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

时间:2022-11-25 10:10:20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

1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1.1数字治理能力快速提升

2017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数字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不断阐述、丰富数字经济相关内容,分别提出助力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壮大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11次提到与数字经济有关的“数字”二字,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数字中国、数字规则等内容的提出,篇幅之大、着墨之浓,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对数字经济建设的高度重视。2021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数字经济又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同时,国家层面陆续出台政策文件、规划意见,就规范和指导国家信息化发展、持续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部署。“十四五”规划指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顺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紧扣数字经济特征优势,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1.2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31.3万亿元升至2020年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从34.8%上升到38.6%,2021年比重或将超过40%,数字经济已经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产业数字化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已超31万亿元,达到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同时,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数字经济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渗透率不断提升,分别达到8.9%、21%和40.7%。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到2025年预期达到10%。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7.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从2016年4.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8.16万亿元,到2025年预期达到14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数字消费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一位,14亿多人口、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强大的国内市场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市场效率,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速达到11.6%,交易额由2015年21.8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37.21万亿元,2025年预期达到46万亿元。2021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1.3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在数字社会方面,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同比增长4296万,位列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3%;移动电话基站共计996万个,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总数是142.5万个,2021年新增5G基站数达65.4万个。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在线医疗、在校教育、在线办公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了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步伐;在数字政府方面,线上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实现“网络通、数据通”的阶段性目标,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取得历史新高,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在数字乡村方面,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低于70%提高到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到98%,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已累计支持1338个县,实现对832个部级贫困县全覆盖;2020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

2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完善

自2017年我国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数字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相对滞后。直到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成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统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横纵对比等统计方面的制度缺失。但是用于评估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导致各行业、企业数字经济发展缺乏统一考评,容易加剧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加深数字鸿沟。另外,数据治理体系尚不完善。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被正式纳入国家所定义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中,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然而,我国的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仍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数据的开放共享、采集、存储与使用、监管等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还不完善,导致数据联通与整合不足,影响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进程。同时,与数据安全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制度建设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

2.2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与国际数字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差距较大等问题。从产业方面看,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31.7万亿元,2021年预计超37万亿元,数字经济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的同时,产业数字化仍呈现出农业数字化转型缓慢、工业数字化转型落后于服务业的不平衡发展特征。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渗透率分别是8.9%、21%和40.7%,与产业数字化渗透程度较高的英国和德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英国、德国农业数字化均超过20%;从工业数字化方面看,德国已超45%,英国超30%;我国产业数字化程度最高的服务业也未能超过英德两国(近60%),由此显示出我国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农业尤为突出。从区域上看,数字经济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国内部分发达城市发展快,数字经济重点企业、优势企业和企业资源布局多。《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全国排名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从东西分布来看,前15位城市中,东部地区城市12个;从南北分布来看,前15位城市中,南方城市12个。另据《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显示,广东(65.3)、北京(55.0)、江苏(52.2)数字经济发展总指数位列全国前三,海南、吉林、宁夏、青海、西藏总指数均低于18。全国已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万亿,但是青海、西藏仍处于百亿级。区域间不均衡发展持续拉大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形成经济发展新矛盾和新的不平衡点,制约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2.3关键技术及其攻关能力弱

从关键技术上看,我国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300多项与数字产业相关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导致我国企业更多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较弱,制约了我国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2020数字中国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领域基础技术产业体系薄弱,在生产效率、创新能力、高端供给等方面距离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高附加值环节“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尚未根本改变核心技术受制的局面。数字人才缺口制约核心技术研发。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研,数字技能型人才存在专业化人才供给不足、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预计未来5年,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的人才需求均超百万,人工智能、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的人才需求均近500万。高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信息技术人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亟须增加数字化人才供给。

3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提升城乡数字化水平。统筹推进国内、国际两种规则建设,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数字内容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话语权;从各省市层面看,落实好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应根据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做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引领。各地应抓紧落细落实国家近年在数字经济发展、大数据产业上的布局投入,提升有关项目的延续性和前瞻性,着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2促进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从产业层面来看,一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加快推进云计算、虚拟化、绿色节能等技术,统筹大数据中心布局和建设。二是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吸收借鉴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根据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推进数字经济领先区域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向落后区域辐射,强化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对接和平台建设,带动落后地区共享“数字红利”。按照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部署,根据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批复情况,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资源充裕、具备发展数据中心和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全国一体化布局。

3.3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数字技术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数字领域的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国家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红利,推动以增强高校基础研究水平和提高科研院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关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同时,加强数字技术国际合作投入,探索以共建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内国际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跨境合作及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锻长板补短板。

4结论

加强数字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培育。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的关键所在。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加快构建和完善数字人才建设体系,把握大力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国内和国际人才相结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推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合作,共同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数字化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1]尤子文,赵华伟,董晓旭.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挑战以及应对建议[J].中国市场,2022(11):176-178.

[2]唐韬.“十四五”规划指引数字经济发展———以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例[J].中国市场,2022(12):191-193.

作者:范舒雯 单位: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