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合集7篇)

时间:2023-06-08 15:46:44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1篇

1.1材料的因素经过权威统计,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中的材料费用占有总投资的60%,有些工程甚至摘要占到了80%。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不可能符合标准,同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目前,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已经是公认的盈利项目,任何一个厂商或者大型企业都想分一杯羹。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残次品浑水摸鱼,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体系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力。1.2其他因素在建设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过程中,除了人为因素和材料之外,还有机械设备、施工方案、周边环境、国家政策等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是一种限制,同时也是一种保证。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因素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将这种因素有效的解决,避免产生隐患。另外,由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关系到日后的应用和社会的总体发展,必须要详尽,内部结构要简单,在维护和执行的时候,不能出现工作上的冲突。

2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1编制最佳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制定施工方案,首先要从周边环境和国家政策出发,之后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和需要的材料、技术制定,最后通过对总体工程的评估来制定相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和维护方案。比方说,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石油在西部管道兰州末站建设容积为15万m3的大型钢制储罐,罐内壁直径93m,高度22m,该基础工程的施工重点是桩基工程和环梁混凝土浇注工程。施工方根据该工程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地质条件,从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编制了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前提的施工方案,经过EPC工程部和监理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由此可见,施工方案的编制务必详细到每一个方面,哪怕是一个螺丝,都会影响到总体工程的质量。2.2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对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来说,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完成。而控制好人为因素的有效方法在于,加强技术和技能上的培训,同时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让每一个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都做到最好、最安全、最先进。由于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比较重要,即便是一个基层工人也应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培训的时候,尽量是拓展培训,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团队技术、技能的提高,将施工队伍的总体素质提升。只有施工队伍的总体质量提高,才能保证在日后的发展中,工程的应用时间长久。2.3推行科技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要想建设一个完善的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就必须在管理上努力。传统的管理一般是设立硬性规定和死板的规矩,这些都让现阶段的工人无法接受,而且与工程本身充满了格格不入的地方,导致最终的质量体系不达标。本文认为,科学的管理才能促进良性发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体系的管理当中,首先要选用一些有技术性经验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全面管理;其次,管理人员应该从基层人员当中进行层层选拔,尽量不要外聘,否则会与原来员工产生冲突;第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要趋向于弹性,重要的方面依然要固定,但要灵活的执行管理方案,让每一个人心服口服,从根本上遏制消极怠工的情况。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还要切实宣传、贯彻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由于长输油气管道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其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不固定,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3总结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2篇

摘 要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本文分析了当前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策略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工程质量是提升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工程建设质量关乎整个工程的效益和使用功能,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步伐。建筑企业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根据当地的环境及条件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和安全性。

一、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而保障工程的效益。建筑商与开发商是工程项目的主体,如果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那么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缺乏系统的保障的。一旦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和交工后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导致建筑企业或居民的巨大的生命及财产的损失,那么建筑企业和开发商的信誉会严重受损,企业形象毁于一旦,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其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要创新管理模式,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其承包更大型的建设项目,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建筑所需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工程项目任务较重,工期较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完工,对于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审核力度不大, 审核程序简化,导致很多不达标的建筑材料流入工程施工现场,偷工减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头号因素。

(二)管理及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建设质量不够重视,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命。而且质量控制与管理不够深入,浮皮潦草,停留在表面,质量管理过于形式化。

(三)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行业目前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制度有待建立,工程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相对滞后。

三、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要逐步完善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究。尽管一些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不够健全,一些条款对于实际的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约束力较小,而且在执行时大打折扣,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给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和保护。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

建筑企业要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工程要设置项目经理人,全面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项目经理人要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筑企业要定期做好员工培训和教育工作,不仅要对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其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人是工程质量的管理者,要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工程施工理念,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工程管理观念,保证各工序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与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两大部分,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安全是质量的前提,质量与安全是密闭可分、相互影响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施工人员佩戴防护措施、做好施工机械的管理、做好现场水电使用的控制等,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进而给工程带来损失。

(四)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项目,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工程的全过程的管理,要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手段。首先要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已经制定的技术交底制度,指派专人按照有规范向施工队做好施工标准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交底工作。其次,要对工程的重点部位、关键核心技术及特殊施工工艺制订配套的说明书,按照施工特点设置质量管理部位,加对人、财、物的管控。再次,严格执行样板制度,做好样板间的施工,经过审核后方可大面积开工。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关键,建筑企业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人员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做好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进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体系;质量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建筑事业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建筑事业本身又是与国民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面对建筑施工的种种问题时,应该不断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所以,对于它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施工管理中必须要注意各种细节问题,做好监督工作,完善质量检测体系,遇到问题要及时分析与思考,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工程的质量水平。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推动作用是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并且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各行各业的不断竞争中,建筑行业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位。所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建筑行业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行业,它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在具体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所以,这就需要有效的管理作为保障,完善其质量检测体系。只有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只有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好生产成本;只有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才能做好各项工序的协调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合理控制好施工工期,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划的时间内完工。

由此可见,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效率问题。所以,作为建设工程施工方来说,必须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建立起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其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与稳定,为工程项目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建设工程中质量检测体系的不足

1.没有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

在很多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管理都是一手抓,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而更有甚者,其管理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一个没有管理制度的工程,是很难确保其管理工作的质量。

2.没有按照规定的施工要求来施工

对于一个工程建筑项目来说,它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施工计划,但是,在很多施工工作中,为了减少工作量,往往会不断作出施工的结构调整,甚至是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来施工,这样就会给它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更别说提高管理的质量了。

3.各施工部门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

一个工程建筑项目,其施工过程中会包含很多部门,而且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又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如果各种部门之间的职责很不明确的话,就会造成管理的混乱,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对各种施工材料的不重视

在建设工程施工中,往往很多施工人员只会重视具体的施工程序,却忽视了各种施工材料,比如对施工材料的质量不重视,对施工材料的位置摆放不重视,对施工材料的维护不重视等等。这样,在缺乏必要的重视之后,就会不利于对这些施工材料进行有效地管理。

三、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就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必须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与目标,进而才能在具体施工中根据要求的规定,逐步完善管理的质量。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中,每个施工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配合还施工的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分析与讨论施工中所遇到的管理问题,并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2.明确各施工部门的职责

对于有多种施工部门同时施工的工程项目来说,一定要明确它们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它们之间的协调工作,不能让每个部门都各自为政,这样就很不利于进行系统的管理。同时在各部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来操作,为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对于需要调整的地方,一定要报告上级,以免给施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打造一支纪律性强的施工队伍

要想提高土建施工管理质量,其施工人员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好施工的管理工作,才能为施工管理提供便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纪律性强的工作人员才是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提高管理质量方面,也应该选用那些纪律意识强的人。要做到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有具体的从业资格证。并且,还应该不断加强他们的管理意识,配合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

4.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施工材料

对施工材料的忽视,会给施工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对施工材料乱摆乱放,不按规范来使用,就会给管理上造成混乱,大大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建立起一种施工材料使用责任制,不管是谁在使用施工材料时,一定要做好登记工作,在哪里拿的就要及时归还原处,保证各种施工材料的有序性,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不至于使管理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

结语:

建设工程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其施工过程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施工的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而且还关乎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而言,要高度重视施工的质量,把施工质量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为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尚友.加强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

[2]辛洪波,云建强.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1).

[3]刘四川.试论变电站土建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致富,2010(12).

[4]杨亮.关于土建施工质量的管理异议处理[J].城市建设:下旬,2010(5).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4篇

【关键词】水库工程;质量管理;框架建设

水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为了更为有效可以尝试采用管理体系的模式,通过合同管理、建设资金管理体系、进度实施管理体系、有效的质量保修体系,完善管理程序。本文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了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提出了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

1.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于:第一,工程质量直接影响水利建设的使用年限,确保发挥更多、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第二,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第三,水利工程质量建设,为了更好发挥效益,确保向城市安全输水,同时保护好水库下游区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涝灾害给工农业带来的损失。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国家“战危机、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因此,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必须要认识到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另外,水库的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规划、勘测、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工程质量的全面控制必须要保证领导者能够充分认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为社会创造精品水利建筑工程。

2.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管理的全面实施,要建立起框架体系,包括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和进度管理控制。

2.1工程合同监督管理

水库建设工程必须要重视合同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后要严格监督施工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具体来讲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管理体系构建:(1)构建合同内建设程序的监督管理体系。具体来讲要针对水库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初步设计的编制、审查、上报以及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同时要监督合同实施的具体程序,严格安照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规范制度建设、施工材料选择等内容执行合同。(2)分包合同的监管。招投标后施工单位往往会对项目进行分包,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必须要进行分包的监督管理。分包单位的项目应获得建设单位认可,建设项目的主要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中的主体工程应自行组织施工,禁止转包工程。另外,合同监督要确保承包方式的控制,例如:“包工、包料、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包文明施工、包环保、包机械设备、包施工资料、包验收合格、包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以及招标文件中明示或暗示的一切风险。”

2.2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程序包括:(1)工程资金回收的管理。根据项目的立项批复和初步设计进行登记,然后根据投资额、合同约定和计划进度提出资金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的申报应及时完整、估计准确。(2)工程资金支出的管理。建设单位应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对水库工程建设资金按项目单独核算,然后实现资金支出审批。(3)竣工资金核算。工程竣工决算的资金审核管理包括:建安工程费、设备费、其他费用等各项费用的财务支出、单项工程竣工结算情况(包括施工单位送审数、有关部门审核数、审计数),审计核增或核减的主要内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等。为了将这一系列的程序进行全面的管理,可以建立资金审核程序,建设单位管理费应从严控制,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特殊情况确需超过国家规定开支标准的,须事先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2.3工程进度实施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工作规程包括:(1)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进度管理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必须要详细,突出水库建设进度的关键点,然后对设备投入、材料供应等配置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审核,保证对劳动力、资金、材料、设备等进行存量、流量、流向分布的调查、汇总、分析、预测和控制;严格控制工序,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为进度计划实施的检查、分析、调整、总结提供原始资料。(2)审查施工单位制定的总体工作进度计划。首先要明确的是项目的最终进度目标(往往要进行一定修正)在此基础上要对这一目标进行过程分解(编制网络计划),并根据资源和外部条件的有限性在多种可能和进度路径中选取一条合理的、充分考虑风险因素不确定性的路径作为原始的计划路径并建立比较基准。(3)推行进度监督制度。具体内容包括:施工进度目标分解图审核;进度控制的工作内容及深度管理;进度控制的方法和具体措施审核。

2.4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计划、预案、检查为主线,以过程管理、结果复核为重心,通过对计划阶段、施工阶段、检查阶段和问题处理阶段的严格控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1)计划。建设施工的计划要考虑到全面的质量管理保证,将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放入计划之中。(2)施工。施工阶段要求施工单位将各个阶段的质量报告上报到建设单位,然后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审查。(3)检查。施工监督工作是治疗保证体系的关键,检查工作要有规范化的检查内容,也要有随机的检查活动。(4)问题处理。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后必须及时处理,并保证处理结果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项的施工活动。

3.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构建措施

以上分析的水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在这样的体系下,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制度建设,人员分配和审定工作的处理。

3.1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水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全面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包括这样几方面:(1)确定水库建设的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合同的质量管理制度要求。(2)确定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检查、抽检制度,要求组织部门完成质量验收、签证。(3)制度管理要落实到个人。建立健全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要建立层层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其中工程负责人是项目施工的领导者和直接组织者,对本项目工程质量负全面的领导责任。

3.2调配管理工作人员

水库工程的质量管理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合理调配,明确职能分工:(1)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现场建设方的日常管理及工程施工现场的工作协调,必须严格遵循公司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2)监理工程师。要负责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材料设备采购验收、投资计划完成、安全等工作,负责与工程有关的外部协调工作。(3)工程师。进行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安排,负责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单位进行协调。调配好管理工作人员之后要求能够严格执行自己的职责,确保完成工作,实现对水库建设质量的全面管理。

3.3完善各项工作审定

水库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要进行全面地审定。第一,要进行招投标阶段的审定。工程招标时,注重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包括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业绩、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和经验,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等。(2)项目会审。对规模大、结构复杂或属新结构、特种结构的工程,项目建设监理机构应在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后,报送建设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其审查意见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必要时与建设单位协商,组织有关专家会审。(3)账务审查。对于管理费各项开支标准要审查其是否合理,有无虚列、滥发各种津贴补贴以及各种名目滥发实物的情况发生。建设单位必须把备选设计单位向初步设计主审部门报告,以便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

综上所述,水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要依靠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重视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项目审定,确保水库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更为全面有效。

参考文献:

[1] 楼奇明. 浅议水库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J]. 科技资讯. 2010(07):55.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一些房屋和桥梁倒塌事件的频频现进人们视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问题。建设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建设各项指标考量中应处于优先位置予以考虑。提升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既有制度法律层面的问题,也受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应着眼于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管控体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为因素

1)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泊。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流动较大,有时施工队伍是根据具体工程临时组建而成,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相关教育。在现行施工中,建立的是以计量工作量为核心的付筹和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逐级的责任质量机制,必将导致在建设层级中越是向下延伸,质量意识越淡泊的现象。2)由腐败引起的偷工减料问题突出。人是一切活动的操纵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种种手段缩减开支,以求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造成诸多的豆腐渣工程主要原因。在实行工程定额预算制的前提下,如果在工程承包过程中运行不规范,由此而产生的虚增费用需要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消化,就会必然导致工程建设中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建设工程承包中公平、公开程度不够,就会形成正规渠道拿不到工程,按质施工挣不到钱,是导致很多建设企业明知有陷患也要铤而走险的内在原因。3)监管不严。监理人员是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第三方,由于他的专业性和与施工监管的紧密性原因,能够最有效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当很多问题被埋于土下或混凝土中后,就很难检测了。因此第三方监管的严格与否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工作质量的好坏。质检部门是政府负责监督工程质量部门,但由于办人情事和执行人员不作为现象的普遍存在,削弱了监管效果。

2、制度和机制因素

1)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自1998年3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很多条款还应进一步细化,以增强其对具体建设行为的指导作用。2)责任界定界线不清。由于建设工程涉及委托、设计、承包、对外委托、原材料供以及监管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明确界定事务交叉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就会在出现事前没人重视,事故时相互推委现象。最后由于无法准确界定责任而从轻处罚和各打五十大板的现象。3)质量优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下,由于对建设需求的旺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上的浮躁,在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中权衡的中,更多的选择了进度、成本等眼前因素,而把质量这个本质的需求摆在了次之又次的位置,在报道一项工程成就时就可见一斑,按期交工和提前竣工是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的共同政绩,很少罗列一系列质量指标。

3、技术因素

1)对客观因素的变化考虑不够。如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材料进厂时间较长和储存条件不达标将造成材料性能指标下降;对建设现场发现的新情况没有引起施工的足够重视,以及在设计方案套用中由于地域跨度较大,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温度、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2)现场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系统。目前,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在设备、工艺等方面已经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然而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还无法达到质量管理对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不是依靠科学的数据和分析,而是依靠感觉和经验去判断。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和实施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管理层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司快速成长壮大的公司如果发展不均衡,这种现象就会普遍的存在。3)对队伍资质和人员资质要求不严。国家对施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资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经过多层转包和人员的多头挂靠现象,使资质都大打折扣。

三.提高质量创优体系的研究

1、建立质量优先的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包括建筑业在内的由粗放形向高精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彻底改变过去的进度优先、成本优先的舍本逐末的施工理念,从发包方、设计方、施工方、原料供应方直到监督验收方,都要建立起质量优先的思维。以质量标准不能改变作为前提去研究问题,要进一步完备质量验收的标准和技术手段,提升具体可操作性。要改变过去的质优不奖,质差不罚的做法,从源头上要做到如果质量出现问题,相关责任方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工期和成本方面的收益。只有质量优先这一观念深刻地植根于从业者的思想中,才能从根本上摒弃工程施工中的浮躁行为,提升工程质量。

2、加强工程管理的制约和监督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政府管理部门要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增强监督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普遍到位管理,对监督管理人员实行终身责任制和责任任免制。2)与时俱进的出台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和实行,但这些法规处于市场温和状态,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有些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还不能找到适合的法规约束。还需要依靠《建筑法》以及相关细则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改变安全质量问题现状。3)提升工程建设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工程招标、材料采购和技术标准的透明化程度,借助不断丰富的媒体资源更大范围内招标公告,延长公告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接受使用者的监督,向使用者和老百姓公布更多具体详实的技术指标,提高使用都者的知情权,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

3、提升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事故预防机制。要以预防、预控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建设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对项目建设各阶段易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及时采取措施,主动防范、避免问题发生,杜绝潜在隐患。2)要形成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审定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在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方案合理性管理也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要形成各工程程序实施前的论证机制,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研究方案的科学性,技术的适应用性,进行工艺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的比较,要定期总结施工中的问题,对遇到的新问题要进行风险评估,形成重要问题反映上报制度,最大限度把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对每个工程的工序和标准都严格的执行,对材料的入场和报验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施工企业内部抓起,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3)强化施工的信息管理。很多施工中的隐患源于信息沟通的不及时,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建设中要建立科学的信息集中和传导系统,以保证各建设环节的一致性。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要及时上报,既可保证违规行为的依法处治,又能避免损失的扩散。

4、强化建设队伍的资质和人员资质

施工人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工程中不合规的转包分包现象,在一些重点工程中要明确不许转包要求,对允许转包、分包的工程也要明确分包条件,并通过相关单位的审察。要加强对在招标中具有资质人员参与施工建设情况的检察,杜绝招标资质高,实施素质差的现象。要注重资质检察的延伸,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5、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1)要明确界定各环节相关责任。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中责任界定关系,界定办法,使各程序配合中没有盲区。只有把委托、施工、监管、材料供应等各方面责任界定清楚,每个环节质量上的事才会有人去想、有人负责,才会有人对不合规现象说不。2)施工单位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同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应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3)要严格质量检查和追责。很多单位之所以敢突破质量要求的红线,很大程序上就是因为执法不严,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在能够准确界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人为对责任事故处理的浮动范围,提高违规者的违法成本处罚率,守住建设质量的红线。

四.结论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建设工程也应与社会总体发展相匹配。提升工程质量是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改善和提升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国家在法制制度和监管机制方面的重视和加在力度整治,也需要涉及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原材料供应单位的重视,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和防范机制,才能促使工程质量的快步提升。

【摘要】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涉及质量意识培养、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涉及对施工组织的有序管理、先进施工手段的完善和施工人员素质提升等人员和技术方面的因素,是一项涉及方面较多的系统工程。要想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先进的评价体系,加强工程委托、建设中的制约和监督,提升现场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大幅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一些房屋和桥梁倒塌事件的频频现进人们视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问题。建设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建设各项指标考量中应处于优先位置予以考虑。提升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既有制度法律层面的问题,也受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应着眼于建立起全面系统的管控体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为因素

1)从业人员质量意识淡泊。建筑施工单位人员流动较大,有时施工队伍是根据具体工程临时组建而成,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相关教育。在现行施工中,建立的是以计量工作量为核心的付筹和考核机制,没有建立起逐级的责任质量机制,必将导致在建设层级中越是向下延伸,质量意识越淡泊的现象。2)由腐败引起的偷工减料问题突出。人是一切活动的操纵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种种手段缩减开支,以求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造成诸多的豆腐渣工程主要原因。在实行工程定额预算制的前提下,如果在工程承包过程中运行不规范,由此而产生的虚增费用需要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消化,就会必然导致工程建设中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象。建设工程承包中公平、公开程度不够,就会形成正规渠道拿不到工程,按质施工挣不到钱,是导致很多建设企业明知有陷患也要铤而走险的内在原因。3)监管不严。监理人员是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第三方,由于他的专业性和与施工监管的紧密性原因,能够最有效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当很多问题被埋于土下或混凝土中后,就很难检测了。因此第三方监管的严格与否在很大程度决定着工作质量的好坏。质检部门是政府负责监督工程质量部门,但由于办人情事和执行人员不作为现象的普遍存在,削弱了监管效果。

2、制度和机制因素

1)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自1998年3月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很多条款还应进一步细化,以增强其对具体建设行为的指导作用。2)责任界定界线不清。由于建设工程涉及委托、设计、承包、对外委托、原材料供以及监管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明确界定事务交叉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就会在出现事前没人重视,事故时相互推委现象。最后由于无法准确界定责任而从轻处罚和各打五十大板的现象。3)质量优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下,由于对建设需求的旺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工程上的浮躁,在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中权衡的中,更多的选择了进度、成本等眼前因素,而把质量这个本质的需求摆在了次之又次的位置,在报道一项工程成就时就可见一斑,按期交工和提前竣工是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的共同政绩,很少罗列一系列质量指标。

3、技术因素

1)对客观因素的变化考虑不够。如由于工程工期较长,材料进厂时间较长和储存条件不达标将造成材料性能指标下降;对建设现场发现的新情况没有引起施工的足够重视,以及在设计方案套用中由于地域跨度较大,没有充分考虑气候、温度、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2)现场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系统。目前,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企业在设备、工艺等方面已经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然而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还无法达到质量管理对生产本身的客观要求。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不是依靠科学的数据和分析,而是依靠感觉和经验去判断。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施工程序组织和实施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管理层人员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司快速成长壮大的公司如果发展不均衡,这种现象就会普遍的存在。3)对队伍资质和人员资质要求不严。国家对施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资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经过多层转包和人员的多头挂靠现象,使资质都大打折扣。

三.提高质量创优体系的研究

1、建立质量优先的评价机制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包括建筑业在内的由粗放形向高精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因此要彻底改变过去的进度优先、成本优先的舍本逐末的施工理念,从发包方、设计方、施工方、原料供应方直到监督验收方,都要建立起质量优先的思维。以质量标准不能改变作为前提去研究问题,要进一步完备质量验收的标准和技术手段,提升具体可操作性。要改变过去的质优不奖,质差不罚的做法,从源头上要做到如果质量出现问题,相关责任方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工期和成本方面的收益。只有质量优先这一观念深刻地植根于从业者的思想中,才能从根本上摒弃工程施工中的浮躁行为,提升工程质量。

2、加强工程管理的制约和监督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政府管理部门要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增强监督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和普遍到位管理,对监督管理人员实行终身责任制和责任任免制。2)与时俱进的出台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定和实行,但这些法规处于市场温和状态,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有些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还不能找到适合的法规约束。还需要依靠《建筑法》以及相关细则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改变安全质量问题现状。3)提升工程建设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工程招标、材料采购和技术标准的透明化程度,借助不断丰富的媒体资源更大范围内招标公告,延长公告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接受使用者的监督,向使用者和老百姓公布更多具体详实的技术指标,提高使用都者的知情权,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

3、提升现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事故预防机制。要以预防、预控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对项目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建设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对项目建设各阶段易发生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及时采取措施,主动防范、避免问题发生,杜绝潜在隐患。2)要形成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审定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在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方案合理性管理也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要形成各工程程序实施前的论证机制,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研究方案的科学性,技术的适应用性,进行工艺的先进性和稳定性的比较,要定期总结施工中的问题,对遇到的新问题要进行风险评估,形成重要问题反映上报制度,最大限度把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要强化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和标准化管理,对每个工程的工序和标准都严格的执行,对材料的入场和报验也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施工企业内部抓起,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3)强化施工的信息管理。很多施工中的隐患源于信息沟通的不及时,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建设中要建立科学的信息集中和传导系统,以保证各建设环节的一致性。还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要及时上报,既可保证违规行为的依法处治,又能避免损失的扩散。

4、强化建设队伍的资质和人员资质

施工人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打击工程中不合规的转包分包现象,在一些重点工程中要明确不许转包要求,对允许转包、分包的工程也要明确分包条件,并通过相关单位的审察。要加强对在招标中具有资质人员参与施工建设情况的检察,杜绝招标资质高,实施素质差的现象。要注重资质检察的延伸,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5、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1)要明确界定各环节相关责任。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中责任界定关系,界定办法,使各程序配合中没有盲区。只有把委托、施工、监管、材料供应等各方面责任界定清楚,每个环节质量上的事才会有人去想、有人负责,才会有人对不合规现象说不。2)施工单位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人,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同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并应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3)要严格质量检查和追责。很多单位之所以敢突破质量要求的红线,很大程序上就是因为执法不严,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余地。在能够准确界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人为对责任事故处理的浮动范围,提高违规者的违法成本处罚率,守住建设质量的红线。

四.结论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将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建设工程也应与社会总体发展相匹配。提升工程质量是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改善和提升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国家在法制制度和监管机制方面的重视和加在力度整治,也需要涉及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原材料供应单位的重视,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和防范机制,才能促使工程质量的快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尹伟.施工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12.32

[2]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研究[J].2011.05

[3]蔡龙宝.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施工运行[J].科技促进发展,2010.04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6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now,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continuously, the people then from pure material life from out and began to pursue more healthy, more comfortable, more beautiful, more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this i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put forward higher, more demanding.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now exist in construction generally exists in some quality based on the deep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of some opin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Quality system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作用

1.组织机构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

每个工程项目在启动实施之前,必须要组织建立一个能运转自如、能完成管理任务、效率很高的项目组织机构。建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提供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的应付环境的变化,有效的给予组织成员的需求,有效的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是组织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成功的完成项目管理任务。

2.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

每个项目组织是否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转,在于这个组织是否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没有责任制就不称其为项目管理机构,也就不存在项目管理。因此责任制是施工项目组织中的核心问题。施工项目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应有责任感,都要肩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项目组织对每个组织成员规定的一部分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体内容。

信息产生的根源在组织活动之中,下级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传递信息。信息沟通是组织力形成的重要因素,领导离不开信息,有充分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的决策。

3.形成一定的权力系统以便进行集中统一指挥

权力是管理地位形成的重要前提,是工作的需要,是组织活动的反应。权力是一个组织机构内部是否团结一致的象征,组织越团结权力的使用就越能够实现施工管理的目标。在组织的管理中要合理分层。在规章制度中要把施工项目管理组织的权力阐述明白。

管理人员的几个技能要求:

(1)具有工程识图能力,能阅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工程图样,能绘制草图,最好会运用计算机绘图;

(2)编制施工计划,对施工过程严格管理、进行组织验收;

(3)熟悉的使用工程测量工具并对其进行工程测量;

(4)具有编制施工预算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熟练运用、处理本专业的技术资料;

(6)具有继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思想上还要具有:

(1)较高的政治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

(3)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能自觉遵守行业约定,具有较强的行业法律意识;

(5)吃苦耐劳、敬业的精神。

2.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精干高效原则,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以能够实施施工项目所要求的任务为标准,做到精干高效。项目管理班子人员要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素质,着眼于使用和学习锻炼相结合。人员配置力求一专多能,一人多职。

2.目的性原则,设置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施工项目管理,产生组织功能的总目标。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因事设机构定编制,因目标设事,以职责制度授权力。

3.业务系统化管理原则,施工项目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系统是由众多小系统组成,子系统内部各单位工程之间,存在大量的结合部。因此,项目组织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系统,而恰当的设置部门,能够在结合部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使组织机构的自身成为一个封闭的。严密的组织系统。能够为完成项目管理而实行合理的分工协作。

4.管理跨度和分层统一的原则,这是指主管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数量。组织机构设计时,必须使管理跨度适当,跨度大小与分层多少有关,层次小跨度大,层次多跨度小。而分层的多少要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能力进行权衡。对施工管理层来说,应该尽量减少跨度,这样能够集中精力在施工管理上。

5.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一体化原则,项目组织是由企业组建的,项目组织是企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是它的母体。企业是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项目管理人员都来自企业。施工项目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关,不能离开企业的组织形式而谈项目的组织形式。

6.弹性和流动性原则,工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露天性、流动性和单件性是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生产数量、质量、地点和对象的变化。于是也要求组织机构和管理工作随之进行调整。所以,要按照流动性和弹性原则建立组织机构,不能一点都不改变。要准备好调整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设置,以适应工程任务变动对管理机构流动性的要求。

3.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体系的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产品由于其用途的广泛性、使用的耐久性、个体的差异性、价值的高额性、空间的固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众多产业的发展,其质量性能与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在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头等要事。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而进行的质量活动的一种规范的、特定的系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框架。通过它可以协调活动关系,规定质量活动发挥作用,保证施工质量。根据ISO定义,过程质量控制就是为了达到工程项目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手段。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过程,对过程进行分析,构架出动态过程控制标准模型,测定产生的时候工作结果,寻找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再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偏差,界定偏差。

当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比较快,但内部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一定会影响行业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市场秩序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市场内有大量不合法经营企业,企业之间互相竞争,压低价格,施工过程中给予回扣等现象非常严重,使正当经营的企业利益受损。

二、借用资质、层层转包现象比较严重,施工质量很难保证。在招投标和承接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借用资质和层层转包的现象,导致一系列工程项目被无资质、技术能力低的企业承接,施工质量差。

三、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但整体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很少的设计人员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更少,技术能力差。

四、资源浪费现象和环保问题。建筑工程使用大量天然材料,是资源消耗型行业。但是材料生产装备差,工人的技术水平低,设计、施工的标准低,造成能源、水、木材等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程中大量的资源都是污染较严重的裁量,使环境污染严重。

参考文献:

[1]. 高帅,浅析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2]. 钱虹,建筑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

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政府监督;建设主体;信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F324.9 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主体质量保证体系

1.1 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

1.1.1 质量设计活动

从系统论和协同的观点上看,在一定的程序基础上质量设计活动要接受实践的检查。质量设计策划、方案设计、设计问题、详细设计、质量回访、施工监理等都包括在完整的设计方质量保证体系中,如图1所示。

图1

为了有效地正确的衔接每一个环节,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每一个阶段都要传导信息、物资和资源。

1.1.2 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异常的质量问题原因是通过评估过程能力和过程隐定性进行的,明确和完善过程参数,达到质量的标准,确保施工方的质量。具体是:工序质量要借助于各类控制图,根据质量设计输出的工艺参数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进行控制。在当前的施工过程中判断分析过程稳定性,达到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标准,判断施工过程中能不能控制各个工序,如过程异常,采用系统方法剖析问题所在,采取纠正措施确定过程中的改正,达到在施工过程控制闭环工序标准;在面向主体,采集、转换、建立和抽取质量数据,在形成质量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剖析工程中质量,开采数据,使质量知识库、规则库和模型库得到形成,从而控制和判定质量;在各施工环节中,按照工程标准规定取样,分析和检测试样,判断这些数据的质量。如图2所示。

图2

1.1.3 业主方质量控制体系

它也是监理方质量控制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按照质量规范和标准,监理方工程师直接监督控制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设计。业主监督检查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使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确定质量目标和监督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施工过程和设计使项目业主的主要任务。

1.2 三方协同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利工程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三方协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管理工程设计、实施和验收在内的全过程质量,在项目实施之前,施工方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监理方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工序管理、组织结构、质量目标以及自测制度等方面。监理方监督施工方的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如:设计质量控制、检测质量控制点、分析工程及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等内容;对工程中间的质量和不法行为进行审核,监督工程各个阶段的验收工作,并且参与到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中。

2 重构政府监督体系

2.1 功能定位

根据水利监督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监督体系。对于建设、施工以及设计企业或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具体的活动,是行政执法的一种,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它与政府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是种属关系。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监督部门根据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建立质量行政激励机制,对违法行为实行惩罚制度,充分激发建设单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给予做出贡献遵纪守法的有关人一些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行政激励。但是目前在这个方面上,还处于空白阶段。从面上看,它和监理工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积极地采取奖惩机制,可以使工程建设质量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得到确保,同时还可以使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监督。

2.2 功能实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依法行政监督的主体,政府要从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入手,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覆盖质量监督,严格实施执法监督,注重监督参与各方和责任人的行为,充分发挥监督效能;统一性、公正性、权威性以及科学性是监督部门所应该具备的。实施政府监督部门统一管理,不能重复执法就是统一性。公正性是在国家和公众利益上,公正执法、仲裁。权威性是强制性实行政府监督。科学性是在监督范围内,通过利用计算机管理,纳入全部的受监督对象。同时,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还要通过法律法规、合同制约、评价服务等手段;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要完善监督机构的发展方向,政府监督部门的独立性是践行质量监督公正执法的重要基础。政府依法组建监督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奖惩制度,增强法律法规的优化建设,合理规范监督机制的程度和范围。

3 构建水利工程质量信用评价体系

3.1 质量信用体系

是指在兑现工程契约的基础上,主体完成工程满足有关单位的期望和需求。在各种质量契约中,企业守约的情况是质量信用的本质。依托于国家和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水利工程质量信用体制是其子体系,国家和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是水利工程质量体系的完善前提,完善相关法规法律的前提。针对于建筑施工方来说,质量信用活动体系包括建设主体信用自律和风险方法。

3.2 主体质量信用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主体质量信用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子体系,对于建设主体质量信用数据的处理和采集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上进行:建设主体信用的收集和记录可以依托行业协会,进行信用互评;对建设主体的招投标、资格资质、规划学科等反映建设主体自身能力的信用信息,由政府相关的部门同一处理和收集;收集整理资信等信息,可以由独立的中介和征信机构。

3.3 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和收集质量信息数据,建立诚信信息公告平台,在信息库中整理编制清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评价信息等报告,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使施工建设的各个项目的信息清楚明了;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尽量使用户得到满意。另外,通过信用信息的公布,惩罚扰乱市场秩序的建设施工者,建立质量信得过机制,提升工程的质量,加快改进信用制度,在保证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的前提下,保障工程质量;建立有效地实施机制,从根上达到相关配套机制的最佳效果,真正的规范市场失信行为;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发挥其关键作用,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制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构建了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质量信用评价理论的根基上,建立一套有效地质量管理体系,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信用体系,增强水利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