工的职称晋升、科研休假。成果转化或专利转让有1/3归发明家或公司,成果上市有股权等激励手段。

3、教育教学管理各大学涉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事务都归教务长管理。大学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大院系、小机关,岗位职责明确。校级关注战略、规划、计划、预算与决策,院系关注执行。为了更好地营销院系品牌和管理,院系设有经理,协助院长负责非学术性事务,有企业化管理的风格,院长主要负责学术性事务,抓战略措施和规划的执行。大学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都得按一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学校设有来自各管理部门和各学院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任何一所大学要开设新的专业、课程,设置新的学位或调整已有的专业学位,必须向该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委员会审核并给出是否同意或否决的意见后,先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最后报校长代表学校理事会审批。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按质量标准执行,有教育部的最低标准,也有8校联盟标准和学校标准。

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其中,阿德莱德大学校长提出了“尽量小班上课,大课尽量用网络教学”的理念,阿德莱德大学校长认为小班上课教授能和学生直接交流,对学生影响大,大班利用网络视频的形式上大课效果好。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很好地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各大学学生成绩的评定一般都采用形成性评价机制。一般课程设两次阶段性作业报告(论文),占50—7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20—40%的分数,到课和课堂表现仅占10%,避免了死记硬背,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08)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澳大利亚八校联盟又称澳大利亚名校,被普遍公认为是澳大利亚版的常春藤联盟,在南半球与环太平洋地区始终位居领导地位,其成员皆为澳大利亚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我们此行访问的大学中就有悉尼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是八校联盟的成员。为了保障教育质量,2011年,八校联盟大学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如,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采用的评估方法是由被评估学校提供一份各校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学生学业成绩报告,由其它八校联盟大学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以保持学生学业评价的一致,沟通八校联盟的教学情况。由此可见,澳大利亚一方面注重高校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注重标准的实现,强调在实践中确保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同时,正视各类大学的差异,既坚持标准,又实事求是。澳大利亚的大学对其教育质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确保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科学研究特点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中重视批判性思维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终服务对象是社会,大学培养的人才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为经济社会服务,政府希望大学使学生成功获取学位、从事国际认可的原创性研究、创新知识,全方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使澳大利亚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针对这样的目标定位,澳大利亚的大学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研究国际化据悉尼大学的专家介绍,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有700万科研人员,1万亿美元用于科学研究。由于人类共同面临许多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全球的科研重点就是要找到一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必将导致科研工作愈来愈全球化。研发方面的跨国合作研究,15年前只占全球科研的25%,现在已经超过了35%。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近年来,澳大利亚各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调整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成立全方位支持科研的管理团队;二是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业绩突出的学术人员,增强科研竞争力;三是拓宽科研经费来源,多渠道争取经费。不仅注重从各级政府、各种基金会等渠道申请经费,同时还注重从行业、企业、校友、私人争取科研经费,不仅从国内申请,而且更加注重从国际组织、区域联盟、外国政府、外国企业和组织申请研究经费。在职工业绩评价上政府来源和非政府来源的科研经费都有同样的权重;四是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几乎每所大学都在科研管理中成立专门公司帮助学术人员申请基金、申请专利,帮助学术人员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了解学术人员科研新成果,完善合同协议等,通过与企业、政府不断沟通,促进成果转化和专利转让,甚至申办公司或企业,负责或协助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协调学术人员股权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我们此行访问的悉尼大学人力资源部下设有学术人员招聘中心,全球招聘学术人员,服务大学战略和特别项目。悉尼大学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国际科研合作工作的机构———国际机构与政府项目部(IAGP,以下简称项目部)。目前,该项目部有一名项目主管,四名工作人员。项目部专门为学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服务,为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提供更多的机会。项目部负责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学术人员撰写项目申请书。其合作伙伴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机构。如澳大利亚的外交部外事中心、国际农业科研中心、产业创新部门、林业部门;多国及双边合作机构,如联合国卫生组织、欧盟、亚洲发展银行,此外,国外的很多一流大学也都是其合作伙伴。其工作程序是:第一,沟通情况。工作团队人员与校内3600多名学术人员分院系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院、系的每个学科发展到的阶段,有何可挖掘的项目。与此同时,与国际出资机构沟通,了解其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具体途径是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学术访问团交流。开展内外衔接工作时,充分考虑大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院系的发展定位。分析机会时,还考虑学校的竞争力、全球发展的需要,及风险何在。第二,起草项目申请书。项目团队和院系的科研人员合作起草研究计划书,明确学校院系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责任,并依据专门的评估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并做时间安排、财务计划、风险分析。研究内容由学术人员负责完成。项目计划书起草完成后,经学校内部审查、审批后提交。第三,规范管理。申报成功后,学校有一整套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学术人员负责研究工作,行政管理有专门的法律团队参与,财务管理也有专人负责;项目部负责内外沟通。第四,后续工作。项目完成后,评估研究目标是否实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项目建议。经该项目部努力,目前悉尼大学在研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三项,一是欧盟的有关人权研究的项目,该项目每三年申请一次,研究经费为250万欧元,依托此项目,悉尼大学设置了一个相关学科的研究生项目;二是英国的specialfoundation基金会提供资助的关于个人的投票行为的一个研究项目;三是澳大利亚政府和私人国际企业出资资助,有关在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如何减少粮食收获之后到进入市场的物流过程中浪费的项目,以帮助这些国家减少粮食浪费。据该项目部的负责人介绍,五年前,这样的研究是不大可能的,但现在这类研究已成为了悉尼大学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都有很多研究人员申报此类项目。2012年,就有120多份项目申请书提交。

(二)开展跨学科研究开展跨学科研究是目前世界科学研究的普遍趋势,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都成立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整合全校各学科的研究资源。如悉尼大学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心就整合了校内外医学、农学、法学、商科、建筑设计等学科的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光子学与光科学研究中心整合了校内物理学、工程学、数学和化学学科的顶尖专家开展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了纤维光学、激光光谱学、石英光纤及光纤器件、微结构光学纤维等等;显微镜与微量分析研究基金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组织。该研究采用显微镜和微量分析探索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经济社会澳大利亚政府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在澳大利亚的各类大学中,几乎都设立有技术转移中心,专门负责国内外合作科研成果的技术转让工作及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把成果实现转化、技术实现转移,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发展等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如悉尼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就是专门负责悉尼大学和国内外企业技术合作与转移工作的部门,也负责悉尼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该中心是悉尼大学和工商界联络的桥梁,负责整合全校的资源,为工商界直接组织研究开发和提供技术转让工作。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专门制定了“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该计划每年为被批准的项目提供5万至30万澳元的资助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只要有合作伙伴,海外研究人员也可以申请该项目,但是,其中的商业研究合作伙伴至少必须有一家是澳大利亚的机构,而且项目一旦立项,商业合作伙伴需配套项目立项经费的25%用于研发工作。显然,该计划有益于促进大学和商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创造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长期的互利的校企合作关系。悉尼大学有很多“商业联动计划”(LinkageProject)的成功案例。如SteveSimpson博士和SalahSukkarieh博士与澳大利亚蝗虫委员会在该计划资助下的合作研究。他们使用机器人技术及工程、数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了计算机模型,控制蝗虫的爆发,从而保护了粮食作物。成立于2007年的悉尼大学力拓(RIOTIN-TO)工矿自动化中心,由力拓集团投资建成,建设自动化的采矿中心。中心建设监控室就可在悉尼监控西澳矿井如何作业。目前,力拓集团还将继续投资开展该项目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四)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澳大利亚各类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设立了一系列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如悉尼大学设有学生创业孵化器(INCUBATE),卧龙岗大学、麦觉理大学建有科技园,西悉尼大学设有辅助医疗研究中心等等。

悉尼大学的学生创业孵化器于2012年9月由悉尼大学学生联盟设立,是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第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创业孵化器,目的是鼓励创业,激发创造的力量,支持企业创业。该项目开放给学生、研究人员和悉尼大学2009年以后毕业的校友。成功团队将于每年暑假期间在悉尼大学校园内初创公司,还可以免费请创业顾问指导。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是悉尼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案例。2007年,悉尼大学3名博士生发起成立了马拉松机器人(MARATHONROBOTICS)公司,该项目从联邦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获得了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后来,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进一步获得了美国海军陆战队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合同为期5年。研发内容是为海军陆战队的智能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2008年,该公司研发的智能目标系统在西澳大利亚进行了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该系统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昼夜运行。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一,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经济的全球化决定了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证明,国际化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应进一步多措并举,推进我国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适时成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介机构,建立一只专兼职的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质量评估专家队伍。由教育部出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标”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同时,要适时调整对各类学校整体评估的周期,适当延长年限。加强专业评估,可依托各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并将评审结果在网上公布。

第三,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既要坚持标准,又要区别对待。国家在制订有关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评估指标体系时,要因地制宜地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充分发挥为依据,对不同类型、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评估应在坚持“国标”的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第四,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所高校要想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高质量科研的目的是创新知识,有效地应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挑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大学只有通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学生需求的互动链中起到核心和纽带作用,才能实现大学的使命,其功能才能发挥,大学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辐射源。大学不仅要关注当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也要关注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对的共同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该发现新的知识,增加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了解。在应用研究方面,应主动服务大学所在社区、城市、国家及国际相关产业,为企业、行业解决技术难题。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3篇

论文关键词:本科 教学质量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总结了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继而指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办学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一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竞赛已经展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大校”的基础上建“强校”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谁能赢得胜利不仅在于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更取决于其认识与理念、魄力与能力,以及是否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拥有科学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等等。

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概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容易明晰二者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分析这两条法规,再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专科”所作的表述:“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本科”特有规定性应该表现在,除去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之外,最应加以区分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学通常所强调的本科教学所应有的创造性和研究性,这是大学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在分析了“本科”的内涵之后,得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指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

2.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目标

既然大学本科教学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社会对学生品质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学生适用性的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上一级教育对大学教学的要求,即:大学里最高层次的博士教学对本科教育的要求:

(4)国家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学质量区别于物质产品质量,因为在这里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教学品质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客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困难性。当然,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分别称之为教学的外适性质量、个性适应性质量、内适性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国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大招生之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明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然而大学的教学质量又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经费、教育条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相关因素中目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起点较低,教师难以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刚一入校基本都配备了个人电脑,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将大部分时问和精力投放在玩电脑方面,从而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三是教学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大学在大规模的扩招之后,对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激励以及津贴等方面的投入跟不上,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会议与教学活动经费都不足以满足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往往抱怨给“一表”学生和“三表”学生授课所付出的精力不同,但收入却基本相同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民办高校,去赚取高额的讲课费,从而忽视了他们自己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问题。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相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往往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加之学生往往不是按照本人的兴趣选择他们所修的专业,就会出现本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而外专业的学生却学不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甚至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出现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五是部分高校分不清科研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实力固然标志着教师的研究水平,但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坏并无对应关系。我国学者韩淑伟等在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样就使教师那些本来就不多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科研上。

六是部分高校的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水平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的教学比工厂里的车间生产要复杂得多,其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方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领导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和方法上都没有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

高校扩招之后,出现了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相差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大纲,让较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较深的课程,而低水平的学生学习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2.完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及时修订学生的管理手册

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兴趣广泛化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和学生手册得不到及时地完善和修订,就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学生过分留恋网络,导致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缺课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对学生使用个人电脑进行限制。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强调过早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宿舍进行集中管理,限制他们宿舍的上网权限,让他们只能使用校园网,而不能使用因特网,只能够完成与教师的网络教学互动活动,而不能进行网络娱乐活动。当然,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该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里楼层建设网络教室,由专人管理监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样,既做到了学生上网的方便性和必要性,又做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宿舍具有正常的网络环境,毕竟网络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并每学期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

3.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办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由于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完善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不能很快、很自信地适应社会。高校的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但是,这部分学生却耽误了正常的本科学习活动,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内容制定上的缺陷,也给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以下4个名词:

(1)计划内理论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等。

(2)计划内实践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

(3)计划外理论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课程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4)计划外实践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技能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在明确了这四个名词之后,高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地进行计划内理论教学和计划内实践教学,进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当然在课余时间,高校应积极的组织进行计划外理论教学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由学生自由选修并交纳一定的费用(远低于社会辅导班的费用),完成他们所希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省去以往高昂的培训费用,又可以增强技术技能;而高校既可以优化配置本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增加教学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问题。

4.明确高校的类型与职能,突出科研或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学者将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划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并就“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类型划分和职能作了界定,如表1所示。在结合这种分类方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之后,采用等级法对“本科”的教学质量要求予以如下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A、B、C表示在对应项目上应该达到的等级和水平,依次为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

由表1、表2可知,我国的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职能,因此,不同类型和职能的院校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需求。那么,我国的本科院校就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秉持契合自己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观,突出各自对科研和教学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并坚持不懈,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领导与质量管理

教学需要领导,质量需要管理。领导能促进改革,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质量,这已经是得到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教学领导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领导更强调方向、发动、激励与改革,教学管理则更强调控制与程序。日本正是依靠质量管理使其产品由“劣质品”转变为“优质品”。我国近年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质量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广泛确立和运用。笔者认为,大学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一方面要强化教学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此外,通常意义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大多数都是经验型的,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也仅仅是思辨式的推论,缺乏科学和实证的依据。因此,世界各国在寻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时,虽有大致相同的方式、方法,却也存在不少差异,有些甚至相互抵触。美国学者Chiekering和Gamson于1987和1991年提出了大学良好运作的七条原则:师生互动、同辈合作、主动学习、给学生反馈、努力情况、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多元互动学习。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雪梅通过实证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有理由相信对这些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予以足够关注,也必将有助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总结了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策略。继而指出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彰显特色办学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员工的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之后,一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竞赛已经展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把“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大校”的基础上建“强校”几‘乎成了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谁能赢得胜利不仅在于其教学目标和计划,更取决于其认识与理念、魄力与能力,以及是否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拥有科学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系统的组织保障,等等。

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内涵

1.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概念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4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以容易明晰二者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分析这两条法规,再去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专科”所作的表述:“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不难看出,“本科”特有规定性应该表现在,除去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之外,最应加以区分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特别是开展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学通常所强调的本科教学所应有的创造性和研究性,这是大学本科教育固有的特性。

在分析了“本科”的内涵之后,得出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是指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中固有的满足社会及学生需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活动满足需求的程度。

2.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目标

既然大学本科教学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那么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社会对学生品质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学生适用性的满意度;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3)上一级教育对大学教学的要求,即:大学里最高层次的博士教学对本科教育的要求:

(4)国家关于大学教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教学质量区别于物质产品质量,因为在这里学生是“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既是教学品质的承载者,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产品”;既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客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困难性。当然,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分别称之为教学的外适性质量、个性适应性质量、内适性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国家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提高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制约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扩大招生之后,大学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明显,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导致大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然而大学的教学质量又与大学的领导和管理、教育经费、教育条件、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素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相关因素中目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班级人数太多,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起点较低,教师难以组织统一的教学活动、难以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学生。

二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缺陷。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刚一入校基本都配备了个人电脑,加之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松散,导致部分学生将大部分时问和精力投放在玩电脑方面,从而出现了逃课的现象。

三是教学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大学在大规模的扩招之后,对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激励以及津贴等方面的投入跟不上,网络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会议与教学活动经费都不足以满足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往往抱怨给“一表”学生和“三表”学生授课所付出的精力不同,但收入却基本相同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民办高校,去赚取高额的讲课费,从而忽视了他们自己学校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问题。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没有充分的发挥。由于大学本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受到相关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往往出现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再加之学生往往不是按照本人的兴趣选择他们所修的专业,就会出现本专业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而外专业的学生却学不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学甚至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出现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五是部分高校分不清科研和教学两者的关系。高校的科研实力固然标志着教师的研究水平,但是,研究水平的高低与教学能力的好坏并无对应关系。我国学者韩淑伟等在对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学教学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样就使教师那些本来就不多的精力更多地用在了科研上。

六是部分高校的教学领导与管理的水平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的教学比工厂里的车间生产要复杂得多,其教学质量需要一系列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方法,可是现在很多大学教学领导与管理工作在制度上和方法上都没有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

三、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措施

1.因材施教,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大纲,分层次进行培养

高校扩招之后,出现了学生数量大、学习能力相差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还继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的现象。为此,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小班授课的原则,在高校里开展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体制,制定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大纲,让较高水平的学生学习较深的课程,而低水平的学生学习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为社会培养出适合不同层次岗位需求的人才。

2.完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及时修订学生的管理手册

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学生个性多样化、兴趣广泛化的现象,如果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和学生手册得不到及时地完善和修订,就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部分学生过分留恋网络,导致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缺课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制定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对学生使用个人电脑进行限制。可以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强调过早迷恋网络的危害性,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宿舍进行集中管理,限制他们宿舍的上网权限,让他们只能使用校园网,而不能使用因特网,只能够完成与教师的网络教学互动活动,而不能进行网络娱乐活动。当然,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应该提供健康的网络服务,可以在他们的宿舍里楼层建设网络教室,由专人管理监督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样,既做到了学生上网的方便性和必要性,又做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宿舍具有正常的网络环境,毕竟网络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有益的帮助。

此外,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了解当今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本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并每学期抽出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

3.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办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我国的高等院校由于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完善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之后,不能很快、很自信地适应社会。高校的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正常的学习时间,自费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学习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但是,这部分学生却耽误了正常的本科学习活动,又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在教学内容制定上的缺陷,也给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方面带来了麻烦。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以下4个名词:

(1)计划内理论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等等。

(2)计划内实践教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需修完的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

(3)计划外理论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课程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4)计划外实践教学。根据高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按照社会需求灵活制定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供本校全体学生自由选修,经授课教师考核后,给出该学生实际掌握该技能水平高低的证明,此证明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

在明确了这四个名词之后,高校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严格地进行计划内理论教学和计划内实践教学,进而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当然在课余时间,高校应积极的组织进行计划外理论教学和计划外实践教学,由学生自由选修并交纳一定的费用(远低于社会辅导班的费用),完成他们所希望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省去以往高昂的培训费用,又可以增强技术技能;而高校既可以优化配置本校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增加教学收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从而解决教学投入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和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的问题。

4.明确高校的类型与职能,突出科研或教学的优势

目前,我国学者将从事普通本科教育的院校划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并就“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类型划分和职能作了界定,如表1所示。在结合这种分类方法和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的有关部门规定之后,采用等级法对“本科”的教学质量要求予以如下分类,如表2所示。其中,A、B、C表示在对应项目上应该达到的等级和水平,依次为A级最高,B级次之,C级最低。

由表1、表2可知,我国的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的类型和职能,因此,不同类型和职能的院校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需求。那么,我国的本科院校就理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秉持契合自己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观,突出各自对科研和教学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并坚持不懈,才能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教学领导与质量管理

教学需要领导,质量需要管理。领导能促进改革,质量管理能够提高质量,这已经是得到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教学领导不同于教学管理,教学领导更强调方向、发动、激励与改革,教学管理则更强调控制与程序。日本正是依靠质量管理使其产品由“劣质品”转变为“优质品”。我国近年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质量管理体制与方法的广泛确立和运用。笔者认为,大学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一方面要强化教学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此外,通常意义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大多数都是经验型的,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也仅仅是思辨式的推论,缺乏科学和实证的依据。因此,世界各国在寻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策略时,虽有大致相同的方式、方法,却也存在不少差异,有些甚至相互抵触。美国学者Chiekering和Gamson于1987和1991年提出了大学良好运作的七条原则:师生互动、同辈合作、主动学习、给学生反馈、努力情况、对学生的高期望值、多元互动学习。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雪梅通过实证研究,也给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有理由相信对这些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予以足够关注,也必将有助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育质量 提高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其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科学这门教学学科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以下是本文对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策略的分析与研究。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育质量,其主要是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通过大量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学习潜能,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而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以及师生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应该领悟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按照新课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主动与学生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感,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发言,当学生的发言错误时,教师不要一味批评,应该表扬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就答案存在错误之处进行引导,此时,学生会感觉到教师非常亲近,进而对教师产生信任与尊重,在课堂的学习中才能够更加的轻松和愉悦。另外,教师的教学情绪非常重要,当教师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就应该面带微笑,用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压力与紧张感,进而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具体教师应该从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两个方面着手,其中,课前预习时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哪些内容是预习的重点,首先,需要学生将预习内容梳理一遍,然后,针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做上记号,最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而课后练习主要是要求学生更好地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加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主要方式是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相应问题进行练习,学生通过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督促,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因材施教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与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达到针对性的教学,具体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所有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为一类,中等生为一类,后进生为一类,对于这三类学生,教师应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给予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对于中等生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探索,对于后进生要求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分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由于教材是多年一更新的,其中有很多科学知识较为落后,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另外,太过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没有吸引力,只有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新鲜感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对小学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在进行小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应设立一个小组长,对小组成员分配不同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长汇报讨论的最终结果,另外,分组时教师应该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分为一组,有利于帮助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当有不懂的问题时可以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共同探讨,相互帮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更加团结,形成良好学习风气。当然,在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小学科学的教育质量。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信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韦海梅,兰智高,王龙凑,夏学武.中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4(07):224-225.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6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革新,当前学校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目前,课堂仍是科学探究学习主要的活动场所,提高科学课探究的质量,才能真正落实“以探究为核心”,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课探究质量呢?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灵活运用探究模式

探究学习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模式,其过程与方法可概括为“提高科学问题——做出猜测(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制作活动)——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加参与其中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活动,也可以完整地参加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要探究的内容灵活掌握,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会降低探究活动的质量,抹杀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纸飞翼》一课包含纸飞翼和降落伞两个活动,二者颇有雷同之处,它们的探究目标都是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的条件,知识目标都是怎样使它们落得慢。学生依照完整的探究模式完成对纸飞翼的探究后,再按照原有模式进行降落伞的探究就会感到机械、重复,失去探究的欲望。为了避免这一状况,在进行降落伞探究活动时,我跳过探究式学习的前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进行实验”环节:学生分组制作一个降落伞;比赛,看哪个组的降落伞落得最慢。然后进入表达与交流环节,小组间交流制作心得,提出影响降落伞下落的假设,再验证。这样,几个环节不拘一格,灵活地运用探究学习模式,加深了课堂探究活动的层次,形成了有效性探究。

二、设计有难度的探究活动

教师设计有难度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加科学探究活动质量,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果教师探究活动的设计过于简单,就会使科学探究泛化,甚至活动变成游戏。这样,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的科学知识很少。有关这一点,在一次区赛课中,我就听过两节截然不同的课。

一节课是《观察指纹》,活动内容是印指纹、观察和比较自己和他人的指纹。老师只是简单地“教教材”,并严格按探究的流程一步步进行着,但由于活动简单,没有探究的需要,学生早早就兴趣全无了。另一节课是《使小电珠亮起来》,探究的内容也很简单:学生通过联接电路使小电珠发光。这一点,学生平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怎样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呢?上课的老师通过改变实验器材来增加了这一探究的难度:增加原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在实验器材中加入不通电的导线、没有电的电池、损坏的电珠、需要较高电压的电珠等。学生在使用这些器材后产生了许多问题与发现:为什么有的电池不能用?为什么有的电珠用几节电池才能发光?为什么联接时有一处器材中断就不能使小电珠发光?为什么可以使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增加的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加大了这一探究的难度,提高了本课科学探究的质量,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能力。

高质量科学研究第7篇

关键词 本科高校 教师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YANG Jia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Zhuhai, Guangdong 519041)

Abstra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An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for all today, teaching quality, teacher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ety, so the study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of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高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 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十分复杂,目前仍没有一套公认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也不唯一,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讨,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1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的中心部分就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是这又是其中最为难以驾驭的部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行重点研究。

首先,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通常由检察专家和学生两部分组成。专家评估主要针对教师的教案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作业、论文、考试等方面的批改,并对这些方面做出评价,而学生则是从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教师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课堂之外与教师的交流程度,这一评价之中比较直观的反映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其次,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其实质目的还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在评价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各项评价的优势以及劣势做出相应的完善以及改进。所以,在评价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实效性,是否能真实反映现阶段教师教学的水平以及能力。

再次,任何评价体系一旦语言晦涩难懂,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反映评价的真实内容,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评价信息,所以,在评价之中我们必须做到直观性,也就是在评价之中必须用直观的语句对于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定义,而对于一些无法直观测量的部分,必须尽量转化为可以具体测量的指标。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因子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也都存在着其特有的计算方法,以及评估标准,而我国教师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因子,其标度主要引自T・L・Satty所提出的就分为相对重要比例标度,以判断矩阵表现出来,通过矩阵的特征值表现出来以及其特征向量作为表现形式,同时在进一步检验矩阵的一致性,从而求得其各方面因子的权重。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在各个级别的指标之中,次级的指标也较为丰富,在重要性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别,所以,此处的权重差异不应该过大,因此在设计权重因子的时候不应该采用Satty的1.354法,应该采用黄金分割0.618作为标度的新的分析法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直观地、科学地、合理地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

如果在评价体系之中同一层次的因素存在着差别,有的因素对于各个部分又都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则应该重点计算。实际操作当中,个别因素的作用较小,可以不加入计算当中,将其放入下一个层次当中,从而进一步在教师教学评价之中得到其某一层次的主要因素。

3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理论无论怎样优越,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测,才能真正地反映其优劣程度。所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否具有合理性,我们应该进一步从实践之中得来。

一方面,从评价的主体来说,评价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之中,就必要的样本至少为全体学生数量的90%以上,如果样本数量较低,那么将会无法得到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此外,在教师的评价当中,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以二级督导为主的三级覆盖体系,采用多层次的评价,以及全面的评教,将所覆盖的问题对象较多地涵盖进去,如由校长领导,教务处以及其他专家作为督促评估的队伍,相信评价将会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保障学生在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们往往在评估之中产生不重视的情绪,或者处于对于部分教师的个人情绪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所以我们在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之中,要进行周密的计算,尽量在这种设计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评价之初,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普及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其意义,并明确这一评价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有益之处。而评价的后期,将数据总结之后也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评价得到了重视,才会更加认真的去对待教师教学评价。

此外,我们要格外重视的就是对于教师教学评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到及时的反馈。一般为了避免教师与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所以,任何形式的教师教学评价都不采用打分制,而是采用从A到E的等级评价方法,再由电脑系统进行处理,计算出评价的最终结果。同时对于评价结果,也不采用简单的排名,而是根据结果帮助教师查找原因,便于教师改进的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开发了网上评教软件,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地将教师各项指标之中得分较差的选项,更为快捷地筛选、反馈出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

总之,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全面和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维和动态评价方法,使其具有导向、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的功能,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适合于 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英]J・D・贝尔纳著.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马庆国.管理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2.

[4]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何强.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改善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0(4).

[7] 彭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 陈奎彦.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现场监测的评价方法与程序[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