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宣教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30 11:34:43
健康宣教论文

健康宣教论文第1篇

目前,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略了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健康教育[1]。临床上静脉输液这项基础护理操作应用广泛,由于对此项操作的有关健康问题不了解而造成的后果,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为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护士应重视它的健康教育。笔者曾在2008年1~3月对肛肠科100例住院输液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输液患者100例,部手术75例,大肠手术25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23~82岁。经过输液宣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2健康宣教内容

(1)输液前应详细宣教,主动与患者沟通交谈,话语亲切,告知输液的重要性。(2)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是过敏体质,有无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如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床头挂醒目标志,并各班交班,加强观察;如有心脏病史,输液速度应<60滴/min,告知患者所用药物名称,主要的药理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如进食、减慢输液滴速、穿刺部位注意保暖等。手背静脉穿刺采用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法,可以减轻疼痛和防止液体渗漏。(3)告知输液前应排空大小便,以便减少输液中排便次数,从而减少液体渗漏机会。(4)介绍输液的大致速度,每分钟60~80滴,特殊药物静滴时应向患者再三强调输液的速度,如环丙沙星100ml须1h才能滴完。解释清楚后才能取得患者配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输液不良反应。(5)目前国产的输液器不能恒定地控制输液速度,易受、手摆放的位置等改变。手臂、手背输液时,手臂内屈可影响补液速度,甚至停止输液。(6)输液的危险性,空气输入会引起空气栓塞,莫菲滴管液面应保持30%~50%,莫非滴管以上输液器的空气可无碍,但莫非滴管以下不得有空气。(7)在如厕、起床时输液侧手勿用力,否则易肿;且输液瓶与输液穿刺点保持一定的高度。(8)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精神、面色、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固定是否妥善、滴速是否合理。(9)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身心不适感。一方面是疾病因素,另一方面是长时间的输液引起不适和心理负担。根据病情协助安置合适的,并指导患者输液一段时间后做适当的肢体变动。(10)软包装输液瓶易变形,常出现输液中断,也有时会出现空气和液体同时输注,是该产品存在的缺陷。(11)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避免局部淤血引起疼痛及增加穿刺难度[2]。(12)如果遇到输液器不慎脱落,即可拎高输液器,不可顺手插入输液瓶,及时呼叫。(13)对于禁食、输液量多的患者,指导其采用外周、深静脉留置针输液。

3讨论

静脉输液宣教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主要是对这一工作的意义认识缺乏,我们往往认为这些基本常识患者应该知道。我们通过系统的宣教,一方面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护士完成静脉输液,从而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少重复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极大地提高;一方面,也敦促护士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队伍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使输液的危险性极大地降低,提高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在目前医疗体制下,护士的配备不足,输液器材的缺陷,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还可以制定静脉输液宣教卡,采用黑板健康栏来开展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健康宣教论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护理人员10名,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4.95±6.12)岁,护龄(5.67±3.36)年。选取2013年4月~2013年6月来本院儿科治疗的患儿家长200例,其中男68例,女132例,年龄25~65岁。

1.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端正态度和实践学习。首先进行理论培训,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临床和预防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深入了解健康宣教的工作内容。其次提升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强化思想素质教育工作,摆脱传统护理观念的束缚,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准则,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增加患儿及家长的亲切感。最后进行实践学习,在护理工作的进行中将健康知识传授给患儿及其家长,要求护理人员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沟通技巧,并针对每个患儿及家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

1.3评价指标分别对200名患儿家长进行培训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包括疾病知识知晓率、药品知识知晓率和预防知识知晓率3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后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3讨论

3.1由于护理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健康宣教已成为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大多数患儿家长缺少儿科医学常识,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儿科疾病、药品及预防知识。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规范化的培训是当前护理学发展的迫切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3.2本研究发现,通过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健康宣教培训,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37%升高到培训后的92%、药品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23%升高到培训后的82.5%、预防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26.5%升高到培训后的89.5%,三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与莫瑰婷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儿科护理人员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后,端正服务态度,工作主动积极,同时丰富了临床、药学以及预防等专业知识,更好的满足了患儿家长的需求。另外,规范化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充分学习到沟通技巧,提高患儿家长接受信息的效果,因此,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4小结

健康宣教论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护理人员1名,年龄2~35岁,平均年龄(24.95±6.12)岁,护龄(5.67±3.36)年。选取2013年4月~2013年6月来本院儿科治疗的患儿家长2例,其中男68例,女132例,年龄25~65岁。

    1.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端正态度和实践学习。首先进行理论培训,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临床和预防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深入了解健康宣教的工作内容。其次提升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强化思想素质教育工作,摆脱传统护理观念的束缚,树立服务至上的工作准则,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增加患儿及家长的亲切感。最后进行实践学习,在护理工作的进行中将健康知识传授给患儿及其家长,要求护理人员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沟通技巧,并针对每个患儿及家长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

    1.3评价指标分别对2名患儿家长进行培训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包括疾病知识知晓率、药品知识知晓率和预防知识知晓率3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后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3讨论

    3.1由于护理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健康宣教已成为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大多数患儿家长缺少儿科医学常识,这就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向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儿科疾病、药品及预防知识。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规范化的培训是当前护理学发展的迫切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3.2本研究发现,通过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健康宣教培训,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37%升高到培训后的92%、药品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23%升高到培训后的82.5%、预防知识知晓率由培训前的26.5%升高到培训后的89.5%,三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与莫瑰婷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儿科护理人员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后,端正服务态度,工作主动积极,同时丰富了临床、药学以及预防等专业知识,更好的满足了患儿家长的需求。另外,规范化培训可以让护理人员充分学习到沟通技巧,提高患儿家长接受信息的效果,因此,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健康宣教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素养;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c)-131-02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1]。2008年1月,卫生部3号公告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称“健康素养”)。为全面落实公告的基本精神和各项要求,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将“健康素养”作为2008年度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思想上提高对“健康素养”的认识程度,从工作上加强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宣传力度,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1 具体做法

1.1 提高思想认识

应该重视“健康素养”宣传普及。2008年1月,卫生部3号公告后,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学习,又积极派人员参加了上级举办的“健康素养”培训班,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讨论,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专业技能。通过本次的学习讨论,专业人员认识到“健康素养”是中国健康教育工作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需要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健康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宣传健康素养,全力以赴做好“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这就为开展“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打下了思想基础。据了解,区、市、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部门,还专门印制了数万份“健康素养”宣传单,发放到辖区内的社区、学校、企业、医院,力求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普及到辖区的每一处人群。在本年度大连市健康教育讲师团讲座活动中,重点安排了宣传介绍“健康素养”的专题讲座内容。讲座开展了20场,受教人数近4 000人。

1.2 树立创新思维

应该扩大“健康素养”的覆盖面。2008年5月12日是大连辖区普兰店市吴姑城举办庙会的日子,这天约有20万人到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与普兰店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利用庙会人群集中的有利时机,开展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在现场悬挂两条横幅――“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放多种宣传资料和数块宣传板,引来游客驻足观看。专业人员围绕“健康素养66条”现场组织开展了健康素养知识有奖问答,并为答对者发放了纪念品。此次活动在宣传“健康素养”的同时,还宣传了慢性病、传染病、烟草危害、碘缺乏病等相关科普知识,并结合当时的手足口病疫情,发放了“行动起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等多种宣传单、小册子及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宣传品20 000份,效果良好。

2 讨论

2.1 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保健的先导,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低收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2]。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健康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改变群众不良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知识宣传方面,始终缺乏统一的宣传内容,导致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在开展宣传教育时没有遵循的标准,几乎都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宣传主题来确定内容,这就使全面了解和掌握受众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健康素养”的,是在吸收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地维护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它有益于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增进公民健康素质,经专家反复研究、反复筛选而确定的“健康素养”虽然只有66条,但在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健康教育工作者乃至医务工作者必须把“健康素养”的传播普及当作己任,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努力加以实践,推动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2 全方位多渠道传播“健康素养”

宣传普及“健康素养”,应当坚持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原则。健康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这些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健康素养”的传播之中。其原则应该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社会力量,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宣传手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采取专题、专栏、讲座、橱窗、宣传版、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2009年,“健康素养”公告后,国家举办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启动仪式,国家卫生部编印了多种公民健康素养书刊,各地也纷纷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开展宣传工作,为健康素养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但其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宣传,深入开展普及,努力扩大覆盖面,力求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宣传普及到全区的每一处人群,并通过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从这个意义说,健康素养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应长期坚持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全民族的健康。因此,健康素养的宣传普及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着眼点和主要任务,必须长期坚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健康素养宣传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坚持宣传普及工作的长期性,就要加强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宣传普及健康素养工作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搞好协调与安排,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创造良好氛围。坚持宣传普及工作的长期性,就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中,大力弘扬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以建设健康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卫生村镇、健康街道、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为平台,并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活动,有计划地向群众宣传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强化广大群众的健康生活意识。坚持宣传普及的长期性,还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予以督促,可以采用经验总结、学术讨论、检查评比、考试竞赛、效果评价等方法检测宣传学习的效果。特别是效果评价,是健康教育工作长期形成并卓有成效的一种科学评价方法。通过效果评价,掌握效果最佳的宣传方法,找到工作中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措施,保证健康素养的宣传落到实处,推动群众自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

[2]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

健康宣教论文第5篇

法律法规、政策性干预优化了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社会环境

UNAIDS倡导各国应结合本国艾滋病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就包括了法律、制度性干预,这样预防工作才具有可持续性与广泛性[5]。同样,艾滋病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传染病防治法》及《艾滋病防治条例》都明确规定应加强宣传教育,这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并明确提出了宣传教育的策略、措施和目标。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社会大环境,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深入与持续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

据《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截至2005年年底,卫生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职工红丝带、“面对面”、青春红丝带等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海报进村入校活动覆盖了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及9万所中学;司法部组织5万名劳教警察、24万劳教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国艾办、等多部委联合启动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接受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6]。但相对于中国13亿多总人口、7亿多农村人口来说,健康教育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

健康教育对象已由高危人群扩展至一般人群并以青少年为主

我国艾滋病疫情现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健康教育对象不仅要包括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以及青少年、妇女、难民、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还应该包括普通人群。回顾文献发现,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包括了高危、重点及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一般人群,其中青少年是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涉及最多的人群。青少年在具有性需求的同时性健康知识严重不足;在能力开始形成的同时对婚前、婚外态度较开放,存在无保护。因此青少年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点人群。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球艾滋病感染者中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少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少年占80%[7]。由此可见,青少年又是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因此做好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是过去宣教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未来应常抓不懈的重心。

健康教育内容以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为重点

2004年,卫生部制订了《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并指出可作为大众媒体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制作防治传播材料的依据。该《知识要点》包括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传播途径、反歧视等十点[8]。另外,有调查发现,预防措施、传播途径和病理知识是我国城乡居民最想获取的艾滋病知识[9]。综合文献发现,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十大要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病原学知识也几乎在每项健康教育中都得以宣传;但反艾滋病歧视、防治政策、性伦理道德与生殖健康知识、无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等内容仅在少数项目中得到宣传。UNAIDS指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存在高度污名化与严重歧视[3],并认为禁止歧视的法律改革等制度性干预是综合防治的需要[5]。我国卫生部长陈竺也提出反歧视是做好防治工作的思想和道德基础,相关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在未来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反歧视的宣传力度,反对助长污名化的社会评判与恐惧。此外,基于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母婴阻断措施、防治政策宣传等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继续重视宣教艾滋病病原学、传播途径等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这些内容的教育力度是未来健康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知-信-行理论是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指导理论

健康教育项目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将有关理论应于实践以及如何应用[10]。目前我国大多数机构与项目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均以知-信-行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但该理论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难以指导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该理论的作用比较有限[10]。国外艾滋病健康教育广泛采用的则是健康信念模式、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紧张与应对互动模式等多种理论[10]。因此,以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借鉴国外应用这些理论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或综合应用多种理论于实践中,以提高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有长达数年的项目,也有短至2学时的健教活动,平均约4个月左右[11,12]。分析文献发现,多数研究因为涉及的教育对象、地域等较广泛从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周期较长,但鲜有针对同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进行健康教育的报道。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前期获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会发生遗忘,因此可能影响远期效果。白广义等在农村居民中进行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册及一般宣传三种教育形式的远期效果评价(远期定义为3个月),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远期效果均较差[13]。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陈潇潇等人在流动人口中进行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遗忘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特点[14]。因此,艾滋病健康教育不能只集中在一段时间,需经常反复进行,最好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在知识刚要遗忘但还没有遗忘的时候进行强化巩固[13,14]。

健康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且效果均较好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传播可分为自我、人际、群体、大众、组织传播[10]。综合分析文献发现,目前在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的是前四种形式。自我传播,如向对象发放宣传小册子、小折页、宣传单页等;人际传播,如健康咨询、个体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等;群体传播,如专题讲座、选修健康教育课、小组讨论、主题班会等;大众传播,如播放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片与电影及公益广告、广播、出版卫生期刊、张贴宣传画等。除此之外,社会营销模式、小手牵大手模式等形式也应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中[15,16]。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米光明等人提出了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采用“自上而下”的社会动员和“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形式[17]。回顾文献发现,每一种教育形式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各种形式效果的优劣,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顾沈兵等进行了自我、人际、群体、组织及大众传播五种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提高防治知识方面,最有效的是群体传播;在服务行业中人际传播最有效,而组织传播在企业、集贸市场等行业中的效果最好;群体传播在文盲或半文盲群体中的效果最好,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以大众传播效果为最佳[18]。陈潇潇等的研究发现,将发放小册子自学、专题讲座与现场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结合实施的效果最好[14]。张劲松等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态度转变方面的作用最大;而专业教育在重难点知识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同伴教育及大众传播[19]。徐缓等的研究发现,接受多途径宣教者的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未接受者、知识误解率少于未接受者,而且知晓率随宣教方式累计接受数的增加而上升[20]。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行业、兴趣、教育内容等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育形式,并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p#分页标题#e#

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多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即通过比较教育对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有关指标的情况来反映教育效果。虽然简单易行,但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难以准确地评定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少数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参与式观察法等定性研究方法[21]。程玉兰等认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知识、态度等进行评价,结果较片面;而定性研究的主观性较强,因此提出可应用以综合指数法为主、以定性研究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21]。评价时间分析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均在健康教育结束后1月内进行评价,有些甚至是结束后立即进行。仅少数研究选择在教育结束后3、6、8个月等较长时间后进行评价[13,22,23]。评价内容与指标回顾文献发现,多数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评价;其次是行为改变,如安全套的使用、非婚、HIV自愿检测与咨询等。对于上述内容的评价指标,多数文献均选用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变率。我国目前并没有部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但相关研究已开始启动并可见相应的研究成果。

健康宣教论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人力和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1]。而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菲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增加,老人们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期望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2]。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倡导老年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2013年对本社区≥65岁的约7500名老年人进行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男4388人,女3112人,年龄65~80岁,平均71岁。

2 健康教育的过程

2.1宣教前的准备工作

2.1.1确定宣教的对象 一般每次宣教活动组织30名左右有一定的理解、接受能力的老年人。

2.1.2选择宣教的地点 以靠近老年人居住地的老年活动中心为宜,要求光线明亮、交通方便、地面平整、环境整洁安静、有空调、卫生间、开水设施,利于老年人活动。

2.1.3确定宣教的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需求,选择1~2个方面的内容。

2.1.4选择宣教的方式 通过评估他们的一般情况,如听、看、说、认知,来选择方式,有张贴宣传画、讲座、讨论会、放映幻灯片、录像、VCD等。

2.1.5确定宣教人员 根据宣教内容确定宣教人员,可以是专门做宣教工作的人员,或是在某一方面有经验且具有亲和力的临床医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请上级专家。

2.1.6宣教时间的安排 以下午14:00~16:00点为主,活动大约进行1~2h/次,每2个月进行1次,保证本社区每个行政村的老年人每年健康教育达到6次。宣教前将时间、地点通知到每一个宣教对象。

2.2进行宣教活动

2.2.1语言 由于老年人的听、说、看、反应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尽量 使用老年人易懂的方言,结合普通话,将医学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

2.2.2语速 尽量用慢语速进行宣教,极力反对说教式演讲。

2.2.3动作 在宣教过程中配合躯体语言和行为语言,调动老年人的兴趣,使老年人对所讲的内容留下深刻的认识。

2.2.4观察 在活动中观察老年人对知识的认知反应,察言观色,对老年人有疑问或有争论的知识点应仔细讲解。尊重老年人,让每一个老年人在活动中都有参与讨论、发表言论的机会。

2.3宣教后的后续工作

2.3.1检测宣教效果 通过活动中的提问、活动后的小测试,直接收集老年人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是否采纳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间接地了解学习效果。

2.3.2听取反馈意见 听取老年人对活动安排的意见,如宣教内容是否合适、宣教人员是否宣教到位、宣教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等的。

2.3.3记录 将每次活动的所有内容都记录在册,作为宣教工作的存根,也为以后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利于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3 结果

通过2010~2013年的宣教活动的开展,本社区的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5%,行为知晓率达到了≥8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对促进健康、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健康宣教论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健康宣教;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88-01

人口老龄化使中国社会面临严峻挑战,在各个领域中,医疗护理服务首当其冲。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能,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中发挥着终于的作用。分析护理人员健康宣教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旨在完善和改进健康宣教,以发挥更好的作用【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职护理人员15 名进行调查。

1.2方法 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宣教时间、宣教时机、宣教内容、宣教形式、宣教频次、宣教环境、受教者接受能力、受教者健康状况、宣教者能力9个方面。

2 结果

缺乏宣教时间为15.8%,宣教形式单一为10.5%,宣教者专业培训背景11.8%,宣教频次不恰当11.3%。

3 讨论

护理人员缺乏实施健康宣教的时间:①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只能完成基本的工作,而无时间进行健康教育。②护理人员从事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使原本缺编的护理人员很难有时间进行健康教育。③一部分护理人员对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无意识主动开展此项工作,更不用说做好。

护理人员缺乏健康宣教的专业技能:娴熟的专业技能是护士履行宣教职责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护理人员的现状和多方面的原因,护理人员第一线的资历深、经验足、水平高的护理人员不断减少。健康宣教所用的资料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资料繁杂,护理人员实施起来很难把握宣教方法和程序,宣教效果无法保证。

护理人员缺乏实施宣教职责的相应条件:健康宣教既然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职能,各级行政部门及管理者仍存在着重视不足、投入不足、支持不够等问题,如资料、设施、场地等。在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中,无实施者准入、无规范的考评细则、职责不明确,导致宣教效果难以保证。

4 对策 ①保证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为确保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须保证合理的护理人力配置【2】。②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支持条件:除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外,还应成立服务支持系统,承担非护理工作,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健康宣教工作。根据职称、学历、年资的不同,明确职责,发挥传帮带作用,分层次使用,多渠道、不同形式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健康宣教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健康宣教水平。【3】③改善护理人员对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被动开展到主动开展健康宣教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燕.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05,4:55-57.

[2] 国家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 汤君,陈蓉,李定安,等.临床护理的规范化管理[J].卫生软件学,2002,16( 3):18-19.